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优秀8篇)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优秀8篇)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优秀8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并掌握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冬季0℃等温线所穿过的地区;理解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掌握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及分布。

2、通过学习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等温线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气温分布特点成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讲解,使学生更加体会我国疆域的辽阔,气候资源的优越,从而为祖国大好河山而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重点:1.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2.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本节难点:生长期和积温等概念的理解及温度带的具体分布。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一、七月等温线图,温度带的划分图,三地在冬至日和夏至日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表(投影片)。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讲到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第二课时讲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教学提纲一、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1、特点2、原因二、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1、特点2、原因三、温度带1、生长期和积温的概念2、划分温度带的依据3、温度带的分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都有亲身的感受,每当冬季来临的时候,天气变得十分寒冷,夏季到来时,天气又变得十分温暖。

大家知道,我国国土辽阔,南北跨度很大。

那么,我国南方和北方气温有没有差别呢?如果有的话,又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学习新教材[阅读思考] 结合课本第43页插图,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说明哈尔滨和广州气温有什么不同?第二节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板书]一、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板书][教师归纳] 同是除夕之夜,北国的哈尔滨冰天雪地,十分寒冷;而南国的广州却鲜花斗艳,温暖如春。

这一自然现象充分说明,同是冬季,我国南方和北方气温相差悬殊。

[读图练习] 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1、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度?2、从秦岭-淮河一线往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最北端气温是多少度?从秦岭-淮河往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最南端气温是多少度?我国冬季南北温差是多少度?[教师归纳]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冬季0℃等温线穿过的位置。

初中地方课程生命教育教案

初中地方课程生命教育教案

初中地方课程生命教育教案课程名称:生命教育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过程和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2. 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学会关爱自我,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自主自助能力,增强学生的生命韧性。

3.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生命安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1. 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过程2. 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尊重教学难点:1. 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尊重的实践2. 生命安全意识的提高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PPT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尊重。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教师提出实践任务,如关爱身边的人、关注生命安全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践计划,并在课堂上分享计划。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自己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自己在生活中关注生命安全的方法和策略。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生命教育的感悟文章。

2. 制定一个关注生命安全的行动计划,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的程度。

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生命安全的表现。

3. 学生对生命教育的感悟和收获。

地方课初中教案

地方课初中教案

地方课初中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地方课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传统文化,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家乡的传统文化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传统文化,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访长辈等方式,搜集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信息。

3. 每组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准备进行汇报。

三、小组汇报(15分钟)1.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

2.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汇报进行评价,提出问题和建议。

3. 教师总结汇报内容,梳理家乡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家乡的传统文化?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给予指导。

3.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保护家乡传统文化的行动计划。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家乡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 学生承诺在课后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和传承家乡的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制定保护家乡传统文化的行动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为保护和传承家乡的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初二地理教案(优秀4篇)

初二地理教案(优秀4篇)

初二地理教案(优秀4篇)初二地理教案篇一一。

内容与分析《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材知识结构由“三级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各省级行政单位简称”、“省级行政中心”四部分组成。

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必备知识、基础知识。

掌握这节内容,可以为以后各章教学创造较好条件。

是掌握中国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基础。

从地理教学过程来说,要学习中国地理,必需首先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形成我国行政区划的空间概念,特别是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

因为空间位置制约着一个地区的自然和资源环境,并影响着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本专题内容,学生并不会太生疏。

因为在小学学习过,很多名称在日常生活、读书读报、看电视也都接触过,因此可以说除了三级行政区划知识学生是一知半解以外,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大部分应该是学生已知的。

但如果离开地图,学生就难以全部默出,而且对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分布和简称了解不确切,对我国行政区分布未形成准确的空间观念,往往张冠李戴,搞错位置,还有对我国各省区轮廓特征注意不够,分辨不出,对简称中一些名称易写错、读错。

不过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会感兴趣的,如能用活动、游戏、竞赛、评比方式教学,学生积极性会很高。

二。

教学目标与分析知道我国行政区的设置和划分的原则,初步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位置,以及行政中心的名称和分布。

能正确阅读中国政区地图,正确读出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初步学会在中国政区填充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教会学生正确记忆地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

三。

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障碍)是本节内容涉及到很多的地名,对于一个刚接触中国地理知识的学生来说,大多数还是生疏的。

要解决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就要需要通过教师的反复训练熟悉掌握。

同时应该避免一个最容易犯的错误,那就是地名与地图上的位置不能紧密联系。

八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八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八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沙峁九年制学校一、教材分析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

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

《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榆林、认识榆林,说说榆林人红色革命事迹。

2、了解榆林的文化遗址,在寻求古建筑保护与百姓生活的平衡点,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

3、了解榆林因地制宜的窑洞,能谈谈自己对窑洞的认识。

4、认识无定河,使学生明白要保护自然资源。

5、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天游。

6、通过认识和了解榆林的矿产资源。

刘金平7、了解陕北的名人名事以及各种民俗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3、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4、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5、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6、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7、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别意识。

8、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本教材共 11 课,每课分两课时。

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红色榆林------------------------------2 课时佳县神泉堡的红色追忆 -----------------2 课时不寻常的天赐湾-----------------------2 课时定边的盐业---------------------------2 课时榆林的信天游-------------------------2 课时驻榆名将蒙恬--------------------------2 课时由米脂万佛洞石窟到石窟的保护---------2 课时款工程和易马城----------------------2 课时高西沟的生态建设之路----------------2 课时治理无定河--------------------------2 课时第十一课幸福榆林,我们拥有的绿色家园-------2 课时。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15篇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15篇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15篇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特别是以《标准(最新一年版)》为依据,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参考,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任务本学期讲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中国地理》(八年级上册)。

三、学生情况分析总体上讲,本届初二生是全县选拔较好的学生,学生来自各乡镇,学生差异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讨论较激烈,具备一定的学习自觉性,求知欲较高。

课堂气氛好,学生思维灵活;四个班当中每班学生上课活跃,尖子生较多。

班班学生积极,差生面小。

各班学生学习主动,比较平衡。

四、教材分析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教材内容是中国地理为主,分为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四大部分。

八年级地理上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

例如:我国的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东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带来了冬季气候上的南北差异也带来了东西的时间差异。

例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地形复杂多样。

自然环境存在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降水的差异。

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各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

因此北方地区的`能源与工业,南方地区的商业与农业,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与畜牧业,青藏地区的高寒景观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区差异。

又例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都居世界前列。

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东西差距较大,许多重要的资源分布不均,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极大的浪费。

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可更新能源,保护好现有的能源是我们在这一章节不可忽略的主题思想。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教学要求一疆域与人口1疆域与行政区划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2自然资源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三经济与文化1经济发展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l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单元课教案单元课题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单元目标知识目标:1、我国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2、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3、说出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以及行政中心;4、我国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5、我国的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能力目标:1、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域的划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方课程教案贵州

初中地方课程教案贵州

初中地方课程教案贵州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贵州风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贵州省的基本地理、历史、文化、民俗等特点,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贵州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贵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资源、旅游资源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贵州的民俗风情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贵州省地图,引导学生了解贵州省的地理位置。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贵州的了解,引出本课主题。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贵州省的基本地理、历史、文化、民俗等特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贵州的了解。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出示贵阳市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贵阳市的地理、历史文化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成果,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贵州的了解。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出示安顺黄果树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黄果树的旅游资源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贵州民族风情的了解。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精彩6篇)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精彩6篇)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精彩6篇)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篇一1、了解山东的地形特点,能够在图上找出山东主要的地形区。

2、了解山东矿产的分布,知道自己家乡主要的矿产资源。

3、知道山东的气候类型,了解山东主要的气息灾害。

4、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说说环境污染和治理。

1、教学重点:山东的地形区和主要矿产自已。

2、教学难点:山东发展工业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措施多媒体课件结合体会发言,教师补充加深新课导入:展示泰山图片。

今天我们了解山东的主要地形和矿产,探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措施。

展示山地地形图学生活动:(1)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区的颜色判断山东地势特征。

(2)分组讨论,确定山东主要的地形区。

讲述:山东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其中丘陵是著名的山东丘陵,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

内陆地区中部是泰山为主的鲁中南山地丘陵,四周是鲁西北平原等四大平原。

板书:一、地形与矿产1、地形特征: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和丘陵为主。

展示山地矿产和工业分布图分析讲解:指点图上各种矿产,山东矿产资源丰富,黄金,石油等丰富,其中黄金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主要在烟台的招远,石油站第二位,是胜利油田。

还有很多其他矿产,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燃料。

主要的工业城市有青岛,烟台,济南和淄博等。

学生活动:(1)阅读97页图表,了解山东主要的矿产种类。

(2)讨论山东矿产分布和工业发展的关系。

总结板书:2、矿产:黄金(第一位),石油(第二位)展示山地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学生活动:(1)回忆山东的纬度位置,分析山东气候的特点。

(2)找出山东主要的气象灾害,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他们的危害。

讲述:山东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由东南向西北内陆递减。

主要灾害是旱涝和干热风等,对于农业有较大的影响。

板书:二、气候与气象灾害1、气候类型:暖温带季风气候2、气象灾害:旱涝,干热风,寒潮,冰雹。

学生活动:阅读99页材料,谈谈自己对于气象灾害的认识。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精选13篇)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精选13篇)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精选13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黄河的治理》选自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初中地理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是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主线,正确阐明人地关系。

本节正是侧重讲述了黄河对人类的功与过,突出了黄河水患的自然、人为原因及人类如何治理黄河,从而使学生明确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人类必须保护和合理利用环境。

学情分析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表现出稳定性差和可塑性大的特点,易接受以感性材料为主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因此,在教材中适当增加风土人情、奇闻趣事、名胜古迹等内容。

注意培养和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增加“乡土地理知识”(身边的地理)。

如在学习完本节内容后,我要求学生调查汉江的河流现状并提出合理建议。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黄河的自然特征;了解黄河的三个奉献;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如何根治黄河。

(2)、技能目标(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治理的今昔对比,培养学生爱国情感;通过黄河多泥沙的人为原因,加深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通过黄河利与弊共存的事实,增强学生的辩证观,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黄河自然特征是了解黄河的基础;(2)、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是理解黄河水患的关键,也是根治黄河措施提出的依据;(3)、根治黄河的措施是最终体现学习地理为人类服务的落脚点。

都是本节的重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NBA是美国乃至世界水平最高的篮球职业联赛,它的队员是来自世界各国的,从外表看他们有哪些差异?为什么?生:人种不同。

师:对。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人种和人口。

八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学生代表发言
请几个学生谈谈别人战胜挫折的做法
课题:怎样做好“一盏灯”
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如何安全的帮助别人
讨论我们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助人为乐的具体做法
推荐班级的“助人之星”
重点与难点
认识助人为乐的意义
如何安全的帮助别人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板块
展开教学的问题串设计
学生活动串设计
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

1、针对问题讨论,发表个人意见
2、看书总结
1、由若干个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教师帮助学生了解快乐对我们的益处

1、讨论:我们应当怎样追求快乐
2、看关于快乐的名言,谈谈自己的感想
1、谈谈追求快乐的具体做法
2、读关于快乐的名言
1、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做补充
2、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获得快乐的做法

1、讨论有哪些是追求快乐的错误做法
你是怎么样保护野生动物的?
四人一组讨论
各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1、你认为人与自然是什么关系?
2、你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吗?
1、针对问题发表个人意见
2、看书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1、由若干个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教师帮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1、讨论:我们应当怎样保护野生动物
2、看书P3,罗列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具体做法

看书:我们青春期有哪些生理、心理特点?
1、看书总结
教师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有哪些生理、心理特点

1、讨论:异性应当如何交往
2、男生应当如何做到绅士风度、女生应当如何做到淑女风范
1、谈谈异性正确交往的具体做法
2、谈谈男女生应当具体如何做

八年级地理课程教案7篇

八年级地理课程教案7篇

八年级地理课程教案7篇八年级地理课程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过程与方法1、在地上图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关于这点,我想强调一下,以前的教材虽也提到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领海和内海等,但并没有明确提到“海洋大国”这个概念。

原来一提到我国国土时,往往学生想到的就是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

现在从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出发,补充或者说强调了海洋国土是我国国土的重要构成,这也是我们应该向学生特别强调的2、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

教学准备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课时安排本节共分3课时。

“位置优越”、“国土辽阔”和“34个省级行政区”各用1课时。

34个省级行政区可另加1节课练习。

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活动一:学生畅所欲言。

(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教师归纳: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

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

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

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

辽宁地方课程教案初中

辽宁地方课程教案初中

辽宁地方课程教案初中课程类型:综合实践活动课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沈阳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对辽宁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沈阳故宫的历史背景2. 沈阳故宫的建筑特点3. 沈阳故宫的文化价值4. 辽宁地方文化探究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沈阳故宫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辽宁地方文化了解多少?今天我们将走进沈阳故宫,探究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探究主题,如沈阳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文化价值等。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教师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

三、合作探讨(20分钟)1. 各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2.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沈阳故宫的历史文化价值。

四、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参观沈阳故宫,实地感受其建筑特点和文化氛围。

2.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沈阳故宫进行现场解说。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沈阳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谁能简要概括一下?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拓展(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辽宁其他地方的文化特色,如大连的海洋文化、锦州的古化石文化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三、实践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辽宁地方文化主题,进行探究活动。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教师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

3. 各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点评,总结课程。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浙江地方课程教案

初中浙江地方课程教案

初中浙江地方课程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地方课程课时:2课时教材:《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教学目标:1. 了解浙江的历史概要,掌握浙江的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风土人情以及今日城乡的变化。

2. 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增强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浙江的历史概要2. 浙江的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风土人情以及今日城乡的变化教学难点:1. 浙江的历史发展脉络的把握2. 学生对浙江风土人情的深入了解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提前预习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浙江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浙江的了解,引发对地方课程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学习浙江的历史概要。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浙江的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风土人情以及今日城乡的变化。

三、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2. 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浙江的历史发展脉络和风土人情。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浙江各地的民俗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浙江的风土人情。

2. 学生通过分析,加深对浙江风土人情的认识。

五、总结提升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浙江的热爱之情,表达地域认同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浙江的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风土人情以及今日城乡的变化。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三、互动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自己对浙江的了解。

2. 学生通过互动,增进对浙江的认识和了解。

四、实践活动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搜集浙江的历史资料,制作手抄报。

嘉兴初中地方课程教案

嘉兴初中地方课程教案

嘉兴初中地方课程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嘉兴地方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嘉兴的历史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

2.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嘉兴地方文化的基本知识。

3. 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嘉兴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文化遗产。

2. 嘉兴的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和特色美食。

3. 嘉兴的现代发展和地方经济特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嘉兴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嘉兴的文化了解多少?请大家谈谈自己知道的嘉兴文化。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嘉兴的历史文化底蕴、民俗风情和传统手工艺。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嘉兴的特色美食和现代发展,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

三、合作探究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探究主题,如:嘉兴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等。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所选主题,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四、成果展示1. 各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分享嘉兴地方文化的魅力。

2.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家乡文化。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嘉兴地方文化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嘉兴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文化遗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

2. 讲解嘉兴的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和特色美食,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

三、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嘉兴博物馆、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

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嘉兴地方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

四、总结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对嘉兴地方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初中温州地方课程教案

初中温州地方课程教案

初中温州地方课程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温州地理与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温州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类型等自然地理特点。

2. 让学生了解温州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著名人物等人文地理特点。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温州的自然地理特点。

2. 温州的人文地理特点。

教学难点:1. 温州的气候类型及影响。

2. 温州的文化传承与保护。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温州吗?温州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温州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类型等自然地理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温州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类型等自然地理特点。

2. 讲解温州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著名人物等人文地理特点。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温州环境保护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 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温州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2. 学生分享总结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州的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课堂讲解1. 讲解温州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 讲解温州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措施。

三、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保护温州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活动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份保护温州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的宣传活动。

2. 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温州的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总结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温州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了解程度。

初中毕节地区地方课教案

初中毕节地区地方课教案

初中毕节地区地方课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地方课程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毕节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产业的认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毕节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2. 毕节地区的特色产业及发展前景。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毕节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2. 提问:同学们对毕节地区有哪些了解?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毕节地区的相关信息。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毕节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2. 引导学生关注毕节地区的特色产业及发展前景。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毕节地区的特色产业案例,如中药材、茶叶、特色农业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五、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为毕节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 提问:同学们认为如何为毕节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建议。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爱家乡教育1. 教师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的意识。

2. 学生分享自己为家乡做贡献的经历或打算。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毕节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掌握程度。

安徽初中地方课程教案

安徽初中地方课程教案

安徽初中地方课程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安徽地方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安徽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特色,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安徽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特色。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传承家乡文化。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安徽特色歌曲《黄山谣》,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安徽的地方特色。

2. 学生分享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安徽的资料,如历史名人、文化遗产、自然景观等。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安徽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特色。

2.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三、课堂讲解1.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安徽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特色。

2.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安徽的著名景点、文化遗产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家乡的魅力。

四、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导游向游客介绍安徽的某个景点或文化遗产。

2. 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其他学生担任评委,给予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后继续搜集的关于安徽的资料,如传统技艺、特色美食等。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安徽的传统技艺、特色美食等。

2.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三、课堂讲解1.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安徽的传统技艺、特色美食等。

2.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安徽的特色美食、传统技艺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家乡的魅力。

四、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向外地朋友介绍安徽的特色美食、传统技艺等。

2. 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其他学生担任评委,给予评价。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教材分析本局部教材是围围着河湖的根底学问、我国不同类型河湖的特点,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而绽开的;1、本节内容的学问体系是:河湖的根底学问,教材实行了以地图叠加文字说明和主图叠加附图的形式,淡化了内外流域的界限,突出了内流河和外流河这一根本概念、内外流域面积的差异及我国的河流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等内容。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1)能够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概况。

(2)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用图和材料分析的力量。

(3)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初步学会弄宏观的角度去学习地理,从而培育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力量。

(4)通过教学,培育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进展的观念。

学情分析八年级有45位学生,他们已经有了肯定的地理根底学问,把握了肯定的地理学习方法且对地理学习有了肯定的兴趣。

但是,也有少数同学对地理课兴趣不大,学习地理根本学问和根本技能的把握较差。

所以本节课要充分利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料对学生进展地理兴趣教育和我国的国情教育是很好的题材,既能提高对地理学问的学习情趣,又能进展爱国主义和根本素养的教育。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熟悉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能够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二)力量目标1.培育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力量。

2.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根本概况,培育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力量。

(三)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育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进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内、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教学难点: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缘由。

2.把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读小红妈妈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1、谈谈安全帮助别人的具体做法
2、分析小红妈妈的观点
1、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做补充
2、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如何安全地帮助别人

1、讨论青少年积极帮助别人的意义
2、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1、讨论帮助别人的意义
2、谈谈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帮助别人
学生代表发言
请几个学生谈谈如何在哪些方面帮助别人
如何战胜挫折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板块
展开教学的问题串设计
学生活动串设计
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

读越王勾践故事,思考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读故事,四人一组讨论
各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讨论:挫折、失败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意义?
1、针对问题讨论,发表个人意见
2、看书总结
1、由若干个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教师帮助学生了解挫折、失败对我们的益处
先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看书总结
1、小组代表发言
2、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正确的分类方法

1、根据自己对垃圾分类的了解,把下列垃圾放到正确的垃圾桶
2、对在社区中如何宣传进行垃圾分类,提出自己的建议
1、独立完成垃圾分类
2、小组讨论建议。
教师巡视,校对答案
请几个学生发表建议
课题:让自己“快乐就好”
时间:2013年10月9日
你是怎么样保护野生动物的?
四人一组讨论
各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1、你认为人与自然是什么关系?
2、你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吗?
1、针对问题发表个人意见
2、看书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1、由若干个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教师帮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1、讨论:我们应当怎样保护野生动物
2、看书P3,罗列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具体做法
课题:破坏生命世界的“黑镜头”
时间:2013年9月10日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学习认识野生动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学会正确宣传、保护野生动物
重点与难点
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保护野生动物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板块
展开教学的问题串设计
学生活动串设计
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

同学们,你的身边有野生动物吗?当你看到野生动物被杀害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追求快乐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快乐对我们的好处
学会如何去追求快乐
重点与难点
认识快乐对我们的重要性
如何获得快乐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板块
展开教学的问题串设计
学生活动串设计
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

读慧宗禅师的故事,思考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读故事,四人一组讨论
各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讨论:追求快乐对我们有哪些益处?

1、讨论:我们应当怎样战胜学习、生活中的失败、挫折
2、看几位同学面对挫折的做法,谈谈自己的观点
1、谈谈战胜挫折、失败的具体做法
2、看具体挫折事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1、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做补充
2、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战胜挫折的做法

1、讨论有哪些是面对挫折的错误做法
2、采访别人是如何面对挫折的
1、分析事例,讨论面对挫折的错误做法
展开教学的问题串设计
学生活动串设计
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

读两个事例,思考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读故事,四人一组讨论
各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讨论:面对跌倒的老人,我们该不该去扶
1、针对问题讨论,发表个人意见
2、总结正确做法
1、由若干个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教师帮助学生总结面对跌倒老人,我们应当如何做

1、讨论:我们应当安单
1、其他学生根据发言人的做法 ,做补充
2、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正确的做法

根据自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了解,写一篇演讲稿,发出保护衍生动物的倡议
1、讨论演讲稿的写法
2、独立完成演讲稿
3、在班级演讲。
教师巡视,选择几个写得好的同学演讲
请几个学生发表读后感
2、采访、谈谈别人是如何战胜挫折的
学生代表发言
请几个学生谈谈别人战胜挫折的做法
课题:怎样做好“一盏灯”
时间:2013年11月5日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如何安全的帮助别人
讨论我们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助人为乐的具体做法
推荐班级的“助人之星”
重点与难点
认识助人为乐的意义
如何安全的帮助别人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板块
读故事,四人一组讨论
各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看书:我们青春期有哪些生理、心理特点?
1、看书总结
教师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有哪些生理、心理特点

1、讨论:异性应当如何交往
2、男生应当如何做到绅士风度、女生应当如何做到淑女风范
1、谈谈异性正确交往的具体做法
课题:不应该的“随手一扔”
时间:2013年9月24日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
通过学习了解垃圾分类的益处
通过学习了解怎样进行垃圾分类
重点与难点
了解垃圾分类的益处
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板块
展开教学的问题串设计
学生活动串设计
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

同学们,你的身边有随手乱丢垃圾的现象吗?当你看到四处都是垃圾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如何与人分享我们的快乐
1、分析事例,讨论追求快乐的错误做法
2、谈谈分享快乐的做法
教师巡视,选择几个同学发言
请几个学生谈谈如何与别人分享快乐
课题:有些“路”不能省
时间:2013年10月22日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挫折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面对挫折的具体做法
学会如何去战胜挫折
重点与难点
认识挫折对我们的重要性
课题:神秘的小纸条
时间:2013年11月19日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青春期的特点
通过学习了解青春期的异性应该如何交往
学会如何处理小纸条等类似事件
重点与难点
认识如何进行异性交往
如何处理异性交往中出现的早恋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板块
展开教学的问题串设计
学生活动串设计
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

读故事,思考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针对问题讨论,发表个人意见
2、看书总结
1、由若干个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教师帮助学生了解快乐对我们的益处

1、讨论:我们应当怎样追求快乐
2、看关于快乐的名言,谈谈自己的感想
1、谈谈追求快乐的具体做法
2、读关于快乐的名言
1、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做补充
2、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获得快乐的做法

1、讨论有哪些是追求快乐的错误做法
你是怎么样保护环境的?
四人一组讨论
各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1、看书了解我们目前的垃圾处理情况?
2、你能说出垃圾分类的益处吗?
1、针对问题发表个人意见
2、看书了解垃圾分类的益处
1、由若干个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教师帮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益处

1、讨论:垃圾中有哪些是污染环境的
2、我们生活中应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