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群文阅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习题:第一单元群文阅读(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习题:第一单元群文阅读(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单元群文阅读诗意的探寻主题解说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

”王小波说:“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笑容,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

人应当进行一番诗意的探寻。

许多典雅的文字,其词采华茂,至今看来仍余霞满目;其音韵和谐婉转,至今读来仍满口余香。

无数美丽的景、物、人、情在这里凝结成永恒的典故。

让我们走进这些篇章,开启美的历程,进行“诗意的探寻”……单篇研读一、(2020河北邢台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9分)送人从军(时有吐蕃之役)杜甫弱水应无地,阳关已近天。

今君渡沙碛,累月断人烟。

好武宁论命,封侯不计年。

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无地”即地尽处,“近天”是天边处,极言戍边之地的偏远。

B.颔联想象友人将渡过“断人烟”的茫茫沙漠,行军环境之恶劣溢于言表。

C.颈联暗用李广难封之典故,用友人的口吻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

D.标题交代了写作背景和缘由,阳关、沙碛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战争氛围。

2.在这首送别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2020山西师大附中诊断)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3—4题。

(9分)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首句描写了堤上踏青赏春之人随着画船行走的情形;一个“逐”字,不禁让人想到游人之多,景况之热闹。

B.上片末句是写一群少女在绿杨掩映的临水人家的庭院里荡着秋千、怡然自乐的美妙情景,让人心驰神往。

C.下片首句中,“白发”当是词人自指。

本词通过“白发戴花”这一细节,刻画出词人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

D.下片末句作者发出感叹,表达出忘却贬官烦恼、愿一醉方休的思想情感,然欢快之中却透出对人生的感慨。

【新教材语文02】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测试题(解析版)

【新教材语文02】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测试题(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测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l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国诗歌史上,盛唐诗歌何以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究其原因,在南朝齐梁宫体诗绮靡之风甚嚣尘上的境况下,唐代的陈子昂、李贺、李白、杜甫等诗人相继倡导恢复并高扬“风骨”传统,尤其是盛唐诗人对“风骨”崇尚有加,使“诗具风骨”成为盛唐诗歌的共同特征。

在历史的变迁衍化中,“风骨”早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着大量低俗、恶俗、媚俗之作,扰乱了诗坛的审美秩序与标准,这些诗显然缺乏“风骨”。

因此,新诗急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

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是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

古语云:“诗者,天地之心。

”诗人作为“天地之心”的创造者本应怀有“天地之心”,但当下很多诗人都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更有甚者为出版、发表、出名或赚取眼球、点击量、关注度,批量生产媚俗之作。

诗人本应怀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应有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正气,应有杜甫虽居茅屋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然而当下许多诗人都缺少这种“风骨”。

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华诗魂”的艾青一生心系大堰河那样的劳苦大众,曾发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感叹,写的大量忧国忧民的诗作,正是使命感与责任心的体现,是中国风骨在现代诗人身上的延续。

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

风骨首先属于道德范畴,如古代“风”所蕴含的教化之义,是对诗歌所拥有的诗教功能的肯定。

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的是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以暴露个人生活隐私为内容,让诗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轻浅琐碎,没有思想、内涵和意义,更有甚者彻底解构诗的内涵诉求,践踏和僭越诗歌伦理与道德,一些作品将“诗”本来应该拥有的典雅、崇高彻底解构,其恶俗轻艳令人生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主题群文阅读青春激扬(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主题群文阅读青春激扬(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主题群文阅读青春激扬(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单元主题群文阅读——青春激扬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青春席慕蓉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一句“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那种对青春远逝的无限叹惋紧紧攫住了读者的心。

B.第二节,诗人开始追索往事,想尽力去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和“年轻的你”曾经有过的共同记忆。

C.第三节以一个暗喻“那发黄的扉页”开头,而“我”还“含着泪”“一读再读”,对青春逝去的无限哀怨被形象地表现出来。

D.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走过青春之后,回首缅怀那逝去的美好而潸然泪下、感慨万千的情景。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用一个动人的比喻句“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看似轻松的语气,细细品读,会意识到其中蕴含了多少无可奈何。

B.诗歌把茫茫的回忆集中在那个“夏日”,这是精巧的选择。

因为夏天最热烈,火热的青春中的热烈夏日,自然最令人难忘。

C.这首诗可谓“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达到了内容上的共性和表现手法上个性的统一,以独特的方式来表达人们所共有的感受——对青春的怀念。

D.这首诗通过与青春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青春的眷恋和青春易逝的无可奈何,以及对青春匆匆逝去的慨叹之情。

3.诗中既用第一人称,又用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怎样理解青春是“装订得极为拙劣”的“一本太仓促的书”?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

②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

A.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B.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C.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D.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答案】C【解析】(1)“无尺寸地封”的意思是“没有封赏一尺一寸的土地”,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分”和“子弟”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项。

故选C。

【答案】A【解析】(2)A项,“纵横家之术,与儒学并称两大显学”错误。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家和墨家。

显学:指盛行于世而影响较大的学术派别。

【答案】B【解析】(3)B项,“认为晁错的做法是正确的”错误。

原文“前日晁错是也”意为“前些时候晁错(引起的叛乱)就是这样”,是说晁错的做法不当。

【答案】(4)①他家境贫困,借贷也借不到,就向北游历燕、起、中山等国,都没有得到优厚的待遇,客居生活很艰难。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1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1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1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测试1一、积累与运用1.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22分,每格2分)(1)怅寥廓,______________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_____________ 。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_____________ 。

(徐志摩《再别康桥》)(5)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 ;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6)撑着油纸伞,_____________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_____________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7)己所不欲,_____________ 。

(《论语》)(8)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

(《论语》)2.根据你对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的理解填空,每个空格不超过5个字。

(6分)《沁园春·长沙》抒发了毛泽东的_____________(1),《雨巷》抒发了戴望舒对丁香姑娘的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抒发了徐志摩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艾青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3.规律的发现总是从梳理探究中得来,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汉字,然后根据字义和字形的关系,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4分)拗拥驽痘绑抢扬痱织抓择腿扶脸肺纺缚拍缝结绷病驾答: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1)下面这副对联有一处对得不够工整,请加以修改。

(3分)栏干槽净六畜兴旺,肥多水足稻麦丰登。

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2)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平仄不论)。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单元群文阅读(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单元群文阅读(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单元群文阅读学习之道主题解说《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儒家认为学习是成就道德生命的一种方式。

我们应把握学习的价值、意义、原则和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来提升自我,提高修养。

学习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可以培养我们的理性思维,帮助我们认清事物的本质,学会辨别是非、善恶和美丑。

单篇研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①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是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

而客家文化是这个群体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和改造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一旦这种文化产生,它就成了该群体的识别标志及维系该群体生存与发展的最核心的力量。

换句话说,没有客家群体,就不会有客家文化;但如果没有客家文化长期稳定的发展,客家群体也不可能具有那么强大的生命力,以至于历经数百甚至上千年之久。

②客家人的先民是从中原地区来到岭南地区的,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或为军队戍边,或为躲避战乱。

初以平民为主,后有文人贵族。

而历史上的客家人因各种情况,又从岭南地区继续外迁。

当今客家民系分布很广,其中粤闽赣边三角地区是其主要聚居地,在国外以东南亚为主。

所以,客家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以移民为代表的地域性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

客家迁徙史和客家文化的诸多方面,都突出体现了客家精神的丰富内涵,而其精神的核心又在于团结和奋进。

③首先是客家先民自身的团结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

正是这种向心力使他们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灿烂的文明带到南方播衍而不被迁徙地的土著同化。

江西赣南围屋、广东梅州地区的多层梅州围龙屋、永定的土楼、长汀的九厅十八井等典型的客家建筑,既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

④在永定的一些大型土楼内,有石柱雕联、石鼓承柱、雕梁画栋;有天井、花园、假山、盆景、鱼池,美不胜收。

甚至还有土楼附设学堂,楼有楼名,柱有雕联,如“振成楼”“振纲立纪,成德达才”,教人遵纲纪,重德才,奋发进取。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把传染病、流行病通称为“瘟疫”,自商代开始就有“瘟疫”的文献记载。

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

中医文化传延几千年,出现了神农、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中医药名家,留下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学著作和《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药学著作。

中医药并不局限于汉族医药,还包括中国各具特色的民族医药,他们各成体系,各具奇效。

20世纪50年代,小儿流脑、乙脑流行,中医成功地运用白虎汤和白虎加苍术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疗。

在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以及2009年的甲型流感战疫中,中医药再次让人们见证了其特殊疗效。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中医药及时参与病毒感染群众治疗,其治愈和康复效果更为明显。

张伯礼院士团队观察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5.15天,比单纯西医少2天;体温恢复时间为2.64天,比西医少1.7天;平均住院天数少2.2天,CT影像好转率高22%,临床治愈率高33%,普通转重症比率低27.4%。

(摘编自王守富《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谈增强中医文化自信》) 材料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激起“中西医之争”。

否定中医的理由集中于“不科学”。

那么,“科学”能等同于“合理”吗?谁也不能说在近代科学出现于欧洲之前,人类的想法和做法从来没有合理过。

也不能说在近代科学出现之后,实践中就只有这一种“合理”。

而且即便在科学领域之内,其方法和结论也在不断分化和变革中。

做科研的学者和从事临床治疗的西医医生并不轻易否定中医学,部分原因是他们在长期的专业训练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只说证据能支持的话,对自己研究范围之外的事物保持审慎。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鸿门宴》多处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作者善于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

B. 《八声甘州》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

C. 《〈伶官传〉序》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D. 《劝学》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作者认为学习的方法是积累和坚持,学习的态度是专一。

【答案】D【解析】D项,“学习的方法是积累和坚持,学习的态度是专一”错误,作者认为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是积累、坚持和专一。

2.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比喻)B.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反复)C.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对偶)D. 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

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类比)【答案】C【解析】C项,三个“同着……”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构成排比;开头和结尾都是“大堰河”“含泪的去了”首尾反复,故所用修辞应为“排比、反复”。

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诗人与官舍竹在精神上有哪些契合?请简要分析。

A. 诗人起笔追问,透露内心孤寂,“闲官”暗示自己无事可为、不得其用的苦闷无奈。

25版高中同步新教材必修上册人教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群文阅读

25版高中同步新教材必修上册人教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群文阅读

单元群文阅读青春激扬选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6分)文本一:青春席慕蓉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文本二:1啊,向阳花布莱克向阳花啊!你等得累了吧,你计数着太阳的步伐;你渴望甜蜜的,黄金的住处,作为一生旅途的归宿。

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苍白的圣女在雪里素裹红妆,从他们的坟墓中急起追往我的向阳花所向往的地方。

(朱维之译)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春》中用“掠过”的“云影”表现青春的记忆不够深刻,不够清晰,用“极浅极淡”的“微笑的面容”表现青春的短暂。

B.《青春》“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中的“仓促”一词,将青春的匆匆而逝和拥有青春时对青春时光的不够珍惜突出地表现了出来。

C.《啊,向阳花》前一节意象明丽、情感明快而袒露,后一节诗意隐晦而深奥,“圣女”“坟墓”等意象有神秘色彩。

D.《啊,向阳花》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向阳花向太阳的特性,展开了奇妙的联想和对未来世界的想象。

22.诗人顾城创作过这样的诗句:“别加糖/在早晨的篱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红太阳。

”在口语中,我们不会说太阳是甜的,也不会用“一枚”这样的数量词来修饰太阳,而诗歌的语言经常用一些反常搭配,请在《青春》这首诗中找到两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3.《啊,向阳花》中的“向阳花”是什么的象征?“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34.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可以作为青春的读本,但两者关于“青春”的表述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6分)选文二(2024江苏南京质检,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6分)山月不知心里事4周克芹脱下汗湿的灰布衣服,换上一件月白色的确良衬衫,容儿跨出小屋。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第一单元 单元群文阅读(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第一单元 单元群文阅读(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单元群文阅读古代经典史籍主题解说中华典籍浩如烟海,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

典籍中的先贤哲人用智慧碰撞出火花,照亮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推动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

以人文关怀作为最终的思想诉求,闪烁着耀眼的理性光芒——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

他们的思想既可以治国、安邦,也可以救世、济民,是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

单篇研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甲科为郎。

鸿嘉中,举敦朴能直言,召见宣.王嘉字公仲,平陵人也。

以明经射策..室.,对政事得失,超迁太中大夫。

出为九江、河南太守,治甚有声。

建平三年代平当为丞相,封新甫侯,加食邑千一百户。

嘉为人刚直严毅有威重,上甚敬之。

哀帝初立,欲匡成帝之政,多所变动,嘉上疏荐儒者公孙光及能吏萧咸等,皆故二千石有名称。

天子纳而用之。

是时,侍中董贤爱幸于上,上欲侯之。

嘉与御史大夫贾延上封事。

上感其言,止,数月,遂下诏封贤为高安侯。

后数月,日食,举直言,嘉复奏封事。

于是上寖不说,而愈爱贤,不能自胜。

光禄大夫孔光、左将军公孙禄等劾嘉迷国罔上不诏狱。

使者既到府,掾史涕泣,共和药进嘉,嘉不肯道。

有诏假谒者节,召丞相诣廷尉..服。

主簿曰:“将相不对理陈冤,相踵以为故事,君侯宜引决。

”使者危坐府门上。

主簿复前进药,嘉引药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

丞相岂儿女子邪,何谓咀药而死!”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诏狱上使将军以下与五二千石杂治。

狱吏稍侵辱嘉,嘉喟然卬天叹曰:“幸得充备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是负国,死有余责。

”吏问贤不肖主名,嘉曰:“贤,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进;恶,高安侯董贤父子,佞邪乱朝,而不能退。

罪当死,死无所恨。

”嘉系狱二十余日,不食欧血而死。

大司马丁明素重嘉而怜之,上遂免明,以董贤代之。

嘉为相三年诛,国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第Ⅰ卷(共131分)一、古代诗歌阅读(46分)(一)课内文言文,完成1——6题。

(25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军函陵军:军队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希望C、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 ,高兴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A、烛之武退秦师B、夜缒而出C、秦伯说,与郑人盟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以其无礼于晋C、夫晋,何厌之有?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失其所与,不知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D、往而不反者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秋词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7、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答:8、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3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15分)9.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1)怅寥廓,,谁主沉浮?(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粪土当年万户侯。

(3)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新课标2019春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专题训练1小说阅读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20190401444

新课标2019春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专题训练1小说阅读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20190401444

专题训练(一) 小说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导学号 16502214林教头岳庙结怨高衙内(节选)恰才饮得三杯,只见女使锦儿,慌慌急急红了脸,在墙缺边叫道:“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林冲连忙问道:“在那里?”锦儿道:“正在五岳楼下来,撞见个奸诈不级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林冲慌忙道:“却再来望师兄,休怪,休怪。

”林冲别了智深,急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抢到五岳楼看时,见了数个人拿着弹弓、吹筒、粘竿,都立在栏干边,胡梯上一个年小的后生独自背立着,把林冲的娘子拦着,道:“你且上楼去,和你说话。

”林冲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晓的时,也没这场事。

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

众多闲汉见闹,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

”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

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

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

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

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

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回,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②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③不认得荆妇,时间..庙来..无礼④大踏步抢入①__发生争吵___;②__泼皮___;③__一时之间___;④__冲撞而入___。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群文阅读 家国情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群文阅读 家国情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单元群文阅读·家国情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限时15分钟)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

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

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

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作“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

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

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

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

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

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群文阅读人生困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群文阅读人生困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单元群文阅读·人生困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限时15分钟)受得委屈,可养格局仲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去年这封被称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在不少人心中泛起涟漪。

身边不时有年轻人,甚至刚刚工作不久,也贸然来个“华丽转身”——辞职走人。

然而,当我们拿起现实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那些具体的“离去”,就会发现不少年轻人的离职,只因受不了一时的小委屈,理想与情怀只是被作为逃避的华美掩饰罢了。

的确,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委屈,有的人选择的不是面对,而是逃避。

问题是,世上还有不受一丁点委屈的人生吗?还有一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吗?设若每受委屈而躲避,则人生将无处可逃。

在一定意义上说,受不得委屈,也就难有“诗和远方”。

人生的炫彩少不了委屈的纠缠。

在文学写作中有一种说法叫“古老的敌意”,意指作家如果一生境遇太顺,沉湎于安逸生活,那么,他将很难创作出真正传世的伟大作品。

正如写就《红楼梦》的曹雪芹,陷于困顿沦落之间,依然坚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贡献出这样一部皇皇巨著。

可以说,正是生前“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莫大困境和委屈,最终成就了他流芳百世的身后之名。

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会遭遇曹翁那种盛衰逆转式的极端命运,但日常生活从来就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它所能提供的委屈品目繁杂、款式众多:比如努力被否定,辛苦得不到认可,隐忍之后换不来理解,一片真心不被接纳,默默付出没有成果……并且生活对之一律解释欠奉。

在一定意义上说,面对委屈,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有的人容得下委屈而成其大,盖因其胸怀襟度得以被委屈撑大;有的人受不得委屈而处其微,实因格局不够而被委屈撑破。

作家海明威写道:“一个人生来并不是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人生在世,确然需要这么一点精气神。

面对委屈、挫折、困境,不是选择逃避,而是以勇敢与微笑去面对;不是选择认命与沉沦,而是不屈沉着以进取。

换言之,既然委屈是人生旅途上如影随形的种种难关,唯有认认真真去过好每一关,我们才能脱胎换骨,不断抵达自由的境界。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含模块综合测试题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是要求文艺作品服从于道德伦理政治,提倡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

直到唐代中叶,都持有相似的观点。

白居易更是主张文章和诗歌要“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禅宗的兴起,打破了这个格局。

由于禅宗主张“心即是佛”,内心便是一个可以作无穷探索的宇宙,而中唐从“安史之乱”中醒来的知识分子们,不再想对人世作进取征服,而只想享受心灵的安适,便纷纷投向禅宗,于是,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的活动、事业,而是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

这形成了一个新的审美趋向。

苏轼便是这个审美趋向的典型人物。

他身为北宋文坛的泰斗,却从未有过如韩愈那种“好为人师”的不可一世;在艺术上,则用实践反对白居易的“泛政治化”的主张,开创了一种远离忧愤,不似孤峭,也非沉郁的质朴无华、宁静自然的韵味情趣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思想基础,依然是禅宗自然适意的生活主张,大千世界不过是心的外化物,重要的不是焚香礼佛、坐禅念经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向内心的探索。

苏轼将这种理论用之于文学,便出现了“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的说法。

所以,苏轼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这种风格的另一体现,是苏轼将“平淡”解释为“绚烂之极也”,而这种平淡,还应该包含“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丰富内涵。

他的两首脍炙人口的小诗,说明了这种审美趣味,一是写西湖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岂非说明最美的审美对象,正是姿态横生的自然存在。

另一首是写李花,“不得梨英软,应惭梅萼红。

西园有千叶,淡伫更纤秾”。

在东坡先生的眼中,纯白的李花虽然没有其他花卉的绚丽色彩,却是更强烈、更浓烈地传递出春天的信息。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群文阅读 砥砺操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群文阅读 砥砺操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单元群文阅读·砥砺操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限时15分钟)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这就是“士”。

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

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处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

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

一旦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成“入仕”。

按这个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

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

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

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利。

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照。

指点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

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

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风作为美谈。

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将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有的社会及文化现象。

中国的士人之“气”,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

故士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

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

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

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作用。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练习与解析 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练习与解析 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练习与解析人教版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蹙.缩(cù) 间.或(jiān) 歆.享(xīn) 安然无恙.(yànɡ)B.吸吮.(yǔn) 绿.林(lù) 新正.(zhēnɡ) 沸.反盈天(fèi)C.祈祷.(dǎo) 撅.嘴(juē) 桌帏.(wéi) 性情孤僻.(pì)D.凫.水(fú) 怂恿.(yǒnɡ) 滑稽.(jí) 藕.断丝连(ǒu)【解析】此题考查字音。

A.“间”应读“jiàn”;B.“吮”应读“shǔn”;D.“稽”应读“jī”。

【答案】 C2.下列句中含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别里科夫心荒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带着恐怖的神色。

B.“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

”柳妈鬼秘的说。

C.用白粉子在我家影璧上画了许多园圈,一个个蹲在院子里,托枪瞄那个。

D.沙子龙从桌上拿起缎子搭裢,一头装着点钱,挂在腰带上。

【解析】此题考查字形的识记。

A.“荒”应为“慌”;B.“鬼”应为“诡”;C.“璧”应为“壁”,“园”应为“圆”;D.“搭”应为“褡”。

【答案】 C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我在这时,更感到这一句话的必要,即使..和讨饭的女人说话,也是万不可省的。

B.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C.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

D.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竟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志,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解析】此题考查虚词的应用。

D中“竟至”是出乎意料,不表递进,当用“甚至”。

【答案】 D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①他比先前没有什么大的改变,______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群文阅读·人生困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限时15分钟)受得委屈,可养格局仲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去年这封被称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在不少人心中泛起涟漪。

身边不时有年轻人,甚至刚刚工作不久,也贸然来个“华丽转身”——辞职走人。

然而,当我们拿起现实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那些具体的“离去”,就会发现不少年轻人的离职,只因受不了一时的小委屈,理想与情怀只是被作为逃避的华美掩饰罢了。

的确,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委屈,有的人选择的不是面对,而是逃避。

问题是,世上还有不受一丁点委屈的人生吗?还有一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吗?设若每受委屈而躲避,则人生将无处可逃。

在一定意义上说,受不得委屈,也就难有“诗和远方”。

人生的炫彩少不了委屈的纠缠。

在文学写作中有一种说法叫“古老的敌意”,意指作家如果一生境遇太顺,沉湎于安逸生活,那么,他将很难创作出真正传世的伟大作品。

正如写就《红楼梦》的曹雪芹,陷于困顿沦落之间,依然坚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贡献出这样一部皇皇巨著。

可以说,正是生前“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莫大困境和委屈,最终成就了他流芳百世的身后之名。

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会遭遇曹翁那种盛衰逆转式的极端命运,但日常生活从来就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它所能提供的委屈品目繁杂、款式众多:比如努力被否定,辛苦得不到认可,隐忍之后换不来理解,一片真心不被接纳,默默付出没有成果……并且生活对之一律解释欠奉。

在一定意义上说,面对委屈,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有的人容得下委屈而成其大,盖因其胸怀襟度得以被委屈撑大;有的人受不得委屈而处其微,实因格局不够而被委屈撑破。

作家海明威写道:“一个人生来并不是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人生在世,确实需要这么一点精气神。

面对委屈、挫折、困境,不是选择逃避,而是以勇敢与微笑去面对;不是选择认命与沉沦,而是不屈沉着以进取。

换言之,既然委屈是人生旅途上如影随形的种种难关,唯有认认真真去过好每一关,我们才能脱胎换骨,不断抵达自由的境界。

相反,在生活的此处过不了这一关,就别想在生活的别处能过好这一关。

一定程度上,面对委屈的姿态,就是一个人行走世界的基本步态;对委屈的消化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看世界”的襟度。

100多年前,曾国藩求学衡阳,同舍一名杨姓同窗,家中有权有势,读书时就对他百般刁难。

曾中举后,他更是大发雷霆,责难曾的书案抢了他的好风水。

当大家纷纷为曾不平时,曾却劝解众人,不要为这点小事再与之争论。

可以说,只有吞得下生活的小委屈,才能吐得出人生的大格局。

作家史铁生曾言:“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要坍塌。

”正是现实世界的不完美,呼唤着我们用人性的完美去铸就彼岸的殿堂。

世界有多大,看你受得住多少委屈;人生有多精彩,看你有多大格局。

(《人民日报》2017年06月16日04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中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为了年轻人辞职的主要理由。

B.通过现实的放大镜,我们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不少年轻人的离职只是因为受了点小委屈。

C.在一定意义上说,只想躲避委屈,将无处可逃;受不得委屈,那么就很难有“诗和远方”。

D.生命的炫彩不能没有委屈的纠缠,好比文学写作中作家一生不能太顺、沉湎于安逸生活。

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项,文章第一段中只提到身边不时有年轻人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为理由贸然辞职,并未提到这是“主要理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流行语开篇,描写了新时期下年轻一代面对委屈的现状。

B.文章描写了“人生的炫彩少不了委屈的纠缠”后,用具体例子进行了解释。

C.文章以年轻人的委屈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人的进取。

D.文中以大量的论据说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年轻人的借口。

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

D项,“说明……是年轻人的借口”错。

文中的曹雪芹、曾国藩等例是为了说明“受得委屈,可养格局”的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普通人是不会遭遇曹翁那种盛衰逆转式的极端命运的,但他们却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

B.因为面对委屈,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人们有不同的人生精彩。

C.作者认为,对挫折的态度应该不是选择逃避而是以勇敢去面对;不是选择认命,而是不屈沉着以进取。

D.曾国藩求学衡阳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吞得下生活的小委屈,就能吐得出人生的大格局。

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

A项,文章第四段中提到普通人“虽不会遭遇曹翁那种盛衰逆转式的极端命运,但日常生活从来就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选项张冠李戴,应该是“日常生活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

B项,“所以人们有不同的人生精彩”错,原文是“有的人容得下委屈而成其大”“有的人受不得委屈而处其微”。

D项,文章第六段中说“只有吞得下生活的小委屈,才能吐得出人生的大格局”,选项“只要……就……”说法绝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限时15分钟)作为20世纪著名的作家,海明威是“迷惘一代”作家的代言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及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怀着“保卫世界和平、民主”的理念参加了战争,但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只是残酷的厮杀和死亡,根本不是什么“和平、民主”。

战争的残酷性,使海明威逐步看清了其性质。

因此,海明威走出了迷惘,告别了战争。

他在厌战“英雄”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建了有名的“硬汉”形象。

硬汉形象最明显的标志是:世界把每个人都打碎,但在破碎处站立起来的就是硬汉。

海明威硬汉形象的塑造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逐步完善的过程。

速写集《在我们的时代里》主人公尼克是海明威早期硬汉形象的雏形。

尼克·亚当斯预示了另一个人物杰克·巴恩斯的产生。

发表于1926年的《太阳照样升起》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重要小说。

主人公杰克·巴恩斯曾亲自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摧毁了他所遵循的道德标准、伦理观念和他的人生理想,这对于他来说不啻是一次精神上的灭亡。

他和生活在他周围的一群青年一样有着一种毁灭之后的失落感和空虚感。

作者将他们称作是“迷惘的一代”。

在人生的角斗场上,杰克·巴恩斯无疑是个失败者。

但是他并不是那种逆来顺受、可怜兮兮的“小人物”,而是一个有着坚强意志的人。

无论命运对他多么残酷多么无情,他从不抱怨,也从不唉声叹气。

相反,他以坚强的毅力,以一种超然、洒脱的态度去迎接生活。

这正是海明威欣赏的“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这一时期海明威所塑造的“硬汉”形象多是被动的承受者,在承受战争的创伤和生活的重压中展现其超凡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也是他前期思想的写照。

1929年《永别了,武器》的发表使海明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这部小说里,主人公亨利的经历和作者相似。

书中反映的不仅仅是厌战,还有年青一代受到欺骗后的愤懑、怨恨、沮丧和绝望。

战争给他们带来身心创伤,破坏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亨利摆脱了战争却未能得到幸福,这个结局正是作者这种思想在艺术中的体现。

1937年海明威以记者的身份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在他写的反映西班牙内战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一书中,主人公美国志愿兵乔丹不同于海明威过去的主人公,他的死是有意义的,体现了他愿为民主事业而牺牲的崇高理想,而不只是表现个人在面对任何死亡时的临危不惧。

《老人与海》是“硬汉小说”的总结。

它全面展示了“硬汉小说”的特色。

小说塑造了一个体力正在衰退的古巴老渔夫——桑地亚哥,在他身上不仅凝聚了海明威主角模式卓绝的特质,如重压下镇静的优雅风度以及产生这种优雅感的自我控制力,还显示了一种更加阔远宁静的心理素质:对失败的反应已不再像其他主角模式那样愤世嫉俗。

在命定的失败和厄运面前他能够保持人的尊严,在重压下表现出勇气和优雅风度,平静而坚定地接受自己的命运,内心的信念也并未因此而丧失。

海明威正像他作品中塑造的“硬汉子”一样,一生中几度濒临死亡的深渊,但他以顽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命力渡过了难关。

在晚年,当他的健康情况恶化时,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摆脱病痛,为了不屈服于所谓命运,他决然选择了死,他想以死证实“硬汉子”精神是不可战胜的。

在海明威看来,正是死亡的胁迫,将生命从麻木的沉沦中唤醒,并驱策它投入最后的超升。

也只有在死亡的时刻,生之大门才会敞开它生命的全部现实可能性。

因此,他笔下的“硬汉”形象是被“死亡感”逼促着而做出真正必要的创造,将有限的人生转化为超越时空界限的价值人生的个体生命。

在海明威的笔下,生命和死亡同样是美的再现。

对于海明威来说,压倒一切的恐惧并不是失去生命,而是失去主动和意志:男子汉气概的消失。

对海明威的这种“人生结局”,历史当然要作公正的评价,但有一点是无可怀疑的,即“海明威主人公”和海明威本人一样,在世界文坛上树起了不可磨灭的形象。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明威所塑造的“硬汉”形象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以一个“准则英雄”的形象呈现于读者面前。

B.《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最终摆脱了战争却未能得到幸福,这个结局正是作者这种思想在艺术中的体现,“这种思想”是指战争带给人们的身心创伤,破坏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C.《老人与海》结局并不圆满,但体现了人在生存中不断挑战的精神以及在失败中保持人的尊严的价值。

桑地亚哥猎取的马林鱼虽然只剩下一副骨架,却为他赢得了尊重与爱戴。

D.对于海明威来说,压倒一切的恐惧并不是失去生命,而是失去主动和意志:男子汉气概的消失。

此处“男子汉气概”是指男性面对困厄的勇敢和坚韧。

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选项中“‘男子汉气概’是指男性面对困厄的勇敢和坚韧”表述错误。

原文是“压倒一切的恐惧并不是失去生命,而是失去主动和意志”,可知他面对的是“失去生命”(或死亡)。

2.海明威塑造的“硬汉”人物贯穿他创作的各个时期,并形成了整个群体的特征。

请结合文本分析其特征。

答:答案①顽强,勇敢,有超凡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②超然、洒脱地迎接残酷命运的优雅风度;③为伟大事业牺牲的崇高理想;④面对重压镇静应对的自我控制力,在失败中保持人的尊严的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能力。

本题要求筛选整合海明威在多部作品中各主人公反映出来的特征。

注意下列关键语句:“这一时期海明威所塑造的‘硬汉’形象多是被动的承受者,在承受战争的创伤和生活的重压中展现其超凡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命定的失败和厄运面前他能够保持人的尊严,在重压下表现出勇气和优雅风度”“他的死是有意义的,体现了他愿为民主事业而牺牲的崇高理想”“在他身上不仅凝聚了海明威主角模式卓绝的特质,如重压下镇静的优雅风度以及产生这种优雅感的自我控制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