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思妙想》教学设计(公开课)
《奇思妙想》说课稿和教案(共三篇)
《奇思妙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第八课《奇思妙想》。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一个内容,也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一部分。
艺术家常以超越常规的方式进行构思,把生活中看似没有联系的一些事物梦幻般地组织在画面上,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思。
这些奇思妙想极大地丰富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
儿童的世界,也是诡秘幻化的世界,他们在这个世界里追求理想、探寻未知、渴望美好。
在大师作品的启发之下,教师应引导他们的超然想象,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充满童真童趣的学习活动,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线描造型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画面的组织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我想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所以,我针对本课对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美术学习,他们对美术了解的也相对较多,大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绘画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并根据《美术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三个维度,我为本课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绘画中奇异组合的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写生、记忆、想象的生活物品,以线描的形式进行奇异组合。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观察、记忆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学生只有理解奇思妙想在绘画中的内涵,才能进行创作。
因此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是: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四、说教法,学法为了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主要采用:设疑法、欣赏法、启发引导法、互动探索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欣赏、讨论、互动等一系列主体活动中,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自主学习的意识。
【公开课教案】8.《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及
作业设计
8.奇思妙想
想法巧妙
新奇
线条丰富
疏密
教学
反思
四、作品展示
师:我看到很多同学已经完成啦,那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你们认为最具有奇思妙想的作品,拿到上面来进行展示。
1.将学生完成的作品放在黑板上展示,并让学生起来解说自己的作品的创作想法。
2.教师稍加补充。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这么多具有奇思妙想的作睛,聪明的小脑袋多多思考,动动手动动脑,你就会发现一扇神奇的大门向你敞开。好,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勾线笔、铅笔、卡通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动画短片,同学们想不想看?
生:想!
师:那么待会儿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观看这个短片,观看的过程中注意动画片当中出现了哪些你认为有趣的场景。
1、先播放动画片段《哈尔的移动城堡》,让学生观看。
2、 提问:在这上面你都看到了哪些事物?你认为这些事物之间有联系吗?
生答:我看到了教堂、刀、蜡烛、剪刀还有锯子、鱼和梯子。
(出示《莫斯科的英国人》作品中有俄罗斯教堂、马刀、蜡烛、剪刀、文字、锯子、鱼和梯子。)
师: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这幅作品,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生答:刚才看到的物品都在这幅画面中。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真好!这幅作品是俄国画家马列维奇的作品《莫斯科的英国人》。马列维奇将我们刚才看到的那几样东西神奇地组合在了一张画面中。大家一起来讨论,马列维奇是怎样巧妙地将不同物象组合在一起的?你能总结出他在创作的时候注意了哪些问题吗?
《奇思妙想》教学设计(精选5篇)
《奇思妙想》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奇思妙想》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十课,本课操作性、基础性和实用性较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主要是将两个不同物象进行组合成异形同构的图像,培养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和联想的思维。
二、学情分析现在的网络技术发达,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众多,眼界更为开阔,思维也更加活跃,基于学生小学阶段学过的添加等方法。
本课的学习重点放在替代的方法。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图片识读跟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的知识与信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奇思妙想的艺术设计意识。
2、过程与方法:在图片识读与游戏中感受艺术设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创作中探索两种不同物象的组合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广泛的艺术兴趣,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树立创造改变世界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组合两种不同的物象。
2、教学难点:运用替代的方法将两种不同物象组合。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展示法、启发法、游戏法六、教学准备手工制作的转盘、ppt课件、微课、小视频七、教学过程(一)环节一视频导入,“视频中什么地方最有趣?”,“视频中用了什么方法”回顾四年级添加的方法。
“除了添加的方法让食物变有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事物变有趣呢?”让我们进入到今天的《奇思妙想》课堂——板书(二)环节二图片识读,“这四幅图片有趣吗?让我们一起看看怎么让它变有趣。
看看它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四组图片都什么共同点?”由学生总结出来两种不同物象的组合。
追问“用什么方法让图片变有趣的?”“是添加吗?”这种方法我们叫做替代。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图片对比、分析理解什么是由两种不同物象组成的异形同构图片。
《奇思妙想》教案
《奇思妙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2.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1. 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领域。
2.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3. 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思维导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绘制方法和应用。
2. 难点: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 使用多媒体课件、思维导图软件等教学手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思维导图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绘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实例演示:教师演示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并讲解绘制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练习绘制思维导图,教师巡回指导。
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思维导图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绘制的思维导图,关注其创意、结构、信息完整性等方面。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思维导图与应用》等相关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包含思维导图实例、绘制方法讲解等内容。
3. 思维导图软件:如MindManager、XMind等。
4. 绘图工具:如彩色笔、便签纸、白板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介绍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2. 第3-4周:练习绘制思维导图,并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价。
3. 第5-6周:讲解思维导图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九、课后作业1. 绘制一张思维导图,主题自选,要求体现创意和实用性。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奇思妙想》公开课教案
《奇思妙想》公开课教案一、课程背景《奇思妙想》是一门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从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提出更多新颖、独特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本课程适用于各年级学生,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创意的平台,并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想象力。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乐于分享的精神。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创新思维的定义与重要性2. 想象力的培养方法3. 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的提升4. 创意实践与分享5. 团队协作与沟通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创新思维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实践,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创意,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创意实践:评估学生在创意实践环节的表现。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奇思妙想》课程教材或相关教辅材料。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3. 教学工具:如白板、黑板、粉笔等。
4. 创意材料:如彩色纸、颜料、画笔、贴纸等。
5. 小组讨论工具:如计时器、记录纸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创新思维小游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2. 新课导入:讲解创新思维的定义与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成功的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创意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实践,如设计一个有趣的卡通形象或编写一个创新的故事。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意,并进行互相评价。
《奇思妙想》公开课教案
《奇思妙想》公开课教案一、课程背景《奇思妙想》是一门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本课程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学生,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挖掘潜在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力。
2.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不畏失败的精神。
3. 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创新思维的定义与重要性2. 创新思维的方法与技巧3. 创新思维的实际应用案例4. 创新思维的培养与锻炼5. 创新思维在生活中的实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创新思维的定义、方法与实际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创新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学习经验。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锻炼创新能力。
5. 反馈与评价法: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奇思妙想》课程教材2. 教具:投影仪、白板、彩笔、创新思维工具卡片3. 材料:创新实践活动的道具和材料4. 准备工作:提前布置教室,设置创新实践活动区域六、教学进程1. 课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创新案例,引发学生对创新思维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创新思维的定义与重要性(10分钟)讲解创新思维的定义,阐述创新思维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创新思维的方法与技巧(15分钟)介绍几种创新思维的方法与技巧,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逆向思维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4. 创新思维的实际应用案例(10分钟)分析一些成功的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5. 创新思维的培养与锻炼(5分钟)讲解如何培养和锻炼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尝试新事物,勇于挑战自己。
六年级美术下册《奇思妙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联想、比喻、夸张等手法进行创意构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难点:引导学生将创意构思有效地转化为美术作品,使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对奇思妙想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美术下册《奇思妙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认识奇思妙想的概念,理解其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学习运用联想、比喻、夸张等手法进行创意构思,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掌握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创意表达,培养良好的审美观。
4.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幅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4.评价反思: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引导学生从创意、技巧、审美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自信心。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创意表达。
-讲解:“线条、形状、色彩是美术创作的基本元素,我们可以通过它们来表现自己的创意。”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展开头脑风暴,讨论创意构思。
-提问:“你们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元素可以用来进行创意构思?”
-学生回答:“生活中的物品、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都可以成为创意构思的来源。”
《奇思妙想》公开课教案
《奇思妙想》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讲解:介绍课程背景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2 学生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奇思妙想的理解和例子。
1.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奇思妙想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第二章:创意思维工具2.1 教师讲解:介绍常用的创意思维工具,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
2.2 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尝试使用这些工具,并提出一些创新点子。
2.3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分享他们的创新点子,并讨论其可行性和改进之处。
第三章:案例分析3.1 教师讲解:介绍一些成功的创新案例,如苹果公司的产品创新、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创新等。
3.2 学生分析: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创新思维和策略。
3.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这些案例中的创新思维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
第四章:创新项目设计4.1 教师讲解:介绍如何设计一个创新项目,包括需求分析、目标设定、方案设计等。
4.2 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创新项目,并制定实施计划。
4.3 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他们的创新项目设计,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和建议。
第五章:创新思维培养5.1 教师讲解:介绍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如多角度思考、勇于尝试、持续学习等。
第六章:创意写作训练6.1 教师讲解:介绍创意写作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6.2 学生实践:让学生尝试进行创意写作,如编写故事、诗歌或剧本。
6.3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讨论作品中的创新元素和可能的改进之处。
第七章: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7.1 教师讲解:介绍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六顶思考帽、SCAMPER等。
7.2 学生实践: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案。
7.3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和建议。
第八章:创新实验与实践8.1 教师讲解:介绍创新实验与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事物。
8.2 学生实践: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创新实验或实践,如制作一个小发明、尝试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等。
五年级美术上册《奇思妙想》教案、教学设计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解、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奇思妙想的来源。
2.以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五年美术上册《奇思妙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认识奇思妙想的含义,理解其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学习运用不同的美术表现手法,如线条、色彩、形状等,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3.掌握创作一幅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的基本步骤,包括构思、草图、创作和修改等。
4.提高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灵感,进行艺术创作。
5.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评价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培养。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的教学设计将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使他们在美术创作中收获成长和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2.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总结:这些作品都充满了奇思妙想,通过独特的美术表现手法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3.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奇思妙想》,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奇思妙想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奇思妙想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想象的过程。
2.教师介绍美术创作中的奇思妙想,如线条、色彩、形状等,并结合课本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美术表现手法的特点和运用。
教师将创作过程分为构思、草图、创作和修改等步骤,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创作,并在每个环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奇思妙想》教案
《奇思妙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什么是奇思妙想,以及奇思妙想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将奇思妙想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奇思妙想的定义与分类2. 奇思妙想的重要性和价值3. 培养奇思妙想的方法与技巧4. 奇思妙想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案例5. 学生实践演练: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奇思妙想的定义、重要性及应用。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的能力,并将奇思妙想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奇思妙想的定义、分类、重要性和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奇思妙想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案例。
3. 实践演练法: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奇思妙想和应用经验。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展示奇思妙想的定义、分类、重要性和价值。
2. 收集一些奇思妙想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案例,用于教学演示。
3. 准备纸张、笔等学习用品,供学生实践演练时使用。
4. 划分小组,确保学生能顺利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奇思妙想案例,引发学生对奇思妙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奇思妙想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奇思妙想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奇思妙想的实际价值。
4. 实践演练: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奇思妙想和应用经验。
6.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奇思妙想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奇思妙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奇思妙想和交流思想的能力。
3. 学生实践演练:评价学生在实践演练中提出奇思妙想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效果。
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物体浮沉、光的折射、声音传播等物理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环节积极参与,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物体浮沉现象的讲解,虽然我通过实验和理论解释了阿基米德原理,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直观、易懂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概念。
3.激发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4.培养科学态度:学会尊重事实、严谨求证,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5.强化团队合作: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物体浮沉现象: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掌握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物体浮沉、光的折射、声音传播等基本概念。物体浮沉是由阿基米德原理决定的,光的折射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变化的结果,声音传播受到介质种类和状态的影响。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探讨为什么木块能够浮在水面上,而石头会沉入水底;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为什么会发生折射;在不同环境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如何变化。
(4)简单电路:认识电路的组成,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连接方式。
举例:动手制作简单的电路,让学生了解电源、导线、用电器之间的关系。
(5)非牛顿流体:了解非牛顿流体的特点,掌握其应用领域。
举例:观察非牛顿流体在不同应力下的流动特性,探讨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物体浮沉现象的原理:学生容易混淆密度和体积对物体浮沉的影响,难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实质。
《奇思妙想》的教学设计方案
《奇思妙想》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奇思妙想》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想象力的开发与运用;-表达能力的提高;-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3.教学步骤:步骤一:课前准备-教师介绍课程目标和内容;-向学生介绍《奇思妙想》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创意游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创意游戏,例如“画出你心目中的奇幻世界”、“设计一个未来城市”等,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创意思维和想象力;-学生分组分享并讨论各自的作品,并互相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步骤三:思维训练-教师介绍不同的思维技巧和方法,例如思维导图、六顶思考帽等;-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运用这些思维技巧解决问题,例如“如何在一分钟内列出尽可能多的水果名称”、“如何改进学校的午餐食品”。
步骤四:探索与创意-分组制作一个奇思妙想的故事,可以是一个小短片、动画、故事书等多媒体形式;-学生需要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意,设计故事情节、人物角色、场景等,同时要考虑故事的逻辑性和吸引力。
步骤五:表演与评价-学生进行故事展示和演讲,与其他分组互动交流;-教师和同学们对每个故事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思维、创意、表达等方面的不足和进步。
4.教学资源:-电子白板和投影仪;-创意游戏相关素材;-思维训练的案例和教具;-分组活动的材料和工具;-多媒体设备和软件。
5.教学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学生的作品展示和演讲;-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团队合作;-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6.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创新竞赛、科技比赛等活动;-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创新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学科综合性实践活动,例如科学实验、社会调研等。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方案,《奇思妙想》的教学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奇思妙想》 教案 教学设计
《奇思妙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奇思妙想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奇思妙想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奇思妙想的定义与意义2. 奇思妙想的方法与技巧3. 奇思妙想的实践与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奇思妙想的定义、意义、方法与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奇思妙想的实践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奇思妙想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或故事引入奇思妙想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奇思妙想的定义与意义,让学生理解奇思妙想的重要性。
3. 讲解奇思妙想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分析奇思妙想的实践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
5. 分组讨论问题,让学生运用奇思妙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6. 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进行分享与交流。
8.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小组讨论效果: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问题解决能力、表达能力等。
4. 学生创新能力: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指导书:《奇思妙想》相关章节。
2. 案例材料:提供一些奇思妙想的实践案例,包括图片、视频、文章等。
3. 问题素材:准备一些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奇思妙想的思考与讨论。
4. 白板或黑板:用于展示学生讨论成果。
5. 投影仪或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材料和学生的讨论成果。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布置一个宽敞、舒适的教室,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奇思妙想》 教案 教学设计
《奇思妙想》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在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创新思维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奇思妙想,挖掘潜在的创造力,为未来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创新思维的概念与特点;(2)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与技巧;(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创新思维的概念与特点介绍创新思维的定义、特点和作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创新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2 创新思维的方法与技巧讲解常用的创新思维方法,如发散思维、收敛思维、跳跃思维、横向思维等,并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
2.3 动手实践与团队协作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创新思维在学科中的应用分析创新思维在各学科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学科问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创新思维的概念、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了解课程内容。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创新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3 练习法通过练习创新思维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4 项目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在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4.2 成果性评价对学生在创新实践项目中的成果进行评价,包括创意、实施、成果等方面。
4.3 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全面评价。
第五章:教学安排5.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5.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授课时间,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
《奇思妙想》教案教学设计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环节通过趣味故事、现象观察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创新思维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奇思妙想》 教案 教学设计
《奇思妙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创新思维的定义与重要性2. 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头脑风暴、逆向思维、列举法、组合法等。
3. 创新思维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有趣的故事或案例,引发学生对创新思维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创新思维的定义、基本方法和实际应用。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方案的设计。
4. 分享:每组选代表分享自己的创新思维过程和解决方案。
5. 总结: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和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并总结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创新思维的定义、基本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新思维。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分享与点评法: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新思维过程和解决方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学生创新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的能力。
3.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对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奇思妙想》教材,用于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库:收集各类创新思维应用案例,用于教学实践环节的分析与讨论。
3. 头脑风暴卡片:用于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
4. 创新思维工具模板:提供创新思维的实际操作模板,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七、教学环境2. 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
3. 白板:用于记录和展示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和解决方案。
4. 网络:便于获取教学资源和与外界进行交流。
《奇思妙想》公开课教案
《奇思妙想》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激发对创新思维的兴趣。
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创新思维的定义和特点。
分享一些著名的创新思维案例。
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
1.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章: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创新思维的四个基本原则。
2.2 教学内容:介绍创新思维的四个基本原则:连接、疑问、多样性和风险。
2.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每个原则。
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章:创意产生的技巧让学生学会并应用一些创意产生的技巧。
3.2 教学内容:介绍几种创意产生的技巧,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并应用这些技巧。
3.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章:创新思维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将创新思维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4.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将创新思维应用到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的过程中。
4.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会应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4.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创新思维的培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5.2 教学内容:介绍几种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如多角度思考、学习新知识等。
通过讲解和个人反思,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5.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个人反思和回答问题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创新思维与团队合作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对于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如何在团队中发挥创新思维。
6.2 教学内容:介绍团队合作对于创新思维的影响。
第8课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通过这些改进,能够使学生在掌握创意思维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创意思维的来源和激发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创意思维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绘制。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通过图形化方式激发创意思维。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探索创意思维的奥秘。首先,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创意思维的影子,这一点我觉得做得还不错,学生们表现出较高的兴趣。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论介绍环节,部分学生对创意思维的概念和特点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我讲解得不够透彻,也可能是因为概念本身较为抽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创意思维的基本概念、来源、激发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创意思维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8课奇思妙想(教学设计)源自一、教学内容《第8课奇思妙想》
1.章节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书第8课,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创意思维的概念与特点;
-奇思妙想的来源与激发方法;
-创新思维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思妙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奇思妙想教学目标1.学生在怪异的创意中寻找超越现实的美感,并体验创造新奇事物的乐趣。
2.掌握多种表现奇思妙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3.学会用剪、切、挖、贴、插、画等方法表现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并掌握表现奇思妙想的各种方法。
2.难点:用多种方法创造出奇妙的作品。
教具:制作的作品等。
学具:废旧材料、剪刀双面胶等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一、欣赏、感悟、畅想1、同学们,任何事情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这是——(手)你们知道用手能设计哪些奇妙的作品呢?(出示各种各样的手,学生欣赏)看了这些作品,你们觉得怎么样呢?是啊,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有创造。
正是有了这种想象,人们造出了潜艇、飞机、…今天,就让我们展开奇思妙想,一起进入神奇的想象世界吧!(揭示课题)2、读关于想象的名言。
3、是啊,生活中离不开奇思妙想。
欣赏图片。
(小猪音响、各式包包、奇特的凳子、特色餐具)小结环境建筑中离不开奇思妙想。
电影中离不开奇思妙想。
广告中离不开奇思妙想。
4、怎样让我们的想象更丰富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奇思妙想训练营。
这是一个普通的水杯,我们把自己异想天开的创意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也可以把一些废旧的物品经过自己的巧手变一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些作品不仅奇妙而且幽默有趣。
5、除了刚才看到的这些作品,我们的课本中还有许多作品呢。
大家把课本打开到第7课,书中的这些作品你们喜欢吗?你喜欢哪件呢?为什么?二、体验表现创新1、让我们用灵巧的双手,描绘未来,体验创造的快乐吧!2、我能行。
2、这是一次性纸杯,你能把它经过构思、改变,设计成款式新颖的物品吗?三、展示交流评价1、出示作品,说说作品的创意。
2、总结评价同学们,今天通过大家的奇思妙想,设计了这么多奇特的作品,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观察,多动脑,多思考,多创作,你们会变得越来越聪明的!最后祝愿同学们奇思妙想,快乐生活。
板书:7、奇思妙想展开想象翅膀创造美好生活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了解绘画中奇异组合的表现方法。
2、能根据写生、记忆、想象的生活物品,以线描的形式进行奇异组合。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观察、记忆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素描纸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将书中的作品《比利牛斯山之城》在电脑中修改成把巨石和背景分开。
2、课件演示:先出现巨石的画面。
提问:(1)你们看这是什么?(2)你们能不能想像一下这块巨石出现在什么地方?3、课件演示:在巨石后方出现天空和大海的背景。
教师简介作品和作者。
提问:你们看到这幅作品后有什么感想?能用你的方式讲解这幅作品吗?出示课题:奇思妙想二、讲授新课1、图片探讨,寻奇:还有一些画家也有着这样的奇思妙想(欣赏、分析书中作品《公寓式梅维斯头像》《莫斯科的英国人》)2、提问:在这幅作品中你都看到了哪些事物?你认为这些事物之间有联系吗?学生欣赏、分析,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3、你能总结出艺术家在创作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吗?4、教师拿出一些毫无关系的物品,提问:你们看看这些物品之间相互有联系吗?观察生活用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小组讨论:从中选择你喜欢的物品,想一想怎样才能超常规地将它们组织在一起,表现出你的奇思妙想。
5、分析书中学生作品:你觉得哪些作品想像力丰富,组合得让你觉得巧妙、有趣?三、尝试表现我们怎样才能将生活中一些不被人注意的用品用超越常规的方式将他们组织在一起,表现自己的奇思妙想呢?(一)线描的绘画表现方式:1. 注意黑白对比。
2. 注意疏密变化。
(二)注意组合的相互间的创意程度,充分发挥奇思妙想。
学生尝试创作,师作巡回指导(有思应显,激思而表,情之所趋也。
)四、大胆创作1.聪明的你还等什么呢?展开你的奇思妙想,一次小小的发明就会诞生在你笔下。
2.出示图片并播放音乐(媒体演示),学生创作,师作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1.举行“奇思妙想”作品展。
2.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文章来美术教学设计《奇思妙想》李真真(学员)发布时间: 2010-08-31 15:20:12美术教学设计《奇思妙想》一、课题:《奇思妙想》二、教材:美术五年级上册第四课三、教学时间:40分钟四、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也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一部分,是一节充满奇思妙想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线描造型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线条造型能力、画面的组织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绘画中奇异组合的表现方法,能根据写生、记忆、想象的生活物品,以线描的形式进行奇异组合。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表现能力及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观察、记忆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
难点: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七、学习材料教师:影片、多媒体课件、范画学生:彩笔八、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看一张图片(展示斧子局部)现在你看到的是一幅画的局部,根据这个局部画面你能想象一下这幅画是什么样的吗?(学生猜想)2)、(展示原画)看到这幅作品后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谈感受)3)、(展示一幅风景画并与斧子对比),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回答)4)、这幅画有斧子、树干,艺术家是在真实事物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性的加工,进而形成新的完整的艺术形象,这也是一种奇思妙想。
今天,让我们都来奇思妙想,设计出有趣而新奇的画面。
(设计意图:学生欣赏、分析,感受奇妙的意境,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新授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奇特的作品,同学们想看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比利牛斯山之城》、《会飞的羊》、《大象》、《苹果》,《树》。
)小结:看了这些奇特的画面,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象力,画中妙趣横生的创意,给我们惊喜,给我们美的享受,也带我们走进了奇思妙想的世界。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作品,你们发现画面的奇妙之处了吗?(学生讨论,可举例子说)原来,将几种不相关的物体重新组合,也是一种妙想。
(设计意图:欣赏美术大师的作品,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2、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些形象,请你们想一想用这些物品能够组成一幅怎样的画?(将艺术大师奇思妙想的作品分割成独立的形状分发给各组引导学生拼摆)(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思路,通过作品向学生渗透超常规式的构思。
了解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培养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小组交流能力和想象力,为创作作铺垫。
)3、各组介绍自己拼摆的作品,教师展示原作。
4、这些毫无关联的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你认为这些事物之间有联系吗?你觉得画面和谐吗?你能总结艺术家在创作时,注意了哪些问题?(不同造型物象的巧妙结合,色彩与纹理的巧妙结合)5、画家把自己异想天开的创意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作品不仅奇妙而且有趣。
要想设计出这样的作品,除了丰富的想象之外,方法也很重要。
* 展示图片:这幅画奇怪在哪呢?(画家把一座山的上半部切掉,又增添了一个透明的球形建筑;大象的鼻子变成了圆号)板书:切割和添加的方法*展示图片:《蒲公英上的城堡》,这幅画奇怪在哪呢?板书:夸张的方法*展示图片:《梅维斯头像》板书:移位的方法小结:原来,运用移位、切割、添加、夸张等方法能够设计出这么神奇的作品。
但是奇思妙想没有太多固定的方法,关键要有与众不同的想法。
它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的植物、动物、人物、日常用品、交通工具、甚至文字都可以成为想象的源泉!(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6、老师又要考考你们了,(展示一些毫无关系的物品)你们看这些物品之间有联系吗?从中选取你们喜欢的物品,想一想怎样才能超常的将它们组合在一起,表现出你们的奇思妙想。
(学生画简单组合草图。
)(设计意图:寻奇之妙处,体验另一种思维角度,感受其带来的奇特效果。
体会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尝试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7、小组汇报,展示介绍自己的创作。
(教师评价指导)8、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同学的作品,咱们一起欣赏吧。
(*分析学生作品,你觉得那个作品想象力丰富,组合的让你觉得巧妙?*哪件作品线条丰富,而且疏密关系处理得好?)回忆《精细的描写》展示几张作品,引导学生注意细节的刻画,精细的描绘。
(设计意图:进一步为作画铺垫,解决难点,培养小组交流能力,想象力,即对作品的分析能力。
)三、学生创作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来表现你的奇思妙想吧。
作业要求;运用线描的方法,把生活中的物象巧妙的组合,创作一幅有趣的,富有想象力的创造性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绘画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展评展示作业,欣赏,并请作者介绍。
教师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给语言表达能力。
)五、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今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表现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同学们一定非常开心。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艺术家的作品(展示《我和我的村庄》)这幅奇思妙想的画仅仅是把不相关的事物组合吗?你知道他有什么内涵吗?(学生回答)(画上有古怪的人物、动物、颠倒的房屋、树木和人,时空被打乱,正常透视比例被放弃,一切事物好象失去了重力一般被任意安置在空间。
只有“我”与那头大母牛在亲切地对话。
背景有典型的俄国房子,还有教堂与钟楼。
画家用重叠法,在牛头中又添画了妇女挤奶形象。
前景正中,画了一棵开花的树。
这一切,残留在记忆中的杂乱形象叠现出来,成了一幅梦的写照,一个色彩的奇境。
夏加尔应用立体主义分解法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怀恋。
)由此可见,艺术家在创作、想象时,不是随意的想象、乱涂乱画,而是通过作品表现画家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的积累,作品是具有丰富内涵的。
六、总结“梦想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丽,有些梦想虽然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够实现,但我们有了梦想,就有了追求,有了追求就有了努力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在课的最后,老师祝愿大家,在学好知识的基础上,长大以后都能实现自己心中的‘奇思妙想’!”七、教学评价设计能否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用线描的方法进行奇思妙想的方法。
能否完成一幅奇思妙想的创作能否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八、教学反思对于这堂课的重点是奇思妙想的内涵和激发学生大胆的表现方法,并能结合日常生活用品材料用自己的奇思妙想构思出独特奇妙的作品。
还在于鼓励学生的敢想敢做以及在创作手法上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