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隆回二中人教数学必修四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导学案(3)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四导学案-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高中数学必修四导学案-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3. 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三维目标1.通过经历二倍角的变形公式推导出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能利用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推导出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体会化归、换元、方程、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提高推理能力.2.理解并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形,体会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的应用.3.通过例题的解答,引导对变换对象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形成对解题过程中如何选择公式,如何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公式变形,以及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变换思想,提高推理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的推导训练.2.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在与代数变换相比较中,体会三角变换的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变换的特点,并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变换过程的设计,不断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变换过程的能力.教学过程引言: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证明,都离不开三角恒等变换.学习了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以后,我们就有了进行三角变换的新工具,从而使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更加丰富和灵活,同时也为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推理、运算、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的平台.应用:例1、 试以cos α表示sin 22a ,cos 22a , tan 22a . 例2、 练习:求证tan 2a =ααααsin cos 1cos 1sin -=+。

例2、证明(1)sin αcos β=21[sin(α+β)+sin(α-β)]; (2)sin θ+sin φ=2sin 2cos 2ϕθϕθ-+. 练习:课后练习2(2)、3(2)、题例3、 求函数x x y cos 3sin +=的周期,最大值和最小值。

练习:求下列函数的最小正周期,递增区间及最大值。

(!)x x y 2cos 2sin = (2)12cos 22+=x y (3)x x y 4sin 4cos 3+= 阅读内容: 函数y=asinx+bcosx 的变形与应用(辅助角公式)函数y=asinx+bcosx=22b a +(2222sin b a b x b a a +++cosx ), ∵(sin ,cos 1)()(2222222222=+=+=+++b a b b a a b a b b a a ϕ从而可令φ, 则有asinx+bcosx=22b a +(sinxcos φ+cosxsin φ) =22b a +sin (x+φ).因此,我们有如下结论:asinx+bcosx=22b a +sin (x+φ),其中tan φ=ab . 例4、 如图,已知OPQ 是半径为1,圆心角为3π的扇形,C 是扇形弧上的动点,ABCD 是扇形的内接矩形.记∠COP=α,求当角α取何值时,矩形ABCD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面积.课堂小结 1、回顾前面学习的数学知识:和、差、倍角的正弦、余弦公式的应用,半角公式、代数式变换与三角变换的区别与联系.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及其推导,三角恒等式与条件等式的证明.2、本节课还研究了通过三角恒等变形,把形如y=asinx+bcosx 的函数转化为形如y=Asin(ωx+φ)的函数,从而能顺利考查函数的若干性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充分体现出生活的数学和“活”的数学.作业课本习题3.2 A 组1(2) (4)、3、5、题。

人教版必修四: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四: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导学案)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了解半角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2.能用两角和与差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求值、化简和证明.
3.掌握三角恒等变换在研究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三角公式,特别是倍角公式进行三角恒等变换.
难点:公式的综合应用.
学法指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过例题与练习,对变换对象和变换目标进行对比、分析,逐渐形成在解题过程中如何选择公式,如何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公式 变形,以及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 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7.求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和递减区间.
学后反思
例2.求证: ;
例3.已知 都是锐角, ,求 的值.
例4.化简:
例5.
例6.已知函数
(1)求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2)求 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相应的 值;
(3)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当堂检测
1. 等于()
A. B. C. D.
2.化简:
3.已知 ,求 的值.
4.
5.求证:
6.求下列函数的最小正周期,递增区间及最大值.
课前预习
半角公式:
co s =( )
sin =( )
=( )注意:根号前的 号,由 所在象限决定.
预习评价
用半角公式求sin15 ,cos15 ,tan15 值.
课堂学习研讨、合作交流
(1)应用半角公式求值
例1.已知 , 是第四象限角,求 .
★变式已知 ,求(1) ;(2) ;(3) .
(2)三角变换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导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4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导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4

3. 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学习目标、细解考纲1.引导学生以已有的公式为依据,以推导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作为基本训练.2.学习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在与代数变换相比较中,体会三角变换的特点.3.培养学生化归和整体转化思想,注重方程思想和消元思想的培养.4.通过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的学习,提升学生逻辑推理和运算求解的核心素养.一、自主学习—————(素养催化剂)1.预习学习半角公式2.预习学习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二、探究应用,“三会培养”-------(素养生长剂)例1、已知,31cos =αα是第四象限角,求2tan ,2cos ,2sin ααα的值变式1:(教材改编)已知α是第四象限角,,51cos sin =+αα求2tan α的值例2、求证:()()[]βαβαβα-++=sin sin 21cos sin变式2:求证:2cos 2sin2sin sin βαβαβα-+=+变式3:求证:αααααsin cos 1cos 1sin 2tan -=+=例3、如图,已知OPQ 是半径为1,圆心角为3π的扇形,C 是扇形弧上的动点,ABCD 是扇形的内接矩形,记α=∠COP ,求当角α取何值时,矩形ABCD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变式4:(教材改编)如图,已知OPQ 是半径为1,圆心角为2π的扇形,C 是扇形弧上的动点,ABCD 是扇形的内接矩形,记α=∠COP ,求当角α取何值时,矩形ABCD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三、拓展延伸、智慧发展--------(素养强壮剂)例4、设(){}*,2|,cos sin N k k n n x x f x ∈=∈+=ααα,利用三角变换,估计()αf 在6,4,2=x 时的取值情况,进而对x 取一般值时()αf 的取值范围作出一个猜想.四、本课总结、感悟思考--------(素养升华剂)。

高中数学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导学案 新人教A版

高中数学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导学案 新人教A版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用已学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证明,引导学生推导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公式不要求记忆),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转化、换元、方程等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入新课】 习引入:复习倍角公式2S α、2C α、2Tα先让学生默写三个倍角公式,注意等号两边角的关系,特别注意2C α.既然能用单角表示倍角,那么能否用倍角表示单角呢? 新授课阶段半角公式的推导及理解 : 例1、 试以cos α表示222sin ,cos ,tan 222ααα.解析: 解:点评:⑴以上结果还可以表示为:1cos sin221cos cos22αααα-=+=1cos tan 21cos ααα-=+并称之为半角公式(不要求记忆),符号由2α角的象限决定.⑵降倍升幂公式和降幂升倍公式被广泛用于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证明.⑶代数式变换往往着眼于式子结构形式的变换,三角恒等变换常常首先寻找式子所包含的各个角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可以联系他们的适当公式,这是三角式恒等变换的重要特点.例2 求证:(1)()()1sin cos sin sin 2αβαβαβ=++-⎡⎤⎣⎦; (2)sin sin 2sin cos22θϕθϕθϕ+-+=. 解析: 证明:点评:在例2证明中用到了换元思想,(1)式是积化和差的形式,(2)式是和差化积的形式,在后面的练习当中还有六个关于积化和差、和差化积的公式.例3 求函数sin 3cos y x x =+的周期,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析: 解: 课堂小结用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我们要对三角恒等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加深认识,学会灵活运用.作业课本p143 习题3.2 A 组1、(1)(5) 3 、5 拓展提升1.已知cos (α+β)cos (α-β)=31,则cos 2α-sin 2β的值为( )A .-32B .-31C .31D .32 2.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cos 22C,则△ABC 是( )A .等边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不等边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3.sin α+sin β=33(cos β-cos α),且α∈(0,π),β∈(0,π),则α-β等于( )A .-3π2 B .-3π C .3πD .3π2 4.已知cos (α+β)cos (α-β)=31,则cos 2α-sin 2β的值为( )A .-32B .-31C .31D .32 5.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cos 22C,则△ABC 是( )A .等边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不等边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6.sin α+sin β=33(cos β-cos α),且α∈(0,π),β∈(0,π),则α-β等于( )A .-3π2 B .-3πC .3πD .3π2 7.已知sin (α+β)sin (β-α)=m ,则cos 2α-cos 2β等于( ) A .-m B .m C .-4m D .4m二、填空题8.sin20°cos70°+sin10°sin50°=_________. 9.已知α-β=3π2,且cos α+cos β=31,则cos (α+β)等于_________. 三、解答题10.已知f (x )=-21+2sin 225sinxx,x ∈(0,π). (1)将f (x )表示成cos x 的多项式; (2)求f (x )的最小值.12.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满足:A +C =2B ,B C A cos 2cos 1cos 1-=+,求cos 2CA -的值.13. 已知sin A +sin3A +sin5A =a ,cos A +cos3A +cos5A =b , 求证:(2cos2A +1)2=a 2+b 2.14. 求证:cos 2x +cos 2(x +α)-2cos x cos αcos (x +α)=sin 2α.15. 求函数y =cos3x ·cos x 的最值.参考答案 例1解析:我们可以通过二倍角2cos 2cos 12αα=-和2cos 12sin 2αα=-来做此题.(二倍角公式中以α代2α,2α代α) 解:因为2cos 12sin2αα=-,可以得到21cos sin22αα-=;因为2cos 2cos 12αα=-,可以得到21cos cos 22αα+=. 两式相除可以得到222sin 1cos 2tan 21cos cos 2ααααα-==+.点评:⑴以上结果还可以表示为:sin2cos2αα==tan 2α=并称之为半角公式(不要求记忆),符号由2α角的象限决定.⑵降倍升幂公式和降幂升倍公式被广泛用于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证明. ⑶代数式变换往往着眼于式子结构形式的变换,三角恒等变换常常首先寻找式子所包含的各个角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可以联系他们的适当公式,这是三角式恒等变换的重要特点.例2:解析:回忆并写出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余弦公式,观察公式与所证式子的联系. 证明:(1)因为()sin αβ+和()sin αβ-是我们所学习过的知识,因此我们从等式右边着手.()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两式相加得()()2sin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即()()1sin cos sin sin 2αβαβαβ=++-⎡⎤⎣⎦; (2)由(1)得()()sin sin 2sin cos αβαβαβ++-=①;设,αβθαβϕ+=-=, 那么,22θϕθϕαβ+-==.把,αβ的值代入①式中得sin sin 2sincos22θϕθϕθϕ+-+=.点评:在例2证明中用到了换元思想,(1)式是积化和差的形式,(2)式是和差化积的形式,在后面的练习当中还有六个关于积化和差、和差化积的公式.例3、解析: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先把函数式化简,再求相应的值. 解: 13sin 3cos 2sin cos 2sin 223y x x x x x π⎛⎫⎛⎫=+=+=+ ⎪ ⎪ ⎪⎝⎭⎝⎭, 所以,所求的周期22T ππω==,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2-.点评:例3是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应用的举例,它使三角函数中对函数()sin y A x ωϕ=+的性质研究得到延伸,体现了三角变换在化简三角函数式中的作用.拓展提升一、选择题:1.C 2. B 3. D 4.C 5. B 6. D 7. B 二、填空题:8.41 9.-97三、解答题10.解:(1)f (x )=2cos 23cos 22sin 2sin 23cos 22sin 22sin 25sinx x x xxx x x ==-=cos2x +cos x =2cos 2x +cos x-1.(2)∵f (x )=2(cos x +41)2-89,且-1≤cos x ≤1, ∴当cos x =-41时,f (x )取得最小值-89. 11 分析:本小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利用三角公式进行恒等变形和运算的能力. 解:由题设条件知B =60°,A +C =120°, ∵-︒60cos 2=-22,∴CA cos 1cos 1+=-22. 将上式化简为cos A +cos C =-22cos A cos C , 利用和差化积及积化和差公式,上式可化为 2cos2C A +cos 2CA -=-2[cos (A +C )+cos (A -C )], 将cos2C A +=cos60°=21,cos (A +C )=cos120°=-21代入上式得cos 2CA -=22-2cos (A -C ), 将cos (A -C )=2cos 2(2C A -)-1代入上式并整理得42cos 2(2C A -)+2cos 2C A --32=0,即[2cos2C A --2][22cos 2CA -+3]=0. ∵22cos 2C A -+3≠0,∴2cos 2CA --2=0. ∴cos 2C A -=22.12.证明:由已知得 ⎩⎨⎧=+=+,,b A A A a A A A 3cos 2cos 3cos 23sin 2cos 3sin 2 ∴⎩⎨⎧=+=+.)12cos 2(3cos )12cos 2(3sin b A A a A A ,两式平方相加得(2cos2A +1)2=a 2+b 2. 13.证明:左边=21(1+cos2x )+21[1+cos (2x +2α)]-2cos x cos αcos (x +α) =1+21[cos2x +cos (2x +2α)]-2cos x cos αcos (x +α) =1+cos (2x +α)cos α-cos α[cos (2x +α)+cos α] =1+cos (2x +α)cos α-cos αcos (2x +α)-cos 2α =1-cos 2α=sin 2α =右边,∴原不等式成立. 14.解:y =cos3x ·cos x=21(cos4x +cos2x ) =21(2cos 22x -1+cos2x ) =cos 22x +21cos2x -21 =(cos2x +41)2-169. ∵cos2x ∈[-1,1], ∴当cos2x =-41时,y 取得最小值-169; 当cos2x =1时,y 取得最大值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三) 【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三) 【导学案】(有答案)

三角恒等变换(三)一、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与正切公式1.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简记C (α+β)):()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2.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简记C (α-β)):()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3.两角和(差)余弦公式的公式特征:①左加号,右减号;②同名函数之积的和与差;③α、β叫单角,α±β叫复角,通过单角的正、余弦求和(差)的余弦值;④“正用”、“逆用”、“变用”. 4.两角和的正弦公式(简记S (α+β)):()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5.两角差的正弦公式(简记S (α-β)):()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6.两角和(差)正弦公式的公式特征及用途:①左右运算符号相同;②右方是异名函数之积的和与差,且正弦值在前,余弦值在后.用途:可以由单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复角(和角与差角)的三角函数值. 7.两角和的正切公式(简记T (α+β)):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8.两角差的正切公式(简记T (α-β)):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9.两角和(差)正切公式的公式特征及公式变形:①左边的运算符号与右边分子的运算符号相同,右边分子分母运算符号相反; ②,,()222k k k k πππαπβπαβπ≠+≠++≠+∈Z .公式变形:①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 ②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A .-32B .-12C .12D .32答案:C解析:∵sin47°=sin (30°+17°)=sin30°cos17°+cos30°sin17°,∴原式=sin30°cos17°+sin17°cos30°-sin17°cos30°cos17°=sin30°=12.例2已知sin α=1517,cos β=-513,α∈(π2,π),β∈(π2,π),求sin (α+β),sin (α-β)的值.解:∵sin α=1517,α∈(π2,π),∴cos α=-1-(1517)2=-817.∵cos β=-513,β∈(π2,π),∴sin β=1-(-513)2=1213,∴sin (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1517×(-513)+(-817)×1213=-75+96221=-171221,sin (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1517×(-513)-(-817)×1213=21221.例3求值:(1)(tan10°-3)•cos10°sin50°;(2)[2sin50°+sin10°(1+3tan10°)]•2sin 280°. 解:(1)(tan10°-3)•cos10°sin50°=(tan10°-tan60°)•cos10°sin50°=⎝⎛⎭⎫sin10°cos10°-sin60°cos60°•cos10°sin50° =sin10°·cos60°-cos10°·sin60°cos10°·cos60°•cos10°sin50°=sin (-50°)cos60°•1sin50°=-2.(2)[2sin50°+sin10°(1+3tan10°)]•2sin 280°=⎣⎢⎡⎦⎥⎤2sin50°+sin10°⎝ ⎛⎭⎪⎫cos10°+3sin10°cos10°•2cos 210° =⎝⎛⎭⎫2sin50°+2sin10°·cos50°cos10°•2cos10° =22(sin50°cos10°+sin10°•cos50°) =22sin60°=6.例4 已知函数f (x )=3sin (ωx +φ)(ω>0,-π2≤φ<π2)的图象关于直线x =π3对称,且图象上相邻两个最高点的距离为π. (1)求ω和φ的值;(2)若f (α2)=34(π6<α<2π3),求cos (α+3π2)的值.解:(1)因为f (x )的图象上相邻两个最高点的距离为π,所以f (x )的最小正周期T =π,从而ω=2πT =2,又因为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π3对称,所以2×π3+φ=k π+π2,k =0,±1,±2,…,因-π2≤φ<π2得k =0,所以φ=π2-2π3=-π6.(2)由(1)得f (α2)=3sin (2•α2-π6)=34.所以sin (α-π6)=14.由π6<α<2π3得0<α-π6<π2. 所以cos (α-π6)=1-sin 2(α-π6)=1-(14)2=154.因此cos (α+3π2)=sin α=sin[(α-π6)+π6]=sin (α-π6)cos π6+cos (α-π6)sin π6=14×32+154×12 =3+158. 二、二倍角公式二倍角的正弦(简记S 2α)、余弦(简记C 2α)、正切(简记T 2α)公式(升幂公式): •cos 2αcos2α=( ).A .tan αB .tan2αC .1D .12答案:B解析:原式=2sin2α2cos 2α•cos 2αcos2α=sin2αcos2α=tan2α.例2若tan θ=13,则cos 2θ+12sin2θ=________.答案:65解析:cos 2θ+12sin2θ=cos 2θ+sin θcos θ=cos 2θ+sin θcos θcos 2θ+sin 2θ=1+tan θ1+tan 2θ=1+131+19=43×910=65.例3已知cos α=-1213,α∈(π,3π2),求sin2α,cos2α,tan2α的值.解:∵cos α=-1213,α∈(π,3π2),∴sin α=-1-cos 2α=-1-(-1213)2=-513,∴sin2α=2sin αcos α=2×(-513)×(-1213)=120169,cos2α=2cos 2α-1=2×(-1213)2-1=119169,tan2α=sin2αcos2α=120119.例4 已知函数f (x )=cos x •sin (x +π3)-3cos 2x +34,x ∈R .(1)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2)求f (x )在闭区间[-π4,π4]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1)由已知,有f (x )=cos x •(12sin x +32cos x )-3cos 2x +34=12sin x •cos x -32cos 2x +34 =14sin2x -34(1+cos2x )+34 =14sin2x -34cos2x =12sin (2x -π3). 所以f (x )的最小正周期T =2π2=π.(2)因为f (x )在区间[-π4,-π12]上是减函数,在区间[-π12,π4]上是增函数,f (-π4)=-14,f (-π12)=-12,f (π4)=14,所以,函数f (x )在闭区间[-π4,π4]上的最大值为14,最小值为-12.三、半角公式(这类公式不要求记忆)半角的正弦(简记2S α)、余弦(简记2C α)、正切(简记2T α)公式:2221cos cos 221cos sin 221cos tan 21cos ααααααα+=-=-=+,,,cos 2sin 2tan 2ααα===sin 1cos tan 21cos sin ααααα-==+. 例1 cos θ=-15,5π2<θ<3π,则sin θ2=( ).A .105B .-105C .155D .-155答案:D解析:∵5π2<θ<3π,∴5π4<θ2<3π2,∴θ2是第三象限角,∴sin θ2=-1-cos θ2=-1+152=-155. 例2 化简:(1+sin α+cos α)(sin α2-cos α2)2+2cos α(0<α<π).解:∵0<α<π,∴0<α2<π2,∴原式=(2cos 2α2+2sin α2cos α2)(sin α2-cos α2)2·2cos 2α2=2cos α2(cos α2+sin α2)(sin α2-cos α2)2cosα2=sin 2α2-cos 2α2=-cos α.四、公式的变形与应用1.合一变形⇒把两个三角函数的和或差化为“一个三角函数,一个角,一次方”的 sin()y A x B ωφ=++形式.辅助角公式:cos sin )a x b x x x +=+令22sin a a bθ=+,22cos b a bθ=+,∴22cos sin sin()a x b x a b x θ+=++, 其中θ为辅助角,tan a bθ=. 2.三角变换是运算化简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变换,提高三角变换能力,要学会创设条件,灵活运用三角公式,掌握运算,化简的方法和技能.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技巧如下:(1)角的变换:在三角化简、求值、证明中,表达式往往会出现较多的相异角,可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半、互补、互余的关系,运用角的变换,沟通条件与结论中角的差异,使问题获解.对角进行变形,如: ①α2是α的二倍;α4是α2的二倍;α是2α的二倍;2α是4α的二倍; ②o ooooo3015453060452=-=-=,问:=12sin π,=12cos π;③ββαα-+=)(,④)4(24αππαπ--=+, ⑤)4()4()()(2απαπβαβαα--+=-++=等等.(2)函数名称变换:三角变形中,常常需要变函数名称为同名函数.如在三角函数中正余弦是基础,通常化切为弦,变异名为同名.(3)常数代换:在三角函数运算、求值、证明中,有时需要将常数转化为三角函数值,例如常数“1”的代换变形有:22o o 1sin cos tan cot sin90tan 45αααα=+===.(4)幂的变换:降幂是三角变换时常用方法,对次数较高的三角函数式,一般采用降幂处理的方法.常用降幂公式有:2cos 21cos 2αα+=,21cos 2sin 2αα-=.降幂并非绝对,有时需要升幂,如对无理式αcos 1+常用升幂化为有理式,常用升幂公式有: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1cos 22x x +=±1cos 22x x -=±.(5)公式变形:三角公式是变换的依据,应熟练掌握三角公式的顺用、逆用及变形应用. 请尝试完成下列变形, 如:221sin 2(sin cos )1sin 2(sin cos )θθθθθθ+=+-=-_______________tan 1tan 1=-+αα; ______________tan 1tan 1=+-αα;____________tan tan =+βα;___________tan tan 1=-βα;____________tan tan =-βα;___________tan tan 1=+βα;=αtan 2;=-α2tan 1;o o o o tan 20tan 403tan 20tan 40++=;=+ααcos sin =; =+αcos 1;=-αcos 1;若4A B π+=或54π,则(1tan )(1tan )2A B +⋅+=. (6)三角函数式的化简运算通常从:“角、名、形、幂”四方面入手;基本规则是:见切化弦,异角化同角,复角化单角,异名化同名,高次化低次,无理化有理,特殊值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互化.如:o osin 50(13tan10)+=;=-ααcot tan .本章整合:。

高中数学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3个课时)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4

高中数学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3个课时)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4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3个课时)一、课标要求:本节主要包括利用已有的十一个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以及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的应用.二、编写意图与特色本节内容都是用例题来展现的.通过例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对变换对象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形成对解题过程中如何选择公式,如何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公式变形,以及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变换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三、教学目标通过例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对变换对象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形成对解题过程中如何选择公式,如何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公式变形,以及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变换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已有的十一个公式为依据,以推导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的推导作为基本训练,学习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在与代数变换相比较中,体会三角变换的特点,提高推理、运算能力.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变换的特点,并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变换过程的设计,不断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变换过程的能力.五、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讲授式教学六、教学设想:学习和(差)公式,倍角公式以后,我们就有了进行变换的性工具,从而使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更加丰富,这为我们的推理、运算能力提供了新的平台.下面我们以习题课的形式讲解本节内容.例1、试以cos α表示222sin ,cos ,tan 222ααα. 解:我们可以通过二倍角2cos 2cos 12αα=-和2cos 12sin 2αα=-来做此题. 因为2cos 12sin 2αα=-,可以得到21cos sin 22αα-=; 因为2cos 2cos 12αα=-,可以得到21cos cos 22αα+=. 又因为222sin 1cos 2tan 21cos cos 2ααααα-==+. 思考:代数式变换与三角变换有什么不同?代数式变换往往着眼于式子结构形式的变换.对于三角变换,由于不同的三角函数式不仅会有结构形式方面的差异,而且还会有所包含的角,以及这些角的三角函数种类方面的差异,因此三角恒等变换常常首先寻找式子所包含的各个角之间的联系,这是三角式恒等变换的重要特点.例2、求证:(1)、()()1sin cos sin sin 2αβαβαβ=++-⎡⎤⎣⎦;(2)、sin sin 2sincos 22θϕθϕθϕ+-+=. 证明:(1)因为()sin αβ+和()sin αβ-是我们所学习过的知识,因此我们从等式右边着手.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两式相加得()()2sin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即()()1sin cos sin sin 2αβαβαβ=++-⎡⎤⎣⎦;(2)由(1)得()()sin sin 2sin cos αβαβαβ++-=①;设,αβθαβϕ+=-=, 那么,22θϕθϕαβ+-==.把,αβ的值代入①式中得sin sin 2sin cos 22θϕθϕθϕ+-+=.思考:在例2证明中用到哪些数学思想?例2 证明中用到换元思想,(1)式是积化和差的形式,(2)式是和差化积的形式,在后面的练习当中还有六个关于积化和差、和差化积的公式.例3、求函数sin y x x =的周期,最大值和最小值.解:sin y x x =这种形式我们在前面见过,1sin 2sin 2sin 23y x x x x x π⎛⎫⎛⎫=+=+=+ ⎪ ⎪ ⎪⎝⎭⎝⎭, 所以,所求的周期22T ππω==,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2-.点评:例3是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应用的举例,它使三角函数中对函数()sin y A x ωϕ=+的性质研究得到延伸,体现了三角变换在化简三角函数式中的作用. 小结:此节虽只安排一到两个课时的时间,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要对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加深认识,学会灵活运用.作业:157158P P - 14T T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教案(3)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教案(3)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教学目的:能运用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浓度导出积 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住公式。

教学重点:用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教学难点: 例4的教学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二倍角公式的正弦、余弦、正切。

二、新课在倍角公式中,“倍角”与“半角”是相对的例1、求证:α+α-=αα+=αα-=αcos 1cos 12tan ,2cos 12cos ,2cos 12sin 222证明:1︒在 α-=α2sin 212cos 中,以α代2α,2α代α 即得: 2sin 21cos 2α-=α ∴2cos 12sin 2α-=α 2︒在 1cos 22cos 2-α=α 中,以α代2α,2α代α 即得: 12cos 2cos 2-α=α ∴2cos 12cos 2α+=α 3︒以上结果相除得:α+α-=αcos 1cos 12tan 2 注意:1︒左边是平方形式,只要知道2α角终边所在象限,就可以开平方。

2︒公式的“本质”是用α角的余弦表示2α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3︒上述公式称之谓半角公式(大纲规定这套公式不必记忆) α+α-±=αα+±=αα-±=αcos 1cos 12tan ,2cos 12cos ,2cos 12sin补充:万能公式:求证:2tan 12tan 2tan ,2tan 12tan 1cos ,2tan 12tan2sin 2222α-α=αα+α-=αα+α=α 例2、求证: (1)sin αcos β=21[sin (α+β)+sin (α-β)] (2)sin θ+sin ϕ=22cos 2sin ϕθφθ-+ 例3、求函数y =sinx +3cosx 的周期,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y =sinx +3cosx=2(x x cos 23sin 21+) =2(3sin cos 3cossin ππx x +) =2)3sin(π+x所以,所求函数的周期为2π,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2。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导学案3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导学案3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4::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用三角函数的有关公式进行解题.2.能将前面所掌握的公式应用到三角函数式化简、求值、证明中.【重点难点】1.重点:三角函数有关公式的记忆.2. 难点:公式灵活运用.【学法指导】1. 采用观察、赋值、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已有的公式为依据,推导半角公式,提升逻辑推理能力.【知识链接】二倍角公式【学习过程】阅读课本第139页例1的内容,尝试回答以下问题:知识点1:半角公式(A 级)问题1:半角公式也可以理解为倍角公式,可视为α是2α的二倍角,尝试写出下列半角公式: 由2cos 12sin2αα=-得2sin 2α= . 由2cos 2cos 12αα=-得2cos 2α= . 由222sin 2tan 2cos 2ααα=得2tan 2α= . (B 级)问题2:已知3cos 5θ=,且532πθπ<<,求sin ,cos ,tan 222θθθ的值.(B 级)问题3:已知3cos 5θ=-,且180270θ︒<<︒,求tan 2θ.阅读课本第140页例2的内容,尝试回答以下问题:知识点2:积化和差公式与和差化积公式(A 级)问题1:观察例2中这两个式子的左右两边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B 级)问题2:在下列4个积化和差公式中任选一个完成证明.1sin cos [sin()sin()]21cos sin [sin()sin()]21cos cos [cos()cos()]21sin sin [cos()cos()]2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B 级)问题3:在下列4个和差化积公式中任选一个完成证明.sin sin 2sin cos 22sin sin 2cos sin 22cos cos 2cos cos 22cos cos 2sin sin 22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B 级)问题4:化简: cos cos(120)cos(120)sin sin(120)sin(120)A B B B A A +︒++︒-+︒+-︒-阅读课本第140页例3、例4的内容的内容,尝试回答以下问题:知识点3:公式的综合运用温馨提示:辅助角公式为sin cos )a x b x x ϕ+=+,即将含有同角的正弦、余弦的两项和化为一个角的一种三角函数形式,这样方便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例1:已知函数2())2sin ()612f x x x ππ=-+-()x R ∈(A 级)问题1:请将函数解析式利用二倍角公式和辅助公式整理化成sin()y A x b ϖϕ=++形式?(B 级)问题2:请尝试求解函数()y f x =的单调区间?(B 级)问题3:求使函数()f x 取得最大值的自变量x 的集合?(C 级)问题4:尝试归纳解这种类型的题的一般方法.【基础达标】A1.化简:sin 4cos 2cos 1cos 41cos 21cos x xxx x x ∙∙+++.B2.求值sin15cos15sin15cos15︒+︒︒-︒.(尝试用多种方法)B3.求值22sin 20cos 50sin 20cos50.︒+︒+︒︒B4.求函数21sin 2sin ,2y x x x R =+∈的值域.C5.已知函数22()sin 2sin cos 3cos ,f x x x x x x R =++∈求: ①函数()f x 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的自变量x 的集合. ②函数()f x 的单调增区间.③函数()f x 的对称轴.【小结】【当堂检测】B1.求函数2()6cos 2f x x x =,[0,]2x π∈的最值.。

【新导学案】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四: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doc

【新导学案】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四: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doc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导学案【学习目标】会用己学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证明;会推导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公式不要求记忆),进一步提高运用转化、换元、方程等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学习云点:''以己冇公式为依据,以推导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作为基本训练,学习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体会三角变换的特点,提高推理、运算能力。

学习难点:认识三角变换的特点,并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变换过程的设计,不断捉高从整体上把握变换过程的能力【学法指导】复习倍角公式S A J T IL先让学生默写三个倍角公式,注意等号两边角的关系,特别注意c*。

既然能用单角,玄示倍遍,那么能否用倍角表示单角呢?•回顾复习两角和与差的正眩、余弦和丘切公式及二倍角公式,预习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知识链接】:1、回顾复习以下公式并填空:Cos( a + B )= Cos( a - P )=sin( a + B )= . sin( a ・ P )=tan( a + B )= tan( a ・ B )=・ sin2 a = tan2 a =cos2 a =2、阅看课本P139—141 例1、2、3。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屮【学习过程】:探究一:半角公式的推导(例1)请同学们阅看例1,思考以下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

1、2a与ci冇什么关系?「与a/2冇什么关系?进一步体会二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的应用。

2、半角公式中的符号如何确定?3、二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有什么联系?4、代数变换与三角变换冇什么不同?探究二:半角公式的推导(例2)请同学们阅看例2,思考以下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两边冇什么特点?它们与例2在结构形式上冇什么联系?2、在例2证明过程屮,如果不用(1)的结果,如何证明(2) ?3、在例2证明过程中,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探究三:三角函数式的变换(例3),请同学们阅看例1,思考以下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问题导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21学年)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问题导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2021学年)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问题导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问题导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问题导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3。

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问题导学一、求值问题活动与探究1已知sin α=-错误!且π<α<错误!π,求sin错误!,cos错误!,tan错误!的值.迁移与应用若θ∈错误!,sin 2θ=错误!,则sin θ=( )A.\f(3,5)B.错误! C.错误! D.错误!1.解给值求值问题,其关键是找岀已知式与所求式之间的角、运算及函数的差异,一般可以适当变换已知式或变换所求式.2.给值求值的重要思想是建立已知式与所求式之间的联系,应注意“配角"方法的应用.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活动与探究2已知π<α<错误!,化简:1+sin α+错误!.\r(1+cos α)-\r(1-cosα)迁移与应用化简错误!得()A.sin 2αB.cos 2α C.sin αD.cos α(1)对于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有下面的要求:①能求岀值的应求岀值;②使三角函数种数尽量少;③使三角函数式中的项数尽量少;④尽量使分母不含有三角函数;⑤尽量使被开方数不含三角函数.(2)化简的方法:①弦切互化,异名化同名,异角化同角;②降幂或升幂.三、三角恒等变换的综合应用活动与探究3已知函数f(x)=cos2错误!-sin错误!cos错误!-错误!.(1)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和值域;(2)若f(α)=错误!,求sin 2α的值.迁移与应用已知函数f(x)=4cosx sin错误!-1.(1)求f(x)的最小正周期;(2)求f(x)在区间错误!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决关于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题,首先运用三角恒等变换将函数化成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式,而后结合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一步求周期、最值、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或图象的平移、伸缩变换等.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灵活地选取公式进行三角变换,化成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当堂检测1.已知cosθ=-错误!,错误!<θ<3π,那么sin 错误!=( )A.\f(10,5) B.-\f(\r(10),5) C.错误! D.-错误!2.设f(tan x)=tan 2x,则f(2)=( )A.45B.-\f(4,3) C.-\f(2,3) D.43.已知α∈错误!,且cos α=-错误!,则tan错误!等于()A.2 B.-2 C.错误!D.-错误!4.在△ABC中,若cos A=错误!,则sin2错误!+cos 2A等于________.5.化简:sin22x+2cos2x cos 2x=________.答案:课前预习导学【预习导引】1.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预习交流1提示:符号由\f(α,2)所在象限决定.2.a2+b2错误!sin(α+φ) 错误!错误!预习交流2提示:可以由sinφ和cos φ的符号来确定φ所在象限,由sin φ或cos φ的值确定角φ的大小.课堂合作探究【问题导学】活动与探究1思路分析:已知条件中的角α与所求结论中的角α2成二倍关系,解答本题可根据半角公式求值.解:∵sin α=-错误!,π<α<错误!π,∴cosα=-错误!.又错误!<错误!<错误!π,∴sin错误!=错误!=错误!=错误!,cos错误!=-错误!=-错误!=-错误!,tan错误!=错误!=-4.迁移与应用D解析:由θ∈错误!,得2θ∈错误!,cos 2θ=-错误!=-错误!,∴sin θ=错误!=错误!.活动与探究2思路分析:先用二倍角公式“升幂”,再根据错误!的范围开方化简.解:原式=错误!+错误!,∵π<α<错误!,∴错误!<错误!<错误!,∴cos错误!<0,sin错误!>0.∴原式=错误!+错误!=-错误!+错误!=-2cos错误!.迁移与应用 A 解析:4sin2错误!tan错误!=4cos2错误!tan错误!=4cos错误!sin错误!=2sin错误!=2cos 2α,原式=错误!=错误!=错误!=sin 2α.活动与探究3思路分析:(1)先利用余弦的二倍角公式和辅助角公式将f(x)化成f (x)=A sin(ωx+φ)形式.再求解.(2)利用同角间三角函数关系与二倍角正弦公式求值.解:(1)由已知f(x)=cos2错误!-sin错误!cos错误!-错误!=错误!(1+cos x)-错误!sin x-错误!=错误!cos错误!.所以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为2π,值域为错误!.(2)由(1)知,f(x)=错误!cos错误!=错误!,∴cos错误!=错误!.∴cos α-sin α=错误!,平方得1-sin 2α=错误!.∴sin 2α=错误!.迁移与应用解:(1)因为f(x)=4cos x sin错误!-1=4cos x错误!-1=\r(3)sin 2x+2cos2x-1=错误!sin 2x+cos 2x=2sin错误!,所以f(x)的最小正周期为π.(2)因为-π6≤x≤\f(π,4),所以-错误!≤2x+错误!≤错误!.于是,当2x+错误!=错误!,即x=错误!时,f(x)取得最大值2;当2x+错误!=-错误!,即x=-错误!时,f(x)取得最小值-1.【当堂检测】1.D 解析:∵错误!<θ<3π,∴错误!<错误!<错误!.∴sin θ2<0.由cos θ=1-2sin2错误!,得sin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2.B 解析:由f(tanx)=tan 2x=错误!,知f(x)=错误!,∴f(2)=错误!=-错误!.3.A 解析:∵α∈错误!,∴错误!∈错误!,∴sin α2=错误!=错误!,cos错误!=错误!=错误!.∴tan错误!=错误!=2.4.-错误!解析:在△ABC中,错误!=错误!-错误!,sin2错误!+cos 2A=sin2错误!+cos 2A=cos2错误!+cos 2A=错误!+2cos2A-1=-错误!.5.2cos2x解析:原式=4sin2x cos2x+2cos2x cos 2x=2cos2x(2sin2x+cos 2x)=2cos2x(2sin2x+1-2sin2x)=2cos2x.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数学: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4)

数学: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4)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会推导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并会用半角公式进行证明,求值和化简
2 能力目标:会灵活运用公式进行推导变形
3 情感目标灵活运用公式化繁为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半角公式的推导方法和结构特征及应用公式求值,化简,证明
难点是用公式求值
(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复习二倍角公式,按课本知识结构设置提问引导学生动手推导出半角公式,课堂上在老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会根据公式特点得出公式的应用,用公式来进行化简证明和求值,老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反思:
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新知识在旧知识基础上形成并得到引申和发展,形成新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分情况讨论的思想,和化归的思想使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到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