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评审材料(样本)
质量保证体系评审表样本
1、管理职责评审表评审编号:单位名称: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允许质量保证体系评审表2、质量保证体系文献评审表评审编号:单位名称: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允许质量保证体系评审表3、文献与记录控制评审表评审编号:单位名称:4、合同控制评审表评审编号:单位名称:5、设计控制评审表评审编号:单位名称:6、材料、零部件质量控制评审表评审编号:单位名称:7、作业(工艺)控制评审表评审编号:单位名称: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允许质量保证体系评审表8、焊接质量控制评审表评审编号:单位名称: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允许质量保证体系评审表9、热解决质量控制评审表评审编号:单位名称: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允许质量保证体系评审表10、无损检测质量控制评审表评审编号:单位名称: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允许质量保证体系评审表11、理化实验质量控制评审表评审编号:单位名称: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允许质量保证体系评审表12、检查与实验评审表评审编号:单位名称: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允许质量保证体系评审表13、设备及检查实验装置控制评审编号:单位名称: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允许质量保证体系评审表14、不合格品处置评审表评审编号:单位名称:15、质量改进与服务评审表评审编号:单位名称:16、人员培训、考核和管理评审表评审编号:单位名称:18、执行特种设备允许制度评审表评审编号:单位名称:17、其他过程控制——锻造质量控制表评审编号:单位名称:17其他过程控制——锻造质量控制表评审编号:单位名称:。
质量管理体系检查表样本
质量方针与否与组织宗旨相
3 适应?
5.3
与否涉及对满足规定和持续
4 改进承诺?
5.3
与否为组织提供制定和评审
质量目的框架? 与否传达
5 到组织各有关部门?
5.3
质量方针适应性与否规定定期
6 或不定期评审和修订?
5.3
最高管理者与否保证在组织
有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
7 目的?
5.4.1
质量目的与否可测量? 并
16 纠正和防止办法有效性评价 8.5.2 8.5.3
受审核区域(生产部门、车间):
部门: 月日
部门:
序 号
检查内容
原则 章节号
生产、运作/服务关于部门,
岗位与否制定与之相适应可
1 测量质量目的?
5.4.1
文献审查
审核员:
现场审核日期:
年
现场审核日期:
年
现场审查记录
月日 备注
质量目的实现状况与否定期
e)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
实行
受审核区域(生产部门、车间):
部门: 月日
部门:
序 号
检查内容
原则 章节号
文献审查
满足产品和客户规定必要设
施与否已经提供且充分?
设施范畴涉及:
9 ·工作空间和关于设备
6.3
·设备、硬件、软件
·增援服务
审核员:
现场审核日期:
年
现场审核日期:
年
现场审查记录
月日 备注
与否拟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
年
现场审查记录
月日 备注
在对质量管理体系变更进行策
划和实行时, 与否能保持质量
11 管理体系完整性?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清单样本
5.文献与否得到及时更改?文献更改前与否得到评审和批准?更改文献与否保证了四个到位(即:所有同一文献更改到位;所有有关文献更改到位;所有有关部门/岗位告知到位;涉及实物时处置到位)?
重点发散审核/查验
6.不同类型、状态(如修改、外来文献)文献与否按规定进行标记,保持清晰,易于辨认和检查?
4.组织为实现质量目的与否进行QMS策划,分析拟定实现目的问题及相应办法,时间规定、负责人贯彻明确,并对目的实现限度有检查、有评价?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验证
5.组织质量目的更改策划与实行时,过程与否受控,以保证贯彻质量方针, QMS完整性?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验证
5.5职责、权限和沟通
5.5.1职责和权限
8.保存质量记录与否按照时间规定进行了鉴定和整顿?对失效无保存价值记录及时按照规定进行了处置?
重点发散审核/抽验
9.质量记录与否进行整顿分析,并为改进和管理提供信息?
选取部门审核/问验
5
管理职责
5.1管理承诺
1.最高管理者对满足顾客规定有何想法?现以何方式传达满足顾客规定重要性,并提供其身体力行证据?
概况切入审核/调查核算
2.组织与否按照原则规定设立了质量记录?记录项目与否满足原则规定?
概况切入审核/查验
3.组织为保证QMS过程有效运作、控制、证明、改进,与否设立了必要记录?
选取过程审核/查验
4.质量记录与否按规定进行标记?标记与否达到唯一可追溯?文献规定外质量记录如何标记?
概况切入审核/查验
5.质量记录填写与否真实、及时、清晰、对的?
概况切入审核/抽验
4.依照组织拟定培训需求与否安排筹划、组织分层分类培训,保证按需培训、学以致用?
RBA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全套资料)
RBA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全套资料)公司计划进行一次RBA(6.0)内部审核,以评估公司在劳工、健康安全、环境、道德方面是否符合RBA(6.0)准则、法律法规和客户的要求。
本次审核计划安排在2017年12月中旬,由至少6名具有RBA(6.0)内审员资质的审核员参与,每次审核至少安排8人天,需要配置一间专用会议室和足够的办公用品。
审核范围包括公司内所有部门(含人事、后勤、财务、物流)与劳工、健康安全、环境、道德方面相关的各类事项(即,RBA(6.0)所有条款)。
审核将采用审查文件及相关记录、到现场查看、与相关管理者和/或工人面谈等方式,不得审核自己负责的工作。
审核发现的不符合事项的改善措施必须经RBA(6.0)管理代表审核。
审核结果将编制审核报告并针对不符合事项开出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并跟进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
工厂是否强制员工加班,是否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用5.在审核过程中,我们强调公正客观的原则。
我们知道审核是一个抽样过程,因此有一定局限性。
但是我们会尽可能取其有代表性的样本,以确保审核结论的公正性。
6.无论审核结果是轻微不符合还是严重不符合,各相关部门都需要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
7.审核组长需要负责后勤安排,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的签名。
RBA(6.0)内部审核检查表审核员:条款号审核内容审核时间审核记录判定(CR/MA/MI)A:劳工A1自由择业A1.1 工厂没有任何形式的强迫劳工,监狱工,契约工或债务工A1.2 工厂是否依法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A1.3 工人是否有一份已签好的劳动合同副本A1.4 工人受聘时,工厂没有扣押工人的身份证(护照或工作许可证)A1.5 工人提供了合理通知,但不能自愿离职或受到其他方式的处罚A1.6 工人受聘时,不需要缴纳押金,若员工自愿支付该费用是否退回员工A1.7 除法规要求外,工厂保证员工在非工作时间能自由出入厂区和宿舍区A1.8 工人是否能自由的选择和使用外部的医疗设施A1.9 工人是否有基本的人身自由是否没有政策或程序(必须包括招聘和雇佣实务、终止雇佣关系和其他费用/保证金/债务)是否向分包商和劳工代理商有效传达禁止拐卖或奴役劳工 A1.1 的规定A2青年员工A2.1 工厂工作的工人应达到或高于法定最低工作年龄A2.2 工厂招聘时,审查、验证所有雇员的有效年龄证明,并保留相关复印件A2.3 工厂建立童工的补救程序A2.4 工厂是否有考虑童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需求A2.5 工厂不允许未成年工从事可能损害他们健康与安全的工作岗位,并安排体检A2.6 是否制定了充分且有效的未成年工人政策和程序A2.7 如果有使用未成年工,他们是否被安排夜班/是否安排加班A2.8 如果有使用未成年工,他们是否被安排危险岗位工作A2.9 工厂是否有学徒工的招聘,培训和晋升的程序A3工作时间A3.1 工厂是否有书面的监测,管理和控制员工上班时间含加班时间的程序A3.2 工人是否能得到合法的休息时间以及假期A3.3 是否有与工人谈论法合法的工作时间及工厂的工作时间A3.4 工厂是否有保留工人有效的正常和加班工作时间记录A3.5 是否有记时设备、记时设备不准确或运转不良A3.6 工厂是否强制员工加班,是否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用A3: 工作时间和休息工厂是否实施了政策来保证工人的休息和假期,是否记录休假情况并准确无误,工厂的工作周平均上班时数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保证工人每七天至少有一天休息。
管理评审输入材料范文怎么写
管理评审输入材料范文
在进行管理评审时,编写清晰、有力的输入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一份范例,供参考:
1. 背景介绍
公司于2015年成立,以生产高端电子产品为主,目前市场份额稳步增长。
本次管理评审旨在审查公司过去一年的经营状况及制定未来发展计划。
2. 过去一年业绩总结
•销售额较上年增长20%,实现了公司年度目标。
•成本控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净利润增长15%。
•市场份额扩大至新兴市场,开拓潜力巨大。
3. 问题与挑战
•市场竞争激烈,需进一步提升产品研发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员工流失率较高。
•环保标准及法规要求提高,需加强企业社会责任。
4. 未来发展计划
•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创新产品。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员工满意度。
•强化环保意识,实施绿色生产计划。
5. 管理层建议
•每季度召开战略会议,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建立员工培训计划,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与当地环保机构合作,制定企业环境保护计划。
以上是关于公司管理评审输入材料的范例,展示了过去业绩、问题挑战、未来计划及管理建议等内容。
通过清晰明了的文档内容,管理层可以更好地进行评估和决策,推动公司持续发展。
合同管理评审报告范文
合同管理评审报告范文英文回答:Contract Management Audit Report Template.Executive Summary.The purpose of this report is to provide the results of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audit that was conducted by [Name of Auditor] from [Start Date] to [End Date]. The audit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organization's contract management processes and to identify areas for improvement.The audit was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n Auditing (ISA) 3000 (Revised 2013), Assurance Engagements Other than Audits or Reviews of Historical Financial Information. The audit team consisted of [List of Team Members].The audit team reviewed a sample of contracts and related documentation, and interviewed key personnel involved in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process. The audit team also conducted a risk assessment to identify potential areas of concern.The audit findings are summarized below:Strengths:The organization has a well-defined contract management process.The organization has a centralized contract repository.The organization tracks key contract performance metrics.Areas for Improvement:The organization does not always adhere to itscontract management process.The organization does not always adequately document its contract management activities.The organization does not always effectively manage contract risks.The audit team recommends that the organization take the following steps to improve its contract management processes:Develop and implement a formal contract management policy.Train all personnel involved in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process on the policy.Implement a more robust contract management software system.Increase the frequency of contract reviews.Develop a risk management plan for contracts.Conclusion.The audit team concludes that the organization's contract management processes are generally effective. However, there are several areas for improvement that the organization should address. By implementing the recommendations made in this report, the organization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ts contract management processes and mitigate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contracts.中文回答:合同管理评审报告模板。
试验室管理评审汇报材料
试验室管理评审汇报材料
1. 试验室概况,描述试验室的基本情况,包括试验室的名称、
位置、面积、设备设施、人员组成等。
2. 试验室管理体系,介绍试验室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模式,包括
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
3. 试验室运营情况,详细描述试验室的运营情况,包括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实验数据管理、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标准操作程序等。
4.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说明试验室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
5. 安全管理情况,介绍试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情况,包括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事故应急预案、安全培训等。
6. 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说明试验室人员的培训情况和素质提
升计划,包括技术培训、安全培训、管理培训等。
7. 改进措施和计划,提出试验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
进措施和改进计划,包括质量改进、安全改进、效率提升等方面。
8. 经费使用情况,说明试验室的经费使用情况,包括经费来源、经费支出、经费使用效益等。
9. 成果和荣誉,介绍试验室的科研成果和荣誉,包括科研项目、论文发表、专利申请、获奖情况等。
以上是编写试验室管理评审汇报材料时需要考虑的内容,综合
全面地呈现试验室的管理情况和运营状况,以便评审机构或上级部
门对试验室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审查。
管理评审程序文件范文(二篇)
管理评审程序文件范文一、概述本文档旨在规范和定义管理评审程序的具体步骤和要求,以确保管理评审的顺利进行并有效实施。
管理评审是一种评估和改进组织管理体系的重要工具,通过对组织策略、目标、政策、流程和绩效等进行系统性的审查和评估,为组织提供持续改进和提升的机会。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参与管理评审活动的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层、部门负责人、评审组成员等。
三、评审目的1. 审查和评估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法规、标准、政策和流程的要求;2. 识别和解决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3. 评估和改进组织的绩效和效益;4. 为组织提供持续改进和提升的建议和方案。
四、评审程序1.确定评审范围和目标根据评审目的和要求,确定评审范围和目标,并明确评审的具体内容和标准。
2.组建评审小组由相关人员组成评审小组,评审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确保评审小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3.准备评审材料收集和整理与评审相关的文件和资料,并提供给评审小组成员进行准备和研究。
4.进行评审会议召开评审会议,评审小组成员根据相关文件和资料进行研究和讨论,并记录评审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
5.撰写评审报告评审小组根据评审会议的讨论和结论,撰写评审报告,详细描述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并提出改进和提升的方案和建议。
6.评审结果的确认和实施评审报告经相关人员确认后,组织应及时采纳和实施评审报告中的改进和提升建议,并进行跟踪和监控。
五、评审要求1.评审活动应公正、客观、独立,并保密评审过程和结果;2.评审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指导;3.评审范围和内容应涵盖组织的所有关键环节和流程,并覆盖关键风险和问题的识别和解决;4.评审报告应详尽、准确地描述评审过程和结论,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和提升建议;5.评审结果应及时采纳和实施,组织应建立跟踪和监控机制,确保改进和提升的有效性;6.评审程序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保证其持续有效性和适应性。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范文
第五章内部审核第一节什么是内部审核一、什么是审核审核是“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GB/T19000)。
所谓“审核证据”,是“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审核证据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
所谓“审核准则”,是“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是审核时用于比较的标准。
“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也是审核工作中两个常用的术语。
“审核发现”是“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审核发现能表明符合或不符合审核准则,评定管理体系的符合性与有效性,识别改进的机会。
“审核结论”是“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标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
因此审核的过程是通过获得、查证、评价证据,确认哪些过程(要素)符合审核准则,符合的程度如何,进而得出审核结论的过程。
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则是确定运行中的体系对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符合程度。
二、审核种类审核分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
第一方审核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内审即第一方审核。
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顾客或由其他人以顾客的名义进行。
为确认实验室具备提供特定检测/校准项目的服务能力,顾客可能提出进行第二方审核的要求。
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
CNAS对检测/校准实验室进行的评审属第三方审核。
第二方审核与第三方审核是外部审核。
外部审核不应当取代内部审核。
三、审核原则审核的特征在于其遵循若干原则。
这些原则使审核成为支持管理方针和控制的有效与可靠的工具,并为实验室提供可以改进的业绩的信息。
遵循这些原则是得出相应和充分的审核结论的前提,也是审核员独立工作时,在相似的情况下得出相似结论的前提。
以下原则与审核员有关:1、道德行为:职业的基础。
对审核而言,诚实、正直、保守秘密和谨慎是最基本的。
2、公正表达:真实、准确地报告的义务。
全套管理评审材料范本
2012年度管理评审资料1.管理评审输入材料2.管理评审计划3.管理评审会议记录、4.管理评审报告5.管理评审输出验证管理评审计划JL-5.6-01 评审目的: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审组织:主持:总经理出席:管理者代表、各部门负责人。
评审时间、地点:2012年 9月18日在会议室进行。
评审内容:1、审核结果。
2、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等。
3、过程的绩效和产品的符合性,包括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结果。
4、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5、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包括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法律、法规的变化等。
6、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7、上次管理评审的改进决定。
8、改进的建议。
评审准备工作要求:预定评审前七天,综合管理部负责根据评审内容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
要求公司各部门准备参加评审会议的讨论提纲等必要的文件,评审资料由管理者代表确认。
各相关部门请重点准备下述内容的汇报提纲:(1)内审情况及不合格项的纠正情况;(2)今年各部门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3)顾客反馈信息、市场分析及产品要求;(4)供方产品质量情况;(5)公司资源配置需求;(6)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7)可能影响体系变更的情况。
编制:批准:日期:2012.6.20管理评审会议记录JL-5.6-02日期201.9.18 地点会议室主持人记录整理出席人员: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内审员、部门负责人。
会议内容:本次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分析与验证管理体系运行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由此加强对管理体系运行的监督和控制,并不断改进以促进体系的良性运行,使之日趋完善。
根据本次各部门提供报告及资料表明:1.审核结果:1.1.到目前为止,内部审核的运作较为成熟。
审核方式由综合管理部策划的全面性的审核。
审核过程见审核报告。
1.2.各部门对审核还是比较认同的,配合度较好。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样本样本
.质量管理体系记录。
.记录维护体系,涉及记录解决。
查阅了质量记录清单和质量记录解决记录
4.2.8
记录与否保持清晰、易于辨认和检索?
(4.2.4)
.质量管理体系记录易读性。
.质量管理体系记录辨认。
.环境和储存条件必要符合文献存储介质(如:硬拷贝,软盘,等)。
注塑参数登记表未进行收集和保存
4.2.10
组织与否把记录当作是一种特殊类型文献,并必要根据4.2.7和4.2.8中提出规定进行控制?
(4.2.4)
.每一种质量手册中维护和控制质量记录证据。
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进行了控制
查阅了有关记录
5管理职责
5.1管理承诺
5.1.1
最高管理者与否对其建立、实行质量管理体系承诺提供证据?
(5.1)
.依照CEO批准,清晰定义,可测量质量目的而文献化方针声明。
c)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互相作用表述?
(4.2.2)
.根据ISO/TS 16949:或转换矩阵编制质量手册。
查阅了质量手册,手册中规定了删剪合理性以及过程之间互相作用。
4.2.3文献控制
4.2.3
组织与否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规定文献进行控制?
(4.2.3)
.根据ISO/TS 16949:或转换矩阵编制质量手册。
.依照组织复杂度决定程序充分性。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
.质量记录。
查阅了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的、质量手册、有关程序文献和三级文献
4.2.2质量手册
4.2.2
组织与否编制并保持涉及如下方面质量手册:
a)质量管理体系范畴,涉及任何删减细节与合理性(见ISO/TS 16949:中1.2)?
最新RBA(6.0)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全套资料(完整+全面)-23页
深圳ABC电子科技有限公司RBA(6.0)内部审核计划1、审核目的:评估在劳工、健康安全、环境、道德方面是否符合RBA(6.0)准则、法律法规和客户的要求。
2、审核频次:每年一次3、审核时间:由于本公司已经始实施RBA(6.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现公司决定安排在2018年11月中旬进行第一次内审。
4、内部审核依据:4.1 RBA(6.0)行为守则及相关解释4.2本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4.3客户关于CSR和EHS方面的要求4.4 RBA(6.0)程序文件5、审核资源5.1审核员资质要求:对RBA(6.0)准则、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有比较准确和全面的了解。
5.2审核员人数要求:至少4名。
5.3每次审核至少安排4人*天。
5.4场地要求:一楼会议室。
5.5配备足够的办公用品。
6、审核方式6.1自我审核(自查),不邀请第二方和第三方人员参与。
6.2交叉审核:审核员不得审核自己负责的工作。
6.3审核方法:6.3.1审查文件及相关记录6.3.2到现场查看6.3.3与相关管理者和/或工人面谈6.3.4被审核部门必须安排陪审人员7、审核范围7.1与劳工、健康安全、环境、道德方面相关的各类事项(即,RBA6.0所有条款)。
7.2公司内所有部门。
8、审核流程:8.1从备选的审核员中选择合适的人员组建审核组,任命审核组长;审核组编制《RBA(6.0)内部审核检查表》8.2制定具体的审核任务和日程;8.3审核员进行审核准备8.4受审核部门进行审核准备8.5首次会议8.6审核实施8.7末次会议8.8编制和发放审核报告8.9针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事项开出《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并跟进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
8.10审核发现的不符合事项的改善措施必须经RBA(6.0)管理代表审核。
管理评审输入材料范文
管理评审输入材料范文在进行管理评审时,制定正确的管理评审输入材料对于确保评审能够准确有效进行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管理评审输入材料范文,以供参考。
项目背景介绍项目名称:新产品开发项目项目负责人:王经理项目周期:2021年1月1日 - 2021年6月30日项目目标:开发并推出新产品,拓展市场份额项目背景:公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需要不断创新和推出新产品以保持竞争力项目概述该新产品开发项目旨在针对目前市场需求,通过创新和研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项目涵盖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生产制造等环节,期望通过全面协同工作,实现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达成。
项目风险评估1. 技术风险•技术团队需不断跟进市场新技术,确保产品处于科技前沿•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技术难题,需及时调整方案解决2. 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变化快速,产品推出后市场接受度不确定•竞争对手可能提前推出类似产品,影响销售情况3. 生产风险•生产制造环节可能出现质量问题,导致产品批次受影响•供应链问题或人员失误可能影响生产进度与质量项目成本预算1. 研发费用:50万元2. 生产费用:100万元3. 市场推广费用:20万元4. 非预期费用储备:10万元项目进度计划项目进行至今,市场调研已完成,产品设计阶段正在进行中,预计在3个月内完成设计并进入研发阶段。
整个项目周期为半年,按计划将于2021年6月底前完成新产品开发并投放市场。
通过对管理评审输入材料的清晰和全面陈述,评审人员能够充分了解项目的背景、目标、风险和预算情况,有利于评审团队做出明智的决策,帮助项目顺利推进和取得成功。
管理评审技术负责人总结报告
管理评审技术负责人总结报告篇一:管理评审汇报材(技术负责人)201X年管理评审汇报中心于20XX年12月24获国家认可委颁发的cnaS认可正式,20XX 年20日通过国家认监委组织的定期监督评审加不定期监督评审。
新公司成立后按《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XX]141号)的要求先后修订完善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包括相关文件)、各类记录表格等。
公司于20XX 年3月13日至16日进行了第一次内审,审核组通过对现场审核,共发现3个不符合项,对照3个不符合项,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认真地查找了原因和提出纠正措施,按照纠正措施进行了逐项落实,并举一反三对相关事项进行检查,以免不符合项的再次发生。
现就技术负责人职责范围内管理体系运行的情况作以下总结。
1检测方法的管理与技术文件的审批1.1检测方法的管理按《检测方法的选择与确认》程序文件的要求完成20XX年每季度1次,共4次标准查新的审批工作,201X年10月有3个标准方法将于20XX 年12月1日作废,并由新的标准方法替代。
201X年1月有3个标准检测中心获cnaS能力范围包括水和废水,污泥,固体废物浸出毒性,化工产品和电镀用硫酸铜8个大类,共55项的检测项目(详见质量手册附录11)。
现阶段正在按《方法确认基础实验方法》规定的技术指标参数和测量要求,组织开展生活饮用水等57个新项的检测项目的方法确认工作,目前已完成审核、审批工作。
1.2技术文件的审核与批准根据实际需要指导对《检测方法的选择与确认程序》、《人员培训与管理程序》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修改,进一步细化方法确认工作流程,认真审核修改后的程序文件。
依据55个新项方法确认工作的实际情况,批准20XX 年新增“悬浮物分析原始记录表”、等24份技术记录表格及《方法确认基础实验方法》等4份作业指导书。
按《外部支持和供应品管理程序》文件的要求,负责批准日常耗用品的采购申请和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的审核工作。
检验科管理评审优秀案例
检验科优秀案例一、标题:检验科依从ISO15189医学实验室能力与认可准则,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的体系化、规范化、精细化,确保血液安全。
二、事实描述1.质量体系文件内容包含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的15个管理要求及10个技术要求。
2.人员培训及能力评估检验科对所有人员的岗位进行描述,包括职责、权限和任务,并对每个岗位的人员资质要求文件化。
进行每月一次的科内培训,包含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流程及程序、实验室信息系统、健康与安全、伦理、保密等方面,以不断提高科室人员的基础理论及基础操作水平,增强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
对新员工半年2次培训考核,同时加强科内的轮岗与考核,并对所有员工进行一年一次的能力与表现评估,必要时再培训,以保持和改进实验室的服务质量。
3.检验程序的性能验证及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实验室通过获取客观证据(以性能特征形式)证实检验程序的性能与其声明相符。
验证过程证实的检验程序的性能指标,与检验结果的预期用途相关。
验证指标包括如下:ALT检测的精密度、正确度、可报告范围、生物参考区间;酶免四项检测的精密度、符合率、检测下限、cutoff 值;核酸检测的符合率、检测下限、抗干扰能力;ABO、Rh 血型检测的符合率。
通过对各检测项目的性能验证,以保证检测程序的适宜性,并能及时发现一些小问题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本实验室按照CNAS-TRL-001:2012《医学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与表达》的评估测量项目的不确定度的要求,从实验室内测量复现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和偏移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两方面对ALT检测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以便于实验室在解释ALT测量结果量值时考虑到测量不确定度。
4.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实验室有质量控制程序以保证预期的结果质量,并对每批质控结果的告警或失控及时分析并采取纠正措施。
每月对所有检测项目的室内质控图进行回顾分析,以发现隐藏的质量问题,关注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024管理评审报告样本精选英文版
2024管理评审报告样本精选英文版2024 Management Review Report Sample SelectionIn the following report, we will present a curated selection of sample management review reports for the year 2024. These reports have been carefully chosen to showcase best practices and highlight key areas of improvement.1.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ection of the reports focuses on assessing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organization against set goals and objectives. It includes detailed analysis of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highlights areas of success and areas needing improvement.2. Financial Analysis: The financial analysis section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organization's financial health. It includes a review of the income statement, balance sheet, and cash flow statement, along with key financial ratios and trends.3. Operational Efficiency: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section examines the organization's processes and procedures to identify areas where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It includes recommendations for streamlining operations and reducing costs.4. Risk Management: The risk management section evaluates the organization's risk exposure and outlines strategies for mitigating risks. It includes an assessment of internal control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trengthening risk management practices.5. Compliance Review: The compliance review section assesses the organization's adherence to legal and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It includes a review of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as well as recommendations for ensuring compliance with applicable laws and regulations.Overall, the selected management review reports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organization's performance and areas for growth. By implementing the recommendations outlined in these reports, theorganization can enhance its operations and achieve greater success in the future.。
检验科管理评审报告范本
检验科管理评审报告范本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检验科的管理进行评审,以评估其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改进建议和进一步发展方向。
二、组织结构检验科按照岗位设置合理,职责明确,各部门之间协作紧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
但在人员配备上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考虑进一步优化。
1. 部门设置检验科设立了样本采集、标本处理、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等部门,各部门职责清晰,但在人员分工上存在重叠问题,建议进一步明确各岗位职责。
2. 人员配备人员配备方面较为薄弱,部分岗位人员压力过大,可能影响工作效率及结果准确性。
建议增加相关岗位人员或进行培训。
三、管理制度检验科的管理制度相对完善,包括质量保障制度、数据管理制度、风险防控制度等,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1. 质量保障质量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明确,加强对检验结果的审核和审查,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2.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制度需要规范,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与归档系统,确保数据安全性。
四、技术水平检验科的技术水平较为先进,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和先进的设备,但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1. 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但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学习,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2. 设备设施检验科设备设施齐全,但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运行稳定。
五、服务质量检验科的服务质量较高,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但在部分环节仍需改善,以提升用户体验。
1. 服务流程服务流程需要进一步优化,简化繁琐的操作环节,提高服务效率。
2. 用户满意度定期对用户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用户需求及反馈,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六、总结与建议综上所述,检验科在管理评审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整体运行良好,为提升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有以下建议:1.加强人员配备,优化组织结构。
2.完善质量保障和数据管理制度。
3.提升技术人员的培训与学习。
4.定期维护和更新设备设施。
5.优化服务流程,提高用户满意度。
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相信检验科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度管理评审计划编号:拟制:审核:批准:管理评审申请表编号:管理评审会议记录编号:内容较多,面幅有限,可附页。
附页编号:年度管理评审报告编号:拟制:日期:审批:日期:附页编号:签到表编号:管理评审汇报材料之一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情况质量方针、目标的确定经过公司科长、主任级以上管理人员的集体研究,并报李XX总经理批准,在2002年4月1日颁布实施了公司第A版的<<质量手册>>,通过三年时间的实际运行,说明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可行、有效的。
质量方针:质量第一、科技先导、创一流服务、保顾客满意。
质量目标:⑴、通过GB/T19001-2000idt ISO9001:2000质量体系注册认证,并不断完善质量体系,使其保持适宜性和有效性;⑵、成品一次性合格率≥98%;⑶、服务售后在质保期内的返修率≤2%;⑷、顾客投诉处理率达100%。
十八字方针是我公司的宪法,是我公司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是体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唯一途径是通过服务流通到顾客手中才得以实现。
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赢得市场,赢得顾客,完善的售后服务维护顾客利益,能巩固老客户,开拓新市场。
如何得以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优质服务,全凭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
≥98%、≤2%、100%叁个具体数字是公司全体员工都领悟到、看得见、摸得着、量得出的目标,随时比较分析、找出差距、查出原因、着重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
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公司方针、目标确定后,采取多方面措施予以落实:宣传、学习和考核并举,确保全公司人员正确理解和贯彻实施。
⑴运用墙报、标语、会议、网络等手段,大张旗鼓宣传,其中墙报刊出叁期,会议两次专题宣讲。
⑵组织学习,同时结合相应内容进行考核,使得我公司员工受教育面达100%。
现在绝大部份员工都已熟悉和正确理解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编制程序文件和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确保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实现。
根据公司“宪法”<<质量手册>>,我公司组织人员编制了<<程序文件>>,该程序文件明确地规定了各部门执行ISO9001:2000质量体系标准的职责范围和应遵循的工作程序,使全体员工在工作中都能有标准的职责范围和应遵循的工作程序,使全体员工在工作中都能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明白该做什么、何时做、怎么做、由谁负责的问题。
对质量方针、目标进行分解,用各部门的具体目标来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
我们根据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及其职责,制订了技术质管科,生产供应科,综合管理办公室等部门的质量工作目标。
其中包括合同评审率,售后返修率及漏检错检直接经济损失,公司内批量废品直接经济损失,纠正和预防措施,内审完成率及职工培训完成率等具体目标。
这些具体目标直接与相应的部门目标挂钩,这样的分解结果,产生了整体紧缩效果,公司目标分解成若干具体目标,每个人都有相应的具体目标,以具体目标确保公司目标。
制定了质量管理与奖罚办法,充分发挥激励和制约机制。
第三层次文件<<质量管理文件>>中就包括了设备、工装管理制度,工艺纪律检查制度及奖罚办法等,让大家明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有奖,办不好就受罚,把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收到了“令行禁止”的效果。
从2002年4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由于方针、目标明确,宣传有力,奖罚分明,使全体公司员工在质量体系运行一年多以来都有一个从接触→理解→付之行动的质的变化。
汇报完毕!谢谢!管理者代表2005年5月5日管理评审汇报材料之二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报告质量体系的构成自2002年3月份以来,管理者代表根据公司决定和ISO9001:2000质量体系标准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培训、学习和讨论活动,并着手编写有关质量文件。
经过近1个月的努力,完成了以下各种文件,初步建立了公司质量保证体系。
①质量手册②程序文件③统计技术指导书④工艺纪律检查表与考核办法⑤质量记录一览表以上几部份质量文件,较完善地构成了本公司的质量体系,有效的指导所有质量活动。
并且经过两年的运行,这些质量文件都到了证实,基本上能有效指导公司质量活动。
质量体系的初步运行质量文件以至整个质量体系是否正确、完善、有效和持续,将有待于所有质量活动给予验证。
具体运行的内容有:组织各级人员进行广泛宣传、培训学习和讨论,以<<程序文件>>为主的各类质量文件。
内审小组人员对公司各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检验员及相关人员进行讲解、培训,以加深认识和理解,对普通员工着重品质观念教育,抛弃旧思想、旧观念,吸取“认真、负责和规范”的思想。
认真进行整改活动为了使各部门的工作符合文件的要求,我们对生产、库房现场、过程控制和记录表格等方面进行了检查,对不符合规范的进行定期整改。
在生产现场方面,主要对待检服务、合格服务、返修品和报废品进行管制,分类堆放,并按规定标上相应的标识,基本上克服了过去的服务质量状态不清,检验状态混杂的现象。
在过程控制方面,强调和坚持“三检”制度,努力提高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以及配备与生产相适应的检验检测设施。
在设备方面,加强了设备、工装管理,制定了设备修理计划和故障检修制度,确保了设备和工装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各种质量记录表格的填写和传递是容易发生差错的一个环节,应加强检验人员的素质教育和责任心教育。
认真做好内审工作为了能及时发现质量体系在运行过程中所发生各种问题,内审小组每年定期组织了一次内审,对各部门执行各类质量文件的状态,进行了全面和详尽检查。
检验结果发现检验部门和生产车间是服务制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从内审报告来看,技术质管科、生产供应科、综合管理办公室是发生不合格项较多的部门,其中生产供应科四个一般不合格项,占不合格比例的%,综合管理办公室三个,占%,技术质管科二个,占%。
内审工作最主要的内容是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寻找原因,从而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问题。
内审所发现的九项不合格项全部责成责任部门定人定时整改,并已完成。
质量体系的初步评价质量文件文字简练,结构严谨,覆盖面广,能有效地指导全公司的生产、质量活动。
各部门人员的质量职责比较完善,资源程序配置基本合理;纠正和预防措施被充分重视;质量管理及奖罚办法有待于一步完善;质量体系仍存在一些缺陷。
诸如各类人员对质量文件领会不够深刻,执行过程中有松驰现象,对供方的控制还需进一步加强等。
总之,经过三年的运行,本公司质量体系基本完善、有效、符合公司生产质量活动的实际情况,满足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质量体系标准要求。
只要持之以恒,十八字方针必定在日丰公司生根、开花、结果。
汇报完毕,谢谢!管理者代表2005年5月5日管理评审汇报材料之三:内部质量审核汇报我公司依据GB/T9001-2000 idt ISO9001:2000建立的质量体系已经运行了两年,现在我代表技术质管科就这段时间的内部质量审核情况和纠正、措施验证情况向总经理汇报,请审议。
内审准备情况为确保内部质量审核的进行,我公司在3月份先后委派赵XX、孙XX、滕生田等三人参加了内部审核员培训,经考试合格获得江苏理工大学流体系机械质量技术检验中心颁发的质量体系内部质量审核员的资格证书,组成了一支代表性强、较有实力的内审员队伍,为验证质量体系运行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并为质量体系的改进提供依靠。
内部质量审核程序是内审活动的指南。
内审结果根据2004年度内审计划,我们在8月下旬进行了内部质量审核,此次内部质量审核一共发现了九项不合格项,均属一般不合格项。
本次内审暴露了七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培训已进行,未作记录;未在合格供方名单内采;有设备台帐,部份设备保养计划未记录;外来文件未编号,无“受控”章;进货检验记录不规范购;仓库物资标识不完整;计量器具未按周期检定。
针对以上问题,各责任部门采取了切实可行有效的措施,组织本部人员学习程序文件,严格按文件操作。
技术质管科对新添和未检定的计量器具,邀请温岭市计量局派计量人员来我公司进行检定,检定后作好填写检定档案等工作。
对不合格项逐步改正补充,使其达到GB/T9001-2000 idt ISO9001:2000的标准要求。
纠正、预防措施的验证从内审情况来看,各职能部门都非常重视和积极配合,在两年运行以来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为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质量体系,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公司GB/T9001-2000 idt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按时进行,提供了大量的依据,企业各管理层和公司员工通过质量体系运行以来质量意识得到很大提高。
充分认识到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时代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适应国际市场需要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但在这期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提请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搞好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一定要认真对待质量体系的认证工作,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对质量体系认证要高度的重视,而且要持之以恒,为我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内审七项不合格项,都由责任部门制定了整改措施,赴之实施,全部通过验证。
另外根据程序文件“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的规定,在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顾客投诉较多时,都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在运行两年以来,一共开了六次分析会,采取了四个纠正措施,并且全部得到验证。
通过一年时间的运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公司的质量体系基本上满足GB/T9001-2000 idt ISO9001:2000标准要求,运行正常,纠正和预防措施验证机制已基本建立并得到实施。
汇报完毕,谢谢!!管理者代表2005年5月5日管理评审汇报材料之四服务质量汇报我公司自2002年4月份开始开展认证工作以来,通过培训学习和实施运行,使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有较大的提高,服务质量也有很大的进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有不足之处,就这段时间的服务质量情况向总经理作如下汇报。
质量管理准备情况完善了检验机构,明确了公司检验组是在总经理和技术质管科直接领导下的检验机构。
通过检验员的培训考试,淘汰了个别不合格的检验员。
聘任并确认了一批合格的检验员,在进货检验1名,过程检验1名,最终检验1名,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质量管理实施情况执行了“三检程序”从原材料进货到服务出厂,都处于受控状态。
加强了对原材料、外购外协件的检验,对不合格的服务及时反馈信息,限期整改,对于经常发生质量问题,整改不力的供方,从合格供方名单中除名。
通过一个年努力,原材料、外购外协件的进货质量了明显的提高。
在工序检验中严格按照程序文件和检验文件要求执行,坚持不合格品不转入下道工序或入库,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置,这样有效地控制了服务质量,避免了成批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