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撰写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涉及机械产品的撰写实例
实例之一:试电笔
说明书
试电笔
技术领域
本专有技术涉及一种指示电压存在的试电装置,尤其是能识别安全和危险电压的试电笔。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试电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极串联而成。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但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带有对人体危险的触电电压,仅由于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势,使氖管启辉。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给检测漏电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专有技术内容
本专有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试电笔,它不仅能测出被测物是否带电,而且能方便地区分是危险的触电电压还是无危险的感应电势。
本专有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电连接,设置一分流电阻支路,使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当人手同时接触识别电极和手触电极时,使分流电阻并联在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电路中。测试时,人手只和手触电极接触,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当人手同时接触手触电极和识别电极时,若被测物带有无危险高电势时,由于电势源内阻很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被测物的带电电位,则氖管不启辉,若被测物带有危险触电电压,因其内阻小,接入分流电阻几乎不降低被测物带电电位,则氖管保持启辉,达到能够区别安危电压的目的。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测试是否带电的同时方便地区分安危电压,分流支路中仅采用电阻元件,结构简单。
本发明随后将通过其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有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试电笔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I-I剖视图;
图4是试电笔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中标注:1.测试触头、2.绝缘外壳、3.弹簧、4.同心电阻、5.限流电阻、6.分流电阻、7.识别电极、8.氖管、9.弹簧、10.后盖、11.手触电极、12.绝缘隔离层、1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测试触头1、限流电阻5、氖管8与手触电极11串联,测试触头1与分流电阻6一端相连,分流电阻6另一端与识别电极7相连。通常限流电阻阻值为几兆欧,为保证人身安全,分流电阻阻值不小于限流电阻阻值,最好取限流电阻阻值1至2倍。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测试探头1从绝缘外壳2一端伸入其中空腔,与弹簧3接触,弹簧3另一端与同心电阻4相接触,同心电阻4的纵剖面为E形,其中间圆
柱部分限流电阻5高于作为分流电阻6的圆管部分,使氖管8的一端与限流电阻5接触时不会碰到分流电阻6,弹簧9一端与氖管8相接触,另一端与后盖10上的手触电极11相接触,弹簧压力保证各元件间可靠电连接。如图3所示的环状弹性金属片状识别电极7其边缘向中心伸出的接触爪卡住圆管状分流电阻6外表面,其外边缘伸出并附于绝缘外壳外表面。
在图4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探头1从绝缘外壳2一端伸人其中空腔,同时与平行设置的限流电阻5和分流电阻6的一端相接触,限流电阻另一端通过氖管8弹簧9与手触电极11电接触,分流电阻通过弹簧13与识别电极电接触,两电极之间设置一绝缘隔离片12。
说明书附图
专有技术保密范围、要点
1.一种试电笔,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顺序电连接,其特征是:测试触头还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电笔,其特征是:分流电阻与限流电阻是一个一体的同心电阻,同心电阻中间圆柱部分为限流电阻,其外部圆管部分为分流电阻,圆柱部分高于圆管部分;识别电极为环壮弹性金属片,其边缘向中心伸出的接触爪卡住圆管状分流电阻外表面,其外边缘伸出绝缘外壳并附于绝缘外壳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电笔,其特征是分流电阻与限流电阻平行设置,其间为绝缘隔离层。
效果说明
(1、采用本方案后获得的技术效果,可从正面已经产生和预计产生的效益来分析,也可以从反面假设一旦泄密会造成的损失来分析。提供详细产生效益的说明与算法。2、本技术方案目前应用情况)
申报表中技术主要内容及保密要点
一种能够识别安全或危险电压的试电笔,它是在已有的绝缘外壳中,在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顺序电连接结构的试电笔中增加一分流电阻支路,使分流电阻一端与测试触头电连接,另一端与识别电极电连接。人体仅与手触电极接触时,可测试被测物是否带电,人体同时与手触电极、识别电极接触时,可测试被测物是否带有危险电压。
2、涉及产品和方法两个技术主题的撰写实例
实例:一种聚四氟乙烯玻纤环形带及其制造方法
说明书
一种聚四氟乙烯玻纤环形带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专有技术涉及一种供塑料封口机热合封口使用的聚四氟乙烯玻纤环形带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聚四氟乙烯玻纤环形带是封口机热合封口时所采用的一个重要部件。随着塑料包装业的迅速发展,热合封口机的使用量越来量越大,在现今使用的热合封口设备中,所采用的聚四氟乙烯玻纤环形带多为具有搭接口的,该环形带接口处的厚度相当于其他部位厚度的二倍,使用时接口部位应力集中,很容易发生断裂,影响使用寿命。
目前使用的这种聚四氟乙烯玻纤环形带一般是先将聚四氟乙烯玻纤平幅织物进行分切,然后涂覆聚四氟乙烯,并进行高温热处理,最后将一定长度的条带两端粘合在一起。
日本专利申请JP平2-261942公开了一种环形带带牛及其制造方法,这种环形带不存在搭接部分,采用斜接口的形式将带的两端相对接,然后将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环形带叠合在一起,使它们的接口位置相互错开200mm。这种环形带的性能较上述环形带虽说有所改进,但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当使用温度超过200℃时,粘结面就会产生脱胶分离,降低环形带的使用寿命。
专有技术内容
本专有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接口形式的聚四氟乙烯玻纤环形带及其制造方法,该环形带的横截面均匀一致,从而具有更好的使用性能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本专有技术所述的聚四氟乙烯玻纤环形带以玻纤布为芯层,外层涂覆聚四氟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纤布是无接口的环形织物。
本发明所述无接口聚四氟乙烯玻纤环形带制造方法包括:
(a)玻纤圆筒布的编织;
(b)玻纤圆筒布的脱蜡处理;
(c)按需要宽度对玻纤圆筒布进行分切;
(d)用聚四氟乙烯预制液对玻纤圆筒布浸渍并烘干;
(e)高温烧结成形;
(f)按需要宽度对烧结后的聚四氟乙烯玻纤制品进行二次分切。
所述的玻纤圆筒布的编织可以是以60支或160支玻纤纱为原料在编织机上编织成厚度为0.10至0.27毫米、规格为16×28至16×22的平纹玻纤布。
所述的玻纤圆筒布的脱蜡处理是在高温炉内进行的,其温度为300至360℃,行程线速度为2cm/秒。所述在高温烧结成形是在除去聚四氟乙烯预制液后进行的,其温度为320至380℃,行程线速度为0.5cm/秒,烧结时间为2分钟内。
所述的聚四氟乙烯预制液的投料比为:用固体含量为60%的聚四氟乙烯分散乳液(市场购得)加蒸馏水20至25%稀释后以5/10000的比例加入OBS(由上海三爱富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即制成聚四氟乙烯预制液,预先配制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