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患者树突状细胞在裸鼠体内外诱导抗肿瘤免疫
裸鼠模型在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裸鼠模型在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dcb945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3.png)
裸鼠模型在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门话题。
而其中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模型就是裸鼠模型。
该模型是一种没有免疫系统的小鼠,其所患种类繁多的人类癌症与人体癌症的生理和生化特征高度一致。
因此,裸鼠模型被视为一种可靠的人类癌症模型,在肿瘤治疗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裸鼠模型有助于肿瘤药物筛选和剂量的选择裸鼠模型的特点是没有免疫系统,因此可以有效地模拟人类癌症患者对化疗药物的反应。
研究人员可以将不同类型的人类肿瘤细胞种植到裸鼠的体内,然后观察不同药物的疗效以及适应性。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筛选出最有效的化疗药物,并确定最佳的剂量方法,以降低剂量过大或过小的患者药物副作用和治疗效果不佳的风险。
二、裸鼠模型可以用于研究免疫药物的作用机制裸鼠模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们缺乏免疫系统。
因此,在研究免疫药物的作用机制时,其免疫抑制作用可以被完全消除。
这些免疫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疾病。
研究人员可以在裸鼠体内种植癌细胞,并给予不同的免疫药物处理,以便研究药物在治疗肿瘤免疫逃逸方面的作用和机制,为开发更加有效的肿瘤免疫疗法提供理论基础。
三、裸鼠模型可以模拟人类癌症的药物耐受性药物耐受性是肿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但是直接在人体内进行研究很难获得满意的结果,因为某些药物在实验室中表现出的耐受性可能与实际情况不同。
通过使用裸鼠模型,可以准确地模拟人类癌症的耐受性情况,并研究这些药物的各种机制。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药物耐受性的机制,促进新药物的开发,改善现有的肿瘤治疗方法。
四、裸鼠模型可以进行肿瘤的转移研究在许多情况下,治疗肿瘤并不仅仅是消灭原发肿瘤,还需要防止肿瘤进行转移。
而裸鼠模型在这个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在研究转移性肿瘤时。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种植具有转移潜力的细胞系,观察肿瘤转移的过程和机制,并测试不同的治疗方案,以便开发更加有效的肿瘤转移治疗方法。
五、裸鼠模型可以用于研究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其作用机制涉及基因转导、表达、调控和重组等方面。
树突状细胞调节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抗肿瘤机制及其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树突状细胞调节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抗肿瘤机制及其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61f64c14c5da50e2524d7faf.png)
胞 因子 诱 导 的杀 伤 细 胞 (y kn dcdklr CK 细 胞 ) ct iei ue ie, I o n l , 以肿 瘤 抗 原 冲击 D C,将 经过 抗 原 冲 击 的 D 和 C K细 胞 按 C I
维普资讯
胃肠 病 学 2 0 0 7年 第 l 第 3期 2卷
・
1 9・ 7
树 突状 细 胞 调 节 和 细胞 因 子诱 导 的杀 伤 细胞 的抗 肿 瘤 机 制 及 其 在 结 直 肠癌 治 疗 中 的应 用 前 景
黄 玮 综 述 吴云 林 审校
一
靶 细胞 A 4 5 9的 杀 伤 率 为 3 % ,5 9 原 刺 激 的 D I 细胞 4 A4 抗 CK
对 A4 5 9细 胞 的 杀 伤 率 为 6 %(< . )l 胰 腺癌 细胞 系 2 P 0 5 [。对 0 1 O D N G杀 伤 活 性 的研 究 [发 现 。 I A — 1 1 1 C K细 胞 对 肿 瘤 的 杀 伤 率 为 (53 7 ) , C K细 胞 为 (08 1.) , 负 载 肿 瘤 相 关 1.± . % D I 2 7 ._ 46 % 而 + 抗原的 D I C K细 胞 杀 伤 率 增 加 到 (62 32 % , 明抗 原 冲 8. M .) 表 击 能显 著 提 高 D I CK细 胞 对 肿 瘤 的杀 伤活 性 。 进 一 步研 究 为 D I 细 胞 的 体 内 抗 肿 瘤 活 性 。 嵩 等 【 以 白血 病 细 胞 系 CK 张 1 2 】 N 4建 立 裸 鼠模 型 ,结 果发 现 在 培 养 的 1 , CK细 胞 较 B 5d D I
VX-680联合替莫唑胺对祼鼠皮下SHG-44胶质瘤的生长抑制作用的开题报告
![VX-680联合替莫唑胺对祼鼠皮下SHG-44胶质瘤的生长抑制作用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aa4e34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5.png)
VX-680联合替莫唑胺对祼鼠皮下SHG-44胶质瘤的生长抑制作用的开题报告背景:SHG-44胶质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神经胶质瘤,经常出现在脑和脊髓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目前,传统的化疗和放疗仍然是SHG-44胶质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已经发现单一治疗效果不佳,其生存率仍然低。
因此,联合治疗是提高SHG-44胶质瘤治疗效果的研究重点之一。
VX-680是目前最广泛研究的Aurora激酶抑制剂之一,已被证明具有抗肿瘤活性。
替莫唑胺一种广泛用于肿瘤治疗的化学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和RNA合成。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VX-680联合替莫唑胺对SHG-44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研究方法:1. 实验动物:60只雄性BALB/cnudenu鼠。
2. 建立荷瘤鼠模型:采用亚皮卡尔细胞披裂液法将SHG-44细胞悬浮液注入BALB/cnude鼠的腰椎穿刺点。
3. 处理方案:将荷瘤BALB/cnude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VX-680单药组、替莫唑胺单药组和合并用药组。
合并用药组,分别口服VX-680 5mg/kg/d和替莫唑胺20mg/kg/d。
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单药组以同样的剂量口服生理盐水或药物。
4. 瘤体生长观察:于用药第1天和第22天分别用立体扫描仪对瘤体进行大小分析;同时拍摄皮下肿瘤的荧光照片,并计算信号强度。
5. 免疫荧光染色: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Aurora-B和Caspsae-3的表达水平。
6. Western blot分析:分离SHG-44细胞,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
预期结果:预期VX-680联合替莫唑胺对SHG-44胶质瘤生长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可以通过抑制Aurora-B蛋白的表达和诱导背景色素的活化,同时还可以活化Caspase-3蛋白,从而促进SHG-44胶质瘤的细胞凋亡。
胶质瘤干祖细胞诱导裸小鼠脉络丛细胞癌变的研究
![胶质瘤干祖细胞诱导裸小鼠脉络丛细胞癌变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85b80d5d15abe23482f4ded.png)
鼠脑 胶 质 瘤 细 胞 系 C 6移 植 于表 达 绿 色 荧 光 蛋 白f G F P ) 的 裸 小 鼠脑 内 . 用传统病理 、 分 子 免 疫 病 理 和荧 光示 踪 技
术 对 肿 瘤 细胞 在 宿 主 脑 内侵 袭 对 不 同部 位 形 成 的肿 瘤 团块 进 行 病 理 学 分 析 。 结 果 : 接受 尾 状 核 移 植 的 3 5只 鼠 和 小 脑 移植 的 l 5只 鼠全 部致 瘤 . 有 6只尾 状 核 移 植 鼠在 侧脑 室和 第 三 脑 室 脉 络丛 见 到 肿 瘤 . 有 5只 尾 状 核 移 植 鼠在 第 三 脑 室脉 络 丛 见 到 肿 瘤 , 有 5只 小 脑 移植 者 在 第 四脑 室 脉 络丛 见到 肿 瘤 。 传统病理: 肿 瘤 细 胞 和组 织 结 构 异 形 十 分 明 显, 细 胞 高 度增 生 , 一 类 是 脉 络 丛 结 构基 本 保 留 , 另 一类 是 完 全 消 失 。 荧光 示 踪 : 肿 瘤 团块 中 的细 胞 成
S o o c h o w U n i v e r s i t y , S u z h o u 2 1 5 0 0 4 . R. C h i n a
【 A B S T R AC T】 B AC KGR OU N D & OB J EC T I V E: T h e i d e a o f m u h i p l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o f g l i o m a s t e m
树突细胞辅助T细胞抗肿瘤模型的稳定性与周期解
![树突细胞辅助T细胞抗肿瘤模型的稳定性与周期解](https://img.taocdn.com/s3/m/57c1953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68.png)
树突细胞辅助T细胞抗肿瘤模型的稳定性与周期解作者:王晶囡,刘胜男,臧璐,王化娣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22年第01期摘要:为了研究树突细胞辅助T细胞抗肿瘤的动力学性质,根据树突细胞与T细胞杀伤肿瘤的机制,建立树突细胞辅助T细胞抗肿瘤模型。
以输注活性T 细胞增加率为参数,给出了无肿瘤平衡点和肿瘤正平衡点的存在条件。
利用规范型与中心流形理论,得到模型的规范型、解的稳定条件与周期解的存在条件。
用Matlab数值模拟展示系统出现无肿瘤现象与肿瘤周期增长现象。
在相同参数条件下,比较不同初值和不同T 细胞的激活量逐渐增加时,肿瘤复发的时间间隔与疗效的差异。
理论结果与数值结果揭示了树突细胞辅助T细胞抑制肿瘤生长的一些特有规律。
关键词:树突细胞辅助T细胞抗肿瘤模型;稳定性;规范型;周期解;中心流形DOI:10.15938/j.jhust.2022.01.019中图分类号: O175;O1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2683(2022)01-0141-08Stability and Limit Cycle of Antitumor Model withTcells Assisted by DendriticcellsWANG Jingnan,LIU Shengnan,ZANG Lu ,WANG Huadi(School of Sciences,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80,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al properties that effector T cells assisted by dendritic cells inhibit smallbenign tumor, we establish an antitumor model with effector Tcells and dendriticcells, employing the mechanism of killing tumor cells of dendritic cells and T cells. Taking the injection addition rate of activated T cells as the parameter, we obtain the existence and stability conditions of nontumor equilibrium and tumor equilibrium. By using the theories of norm form and central manifold, we obtain the norm form of the model, as well as stability conditions and periodicity conditions of solutions. Matlab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show the states of nontumor equilibrium and the cycle growth of tumor in the model. Under the same parameters, the difference in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tumor recurrence and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s is compared when the activation amount of T cells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initial value of the model change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results reveal some special rules in which effector T cells assisted by dendritic cells inhibit the growth of tumors.Keywords:antitumor model with effector Tcells and dendriticcells; stability; norm form; periodic solution; central manifold0引言細胞免疫是机体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细胞,也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广泛存在于淋巴和非淋巴组织中。
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37d549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d.png)
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主要通过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或骨髓细胞,经过不同的培养条件,使其分化成树突状细胞。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人造蛋白质GM-CSF和IL-4使PBMCs分化为树突状细胞。
此外,使用细胞因子如TNF-α和IL-1β也可以促进树突状细胞的分化。
通过培养条件的调控,可以获得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以及具有抗原递呈和免疫调节功能的活化状态。
经过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可以被用于诱导抗肿瘤免疫作用。
树突状细胞具有特异性抗原递呈的能力,可以对采集的肿瘤抗原进行处理和递呈给T细胞,从而激活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研究表明,经过树突状细胞处理的肿瘤抗原能够激活肿瘤特异性T细胞,增强T细胞的杀伤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此外,树突状细胞还可以通过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产生来增强抗肿瘤免疫。
树突状细胞经过处理后,可以递呈肿瘤相关抗原给T细胞,从而激活和扩增CTL。
这些CTL具有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从而对肿瘤产生直接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经过树突状细胞处理的肿瘤细胞可以显著增加CTL的活性,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此外,树突状细胞还可以通过刺激NK细胞的活性来增强抗肿瘤免疫。
研究发现,树突状细胞可以分泌细胞因子,如IL-12和IL-15,这些细胞因子可以激活NK细胞的活性,并促进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此外,树突状细胞还可以通过递呈肿瘤相关抗原给NK细胞,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因此,通过刺激NK细胞的活性,树突状细胞可以对肿瘤产生直接的抗肿瘤作用。
综上所述,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来诱导抗肿瘤免疫作用。
通过处理肿瘤抗原并递呈给T细胞、CTL和NK细胞,树突状细胞能够激活并增强这些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因此,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对于发展抗肿瘤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将继续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为抗肿瘤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胶质瘤患者树突状细胞在裸鼠体内外诱导抗肿瘤免疫参考模板
![胶质瘤患者树突状细胞在裸鼠体内外诱导抗肿瘤免疫参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ede39952b160b4e777fcf5f.png)
胶质瘤患者树突状细胞在裸鼠体内外诱导抗肿瘤免疫【摘要】探讨胶质瘤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裸鼠体内外能否诱导抗肿瘤免疫。
方法用细胞因子从胶质瘤患者外周血诱导DCs,MTT法检测DCs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将裸鼠接种DCs,1周后用胶质瘤细胞攻击,观察成瘤潜伏期、成瘤率、瘤重量及瘤体积。
结果用细胞因子能从患者外周血诱导大量DCs,该DCs激活的CTLs 在体外对胶质瘤细胞产生了高效而特异的抑制及杀伤作用。
在裸鼠体内,DCs有免疫保护作用,其成瘤率减低,潜伏期延长,瘤重及瘤体积均显著降低。
结论胶质瘤患者DCs能在裸鼠体内外诱导高效的抗肿瘤免疫。
【关键词】胶质瘤树突状细胞裸鼠【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dendritic cells (DCs) obtained from patients with glioma can induce antitumor response in vivo and nude mice. Methods DCs were induced by cytokines from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s), stimulated by DCs, was observed in vivo. Then the nude mice were injected with DCs one week before they were attacked by gliomacells.Results DCs could be induced from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and the CTLs, actived by DCs, could induce effective antitumor response in vivo. In Addition, DCs could protect the nude mice and the weight or volume of tumor cut down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s DCs obtained from patients with glioma can induce effective immune response on tumor in vivo and nude mice.【Key words】 glioma; dendritic cells; nude mouse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
树突状细胞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的抗癌效应
![树突状细胞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的抗癌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756c27df33d4b14e852468f7.png)
树突状细胞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的抗癌效应(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贺子彪,杨伟明,焦保庭,宋辉【摘要】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后在裸鼠体内的抗癌效应。
方法通过皮下移植法建立裸鼠模型,按治疗次数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加强组;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并培养出DC,以肿瘤抗原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刺激DC;DC激活同源T淋巴细胞;DC激活的T淋巴细胞经用该患者结肠腺癌细胞建立的裸鼠模型的尾静脉注入,观察成瘤时间、肿瘤生长情况、移植肿瘤大小及裸鼠摄食、活动状况。
结果成功建立结肠癌裸鼠模型。
肿瘤接种第60天,对照组、治疗组及加强组肿瘤大小分别为(3899±22)mm3、(1301±16)mm3、(392±18)mm3。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及加强组移植瘤生长均受到抑制(P=0.000);与治疗组相比,加强组移植瘤生长抑制更明显(P=0.000)。
结论同源结肠癌患者外周血DC 和T淋巴细胞共孵后能抑制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
这有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树突细胞;结肠癌;免疫疗法;裸鼠;抗癌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mune response of dendritic cells (DC) modified with tumor antigen and SEB to transplanted tumor in nude mice. Methods Nude mice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with human colon cancer cells inoculated subcutaneously, grouped into control group, therapy group and retherapy group; DC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PBMC of colon carcinoma patient to activate T lymphocyte with DC modified by tumour antigen and SEB. The T lymphocyte was implanted to the models to inhibit the growth of implanted tumor through tail vein. Tumor formation, growth and size, nude mice feeding and activity statu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subcutaneously xenotransplanted tumor model of human colon carcinoma in nude mice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After colon cancer cells had been inoculated in nude mice for 60 days, volume of transplanted tumor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3899±22)mm3, therapy group (1301±16)mm3, and retherapy group (392±18)mm3.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umor in therapy group and retherapy group could grow slowly (P=0.000).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therapy group, the tumor growth in retherapy group became obviously slower (P=0.000). Conclusion The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DC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transplanted tumor in nudes mice, which may provide a newtherapy for tumor.KEY WORDS: dendritic cell; colon carcinoma; immunotherapy; nude mouse; anti tumor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在诱导宿主对肿瘤高效而特异的细胞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1]。
DC-OVA疫苗在裸鼠体内的抗肿瘤效应
![DC-OVA疫苗在裸鼠体内的抗肿瘤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d936d72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1.png)
DC-OVA疫苗在裸鼠体内的抗肿瘤效应陈晓;周薇;王方策;王龙;蒋涛;赵培林【摘要】目的构建靶向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肿瘤疫苗DC-OVA系统,探讨DC-OVA肿瘤疫苗在裸鼠体内的抗肿瘤效应及相关机制.方法构建表达肿瘤抗原OVA的树突状细胞.建立携带OVA的Lewis肺癌细胞(Lewis lung cancer cell-OVA,LLC-OVA)的皮下荷瘤裸鼠模型,瘤旁注射DC-OVA疫苗,通过记录肿瘤大小观察肿瘤生长抑制状况.以IHC方法观察肿瘤组织CD3、Nestin、CD133阳性细胞;观察脾DC相关分子(CDllc、OVA)的阳性表达以及T细胞(CD3+)的分布、数量和功能变化.同时,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2的表达水平.结果 DC-OVA疫苗预防组与PBS对照组比较,呈现出明显的肿瘤生长抑制(P<0.05).与对照组相比,DC-OVA疫苗治疗组肿瘤明显缩小(P<0.001).疫苗治疗3次组与治疗1次组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于实验第4周,疫苗治疗1次组与对照组比较,CD3阳性表达高,Nestin、CD133阳性表达低(P<0.05);治疗1次组血清IL-12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 <0.001);第8周,治疗1次组血清IL-12含量较第4周治疗组及第8周对照组低.结论 DC-OVA疫苗特异性杀伤了LLC-OVA肿瘤细胞,使肿瘤干细胞表达Nestin、CD133减少.【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5(036)004【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肺肿瘤细胞;DC疫苗;肿瘤免疫治疗;裸鼠【作者】陈晓;周薇;王方策;王龙;蒋涛;赵培林【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目前,肺癌在全球癌症死亡率中排在首位,每年新增约130万病例,且多数患者就诊时病变已不可切除[1]。
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抗肿瘤免疫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
![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抗肿瘤免疫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https://img.taocdn.com/s3/m/43b2dd6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3.png)
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抗肿瘤免疫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裸
鼠移植瘤生长
李明松;袁爱力;谭晓华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
【年(卷),期】1999(26)3
【摘要】研究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的细胞免疫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作用及其机理。
方法:联合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KM-CSF)及白介素-4(IL-4)直接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培养出DC,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肿瘤细胞的肿瘤抗原粗提物刺激DC,DC激活同源的T淋巴细胞,建立裸鼠人肝癌细胞系HepG2移植瘤模型,以被激活的T淋巴细胞治疗裸鼠HepG2移植瘤并观察治疗效果,检测移植瘤标本肿瘤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DC诱导的T细胞免疫能够诱导裸鼠人肝癌细胞系HepG2移植瘤肿瘤细胞大量凋亡从而抑制裸鼠HepG2移植瘤生长。
结论:经肿瘤抗原激活的DC作为一新概念上的抗肿瘤疫苗有可能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页数】1页(P222)
【作者】李明松;袁爱力;谭晓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 [J], 李明松;袁爱力
2.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淋巴细胞抑制舌癌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J], 王志勇;李声伟;胡勤刚;田卫东
3.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抗肿瘤免疫 [J], 李明松;袁爱力;智发朝;张亚历;张振书;周殿元
4.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抗骨肉瘤免疫预防裸鼠HOS-8603移植瘤发生并抑制其生长 [J], 李明松;袁爱力;吴增晖;张振书
5.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抗肝癌免疫抑制裸鼠人肝癌细胞系HepG2移植瘤发生与生长 [J], 李明松;袁爱力;张亚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应用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b8e8c2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b.png)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应用
高秋;李锦添
【期刊名称】《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年(卷),期】2002(008)006
【摘要】DC是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其首要的功能是诱导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近年来由于在细胞活化中共刺激机制的阐明,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信号转导及抗原呈递过程研究的深入,使得DC在肿瘤的生物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综述了DC与肿瘤预后的关系,DC抗肿瘤机制,DC疫苗的制备以及DC疫苗的临床试验等方面.
【总页数】4页(P455-458)
【作者】高秋;李锦添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研究室,广州,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研究室,广州,510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3
【相关文献】
1.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J], 朱文博;欧艳秋
2.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 [J], 高秋;李锦添
3.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 [J], 朱传东
4.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J], 范凡
5.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J], 曾林梅;龙金华;金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及其诱导的神经胶质瘤体外杀伤作用研究
![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及其诱导的神经胶质瘤体外杀伤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90ad3f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d.png)
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及其诱导的神经胶质瘤体外杀伤作用研究孟庆海;宫安静;李洛【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04(30)3【摘要】目的研究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s)活化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探讨其用于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原代培养12例胶质瘤细胞,冻融法获取胶质瘤细胞抗原,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体外诱导来获取DCs并负载肿瘤抗原,激活自体T淋巴细胞,制备特异性CTLs,MTT 法检测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负载胶质瘤抗原的DCs激活的CTLs对胶质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显著高于K562细胞对照组,并且杀伤率随着效靶比的增加而增加.结论从人外周血中诱导的DCs负载胶质瘤抗原后,激活的CTLs在体外对胶质瘤能产生高效的杀伤作用,为临床应用DCs瘤苗奠定基础.【总页数】4页(P182-185)【作者】孟庆海;宫安静;李洛【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青岛,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青岛,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青岛,26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1【相关文献】1.树突状细胞增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抗神经胶质瘤细胞作用及机制研究 [J], 虞冬辉;刘启胜2.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J], 孟凡东;隋承光;王晓华;王扬;蒋涛;付立业;姜又红3.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大肠癌细胞株LOVO体外杀伤作用的研究 [J], 索冰;王志华;梅芬4.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培养联合化疗对肺腺癌体外杀伤作用[J], 李晶;张娜;杜昱蕾;胡增祥;王新胜;李薇5.树突状细胞瘤苗诱导的抗神经胶质瘤作用体外实验研究 [J], 肖敏;吴淼;曾冬竹;饶芸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树突状细胞抗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抗肿瘤疫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9f97b8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7f.png)
树突状细胞抗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姜涛;徐闯;刘国文;罗胜军;高英杰;王哲
【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
【年(卷),期】2007(28)2
【摘要】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抗原递呈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大量试验证明,DC疫苗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各种DC疫苗和DC细胞的治疗应运而生,发展迅速.文章就
DC的生物学特性、DC与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关系、DC抗原的负载方法及其在临
床试验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总页数】5页(P62-66)
【作者】姜涛;徐闯;刘国文;罗胜军;高英杰;王哲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2.4
【相关文献】
1.树突状细胞疫苗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彭丹;王洪武
2.抗肿瘤树突状细胞疫苗研究进展 [J], 雷健;王丽君
3.树突状细胞疫苗抗肿瘤免疫研究进展 [J], 段丽芳;张晓芹
4.体外树突状细胞疫苗策略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J], 谢军平;叶小群
5.树突状细胞/肿瘤细胞融合疫苗抗肿瘤免疫研究进展 [J], 邓勇军;戎铁华;夏建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6935cb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3.png)
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杨维青;刘殿武;黄志刚;丁月新【期刊名称】《预防医学情报杂志》【年(卷),期】2001(17)5【摘要】目的研究肿瘤细胞裂解物体外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效应。
方法经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和白细胞介素 4(IL -4 )协同诱导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 (DC)前体为DC :反复冻融制备肿瘤细胞可溶性抗原 ,将肿瘤细胞可溶性抗原与DC共育 ,获得肿瘤抗原致敏的DC ,将其直接作为瘤苗对荷瘤小鼠进行免疫治疗实验。
结果从每只小鼠股骨中分离的DC前体细胞经GM -CSF和IL -4协同诱导 ,可获得 ( 3~5 )× 10 6个树突状细胞 ;用肿瘤细胞可溶性抗原致敏的DC瘤苗治疗的荷瘤小鼠 ,其脾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高于其它实验组及对照组 ,其瘤体生长减缓 ,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结论肿瘤抗原体外致敏的DC对荷瘤小鼠具有明显的免疫治疗作用 ,可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途径。
【总页数】3页(P326-327)【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疫苗;荷瘤小鼠;免疫治疗;实验研究【作者】杨维青;刘殿武;黄志刚;丁月新【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微免教研室;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62【相关文献】1.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作用 [J], 梁安民;罗小玲;谢裕安;吴继宁;匡志鹏2.肿瘤抗原脉冲致敏的小鼠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制备及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买玲;杨洪艳;张义国;郑智敏;赵明耀;王艳;董子明3.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张学荣;罗小玲;梁安民;谢裕安;吴继宁;匡志鹏4.肿瘤抗原脉冲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杨洪艳;张义国5.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协同CD3A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J], 谢裕安;罗小玲;梁安民;匡志鹏;吴继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膀胱癌作用的研究
![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膀胱癌作用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801a9c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64.png)
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膀胱癌作用的研究杨惠祥;王志勇;于满【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09(0)7【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肿瘤抗原提取物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特异性体外杀伤膀胱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反复冻融法和弱酸洗脱法分别获取膀胱癌细胞株BIU-87肿瘤抗原;联合应用重组人的GM-CSF、IL-4和TNF-α体外诱导健康志愿者DC并分别负载膀胱癌肿瘤抗原,进而激活T淋巴细胞;用MTT法检测其对BIU-87体外杀伤效应.结果用枸橼酸一磷酸盐缓冲液洗脱或反复冻融BIU-87(1×107)后获得的肿瘤抗原蛋白含量分别为(426.0±4.3)μg和(681.0±5.6)μg;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培养出DC;负载两种膀胱癌细胞抗原的DC致敏的CTL对BIU-87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而且负载酸洗脱肿瘤抗原肽的树突状细胞致敏的特异性CTL有更明显的杀伤作用(P<0.05).结论弱酸洗脱和反复冻融都可以有效获取膀胱肿瘤抗原;以上法致敏的DC均可以高效活化CTL.后者对膀胱癌细胞株发挥特异性杀伤作用,而且弱酸洗脱组可以更为有效杀伤膀胱癌细胞,为以DC为基础的膀胱癌免疫瘤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总页数】4页(P985-988)【作者】杨惠祥;王志勇;于满【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河北,承德,0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4【相关文献】1.负载冻融抗原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膀胱癌作用的研究 [J], 杨惠祥;高靖;王志勇;于满2.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体外诱导的特异性抗膀胱癌效应研究 [J], 颜汝平;王剑松;李翀;周海滨;赵献3.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张学荣;罗小玲;梁安民;谢裕安;吴继宁;匡志鹏4.肾癌相关抗原G250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瘤苗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肾癌免疫 [J], 齐桓;郑少斌;谭万龙;姜耀东;赵善超5.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干预BALB/c雌性小鼠膀胱癌的研究 [J], 邱实;田洪阳;何龙;刘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裸鼠体内人U343胶质瘤中Period2对胶质瘤p53的调控作用及意义
![裸鼠体内人U343胶质瘤中Period2对胶质瘤p53的调控作用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406065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64.png)
裸鼠体内人U343胶质瘤中Period2对胶质瘤p53的调控作用及意义王成泉;王珺;尹磊;夏鹤春【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7)006【摘要】目的探讨裸鼠体内Period2(Per2)基因对人U343胶质瘤细胞p53的调控作用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特异性人Per2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细胞(shRNA-Per2组)、非干扰慢病毒载体转染细胞(shRNA-control组)、空白对照U343胶质瘤细胞(空白对照组),分别接种于裸鼠颈后皮下,处于标准饲养环境成瘤.qRT-PCR、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shRNA-Per2组、shRNA-control组、空白对照组中胶质瘤Per2、MDM2、p53、ATM、c-myc的mRNA和蛋白含量.结果 Per2低表达加快裸鼠体内胶质瘤细胞的成瘤及肿瘤的生长,shRNA-Per2组胶质瘤中Per2、p53、ATM的mRNA含量均低于shRNA-control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而MDM2与c-myc的mRNA水平均高于shRNA-control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各个基因的空白对照组与shRNA-control组中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各组裸鼠体内胶质瘤中5种蛋白的表达与上述mRNA呈现相同的趋势.shRNA-Per2组胶质瘤中Per2蛋白表达(0.541±0.0516)低于shRNA-control组(0.854±0.0947)和空白对照组(0.787±0.0913)(P均<0.05),p53蛋白表达(0.707±0.126)低于shRNA-control组(1.160±0.0717)和空白对照组(1.300±0.105)(P均<0.05),ATM表达(0.364±0.0309)低于shRNA-control组(0.742 ±0.190)和空白对照组(0.719±0.175)(P均<0.05),而shRNA-Per2组胶质瘤中MDM2蛋白表达(0.777±0.145)高于shRNA-control组(0.520±0.0634)和空白对照组(0.483±0.096)(P均<0.05),c-myc蛋白表达(0.522±0.0624)高于shR-NA-control组(0.280±0.0652)和空白对照组(0.237±0.0623)(P均<0.05).而各个基因在空白对照组与shRNA-control组中相对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Per2基因促进p53和ATM的表达,降低MDM2和c-myc的表达;Per2可视为今后治疗胶质瘤的潜在靶点.【总页数】6页(P620-625)【作者】王成泉;王珺;尹磊;夏鹤春【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银川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1.1+1【相关文献】1.氯化甲基汞抗裸鼠皮下U251胶质瘤细胞的体内实验研究 [J], 柳影;陈儇;毕晓颖;李志超;袁长吉2.miR-483-5p抑制BALB/c裸鼠体内胶质瘤生长 [J], 王莉;畅涛;吕桦3.秦皮乙素对BALB/c裸鼠体内胶质瘤生长的影响 [J], 曹舒雯;胡杨;朱小南;陈汝筑;汪雪兰4.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裸鼠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J], 傅震;吴幼章5.抗人脑胶质瘤单克隆抗体携带阿霉素在荷瘤裸鼠体内分布及肿… [J], 兰青;黄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脑胶质瘤细胞裸鼠原位移植双荧光模型的建立重点
![人脑胶质瘤细胞裸鼠原位移植双荧光模型的建立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4659f1abed5b9f3f90f1c9c.png)
Projects ofXiamen(2013S0001)
万方数据
史堡塑墅匡堂苤查垫!鱼生鱼旦箜!!鲞筮鱼塑
g塾鱼!盟!坠塑坐!亟!坠堕至Q!鱼:yQ!』!:堕Q:鱼
.555・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预后较差 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50%~60%,即使 给予传统的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低级别 胶质瘤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仅为3~5年,而高级别 胶质瘤为1~2年【”。因此,成熟可靠的动物模型,对 研究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有效的治疗,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建立了多种胶质 瘤的动物模型[2-4]。其中裸鼠胶质瘤模型是发展较
gliomas.
【Key words】Glioma;Orthotopic
Red fluorescent protein
transplantation;/n vivo imaging;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Fund program: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
Sciences公
司),倒置相差显微镜(GX71型,日本Olympus公 司),胎牛血清(德国PAN公司),100 g/L多聚甲醛固 定液5
L。
万方数据
史堡塑丝堕堂垄查至Q!鱼堡鱼旦箜!!鲞笙鱼堡L
剑
A:)I【:=镜r:B:’尖圯”1:&镜l、;ERFP:增强型红笆芡)t点¨ 图1体外培养5 d的EKFP-U87细胞(x400)
as
week after ERFP・U87 inoculation,and indicated that the tumor cells in the
time prolonged.HE staini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质瘤患者树突状细胞在裸鼠体内外诱导抗
肿瘤免疫
【摘要】探讨胶质瘤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裸鼠体内外能否诱导抗肿瘤免疫。
方法用细胞因子从胶质瘤患者外周血诱导DCs,MTT法检测DCs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将裸鼠接种DCs,1周后用胶质瘤细胞攻击,观察成瘤潜伏期、成瘤率、瘤重量及瘤体积。
结果用细胞因子能从患者外周血诱导大量DCs,该DCs激活的CTLs 在体外对胶质瘤细胞产生了高效而特异的抑制及杀伤作用。
在裸鼠体内,DCs有免疫保护作用,其成瘤率减低,潜伏期延长,瘤重及瘤体积均显著降低。
结论胶质瘤患者DCs能在裸鼠体内外诱导高效的抗肿瘤免疫。
【关键词】胶质瘤树突状细胞裸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dendritic cells (DCs) obtained from patients with glioma can induce antitumor response in vivo and nude mice. Methods DCs were induced by cytokines from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s), stimulated by DCs, was observed in vivo. Then the nude mice were injected with DCs one week before they were attacked by glioma
cells.Results DCs could be induced from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and the CTLs, actived by DCs, could induce effective antitumor response in vivo. In Addition, DCs could protect the nude mice and the weight or volume of tumor cut down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s DCs obtained from patients with glioma can induce effective immune response on tumor in vivo and nude mice.
【Key words】 glioma; dendritic cells; nude mouse
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启动、调节并维持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1~3】。
本实验通过观察胶质瘤患者DCs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意欲探索胶质瘤免疫治疗新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细胞因子(IL-4、GM-CSF)购自Glaco公司;CD86、CD1a、HLA-DR、CD54、CD83McAb购自DAKO公司;外周血来自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临床确诊病人;胶质瘤细胞株SK-MG-1购自北京医科大学;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BeL-7402人肝癌细胞株购自中山大学。
4周龄BALB/C裸鼠购自北京医科大学。
1.2 方法
1.2.1 制备冻融抗原取107个SK-MG-1胶质瘤细胞,加入1ml 生理盐水,反复冻融3次后稀释到10ml,微孔滤膜过滤,4℃保存备用。
1.2.2 制备T细胞及DCs 取患者外周血,Ficoll 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孵育2h后收集非贴壁细胞作为T细胞备用,贴壁单核细胞用含GM-CSF(1000u/ml)、IL-4(1000u/ml)、15%FCS 的完全培养基培养。
3天将细胞分为2组:负载组(加入冻融抗原)、未负载组(加入培养基)。
7天收集悬浮细胞即为DCs。
用CD86、CD1a、HLA-DR、CD54、CD83McAb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分子。
1.2.3 DCs激活T细胞将T细胞制成1×106细胞/ml悬液,加入24孔培养板(1ml/孔)。
DCs经丝裂霉素处理后按1:20加入到培养体系中。
72 h后收集细胞即为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
1.2.4 CTLs杀伤活性试验于96孔板中分别加入SK-MG-1、BeL-7402、SGC-7901细胞作为靶细胞(5000细胞/孔),按10:1分别加入负载组DCs活化的CTLs、未负载组DCs活化的CTLs、未受DCs
活化的单纯T细胞,以加入培养基作阴性对照。
37
℃、5%CO2培养72h,加入MTT继续培养4h,检测OD值。
1.2.5 裸鼠体内实验 18只裸鼠随机分3组,分别接种负载及未负载抗原DCs(2×105个细胞/鼠),生理盐水为对照组。
隔日1次,共3次,1周后注射SK-MG-1胶质瘤细胞(2×106个细胞/鼠)。
观察成瘤率、潜伏期。
接种癌细胞后30天测瘤重、瘤体积(V= 肿瘤最长径×最短径2/2)。
1.2.6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用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用细胞因子可以从胶质瘤患者外周血获得大量DCs。
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负载与未负载抗原组DCs均高表达CD86、CD1a、HLA-DR、CD54、CD83等表面分子。
2.2 DCs对T细胞杀伤靶细胞的影响负载组DCs诱导的CTLs可特异性抑制和杀伤SK-MG-1胶质瘤细胞,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果见表1。
表1 DCs对T细胞杀伤靶细胞的影响注: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
2.3 裸鼠体内实验对照组、未负载抗原DCs组小鼠均在肿瘤细胞攻击后1周成瘤(7±1天),成瘤率100%;负载抗原DCs组6只小鼠中有5只在第2周(14±2天)成瘤,成瘤率84%。
肿瘤体积及重量见表2。
表2 裸鼠体内实验肿瘤的重量及体积注: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P<0.01
3 讨论
肿瘤患者DCs的数量较少,而且往往存在免疫功能缺陷,无法激发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扩增及增强肿瘤患者DCs免疫功能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4】。
研究表明,应用细胞因子能促进人外周血DCs优势增殖,并增强其免疫功能。
因此,本实验采用细胞因子从胶质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扩增DCs,结果该DCs经抗原负载后能在体外将抗原有效提呈给T淋巴细胞,使其形成具有杀伤活性的CTLs,从而诱导出对SK-MG-1胶质瘤细胞的高效而特异的杀伤及抑制作用。
此外,笔者在裸鼠体内实验中发现,接种负载抗原DCs 后的裸鼠能抵抗癌细胞的攻击,其潜伏期长、成瘤率低、瘤体积及重量均较其他组小,表明负载抗原的DCs在裸鼠体内能有效诱导针对SK-MG-1胶质瘤细胞的抑制及杀伤作用,使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攻击以及肿瘤的生长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及免疫抑制作用。
给予全细胞抗原负载DCs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不需要鉴定抗原,而且多个肿瘤抗原的存在可以减少抗原阴性逃避突变带来的危险【5,6】。
因此,笔者采用肿瘤细胞冻融抗原直接作为肿瘤抗原负载DCs,由DCs去选取肿瘤抗原并对其加工、呈递,有效地激活T细胞,从而诱导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
该方法简便有效,便于临床应用。
本实验应用细胞因子从胶质瘤患者外周血诱导扩增大量DCs,负载肿瘤抗原后能在裸鼠体内外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并增强机体的抗瘤能力,既解决了胶质瘤患者体内DCs数量甚微的问题,又增强了DCs 的免疫功能。
那么如果将这些DCs回输患者体内则无疑将为恢复并增强肿瘤患者抗瘤免疫力提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Dililglou S,Cruse JM,Lewis RE.Costimulatory function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CD14+ and CD34+ derived dendritic cells.Exp Mol Pathol,2003,75(1):18-33.
2 苏敏,钟翠平.树突状细胞对外源性抗原的摄取和加工机制.解剖科学进展, 2003,9 (3):242-245.
3 杜英,陈绍清,黄玉敏,等.树突状细胞及exosomes体外诱导抗胶质瘤细胞毒活性的研究.免疫学杂志, 2006,22(6):664-667.
4 康宁,李冬田.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的免疫治疗.天津医药,2000,28(9):574-576.
5 古涛,朱一蓓,李敏,等.肿瘤细胞冻融裂解物上清对凋亡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作用研究.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19(3):301-305.
6 Bachleitner-Hofmann T,Stift A,Fridel J,et al.Stimulation of autologous antitumor T-cell responses against 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using tumor lysate-pulsed dendritic cells.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2,87(3):1098-11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