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和运动状态。

2. 力的分类: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力的单位:牛顿(N)是力的单位,1牛顿等于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获得1米/秒²的加速度所需的力。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两个或多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将它们合成为一个力,或者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5. 力的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6.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7.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向下。

8. 重力的应用:重力对物体的运动和形状有重要影响,如自由落体运动、斜面滑动等。

二、机械能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成正比。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4. 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机械能可以在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5. 机械能的应用:机械能的概念和守恒定律在解决物体的运动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光的传播1. 光的传播方式:光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

2.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0万公里。

3. 光的传播路径: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非均匀介质中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4. 光的反射:当光线遇到光滑的界面时,光线会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

5.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由折射定律决定。

6. 光的色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色散现象,即光线被分散成不同的颜色。

7. 光的应用:光的传播和性质在光学仪器、光纤通信、光学显微镜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精心整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精心整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1.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事先选择作为的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具有性,相对于来说的。

2.速度: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在的路程。

公式:v=,导出公式:S=;t=。

单位:①国际单位:;②常用单位:;换算关系:1m/s= km/h。

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经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3.测平均速度:利用公式可以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4.时间:测量工具:。

长度:测量工具:;长度的单位有、、、、、、七个(从大到小写出来)。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长度单位的换算:0.06m= dm= mm;500um= cm;刻度尺:⑴会认:使用刻度尺前应该观察它的、、;⑵会放:刻度尺要,如果尺子较厚,要将有刻度的一侧紧贴,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果零刻线磨损,可用一整刻度对准被测物体一端;⑶会看:视线应与刻度尺面;⑷会读:认准分度值,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⑸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和。

6.误差:和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②用更精密的仪器。

误差只能而不能,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7.声音的产生:物体,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在不同介质声音的传播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 v液 v气 ,声音以的形式向外传播。

(v空气=340m/s)8.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声音的高低用(符号是)表示,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还有与有关;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一般材料、、影响振动频率;音色:又叫音品映了声音的和。

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9. 噪声危害: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减弱噪声的(1)从处减弱;(2)在中减弱;(3)在处减弱。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八年级物理上册涵盖了多个单元的知识,本文将对这些单元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力、压强与浮力1. 力的概念和单位: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表现,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方向。

3. 力的分类:接触力(弹力、摩擦力)和非接触力(重力、电磁力)。

4.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原理和合成力的方向与大小的求解。

5. 压强:定义为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公式为P = F/A。

6. 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二、光的传播与反射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直线传播。

2. 碰到物体时的光: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镜面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作用、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规律(斯涅耳定律)。

5.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直线路径。

三、声的传播与听觉1. 声源和声的传播:声音是物体振动引起的,需要介质传播,速度是不同介质中的声音传播速度。

2. 聆听声音的条件:声音在合适的频率范围内,声音的强度足够大,达到耳朵的最小可听阈。

3. 声音与物体振动的联系:不同物体振动的频率与发出的声音有关。

4. 声音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固体传播速度最快。

四、机械能与功率1. 动能和势能:物体的运动能力和位置能力。

2. 动能转化:势能转动能、势能转动能。

3. 动能定理:物体受力做功时,动能的变化量等于功。

4. 功率:功与时间的比值。

公式为P = W/t。

五、电学基础知识1. 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和电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路是电流的路径。

3. 电阻和电阻率:物体阻碍电流的程度和导体阻力大小的量度。

4. 串联和并联:电流在电路中的分布方式。

六、电路与图像的形成1. 电池:正负极和电动势。

2. 电流方向:电子流动规定为负电荷方向。

3. 元件的作用:电源、导线、电表、电灯、电阻等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疑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 S 其他单位:分 min 小时 h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6、测量工具:秒表。

停表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度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10、长度测量的方法(1)累积法:某些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他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

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他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

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一、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能够用数值来描述的基本量,如长度、面积、时间、速度、质量、力等。

单位是表示物理量大小的标准,如长度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常用的国际单位制(SI)有长度单位米、时间单位秒、质量单位千克、电流单位安培、温度单位开尔文等。

二、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常用的运动学公式有:平均速度公式v=Δs/Δt,平均加速度公式a=Δv/Δt,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½at²,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等。

三、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指物体受力越大,加速度越大,与它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相对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功、能量、动能定理功是物体受力使其沿着力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做的功,功等于力乘以物体移动的距离,即W=Fs。

能量指物体由于位置、状态或其他因素所具有的能够引起物理变化的属性。

动能定理是指物体的动能改变量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功,即Ek=½mv²,W=ΔEk。

五、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没有任何内部电、热、磁的机械结构,包括杠杆、轮轴、滑轮等。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大小或形式。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电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历史与希望1. 古代电学的探索2. 电学的应用领域3. 电学的发展前景第二节基本概念1. 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2. 电子和离子3. 电荷的守恒定律第三节电路1. 电路的组成和分类2. 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3. 戴维南和伏安定律第四节电阻和电功率1. 电阻的性质和特点2. 电阻和导体的区别3. 电功率的计算第五节原子结构和导电性1. 原子的基本结构2. 金属、非金属和半导体的导电性3. 导体中电荷的移动原理第二章电路中的电学元件第一节电流表和电压表1. 电流表的工作原理2.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3. 电压表的工作原理第二节电阻器和电源1. 固定电阻器和可变电阻器的特点2. 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3. 不同类型电源的特点和用途第三节开关和导线1. 闭合开关和断开开关的作用2. 导线的导电性和电阻特点3. 电路中的串联导线和并联导线第三章电流与电阻的探究第一节电流的影响因素1. 电流大小的决定因素2. 电源电压和电阻大小对电流的影响3. 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电阻与电流的关系1. 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含义2. 电阻率和电阻的关系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计算第三节发热和热效应1. 电能的转化与发热2. 热效应的计算3. 发热和热效应的应用第四章电能的转化与运用第一节电能到机械能的转化1.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2. 电动机的种类和应用3. 电动机效率的计算第二节电能到热能的转化1. 电热器的工作原理2. 电热器的种类和应用3. 电热器的能量损耗第三节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1. 电解的概念和分类2. 电解的用途和电解方程式3. 电解产物的探究和应用第五章电流的磁效应第一节电磁铁和磁铁1. 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 磁铁的特性和磁场的定义3. 磁铁和电磁铁的应用第二节感应电流和电磁感应 1. 感应电流的产生原理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3.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第三节发电机和电动机1. 直流发电机的原理和构造2. 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3.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区别和应用第六章自然界中的电第一节闪电和静电1. 闪电的形成和原理2. 静电和静电现象的特点3. 静电和闪电的防护方法第二节光电效应和半导体1. 光电效应的发现和基本规律2. 光电效应的应用3. 半导体的特点和应用领域第三节声、光、热的传播速度1. 声音、光和热的传播特性2. 声音、光和热的传播速度3. 声音、光和热的应用与探究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1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四、声音的利用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2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3光的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分度值(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时,物体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若零刻度线磨损,则与某一整刻度线)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 = 60min,1min = 60s。

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停表等。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公式为v = (s)/(t),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公式为v=(s)/(t)(这里的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第二章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一、机械运动1. 质点:质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2. 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某个物体叫做参考系。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3. 时刻和时间间隔: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时间段,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通常与物体的状态相对应;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

4. 位移和路程: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5.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是对应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是状态量;平均速度为位移比时间,对应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是过程量。

二、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

真空不能传声。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能够加强原声。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6. 音色: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7. 噪声的控制:噪声是指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和对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归纳(最全面)

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归纳(最全面)

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1、常用的科学探究工具: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时间?质量?温度?力?体积?电?2、科学探究有哪七个环节?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3、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4、长度的其它单位有哪些?符号是?(从大到小排列)5、什么叫分度值?6、什么叫量程?7、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有哪些环节,要注意什么)8、什么叫误差?9、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3个?10、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11、时间的其他单位有哪些?符号是?(从大到小排列)1.3活动:降落伞比赛12、什么叫控制变量法?13、如何选择合适的仪器?14、测量仪器使用前,要做什么?15、有哪些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是停表,测量质量的是天平,测量温度的是温度计,测量力的是弹簧测力计,测量体积的是量筒,测量电的是电流表和电压表。

2、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收集证据,⑤分析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3、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是m 。

4、长度的其它单位有千米,分米,里米,毫米,微米,纳米。

符号是 km , dm , cm , mm , um , nm 。

5、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分度值。

6、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叫量程。

7、正确使用刻度尺:①选,要三看: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②放,刻度线要紧贴物体,刻度尺要平放。

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要估读。

④记,记录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8、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9、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其中常用的主要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0、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是s 。

11、时间的其他单位有小时、分钟,符号是h, min。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梳理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八年级上册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这个学期我们将学习许多基础而重要的物理知识。

因此,本文将对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便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和单位:力是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用牛顿(N)作单位。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也可以将一个力分解成多个部分力。

3.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压强的计算公式为 P = F / A。

4. 压力的转移:当压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对周围的物体也会产生压力。

二、热学知识1.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温度是物体内部的冷热程度,以摄氏度或开氏度为单位。

热量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总和,以焦耳为单位。

2. 热能的转化和传递: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也可以将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3. 凝固、熔化、汽化的概念和特点: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4. 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纯净物是由相同的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物质组成。

三、光学知识1. 光的传播:光以直线传播,可以被反射、折射和色散。

2. 反射和折射的定律:根据反射和折射定律,光线在反射和折射时遵循一定的规律。

3. 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可以将光聚焦在一点上,根据成像规律我们可以确定物体在透镜处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4. 颜色和颜色的形成: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不同的颜色可以通过三原色混合获得。

四、电学知识1. 电荷、电场和电势的概念:当电荷静止或运动时,会在周围产生电场,同时电势也被定义在电场中。

2. 电能的转化和传递:电能可以通过电流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热能、机械能等。

3.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组成,电器可以分为导体和半导体。

4. 简单电路的分析:简单电路的分析可以通过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等来求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参数。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物理中最基本的测量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常用的工具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米尺、激光测距等。

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s)。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减小误差。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v=s/t)。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

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光现象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光年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

光的反射: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和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的是虚像。

平面镜对光有成像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学1. 摩擦力(1)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物体所受的垂直压力有关,满足不等式f≤μN,其中f为静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N为物体所受的垂直压力。

(2)动摩擦力:动摩擦力的大小跟静摩擦力的大小是相等的,当物体受到的外力大于动摩擦力时,物体开始运动。

2. 力的合成(1)几何法:将各个力的方向、大小用图形表示出来,在图形上用合成的方法得到合力的方向与大小。

(2)分解法:将已知大小和方向的力分解为垂直于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再将这两个力合成得到合力。

3.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静止,会保持静止;如果在运动,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4. 牛顿第二定律:当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时,它所受到的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6.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是其质量与速度平方的乘积,动能定理指出,物体所受合力沿着它自身运动方向所做的功等于该物体的动能的增量。

7.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是其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动量定理指出,物体所受合力造成的动量变化率等于该物体所受的合力的大小。

二、热学1. 温度: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

2. 热量: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能量。

3. 热的传递方式:(1)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传递。

(2)热对流: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流体的传递。

(3)热辐射:热量通过无介质空间热传递。

4. 热平衡:两个物体之间不存在温度差异。

5. 热容:物体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量与温度变化量的比值。

6. 热参数:(1)热导率:物体单位面积的厚度之间传递热量的数量。

(2)比热:物体每单位质量吸收或释放的热量量与温度变化量的比值。

(3)比热容:物体单位质量吸收或释放的热量量与温度变化量的比值。

7.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既不能从自己流入,也不能到自己流出,只有热量出入不平衡时,物体温度才会发生变化。

八上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上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上物理知识点归纳物理是一门有趣且实用的学科,八年级上册的物理知识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物理世界的大门。

以下是对八上物理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一、机械运动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钟(min)。

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钟表。

2、运动的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参照物选取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3、运动的快慢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

公式为v = s/t ,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单位有米每秒(m/s)和千米每小时(km/h),1m/s = 36km/h 。

二、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m/s 。

2、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

3、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B 超等;声音也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碎石等。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三、物态变化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时(km/h)作为速度单位。

2、加速度是物体速度改变的速率。

物体的速度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这就是加速和减速。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ΔvΔt其中:Δv——速度变化量——米每秒(m/s);Δt——时间变化量——秒(s);a——加速度——米每秒平方(m/s²)。

3、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现线性关系,即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一个直线函数,这条直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其中:v0——起始速度——米每秒(m/s);a——加速度——米每秒平方(m/s²);t——时间——秒(s);v——结束速度——米每秒(m/s)。

4、自由落体是指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符号为g,大小为9.8m/s²,方向向下。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v=gt,下降距离公式:h=1/2gt²。

改写: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介绍国际单位制(简称SI),并列举了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以及其他单位,如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同时介绍了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并详细说明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2、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并列举了其他单位,如小时(h)、分(min)。

同时,介绍了误差的产生原因,以及减少误差的方法,区别了误差和错误。

二、运动的描述1、介绍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介绍参照物的作用和选择原则,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介绍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以及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同时,介绍了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介绍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自由落体的概念和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在20Hz到20kHz之间。

而高于20kHz的声音叫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初二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第1节力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

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第2节弹力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重力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

第四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快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5.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这表明光速比声速快。

光年是长度单位。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5、夜晚迎着月光走亮的地方是水,背着月光走暗的地方是水。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4、面镜: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1、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八年级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全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全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根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根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屡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防止,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防止。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换算关系:1m/s=3.6km/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压电阻》复习精要一、电压(一)、电压的作用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填空)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 x x".....的电流。

(二)、电压的单位1、国际单位:V.常用单位:kV mV 、μV换算关系:1K v=1000V.........1V=1000m V.........1.m V=1000.......μ.V.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一节蓄电池2V..家庭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三)、电压测量:1、仪器:电压表,符号:V.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二看清二要: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1.、.但是当电压表不小心串联到电路中时................发生的状况是:电压表的...........时数有很大的偏转,约等于电源的电压。

在测小灯泡的试验中,讲.............................V.表和..A.表反接的状.....况是电压表有时数,电流表无时数。

都不会损坏.....................)2.、.当电压表之间只是有一段导线没有任何用电器的时候,我们认为............................此时电压表是没有时数的。

所以在电路中电压表没有时数我们分析.............................电路状况可以考虑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是短路的。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否则指针会反偏。

一不: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连实物图一定要先选量程).............二看清:①一要看清电压表的量程..②二要看清电压表的分度值...Ⅰ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四)、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电流表电压表异符号 A V连接串联并联直接连接电源不能能量程0.6A 3A 3V 15V⑴滑动变阻器: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结构示意图: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一般在电路中的作用:1.保护电路2.改变XX两端的电压使用方法:选、串、接、调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接前调最大.....)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

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电路中什么位置放什么表的方法:单独在一条支路上的.........一定是...电压表。

....和另一个用电器在一.........条支路上的.....表一定是电流表.......第七章欧姆定律一、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各处电流都相等.......I=I1=I2 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电压规律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U=U1+U2 各支路两端电压都相等..........U=U1=U2电阻规律串联电路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要大公式:R=R1+R2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要小.........公式:1/R=1/R1+1/R2做电学的....八.句话:...1.、串联分....2.、并联分流.....3.、串联电路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4.、并联电路电流之比等与电阻的反比................5.、看到串联就想电流.........1.:.1.6.、看到并联就想电压之比...........1.:.1.7.串联电路功率之比等于电阻之比..............8.并联电路功率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五: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中谁与谁成正反比例关系,顺序不能颠倒)......................2.公式:()I=..U./.R.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做电学计算题的方法:..........1.、.有电路图的看图,没电路图画图..............2.、.题目中的数字先标示到电路图中,然后根据上面的......................八.句话先自己挖掘隐藏的数字............3.、.看到电路中开关比较多的情况谁断开去掉谁,谁短路去掉谁,删完了再做题。

..................................电路图一定要到最简单的形式再做题。

避免眼高手低。

........................4.、.实在不行把可能的公式写出来。

对比删除..................5.、.电功率中看题目中已知是谁?要我们求谁?...................哪.个公式中等号的右边有已知的两..............个量..6.、.电学中计算题越罗嗦反而题目越简单................六: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方法:.伏安法...;.实验原理:R=U/I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实验电路图: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电源,小灯泡;实验过程注意三个问题1...开关(连钱断开)........2.滑变(阻值最大)........内转36转则10分钟内电器消耗的电能是 J。

(公式:W=..转过的转数╱...)...../.K w h......3000R二、电功率: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 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U I t=U2t/R=W=P t................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

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常用公式....Q=Q1+Q2+........….Q n..③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Q= U2t/R=Pt4、应用——电热器:①定义: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而制成的发热设备。

④优点: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热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调节温度。

四生活用电(一)、家庭电路: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低压供电线(火线零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灯座、开关。

2、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串联的。

3、家庭电路的各部分的作用:⑴低压供电线:①给用户提供家庭电压的线路,分为火线和零线。

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V....的电压,火线和地线之间也有220V....的电压,正常情况下,零线和地线之间电压为0V..②测电笔:用途: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使用方法: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火线,观察氖管是否发光。

举例:☆测电笔接触火线时,如果观察不到氖管发光,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至少填两种可能原因)测电笔氖管已坏;手没有接触笔尾金属体;火线断路。

二孔插座、三孔插座③安装:并联在家庭电路中,具体接线情况:1接火线 2接零线 3接地线4接用电器的金属外壳 5接用电部分的线路把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在把用电部分连入电路的同时,也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防止了外壳带电引起的触电事故。

⑹用电器(电灯)、开关:①①白炽灯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进行工作的,灯泡长期使用会变暗,原因是:灯丝升华变细3怎么变,最后看电压怎么变............。

思路二:将变化之前两表的时.................................数用公式表示出来,再将变化之后的表的时数用公式表示出来。

看两次公式有什么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