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522儿科医院感染防控
医院感染在儿科病房的防控措施
医院感染在儿科病房的防控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环境的改善,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成为了当前重要的关注点之一。
尤其是在儿科病房,孩子们的身体免疫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各类病原体的感染。
因此,加强儿科病房的感染防控措施,成为了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共同面临的任务。
一、定期培训医务人员儿科病房的医务人员是病房感染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他们的个人卫生和操作规范直接影响到患儿的安全。
因此,医院应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手卫生、穿戴和脱戴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方法、环境清洁和消毒等方面。
只有医务人员形成正确的个人和操作习惯,才能更好地保护儿童免受感染。
二、建立和完善感染监测体系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儿科病房感染的爆发,医院应建立起完善的感染监测体系。
可以通过实施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掌握儿科病房的感染情况。
主动监测是指由医院派遣专人对病房的感染状况进行定期巡查和检测;被动监测是指医院对入院患儿进行感染监测,包括对新入院患儿进行特殊病原体的筛查。
通过建立感染监测体系,医院能够快速发现感染源,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三、强化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消毒儿科病房是一个开放性的环境,往往有许多患儿和家属在这里活动。
因此,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消毒是重要的感染防控措施。
医院应设置足够的洗手设施,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手卫生宣教标语,提醒医务人员、患儿和家属要勤洗手。
同时,需要定期对病房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包括床铺、常用物品等。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四、加强患者隔离管理在儿科病房中,有些患儿可能携带某些特殊病原体,对其他患儿造成传染风险。
因此,为了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医院应加强患者的隔离管理。
在病房中设置不同级别的隔离区,对不同传染病的患儿进行分区隔离,并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隔离管理制度,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五、加强医疗设备和物品的消毒防护儿科病房使用的医疗设备和物品是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一、医院感染的定义和概述医院感染,也称“卫生机构感染”,是指在医院和其他卫生机构接受诊疗过程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的微生物在感染源和感染的易感性宿主之间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全球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重大威胁。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规章制度为提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管理水平,维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医院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下是与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相关的规章制度:1. 感染控制管理规定(1)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病例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制定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工作计划和措施。
(2)制定医院感染的诊疗流程和规范化操作规程,明确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管理要求。
(3)对新生儿科病区进行分类管理,按照不同等级制定相应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建立相应的隔离措施。
(4)建立患者感染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患者的感染情况,确保感染病例及时处理和报告。
2. 设施设备管理规定(1)建立医院消毒供应室和专门的消毒管理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消毒操作和质量控制。
(2)新生儿科病区应配有单独的消毒设施和操作室,对患者用具、器材、药品等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
(3)对空调、暖气及水管等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消毒操作,保证空气质量和水源安全。
3. 医务人员管理规定(1)要求医务人员进行必要的感染性疾病防护接种,特别是新生儿科医生和护士等从业人员,要接种乙肝、麻腮风疫苗等必要的预防性疫苗。
(2)建立新生儿科病区医务人员登记制度,加强新生儿科医务人员的健康监测和管理,对存在感染风险的医务人员及时调离工作岗位,确保患者安全。
4. 患者管理规定(1)建立患者排队候诊、就诊、住院登记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避免交叉感染。
(2)在新生儿科病区内建立相应的隔离措施,将病情危重的患者单独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对感染患者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进行医学观察和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和扩散。
儿科院感防控措施
儿科院感防控措施(一)、病房管理1、对所有病人实行标准预防,传染病人及特殊感染病人有隔离措施。
2、每天病室内定时通风换气,每隔一天紫外线消毒一次并要求有记录。
3、每天地面湿式清扫,有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后拖净,拖布洗净悬挂备用。
4、每天床单位保持清洁,被服每周更换,污染时随时更换。
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被服。
5、每日晨间护理采取湿扫法,扫床套及抹布一床一柜一套一巾,用后清洁备用。
6、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弯盘、治疗碗等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
7、对各种监护仪器每日清洁消毒。
8、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9、各室拖布固定,标志清楚,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二)、治疗室、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1、各室布局合理,洁、污区划分明显。
室内清洁整齐,无私人用物。
2、洗手设施齐全,使用洗手液。
各种操作前后要洗手。
3、每日紫外线灯消毒一次,有登记,每周用95%酒精擦拭灯管一次,有记录可查。
4、治疗柜、治疗车等物体表面每日消毒二次,有登记。
地面每日湿式清扫二次,有污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后拖净。
5、无菌物品必须放在无菌柜内,无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
6、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整齐,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无菌物品使用前必须检查相关内容。
7、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排放,有取放标志,无过期物品。
8、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时若发生热源反应、感染或其他情况时,立即停用,及时记录,报告院感办、药剂科,不得自行处理。
9、所有需要清洗灭菌的物品使用后由供应室统一收集、清洗、灭菌。
10、无菌容器中的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必须注明开启时间。
11、酒精、碘酒、碘伏密闭保存,用后加盖。
每周更换两次,容器灭菌两次。
12、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的无菌液体必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两小时不得使用。
启封抽吸的溶媒超过二十四小时不得使用,溶媒瓶上不得插针头与外界相通。
13、换药室的无菌持物钳干燥保存每四小时更换每一次或保存于戊二液中每周更换、灭菌一次。
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感染预防措施1.定期检查和维护医院内部的环境清洁和卫生,包括消毒灭菌设备和器材的使用和维护。
2.提供洗手设施并强制医务人员在入院前、接触患者前后以及适当时机进行洗手。
3.确保患者在入院时进行必要的病史询问,筛查和评估,以确认患者的感染状态。
对可疑感染的患者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4.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等,在其传播途径中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5.定期消毒儿科医院内的公共区域,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接待台等。
二、感染监测和报告1.设立感染监测小组,负责监测和报告医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和传播。
2.采集必要的样本,并利用适当的实验室方法进行感染标本的检测和分析。
3.及时报告感染事件的发生和传播,向相关管理部门提交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隔离措施1.对可疑感染的患者进行隔离观察,确保患者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2.确保隔离病房和病床的清洁,并定期对其进行消毒。
3.医护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以防止感染传播。
四、感染控制培训1.定期组织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预防和控制的认识和能力。
2.强调正确的手卫生、消毒清洁和个人防护措施。
3.加强对儿科医务人员的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遵守和执行意识。
以上仅为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一个示例,具体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各医院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疫情等特殊情况下及时调整和应用感染管理措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儿科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儿科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要求,力争将儿科的医院感染控制在院感办的要求内,特制定以下控制措施:
一、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定期培训医院规定的院感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后达到每位医务人员都能掌握,以此达到降低儿科的医院感染率,保障医疗安全的目的。
二、科室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小组认真督促全科医务人员落实各项院感制度。
三、每季度做好环境卫生学检测并做好相关的记录,进行消毒效果的检测,对不合格的项目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进行复查。
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对科室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的质量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复查。
四、质控小组督促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
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工作,督促对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的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六、发现或疑视传染病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发现传染病时,及时填写各种报告卡及登记,传染病报告率达100%。
七、严格执行无菌及时操作规程,无菌物品按标准要求定点放置,并有明显标志,不使用过期无菌物品。
八、质控小组检查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一次用物的使用和正确的毁形。
医院感染在儿科中的预防和安全措施
医院感染在儿科中的预防和安全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儿科医院成为孩子们治疗疾病和接受医疗护理的主要场所。
然而,与此同时,医院感染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特别是在儿科病房中。
为了保障儿童的安全和健康,采取一系列预防和安全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医院感染在儿科中的预防和安全措施,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措施。
一、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应经常洗手,并使用消毒洗手液消毒双手。
在儿科病房,特别是在与婴儿和幼儿接触时,手卫生显得尤为重要。
护士和医生应该经常洗手,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此外,医院应提供足够的洗手设备和洗手液,并在儿童易接触的地方设置明显的洗手提示标识。
二、消毒和清洁在儿科病房中,定期消毒和清洁是必不可少的预防措施。
医院应建立标准的清洁程序,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
器械、玩具、床单等物品应定期进行消毒或更换,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此外,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正确的清洁程序和消毒方法,并定期进行考核。
三、儿科病区管理儿科病区的管理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首先,应设立专门的儿科病区,将患有传染疾病的患儿和非传染病患儿进行隔离。
同时,医院应提供充足的空气流通和过滤设备,以保持空气质量和清洁度。
此外,患儿家属应接受教育,了解儿科病区的规则和预防措施,并遵守相关的措施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四、完善的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的不当处理是引发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儿科病房,产生的医疗废物可能涉及诸多污染物质,如尿液、粪便、呕吐物等。
这些废物如果没有正确处理,容易引发感染的传播。
因此,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废物管理系统,确保废物的分类、封装和妥善处理,以保障患儿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五、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意识和水平的有效方法。
医院应定期组织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包括手卫生、清洁和消毒、儿科病区管理等方面,以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此外,医院可以组织专家讲座、开展工作坊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儿科医学作为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
新生儿科病房是儿科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新生儿患者自身的生理特点和抵抗力较弱,使得新生儿科病房的医院感染问题日益凸显。
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儿的康复,还增加了医疗负担,甚至可能导致患儿死亡。
因此,加强新生儿科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一、加强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1.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2.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
3.加强新生儿病室的空气质量管理,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
4.设置专门的感染控制监测小组,对新生儿病室进行定期环境卫生学监测。
5.加强新生儿病室医疗设备的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
二、加强新生儿病室医护人员培训1.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
2.培训医护人员掌握正确的消毒、灭菌操作方法,确保医疗安全。
3.加强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提高防护意识,降低感染风险。
三、加强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1.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对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及报告。
2.对新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及时进行调查,查找感染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3.对感染病例进行登记,建立感染病例数据库,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四、加强新生儿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的管理1.遵循一次性使用原则,确保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进行严格消毒、灭菌,确保使用安全。
3.加强新生儿病室耗材的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五、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科学研究1.积极开展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引进新技术、新方法。
2.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学术交流,提高整体防控水平。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生儿科疾病的治疗范围逐渐扩大,然而,新生儿医院感染问题日益凸显,给患儿及家庭带来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为了降低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儿安全,本文从组织管理、制度建设、监测与报告、消毒与灭菌等方面阐述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组织管理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领导。
2.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务部门、护理部门、新生儿科、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
3. 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操作和重点人群的安全风险管理。
二、制度建设1. 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2. 制定新生儿病室管理制度,包括探视制度、陪护制度、消毒灭菌制度等,加强新生儿病室的环境管理。
3. 制定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确保医院感染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三、监测与报告1. 开展新生儿病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疗设备等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确保新生儿病室环境清洁。
2. 开展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对新生儿感染病例进行登记、分析、报告,掌握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3. 建立新生儿医院感染报告制度,鼓励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提高医院感染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消毒与灭菌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手术、注射、换药等操作过程中的无菌状态。
2. 医疗设备、器械及物品应遵循一人一用一消毒的原则,确保患儿使用的安全性。
3. 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等应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4. 蓝光箱和暖箱应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瓶,一人一用一消毒。
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方案
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方案一、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增加医疗负担和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儿科医院,由于患者群体的特殊性,更容易发生感染。
为了保障患儿及医务人员的健康,提高医疗质量,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至关重要。
二、目标1.降低儿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儿医疗质量。
2.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3.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报告和反馈机制。
4.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提高感染管理水平。
三、措施1.组织管理(1)成立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由医务、护理、临床、检验、消毒供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全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领导。
(2)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具体工作,包括感染监测、调查、培训、指导等。
(3)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计划,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2.制度建设(1)根据国家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包括手卫生、无菌操作、消毒灭菌、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
(3)建立感染病例报告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及时报告感染病例,并对报告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3.培训与教育(1)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术水平。
(2)将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纳入医务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
(3)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员工的感染防控意识。
4.消毒与灭菌(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无菌观念。
(2)定期对医疗设备、器械进行消毒、灭菌,并监测消毒效果。
(3)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床单元等的清洁、消毒。
5.手卫生(1)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加强手卫生设施的配备。
(2)制定手卫生规范,明确手卫生时机和操作流程。
(3)开展手卫生监测,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6.抗菌药物管理(1)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南,规范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行为。
医院感染在儿科的防控策略
医院感染在儿科的防控策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儿科医院的日常工作中难免会面临医院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期间,由于医疗条件、操作不当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各种感染。
为了降低儿科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患儿的安全和健康,儿科医院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策略。
1. 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儿科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通过对住院患儿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病例的发生。
该系统应包括感染报告、感染情况分析和感染预警等功能,以及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与教育。
2.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手是医务人员最常接触患者的部位,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预防感染的基本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应定期洗手,并在接触患者之前和之后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3. 实施规范的消毒和灭菌措施在儿科医院中,消毒和灭菌是防控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手术室、孩童病房、器械室等关键区域应配备专业的消毒设备,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医务人员应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所有器械、设备和环境表面的消毒和灭菌。
4.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儿科医院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合理选用抗生素,并严格按照使用规范进行用药。
医务人员需要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纠正不当使用的行为。
5. 提供合理的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或疑似感染的患儿,儿科医院应提供合理的隔离措施,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根据病情和传染性,可采用单间隔离、呼吸道隔离或接触性隔离等方法,阻断病原体在患者之间的传播。
6.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防控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直接影响着感染控制的效果。
儿科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防感染意识和操作技能。
7. 定期进行感染控制评估儿科医院应定期进行感染控制评估,通过检查和评估取得的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同时,通过与其他医院的经验交流,学习先进的感染控制技术和管理经验。
医院感染在儿科病房中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医院感染在儿科病房中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医院感染,也称为医源性感染或院内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接受治疗的患者出现的感染。
在儿科病房中,由于患儿免疫力较弱,医院感染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医院感染在儿科病房中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一、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政策有效的感染控制政策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基础。
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应当制定和定期更新医院感染控制政策,明确预防感染的具体措施、操作规程和责任分工。
包括但不限于:1.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包括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进行手部卫生,并明确手卫生的时机和方法;2.医务人员的穿戴要求,包括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并明确不同情况下的防护设备的使用;3.对患儿和其家属的教育,加强感染控制的意识和知识普及,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二、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1.定期对儿科病房内的地面、墙面、床铺、插座等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对常接触的物品和区域,如玩具、床栏等进行重点清洁;2.严格控制儿科病房内的空气质量,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定期清洁和更换空调系统的过滤器;3.规范儿科病房内垃圾的处理,采取正确的分类和封存方法,定期清理和更换垃圾袋;4.加强对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确保器械的无菌状态。
三、监测和报告感染事件定期开展感染监测,对儿科病房内的感染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通过监测和报告,可以及时发现感染疫情,制定相应的对策,有效控制和预防感染的扩散。
同时,还应加强与其他科室之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形成联防联控机制。
四、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医护人员作为儿科病房的重要保障,他们的培训和教育至关重要。
应定期组织培训,加强医护人员对感染控制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感染控制政策和操作规程、手卫生和穿戴防护设备的正确方法、感染识别与处理等。
通过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降低感染风险。
五、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在儿科中的应用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在儿科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环境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医疗卫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医院感染成为医疗卫生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尤其在儿科医院,儿童的免疫系统较弱,更容易受到感染的侵害。
因此,在儿科中应用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在儿科中的应用。
1. 规范手卫生操作医院感染防控的基本措施之一就是规范手卫生操作。
手是最主要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之一,所以,医务人员在接触儿童患者前后,必须做到正确的手卫生操作,包括正确洗手和使用洗手液、正确佩戴手套等。
此外,患儿家属也应该被教育和引导正确的手卫生操作,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制定严格的环境消毒政策医院儿科环境的消毒是另一个重要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医院管理者应制定严格的环境消毒政策,并确保执行力度。
定期进行对儿科病房和手术室等重点区域的清洁和消毒,同时,对医疗设备和器具的日常清洁也要做到及时、彻底,以减少患儿接触病原体的风险。
3. 推行个人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儿科中也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以防止自身感染或者将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口罩,接种必要的疫苗,规范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等都是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此外,医务人员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确保自身健康状态。
4. 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医院儿科要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实时了解感染情况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通过定期的感染监测和报告,可以及早发现和处理患儿感染,以避免感染的扩散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5. 教育患儿及家属在医院儿科中,教育患儿及家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医院应该教育患儿和家属正确的洗手方法、正确使用纸巾和口罩等卫生习惯,加强患儿及家属对感染防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高他们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
6.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医院儿科的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对象和参与者。
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感染防控知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医疗卫生法规、感染控制指南、个人防护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考核等方式加强培训效果的评估。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为了预防和控制新生儿科医院感染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措施。
该制度旨在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医院感染防控措施1.1 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新生儿科进行感染监测,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和感染部位等。
通过监测数据,及时发现和分析感染的规律和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2 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手卫生培训,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
在接触新生儿前,医护人员应洗手或者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此外,医院还应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消毒用品,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
1.3 控制感染源:医院应建立感染源控制措施,如对患有传染病的新生儿进行隔离治疗,对感染源进行消毒和隔离等。
同时,医院还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隔离患有传染病的医护人员。
二、新生儿科环境管理2.1 空气质量管理:医院应定期检测新生儿科的空气质量,确保空气中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符合卫生标准。
医院应配备合适的空气过滤设备,定期清洁和更换过滤器,保持空气的清洁和新鲜。
2.2 水质管理:医院应对新生儿科的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医院应定期清洁和消毒水源设备,并确保水质的安全和可靠。
2.3 垃圾处理:医院应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对新生儿科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和处理。
医院应定期清理垃圾,确保垃圾不会成为感染源。
三、医疗器械和设备管理3.1 医疗器械消毒和灭菌:医院应建立医疗器械消毒和灭菌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符合卫生标准。
医院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器械,确保其正常运行。
3.2 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管理: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使用医疗器械,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医院应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和可靠。
3.3 废弃医疗器械的处理:医院应建立废弃医疗器械的处理制度,确保废弃医疗器械不会成为感染源。
医院感染在新生儿科的防控策略
医院感染在新生儿科的防控策略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HAI)已成为临床治疗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尤其在新生儿科,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抵抗能力较弱,更加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因此,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防控策略对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阐述在新生儿科中的医院感染防控策略。
一、清洁与消毒首先,保持医疗环境的清洁是预防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护人员应定期对手术器械、呼吸机、监护仪以及病房等设备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消毒,以确保环境的无菌状态。
此外,定期对病房进行彻底的清洁,特别是公共区域、床单、被子等常接触的物品,可以有效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二、手卫生措施手卫生是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基础举措。
医护人员及家属在进入病房前和接触新生儿之前,必须正确洗手,使用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并在需要的情况下使用消毒洗手液进行消毒。
此外,医护人员还应注意正确佩戴手套,及时更换,并注意手套的正确脱离使用顺序,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呼吸道防护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之一。
为了避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对于疑似或已经确诊的病例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同时,医护人员在进行呼吸机操作或接触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新生儿时,应佩戴合适的口罩和防护眼镜,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环节。
过度使用或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从而加重了感染的严重性和难治性。
在新生儿科,医生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如感染类型和感染严重程度,合理选择抗生素种类和用药方案,并定期进行药物敏感性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五、教育与培训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和家属对医院感染防控策略的认识和意识,培养正确的卫生习惯,医院应定期开展相关的教育与培训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举办专题讲座、答疑解惑会议以及提供宣传资料和信息手册等形式,以使每个相关人员都了解如何正确防护和处理感染。
医院感染在儿科患者中的防控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患者隔离
对疑似或确诊感染的患者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防止病原体扩散。
物品消毒
对医疗器械、床单、被褥等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 处理,确保清洁无菌。
接触隔离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避 免交叉感染。
04
儿科患者医院感染防控建 议
加强儿科患者免疫力提升
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富含免疫球蛋白和 抗体,有助于提高婴儿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推荐剂量和疗程使用 抗生素,避免过量或不足。
减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避免无针对性地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降 低耐药菌株的产生。
加强抗生素管理
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对抗生素 的采购、存储和使用进行严格监管。
完善儿科患者病情监测体系
加强病房巡视
医护人员应定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 患儿病情变化。
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根据患儿病情和治疗方案,定期评估 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监测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对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域和高危人群进 行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防控措施。
提高医护人员感染防控意识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 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05
案例分析
某医院儿科患者医院感染案例
01
02
免疫力。
定期接种疫苗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按 时接种各类疫苗,预防
传染病。
营养均衡
合理搭配食物,保证宝 宝获得充足的营养,增
强免疫力。
适度锻炼
鼓励宝宝多参与户外活 动和体育锻炼,增强体
质。
强化儿科抗生素合理使用
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
医生需根据患儿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 选用抗生素。
医院感染在儿科中的管理和预防
医院感染在儿科中的管理和预防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或卫生保健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感染的疾病。
在儿科环境中,孩子们特别容易感染病原体,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感染源特别敏感。
因此,儿科医院必须采取一系列管理和预防措施,以保护幼儿免受医院感染的侵害。
一、儿科医院感染管理计划儿科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计划,以确保感染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
1. 感染控制委员会的成立:儿科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由医院管理人员、感染控制专家和相关医务人员组成。
该委员会负责制定感染管理政策和标准,并监督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
2. 感染监测系统的建立:为了及时掌握医院感染情况,儿科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
通过对儿科病房和手术室等高风险区域的感染监测,可以发现感染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人员培训和教育:医院必须定期组织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确保医务人员了解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并能正确执行预防措施。
同时,向家长提供儿童感染预防的相关知识,加强家庭感染控制。
二、儿科医院感染预防措施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儿科医院应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并切实监测和控制感染源的传播。
1. 手卫生:正确的手卫生是最重要的感染控制措施之一。
儿科医务人员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孩子前后,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消毒。
2. 居室清洁和消毒:为了降低环境中的致病菌数量,儿科病房和共用设施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对于特殊的传染性疾病,应采取额外的消毒措施,如使用紫外线灯或化学消毒剂。
3. 设施和设备的分离:儿科医院应根据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合理划分区域并设置独立的设备,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4. 隔离措施:对于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患儿,儿科医院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隔离病区、单独使用设施和防护措施等,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5. 医疗废物管理:儿科医院应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和处置。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医院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HAI)是指在医疗机构中被住院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的特定时间间隔内发生的感染。
儿科病房是一个高风险的环境,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为了降低医院感染在儿科病房中的发生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1. 患者隔离在儿科病房中,患者隔离是预防感染传播的关键步骤之一。
不同类型的感染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隔离措施,例如空气传播隔离、飞沫传播隔离、接触传播隔离等。
特别是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儿童,如水痘、麻疹等,必须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包括单人房间、与其他患者的距离隔离、使用口罩等。
2. 手卫生手卫生是防止医院感染的一项基本措施,也适用于儿科病房。
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接触前后必须正确地洗手或使用酒精手消毒剂。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属应该指导他们正确洗手,并确保他们定期清洗双手。
3. 感染控制和环境清洁在儿科病房中,感染控制和环境清洁是必不可少的。
定期清洁病房内的表面,特别是常接触的物品,如床头柜、遥控器、玩具等。
同时,要确保儿童病房设施的完好和卫生,包括床单、毯子等的定期更换和清洗。
4.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需要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这包括戴口罩、戴手套、穿戴适当的衣物等。
医护人员必须在接触患儿前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在接触结束后进行适当的处理和清洗。
5. 注重消毒和无菌操作在儿科病房中,注重消毒和无菌操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医疗器械和设备必须经过适当的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同时,医生和护士要遵循正确的无菌操作步骤,包括正确佩戴手套、使用消毒液清洁操作区域等。
6.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儿童在入院前应接种相关的疫苗,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也应接受相应的疫苗接种,以降低感染发生的风险。
7. 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医疗人员和家属对医院感染预防的认识和意识的重要手段。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加强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建立《新生儿探视制度》、《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2、新生儿病室应当通过有效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3、新生儿病室要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
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
4、新生儿科按照规定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监测.针对监测结果,应当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
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受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5、新生儿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3)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瓶,一人一用一消毒。
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6)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7)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
患儿出院后床单要进行终末消毒.6、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建立消毒清洁制度,并按照制度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或消毒。
7、新生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8、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9、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当实施手卫生.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规范
XXXX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规范一、制度建设(一)应当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要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建立本机构全员参与、覆盖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并认真落实。
(三)质量管理有追溯,建立暖箱流动登记制度。
新生儿如换病床或者换房间,应当有相关记录。
(四)根据规定建立清洁消毒制度,并按照制度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或者消毒。
(五)建立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报告制度,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
建立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制度和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二、院感防控基本工作(一)要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要细化并严格遵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认真贯彻执行诊疗相关规定。
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指南、操作规程等,规范临床服务行为,坚决杜绝违反医疗操作常规行为的发生。
(二)应当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分析医院感染的危(wei)险因素,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wei)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
(三)应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必要、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四) 应当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
(五)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的隔离措施。
(六) 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分类、管理和处置。
三、新生儿病房设置(一)新生儿病房应当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备和技术力量。
(二)新生儿病房的建造布局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三) 新生儿病房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医院的污染区,近产科病房及产房。
(四)新生儿病房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并符合国和省的有关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严格执行手卫生
- 需反复培训、监督与提醒 每月是否开展手卫生的培训;
是否关注新入、转科、进修及实习学生、护工、保洁员 手卫生落实情况;
是否提醒或监督其他科室如产科、放射科、检验科等人 员手卫生的落实。
手卫生
手卫生设施 完善、可及
我怕脏, 接触我前后要 洗手哦!
有效的提醒标识
培训、检查、反馈
医院新生儿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细菌学检测均超标。
医院在管理上、无菌操作、消毒隔离观念和技术上存在严重的问题。
某县医院发生新生儿鼠伤寒沙门菌的暴发
1991年11月,某县医院发生新生儿鼠伤寒的暴发 流行,55名婴儿发病,23名婴儿死亡。
调查中发现:
该院卫生设施条件差,产科消毒、隔离制度不严,在 对产房、婴儿室的56件物品进行细菌检测时,发现其 中的26件物品,包括婴儿被褥、尿布、奶瓶等都培养 有鼠伤寒沙门氏菌生长。
5、关注重点环节
抽查配奶流程、喂奶流程、奶瓶奶嘴的清洁与消毒流 程及储存、配奶间的管理等是否符合要求。
抽查新生儿沐浴其流程、沐浴用品有无交叉、洗澡 间环境物表的清洁消毒是否符合要求。
配奶流程-奶粉
清洁台面, 洗手,戴口
罩
准备用物:奶粉、量杯、配 奶杯、搅拌勺、奶瓶、奶嘴、
一次性换药包、记号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检查奶瓶 有无破损、
污渍
按照奶粉说明书 配比要求量取奶 粉,放入配奶杯 中,用搅拌勺充
建立科室奖惩制度,并要求立即整改,提交书面整改措施。
抓好院感防控要点,落实具体防控措施
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要点
内容
儿科医院感染暴发事例 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概念 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要点
1、医院感染制度
制度要“落地”-各项工作有专门的负责人 不断完善制度-针对每月检查存在的问题,是否及时
技能操作培训:针对科室特点制定了技能操作培训计 划,全体医护人员按计划落实培训,院感领导小组成员为 主考官。
培训项目:腰穿、股静脉留置针、气管插管、呼吸机管道的 清洗与消 毒、呼吸机管道的更换、静脉留置针、肌内注射、 静脉注射、吸痰
加强监督考核管理,规范院感行为:
积极配合感染管理科每月的质控与抽查,重视反馈结果,责 任到人,
2009年3月,该院6例重症感染患儿中有5例患儿死亡。
调查中发现问题包括:
漠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求,责任意识淡化,管理工作松懈,存在安全 隐患;
新生儿科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不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基 本设备、设施配备不全,新生儿科未设新生儿专用的洗澡和配奶区域, 不能满足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
内、儿科病区没有分开设置,医务人员也未分科设置; 手卫生设施不完善,肥皂潮湿;卫生洗手意识不强,医务人员没
有规范地执行手卫生;
消毒液配制浓度概念不清。没有做到一床一巾一消毒,清洁用具 污迹斑斑;瓶撬、砂轮不清洁且未消毒。
连云港市市卫生局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院内感染事件。
天津市蓟县某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
浙江某市医院发生志贺氏痢疾杆菌C群13型 暴发流行
1992年9月,浙江某市医院发生志贺氏痢疾杆菌C群十三型 的暴发流行,致使26名新生儿感染,10名新生儿死亡。
经调查,感染源系一位志贺氏痢疾杆菌慢性携带者的产妇, 通过接触将细菌传染给其婴儿。
该院新生儿室无配奶间,配奶、换尿布、打包操作均在不足两平方米 的操作台上进行,致使带菌的婴儿污染了操作台,进而又污染了牛奶, 造成志贺氏痢疾杆菌在新生儿之间的传播。
新生儿科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不合理,人流与物流相互交叉;
对部分新生儿使用的物品和器具采用了错误的消毒方法;
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进行手卫生;
用于新生儿的肝素封管液无使用时间标识等。
据对部分医务人员的手、病房物体表面、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和奶 嘴、新生儿暖箱注水口等进行检测,发现细菌超标严重,有金黄 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明显污染。
通过手的污染造成的交叉感染仍是暴发发生的主要原 因。
严格的洗手,分组护理,隔离定植和感染病人,常规 消毒温箱对于预防新生儿室的粘质沙雷菌感染非常重 要。
沈阳市某妇婴保健院柯萨奇B族病毒院内感染
1993年9月19日至10月18日期间,沈阳市某妇婴保 健院共接生了244名婴儿,其中49名于生后3至18天 先后出现发烧、拒乳、黄疸及心、肝、肾多脏器受损 症状,并有15名重患儿死于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外在因素
➢ 静脉内置管:脐 静脉、PICC
生物屏障 免疫屏障 病情严重程度
➢ 全静脉营养 ➢ 机械通气 ➢ 药物(抗生素)
极易发生医院感染 ➢ 病房环境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
发生率高
-胎龄越小 -出生体重越小 -住院时间越长
不容易早期发现 危害性大
-容易暴发流行 -病死率高
院感暴发有特定的复杂 性
-病原体复杂(细菌、病毒、
真菌)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难以确定
新生儿常见医院感染疾病
新生儿脓疱疮: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皮肤化脓性疾病。
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绝大多数在皮肤黏膜,引起 新生儿皮肤感染最常见的是存在于自然界及人体皮肤的 葡萄球菌属,多为正常菌群。
传染源多来自母亲、保姆或病菌污染尿布等
某市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阿伯丁沙门菌 医院感染
2007 年3 月26 日-4 月20 日 新生儿病房出现22 例患儿发病, 大便培养均分 离到阿伯丁沙门菌, 其中14 例患儿有腹泻等临床症状。是一起由阿伯丁沙门 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调查:
新生儿病房布局不合理, 功能流程不符合卫生学要求, 无专门的传染病隔 离病房;
儿科医院感染防控要点
兰大二院 感染管理科 孟灵
2016-5-17
BEA Confidential. | 1
内容
儿科医院感染暴发事例 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概念 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要点
儿科新特点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危重新生儿的存活率不断 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已经越来越多。
早产儿医院感染亦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儿科面临 的主要挑战。
症状:发病急骤,传染性强,可在婴儿室、哺乳室中造 成流行感染,在早产儿或营养不良的新生儿中尤为多见, 在炎热潮湿季节发病率较高。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患 者,机械通气 后24h发生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 感染,机械通气治疗 >24 H 以上发生新的肺部感 染,是一种典型的医院感染性肺炎,是在使用机 械性辅助呼吸器械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以新生 儿中早产儿发病更为普遍。
国内的概念(2002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患儿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 生的感染
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新生儿经分娩或出生后相关护理发生的感染(通过产
道获得的感染)
×新生儿在宫内发生的感染不属于院内感染
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
内在因素
小胎龄和低出生 体重
患儿配奶室和洗浴室没有分开, 混在一室, 同一病房内患儿较多, 洗手设施 较少等。
部分医务人员消毒、隔离无菌观念较弱, 对首发腹泻患儿未及时采取隔离 措施;
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淡薄, 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接触患儿前后不能按要求洗 手或进行手消毒, 甚至发现在护理过程中部分患儿共用擦嘴布现象等
总结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
经调查是由一名感染柯萨奇B族病毒且已发 病的产妇将病毒携带入院,感染其婴儿并染 及同居一室的其他产妇和新生儿,造成暴发。
连云港市某医院发生5例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
自2009年11月14日中午起,该院儿科病房5名新生儿相 继出现发热、血象高等临床症状。
调查发现,该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 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全面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及 监测制度;
将患儿放于体重秤中单上,待体重秤稳定后读取数值
将患儿放回小床或暖箱,无尿、便、血污染的中单按照生活垃圾 袋分类,有以上污染的中单按照医疗垃圾袋分类
整理完患儿床单位后六部洗手法洗手,同样方法铺中单,除皮归 零,称取下一患儿
完成本组患儿体重测量后,六部洗手法洗手,用75%乙醇浸泡的 纱布擦拭消毒体重秤,消毒按照从上到下,S形顺序进行,消毒 干燥后体重秤归位备用
台湾某医院新生儿ICU粘质沙雷菌感染
1999 年2月至8月,台湾某医院新生儿ICU同期出现9例粘 质沙雷菌感染患儿,其中4例菌血症,3例肺炎,1例伤口 感染,1例结膜炎。通过对9个病人的临床标本、3个洗手 标本和10个环境采样标本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基因 分析,9个病人分离菌的酶解图谱相同。
调查认为
新生儿病区的特点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新生儿病房 尤其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
特点:感染来源广、易感因素多、病情变化快、 易暴发流行、病死率高、社会影响大。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相关概念
国外的概念
将分娩时、患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48h获得的感染作为 院内感染(但需排除垂直传播感染,如梅毒、弓形体 病、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单纯疱 疹病毒、HIV病毒感染等。美国CDC)
医院感染暴发的危险
西交大一院新生儿事件
2008年,新生儿科9名新生儿自9月3日起相继出现 发热、心率加快、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其中 8名新生儿于9月5日—15日间发生DIC相继死亡 。 为医院感染所致 。
卫生部调查:
该院没有依法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不能及时发现感染 暴发,无法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没有建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 门。
修改制度或完善流程。 例如:母乳接受与运送流程、体重秤的使用流程及要
求、胃管插入的操作流程及后期维护…
体重秤使用、消毒流程
准备体重秤、将生活垃圾袋和医疗垃圾袋系于车两侧
六部洗手法洗手,准备用物:换药盘、纱布、75%乙醇、一次性 中单;将一次性中单(整张)铺于体重秤上,使之完全覆盖体重 秤,除皮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