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重点解读
(完整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思维导图和知识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三单元思维导图》【单元思维导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特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考点解读1】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温馨提示】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考点解读2】改革开放1.对内改革(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方法技巧】比较土地改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土地所有制的归属:土地改革后,土地属于农民所有,农民是土地的主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土地仍属集体所有,农民只是承包土地,对土地享有生产自主权,两者有本质区别。
(2)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2.对外开放【方法技巧】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中,有三个城市属于广东:深圳、珠海、汕头;一个城市属于福建:厦门。
【考点解读3】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考点解读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2.过程【温馨提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知识检测】1.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
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2.报纸的头条新闻作为报纸之魂、历史之窗,体现着时代的变迁。
下列报纸的头条新闻反映了我国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是( )3.2014年伊始,老师让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对新一年的期待。
小海同学选了“深化改革”。
使小海做出这一选择的主要依据是( )A.“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月面软着陆B.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D.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方法指导】对内改革为便于掌握,可将其分阶段记忆。
精品课件热点专题之八:改革开放及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
• 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 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 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30年的创造性实 践中,我们经过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 验。概括起来说,就是党的十七大阐明的 ‘十个结合’。”
【考点链接】
• 一、经济生活角度 • 1、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平等性和竞争性。2、 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 主义的根本目标。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基础性作用。4、宏观调控。6、产业结构的 优化升级。7、财政收入及财政的作用。
• 8、居民投资的多元化和家庭消费水平。改革开放 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增加 了居民收入,使我国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人民 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消费结构日趋合理。 • 9、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我国确定改革开放的基本国 策,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 10、我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行对外开放, 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 在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热点解读】改革开放一直是这几年高考的 高频考点,命题形式不拘一格,立意灵活 多样。在高考备考中,考生要重点关注 “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转变对外 贸易增长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 略”“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等,要注重 本专题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和建设“两型社会”等的联系。
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1、各种体制改革,从计划到市场,从封闭 (1)思想解放: (2)经济发展: (3)政治发展: (4)社会发展:
政治考研系列会议解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第 1 页 共 1 页 政治考研系列会议解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纵观近几年的考研政治真题,虽然尚未命制过题目,但仍然需要2016考研的考生注意,从命题形式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仍然是以命制选择题为主,但可命制点较多,需要考生认真复习记忆。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功绩主要包括哪些,此题主要考察十一届三中的内容,主要是命制多项选择题,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第二,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第三,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第四,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政策。
此题一般不会与其他知识点产生混淆,只需要考生认真记忆。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党的什么路线,从上面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此题容易与之前我们讲过的知识点产生混淆,例如遵义会议是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而没有思想问题;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初步确立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
对于这几个知识点是需要考生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记忆的。
当然,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开头讲到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就进入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通过对于这个知识点的学习,需要告诉考生的是学习和记忆知识点的方法,尤其是在史纲的复习中,要注意将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尤其是相近的知识点,这就需要考生既要关注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同时也要能够从宏观的角度来综合把握学科的内容。
希望通过以上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分析,能够给参加考研的学生带来帮助,祝愿各位考生,在未来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
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的人民日报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时间:1978年12月18~22日会议重点:●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
资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时间:1984年10月20日两个决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决定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时间:1988年9月26~30日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重大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重要讲话: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时间:1998年10月12~14日重大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时间: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重要决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解读:权威人士解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国企改革步入实质内容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在改革中追求社会公正十六届三中全会解读:使体制完善为中国定型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意义:十六届三中全会对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新华网专题: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至14日)会议将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等问题。
高中历史必修上 (学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3)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与海基会董事长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4)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现了反对明确提出了大陆可用“非和平手段”处理台湾问题的底线。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3.稳步推进: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
(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
(2)内涵: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5)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阅读教材:想一想
1.阅读教材P171“思考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对外开放,建立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到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学习目标】
1.认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3.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0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071101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2007-11-0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在回顾总结新时期29年来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时,开宗明义地作出这样一个蕴涵广阔历史背景和深刻思想内容的精辟概括的。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历史,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理解这一点。
1976年10月,我们党一举粉碎“四人帮”,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是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清,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方针和政策,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面。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讲话中关于“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的重要论断,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以这次全会为开端的。
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和开始起步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句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改革不止步,中国再出发近读历届三中全会报告,改革开放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的历史起点,是这次会议提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建议”,自此,中国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全面展开。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会议提出“推动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表明改革正式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
会议的突破性进展体现在:第一,明确提出实行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二,指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改革思路;第三,推进价格体系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指出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
应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十三届三中全会,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为改革的推进扫除障碍。
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坚持改革、开放总方向的前提下,认真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治理经济环境主要是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整顿经济秩序,就是要整顿目前经济生活中特别是流通领域中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
十四届三中全会,掀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新篇章。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改革内容,即企业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宏观调控体系建设、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改革、农村改革、对外开放、科技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
突破性进展体现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三中全会透视:知名专家深层解读——为什么选择农村改革发展这个关节点
这 是因 为在 新 的历 史起 点 上推进
困难 和 风险 、保 持社 会 大局 稳定 奠定 了坚 实基 础 ,为成 功 开辟 中 国特 色社
改 革发 展 .必须 着 力在农 村 改革 发 展
上取得 新 突破 。 于 我们 国家 而言 , 对 新 的历 史起 点就 是 指新 世纪 新阶 段 以来
■—■
一 ■ ■●
中全会透视: 知名专家深层解读
“ 中全 会 ” 一 个 烙 在 我 们 民 族 意 识 中 的 记 忆 与 想 象 , 暖 而 深 刻 。 三 . 温
3 0年前 , 十一届 三 中全 会 , 开启 了改 革航船 。中国 , 从此 义无反 顾 地踏 上 了改革 征程 。改革 , 首先 在农 村
出的正确 的历史 性 的选 择 。农村 的 改 革发 展对 于 当代 中 国 , 是一 种带 革命 “ 意 义的 改革 ” 怎 么评 价都 不 为过 。3 , 0
年前 选择农 村 改 革发展 这 个切 入 点 的
巨 大 意 义 在 于 , 它 为 建 立 和 完 善 我 国
发 展 中国特 色社 会主 义的 关节 点 在我 国农 村 改革 发展 取得 历 史性 成就 的今 天 ,党 的十七 届 三 中全会 又 选 择 了在新 形 势下 推进 农 村改 革发 展
面对 l 3亿 民众 对 关好 生 活的 新期 待 , 议 审议 通过 的有 关 决定 , 绘 了新 的历史 起 点 上统 筹城 乡、 乡一 会 描 城
体化 发展 的 壮丽蓝 图
农 村 改革 发展 意 义 非凡 , 构成 整个 国家改 革 发展 的关键 环 节和 战 略 基础 , 同 3 如 0年 前 一样 , 必将 为 它
3.2公开课课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好主观题的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原则、观点:
1、商业原则:人无我有(创新原则)、人有 我优((标准化原则)、人弃我取(全面原则) 2、政治、经济、文化史联动的原则
3、牢固把握好以下几种史观 其一,近代史观(例如,对洋务运动意义的分析、 对辛亥革命意义的分析) 其二,全球史观(例如,对新航路影响的分析、近 代西方代议制的影响) 其三,人文史观(例如,对妇女婚姻观的比较、16 世纪的宗教改革) 其四,整体史观(例如,从几个角度去分析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其五,文明史观(例如,人类思想自由之进程)
1980年产粮
1981年产粮 1982年产粮
5.02亿公斤
6.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 %;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 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 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3.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调动了,改变了, 推动城市改革.乡镇企业、非农产业空前发展
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单一的公有制被多种所有制结构代替
平均主义转变为按劳分配方式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四大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后增加了海南为特区
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2.开放格局
经 济 特 区 沿 海 开 放 城 市
点
线
沿 海 经 济 开 放 区
内 地
面
我国从1979 年到1990年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1.1979年7月----对广东,福建两省经济活动实行优惠措施。 2.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四个经济 特区。 3.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4.1985年----开放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地区、环渤海 地区为经济开放区。海南为经济特区。 5.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成为我国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标志。
三中全会决定解读
三中全会决定解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共有七次三中全会,七次中五次谈改革,两次谈农村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特别鲜明,全面深化改革。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五个改革:第一个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第二个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第三个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四个是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最后一个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所以说它的区别非常明显。
每次三中全会都承担着独特的历史使命,我感觉它独特的历史使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改革,也就是五项改革实际上是为五个建设提供体制支撑,并且是一体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这是第一个独特的历史使命。
第二个独特的历史使命,我个人感觉中国的转型期不能无限地拉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在80年代初说得很清楚,说我们中国再过30年有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并行,所以这次三中全会确定了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要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今年是2013年,离2020年满打满算七年多,时间不等人,所以中国的转型期不要无限制地拉长,中央进行全面部署、系统推进,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这是两个独特的历史使命。
我们觉得这次三中全会是在国际和国内的背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召开的,国际上比如说国际贸易投资的格局,包括政治格局等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是一。
第二,我们的经济增长,在整个国际上也受到瞩目,我们的增长速度一下来世界都受到影响。
另外,从国内来看,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深水区”,就是一些很难的改革、一些受到阻力很大的一些方面,我们需要有这么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改革方案,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些重点突破性,使我们通过改革来应对国内国外复杂的局面。
特别是要支撑未来一个中长期的经济增长速度,通过改革来得到红利,推动经济增长,我觉得这可能是这次改革和前几次改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的历史使命。
三中全会是什么意思
三中全会是什么意思篇一:什么叫十一届三中全会什么叫十一届三中全会?多少年开一次?为什么要开这个会?什么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多少年开一次?为什么要开这个会?什么又是党代会?多少年开一次?为什么要开这个会?什么又叫多少届什么会的第几次会议??中国还有多少个重要会议,为什么要开这些会,多少年开一次,开这些会的目的是什么?请高人指教!2007-10-18 23:17最佳答案1.十一届是指共产党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党代表大会,三中全会是指这一届全国党代表大会第三次召开,五年召开一次,原因嘛我认为是为了集中解决一些少数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为以后的工作方针定下基调,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顾名思义嘛就是代表全中国人民的人召开的会,也是五年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事为了选举新的中央政府和国家领导人,一些比较重大的法律也要全国人大批准,大会还要审核各种报告,比如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等的报告3.比较重要的就是这两个了,因为关系着国家的统治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什么关系?问题补充:我想问:前者与后者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么?2007-12-30 16:55最佳答案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
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选举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委员。
新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将会在党代会结束的第二天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委员,批准中央纪委书记、副书记、常委的人选。
两者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也就是说十七届一中全会不是十七大的组成部分,您可以自己研读一下新修改的党章。
第一次党代会领导人2011-3-2 20:13提问者:糖果猫vivian| 浏览次数:1492次2011-3-2 20:20最佳答案什么党呢?是中国共产党的话,是1921年7月.在上海法租界.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2人,列席代表1人。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政策调整 所有制 阶段
分配制度
制度创新 产权制度 阶段
国有制
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 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合作探究
1.请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国有企业为什么要改革?
答:(1)管理体制上:高度集中,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
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2)所有制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企业缺乏自主权,职工的 主 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致使企业失去活力。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潍 孟坊 君四 中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观 看 视 频
( 一 ) 情 景 导 入 温 故 知 新
(二)解读课标 明确方向
课标解读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 决策的内容,认识其 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 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 革的主要内容,认识 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 系。
答:(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没有 (3)因为这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
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答:(1)着眼点是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要以是否发展生产力
为标准
阅读材料:思考:国有企业改革前有哪些弊端?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国有企业从原料购进到产品生产、销售,都根据 国家统一计划进行,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导致政企职责不明。计划经济体制曾经推动国家 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长期实行,国家对企业统得 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从而造成企业缺乏自主 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 大锅饭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 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广东省历史中考复习(课件)3.第3课时 中共十一三中全会
考 点 解读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考 点 解读
二、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和地点:1978年底,北京。 2.内容 (1)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第3课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
本书栏目
考点描述 课程标准 考点解读 易错点拨
回眸中考 基础过关 中考练兵 拓展提高
考 点描 述
•考点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八下 P38~P39) •考点二:改革开放。(八下P42~P45)
课 程标 准
•1.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 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 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基 础 过关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
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 改革开放 的 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___社__会_主__义__
_现__代__化__建_设__的新时期。
3.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首先实行包产到户
的是安徽 凤阳小岗村
(2)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特点: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此 时土地实行公有制)
(4)意义: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 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 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考 点 解读
2.城市改革 (1)时间:1985年起。 (2)重点:国有企业的改革。 (3)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 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 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 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制度。
三中全会
要思想的要求,体现了以往改革的成功经验,对 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遵循这些基 本要求和原则,《决定》必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提供体制保证。
第十七届三中全会
时间:2008年10月9—12日 主要内容: 会议将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等问题
会前动态: 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农村考察纪实 会前准备: 政治局开会讨论拟题请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 的文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 转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二、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三、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四、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五、恢复了党的Leabharlann 主集中制传统六、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 村改革的新进程
第十二届三中全会
意义:
十七届三中全会及其《决定》系统直接了我国 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就和宝贵经验,全面评价了 农村改革发展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历史贡献, 丰富和发展了改革开放的理论成果,标志着我 们党对“三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达到了新高 度,它必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 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对争夺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新 局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十四届三中全会
时间:1993年11月11日—14日 主要内容: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重大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若干问题的决定 重要讲话: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 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第十五届三中全会
时间:1998年10月12—14日
主要内容:
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坚持的方针
人教版初中历史课程解读-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 7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增选了中央领导机构成员,邓小平实际上已经成为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在联系由于“文化大革命”中“左”的错误的长期影响,加上受到“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党和国家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事求是和“两个凡是”的正面交锋,引发了一场深刻而广泛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随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材料研读实现四个现代化①,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注释】①四个现代化:指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周恩来在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出,要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
【解读】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会议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会议要求集中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虽然已经进行了2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社会生产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仍然受到很多束缚。
三中全会明确改革总目标 7年内取得决定性成果
军转干考试三中全会明确改革总目标7年内取得决定性成果[导读]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明确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解读:外媒称国家安全委员会可能将成为中国第五大国家机构】成立新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核心内容之一,也许是把对外的国家安全和对内的国家安全结合在一起。
该委员会把国家安全委员会进一步扩大,将公安、武警、司法、国家安全部、解放军总参二部三部、总政的联络部、外交部、外宣办等部门,聚合在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国家安全委员会。
这样一来国家安全委员会将成为总管军队、公安、外交、情报领域的强有力的机构。
据外媒称,据悉,在常设机构中,该委员会将继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之后,成为中国第五大国家机构。
【详细】【世界媒体解读全会公报:中国自己“拿起手术刀”】众多崭新提法中,世界媒体12日关注最多的是,中国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被视为一种新的表述,是中国坚定走市场经济道路的一个信号。
公报还提到中国将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这在周边国家中引发猜测。
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
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其意义深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一、背景中国在七十年代初步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比较低下。
因此,需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使中国能够适应国内外的各种变化,迎接新的挑战。
二、重要的历史作用1.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成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会议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全面深入的发展阶段,为中国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确定了改革方向和目标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有计划地推进农村的土地改革,并且逐步拿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另外,会议还决定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国际大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
3.为国家的现代化奠定基础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也为国家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会议之后,中国开始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步伐,大量吸引外资,推动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成果1.加强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力度会议决定,中国要通过接受外国的先进科技和工艺,快速提高国内的生产和科技水平,进一步追赶国外的科技发展,以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2.为深化国内改革奠定了基础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在政治体制、社会制度和文化建设方面深化改革,建立起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可以说该会议为深化国内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3.为国际化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巩固和发展科技”为重点,这不仅为中国的国内现代化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其国际化提供了支持。
随着中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步步向前,更多的国际大众对中国加深了解和友善交流,这也为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解读:如何读懂三中全会公报
解读:如何读懂三中全会公报公报是党和国家公开发布重大事件或重要决定事项的新闻报道性公文。
公报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新闻性。
除了‚公报‛之外,一般党的系统还有‚决定‛、‚决议‛、‚文件‛,政府系统还有‚工作报告‛。
《法制晚报》记者盘点1978年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发现每次三中全会均在闭幕当天发布公报。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字数最多公报其实就是会议对外发布的新闻报道,将会议的主要信息向大家告知,所以在字数上会有所控制。
从最近几届来看,一般为两三千字。
盘点7次公报,字数最多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公报,约7650字。
而此后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发布了历届以来字数最少会议公报,约520字。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全文为5059字。
‚三段论‛重点突出用词严谨历届三中全会公报一般分三大部分:开篇、正文和结尾。
开篇通常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等会议的基本信息,结尾一般是号召贯彻全会精神。
‚公报正文部分是会议的主要内容,但公报并不会谈特别具体的问题,只是会把会议的主要内容告知。
如果涉及改革,就把改革的主要内容说一下,让大家心里有个数。
‛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王文章副教授分析说。
审议党的纲领性文件是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公报正文中一般都有专门段落点出审议通过的重要‚决定‛。
公报中会包括对政治思想理论的表述。
会谈及经济形势和改革任务,除了肯定成绩,也可能会提及或流露出某些问题和不足。
从公报内容可以预判出改革攻坚区。
公报会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此前几届三中全会都会发布‘关于改革的若干决定’,与公报主要以发布会议信息为主不同,‘决定’谈的是具体的改革方案,字数也比公报多,一般有万余字。
‛王文章解释说。
有媒体评论指出,公报措辞一般也有严格意义,政改历来强调‚既积极又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实施。
如果文件只说‚积极‛或者‚稳妥‛,将可能意味着某种方向性调整,引出十分复杂的解读猜想。
三中全会公报如何执行?新华社报道称,三中全会作出重要‚决定‛后,将由各届全会、中央工作会议、国务院具体落实。
八年级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
对 外 开 放
目的: 吸收…,引进…进行现代化建设 建立: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经济 后来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最大) 特区 深圳: 对外开放的窗口(代表)一夜崛起之城 沿海 开放 城市 江苏省连云港和南通 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 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4个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 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二 (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 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材料一指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 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毛泽东 (2)材料二指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 中央的正确领导? 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 都具有转折性意义 (3)概括这两次会议在意义上的共同点。 (4)从这两次会议的结果上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 与之前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起到了相同作用。( B ) (2)十四大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的主要改革的内容 是推行股份制、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A ) (3)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对社会制度进行的改良,引进合理 B ) 的东西,实行资本主义。(
一.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
1.经过十年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 社会问题,人们迫切要求纠正文革错误 2.当时党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 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3.1978年理论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 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点解读(双语解读)新设机构newly established institutions国家安全委员会state security committee,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improving systems and strategies to ensure national security。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a central leading team for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in charge of designing reform on an overall basis, arranging and coordinating reform, pushing forward reform as a whole, and supervis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 plans;指导思想guidance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to hold high the great bann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llow the guidance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总目标general objective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to improve and develop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ush on with modernization of the country's governing system and capabilities。
时间表timetable到2020年,我国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Decisive results must be achieved in key sectors, and a well-developed, scientific, procedure-based and effective framework must be in place by 2020 to ensure institutions in all sectors be more mature。
改革重点key of the reform经济体制改革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Economic reform is key, and the core solution is the prope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leaving the market to play the decisive role in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改革要点main points of the reform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to keep to and improve the basic economic system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to enhance the vitality of the state-owned sector of the economy and its capacity to leverage and influence the economy,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Development in the non-public sector will be encouraged which will in turn stimulate vitality and creativity in the whole economy。
2.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to speed up the improvement of modern market system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to improve the market price mechanism。
3.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to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to establish a law-based and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4.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to deepen the reform of fiscal and tax system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to improve related legislation, ascertain government bodies' responsibilities, reform the taxation system, stabilize tax burden, ensure budgeting is transparent and efficiency improved.5. 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to improve institutions and mechanisms for promoting integrat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to grant farmers more property rights,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to enhance equal exchange of factors of produc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balance allocation of public resources between them。
6.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to build a new open economic system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to relax investment access and speed up construction of free trade zones。
7.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发展基层民主to develop grassroots democracy。
8.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To build China under the rule of law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to ensure independence and fairness in prosecuting bodies and courts under the rule of law。
9.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to strengthen the restriction and supervision system of power operation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to improv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ystem of combating corruption through both punishment and prevention, promote political integrity and see to it that officials are honest, the government is clean,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is upheld。
10.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to promote innovation in cultural institutions and mechanisms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to improve the 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establish a modern cultural market system。
11. 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to accelerate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social sectors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to deepen overall education reform, improve the institutions and mechanisms of employment and starting business, build a fairer and more sustainable social welfare system, deepen reform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
12.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to innovate the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to innovate a system that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solve social contradiction。
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to establish the state security committee。
13.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to speed up the building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to establish a system of compensation for th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subsequent impact on the ecosystem。
14. 深化军队和国防改革to deepen the reform of army and national defense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deepening reform of army establishments, pushing forward army policy adjust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