恐惧管理系统理论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恐惧管理理论

恐怖管理理论是用来解释的自尊和文化世界观的心理功能。该理论认为人们持有这样一个信念:我们必须这个世界作出一些显著贡献,这些贡献能够减轻我们由于意识到自己终将死去而带来的潜在恐惧。文化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观和自尊的基础,它能应付这一恐怖管理的职能。

背景:

Kansas大学的Sheldon Solomon, Jeff Greenberg, and Tom Pyszczynski三人于1984年提出了这一理论。这些社会心理学家寻找人类行为的两个基本问题的答案:人为什么需要自尊呢?为什么不同的文化和平共处十分困难?三人发现在人类学家Ernest Becker的著作中

有这些问题的潜在答案。Becker综合了精神分析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观点,提出了了解人类行为的动机驱动的框架。Solomon, Greenberg,和Pyszczynski将becher的庞大的理论体系综合成一个一致的理论。这个关于文化和自尊的心理机能的理论能够很好的解决之前的两个问题。

理论渊源:

TMT是建立在存在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理论基础来自于文化人类学家Ernest Becker试图用来解释复杂的人类行为的核心思想:所有人类行为,都是对人类生来就要面对的两难处境所做出的反应,即对生的欲望(desire for life)和死的必然(inevitability of death)这一对矛盾的反应。Becker努力合成理论,用来推测和理解人类行为的方式,理解人类是怎样既相似又区别与其它的动物,如此,Becker提出:人类在对死亡不可避免的觉知下,在意识或潜意识的支配下,决策着自己的行为和动机。人类和所有的动物一样的是,都有着自我保护的直觉。但对于死亡的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这是人类依靠认知(例如:自我意识和抽象的思考)所具有的独特的能力。因为死亡的必然性和不确定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的恐惧,所以引发了人类去战胜这种恐惧,对潜在的死亡焦虑进行反抗——人类必须相信,当生物的身躯停止了运转之后,一些价值观、文学作品、艺术作品、象征性的事物等将会继续延伸,传播下去,得以永存。“不死”的象征以“自我在肉体死亡后继续存在”的形式展现着生命的不朽和永恒。

基本观点:

1,发展与产生:当个体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可以通过父母或主要看护者所给予的关爱、赞同和保护来缓解面临的恐惧。渐渐地,个体会意识到父母终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甚至会觉得父母无法给予他们保护,在这个时侯,个体需要寻找比父母更强大的事物——个体的自尊和早期文化世界观,文化以信仰、群体认同、社会角色和社会团体的形式为孩子提供了强大的保护。当孩子的信念是文化世界观的一部分时,在他人的赞同和自我评价下,孩子坚信自己的观念是正确的,于是孩子潜在的焦虑感会降低。然而,当他人对孩子的行为给予反对和批评时,孩子会感受到更多的焦虑。也就是说,对于个体早期来讲,自尊和文化世界观是在父母和看护者的认可下形成的,个体可以通过早期文化世界观的保护而免于对死亡的焦虑与恐惧。但是对于成人而言,死亡的焦虑与恐惧渐渐地从水底浮出了水面,即使他们的价值观很符合文化世界观的标准并且实现着自我的价值,他们仍然会意识到死亡的不可避免性,产生焦虑感,这是因为合乎逻辑的心理结构所提供的保护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了,成人无法避免对死亡的焦虑与恐惧。因此随着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经历与经验的积累,面对死亡必然性所产生的“死亡焦虑”就成

为了成人世界常规的、必然的日常经历。同时,个体对死亡不确定性的经历与经验给个体带来了更深刻的恐惧和焦虑,例如:地震等自然灾害,经历他人的死亡等,我们不知道自己死亡的时间与地点,这种不确定的、具体的、有关死亡的经历属于非常规的和偶然的突发经历,它给我们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与恐惧。

2,自尊,文化世界观与TMT:

与死亡相关的焦虑是个体焦虑的最根本的来源。人类为了生存而自我保存,需要管理“死亡的恐惧”所带来的焦虑。为了避免或控制死亡焦虑,文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象征性的事物,这种文化的焦虑缓冲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相信自己所持有的文化世界观的正确性,这一信念用于解释存在的意义,行为的合理性,超越肉体死亡的象征意义或生命的不朽和永恒。从这一途径人们可以获得意义感,因为文化世界观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只有“正确的”文化世界观才能赋予我们存在的意义;第二部分是相信自己所遵守的价值和价值标准是文化世界观的一部分,相信自己能够面对或是超越所遵守的价值和价值标准,例如:自尊(Rosenblatt et al.,1989)。当个体的价值标准被文化世界观所支持时,便给自尊提供了存在的意义,缓解了焦虑。从这个途径人们可以获得价值感,因为对这种已经化了的价值标准遵守程度的评价反映了个体价值和价值标准体系的关系。遵守程度越高,两者之间关系越紧密,个体的价值感也就越高。因此,就像Becker所描述的:文化世界观不仅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观念,还是一种永存的、不朽的公式。

举例:世界观如何提供恐怖管理的基础上的最明显的例子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世界观。他们的世界观是:人生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他们的神,那些真正得到神的教义的人将会得到永生。事实上,知道19世纪和20世纪,源自于科学的不朽的世界观兴起之前,一个永生的精神的维度和概念是在所有文化中占主要地位的。这些字面上的永生(或者说是超脱死亡)的形式,被世俗文化上象征性永生的模式所补充。在现代社会,象征性的永生可以通过集体的认同来获得,这些都超越了个体的死亡。它同样可以通过后代,遗产,记忆以及在艺术和科学领域的文化贡献(例如:小说,绘画)来获得作为社会化过程的一个结果,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是在文化上非常有秩序,而且有意义的地方安顿下来。在那里,他们通过永生的灵魂和/或对世界作出永久贡献努力的使得自己成为有资格获得死亡超脱的有意义的生命体。

对于死亡的焦虑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是持续的,图示表明了对这种焦虑缓解的过程,也就是他,tmt的基本观点。

基本假设:

近年来,大量的实证研究对 TMT 的两个基本假设――焦虑缓解器假设(The Anxiety-buffer Hypothesis)和死亡突显性假设( The Mortality Salience Hypothesis)进行了验证。焦虑缓解器假设提出,自尊是一种“焦虑缓冲器”(anxiety-buffer),自尊的强大会使个体较少受到焦虑的影响,并不易产生与焦虑有关的行为;而自尊的减弱会使个体更多地受到焦虑的影响,更易产生与焦虑有关的行为。死亡突显性假设认为,对个体焦虑的根本来源――不可避免的死亡(mortality salience,简称MS)的唤醒,会导致个体文化世界观信念需要的增长,个体会对支持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