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合集下载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基本规律
强化
消退
基本 理论 核心
逃避与 回避条 件作果性刺激,这一刺激使该行为 发生的概率增加,这一过程叫强化.
强化作用
正强化
负强化
思考一下?
罚站,到底 是算惩罚物 呢?还是负 强化物?
讲话
罚站 回答提问
去除罚站
负强化的实施前 提:个体处在某 种厌恶刺激下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 资料收集、文字处理和组织—张 • PPT设计和制作—项 • 总调度—姚 • 授课介绍—张
• 伯尔赫斯· 弗雷德里克· 斯金纳
斯金纳的生平
斯金纳的基本观点
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生平

B.F.斯金纳(1904—1990)
怀揣着成为一名作家的梦想从大学毕业,却在写作的道路上毫无收获 。 虽然不能文学地描述人类的行为,斯金纳决定科学地描述。 曾经阅读过华生和巴普洛夫的著作的他,开始对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感 兴趣。 他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彻底的行为主义 者”。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他 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
如果,
电话
女生

男生(赞美之词)
正强化

1、斯金纳发现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现象,并 对其进行了认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这项研究 丰富了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填补了条件反射 类型上的一项空白,同时也打破了传统行为主 义的“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的错误观点。 • 2、斯金纳的"无错误辨别"学习的实验研究 是有意义的。它不论在动物的行为训练,还是 在学生的行为塑造上都是可借鉴的。而且,对 课堂教学也有指导意义。 • 3、斯金纳所做的“强化程序”的实验研究 既深入,又具体,系统性很强。揭示出的强化 规律客观可靠。它是驯兽师的必修课,对人类 的行为管理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和激励也有 重要的参考价值。 •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这个知识点,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高频考点,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各个强化规律清楚的区分,避免混淆。

这个考点在考试的过程中一般是以选择题为主。

一般出题的时候,会呈现一个现象或者一个实例,问使用了哪一个斯金纳提出的强化规律;或者有时会直接问正强化包括什么等等这样的题。

因此,在备考的时候要注意将四个规律都知道是什么,并且将搞清楚每一个规律之间的核心差异在哪,这样做题的时候才不会发生混淆。

斯金纳提出的强化规律是根据他的经典行为实验:"小白鼠迷箱实验"总结得出的。

斯金纳将小白鼠放到一个密闭的箱子内,箱子的四个角分别有ABCD四个按键。

当小白鼠无意间触碰到按键A时,便会得到一粒食物;当触碰到按键B时,就会遭受一次电击;当触碰到按键C时,不会有任何反馈;当触碰到按键D时,笼子的门就打开了。

通过整个实验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结果:小白鼠会更加喜欢按A和D键,而对B和C键的触碰次数明显减少。

通过这个实验,斯金纳提出了两种行为模式:一种是应答性行为,一种是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就是之前我们学习的巴甫洛夫提出的经典条件反射,也就是由刺激→行为,建立一种条件反射的过程。

而操作性行为则是由行为→刺激,这种刺激影响了该行为以后出现的频率。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才是我们需要去研究的,他的强化规律也是以操作性行为作为基础提出的。

接下来我们重点讲一下这四种强化规律。

首先,我们将四种强化规律分成三大类:分别是强化(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我们说"强",肯定是增强、增加的意思;而像"罚"、"退",肯定就是减少,减弱的意思。

所以,区别强化、惩罚跟消退的第一个核心点,就是看题干中主人公的行为频率是增加还是减少了。

如果行为频率增加,那么一定是属于强化的一种;如果行为频率减少,那么一定是惩罚或者消退。

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

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

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20世纪,精神分析学家亚当斯金纳研究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指出,当一个行为被一种回馈的情境所维持,这个行为就会被维持。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认为,这种维持和保持行为的形式是可以被训练和改变的。

操作性条件作用是斯金纳做出的一个贡献,他包括了增强操作,抑制操作和替换操作。

增强操作是指一种行为受到积极回馈的影响而被促进,抑制操作是指一种行为在受到消极回馈的影响时被抑制,替换操作是指当一种行为被抑制时,另一种取代的行为会被激发出来。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认为,个人行为是可以被训练和改变的,可以通过提供连续和持续的情境回馈来影响人的行为。

斯金纳曾在他的实验中提出这种训练的观点,在实验中,他使用了强有力的回馈来鼓励主题去做一件有意义的行为。

他发现,当这种强有力的回馈被以一定的频率和持续性提供时,这个行为可以被保持或维持。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不仅指出行为的强化和弱化,而且认为行为可以被训练和可以改变当它被强化和弱化时。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也扩展到个体之间的行为,它提出了社会培训和行为模仿。

他指出,一个个体可以从另一个个体身上得到情境回馈,从而改变个体的行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认为,情境回馈是一种有效的行为修正工具,可以用来调整个体的行为。

斯金纳强调了情境回馈的持续性,短期的情境回馈可能不起作用,但是只要情境回馈被持续地提供,行为就能够得到强化和保持。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也声称,情境回馈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修正工具,个体可以通过反复给予一定的情境回馈来影响会识到这种情境回馈的行为。

斯金纳指出,这种情境回馈可以修正已有的行为,也可以创造新的行为,这需要多次重复的情境回馈才能起作用。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个体之间的行为模式和行为之间的联系,从而可以更好的地理解和处理行为问题。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1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主要观点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

其理论是基于他自己发明的“斯金纳箱”做的实验提出的。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如果一个操作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以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

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强化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指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①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他一个愉快刺激(实施奖励),从而增加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令其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加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②普雷马克原则。

在选择强化物时,可以遵循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的法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通俗讲就是:首先做我要你做的事情,然后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

如学生必须写完作业才能看动画片。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①逃避条件作用。

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如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等。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一、知识回顾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强化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如看见路上的垃圾,绕路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而暂时离开等。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如过马路时听到汽车喇叭声,迅速躲避。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采用回避条件作用来维持行为比采用逃避条件作用更主动,这也是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应注意“防患于未然”的理论基础。

二、奇思妙想条件频率例子强化正强化给予愉快刺激↑小明月考一百分,家长奖励吃大餐负强化摆脱厌恶刺激↑小明月考一百分,家长不让他刷碗正惩罚(呈现性惩罚)呈现厌恶刺激↓小明月考不及格,家长要求他刷碗负惩罚(取消性惩罚)撤销愉快刺激↓小明月考不及格,家长取消他吃大餐资格消退无任何强化物↓小明上课做鬼脸,老师不搭理三、随堂训练1.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联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1.【答案】B。

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观点

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观点

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观点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Skinner's Operant Conditioning)是由美国心理学
家斯金纳(B.F Skinner)于1938年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学习者通过反复尝试与反馈的循环过程,最终消化,存储,表现出微小乃至巨大的变化。

该学习模式是以被广泛应用的行为学习方法来发掘特定技能的本质。

该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核心思想是被动学习。

通过受到反馈,通过多次迭代学习
逐步掌握技能,这种受到反馈的行为,以及新技能对行为结果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变化,反复重复来形成新技能。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认为,学习者不但可以获得这一理论所要求的巩固知识,而且可以从中积累技能。

除此之外,即使是一种特殊的受保护行为,只要具有信息性反馈和重复变化的能力,也可以通过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成为学习的技能。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也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环境中的激励和奖励,以及技能的结果反馈的有效性,都可以影响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成效。

最后,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是将体验,调节行为结果,重复行为反馈,应用
新技能,以及最终产生变化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技术性学习方法。

自从它被提出以来,它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应用。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_0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_0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作为教师招聘的必考考点,学习理论这一章节可以按照人物、实验、理论名称、学习规律和教育启示的脉络进行归纳总结。

那么如何做到清晰明了呢?在此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为例帮您进行梳理。

一、把握人物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行为学家,他所提出的理论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二、了解实验斯金纳的实验为小白鼠迷箱实验,用到的工具名为斯金纳箱,该箱设有石槽以及启动石槽开关的杠杆。

实验中,先将小白鼠放进斯金纳箱中,小白鼠在箱内活蹦乱跳,不小心触动了杠杆开关,随后有食丸通过石槽进入了箱内,小白鼠吃到了食物,之后通过反复的实验发现,小白鼠一进入斯金纳箱中,就会去触动杠杆,获取食物。

三、掌握理论名称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即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由已有刺激引发的有机体被动的反应。

而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发的行为由于受到结果的强化而成为特定情境中随意的或有目的的操作。

从实验当中可以看出,小白鼠是先做出行为之后,才获得了食物,因此,是先有行为,后有刺激,这是操作性行为,因此,斯金纳的理论名称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四、推理学习规律1.强化实验中食丸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强化,是增加小白鼠触动杠杆行为的刺激物。

因此,强化的结果就是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至于强化的途径,分为两种:给予愉快刺激和摆脱厌恶刺激,前者为正强化,后者为负强化。

关于此,只需要识记“正”就是“+”号,就是给的意思,“负”就是“—”号,是不给的意思,那至于给什么刺激和不给什么刺激,运用推理即可。

比如给什么刺激,你的行为概率会增加,答案当然是喜欢的刺激,即愉快刺激。

关于正强化,斯金纳还提出了普雷马克原理(祖母原理)。

该原理是指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

高频活动即自身所喜欢的活动,相反低频活动即不喜欢的活动。

只有当你完成了低频活动之后,才能得到高频活动,比如“你只有完成了今天的作业,才能出去玩”,整个过程体现了正强化的作用,即给予愉快刺激,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招聘以及教师资格理论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常考的知识点,也是需要理解加记忆的重要知识点。

该理论的知识点较多,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加以记忆。

本文将理论结合实验以及具体的生活实例,力求较为清晰的让学生理解把握,利于更好的备考。

斯金纳被认为是操作性条件反射之父,但是他的工作是基于桑代克的‘效果律’的。

斯金纳向‘效果律’加入了新的术语:强化。

被强化的行为往往会重复活动(或者说被加强);而没有被强化的行为则会消失(或者削弱)。

我们都能想象我们自己的行为是如何被强化刺激或惩罚来影响的。

当你是个孩子的时候你可能尝试了大量的行为并且从这些行为的结果有所启发。

例如,当你年少时在学校试着抽烟,首要结果是你能同你一直想与之出去逛的群体们交往,你将被正向强化(或者说奖赏),并且你很可能将重复这个抽烟的行为。

然而,如果此行为主要的结果是你被逮住了,被鞭抽,被学校开除,而且你的父母开始参与进来,你很可能将获得惩罚,因此更不用说再去抽烟了。

1948年,斯金纳做了一个类似于桑代克的迷宫但是更为精细的箱子的试验,将动物放进‘斯金纳箱’以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

主要有以下四个概念: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消退。

强化(加强行为)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或者减少刺激物促使行为的增加。

一般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1)正强化:斯金纳通过将一只饥饿的老鼠放进他的斯金纳箱子,展示了积极的强化现象是如何工作的。

这个箱子在里面的一边有一个杠杆,当老鼠在箱子里窜时时而会碰到这只杠杆,碰到时会立即导致一个食物团掉进杠杆旁边的容器。

当将老鼠放到箱子几次后,它迅速地学会了径直跑向杠杆。

如果在杠杆上施加压力就会获得食物保证了它们将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个行为。

生活当中的正强化。

例如:小明同学上课回答问题被老师表扬,老师的表扬就是一种奖励,会增加小明积极回答问题的行为。

(2)负强化:斯金纳也展示了负向强化是如何工作的,同样将老鼠放进箱子后,让其通上电流,它会使老鼠感觉不舒服,当老鼠在箱子里窜时仍将偶尔碰到杠杆,碰到后会立即导致电流关掉。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重难点解析1.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

斯金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操作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结。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1)强化强化是采用适当的强化物而使机体反应频率、强度和速度增加的过程。

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在环境中呈现引起满意结果的刺激,使得行为频率增加。

负强化是指移除环境中的厌恶刺激,使得行为频率增加。

强化的种类还有很多,包括:定时强化:在固定的时间后获得强化(刺激)变时强化(不定时强化):在一定的时间后获得强化但是这个时间是不固定的定比强化:在固定数量的操作行为出现之后得到强化变比强化(不定比强化):在一定数量的操作行为出现之后的到强化这个数量是不固定的。

(2)惩罚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

惩罚可以分为:正惩罚:给予厌恶刺激使得行为频率降低。

负惩罚:撤销愉悦刺激使得行为频率降低。

3.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教育应用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复杂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塑造而获得。

他强调程序教学,即把各门学科知识按其内在逻辑顺序分解,使学习由浅入深,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以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可以利用教学机器进行,这为现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持。

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其始创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

程序教学由斯金纳首创,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他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并将其按一定的程序编排和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斯金纳提出强化理论,对传统教学进行批评,竭力主张改变传统的班级教学,实行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

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把学习的内容编制成“程序”安装在机器上,学生通过机器上的程序显示进行学习。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及应用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及应用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及应用斯金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和行为矫正术的开创人。

他深受实证主义哲学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把物理学的操作主义和生物学的进化论结合起来,构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排除内在心理历程,只研究可测量的外显行为。

一、实验:斯金纳箱斯金纳箱是一个0.3米见方的箱子,内有杠杆和与食物储存器相连接的食物盘。

在箱子内白鼠只要轻轻按压杠杆,就有一粒食物丸子滚入食物盘,便获得食物。

箱外有记录器,可以记录白鼠按压杠杆的速度。

一只白鼠进入箱内,开始时有些胆怯,经过多次探索,迟早会做出按压杠杆的动作,一粒食物丸子落入盘中,若干次后就形成了白鼠按压杠杆取得食物的反射。

二、知识点梳理1.强化物:凡能够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物。

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与反应相伴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应,此为积极强化物;所谓的消极强化物是指与反应相伴随的刺激物从情境中排除时,可以增强该反应。

2.正强化和负强化:由积极强化物引起的反应,为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增强反应的发生概率);由消极强化物引起的反应,为负强化(撤销一个厌恶刺激,增强反应的发生概率)。

3.惩罚和消退:惩罚指的是呈现一个厌恶刺激,降低行为发生的概率;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物伴随的过程,目的在于降低行为发生的概率。

4.强化程式是按照合乎要求的反应次数以及各次强化之间的时距的适当组合而做出的各种强化安排。

分为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两类。

连续强化指的是每次行为出现都受到强化;间断强化正好相反。

其中,间断强化又进行细分,根据反应是否固定间隔分为固定强化和非固定强化,根据反应的时间或数量分为间隔强化和比例强化。

三、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应用1.程序教学:学习就是行为,任何复杂的行为都可以分解成详细的行为目录,可以采取连续渐进法施教。

提出教学机器,把现代技术引进到教育中。

2.行为矫正:运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技术对行为不良的儿童进行心理矫正,塑造良好的行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是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要关注于动物行为和人类学习过程的研究。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也被称为仪表行为主义,是他对行为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以及其在心理学研究和应用中的意义。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是斯金纳对行为的解释和预测的一种方法。

根据斯金纳的理论,行为是被环境条件塑造和改变的结果。

他认为行为是可测量的,并通过机械化等方式进行研究。

斯金纳主张,行为受到外部刺激的控制,即环境条件和反馈对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斯金纳的实验室中,他使用了名为“斯金纳箱”的设备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斯金纳箱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实验装置,可以对动物的行为进行操作和控制。

斯金纳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设计,控制刺激和反馈的条件来研究动物的行为及其响应。

在这种实验中,动物通过按下特定的按钮或拉动杆杆,触发一个特定的刺激,比如食物的投放。

这样,他可以研究动物在不同条件下学习和改变行为的过程。

斯金纳的实验结果显示,动物可以通过反馈机制来学习和改变自己的行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调了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斯金纳的理论,行为是受到外界环境刺激的影响,而反过来,行为也会产生反馈,影响环境。

斯金纳认为,通过对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观察和研究,可以预测和控制人类和动物的行为。

这一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斯金纳的理论为行为疗法和行为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例如,在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中,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行为改变和治疗。

借助于正向和负向反馈的原理,人们可以通过建立和强化特定行为和刺激之间的关系来帮助个体克服不良习惯和行为。

此外,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也对动物训练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建立一种特定行为和奖励之间的关联,可以帮助动物学习并形成一种习惯。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一、斯金纳箱斯金纳通过小老鼠压杠杆取食物的实验得出,个体在实验中做出某种反应后,随即会出现刺激,这种刺激会影响到个体之后的行为发生的概率。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一)应答性行为应答性行为由特定刺激引起,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

(二)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关联,是由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

三、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一)强化通过强化物,改变个体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正强化: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后,给予一个愉快的刺激,从而提高此类行为的出现。

如:表扬、奖励。

负强化: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后,撤销一个厌恶的刺激,从而减少此类行为的出现。

如:不用打扫卫生、不用做作业。

(二)惩罚个体在做出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厌恶的刺激,以消除或抑制行为的过程。

正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

如:关禁闭。

负惩罚:消除一个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

如:取消看电视的时间。

(三)消退个体在被强化后做出反应,一段时间不再有强化相伴,那么,做出的反应会在将来发生的几率降低。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总结: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中,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最终的目的是使个体的行为频率得到提高,这是强化所带来的影响。

在正强化和正惩罚中,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给予刺激物,不同点是正强化给予的是个体喜欢的愉快刺激,正惩罚是厌恶的刺激。

其中消退是最好区分的,它不具有任何条件强化物。

例题1.只要成绩得到提高,就可以不用做家务。

这是运用下列哪种规律?()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2.当小明学习进步之后,他的父母就会在周末带他去游乐园玩耍。

这是运用下列哪种规律?()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答案:1.C 2.A。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中,学习理论对考生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

今天中公老师给大家讲解学习理论中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帮助同学们备考。

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笼子变成斯金纳箱,他利用小白鼠和斯金纳箱做了迷箱实验,做完实验以后区分了两种行为并提出了额三大定律。

下面一起来看一下这部分知识点。

首先斯金纳把行为分为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引起的对象,故先有刺激后又反应,是有机体被动做出的;而操作性行为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主动做出的,故先有行为后又刺激。

综上,区分这两种行为主要看先有刺激还是先有行为!另外还提出三大定律——强化、惩罚、消退。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增加行为反应;负强化是撤销厌恶刺激,增加行为反应。

在正强化中涉及到一个原理,即普雷马克原理也叫祖母法则,是指用高频刺激强化低频刺激,简单说就是用喜欢的强化不喜欢的,比如一个孩子喜欢看电视但是不喜欢写作业,那么就可以让他先写完作业之后允许他看电视,用喜欢的电视作为不喜欢的作业的奖赏。

此外,在负强化当中涉及到两种条件作用类型,即回避条件作用和逃避条件作用。

回避条件作用是指厌恶刺激即将出现时就躲开了,而逃避条件作用是指厌恶刺激已经出现然后躲开;区分二者的关键就是看厌恶刺激是否出现。

如某人讨厌下雨,今天一出门看到外面在下雨,就不出门了,这是逃避,因为已经看到了厌恶刺激雨;而当他看天气预报说明天有雨,他决定不出门,这是回避,因为厌恶刺激雨还没有出现他就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反应。

惩罚分为正惩罚和负惩罚;正惩罚是给一个厌恶刺激,减少不良行为;负惩罚是撤销愉快刺激,减少不良行为。

消退即不予理睬减少不良行为。

综上,做题时先判断行为是增加还是减少,增减就归为强化,减少就归到惩罚和消退中;然后再看具体的手段。

小试牛刀——考题再现1.小红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之后老师表扬他,这可以用以下哪种来解释()。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每年都会涉及到教育心理学的相关考题,其中,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一直是考试的重难点,这部分知识在考试中出题形式较灵活,多以例子型的题目出现,因此就需要各位考生加强对于知识的理解性学习和记忆。

今天,就带大家解读一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在桑代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的概念。

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在斯金纳的理论中,人和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其中,应答性行为是先有刺激后有反应,这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是先有反应后有刺激,这才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1.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即给他一个他喜欢的刺激,从而增加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例如:考试考了第一名,带孩子去游乐场。

2.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即拿走一个他不喜欢的刺激,从而增加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例如:考试考了第一名,可以不用打扫卫生了。

3.惩罚给予一个厌恶刺激,即给他一个他不喜欢的刺激,从而减少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例如:考试不理想,老师罚抄试卷,就是通过给予学生体罚这一厌恶的刺激,从而减少学生犯错误的行为出现的概率。

4.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会大大降低。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斯金纳的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当中,对于上课调皮捣蛋的孩子应更多地“以消退代替惩罚”,因为有些时候对于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越是训斥或惩罚,学生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就越频繁,他们上课捣乱就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给予训斥或惩罚反而是给予了其正强化。

因此不能采用惩罚的方式,而是对学生的捣乱行为不理睬,通过消退的方式使这种行为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区分:负强化和惩罚:1.负强化是为了增加行为出现的概率,惩罚是为了减少行为出现的概率;2.负惩罚是撤销厌恶刺激,惩罚是给予厌恶刺激。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他的理论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规律,强化、惩罚与消退。

这个知识点在教招的考试中是个高频考点,今天就来和大家解析一下这个知识点。

他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考点解析: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与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理论最大的不同在于斯金纳提出了“强化”的概念。

考试题型:单选题,比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提出了()的重要概念。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主要是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其实,负强化也被称为逃避制约或逃避惩罚的反应。

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微笑、拥抱、 拍肩、关注、 抚摸、鼓掌、 眨眼、表扬、
“干得好!” 、 “很好!”等
去公园、
代币、
帮忙考饼干、 小贴画、
看电影或电视 分数等 、
请来朋、友 与在习到父小惯家亲学的里玩生培良养好中行,为更 球、 多的要使用哪种强 一起做游戏等化物?
冰淇凌、 球、钱、书、 跳绳、气球、 手电筒、 特别的点心、 CD等
第一节 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湖南省第一标
斯金纳的基本观点 行为的类别 强化理论
一、斯金纳的基本观点
1.斯金纳的生平 • 1904年出生于美国宾州 • 自幼起创造性很强, • 操作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新行为主义的主
要代表。 • “科学家英雄,普罗米修斯式的播火者”
。有一次家长带孩子外地旅游,家长遇到了两难
状态,孩子2 还没有及达时到性奖原励吃则肯德基的程度,但
周围除了肯德基,又没有一个干净的餐馆。去肯
德基吃,还3 是以健有康效为性代原价则呢?
`• 案例3:某家长象自己10岁的儿
子养成爱整洁生活习惯,定制了
一个奖励表和兑换表:
这个兑换表 该怎么定?
行为
分数
早上起床叠 被 +1 子
案例分析:
• 一位实习教师代表实习队上汇报课。老师也十分 注意课堂纪律的维持,只叫那些端正坐好举手的 小朋友。还剩下十分钟时,老师的一个提问把大 家都难住了,课堂一下变得死一样沉寂,这位老 师很着急,突然,一个学生脸涨得通红,非常兴 奋地举起手,嘴里还叫着“我知道了,老师,我 !”老师立刻叫这位学生回答了问题。其他回答
• 某行为之后呈现一结果性刺激,这一刺激使该行为 发生的概率增加,这一过程叫强化.
• 该刺激就是该操作性行为的强化物(强化刺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考频率相对较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考察方式主要以理解类的案例性单选题进行考察,考生在做此类题型中,需要了解透彻实验本质才能在做题中得心应手。

1.强化:迷箱实验
实验一:假设在一个特殊装置的笼子里,放进一只饥饿了几天的老鼠,笼子里设有食槽和开关(老鼠不知道开关在哪里),笼子外面放着食物。

当把老鼠放进笼子中,老鼠看到笼子外面的食物会不停的在笼子里面碰撞,在意外过程中老鼠碰到了开关,食物投递进入笼子里,老鼠由此获得了它想吃的食物。

在这个过程中,食物对老鼠来说是一个愉快刺激,想要再次获得食物只有不停的按开关才能够获得。

由此我们得出了正强化的概念:给予一个愉快的刺激,导致行为频率增加的过程就叫做正强化。

实验二:依然是在笼子中放入一只老鼠,这次笼子中不再拥有食槽,而是铺设了一层电网并同样设有开关。

实验开始,只要将老鼠放进牢笼中,就接通电源用电网刺激老鼠,老鼠在痛苦难耐的过程中不停的翻滚无意中碰到了开关,电网停止刺激。

那么在这个实验中,电网就是一个厌恶刺激,老鼠要想摆脱这种厌恶刺激则需要不停按开关才行,由此我们得出了负强化的概念:摆脱一个厌恶刺激导致行为频率增加的过程就是负强化。

2.惩罚:惩罚也分为正惩罚和负惩罚。

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大家理解这个概念,我们通过事例帮助大家进行了解。

试想,生活中放学回家的孩子都会有一个不好的现象令家长感到头痛,那便是放学回家后不做作业而是先看电视。

这个时候作为家长就要想办法去惩罚自己的孩子。

首先。

我们可以对孩子说这样一句话,你再看电视,我就让你去洗臭袜子。

那在这句话中,洗臭袜子一定
是孩子不愿意做的一个厌恶刺激,为了不去洗臭袜子,看电视的行为频率自然就会降低了。

由此我们得出了正惩罚的概念: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导致行为频率下降。

当然,我们还可以说另外一句话给孩子听:如果你在看电视,我就不带你去游乐园玩儿。

游乐园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属于愉快刺激,但是前面加了“不带”两个字意味着撤销一个愉快的刺激,那么这个时候孩子看电视的行为频率也会下降。

由此我们得出了负惩罚的概念:撤销一个愉快刺激导致行为频率下降。

3.消退
这个概念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让我们再次回到斯金纳的迷箱实验,如果后续老鼠不停的按开关,电网依然会刺激老鼠,那么老鼠按开关的行为频率将会逐渐降低,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称为消退。

练习题:
1.学生改正错误行为,教师不再限制课间自由活动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2.如果一个家长想把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适合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后立即督促其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作业才能看电视
答案:1.B;2.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