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考频率相对较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考察方式主要以理解类的案例性单选题进行考察,考生在做此类题型中,需要了解透彻实验本质才能在做题中得心应手。
1.强化:迷箱实验
实验一:假设在一个特殊装置的笼子里,放进一只饥饿了几天的老鼠,笼子里设有食槽和开关(老鼠不知道开关在哪里),笼子外面放着食物。当把老鼠放进笼子中,老鼠看到笼子外面的食物会不停的在笼子里面碰撞,在意外过程中老鼠碰到了开关,食物投递进入笼子里,老鼠由此获得了它想吃的食物。在这个过程中,食物对老鼠来说是一个愉快刺激,想要再次获得食物只有不停的按开关才能够获得。由此我们得出了正强化的概念:给予一个愉快的刺激,导致行为频率增加的过程就叫做正强化。
实验二:依然是在笼子中放入一只老鼠,这次笼子中不再拥有食槽,而是铺设了一层电网并同样设有开关。实验开始,只要将老鼠放进牢笼中,就接通电源用电网刺激老鼠,老鼠在痛苦难耐的过程中不停的翻滚无意中碰到了开关,电网停止刺激。那么在这个实验中,电网就是一个厌恶刺激,老鼠要想摆脱这种厌恶刺激则需要不停按开关才行,由此我们得出了负强化的概念:摆脱一个厌恶刺激导致行为频率增加的过程就是负强化。
2.惩罚:惩罚也分为正惩罚和负惩罚。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大家理解这个概念,我们通过事例帮助大家进行了解。
试想,生活中放学回家的孩子都会有一个不好的现象令家长感到头痛,那便是放学回家后不做作业而是先看电视。这个时候作为家长就要想办法去惩罚自己的孩子。首先。我们可以对孩子说这样一句话,你再看电视,我就让你去洗臭袜子。那在这句话中,洗臭袜子一定
是孩子不愿意做的一个厌恶刺激,为了不去洗臭袜子,看电视的行为频率自然就会降低了。由此我们得出了正惩罚的概念: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导致行为频率下降。
当然,我们还可以说另外一句话给孩子听:如果你在看电视,我就不带你去游乐园玩儿。游乐园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属于愉快刺激,但是前面加了“不带”两个字意味着撤销一个愉快的刺激,那么这个时候孩子看电视的行为频率也会下降。由此我们得出了负惩罚的概念:撤销一个愉快刺激导致行为频率下降。
3.消退
这个概念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让我们再次回到斯金纳的迷箱实验,如果后续老鼠不停的按开关,电网依然会刺激老鼠,那么老鼠按开关的行为频率将会逐渐降低,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称为消退。
练习题:
1.学生改正错误行为,教师不再限制课间自由活动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2.如果一个家长想把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适合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后立即督促其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作业才能看电视
答案:1.B;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