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刀剑—概说
中国历代名刀剑
![中国历代名刀剑](https://img.taocdn.com/s3/m/95a8f5c26137ee06eff918ae.png)
中国历代名刀二刀:雌雄两把古代名刀。
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燕慕容垂以建兴元年,造二刀长七尺,一雄一雌,若别处之则鸣五色:古代名刀。
《古今刀剑录》:少帝义符以景平元年造一刀,铭曰五色中山:古代名刀。
《古今刀剑录》:后秦姚苌以建初元年造一刀,铭曰中山永安:古代名刀。
《古今刀剑录》:北京以永安三年,造刀一百口,铭曰永安白鹿:古代名刀。
《古今刀剑录》:后魏宣武帝恪,以景明元年于白鹿山造一刀,文曰白鹿幼平:古代名刀。
《古今刀剑录》:周幼平击曹公胜,拜平虏将军。
因造一刀,铭背曰幼平司马:古代名刀。
《古今刀剑录》:晋武帝司马炎咸宁元年造八千口刀,铭曰司马兴国:古代名刀。
《古今刀剑录》:晋武帝衍以咸和元年,造十三口刀,铭曰兴国百胜刀:古代名刀。
《古今刀剑录》:李以永建元年造珠碧刀一口,名曰百胜安国:古代名刀。
《古今刀剑录》:黄武中累功作安国将军,作一佩刀,文曰安国赤冶刀:古代名刀。
《古今刀剑录》:后魏昭成帝,以建国元年,于赤冶城铸刺刀十口,全镂赤冶宋定业:古代名刀。
《古今刀剑录》:齐高帝肖道成,以建元二年造一刀,铭曰定业定国:古代名刀。
《古今刀剑录》: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铸一刀,铭其背曰定国神术:古代名刀。
《古今刀剑录》:前秦符坚,以甘露四年造一刀,用五千二,铭曰神术建义:古代名刀。
《古今刀剑录》:西奈乞伏国仁,以建义三年造一刀,铭名建义建平:古代名刀。
《古今刀剑录》:后赵石勒以建平元年造一刀,用五百金,工用万人,头尖,长三尺六寸,铭曰建平,隶书善胜、威胜:古代名刀。
《梁书·陶弘景传》载:大通初,令献二刀于高祖,其一名善胜,一名威胜,并为传宝朝之:古代名刀。
《古今刀剑录》云:明帝鸾以建武二年造一刀,铭曰朝之腾马:古代名刀。
《古今刀剑录》:后蜀李雄,以晏平元年造刀五百口,文曰腾马麟嘉:古代名刀。
《古今刀剑录》:后凉吕光,以麟嘉元年造一刀,铭曰麟嘉七圣刀:古代名刀大夏龙雀:古代名刀。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又造百炼钢刀,为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
中国古代刀剑发展史
![中国古代刀剑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8908263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c.png)
中国古代刀剑发展史
中国古代刀剑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商代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刀剑主要使用青铜制造,因此被称为青铜刀剑。
随着时间的推移,刀剑的制作技术逐渐改进,进入了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这个时期被称为铁器时代。
周代的刀剑开始采用铁材制作,由于铁质较硬,刀剑的锋利度和耐用性都得到了提升。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刀剑的品种和款式开始多样化。
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刀剑,如双刃剑、单刃剑、短刀等。
其中,以双刃剑(也称为剑)最为著名,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多诸侯国的主要武器。
到了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刀剑发展达到了巅峰。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标准化了刀剑制作工艺和形制。
著名的秦剑成为当时的代表作,并受到后世的影响。
随着历史的演进,刀剑的使用越来越被取代,特别是在唐宋时期以后,由于战争较少,刀剑逐渐成为装饰品和礼仪用品。
然而,中国刀剑的制作工艺和风格仍然有所发展,刀剑的整体设计趋于细腻而精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中国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
![中国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9c2347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b.png)
中国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一、剑剑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冷兵器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武器。
剑通常有长剑、短剑和宝剑的区分。
长剑大多是用来挥舞砍击的,短剑主要是用来刺击的,而宝剑则有着独特的造型和装饰,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二、刀刀是古代战争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利器,也是兵器中的大类之一、刀的形状和材料各不相同,有长刀、短刀、弯刀、双刀、木刀等。
刀有很高的砍劈力,适合近搏和刺击,是近身战斗的重要武器。
三、枪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兵器,与剑和刀一样,枪也是漫长发展后形成的武器。
枪的种类很多,有长枪、太极枪、矛枪、铁腕枪等。
枪具有较长的杆身和锋利的枪尖,适合远距离攻击,是对抗骑兵的重要工具。
四、戟戟是一种类似长矛的武器,也是古代战争中常见的武器。
戟的形状特殊,有的是双刃的,有的是单刃的,有的还带有尖刺和勾子。
戟的杆长而重,刀刃锋利,适合刺击和砍击,是近战战斗中常用的武器。
五、戈戈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一种冷兵器,形状像长矛,但刀刃较宽。
戈的用途主要是砍击,可以用来攻击敌人的头部和盔甲。
戈在古代战争中非常重要,是武器中的经典之一六、矛矛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一种兵器,形状类似于枪,但没有枪尖。
矛主要用来刺击,能够有效地击退敌人和攻破防线。
矛具有较长的杆身和锐利的矛尖,是古代中国主要的防御和进攻武器之一七、弓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远程攻击武器,也是中国古老的武器之一、弓分为长弓和短弓两种,长弓适合远程射击,射程远,力道大,而短弓则适合近距离射击和骑射。
弓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和射程,是古代战争中重要的武器。
八、弩弩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远程攻击武器之一,是一种可以发射箭矢的装置。
弩分为大弩和小弩两种,大弩力道强大,射程远,而小弩则适合近距离射击。
弩具有快速射击和准确打击的特点,是古代中国战争中重要的武器。
以上是中国古代冷兵器的一些介绍。
这些武器在古代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古代中国战争技术的发展和演变。
虽然现在的战争已经使用了现代化的武器,但对这些古代冷兵器的研究和了解,仍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古代刀剑—概说
![中国古代刀剑—概说](https://img.taocdn.com/s3/m/36a4f78f680203d8ce2f244c.png)
中国古代刀剑—概说.txtcopy(复制)别人的个性签名,不叫抄袭,不叫没主见,只不过是感觉对了。
遇到过的事一样罢了。
[ZT]中国古代刀剑—概说中国古代刀剑—概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出期,工具和兵器是不可分的,随着社会的复杂化以及工艺的进步,工具很自然地因用途的不同而有了形形色色的改变,兵器于是在此时产生了较为明确的定义;它与猎具、工具所不同的是:兵器专门意指人与人武力斗争的器具,扮演着令人又敬又怕的矛盾角色,千载之下,常生「乃知兵者是凶器, 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感叹。
到目前为止,人类似乎仍脱离不了战争,古代的刀剑却已然脱离了战场(军用刀除外),尽管如此,与生俱来的狩猎本能,仍使我们对刀剑有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情,或许,这也是尊崇古人生命力的一种表现吧,促使我们不时回顾,并从中得到启发。
为了与后来的枪炮火箭等产生热能的火器有所区分,一般将兵器分为分热兵器和冷兵器两种,本文只针对冷兵器-特别是刀和剑的部份来加以简单的介绍,并将中国古代刀剑的发展大略区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前期殷商之前,由于使料及实物的缺乏,我们对当时的战争型态与兵器的运用方式仍少有了解,因此直至目前为止的研究一般均以殷商为起点,并将我国早期的战争型态分为车战、步战与骑战三个过程,春秋中期之前以车战为主,战国时期则以步战代之,秦至汉初逐渐转为以骑兵主导战场;从对战争型态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刀剑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对刀剑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商朝的步兵单位采十进位制,称「什」(战车甲士则以三人为一单位),此制延续至周初,之后以五人为一基本的编制单位,称「伍」,每五个「伍」(即二十五人)形成一个方阵,称「两」,「两」即是最基本的战术编组,在每一伍中,成员彼此熟悉,平时一起下田劳动,战时互相呼应支援,这是生死与共的紧密关系,也形成了军队牢不可破的基础。
伍并不单凭个人的技艺或体能,它是一个组织化的武装力量,个人发挥手中兵器的最大效能,而达到最高的整体战力;按「司马法」所言: 「长以卫短, 短以救长」,短兵在前,长兵在后,分别是:戈手、戟手、矛手、殳手、弓手,其中戈和戟、矛和殳是可以互换的,前四人所持的兵器足以互相支援,戈最短而殳最长,最后的弓手以前四人为纵深,可以不断地以箭射远,同时指挥全伍,这些步卒根据现有的战国图案,是都佩有铜剑的,可在近身肉搏时用以刺杀敌人。
中国古代刀剑发展
![中国古代刀剑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f78ee64caaedd3382c4d300.png)
中国刀剑发展鲁妙然·在冷兵器时代,刀剑占据着无可比拟的巨大作用,刀光剑影,描绘了那个时代的战争图景,中国大地上也不例外。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各朝各代均出现过具有代表性的刀剑。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出现过的各种刀剑做一个简要的概述。
全文主要分三个部分,主要论述石器,剑和刀,其中刀是重点。
1.兵器的黎明——石斧的时代在讨论刀剑以前,我们先简述一下兵器的产生:在远古时代,人类的先祖将石块、木棒、藤索加工成斧、钺、弓箭等生产工具,用以狩猎和抵御野兽的攻击。
随着社会进化,氏族部落产生,部落间争斗频繁,凡是带利刃的工具都被人们用以相互厮杀兵器的功能。
随着争斗的加剧,工具难以胜任,迫使人们制作更有威力的专门杀伤器具,于是兵器与工具开始分离。
之后私有制出现,部落联盟转化为有阶级国家,战争升级,兵器与工具完全分离,自此兵器正式登上了人类的历史舞台。
从这个定义可看出,兵器区别于工具之处是它的作用对象是人,专门用来杀伤人的器具才是兵器。
石斧是人类最早用以互相残杀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开始减薄斧体,加大刃面,形成了新的兵器——钺。
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关于蚩尤造兵的传说,传说中皇帝发明了剑,蚩尤发明了五兵:戟、剑、钺、刀、弓弩。
当然传说并不一定可靠,尤其是在石器时代,刀剑这样的兵器的刃面若用整块石料磨制,其韧性必然极差。
国外似乎发现过一种将许多锋利的石块用绳绑在木棒两侧排成两排的剑,但我国似乎并未发现过这种形式的原始剑。
一般认为在进入青铜时代后,刀剑才开始出现。
2.青铜到钢铁——名剑的传说自夏开始,直到战国,前后约两千左右,是青铜的时代,并在末期开始步入钢铁时代。
这是一个属于剑的时代。
我们的祖先发现红铜的硬度由于石料,并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学会了冶炼金属,并进一步将红铜冶炼成青铜,步入了青铜时代。
发现的最早的铜质工具是甘肃省东乡林家遗址和甘肃省永登城蒋家坪出土的铜刀,用单范铸成,距今约5000~4000年。
在青铜时代前期,普通士兵使用最多的兵器实际是戈与矛等长柄兵器。
中国刀剑
![中国刀剑](https://img.taocdn.com/s3/m/88b22693a0116c175f0e4883.png)
中国刀剑中国刀剑中国刀剑——最古老的钢铁艺术在蛮荒的远古,猛兽横行,人类为了生存,只能依赖简陋的武器用于狩猎和战争。
从石器时代到铜器时代及至铁器时代,刀剑登上了长达几千年的历史舞台,并在此期间伴随人类演出了一段又一段离奇悲壮的故事。
远古时期,蚩尤首作五兵:戈、矛、朝、酋矛、夷矛。
”——用金属作武器,当时“伏羲以木为兵,神农以石为兵,蚩尤以金为兵。
”他们利用葛卢山流出的金属水;制成了剑、矛、,首创五金冶炼之术,兵甲冠绝于世。
九黎部所属八十一个部落,铜头铁额,手持铁器,征战无有不胜。
这所谓的'铜头铁额’非是指真的铜头铁额,乃是头戴赤铜面具之意。
其中以蚩尤面具为最,采首阳山赤铜,集五金之精,融天外神石而成。
后人尊蚩尤为兵主。
当许多国家还处在原始部落的时候,中国的欧冶子、干将、莫邪等一大批能工巧匠就以其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制造出许多千古闻名的宝剑,如湛卢、龙渊、太阿、纯钧、鱼肠、巨阙等神剑。
那时候,中国的剑可以说是灵应天地,气慑鬼神,“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它们出神入化,为世人所称道,堪称世界刀剑制造的鼻祖。
花纹刃从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都极为著名。
清代是晚期生产花纹刃的时期,以腰刀为主。
乾隆皇帝曾特制一批御用刀剑极为名贵。
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欲立万世基业,所以实行“销兵禁铸、焚书坑儒”的政策,那些铸兵器的专家,为了免被杀头都逃亡四方。
逃到东方的把技艺传到日本;逃往西北方的传技于匈奴、突厥、回纥、大月诸族;向南而下的泄密于马来诸岛。
从此,产生了世界三大名刀:世界名刀伊斯兰诸族(印度、伊朗、阿富汗,布哈拉、土耳其等)的大马士革平面花纹钢刀(俗称大马士革刀)Damas de cristallisation马来诸族(新加坡、马六甲、爪洼、婆罗洲、菲律宾)的糙面焊接花纹刃Damas de Corrayage(俗称马来克力士剑)日本平面碎段复体暗光花纹刃(就是日本武士刀的全称)。
中国刀剑发展简史中国刀剑为了与后来的枪炮火箭等产生热能的火器有所区分,一般将兵器分为分热兵器和冷兵器两种,本文只针对冷兵器-特别是刀和剑的部份来加以简单的介绍,并将中国古代刀剑的发展大略区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古代各个朝代剑的分类
![古代各个朝代剑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762a85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8.png)
古代各个朝代剑的分类
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面世。
按照历史沿革,剑在周至汉中间兴盛,刀则在汉以后兴盛。
以下是各个朝代剑的分类:
- 周朝:周朝时就对剑的形制有过严格的明确规定,此后的剑在形制上几乎一直保持不变。
- 春秋战国:出现了环首青铜刀。
- 汉代:出现了直刀,也就是俗称的环首刀。
- 隋代:出现了二郎刀,专制骑兵,标准长度达到3米。
- 唐代:出现了陌刀,与二郎刀的不同是单尖单刃,用途也是步兵对抗骑兵。
- 五代十国:出现了发源于吴钩的曲刀和青龙偃月刀样式的大刀。
- 明代:出现了脱胎于唐代直刀的倭刀,成为明军的标配。
- 清朝:出现了朴刀,实际上是短柄兵器,式样和青龙偃月刀的长柄变成剑柄是一模一样的。
中国古兵器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兵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f0778c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4.png)
中国古兵器知识点总结一、近战武器1. 剑剑是古代中国最常见的武器之一,其使用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中国古代的剑通常包括双刃剑、单刃剑、匕首等多种类型,用途涵盖了作战、仪仗、礼仪等多个领域。
古代中国的宝剑常常被赋予神秘和崇高的意义,成为了文人雅士和武士的标志和象征。
2. 刀刀是古代中国另一种常见的近战武器,它的种类繁多,包括大刀、短刀、匕首等。
中国古代的刀大多具有弯曲的刀身和锋利的刀刃,适合用来砍、劈等动作,具有很高的杀伤力。
3. 锤古代中国的锤主要包括棍棒、槌头和铁棒等种类,它们多被用作近战武器,具有高强度和攻击力,是古代中国战争中常用的武器之一。
4. 枪古代中国的枪是一种长杆型武器,通常包括长枪、短枪、矛、戟等多种类型,其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古代中国的战争中,枪通常被用作步兵的主要武器之一,具有较远的射程和较好的穿透力。
5. 鞭古代中国的鞭主要包括长鞭、短鞭、鞭索等多种类型,它们多被用作近战武器和刑法工具,具有很高的攻击力和威慑力。
二、远程武器1. 弓古代中国的弓分为反曲弓和复合弓两种类型,是中国古代主要的远程武器之一。
中国古代的弓具有很高的射程和精准度,被广泛用于狩猎、战争和礼仪等多个领域。
2. 弩弩是古代中国另一种主要的远程武器,其种类包括重力弩、连弩、弩炮等多种类型,具有很高的杀伤力和射程,是古代中国战争中常用的武器之一。
3. 箭箭是古代中国弓弩的配套武器,其种类包括长箭、短箭、毒箭等多种类型,具有很高的穿透力和杀伤力,在古代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 石弩石弩是古代中国一种用石弹发射的远程武器,其制作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常被用用于城防和野战中,是古代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重要武器之一。
5. 弩车弩车是古代中国一种利用弩装置的战车,其制作工艺复杂,使用方便,具有很高的杀伤力和射程,在古代中国的军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防御武器1. 盾盾是古代中国主要的防御武器之一,其种类包括长盾、圆盾、铁盾等多种类型,具有很强的抵御力和防御力,是古代中国士兵的重要装备之一。
中国古代10大名刀剑
![中国古代10大名刀剑](https://img.taocdn.com/s3/m/6a4c445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0.png)
古代十大名刀
中国古代10大名刀剑 新亭侯 汉末名将张飞初拜为新亭侯时,命铁匠取炼赤珠山铁,打造成一刀,随身佩带。后关羽战死,张 飞为报兄仇出征东吴,出兵前酒后鞭打士卒, 中国古代10大名刀剑 青龙偃月刀 东汉末年名将关羽所用战刀,为重骑兵大刀类型。身经百战,所向披靡,具体的就不多说了,实 在是名副其实的“众所周知”。
过了好久,薛烛才用颤抖的声音问道:"这就是纯钧吗?!"勾践点了点头"是。接着他得意地说 道:"有人要用千匹骏马、三处富乡、两座大城来换这把宝剑,你看行吗?"薛烛连忙说道:"不 能换。"勾践做作地皱了一下眉头问道:"为什么?你说说道理。"薛烛激动地大声对道:"因为这 把剑是天人共铸的不二之作。
古代十大名剑
古代十大名刀
时代迁移,北宋朝著名铁匠韩蕲在一处深山之中发现了商朝太庙的遗址,并开启封印得到了龙牙、 虎翼、犬神三邪刀的碎片,其时“碎铁中隐隐有黑气,触之即发”。后由韩蕲与宫廷铸剑师合力 铸造,耗时一年零八天,铸成降龙、伏虎、斩犬三把铡刀,由大宋天子御批存放于开封府,时任 开封府尹包拯成为第一个“开封三铡”的持刀人。 评定:又是轩辕剑……唉,没什么话好说了。值得一提的倒是,数千年前的三大邪器在被轩辕剑 击碎之后,长年封印,日后居然成了代表天下正气的“青天三铡刀”,真可谓物极必反。 中国古代10大名刀剑 苗刀之祖 苗刀,短刀的一种。刀长一尺二,向外曲凸。刀背随刃而曲,两侧有两条血槽及两条纹波形指甲 印花纹,刃异常犀利,柄长三寸至四寸,用两片木料,牛角或兽骨夹制而成,以销钉固定。
中国古代10大名刀剑
中国古代十大名刀和剑
内容摘要
好的,我可以为大家润色一下这篇文章,使其更加有趣、动人、立意深远: 中国古代十大名剑,每一把都有着独特的传奇色彩和神秘传说。其中,轩辕夏禹剑最为珍贵,传 说是黄帝所铸造,剑身蕴含着神奇的力量和智慧,是传说中的天下第一剑。湛泸剑则是一把神剑, 据说只有心灵澄明的人才能拔出此剑,威力无比,能够斩断一切邪魔外道。赤霄剑则是汉高祖刘 邦的配剑,剑身红如赤霄,挥动时仿佛有雷霆之力,是刘邦战胜敌人的吉祥之物。 泰阿剑则是楚国的镇国之宝,剑身薄如纸,却异常坚硬,传说是由天外神铁所铸成。七星龙渊剑 则是欧冶子所铸,剑身镶嵌七颗龙珠,能够吸收天地间的灵气,是剑客们梦寐以求的宝剑。莫邪 剑则是由越王勾践所铸,剑身寒光闪烁,锋利无比,是剑术中数一数二的利器。 干将剑和鱼肠剑则是由春秋时期著名的铸剑师干将和他的妻子莫邪所铸,剑身薄如干将,锋利无 比,是刺杀敌人的利器。
中国传统战争兵器
![中国传统战争兵器](https://img.taocdn.com/s3/m/f48d935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8.png)
中国传统战争兵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传统战争兵器是中国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兵器代表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积累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兵器制造工艺的杰作。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国传统战争兵器的特点、用途及其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一、刀剑类兵器1. 剑剑是中国传统兵器中最为著名的一种。
中国的剑分为宝剑、长剑和短剑等多个类型。
宝剑通常是由精选的高品质钢铁制成,刀锋锋利,制作精细,同时还富有艺术价值。
长剑在战场上被广泛使用,既可以用来砍砍砍砍攻击敌人,也可以用来挡道防守自己。
短剑则便于携带和使用,主要用于近身肉搏战斗。
中国的剑在历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代表着武士的荣耀和尊严。
2. 刀刀是中国军事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中国的刀具种类繁多,包括长刀、短刀、弯刀和直刀等。
这些刀具都以其锋利的刀锋和精良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中国的刀在战争中被广泛使用,既可以用来砍砍砍砍砍敌人,也可以用来砍伐木材和野外生存。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当代,中国的刀都代表着中国人民对于勇敢和坚持的精神。
二、箭类兵器1. 弓箭中国的弓箭是中国传统战争兵器中的重要一环。
弓箭是古代战争中主要的远程武器,射程远且准确。
中国的弓箭分为长弓和反弹弓两种类型,前者适用于远程射击,后者适用于近程战斗。
中国的弓箭在历史上战功赫赫,许多著名将领都以其对弓箭的精通而闻名于世。
2. 弩弩是中国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武器,尤其在封建时代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弩比起普通弓箭具有更高的射程和更强的攻击力。
中国的弩制造工艺非常高超,弩上绘有精美的图案,并配有精巧的机械结构。
弩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军事史增添了辉煌的一笔。
三、投石器投石器是中国古代战争中的一种重要攻击武器。
通常由木材和弹力绳制成,投石器可以将石块或其他射击物远距离弹射出去。
投石器可以用来攻击城墙和敌方战舰,是中国古代战争中的主要攻城武器之一。
投石器在战争中的实用性和威力极高,为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古代兵器概述
![中国古代兵器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251c27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b.png)
中国古代兵器概述近战武器是中国古代战争中最常用的武器之一,包括剑、刀、枪、戟、锤等。
其中,剑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在战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早期的剑多为青铜制成,后来逐渐演变为铁质的宝剑。
刀是中国古代军事中的重要武器,包括长刀、短刀、匕首等多种类型。
枪则是中国军事中十分重要的近战武器,包括单刺枪、双刺枪、三尖两刃枪等。
戟是中国古代的主力近战武器之一,具有极强的攻击和击穿能力。
锤是另一种古代军事中常用的近战武器,有铁锤、大锤、钉锤等。
远程武器是战场上起到关键作用的兵器,包括弓箭、投石器、火器等。
弓箭是中国古代战争中最重要的远程武器之一,从早期的弓射到后来的弩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投石器有石弩、石膏等,可以投射巨大的投石或投铁块,对敌人造成重大伤害。
火器是古代军事中的一项创新,包括霹雳炮、火箭等。
防护武器是为了保护士兵在战斗中的安全而设计和使用的兵器,包括盔甲、护身器等。
盔甲是中国古代战争中常用的防护装备,分为铁甲、皮甲等。
早期的盔甲以铁质为主,后来逐渐发展出以鳖甲为主的皮甲。
护身器包括头盔、护臂、护腿等,可以保护士兵在战斗中的关键部位免受伤害。
除了上述分类外,中国古代兵器还有一些特殊的兵器。
如弩、战车、飞镖、暗器等。
弩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远程武器,比弓箭更加便于使用。
战车是古代战争中的一项巨大创新,具有高速行驶和攻击的能力。
飞镖是一种小型的远程武器,可以迅速而准确地被投射出去,并对敌人造成伤害。
暗器是古代战争中特别独特的武器,主要包括短棍、飞刀、隐藏武器等,便于士兵进行隐蔽攻击。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兵器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不仅发展出了众多种类的武器,而且创新力也非常强大。
这些兵器在古代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智慧。
中国刀剑简史(转载)
![中国刀剑简史(转载)](https://img.taocdn.com/s3/m/fb5739d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f.png)
中国刀剑简史(转载)中国刀剑为了与后来的枪炮火箭等产生热能的火器有所区分,一般将兵器分为分热兵器和冷兵器两种,本文只针对冷兵器-特别是刀和剑的部份来加以简单的介绍,并将中国古代刀剑的发展大略区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中国古代的钢铁技术有两个高峰,一个直接衔接了青铜器的最高峰,也就是东周到秦这段时间,另一个则是南北朝到唐。
而从第一个高峰到第二个高峰之间,全世界没有第二个文化能与匹敌. 第一个高峰的象徵物,是剑,第二个高峰的象徵物,则是刀。
无论是剑或刀,在中国人的文化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剑。
前期:青铜时代1) 这时代青铜剑形式已成熟. 复合剑的最早出现 --- 这些兵器是用含锡较高的青铜做刃, 用含锡较低的青铜做剑脊, 以制刃坚硬, 脊柔的剑, 防止易折断.2) 广泛用防锈化学物 (copper sulphide) 来防止剑表面生锈.3) 最早铁和钢剑的出现.4) 世界最早的冶金书<<考工记>>, 描写了青铜剑的含铜含锡成分.战国时代 -- 中和晚期 (350BC - 221BC)1) 钢剑越来越长, 1 米以上, 剑柄长, 可双手握.2) 青铜剑也越来越长, 达80 厘米 (以前长度, 60 厘米以下).秦朝 (221BC - 207BC)1) 青铜剑达90厘米长, 长剑柄, 可双手使用.2) 广泛用化学物品 (chromium oxide) 为青铜剑防生锈保护层. 这是在公元前700年发明的,失传2000多年. 20世纪的30和50年代, 再次被德国和美国人发明.中期:钢铁时代汉朝 --- 初和中期 (206BC - 0 AD)1) 钢剑长度达1.2 米.2) 青铜刀与钢刀的广泛实用; 钢刀跟钢剑一样长.3) 复合钢铁 (例如: 包钢夹钢) 和淬刃技术的出现. 此制法将成为中国刀剑后2000年的独特风格.4) 反复锻打钢铁技术 (用来除掉杂物, 使在钢内的炭分散得更平衡) 慢慢成熟. 到了汉朝中期, 就成为著名的百炼钢技术. 此制法也将成为中国刀剑后2000年的独特风格.(在战国,就已经有了6、70厘米长的铜剑,而在登峰造极的西汉,这项记录更突破了1.1米。
中国古代兵器介绍
![中国古代兵器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beade2e4b73f242336c5f9b.png)
中国古代兵器(一)一、剑——百刃之君剑是中国最古老的兵器之一,相传产生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作为短兵器的一种,剑脱胎於矛形刺兵及短匕首,它是一种平直、细长、带尖,两边都有刃的短兵器,在招数上剑以撩刺为主。
殷商以前,它的形状还比较短小,古人常把它插在腰,用来抵御敌人与野兽。
春秋、战国时期,剑成为主要的短兵器。
这时候剑也被不会武功的仕宦书生喜好,为美观有在剑身上雕铭刻画的,在剑柄上加蕙装饰的,在剑鞘上镀金嵌玉的,各其匠心。
汉代击剑在朝野风行,不少人以剑术闻名于天下。
隋唐时,剑形十分精致华丽,对后世影响很大,故有“鼻剑”之称。
宋代以后,击剑之风逐渐为剑舞所代替。
剑在古代,除了作为格杀的兵器,锻炼武艺的器械外,还有多种用途。
1、被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例如皇帝授给亲信大臣的“尚方剑”,具有“先斩后奏”的生杀大权。
2、剑被僧、道作为法器,说剑能“隐身”、“降妖”、“杀魔”、“于千里外取人首级”。
3、剑被作为礼仪中显示地位等级的标志。
古籍中记有严格的佩剑制度,如佩剑人的年龄不同,地位不同,装饰的金属或玉石等也有所不同。
4、剑被作为一种风雅佩饰,文人学士佩之以示高雅不俗。
铸剑大师——欧冶子欧冶子(约公元前514年前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人。
中国古代铸剑鼻祖。
龙泉宝剑创始人。
欧冶子生活的年代,正值东周列国纷争,楚国先后吞并了长江以南的45国。
越国成了楚灵王的属国。
少年时代,欧冶子从母舅那里学会了冶金技术,开始冶铸青铜剑和铁锄、铁斧等生产工具。
他肯动脑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体强健,刻苦耐劳。
他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了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了中国冷兵器之先河。
欧冶子铸造的一系列赫赫青铜名剑,冠绝华夏。
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中,显示了无穷威力与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相传欧冶子曾经与与另一冶工干将齐名(一说干将为欧冶子徒弟),曾为越王铸五剑,名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
后因风胡子之邀,与干将赴楚,为楚王铸龙渊、泰阿、工布三剑。
中国古代剑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剑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69451e2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6.png)
中国古代剑的发展史1.先秦时期:在这个时期,剑尚未广泛应用,主要武器是戈、矛等长兵器。
然而,随着战争的频繁和技术的进步,短兵器的需求日益增加。
战国时期前期,铁剑开始逐渐出现,成为高级官员的象征,但仍然不够普及。
2.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剑的重要发展时期。
随着铁冶炼技术的进步,剑得以广泛应用。
战国时期的剑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短剑和长剑。
短剑主要用于近战作战,有三棱形、扁平形和针形等多种形状。
长剑则主要用于骑兵的远程攻击,长有锐利的刃和剑柄。
3.秦汉时期:在这个时期,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剑的制式,使剑的形状趋于统一、汉代的剑主要有两种类型:双刃剑和单刃剑。
双刃剑主要用于步兵作战,剑刃双面锋利。
单刃剑则主要用于骑兵作战,剑刃只有一面锋利。
4.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个时期,剑的形状开始多样化。
出现了鱼肚剑、朴刀、匕首等不同形态的剑。
这些剑有的弯曲,有的直刃,有的双刃,有的单刃,多样性使得剑具有更多的用途和攻击方式。
5.唐宋时期:唐宋时期的剑被称为“虎头剑”,源于剑柄形状形似虎头。
这个时期,剑的形状更加优美,刀刃更加锐利。
剑师们注重剑的精美工艺和剑的技术性能,并且有了更高的剑法和剑术。
6.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剑的制作达到了巅峰水平。
官方剑坊出产的官刀制作工艺精湛,刃口锋利。
在这个时期,官方开始规范剑的尺寸、形状和重量,使剑更符合实战需求。
以上是中国古代剑的发展史的一个简要概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剑逐渐从简单的工具发展为精致的艺术品。
最重要的是,中国古代剑制作技术的发展和剑术的推广对于中国武术和军事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在传承和发展。
战国时期的兵器刀剑争锋的时代
![战国时期的兵器刀剑争锋的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3772736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a.png)
战国时期的兵器刀剑争锋的时代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争和动荡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兵器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刀剑成为了当时主要的战争武器。
本文将介绍战国时期兵器刀剑的发展与争锋。
一、战国时期兵器刀剑的基本特征战国时期的兵器刀剑具备了一系列特征,这些特征不仅体现在形态上,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军事战略的变化。
1. 多样的刀剑形态战国时期的刀剑形态多样,有短剑、长剑、双刃剑等等。
这些不同形态的刀剑适用于不同的战术和战场环境。
2. 精湛的制作工艺战国时期的刀剑制作工艺相比前代有了极大的进步。
刀剑的刃部经过精细的处理,锋利耐用,使用寿命更长。
刀剑的握柄也开始采用拐子形状,以增加握持稳定性。
3. 制作材料的改进战国时期的刀剑采用了更高质量的锻造材料,如青铜和铁。
这些材料更坚固耐用,使得刀剑在战斗中更具侵略性和杀伤力。
二、战国时期名剑的流传在战国时期,一些名剑也逐渐被制作出来,并流传至今。
1.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了战国时期的著名剑客吴起,他所使用的名剑为“无锋剑”,这把剑以其出类拔萃的刀身及锋芒所得名,不仅在战场上威名远扬,也成为后世剑客们所仰慕的对象。
2. 著名的战国时期剑匠公羊赤臂制作的剑,被后世誉为“公羊剑”。
公羊剑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高质量的材料而闻名,被誉为当时时代最顶尖的兵器之一。
三、战国时期刀剑的用途1. 近身格斗刀剑在战国时期的主要用途之一是近身格斗。
士兵们通过使用刀剑来进行身体接触的战斗,以争夺占领地点和夺取敌人的资源。
2. 开路劈斩战国时期的刀剑以其锋利的刃部和坚固的质地,在战斗中发挥着重要的开路劈斩的作用。
士兵们使用刀剑来砍伐茂密的丛林,或劈开敌军的盾防。
3. 突击攻击刀剑在战国时期也常用于突击攻击,士兵们通过运用刀剑的快速攻击和机动性,迅速冲锋敌阵,扼制敌军。
四、战国时期刀剑的演变与发展战国时期的兵器刀剑在形态和用途上都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与发展。
1. 刀剑长度的变化战国时期的刀剑长度逐渐增长,短剑逐渐被长剑取代。
古代的宝剑与刀剑
![古代的宝剑与刀剑](https://img.taocdn.com/s3/m/67da9d6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9.png)
古代的宝剑与刀剑在古代,刀剑被认为是武器中最为精良的一种,因为它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常常代表着勇气、荣誉、权利和生命。
刀剑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和形式,有的是为战争而设计的,有的是用于礼仪和装饰品的。
古代的刀剑制作技巧精湛,历经数千年,至今仍然引起人们的注意。
我国的宝剑和刀剑在中国,剑是古代兵器中最为优秀的一类,因此制作的精细和造型的多样化也是非常出色的。
距今在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刀剑是“青铜矛戈”,由于年代太久远,已经消失殆尽,现在只能看到它们的复制和绘画品。
在商周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的是真正的刀剑,这些刀剑的形状和样式非常的多变,差异非常大,所以也被称为“时代之剑”。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刀剑工艺开始变得更加精湛。
这些刀剑通常采用了熔覆、完整压制、锤打等技术,制作出的刀剑非常美丽,而且也非常锋利。
在唐宋时期,人们开始推崇制作精美的武器和刀剑,所以唐代的宝剑和宋代的宝剑也更加精致,特别是在宋代,刀剑到达了他们的巅峰,被认为是极端流行的艺术品之一。
在日本,古代的宝剑和刀剑在日本,宝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非常受人们追捧。
日本制造的宝剑和刀剑具有优美的形状和极高的质量,成为了全世界的收藏家非常爱好的历史遗物之一。
传统的日本刀是在12世纪初期形成的,当时的日本战国时期,刀剑制造技术开发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日本的刀剑通常是手工制作的,制造工艺非常精湛,因此很少能找到两把在形状和制作质量上完全相同的刀剑。
日本的刀剑使用材料非常特殊。
刀剑通常采用优质钢铁,这种钢铁通常是在地下烤炉中制作而成,为了使它更加纯净,钢铁要经过多次重复的退火和淬火处理。
这些刀剑通常使用碳素含量非常高的钢铁制成,这就是使它们具有非常特殊的质感的原因。
刀剑保养古代的刀剑在保养和使用上非常的复杂和严格,因为这些剑并不是用来作秀的,而是带着征服敌人和保护自己的使命。
古人将这些剑当做是一生的朋友,精心地保养着。
刀剑通常要定期抹油,用干布轻轻擦拭,这样可以保护它们免受腐蚀和氧化。
兵器知识详述之剑
![兵器知识详述之剑](https://img.taocdn.com/s3/m/5c53a90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c.png)
兵器知识详述之剑剑,古之圣品。
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艺精深,遂入玄传奇。
实则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候,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
剑与艺,自古常纵横沙场,称霸武林,立身立国,行仁仗义,故流传至今,仍为世人喜爱,亦以其光荣历史,深植人心,斯可历传不衰。
尽管剑的实用价值和显赫军事地位,只存在于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初期,但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力却从未削弱,尚剑之风发展为以“剑”代“武”,后来与侠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剑文化。
早期铸剑比铸造其他兵器难度大,特别是铸造需经特殊工艺的宝剑更加耗时耗力,因此只有有权势的人才能获得宝剑,剑于是成为帝王君主权利威严的象征。
在十八般传统冷兵器中,剑被称作“百刃之君”、“百兵之帅”。
在武行中剑多作为防身性兵器,由于携带美观,所以名士贵族多佩剑,久而久之剑被大众视作有智慧、有内涵、有身份的兵器。
在大多数武侠小说中,名门正派的大侠总是使用宝剑,以此区别于使用暗器、毒药的旁门左道;负剑行侠则意味着光明正大地快意恩仇。
也只有剑的风雅气度和舞剑的表演性,最能给武侠作家提供空间去营造他们的诗意江湖。
剑修长光洁的形态颇具优雅气质,自古还受到文人的特殊青睐,不仅以剑抒怀作诗咏叹,更佩带操练。
李白终生以剑匣相伴,十五岁在峨嵋学剑,自称“我家青干剑,操割有余闻”,“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杜甫从二十岁开始挟剑浪迹天涯,表达自己“拔剑欲与龙虎斗”的气概。
经过道教的神化与文人墨客的写意化,剑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兵器,而被赋予了正义、正气的道德伦理色彩。
到了人人佩剑、家家悬剑的唐代,剑侠小说的出现让剑文化与侠文化融合一体,负剑行侠的形象从此深入人心。
剑的来历要追溯到轩辕黄帝时代。
据《黄帝本纪》记载:“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又有“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之说。
该记载表明,黄帝与蚩尤的时代便已经有了剑。
黄帝于公元前2704年建庙,国号有熊氏,当时尚系初入青铜器时期,但由此推知,剑之出世极为古远,历史悠久,故后人称之“短兵之祖”,确可当之无愧。
中国历史十大名刀
![中国历史十大名刀](https://img.taocdn.com/s3/m/8ee061c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5.png)
中国历史十大名刀一.鸣鸿刀话说上古时期,黄帝铸造轩辕剑时,剩下的原料竟然在冷却后自形成刀。
黄帝认为其自发的刀意太强,会反噬持刀者,为祸人间,欲以轩辕剑毁之。
这把刀还真的有灵性,知道大祸临头,化为一只红色云鹊,变成一股赤色消失在云际之中。
相传此刀后为魔界一神秘人物所持有。
后来汉武帝得到此刀,赐赠给东方朔。
二.苗祖之刀据说此刀是上古时期,上古三苗九藜部落联盟首领蚩尤的的配刀,后来在逐鹿之战中,败给了黄帝的轩辕剑。
三.龙牙四.虎翼五.犬神龙牙,虎翼,犬神是传说中上古三大邪刀。
造刀者不明,相传锻造原料中使用了许多恶毒之物,并有多种诅咒缠缚。
夏朝末期君主桀将三刀被供奉于夏朝太庙,据史料记载,后来商汤攻入夏朝太庙之时,黑云遮天,鬼哭神嚎,龙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化为三股妖风袭来,顿时商朝大军死伤无数。
汤王弃戈下马,手持轩辕剑单人闯入太庙主殿,挥剑疾斩,三大邪刀被击成碎片封印于地下。
据说到了宋代,这三把残刀被发现并重铸,奉于开封府。
包拯成了第一个开封三铡的持刀人。
上古三大邪刀摇身变成正义之刀。
可见包青天的正义之气厉害到什么地步六.大夏龙雀为春秋五霸中之晋文公所有,后世相传,在后来的第三次晋楚战争时,败给了名剑湛卢。
七.青龙偃月相信这把刀大家就算没见过,也会听说过。
关公的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
刀长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刀身上镶有蟠龙吞月的图案,因而得名。
八.新亭候相比起二哥的青龙偃月刀,老张的这把新亭候名气就稍微低了点。
张飞初拜为新亭侯时,命铁匠取炼赤珠山铁,重铸刀身,刀铭新亭侯,随身佩带。
后张飞为报兄仇出征东吴,出兵前酒后鞭打士卒,部将不堪忍受,趁夜晚潜入张飞营帐,用新亭候斩下张飞首级,连夜叛逃东吴。
后吴蜀交战,两人被东吴送回,张苞亲执此刀将其千刀万剐,新亭侯为主人报仇后不知所踪。
九.寒月战国末年赵国徐夫人的名刃,形假设新月,寒气四射。
后燕国皇室花重金购置,交由宫廷匠师反复淬炼之后,终于成为一把见血封喉的毒刀,其强度也得到大幅提升,足以斩断当时的秦王佩剑干将莫邪。
中国古代的剑器与刀剑技术
![中国古代的剑器与刀剑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e526c9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6.png)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刀剑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刀剑形象:英勇善战,彰显英雄气概 《水浒传》中的刀剑形象:豪放不羁,展现义薄云天的侠义精神 《红楼梦》中的刀剑形象:寓意家族荣辱兴衰,反映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 《西游记》中的刀剑形象:神奇变幻,富有神话色彩
刀剑与中国传统武术的融合
刀剑在古代战争和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逐渐发展出独特的刀剑文化。 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刀剑技巧注重实战性和艺术性,如太极剑、八极拳等。 刀剑与中国传统武术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武术流派和技艺,丰富了中华武术的内涵。 古代的刀剑制造技术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如剑身雕刻、剑鞘装饰等。
刀剑的锻造技术
添加项标题
刀剑的材质:中国古代刀剑多采用钢铁作为主要材质,通过炼 铁、炼钢等工艺制成。
添加项标题
锻打工艺:刀剑的锻打工艺是关键环节,通过反复折叠、锤打、 淬火等步骤,使刀剑具备所需的硬度和韧性。
添加项标题
淬火技术:淬火技术是决定刀剑性能的重要环节,通过控制淬 火温度和时间,使刀剑达到最佳的硬度和韧性。
武侠小说中的刀剑传说:明清时期,武侠 小说盛行,刀剑成为了小说中的重要元素, 许多脍炙人口的武侠故事中都有刀剑的出 现。
民间传说中的刀剑故事:在民间传说中,刀剑常 常被用来作为英雄或侠客的标志性武器,其背后 往往有着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刀剑在古代礼仪中的地位
刀剑作为武器,在古代战争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古代礼仪中,刀剑常常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同阶层的人使用不同规格的刀剑。
刀剑在古代仪式中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如皇帝登基时的“授剑仪式”,代表着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
在古代文化中,刀剑还被赋予了道德和人格的象征意义,如“剑胆琴心”等比喻,代表着勇敢、忠诚等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T]中国古代刀剑—概说中国古代刀剑—概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出期,工具和兵器是不可分的,随着社会的复杂化以及工艺的进步,工具很自然地因用途的不同而有了形形色色的改变,兵器于是在此时产生了较为明确的定义;它与猎具、工具所不同的是:兵器专门意指人与人武力斗争的器具,扮演着令人又敬又怕的矛盾角色,千载之下,常生「乃知兵者是凶器, 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感叹。
到目前为止,人类似乎仍脱离不了战争,古代的刀剑却已然脱离了战场(军用刀除外),尽管如此,与生俱来的狩猎本能,仍使我们对刀剑有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情,或许,这也是尊崇古人生命力的一种表现吧,促使我们不时回顾,并从中得到启发。
为了与后来的枪炮火箭等产生热能的火器有所区分,一般将兵器分为分热兵器和冷兵器两种,本文只针对冷兵器-特别是刀和剑的部份来加以简单的介绍,并将中国古代刀剑的发展大略区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前期殷商之前,由于使料及实物的缺乏,我们对当时的战争型态与兵器的运用方式仍少有了解,因此直至目前为止的研究一般均以殷商为起点,并将我国早期的战争型态分为车战、步战与骑战三个过程,春秋中期之前以车战为主,战国时期则以步战代之,秦至汉初逐渐转为以骑兵主导战场;从对战争型态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刀剑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对刀剑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商朝的步兵单位采十进位制,称「什」(战车甲士则以三人为一单位),此制延续至周初,之后以五人为一基本的编制单位,称「伍」,每五个「伍」(即二十五人)形成一个方阵,称「两」,「两」即是最基本的战术编组,在每一伍中,成员彼此熟悉,平时一起下田劳动,战时互相呼应支援,这是生死与共的紧密关系,也形成了军队牢不可破的基础。
伍并不单凭个人的技艺或体能,它是一个组织化的武装力量,个人发挥手中兵器的最大效能,而达到最高的整体战力;按「司马法」所言: 「长以卫短, 短以救长」,短兵在前,长兵在后,分别是:戈手、戟手、矛手、殳手、弓手,其中戈和戟、矛和殳是可以互换的,前四人所持的兵器足以互相支援,戈最短而殳最长,最后的弓手以前四人为纵深,可以不断地以箭射远,同时指挥全伍,这些步卒根据现有的战国图案,是都佩有铜剑的,可在近身肉搏时用以刺杀敌人。
§青铜的使用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的后期,人类进入了青铜器时期,在中国也不例外;由于铜加入了铅和锡之后形成青铜合金,硬度高而熔点低,容易加工,逐渐取代了石器,人类的工具从此进入以金属为主要素材的阶段。
依据<考工记>的记载,战国时期的工匠以累积了足够的经验,能充分的掌握冶炼青铜的技术,按照器具不同的用途,合金中的铜与铅、锡比例也有所不同,「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锺鼎之齐;五分齐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齐金而锡居二,谓之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斧斤、戈戟要求一定的硬度与韧度,而大刃则硬度更高,但韧度稍差一些,<考工记>上所提出的比例,经过现代科学的验证,是相当正确的。
还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青铜器氧化后常常在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氧化层,对器体反倒有保护的功用,虽经千年的埋藏,仍大致完好;而铁器除了极少数经过表面处理的,往往锈蚀殆尽,使得我们在考证出土的文物时相当困难,这是如今对唐宋兵器的了解远不如战国兵器的原因。
§青铜刀剑的发展青铜的特点是硬而脆,利切削而不利砍劈,从出土的实物中可以证明早期已有短的削刀,造型颇为原始,单刃曲背,若作为攻击性武器的话,恐怕稍嫌单薄脆弱了些,事实上,当时的刀作为切削工具的作用可能还大于护身,真正作为兵器的,应该是长于刺击的剑。
早期的青铜剑约在商朝即已大致成形,最初仅长十余公分,直脊双刃,剑身扁阔,柄以木片夹束,亦无剑格,而后发展出固定的形制,除了两段收束的剑身外,并有了格、茎、箍、首的完整握柄,长度在四十公分之内,剑柄以丝麻筋皮等物缠绕,方便持握,主要以木作鞘;在未来的千年间,这种剑的造型逐步迈向成熟, 并作为步兵的基本武器而活跃于战场上。
青铜剑的盛行与中国古代战争的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商代到春秋之时,正式的战争以车战为主,接战的范围、迴旋的空间较大,因此战车上的「士」较常用的武是戈或矛,剑只在近战或肉搏时使用,而剑能刺能砍、两面开刃的特点以当时的条件来说,的确具有优势,随着锻冶技术的发展,剑的长度逐渐增长到五、六十公分,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期。
§吴越的名剑春秋时期,互为世仇的吴越两国却同以铸剑精良闻名于当世,我们由现存的实物可以充分证明此点,其技术之精湛、工艺之华美,可称举世无匹,尤其是剑身的表面处理,不但具有神秘华丽的花纹,在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寒光四射、锋锐如新,这种处理技术至今仍然是个谜。
此时,钢铁制的兵器也登上了舞台,或许对于青铜兵器的锻冶技术已累积了足够的知识,又或许摺叠钢的技术本来就承袭自打造青铜兵器的经验,无论如何,这个时期的钢铁兵器,其水准的确领先了全世界一大截,著名的铸剑大师如:欧冶子、干将等人,链就一批千古名剑:干将、莫邪、湛卢、巨阙、纯钩、龙渊、太阿、工布、鱼肠等,即使实物不存,它们的赫赫威名仍令我们心驰神往;『吴越春秋』中记载薛烛评纯钩剑:「光乎如屈阳之华,沉沉如如芙蓉始生于湖,其文如列星之行,其光如水之溢塘,……」此外,太阿剑「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工布剑「文若流水不绝」,以及:龟文、缦理、列星、溢水、冰释、高山、深渊、水波、珠衽、流泉等等形容,均是指剑身上的摺叠花纹而言,当我们看到古代刀剑上的花纹时,才能体会古人所言实非虚语。
§秦朝的长剑战国后期的秦国已经是青铜剑、铁剑并用,同时剑的型制也有变化,长度曾加到一百公分左右,剑身狭长,表面经过仔细地研磨,并有一曾铬盐氧化物,显现着乌黑的光泽,能防蚀防锈,陜西秦墓出土的诸多长剑几乎有如新制,而其他兵器如:铍、矛、殳、镞等也都是应用此法。
这种长度的青铜剑在以往是不可想像的,由于青铜硬而脆的性质,过长的剑极易折断,因此剑的长度历来是受到限制的,秦代的长剑硬度一如经过处理的中碳钢,却能具有这种长度,出土之后颇令人不敢置信,经过学者的研究,发现其剑身有规律地作多段的收束,剑身宽度逐段变窄,而厚度则作比例性的加大,使其物理性能达到非常完美的地步,据说兵马俑出土时有过大量碎片压住青铜长剑的实例,移开碎片后,长剑立即反弹恢复原状,可见这种青铜剑韧性之优良;此时可说是青铜兵器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高峰。
§铁剑取代青铜钢铁兵器正式装备部队后,因为硬度和韧度都明显地优于青铜,也由于骑兵的大量使用,配合其冲锋陷阵、马上接战的战术需要,对兵器的强度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西汉末年时,钢铁兵器几已完全取代了青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数百年的交替期间,同时也是青铜兵器的发展巅峰,无论长度、硬度、韧度,在历史舞台上展现其最后的灿烂风华。
§中期秦朝统一六国,其军容之壮盛、装备知优良,从兵马俑的实证中可以窥见一二;从秦开始,战场逐渐由骑兵主导,以强大的军力、高度的机动性,控制着越来越庞大的帝国。
§剑的没落骑兵既然成为军队的功击主力,伴随而来的是战术的改变与装备的革新,由于骑兵冲锋的速度极快,单手施力的长剑固然仍能直刺敌人,予以重创,但冲力之大也足可把骑兵拉下马来,陷入挨打的困境,因此,马上的短兵显然要特重其切削的性能,加上强韧的铁器也已相当成熟,长剑于是渐渐为长刀所取代,并在汉代末期完全退出战场,但是它的象征意义却从未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褪过色,甚至还结合了道家的神秘色彩,被盖上一层玄之又玄的厚厚面纱。
这个时期的长剑常以玉石为装具,千年之后,长剑已朽,玉剑饰却已其精美的质地与纹饰为人珍爱,成为玉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品目;除此之外,剑术也一直受到重视,不论王公贵族、武林豪侠,仍然喜欢练剑、佩剑,我们可以说:剑虽然在战场上没落了,但在民间它始终保有王者的地位。
§环首铁刀这种在西汉时期发展的新兵直身而单刃,剑首成扁圆的环形,一般称之为「环首铁刀」,没有明显的剑格,柄以木片夹束,再紧缚粗绳,因长于砍劈而迅速地取代长剑,也由于需求量大增,汉武帝时在全国各地设立铁官,专管铁器生产,而冶炼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东汉时使用百链钢和局部淬火的技术,使之更加强韧锋利,随着汉朝对四方的经略,东及日本、西达西域,可说威名远播,这种形制也一直延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当时的日本对环首铁刀全盘接收,并着手仿制,对后来日本刀的发展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至今仍保有不少实物可兹证明。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双附耳式的佩系法,改变了配刀的方式,这种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另外,此时也发展出新的刀型,刀身略弯,刀尖前锐后斜,更适于劈砍,其形制与后世的刀型已十分接近。
§唐刀唐朝时又发展出新的刀型,刀首无环,柄部以木夹裹铁茎,外缠丝绳,刀首包裹金属饰件,刀柄与鞘均镶金刊嵌玉、裹以鲛革,装饰华丽非常,日本称之为「唐样大刀」,至今正仓院中仍有同一型式的传世品可供参考,日本人在精心模仿之后,以此为基础而发展出后来的武士刀。
除了短柄长刀之外,唐代还有一种长柄的大刀,长一丈(约三米),称为「陌刀」,威力极强,步兵持之以横向密集队形列于阵前,「如墙而进」,但唐以后就未见使用的记载了。
§西域民族的刀这个时期是一个十分开放的时代,各民族交流频繁,中亚的「大马士革钢」(我国称为「镔铁」)经由丝路在此时传入,这种镔铁并非一般的摺叠钢,呈现着特殊的细碎花纹,制作方法至今成谜,自古以来,得之者视若至宝,它的锋利、强韧、耐蚀直可傲视古今;唐代与西域的关系极其密切,取得这种宝刀是可以理解的,但不知是否取得这种技术?当时波斯、大食人来华者颇众,其中可有能匠?又或者彼国视为密技、不许外传,然而中唐时与大食的征战,也有可能俘获亦未可知?凡此种种,有待未来专家学者的研究。
§后期五代至宋之间,新的战争型态又蕴酿成形,由于火药的发明与使用,热兵器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是宋代战争的一大特点,此时的骑兵战力相当有限,主要以步战、城池攻防战与水战为多,在短柄兵器上,则吸收了西北少数民族的风格,形式庞杂,有鞭、棒、锤等,在接战时配合长刀使用,以破解敌军的铁甲,而长刀也变化为刀身微曲、刀头较宽、厚脊薄刃、并带有护手的型式,坚重有力,从出土的少数宋刀得知,此时也运用了纯熟的夹钢技术。
在长柄的兵器方面,则有大刀、戟、斧、钩、锤等,可说无奇不有,这些都是为了战术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军中以很少用剑,只作为军官的佩饰,短刃厚脊钝锋,样式重拙,不利击刺,显然象征多于实用。
§蒙古与阿拉伯的交会元朝虽是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但流传下来的兵器实物却非常的少,蒙古军长于骑战,人人马术娴熟,行动飘忽而快捷,使用利于砍削的马刀或腰刀是很合理的,同时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以如此强大的军事队伍而言,其兵器的质量必有可观;文献中曾记载蒙古军征服阿拉伯时,曾掳掠当地的能工巧匠随军征战,以当时「大马士革钢」冶炼技术之精湛,其兵器之形制、制作工艺等,必定因此有所改良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