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起居护理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1.引言1.1 概述中医生活起居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调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日常习惯,以促进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这种护理方式基于中医理论,强调个体的整体平衡和协调,认为身体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概念源远流长,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医学家通过观察和实践,总结出一系列生活起居的原则和规律,用于保持人体的健康和促进疾病康复。
这些原则包括日常饮食、睡眠、起居、锻炼等方面,力求达到身心健康的平衡状态。
与现代医学不同,中医生活起居护理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注重疾病的预防。
它强调人的整体健康,认为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与平衡是维持健康的关键。
因此,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实践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的体质、气候、年龄等个体差异,合理调整生活习惯,从而达到促进健康和防止疾病的目的。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有节制、有规律、适度运动、合理饮食、良好休息等”。
这些原则强调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适度的运动量、均衡的饮食结构、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休息。
此外,中医生活起居护理还强调情绪调节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对于保持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中医生活起居护理是中医学中一项重要的保健措施。
通过遵循中医理论和原则,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善身体的整体状态,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实践对于我们的健康和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其次,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两个小节来阐述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在第一小节中,我们将探讨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重要性,说明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第二小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饮食、作息、运动等方面的建议。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中医护理:中医生活起居护理
做好生活起居护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病床安置:安置病床应根据病证性质不同而定。
如寒证、阳虚证者,多有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内,使病人感到舒适;热证、、阴虚证者,多有恶热喜凉之求,可集中在背阴凉爽病室内,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心静,利于养病。
2、病室环境:安静的环境有助于病人休养。
噪声的刺激常使病人烦意乱,尤其是心气虚病人常突然的声响而心悸不已。
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一切噪杂之声。
病室内常有各种排泄物等秽浊之气,影响病人食欲和休息。
因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通风要根据四进气候和病证不同而异,但切忌对流风。
3、病室的温、湿度要适宜:温度以18~20℃为宜。
但阳虚证、寒证病人应偏高些;阴虚证、热证病人可略低些。
湿度一般保持在50~60%,但应根据气候和不同证型进行调节。
如湿盛病人,湿度宜胝;燥证病人,湿度可略高些。
阴虚者多热而偏燥,湿度宜高;阳虚病人多寒而偏湿,湿度宜低。
4、光线适宜:一般病室内要求阳光充足,使病人感到舒适愉快。
但不宜让日光直射病从面部。
但不同病证对光线要求也不一样。
如热证、阳亢病人,光线宜暗;痉证、癫狂证者,强光可诱发痉作,应用黑窗帘遮挡。
5、动静相宜:患病后,需要适当的静心休养,以休体养息,培育正气,利于脏腑功能的恢复,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但随着病情的好转,应适当增加活动量。
通过适当活动,可使经络通畅,关节滑利,气血营卫调和,增强体质和抗邪能力。
尤其是恢复期或慢性病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更应注意动静结合,但应以不感劳为原则。
对虚证、体弱者,虽以静养为主,但也应在床上或室内行内养功、放松功等活动。
6、气象护理:四时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长寿、衰老和死亡。
所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有寒暑、人有虚实,天有冬夏,人有寒热《素问。
四气调神篇》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阴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1病区中医一般护理中医的一般护理,其内容包括生活起居的护理,饮食的调护,情志的调护和二便的调护等。
第一节生活起居的护理一、顺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二、生活起居有常三、劳逸适度四、锻炼身体五、戒不良习惯第二节情志护理一、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一)诚挚体贴(二)因人施护(三)避免刺激二、情志护理的一般方法(一)劝说开导:就是通过正面说理,让患者认识到“喜怒不节”的情节失调,是“生乃不固”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开导和引导病人自觉地戒除恼怒,调和情志。
(二)交心谈心:通过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询查清楚患者真正致病的原因. (三)移情相制: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转移。
相制,即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精神疗法. (四)顺情从欲:顺从病人的意志、情绪,满足其心身的需要,这就是“顺情从欲"。
(五)顺应四时: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四时季节气候不同而调摄精神情志亦应随之而不同。
(六)气功调神第三节饮食调护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进行营养膳食方面的护理。
一、食物的性味与功效二、膳食分类与作用(一)一般性饮食1、普食2、半流3、流食(二)治疗性饮食1、低蛋白饮食2、高蛋白饮食3、高热量饮食4、低热量饮食5、低脂饮食6、低盐、无盐饮食三、中医饮食调护的原则中医饮食调护的原则,应以清淡、有节、杂食(不偏嗜)、辩证施食等为宜。
(一)清淡:是指主食以五谷杂粮为主,副食以蔬菜、豆类、植物油为辅调配的饮食称为清淡饮食。
(二)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节制,合理饮食。
饮食的冷热、软硬相宜,定时用,食量适度.(三)杂食:是指饮食要多样化,不能偏嗜.(四)辩证选食:根据病人体质和病证的性质给以合理饮食,如寒证应以温热性质类饮食;热证应以寒凉性质类饮食;虚寒应以温补类饮食;实证应宣散消导类的饮食等等。
四、饮食宜忌(一)食药配伍:就是指食物和药物相配伍后来调护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
我国历代医家十分重视生活起居护理,早在《内经》中就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说明要保持健康长寿,就得懂得自然发展规律,适应四时气候,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否则就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导致气机逆乱或真精耗竭而疾病由生。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卧起四时之早晚,兴居有主和之常例。
”、“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懵;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
”唐代王焘亦指出:“凡虚劳之病,坐卧居处,不宜伤冷,亦不得过热。
冷甚则药气难通,……热甚则血脉壅塞,头眩目疼,舌干口燥,苦手足伤热,即令心烦,若复衣伤厚,即眠卧盗汗,若复衣过薄,即心腹胀满。
所有饮食,不限时节,宁可少食,数数进之,必须伤软,不宜伤硬,此皆以意消息之为佳。
”可见,王焘对虚劳病人的生活起居护理已论述行十分系统和深刻。
清代徐灵胎对中暑病人的生活起居护理也作了论述,他说:“盛夏之时,病人或居楼上,或卧近灶之处,必至时时汗出。
虽无可迁移之处,亦必择一席之地处之,否则神丹不救。
”说明做好生活起居护理在病人康复中的重要意义。
做好生活起居护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病床安置:安置病床应根据病证性质不同而定。
如寒证、阳虚证者,多有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内,使病人感到舒适;热证、、阴虚证者,多有恶热喜凉之求,可集中在背阴凉爽病室内,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心静,利于养病。
2、病室环境:安静的环境有助于病人休养。
噪声的刺激常使病人烦意乱,尤其是心气虚病人常突然的声响而心悸不已。
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一切噪杂之声。
病室内常有各种排泄物等秽浊之气,影响病人食欲和休息。
因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通风要根据四进气候和病证不同而异,但切忌对流风。
3、病室的温、湿度要适宜:温度以18~20℃为宜。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一、顺应四季气候中医认为人顺应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所以,科学合理地安排日常生活,应随四季的变化而调整。
如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复苏,阳光、花朵、树木都是生机勃勃的,晚睡早起,多散步,适当增加室外活动量,多食清淡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鱼类等。
夏天炎热,多雨潮湿,应晚睡早起,适当增加室外活动量,但不宜过度疲劳,多食清淡、苦寒、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绿豆、冬瓜、黄瓜、西瓜等。
秋天凉爽干燥,应早睡早起,多食用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苹果、百合、木耳等。
冬天寒冷而干燥,应早睡晚起,多食用牛羊肉等温补的食物。
二、起居有常起居有常是指日常生活有一定规律并合乎一定的法则。
一年四季的作息时间不同,春夏宜晚睡早起,每天需睡5~7h;秋季宜早睡早起,每天需睡7~8h;冬季宜早睡晚起,每天需要睡8~9h。
无论春夏秋冬都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人最佳的休息时间应该是晚上9~10点钟。
因为按照生活习惯晚上9点以后应适当休息。
三、动静结合“动”包括体育活动、做操、跳舞、做家务等;“静”包括静坐、练气功、打太极拳等。
一般老年人以“动”为主,以“静”为辅,“动”多指活动四肢、散步等体力活动,“静”多指闭目养神、打坐等脑力活动。
适当的体力活动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适当的脑力活动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延缓衰老。
但不管是“动”还是“静”都不应过度,应以身体舒适为度。
四、良好的居室环境良好的居室环境是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之一。
首先居室环境要安静,无论住所或卧室都要避免噪声干扰。
其次是居室采光和通风要好。
人生活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环境中会感到轻松愉快、有利于健康。
室内空气太新鲜或太污浊都不利于健康。
室内温度以20~22℃左右为宜。
老年人最好住在一楼或带阳台的房间。
老年人应尽量避免住在高层住宅内。
中医护理—生活起居的护理内容中医护理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的医学护理方法。
它强调人体与自然的和谐,注重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以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1. 介绍中医生活起居护理是一种传统的健康保健方法,通过调整日常饮食、作息时间和环境等方面来促进身体的平衡与健康。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各个方面。
2. 饮食篇2.1 调节饮食结构:合理搭配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类及豆制品等,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种营养素。
2.2 注意烹调方式:选择清淡少油脂的烹调方式,并尽量减少加工食品和刺激性辛辣食物摄入。
2.3 克制暴饮暴食能力:不要贪嘴或大口喝冷热液体以防伤害消化系统。
3. 环境篇3.1 家具布置:根据季节变换家具陈设,如夏天使用通透轻盈之纱帘;秋冬则选用厚重窗帘增强温度感受。
3,2卧室环境:保持卧室通风,避免过度干燥或潮湿。
床铺要选用适合个人体质的材料和硬度。
3.3家居清洁:定期打扫家中灰尘、消毒空气以及保持整洁有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
4. 作息篇4.1 规律作息时间表:每天按时起床、就寝,并确保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为7-8小时)。
4,2小睡调节: 若需要午间小休,则掌握好小睡时间与长度,不可过长影响晚上入眠能力。
4.3远离电子产品: 离开方式等辐射源并远离蓝光对视觉系统造成刺激性损伤。
5. 锻炼篇5.1合理运动量选择 :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强度锻炼方式如散步、跑步或者是健身房器材使用.5.2 注意锻炼技巧:在进行高强度活动前先进行准备活动;注意正确姿势和呼吸方法来降低受伤风险。
5.3适时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合理安排锻炼和休息时间。
6. 心态篇6.1积极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利于身体健康。
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并学会放松与调节情绪。
6,2管理压力: 学会有效管理工作、家庭等方面带来的各种压力,如通过运动、冥想或社交活动缓解紧张情绪.7. 结尾本文档涉及附件:- 中医餐谱示例.pdf- 家居环境改善指南.docx法律名词及注释:1. 身体平衡:指人体内外部因素相互协调达到稳定状态的一种状态;在中医术语中也称为“阴阳平衡”。
2. 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肠道组成的器官系统,在消化摄入物质并吸收营养以供能量使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
、荠菜、芹菜、莴苣等。此外,还可适当食用一些酸性食物,如柑橘、
山楂等,以助肝气生发。
03
运动养生
春季可进行一些舒缓的户外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以促进气血流通
,舒缓压力。同时,多晒太阳也有助于养肝。
夏季养心
夏季宜养心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也是养 心的好时机。中医认为,心主血 脉,与夏季炎热、蒸腾的特性相 协调。养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慢性病管理的有效途径
预防与治疗相结合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注重预防和早期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 的生活方式,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个性化指导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中医生活起居护理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 患者制定适合自己的生活起居计划。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培养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对自身健康状 况的认知和掌控能力。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概述 •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核心理论 •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方法 •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现代意义与价值 •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案例分享
01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调节人们的 生活起居方式,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一种护理方法。
特点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具有整体观念、个性化、预防为主、综合 调理等特点,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注重整体健康状 态的调节。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重要性
01
02
03
促进健康
通过调节生活起居,如合 理作息、规律运动等,可 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 抵抗力,预防疾病。
预防疾病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
我国历代医家十分重视生活起居护理,早在《内经》中就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说明要保持健康长寿,就得懂得自然发展规律,适应四时气候,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否则就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导致气机逆乱或真精耗竭而疾病由生。
生活起居护理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病患罹身,生活起居方面不能自理,按照医院的等级护理制度和护理计划,分别给予病人合理的护理和照料。
其目的是:
保养病人机体的元气;提高自身驱邪与修复机制;使体内阴阳达到平衡,祛病康复。
人生活于天地之间,适当的自然变化,正常的气候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应顺应自然界变化的正常规律,如果自然界出现反常的变化,人们若不能及时回避或去抵抗它,就将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一、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1、顺应自然;
2、平衡阴阳;
3、起居有常;
4、劳逸适度;
5、慎避外邪。
二、遵循科学的生活规律
1、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2、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3、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
4、节制性生活。
中医基本护理--生活起居
• 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人体新 陈代谢旺盛,阳气最易外泄,导致各种虚 症,适宜应注意养护阳气。宜晚卧早起, 不厌晨光,保持心情愉快,勿发怒,气机 宣畅,痛泄自如。同时夏季不宜贪凉,还 要防湿邪侵袭,湿邪与热邪相缠绕,极易 损伤人体脾胃之阳气。易使水液在体内停 滞,发生各种病变。同时应注意预防一些 常见病证,如夏季感冒、中暑、急性胃肠 炎、细菌性痢疾等。
二、 调摄环境,慎避外邪
(四)病室光线要适宜 • 对于感受风寒、风湿、阳虚证及里寒证的 患者,室内光线宜充足。 • 对于热证、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有眼病 的患者,室内光线宜暗
三、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 起居有常主要是指起卧作息和日常生活中的各个 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并合乎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 常度。 • 对于住院患者的作息起居,应根据季节变化和个 人的具体情况制订出符合生理需要的作息制度, 并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使人体的生理功能保持 良好的状态中。首先,要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 注意防寒防暑。夏季昼长夜短,应适当延长午休 时间;冬季昼短夜长,应早些熄灯休息。其次, 护理人员应督促患者按时起居。养成有规律的睡 眠习惯,每日睡眠不宜过长,否则会导致精神倦 怠,气血郁滞;睡眠不足,则耗伤正气。
• 春季:阳春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生, 人体内的阳气也随着春天阳气的生发而向 上、向外升发,因此人们应顺应自然界春 生之势。夜卧早起,宽衣松带,舒展形体, 在庭院中散步,使心胸开阔,精神愉快。 不宜过早的脱去棉衣,以防寒气乘虚而入, 做到“春捂”,以保证阳气生发的体内环境。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中医基本护理--生活起居
项城卫校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 张玉荣 2018年2月27日
目的
1.熟悉生活起居护理的内容
一、生活起居护理
中医病房生活起居的护理要点
中医病房生活起居的护理要点中医病房生活起居的护理要点一、保持清洁和通风在中医病房中,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是非常重要的。
病房内的空气流通状况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恢复速度。
工作人员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卫生,确保空气新鲜。
同时,要保持床铺的整洁和干燥,经常更换被褥和床单,防止细菌滋生。
二、合理调节室内温度中医病房的室温调节应当有节制,不能过暖或过凉。
夏季要注意避免使用过多的空调,以免引起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冬季则要保持室内温暖,避免患者受寒,加重病情。
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节室内温湿度,创造舒适的环境。
三、合理饮食和药膳搭配中医病房中的患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需要有针对性的饮食调理。
医护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并根据患者的反馈进行适当调整。
此外,中医药膳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的药膳搭配也应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病房中,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尽可能保持心情愉快,缓解紧张情绪,避免焦虑和抑郁。
此外,要注意饮食卫生,不乱吃零食,避免食物中毒。
还要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不自行调整剂量。
五、提供文化娱乐活动中医病房的生活起居也应该注重提供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以缓解患者的压力和孤独感。
可以组织一些书法写字、绘画、围棋象棋等文化活动,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增加生活乐趣。
此外,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健身活动或音乐会,增强患者的体质和精神状态。
六、人性化关怀和照顾在中医病房的护理中,人性化关怀和照顾是非常重要的。
工作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的体验和需求,给予耐心和关爱,积极回应患者的问题和疑虑。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信心,走向康复。
总结:中医病房的生活起居护理要点包括保持清洁和通风,合理调节室内温度,合理饮食和药膳搭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供文化娱乐活动和人性化关怀和照顾。
中医特色护理
• 防暑——
• 季节特点: 夏天阳气旺盛,昼长夜短,人体易受暑邪侵 袭。
• 预防措施: 晚睡早起,中午能够合适增长午睡,注意不 可过分劳累消耗,防止烈日下暴晒以防中暑。夜间切忌 露宿室外或直卧窗下,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阻遏身体阳 气通达和宣泄。在情志上要保持精神快乐,切忌发火,
以使人体气机宣畅 。
• 长夏防湿——
患者肾阴不充,不能生髓,髓海空虚,气血阻滞,脉络 不通,故发头晕,时发时止;肝肾不足,无以上承,故 见眼部胀痛,口干、口苦。舌红苔薄白,脉细为肝肾亏 虚之征象。
案例一 此病例能够开展哪些中医特色护理?
1.保持病室平静,空气新鲜,光线柔和,防止 噪音。病床平铺,防止碰撞摇动,眩晕发作 时要卧床休息,闭目养神。 2.观察病情旳诱发原因、发作旳频次,连续时 间、程度以及血压、舌象、脉象。 3.饮食宜清淡,多食水果和蔬菜,忌食辛辣、 刺激、肥厚、生冷之品。 4.主动疏导患者,使其肝气条达,引导患者培 养豁达乐观旳心态,学会自我调整,保持情 绪稳定。 5.中药汤剂以温热服为宜,一般药物遵医嘱按 时按量服用。
• 饮食调护:
– 感冒(外感风寒):香菜粥、苏叶薄荷粥,以祛风散寒。 – 呕吐(肝气犯胃):良姜陈皮粥、佛手煎水代茶喝,以理
气宽胸,和胃解郁。
甘味旳食物——山药、大枣、粳米、鸡肉、饴糖、蜂蜜、
甘草等。
• 作用:滋养补虚、补脾和中、缓急止痛。
• 饮食调护: – 泄泻(脾胃虚寒):莲子粥、山药茨实煲鸡以温中散寒。 – 胃脘痛(脾胃虚寒、里急腹痛):饴糖姜枣汤、蜂蜜鸡蛋
• 季节特点:湿为长夏主气,温度高、湿气大是这 个季节旳
经典特点。中医以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且 湿性重浊,易引起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
•预防措施:虽然自觉大热,不可过分贪凉,防 止久从湿地,以免中气内虚,从而造成暑热与风 寒之邪乘虚而入。
中医一般护理包括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和用药
• 补法
• 即补益法,是用具有 补益作用的食物以补 气养血,滋阴助阳, 强身健体的一种方法。
• 适用于气虚、血虚、 阴虚和阳虚等证。
• 常用食物有羊肉、桂 圆肉、甲鱼、鸡、鸭、 海参、木耳等。
五、饮食宜忌
(一)饮食宜忌的基本原则
• 辨证施食 • 辨药施食 • 因人施食 • 因时施食 • 特殊宜忌
• 矿物、贝壳类药 • 某些具有毒性的药物 • 某些质轻、量大或泥沙多的药物
– 后入
• 气味芳香的药物
– 包煎
• 对煎后可使药液浑浊,或易产生沉淀、 焦糊,或有细小种子、茸毛、粉末,取 汁时难以滤除的药物,应以纱布包裹后 再入煎。
– 另煎
• 某些贵重药物
– 烊化
• 胶质、粘性大和易溶的药物
– 冲服
– 如禽畜类中的猪头、 鸡头,蔬菜类的蘑 菇、芫荽、香椿, 水产品类的虾、蟹 等。
• 补益类食物
– 补益类食物具有益气、养血、壮阳、滋阴的 功效。
– 清补类食物
• 清补类食物一般具有寒凉性质,有清热、泻火、 解毒的功效。
• 适用于阴虚证或热性病需进行补养和调护者。 • 寒证和素体阳虚者应慎用。 • 如鸭、鹅、甲鱼、豆腐、莲子、冰糖等。
– 温补类食物
• 温补类食物一般具有温热性质,有温中、助阳、 散寒的功效。
• 适用于阳虚证、寒证或久病体弱,禀赋不足者。
• 热证和阴虚火旺者慎用或禁用。
• 如羊肉、狗肉、核桃、桂圆等。
– 平补类食物
• 食物没有明显的寒凉或温热偏性,适用于各类病 人,尤其常用于疾病的恢复期,也适用于正常人 的补益。
二、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 言语开导 • 清净养神 • 移情易性 • 情志相胜 • 顺情解郁
中医护理—生活起居的护理内容
(一)合理安置病床
根据患者的病证性质而定 寒证、阳虚证者,多有畏寒恶风,宜安值于温暖向 阳的病室,
使病人感到舒适; 热证、阴虚证者, 多有恶热喜凉,可集中于背阴凉爽病室,使
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心静,利于养病。 对年老体弱的人来说,冬天宜早睡晚起,夏Fra bibliotek天宜晚睡早起。
(二)环境宜安静通风 夏季天气炎热,易感暑热,应常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保
生活起居护理:指对患者衣着、卫 生状况、生活习惯以 及治疗环境、病房的布置和管理等方面的护理。
目的:保养病人机体的元气 ; 提高病人自身的祛邪与修复机制; 使体内外阴阳达到平衡,得以祛病康复。
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 病室环境控制 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素问·四气调神篇》指出:“……逆春气,则少阳 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阴不长,心气内洞;逆 秋气,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 气独沉。”说明生活起居中对天时地理和四时之令,只 能调之、和之,顺天而行之。
气不致外泄,应早卧晚起,保养阴精,这样的作息时间才有
利于健康和养息。保护精气藏而不泻。
护理:宜防寒保暖,药食温补为宜,鼓励患者早睡晚起, 多进行日光浴,以补益人体 阳气。
(一)合理安置病床 (二)病室环境宜安静通风 (三)病室温度和湿度适宜 (四)护理环境必须整洁、光线适宜 (五)引导患者及其家属注重个人卫生
已感受风寒或年老、体弱、阳虚的病人,常寒冷怕 风,可安排向阳房间,室温宜高些。
感受暑热、青壮年及阴虚或实热证病人,常怕热喜 凉,可安排向阴房间,室温宜低些。
燥邪致病的患者:湿度宜偏高,在地面洒水或 用加湿器等
湿邪致病的患者:湿度宜偏低,经常开窗通风 阳虚证患者多寒而湿,宜偏燥 阴虚证患者多热而燥,宜偏湿
中医中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中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中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1. 遵循自然规律: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相互关联,人体的生理活动应与自然规律相适应。
因此,起居护理应遵循自然的节律,包括规律作息、适时休息等。
2. 注重饮食调节:中医将饮食归为生活起居的一部分,强调饮食调节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饮食应均衡,注意荤素搭配,食用新鲜、清洁的食物,避免过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情绪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情志不畅可影响脏腑功能,导致疾病。
因此,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4. 调整居住环境:中医认为居住环境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影响,应注意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并避免潮湿、噪音干扰等不利因素。
5. 合理运动:中医强调运动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起居护理中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总体而言,中医中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是与自然规律协调,饮食调节、情绪平衡、居住环境整洁、合理运动等方面的综合调养,以达到身心和谐、健康长寿的目的。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
安 卧 有 方
• 五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晚饭不宜吃得过饱,也不宜吃刺激性和兴奋性食物,
“胃不和则卧不安”。睡前宜梳头,宜用热水浴足 。
劳 逸 结 合
• 劳逸结合:要求患者既要注意加强休息,又要进 行适当的活动,促进气血畅通、关节滑利、筋骨健壮、 神志清爽,从而增强正气抵抗邪气。
•
劳逸太过,伤身致病,生病其于过用,劳和逸过 度,均可导致脏腑精气的损伤,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 导致疾病的发生。
起 居 有 常
• 三、起居有常 动静相宜 劳逸结合 起居有常、生活规律: 起床、入睡、开饭、查房、 服药、治疗、检查、沐浴及自 由活动均应形成规律。这对患者的病情康复极为重要。 病人良 好的夜间睡眠,是一切其他活动的保证,所以,要保证病人充 足的、有效的睡眠。
起 居 有 常
• 起居有常
人在睡眠状态下 ,身体各组织器官大多处于休整状态,气
血主要灌注于心、肝、脾、肺、肾五脏,使其得到补充 和修复。 安卧有方就可以保证人的高质量睡眠, 从而消除疲劳,恢复精
力,有利于人体健康长寿.
安 卧 有 方
• 一 、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 (8-10小时) • 二 、卧床宜软硬适宜(过硬,全身肌肉不能松弛得以休息 ;过 软,脊柱周围韧带和椎间关节负荷过重,会引起腰痛 ) • 三 、枕头一般离床面5~9cm为宜 (过低,可使头部血管过分充 血,醒后出现头面浮肿;过高,可使脑部血流不畅,易造成脑 血栓而引起缺血性中风。 )
病 室 环 境
(四)环境整洁、光线适宜 1、急性热病患者,光线稍暗。 2、眼病患者可用深色窗帘,避免对眼睛的刺激。 3、对受暑、热之邪侵犯的热证患者,以及肝阳上亢 肝风内动的患者,室内光线宜稍暗。 4、 对感受风寒、风湿以及阳虚,里寒证患者,室内 应有充足的阳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特色护理—生活起居护理
什么是中医特色护理
特色护理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中医中药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是护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
生活起居护理是指患者在患病期间,护士根据患者个体在生活起居护理方面予以专业的指导,并精心照料的过程
1.起居有常
在生活起居护理中,人体要顺应四时的变化,春保肝,夏保心,秋保肺,冬保肾,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原则。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其气候规律一般为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
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在护理中应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春季阳气生发,但气候变化较大,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在衣着方面,应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此外春季应心情舒畅,心胸开阔,情绪乐观,顺应肝气的疏泄条达,做到使体内阳气得以疏发,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和谐。
春季阳气升
发,饮食上应多吃辛甘发散为阳之品,以顺应肝之疏泄,如葱、大枣、花生等,不宜多吃酸味食物,以免影响阳气的升发和肝气的疏泄。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易于向外发泄,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适当午休,以避炎热,消除疲劳。
在衣着方面,应选用麻纱、丝绸等易散热、透汗、舒适、凉爽的面料。
汗出后及时沐浴更衣,以免受凉。
居室宜阴凉、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保持空气新鲜。
夏季应多食清心泻火,清热解暑之品,如苦瓜、菊花、茶、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等,切忌因贪凉而暴食冷饮、冰水、生冷瓜果等,以免寒凉太过伤及脾胃。
忌食肥腻、辛辣、燥热等品,以免助阳化火,酿生湿热,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秋季为“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气候冷热多变,稍不留意便易感受外邪,旧病也易复发。
秋天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在衣着方面,应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
有意识地让人体逐渐适应向寒冷季节转换的环境变化。
秋季总的气候特点是干燥,燥邪伤人,易伤肺气,耗人阴津,可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如梨、苹果、甘蔗、荸荠等,以润肺生津。
冬季气候寒冷,阴气盛极,阳气潜伏,宜“早卧晚起,必待目光”。
早睡以养人体阳气,晚起以护人体阴精。
在衣着方面,要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冬天是一年四季中营养物质最易蓄积的时期,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补。
日常生活中应心平气和,情绪安静、愉快,避免情志过激,最忌恐惧、惊吓和烦躁,以免影响阳气潜藏。
(二)睡眠充足,适当锻炼
睡眠是最理想、最完整的休息,入寐时心静神定,形体和精神都得到充分休息,促使身体各组织的自我修复,能最有效地消除疲劳,调节情绪,充养精神,增强正气。
“服药千朝,不如独眠一宿”,睡眠不足,易耗伤正气。
患者应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要督促患者养成按时就寝、起床的作息规律。
重病患者则应卧床休息,但要避免昼息夜作,阴阳颠倒。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凡能下床活动的患者每天都应保持适度的活动与锻炼。
适度的活动能使气血流畅,筋骨坚实,提神爽志,增强抵御外邪的能力,有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尤其对脑力劳动者,适度的运动更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三)环境适宜
(一)病室安排恰当
在护理中应根据患者的病证性质安置合适的医疗环境,如寒证、阳虚证者多畏寒怕风,应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热证、阴虚证者多恶热喜凉,可安置在背阳凉爽的病室,使患者感到心静、凉爽,有利于养病。
病室要保持安静,避免噪声,特别是心气虚患者,以免其因突然的声响而心悸不已。
(二)病室通风整洁
病室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病室的陈设应简单实用,并定期消毒。
(三)病室温湿适宜
病室应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以18—20℃为宜。
病室湿度50%~
60%为宜。
(四)病室光线适度
一般病室要求光线充足而柔和,使患者感到舒适而不刺眼,避免日光直射到患者的面部。
患者休息时,光线宜暗,应用窗帘遮挡。
对不同病证可适当调节光线,对感受风寒、风湿、阳虚及里寒证的患者,室内光线宜充足。
对感受暑热之邪侵犯的热证患者、阴虚及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患者,室内光线应稍暗。
痉证、癫狂证患者,强光可诱使病情发作,应用黑窗帘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