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道路成功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扶贫取得巨大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如下:
1、进一步被纳入国家扶贫开发大局,并重点推进。
针对不同贫困区域dao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2、贫困残疾人数量逐年减少。
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扶持下,贫困残疾人家庭“两不愁、三保障”得到较好落实。
3、助推了保障贫困残疾人脱贫制度的建立。
国务院制定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其中“两项补贴”制度已在全国所有行政区划内建立,2100万人次残疾人从中受益,“两项补贴”已成为当前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的重大制度支撑。
推进精准扶贫的措施
1、精确识别。
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
2、精确帮扶。
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
3、精确管理。
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
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扶贫与小康是一对,了解扶贫就要知道什么是小康。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中国古代典籍《礼记》,原意是指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比较宽裕的生活状态,是比感人理想中“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 1984年3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
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
" 这个新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任务。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作出具体的战略部署。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什么是我国的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
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
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小康社会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会显著增强的社会发展阶段。
邓小平说,如果进入小康社会时,我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而人口已有12亿到12亿5000万,那么就意味着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万到1万2000亿美元了。
也就是说,在小康社会发展过程中,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800到1000美元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总量将一步一步地走在世界的前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方面: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的实现程度都有较大的提高。
其中,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按《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指标测算,到1999年我国总体已走完温饱阶段94.6%的路程,200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0美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十几年前,一家三代挤在一间房子里并不罕见,如今,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超过10平方米,农村达到25平方米。
从1998年开始,我国个人购车已占销售量的50%以上。
城市居民中,每万人拥有轿车达100多辆;假日旅游也正成为中国人新的消费热点。
2001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7.8亿人次。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公民出境人数只有300万人次,到2001年,已经达到1213万人次。
通信业发展异常迅猛。
截至2009年,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3.6544亿户,手机的用户数也超过6.8亿户,均居世界首位。
我国网民人数超过3亿户,名列世界第一。
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到1999年底,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全国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小学和初中升学率分别为94.4%和50%。
1999年底成人识字率达87.6%,超过85%的小康标准值。
到2000年底,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重为4.7%。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1999年我国文化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文化馆达2899个,公共图书馆为2769个,博物馆为1371个。
1999年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0.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1.6%。
卫生保健条件逐步改善。
1999年全国每万人拥有病床数25.49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数2.55个。
国民平均寿命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1990年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至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十年提高2.85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岁,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高7岁。
环境生态保护有所改善。
1999年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由1995年的793个扩大到1146个;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也由1995年的7172万公顷发展到8815.2万公顷;全国生态示范区数达151个,全国生态示范区面积达3330.9万公顷。
可喜的是,1999年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首次超过15%的小康标准。
2011年12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
报告显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利,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2010年人均GDP达到29992元,十年间年均增长9.8%。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8616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534233亿元,增长6.9%。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9%。
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1.2%,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11.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比上年增长5.7%。
国民总收入[3]988458亿元,比上年增长6.2%。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60]26523元,增长9.0%。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比上年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9244元,增长7.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比上年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34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81万人。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3266万人,增加874万人。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5436万人,增加978万人。
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55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09万人[26];贫困发生率[27]0.6%,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
全年贫困地区[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比上年增长1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
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
其发展目标包括人民生活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所以,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
小康社会是一个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社会发展阶段。
邓小平有一个重要的思想,这就是"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
原因何在?他说:"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是共同富裕,那时候我们叫小康社会,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小康社会。
"他的意思是说,在小康社会,从人均国民收入来讲生活并不富裕,但由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是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
全国上下都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必须看到,进入小康社会是一个分领域、分地区、有先有后的发展过程。
进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只是刚刚跨入小康社会历史阶段的大门,处于小康社会的初期阶段。
这时候我们所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小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难中之难。
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力争到2010年全面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
小康社会的本质不是简单的平均,而是彻底和贫
困再见,贫困作为社会发展的瓶颈不花大气力是很难能决的,只有做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才有可能消除。
为什么中国能够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首先就是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二是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三是有全国人民的努力,四是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精神做为中国的主流思想文化。
五是有世界一些友好国家的支持和帮助。
六是有一些称王称霸的国家做我们的反面教员,激励我们要有大国的担当精神。
七是有一些国家发展和建设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扶贫与小康是一对,了解扶贫就要知道什么是小康。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中国古代典籍《礼记》,原意是指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比较宽裕的生活状态,是比感人理想中“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 1984年3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
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
" 这个新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任务。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作出具体的战略部署。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什么是我国的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
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
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小康社会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会显著增强的社会发展阶段。
邓小平说,如果进入小康社会时,我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而人口已有12亿到12亿5000万,那么就意味着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万到1万2000亿美元了。
也就是说,在小康社会发展过程中,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800到1000美元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总量将一步一步地走在世界的前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方面: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的实现程度都有较大的提高。
其中,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按《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指标测算,到1999年我国总体已走完温饱阶段94.6%的路程,200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0美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十几年前,一家三代挤在一间房子里并不罕见,如今,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超过10平方米,农村达到25平方米。
从1998年开始,我国个人购车已占销售量的50%以上。
城市居民中,每万人拥有轿车达100多辆;假日旅游也正成为中国人新的消费热点。
2001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7.8
亿人次。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公民出境人数只有300万人次,到2001年,已经达到1213万人次。
通信业发展异常迅猛。
截至2009年,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3.6544亿户,手机的用户数也超过6.8亿户,均居世界首位。
我国网民人数超过3亿户,名列世界第一。
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到1999年底,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全国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小学和初中升学率分别为94.4%和50%。
1999年底成人识字率达87.6%,超过85%的小康标准值。
到2000年底,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重为4.7%。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1999年我国文化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文化馆达2899个,公共图书馆为2769个,博物馆为1371个。
1999年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0.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1.6%。
卫生保健条件逐步改善。
1999年全国每万人拥有病床数25.49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数2.55个。
国民平均寿命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1990年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至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十年提高2.85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岁,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高7岁。
环境生态保护有所改善。
1999年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由1995年的793个扩大到1146个;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也由1995年的7172万公顷发展到8815.2万公顷;全国生态示范区数达151个,全国生态示范区面积达3330.9万公顷。
可喜的是,1999年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首次超过15%的小康标准。
2011年12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
报告显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利,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2010年人均GDP达到29992元,十年间年均增长9.8%。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8616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534233亿元,增长6.9%。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9%。
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1.2%,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11.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比上年增长5.7%。
国民总收入[3]988458亿元,比上年增长6.2%。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60]26523元,增长9.0%。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比上年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9244元,增长7.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比上年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34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81万人。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3266万人,增加874万人。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5436万人,增加978万人。
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55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09万人[26];贫困发生率[27]0.6%,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
全年贫困地区[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比上年增长1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
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
其发展目标包括人民生活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所以,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
小康社会是一个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社会发展阶段。
邓小平有一个重要的思想,这就是"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
原因何在?他说:"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是共同富裕,那时候我们叫小康社会,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小康社会。
"他的意思是说,在小康社会,从人均国民收入来讲生活并不富裕,但由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是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
全国上下都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必须看到,进入小康社会是一个分领域、分地区、有先有后的发展过程。
进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只是刚刚跨入小康社会历史阶段的大门,处于小康社会的初期阶段。
这时候我们所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小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难中之难。
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力争到2010年全面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
小康社会的本质不是简单的平均,而是彻底和贫困再见,贫困作为社会发展的瓶颈不花大气力是很难能决的,只有做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才有可能消除。
为什么中国能够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首先就是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二是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三是有全国人民的努力,四是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精神做为中国的主流思想文化。
五是有世界一些友好国家的支持和帮助。
六是有一些称王称霸的国家做我们的反面教员,激励我们要有大国的担当精神。
七是有一些国家发展和建设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