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各家学说试题一

合集下载

中医各家 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 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学的“各家学说”是指()A. 医学理论的不同流派B. 中医各个学院的教学内容C. 医学研究的多样性和综合性D. 中医学的三大理论体系答案:A2. 以下哪个学说主张“阳气亢盛,阴气亏虚”?A. 四气学说B. 五行学说C. 六经学说D. 三因学说答案:C3. “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国哪一学派的核心理论?A. 阴阳学派B. 五脏学派C. 望诊学派D. 针灸学派答案:A4. 中医学中的“寒热学说”主要用于解释()A.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B. 疾病的分类和诊断依据C. 中药的使用和配方原则D. 饮食调理和预防保健答案:B5. 下列哪个学说将人体生理与自然界的气候相对应?A. 八纲学说B. 九候学说C. 六经学说D. 同病异治学说答案:B二、填空题1. 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

答案:元素2. 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答案:对立统一体3. 中医学中的“八纲学说”将疾病分为实、虚、寒、热、()等八个方面。

答案:表4. 中医学中的“卫气营血理论”是指卫气、营气、()和血液四种生理物质及其运行规律。

答案:津液5. 中医学中的“三因学说”主要将疾病的发生与()等因素联系起来。

答案:情志三、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

答: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一部分,认为自然界万物都可以归为五行(金、木、水、火、土)。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心理情绪等方面相对应,通过五行的相互关系来解释人体生理与疾病发生的规律。

2. 请说明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的核心概念。

答: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阴阳的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来恢复健康。

3. 中医学中的“八纲学说”是如何分类疾病的?答:中医学中的“八纲学说”将疾病分为实、虚、寒、热、表、里、气、血八个方面。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中医各家学说》考试试卷3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张元素治脾胃病的方子是()A.香砂六君子汤B.龙胆泻肝汤C.理中汤D.枳术丸E.独活寄生汤2.朱丹溪用于治郁证的方子是()A逍遥丸 B.枳术丸 C.左归丸 D.右归丸 E.越鞠丸3.薛己温补肾阳的方剂是()A.八味丸 B.六味丸 C.右归丸 D.四神丸 E.附子理中丸4.创制清瘟败毒饮的医家是()A.吴有性 B.戴天章 C.余霖 D.叶桂 E.吴瑭5.李中梓治疗劳倦内伤用()A.八珍汤 B.四君子汤 C.六君子汤 D.补中益气汤 E.人参养荣汤6.张从正的吐法不包括()A.追泪B.泄气C.引涎D.嚏气E.漉涎7.刘完素认为五志化火生热的关键是()A.肝B.心C.脾D.肺E.肾8.创制独活寄生汤的医家是()A.张元素B.巢元方C.孙思邈D.刘完素E.张景岳9.李杲论脾胃升降的特点是重视()A.脾升胃降B.通降胃气C.脾阴升发D.脾气升发E.胃火清降10.唐宗海认为呕血的部位在()A.胃B.肝C.脾D.肺E.肾11.王士雄论述六气,重点突出()A.暑B.风C.热D.燥E.火12.吴又可认为瘟疫初期不应出现的症状()A.头痛B.身重C.发热D.烦渴E.恶寒13.张锡纯在治疗阳明腑实证中用()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三一承气汤E.白虎承气汤14提出“百病兼痰”著名观点的医家是()A.李杲B.张元素C.朱丹溪D.刘完素E.张从正15.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王士雄C.叶桂D.薛雪E.吴鞠通16.张介宾治形的核心是()A.补气B.温阳C.养血D.滋阴E.填精17.李中梓治疗先后天分()A.分阴阳B.分寒热C.分虚实D.分水火E.分表里18.王清任治疗气虚中风的方子是()A.血府逐瘀汤B.补阳还五汤C.癫狂梦醒汤D.通窍活血汤E.少腹逐瘀汤19.唐容川认为“补血第一方”是()A.四物汤B.归脾汤C.炙甘草汤D.十灰散E.圣愈汤20.张锡纯创制预防中风的方子是()A.地黄饮子B.补阳还五汤C.镇肝熄风汤D.建瓴汤E.大定风珠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孙思邈的饮食养生包括()A.饮食清淡B.注重食疗C.少食多餐D.饮食宜忌E.饮食厚味2.张元素的制方大法有()A.风制法B.热制法C.湿制法D.寒制法E.燥制法3.李中梓脾肾同治包括()A.脾肾同治B.补火生土C.补肾兼脾D.精气同治E.补脾兼肾4.唐容川治疗血证的注意事项()A.禁攻B.忌汗C.忌下D.禁吐E.禁补5.温补学派的医家有()A.张介宾B.孙一奎C.绮石D.赵献可E.喻昌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刘完素首先提出热极生风理论()2.张从正认为正虚邪盛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3.李杲治疗内伤热中证主张重用风药升阳()4.王纶提出“杂病用丹溪”()5.薛己以六味地黄丸温补肝肾()6.李中梓认为胃气一败,百病难施()7.王清任首先提出脑主神明的观点()8.唐宗海认为治疗血证宜早用补虚之法()9.伏气温病的传变为“自里而发,由浅至深”()10.叶桂治疗虚损是以扶正为最终目的()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薛己常用的急症骤补的方子()()()2.张景岳的药物四维有()()()()3.刘完素的代表著作()()4.张元素的代表著作()()5.孙思邈的房事养生包括()()()、以及用药6.王清任治疗妇人少腹积块的方子是()7.王士雄的关于温病的著作()8.撰写《血证论》的医家是()9.张从正主张“养生当论(),治病当论()”10.李中梓代表著作()五、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二纲六常2.三邪理论3.甘温除热4.易水学派5.归经学说六、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简述张从正应用汗吐下三法的意义2.简述叶桂久病入络的用药特点3.简述刘完素是如何阐发火热论的4.简述李杲和薛己关于脾胃的论述5.简述吴又可温疫和伤寒的鉴别七、论述题(10分)你怎么理解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与张景岳的“阳常不足,阴本无余”的论点?。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各家学说试题一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各家学说试题一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各家学说试题一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每小题 1 分,共 35 分)1.孙思邈创制的治疗肺痈方剂是()A.苇茎汤B.大黄牡丹皮汤C.普济消毒饮D.附子薏苡败酱散E.仙方活命饮2.创制小续命汤的医家是()A.张机B.王熙C.王焘D.孙思邈E.巢元方3.首创内外合一法治疗外科疾病的医家是()A.陈自明B.陈实功C.薛己D.高秉钧E.吴师机4.刘完素创制的治疗表证兼有里热方剂是()A.麻杏石甘汤B.防风通圣散C.桑菊饮D.银翘散E.葛根芩连汤5.刘完素认为五志化火生热的关键在于()A.肝B.心C.脾D.肺E.肾6.张元素创制的新方是()A.香砂六君子汤B.龙胆泻肝汤C.理中汤D.九味羌活汤E.独活寄生汤7.张从正的著作是()A.《儒门事亲》B.《兰室秘藏》C.《阴证略例》D.《温疫论》E.《时病论》8.首先提出攻邪学说的医家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吴有性E.余霖9.撰写《内外伤辨惑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李杲C.吴有性D.张介宾E.吴师机10.创制普济消毒饮的医家是()A.孙思邈B.刘完素C.李杲D.吴有性E.叶桂11.撰写《格致余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李杲E.朱震亨12.《丹溪心法》中治疗郁证的方剂有 ( )A.逍遥丸B.枳术丸C.左归丸D.右归丸E.越鞠丸13.撰写《内科摘要》的医家是()A.张元素B.李杲C.罗天益D.薛己E.张介宾14.提出“脾胃虚弱,百病蜂起”的医家是()A.李杲B.薛己C.万全D.缪希雍E.叶桂15.万全总结的优生准备不包括()A.婚配要求B.保精养血C.择时交会D.调治疾病E.注意饮食16.龚廷贤养生箴言不包括()A.养性B.情欲C.饮食D.老人六戒E.劳倦17.撰写《寿世保元》的医家是()A.李杲B.薛己C.万全D.龚廷贤E.缪希雍18.撰写《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医家是()A.张机B.李杲C.缪希雍D.叶桂E.唐宗海19.缪希雍誉之为“治吐血圣药”的中药是()。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集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集

一、选择题(一)A型题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A.张景岳B.王好古C.张洁古D.刘完素E.朱肱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A.清B.凉C.温D.湿E.燥 E.热 A.寒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

“心本热,虚则寒”。

“肝本温,虚则清”。

“脾本湿,虚则燥”。

“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A.张洁古B.喻昌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三)X型题1.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

一、选择题(一)A型题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A.张景岳B.王好古C.张洁古D.刘完素E.朱肱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A.清B.凉C.温D.湿E.燥 E.热 A.寒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

“心本热,虚则寒”。

“肝本温,虚则清”。

“脾本湿,虚则燥”。

“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A.张洁古B.喻昌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三)X型题1.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二)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二)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二)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攻邪学派以下列何人为代表人物()A.张景岳B.叶桂C.张从正D.许叔微E.孙思邈2.《儒门事亲》的作者是()A.张元素B.张志聪C.张子和D.戴思恭E.许叔微3.张从正认为天之六气是()A.风、寒、暑、湿、燥、火B.风、寒、暑、水、燥、火C.风、寒、水、火、燥、湿D.寒、暑、风、水、燥、热E.风、寒、水、火、暑、湿4.张从正认为地之六气是()A.雾、雨、露、雹、冰、雪B.雾、雨、露、雹、冰、泥C.雾、露、雨、泥、冰、雪D.雾、雨、水、泥、冰、雪E.雾、露、泥、雹、冰、雪5.张从正认为人之六味是()A.酸、苦、甘、辛、咸、涩B.酸、苦、淡、辛、咸、涩C.酸、苦、甘、辛、咸、淡D.酸、苦、甘、涩、淡、咸E.酸、苦、甘、涩、淡、辛6.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气液宣通为贵E.血气流通为贵7.张子和认为,“凡上行者皆吐法”,下列哪一种方法不属此列()A.追泪B.引涎C.漉涎D.泄气E.嚏气8.张子和用吐法治杂病头痛,常用的方剂是()A.瓜蒂散B.葱根白豆豉汤C.稀涎散D.吐风散E.常山散9.张子和治痰食积滞,常用的方剂是()A.常山散B.稀涎散C.瓜蒂散D.吐风散E.葱根白豆豉汤10.首先提出:“先论攻邪,邪去而元气自复”的医家是()B.李杲C.张从正D.薛己E.喻昌11.张子和认为投补剂治虚证,应该是()A.脉脱下虚,气血不足B.脉脱下虚,精气不足C.脉脱下虚,精血不足D.脉脱下虚,无积无邪E.脉脱下虚,津液不足12.下列医家中,善于运用以情胜情疗法的是()A.刘完素B.张子和C.孙一奎D.喻昌E.叶桂13.张子和指出:“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

其中“实,,是指()A.正实B.邪实C.气实D.血实E.腑实14张子和提出“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

中医各家学说 附带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 附带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着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

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30分1 •中医理论的经典代表著作是()。

A .《黄帝经》 B.《黄帝外经》 C.《扁鹊经》D .《扁鹊外经》E.《白氏经》2. 确立中医临床医学辨证论治基本体系的医著是()。

A .《伤寒杂病论》 B.《黄帝经》 C.《难经》D .《神农本草经》 E.《中藏经》3. 思邈研究伤寒的方法是()。

A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B.重视经络C .突出治法研究D .八纲辨证E .用章句法注释4. 首先提出错简重订的医家是()。

A .方有执 B.喻昌C•璐D .思邈 E.柯琴5. 完素的学术思想,传至从正时分化出()。

A .易水学派 B.温病学派 C.滋阴派D .伤寒学派E.攻邪派6. 攻邪派的师祖是()。

A .宛丘 B.朱震亨C•元素D .东垣 E.吴又可7. 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不包括()。

A .东垣 B.薛己C•一奎D .献可 E.中梓8. 首先提出中西汇通概念的医家是()。

A .朱沛文 B.唐宗海 C.锡纯D .恽树珏直.陆年9. 哪位医家不属于金元以前著名医家?()A .子和 B.思邈 C.吴有性D •完素E 朱震亨 10•钱乙现存的医著是( A •《伤寒论指微》 D .《钱氏小儿方》11. 金元四大名医之首是( A .完素B.元素D .东垣E 朱丹溪 12. “火热论”出自()。

A .《素问玄机原病式》C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E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13. 《儒门事亲》的作者是(A .守真B.元素D .杲E 朱丹溪14. “阳有余阴不足论”出自(A .《局方发挥》 B.《金匮钩玄》 C.《格致余论》D .《伤寒论辨疑》 E.《脉因证治》15 .《科摘要》的作者是()°A .介宾 B.万全 C.龚廷贤 D .吴有性 E .薛己16.薛己对命门的认识是( )° A .左肾右命门B.乃两肾中间之动气C .男子之精室、女子之子宫 D.为人身之大主E .七节之旁、中有小心 17. 下列哪一项不是一奎对命门的认识 ?()A .命门为两肾间动气B .命门属坎中之阳)° B.《婴孺论》C.《颅囟方》E.《小儿药证直诀》)°C •从正B.《宣明方论》D.《三消论》)°C.子和)°C .命门为人体生生不息之根D .命门对人体呼吸有重要作用E .命门寄相火18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作者是()。

中医各家学说试卷及答案3套

中医各家学说试卷及答案3套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1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绮石论述的虚劳后天之因?( )A、酒色B、药误C、劳倦D、七情饮食2、晋唐时期,研究《伤寒论》的代表医家是:( )A、王叔和B、王冰C、葛洪D、杨上善3、朱肱治伤寒之学从:A、脏腑立论B、病因立论C、病机立论D、经络立论4、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病机的医家是:( )A、刘完素B、张从正C、张元素D、王清任5、刘完素自制的方剂是:A、半夏汤B、犀角地黄汤C、双解散D、栀子鼓汤6、李东垣的代表著作是:( )A、《脾胃论》B、《中藏经》C、《千金方》D、《格致余论》7、下述哪一条不是刘完素的贡献?A、创立“火热论”B、影响温病学说的形成C、启示攻邪派的形成D、影响温补学派的发展8、对三焦辨证有所创见的医家是:( )A、张元素B、刘河间C、罗天益D、王好古9、李杲升阳益气治则的代表方剂是:A、升阳益胃汤B、补中益气汤C、沉香温胃丸D、补气升阳和中汤10、丹溪认为人身相火寄存的部位是:( )A、肝B、肝肾C、脾胃D、心肺11、张从正认为人之六味是:A、酸苦甘辛咸涩B、酸苦淡辛咸涩C、酸苦甘辛咸淡D、酸苦甘涩淡咸12、左归丸的创制所根据的理论是:( )A、甘温除热B、阳中求阴C、阴中求阳D、滋阴泻火13、张子和认为影响人体血气流通的根本原因是:A、气虚B、血虚C、邪气D、气滞血瘀14、《妇人大全良方》的作者是:( )A、朱丹溪B、唐宗海C、叶天士D、陈自明15、“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

”是哪位医家提出的:A、戴思恭B、赵献可C、朱丹溪D、刘河间16、奠定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黄帝针灸》B、《黄帝内经》C、《黄帝外经》D、《难经》17、薛已认为阳气虚弱不能生阴血者,应选用:A、补中益气汤B、六君子汤C、四物汤D、六君子汤加炮姜18、方有执治伤寒之学的学术特点是:( )A、维护旧论B、错简重订C、按方类证D、分经审证19、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精血20、金元四大家的第一家是:( )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21、下列哪一项不是李中梓治疗脾肾的方法?A、水不足者,用六味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B、饮食伤者,枳壳丸主之C、火不足者,用八味丸益火之源以消阴翳D、劳倦伤者,四君子汤主之22、王好古认为阴证出现类似阳证的假热之象,主要病机是:( )A、下虚上盛B、元阳外脱C、阴火上冲D、元阳中脱23、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4、下列哪位医家提出“阴无骤补之法,非多服药不效”?( )A、朱丹溪B、张景岳C、吴瑭D、缪希雍25、吴瑭创制的五汁饮是用以治疗:A、肺肾阴亏B、肝肾阴伤C、胃阴不足D、肺胃津伤26、首先提出真中、类中说的医家是:( )A、刘守真B、王履C、朱震亨D、李杲27、治中焦郁积,吴师机选用:A、清阳膏B、云方膏C、散阴膏D、金仙膏28、叶天士养胃阴,常用哪一类药物?( )A、甘平或甘凉B、甘寒或甘平C、甘淡或甘寒D、甘平或甘淡29、王泰林认为肝病中三者同出一源的是:A、肝气肝风肝阳B、肝气肝风肝火C、肝气肝风肝血D、肝火肝风肝血30、王清任处方有两大类:A、活血逐瘀和益气健脾B、活血逐瘀和益气补阳C、补肾填精和益气温阳D、活血逐瘀和益气温阳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着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集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集

一、选择题(一)A型题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A.张景岳B.王好古C.张洁古D.刘完素E.朱肱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A.清B.凉C.温D.湿E.燥 E.热 A.寒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

“心本热,虚则寒”。

“肝本温,虚则清”。

“脾本湿,虚则燥”。

“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A.张洁古B.喻昌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三)X型题1.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复习课程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复习课程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 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 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各家学说试题一
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
正确选项,每小题 1 分,共 35 分)
1.孙思邈创制的治疗肺痈方剂是()
A.苇茎汤
B.大黄牡丹皮汤
C.普济消毒饮
D.附子薏苡败酱散
E.仙方活命饮
2.创制小续命汤的医家是()
A.张机
B.王熙
C.王焘
D.孙思邈
E.巢元方
3.首创内外合一法治疗外科疾病的医家是()
A.陈自明
B.陈实功
C.薛己
D.高秉钧
E.吴师机
4.刘完素创制的治疗表证兼有里热方剂是()
A.麻杏石甘汤
B.防风通圣散
C.桑菊饮
D.银翘散
E.葛根芩连汤
5.刘完素认为五志化火生热的关键在于()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6.张元素创制的新方是()
A.香砂六君子汤
B.龙胆泻肝汤
C.理中汤
D.九味羌活汤
E.独活寄生汤
7.张从正的著作是()
A.《儒门事亲》
B.《兰室秘藏》
C.《阴证略例》
D.《温疫论》
E.《时病论》
8.首先提出攻邪学说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吴有性
E.余霖
9.撰写《内外伤辨惑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吴有性
D.张介宾
E.吴师机
10.创制普济消毒饮的医家是()
A.孙思邈
B.刘完素
C.李杲
D.吴有性
E.叶桂
11.撰写《格致余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张元素
C.张从正
D.李杲
E.朱震亨
12.《丹溪心法》中治疗郁证的方剂有 ( )
A.逍遥丸
B.枳术丸
C.左归丸
D.右归丸
E.越鞠丸
13.撰写《内科摘要》的医家是()
A.张元素
B.李杲
C.罗天益
D.薛己
E.张介宾
14.提出“脾胃虚弱,百病蜂起”的医家是()
A.李杲
B.薛己
C.万全
D.缪希雍
E.叶桂
15.万全总结的优生准备不包括()
A.婚配要求
B.保精养血
C.择时交会
D.调治疾病
E.注意饮食
16.龚廷贤养生箴言不包括()
A.养性
B.情欲
C.饮食
D.老人六戒
E.劳倦
17.撰写《寿世保元》的医家是()
A.李杲
B.薛己
C.万全
D.龚廷贤
E.缪希雍
18.撰写《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医家是()
A.张机
B.李杲
C.缪希雍
D.叶桂
E.唐宗海
19.缪希雍誉之为“治吐血圣药”的中药是()
A.郁金
B.麦门冬
C.薏苡仁
D.鳖甲
E.枸杞子
20.陈实功的著作是()
A.《外科正宗》
B.《外科大成》
C.《外科全生集》
D.《外治医说》
E.《外科理例》
21.张介宾的著作是()D
A.《三消论》
B.《格致余论》
C.《局方发挥》
D.《景岳全书》
E.《医宗必读》
22.善用熟地黄的医家是()
A.张介宾
B.薛己
C.赵献可
D.缪希雍
E.李中梓
23.李中梓的著作是()
A.《儒门事亲》
B.《格致余论》
C.《局方发挥》
D.《景岳全书》
E.《医宗必读》
24.提出“三纲鼎立”学说的医家是 ( )
A.张机
B.王熙
C.孙思邈
D.方有执
E.喻昌
25.喻昌创制的方剂是()
A.桑杏汤
B.清燥救肺汤
C.葛根汤
D.增液承气汤
E.益胃汤
26.傅山认为导致带下病的关键是().
A.风
B.寒
C.湿
D.燥
E.热
27.叶桂创立的辨证纲领是()
A.卫气营血辨证
B.三焦辨证
C.气血辨证
D.脏腑辨证
E.经络辨证
28.王清任的著作是()
A.《医宗必读》
B.《医林改错》
C.《医宗金鉴》
D.《医学启源》
E.《医学源流论》
29.王清任治疗气虚中风的方剂是()
A.血府逐瘀汤
B.少腹逐瘀汤
C.癫狂梦醒汤
D.补阳还五汤
E.膈下逐瘀汤
30.吴师机著作是()
A.《外科正宗》
B.《理瀹骈文》
C.《外科全生集》
D.《外科大成》
E.《外科理例》
31.王士雄阐发温病的著作是()
A.《温热论治》
B.《湿热条辨》
C.《温病条辨》
D.《温热经纬》E《温疫论》
32.唐宗海认为“补血第一方”是()
A.归脾汤
B.四物汤
C.独参汤
D.当归补血汤
E. 炙甘草汤
33.撰写《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医家是()
A.张锡纯
B.张山雷
C.张生甫
D.陆晋笙
E.杨如侯
34.创制镇肝熄风汤的医家是()
A.孙思邈
B.刘完素
C.缪希雍
D.王清任
E.张锡纯
35.倡导十纲辨证的医家是()
A.钱乙
B. 张元素
C.吴瑭
D.程国彭
E.施今墨
得分评卷人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选出正确选项,每小题 1分,共15 分)
36.重视医德与行医规范的医家有()
A.孙思邈
B.陈实功
C.缪希雍
D.万全
E.喻昌
37.刘完素的弟子有()
A.穆大黄
B.马宗素
C.荆山浮屠
D.罗知悌
E.朱震亨
38.张元素脏腑辨证理论渊源于()
A.《内经》
B.《金匮要略》
C.《中藏经》
D.《备急千金要方》
E.《小儿药证直诀》
39.张从正所论邪气包括()
A.天邪
B.地邪
C.人邪
D.七情所伤
E.药邪
40.李杲认为脾胃内伤的病因为()
A.饮食不节
B.劳役过度
C.情志内伤
D.痰饮
E.瘀血
41.朱震亨认为引起相火妄动的原因有()
A.情志过极
B.色欲无度
C.六淫侵袭
D.饮食厚味
E.劳役过度
42.温补学派医家包括()
A.薛己
B.张介宾
C.李中梓
D.李杲
E.王好古
43.缪希雍治疗阴虚火旺吐血三要法是()
A.行血
B.凉血
C.补肝
D.降火
E.降气
44.张介宾真阳论内容不包括()
A.阴阳之辨
B.形气之辨
C.寒热之辨
D.水火之辨
E.精气之辨
45.喻昌治单臌胀的方法有()
A.培养
B.招纳
C.解散
D.软坚散结
E.悍毒峻攻
46.傅山治疗带下病最常用的方剂有()
A.完带汤
B.清震汤
C.易黄汤
D.参苓白术散
E.八正散
47.叶桂认为引起胃阴不足的主要原因有()
A.五志化火伤及胃阴
B.过食辛辣
C.燥热伤胃
D.失血之后
E.热病后期
48.吴师机认为膏药中的药引需具备()
A.通经走络
B.开窍透骨
C.拔病外出
D.清热解毒
E.软坚散结
49.发明清暑益气汤的医家是()
A.孙思邈
B.李杲
C.王士雄
D.余霖
E.叶桂
50.唐宗海治疗血证注意事项是()
A.忌汗
B.禁下
C.禁吐
D.禁补
E.禁攻
得分评卷人三、判断题
(正确答案划“A”,错误答案划“B”,每小题1分,共15分)
51.陈自明编写孕妇药忌歌。

()
52.张从正认为正虚邪盛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
53.万全临证主张以望色为先。

()
54.陈实功治疗疮疡以外治为主。

()
55.李中梓常与王肯堂、秦昌遇进行学术交流。

()
56.王清任将半身不遂称为中风。

()
57.伏气温病的传变是“自里而发,由浅至深”。

()
58.唐宗海认为血证伴随大便溏难治。

()
59.张锡纯主张衷中参西,联合用药。

()
60.施今墨主张中医现代化。

()
得分评卷人四、简答题
(每题5分,共30分)
61.简述六气皆能化火理论的意义。

62.简述张从正应用汗吐下三法的意义。

63.简述李杲临证用药特色。

64.简述朱震亨治疗阴虚火动证的用药特点。

65.简述陈实功对乳痈病因病机的认识。

66.简述张锡纯临证用药特色。

得分评卷人五、论述题
(任选1题,共10分)
67.试述叶桂论治虚损证经验。

68.试述张介宾真阴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