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讲义
西方哲学史(个人整理版).pdf
西方哲学史(个人整理版)
1.柏拉图
①相论
⑴两个世界的划分:相和可感事物
柏拉图认为,我们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如赫拉
克利特所说的那样变动不居、因人而异的,因此都是不
真实的;真正存在的东西应该是永恒的、不动不变的(如巴门尼德所主张的存在)。
这种真实的存在就是苏格拉底所主张的普遍性定义(将柏拉图的理念等同于苏格拉底
所说的普遍性定义是复旦版哲学史的观点)。
柏拉图认为这种普遍性定义不单单局限于伦理道德,也不只是内在
于心灵之中,而是独立存在于事物和人心之外的实在。
柏拉图把这种普遍性定义称为“相”(希腊文idea和eidos,有“理念”和“型相”等译法,赵认为“理念”
译法强调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理智之中的存在,“型相”的译法强调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
真相。
两种译名是互补的。
其主要的特点是普遍性和分
离性,复旦认为这里的“相”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
而独立存在的,“理念”具有较强的主观意味,这与柏拉图的原意不符,故用“相”)。
因此,在柏拉图这里,相构成了一个客观的独立存在的
领域或者说世界,这是唯一真实的,而我们的感官所接
触到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世界,是不真实的。
这两个世
2。
《西方哲学史》第二讲
《西⽅哲学史》第⼆讲第⼆讲古希腊哲学之⼀——早期⾃然哲学⼀、伊奥尼亚派伊奥尼亚派指的是公元前6世纪出现在⼩亚细亚伊奥尼亚地区的哲学思想,包括⽶利都学派和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利都学派⽶利都学派开始思考宇宙的本原问题。
本原(基质或原则)是在宇宙内部起作⽤、并赋予宇宙万物特定的秩序的原因。
1.泰利斯的⽔本原说泰利斯(Thales,⿍盛年约公元前585/584年,所谓⿍盛年,是指从旁推算出来达到40岁的那⼀年)是第⼀个思考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在古希腊,本原也称始基,是指万物由之产⽣⼜向之复归的东西。
泰勒斯的基本思想是:⽔是万物的始基。
据亚⾥⼠多德解释,泰利斯之所以把⽔看作万物的始基,也许因为他观察到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滋养料,或者是因为万物的种⼦就其本性来说都是湿的,⽽⽔是潮湿的东西的来源。
还有⼀种解释是认为泰利斯可能是从古代神话中吸取了思想材料加以改造⽽得出这种⾃然哲学观的。
如古希腊神话说,海洋之神奥克安创造了万物;古代埃及和巴⽐伦的神话也认为,泰初之世,⼀切皆⽔,⽔为原始的混沌状态,万物皆由⽔产⽣。
泰利斯能够在⼈类⽂明的初始阶段就超越对具体事物的观察⽽进⼊对“万物始基”的思考,⽆疑代表了⼈类抽象思维的⼀⼤飞跃;⽽他能够超越对有“实⽤”价值的“⼩聪明”的探寻⽽进⼊对⽆直接实⽤价值的“⼤智慧”的追求,更是代表了⼈类精神境界的巨⼤升华。
2.阿那克西曼德的⽆定说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盛年约公元前570年)看到⽔本原说的局限性,提出“⽆定”作为世界的本原。
“⽆定”没有什么规定性,或者说它是调和各种规定性的中性状态。
他认为世界的原初状态是各种事物与性质共⽣共处的状态。
他把“⽆定”分化为万物的过程当作⽣成,把万物复归于“⽆定”的过程当作消亡。
两者共同构成世界的运动。
他还认为,⼀些事物的⽣成必然伴随另⼀些事物的消亡。
于是他提出“补偿原则”:从“⽆定”中分离出事物的⽣成过程是对“⽆定”的损害,因⽽要使⼀些事物回归“⽆定”作为补偿。
西方哲学史专题讲座
西方哲学史第一讲智慧的痛苦一、什么是哲学1、关于西方哲学人们通常将世界上的哲学形态分为三种要紧类型: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
所谓“西方哲学”是指一种不同于中国思想和印度思想的思想形态。
2、哲学的概念来源哲学那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hilosophia,由philos和sophia 组合而成,意思是“爱智慧”。
柏拉图:智慧那个词太大了,它只适合神而不适合人,我们人只能爱智慧。
亚里士多德:尽管一切科学都比哲学更有用,然而惟有哲学是真正自由的学问。
使哲学从“智慧之爱”变成“智慧之学”的梦想因为违背了哲学的本性而注定是不可能实现的。
3、哲学的本性(通过哲学与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来对比)(1)科学或自然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作为人类认识能力的产物,它以理性为基础,其成果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普遍必定性的知识和有用性的技术。
宗教所依靠的不是理性而是信仰,它们产生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亦即对宇宙的真实存在和终极奇妙以及包括人自己在内的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归宿和实在性的关怀或牵挂,因而宗教的对象是具有永恒无限之特征的超验的和理想性的存在,关于如此的对象是不可能通过认识来把握的,因此只能信仰。
在某种意义上讲,哲学居于科学与宗教之间:一方面它像科学一样属于理论思维,因而从根子上总是诉诸理性,另一方面它又像宗教一样起源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追求热爱的是永恒无限的智慧境地。
表面看来,与科学和宗教相比,哲学自有哲学的优越之处,因为科学知识解决不了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问题,而宗教则由于诉诸信仰,因此缺少理论上的合理性。
然而实际上,哲学的优越之处恰恰是它的局限所在:哲学既起源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它的对象就一定是永恒无限的东西,那实际上是我们的认识能力亦即理性所难以企及的。
结果,哲学既缺少宗教单纯诉诸信仰的方便法门,同时又无法达到科学知识所特有的确定性,这就使哲学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它的问题几乎差不多上无法解答或者没有终极答案的难题,以至于20世纪闻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讲,“哲学问题具有如此的形式:‘我找不着北’” 。
西方哲学课讲义完整版
王东岳老师得西方哲学课讲义序言西方哲学跟东方思维方式得差别就是如此之大,乃至于经过翻译后得西方哲学书籍几乎全部走味。
即使读翻译后得西方哲学原本原著,仍然很难体会西方哲学究竟想说什么。
本文如果严格按照西方哲学得表述方式,读者一定会就是在云里雾里。
因此本文只能讲述西方哲学最基本得梗概,用相对直观、经验化与科学化得方式来表述这些大学哲学系中二百多个课时得内容,探究这个哲学思维得基础。
这些内容要就是。
这种表述方法可能只能把哲学得一些意念给读者,并不能展现出西方哲学得思维方式与真正得推理方式,仅仅算就是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得启蒙。
如果读者在这个基础上,还想对西方哲学得思脉进行更细致得了解,建议读一两本西方大哲得原著,比如柏拉图得《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得《形而上学》、笛卡尔得《哲学原理》与《形而上学得沉思》、贝克莱得《人类知识原理》与《海拉斯与婓洛诺斯得对话三篇》、休谟得《人类理解论》、康德得《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得《逻辑学》与《历史哲学》等等。
这里所说得西哲原著仅指西哲原著译本,因为学习外语本非易事,况且就算把外语学得非常好,也不见得定能理解外语原著,正如我们要理解中国得哲学书也并非易事。
如果觉得西哲原著难读,建议从王老师得《物演通论》入手。
“哲学”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说法。
“广义哲学”大抵就是把一切稍显玄妙得东西都标榜为哲学,或者,就是把粗陋得政治鼓吹附会其间,故在现代中国早已泛滥成灾。
因此,才出现国人多“哲人”得局面,此可谓萝卜白菜哲学。
然而,惟因如此,国人也离哲学最远。
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写道:“中国从来没有过‘哲学家’,只有‘哲学家学家’。
”也就就是说,中国得哲学研究者大抵就是在研究其她哲学家得哲学,而并非自己得哲学。
所以中国会有很多“哲学家学家”,但其中没有一个就是哲学家。
本文仅就“狭义哲学”而谈。
严格说来,中国自古就与哲学无缘。
在有关“国学”得系列讲座中,王老师曾经只用“中国思想史”之说,而不用“中国哲学史”,即为避免混淆。
西方哲学史讲义+邓晓芒+赵林(可打印)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绪论这里,我们对全书的基本线索作一个总的提示,即指出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
首先我们将看到,在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哲学家们所提出的基本上都是一种有关客观世界的哲学,即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存在论)哲学,即使是这一阶段后期的人生哲学,也是以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哲学为基础、并以人对外部世界(包括自己的物质生活)的态度为主要内容的。
这个时期的一切哲学努力都是为了搞清客观世界及其原因或规律究竟“是什么”(包括人作为客观存在者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为此人们创造了数学方法、辩证法和逻辑。
这是西方理性思维的萌芽时期,理性思维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把主观和客观分离开来,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去把握客观规律。
所以西方哲学在古希腊的诞生同时也就是西方科学精神的诞生。
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构成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的哲学主要是有关主观精神世界的哲学,即心灵哲学和一神论的宗教哲学。
主观精神的世界比外在的客观世界是一个更深邃的世界,但只有在探索客观世界的历练中掌握了适用于一切对象的逻辑理性工具之后,对这个世界的深入才不会流失于不可言说的内心体验,而能有步步为营的创获。
所以中世纪基督教哲学虽然是对古代哲学的一次彻底否定,但本身却是以古希腊罗马哲学为前提的,没有希腊哲学的修养,我们无法理解中世纪哲学。
同时,中世纪哲学也是西方哲学精神的一种自我深化,西方哲学以上帝的名义建立了自己的真正据点或安身立命之地——具有人—神结构的个体意识的灵魂。
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以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近代哲学。
这种哲学的主题是立足于独立化了的主观精神去探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这种探讨本身又分成三个层次。
首先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分别表达了自然(包括人的自然)的原则和人(包括支配自然的人)的原则,这两大原则在上帝的保证下相互过渡和统一,形成近代精神的张力。
其次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展开了近代哲学的核心问题即认识论问题,表现为由笛卡尔所开创的理性派哲学和由培根所开创的经验派哲学对人类认识之谜的探讨,其中双方又就认识对象的本体论问题各自分化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个不同的方向。
西方哲学史讲稿
西方哲学史讲稿第一篇:西方哲学史讲稿“西方哲学思想”讲稿一导论1、西方哲学的源流;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精神家园。
(黑格尔)(希腊得名于神话:普罗米修斯生丢卡利翁和皮拉,他们是大洪水后仅剩的两人,他们的儿子希伦是希腊人的始祖。
)(中国古代哲学求之于本国的历史与典章制度,古希腊哲学则求之于各个国家之间的知识交流,这当然有地域(海洋文明)的因素,也有文化的因素,中国儒家是父母在,不远游,而希腊哲学家有机会就出海游学,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柏拉图等)(与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文化交流,以及希波战争(前492——前449)所带来的文化交融。
)古希腊文化的发展:地理环境:主要是欧亚两洲交界处的爱琴海地区,包括后来的希腊半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以及爱琴海上诸岛屿和它南部的克里特岛。
(包括现在的土耳其和意大利一些地区,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的区域进一步扩大,并使希腊文化向各个地区蔓延。
)(大希腊化)希腊人在此建立了十二个城邦,其中米利都、爱菲斯、萨摩斯在前六至七世纪最发达,而希腊哲学也就从这些地方开始发源。
希腊各城邦在前五世纪未受雅典和斯巴达控制前,基本各自为政,百家争鸣。
希腊航海业和工业发达,多矿产资源,但少平原,粮食需外购,因此与外界交流频繁。
文化的渊源:爱琴文明分克里特文明(前3000——前1400,有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毁于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和迈锡尼文明(前1600——1125,前十二世纪的特洛伊战争,毁于多里斯人入侵,线形文字绝迹)。
九至八世纪形成所谓的希腊民族,有共同的语言,主要是埃俄利亚、伊奥尼亚、多里斯三个民族,孕育了后来的希腊文明。
文字:象形文字(前2000年)——线形文字(前1700——前1125)——从腓尼基(前十四世纪左右出现22个辅音字母,是世界最早的字母文字)学到字母文字(前九至八世纪,卡德摩斯带来十六个字母);字母文字与象形文字的区分及其造成的文化差异)(黑格尔,感性直观与理性思辨的不同)思想的起源:神话、史诗(荷马史诗、赫西奥德《神谱》、寓言向哲学的转化(象征与思辨,感性与理性,诗性与玄学(维科))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西方哲学史讲义
西方哲学史讲义绪论:哲学与哲学史一、哲学的界定——什么是哲学对哲学的成见:哲学是科学;使人聪明给人智慧;讲道理的学问等等;对哲学的三种界定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即是爱智,人物合一。
苏格拉底到黑格尔时期(传统哲学):把存在当做人以外的概念来加以追求的学问。
后黑格尔时期(现代哲学):人与世界合一的生活世界的意义之学。
何谓哲学?——哲学家的尴尬处境▪哲学——Philosophy-Philosophie:爱智“哲学”(philosoph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philosophia ),由philos和sophia组合而成,意思是“爱智慧”的意思——词源学上的哲学概念。
▪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通俗地说,就是不愿糊里糊涂地活着,要活得明白。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就是这个意思。
而要活得明白,就必须用自己的头脑去想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
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哲学就是世界观和人生观。
哲学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思考的状态。
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
---------赫拉克里利特▪哲学家对哲学的分歧理解:▪(1)、亚里士多德:“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科学”。
▪(2)、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所谓哲学,按照现在习惯的理解,是对宇宙观和人生观一般问题的科学论述”▪(3)、维特根斯坦:“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就是治疗语言疾病”。
▪(4)、中国的哲学家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意思是哲学是人类精神的自我反思,是对认识的认识。
▪(5)、黑格尔说:“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的客观科学,是对于真理之必然性的科学,是概念式的认识。
”▪(6)、哲学,……就是自愿地生活于冰雪和高山之间。
——尼采▪哲学家就是那样一个人,他不断地体验、看、听、怀疑、希望、梦想那超乎寻常的事物。
——尼采▪(7)、哲学活动就是对超乎寻常的东西做超乎寻常的追问。
西方哲学史讲义+邓晓芒+赵林(可打印)(补充中间两章)
第三章 16—18世纪西欧哲学15、16世纪更多地是一个感性活动的时代,而不是一个理性反思的时代,它的特点是文学艺术风格的更新和宗教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不是哲学批判意识和科学理性精神对旧时代氛围的根本突破。
但后来的哲学和科学建树都是以他们所提供的这种新的人性模式和生活理想为前提的。
如果说15、16世纪是文学与艺术复兴的时代,那么17世纪就是哲学与科学兴盛的时代。
17世纪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对一切权威——无论是古代的权威还是中世纪的权威——都充满了强烈的理性批判意识。
17世纪的时代特征就是怀疑精神和经验方法,普遍的怀疑精神是那个时代几乎所有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基本原则。
近代哲学是从弗兰西斯·培根和笛卡尔那里开始的。
培根代表着实验科学的哲学,笛卡尔代表着自我意识的哲学,从培根和笛卡尔开始,哲学才把重心转移到认识论问题上。
认识论问题说到底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主观精神如何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问题,因此17—18世纪西欧哲学的主要兴趣就表现为对认识的来源、过程及其真理性等问题的探讨。
最终竟形成了经验论哲学和唯理论哲学的尖锐对立,使得这一时期的哲学呈现出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
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其初衷都是试图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尤其是试图建立起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但是由于它们各执一端,缺乏辩证的综合眼光,最终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自身的反面——经验论在休谟那里发展成为一种怀疑主义或不可知论;另一方面,唯理论在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中发展成为一种独断论。
它们都使近代哲学试图解决的认识论问题走进了死胡同。
在这种情况下,才引出了从康德直至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和辩证综合。
第一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在中世纪末期,西欧社会发生了两场重大的文化变革活动,一场是意大利和南部欧洲拉丁语世界中的文艺复兴运动,另一场则是北部欧洲日耳曼语世界中的宗教改革运动。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为西方近代哲学的崛起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氛围,并没有产生出什么深刻而系统的哲学思想;但是它们却是后来一切近代哲学思想背后鼓动着的精神动力。
《西方哲学史》+第一讲+哲学的史前史
•
c. 第二部分,宙斯如何建立并施行统治(507-1020): 宙斯的统治,如首先受到普罗米修斯的挑战,讲了一段普罗米修斯神话, 表明宙斯的心志和威权不容置疑——诸神的战争,尤其提坦神的反抗——宙斯与 众女神的婚姻(886以下)——然后神人和英雄的出生——最后是奥德修斯与魔 女喀尔刻和女仙卡吕普索的婚姻和生育———全诗结束于对奥林波斯的缪斯的吁 请。选读:
二、赫西俄德《神谱(或诸神的诞生)》 ——世界的开端(arche )问题
• (一)赫西俄德的《神谱》 • (二)《神谱》的结构和内容 • (三)《神谱》中的“哲学问题”
(一)赫西俄德(Hesiod)的《神谱》
• 1、生平:赫西俄德与荷马同为希腊古风时代的大诗人,稍 晚于荷马,生活年代大致在前700年,但生年说法有争议。 • 2、作品:赫西俄德的诗作有两种,一为“教谕诗”,如《劳 作与时日》,指导农人的生产生活以及进行道德训诫;一为 追溯诸神世系的《神谱》。【他的作品没有荷马那般言辞华贵、
(二)《奥德赛》的开篇与主题
《奥德赛》开篇卷一1-10行,概括全书的情节和主题 : [1]这人(Andra)游历多方,缪斯哦,请为我叙说,他如何 历经种种引诱,在攻掠特洛伊神圣的社稷之后, 见识过各类人的城郭,懂得了他们的心思(nous,这个词就是后来前苏哲人 Anaxagoras提出的能动的本原,一般译作“心灵”,也音译译作“努斯”) 在海上凭着那份心力(thumos)承受过好多苦痛, [5]力争保全自己的心魂(psyke),和同伴们的归程。 可他最终未能拉住同伴,尽管自己已拼尽全力, 同伴们自己过于轻狂,终致毁了自己: 这帮家伙太孩子气,竟拿高照的赫利奥斯的牛群来 饱餐,赫利奥斯当然剥夺了他们归返的时日。 [10]就从这儿也给咱们说说罢,女神,宙斯之女哦。
西方哲学史(非常全面的课件)
四、爱利亚学派
奠基人是克塞诺芬尼,主要代表是巴门尼 德和芝诺。
(一)克塞诺芬尼
批评了希腊传统的多神观念,认为神 是唯一的。在他看来,神无所不能,神是 永恒的。
(二)巴门尼德
爱利亚学派的中坚人物。他学说包括两个方 面,一是讲“存在”、“真理”;二是讲“非存 在”、“意见”。
1、关于“存在”和“非存在”
西方哲学史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古希腊罗马哲学 第三章 中世纪经院哲学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第五章 近代英国经验论哲学 第六章 近代欧洲大陆各国的唯理论哲学 第七章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第八章 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讲清西方哲学史的对象和学习西方 哲学史的目的及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 握本课程所要讲授的内容,明确为什么 要学习西方哲学史。
具有原始的“物活论”思想。
(二)阿那克西曼德
认为万物的始基是一种比水稀薄而又 比空气浓厚无定形的东西,他把这种东西 称为“阿派朗”,意既“无限者”。
他还第一次提出了始基与万物之间关 系的必然性思想,他称这种必然性为“命 运”。
另外,他也最早提出了对立物的思想。
(三)阿那克西美尼
认为气是万物的始基。 他还用气的稀散和浓聚两种对立的性
第二章 古希腊罗马哲学
指公元前7至6世纪——公元5世纪希腊罗马奴 隶制社会的哲学。
产生的历史条件:
社会条件:奴隶制的确定;农业和手工业进
一步的分离;自然和社会知识的积累。
思想来源:希腊神话和东方的科学知识。
第一节 古希腊早期的哲学
一、米利都学派
(一)泰勒士
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西方哲学史上 第一个唯物主义哲学家,提出了水是万物 的始基的观点。
讲义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第一讲什么是哲学学哲学重要的两点:深入而广泛的阅读;思考一、哲学古希腊文:英文:philosophy拉丁文:philosophia爱神:富有之神——热情、持久性贫穷少女——wisdomWisdom: Thales 泰勒斯——HegelPythagoras 毕达哥拉斯哲学家——仰望星空者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居我心中。
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1、其他人的哲学观罗素:哲学是介于科学和宗教之间马克思:哲学是无用之学Hegel:哲学——反思,即对思想的思考冯友兰、胡适:哲学是对人生的反思《说文解字》:哲者,智也;智者,明也2、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形而上学》哲学的产生:求知的本性,好奇的冲动,闲暇西方文明——两希文明,希腊和希伯来3、哲学研究对象不以实用为目的,而以其本身为目的4、哲学精神(1)求真理:去蔽,记忆遮蔽,遗忘勒塞河,遗忘,灵魂喝勒塞河的水会遗忘柏拉图——灵魂回忆说哲学是自杀,让灵魂脱离身体的干扰(2)重批判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陈宣恪称王国维“独立之思考,自由之批判”(3)重思辨是思想回到它自身,并以自身为思想的对象自由思想即幸福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是思辨的幸福外在的幸福——有所依赖,有待内在的幸福——自由无所依赖,无待第二讲为什么说泰勒斯是西方哲学之父一、古希腊哲学史国家:国土政权民族1、希腊与东方希腊:雅典,斯巴达东方:波斯,埃及大陆国家——土——固定——耕农——天——自然,保守,稳海洋国家——水——流动——商业——变——数字——抽象思维,计算推理希腊精神:政治制度;商业——抽象思维;小孩埃及的目光投向死后世界——金字塔老人:以不变应万变,回忆希腊:孩子,好奇、追问、展望战争(希腊与东方):西方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历史》中记载,希腊波斯之战,雅典斯巴达“兄弟御辱于外,而隙于墙”伯里克利——希腊统帅——战前演说2、希腊自身的资源奥德修斯——木马计谋柏拉图四主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阿基流斯的故事(1)《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2)赫里俄德《神谱,工作与时日》整理、系统表述、追根思源的思想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3)希腊悲剧主题:命运,冲突,生命短暂的悲伤《安提戈涅》,家庭伦理与国家伦理的冲突命运——中国古代,“天”、“天命”希腊悲剧的必然性——彰显人类的崇高性(4)希腊宗教——奥菲斯宗教重生不重死——《荷马史诗》埃及:重死后孔子:重死未知生,焉知死奥菲斯宗教——重生不重死阴暗、歌颂死亡、非理性希腊——靠海——经商——文化交流、游历——奥菲斯宗教传入《荷马史诗》——宙斯太阳神——光明、理性尼采《悲剧的诞生》:日神——理性酒神(狄奥尼左斯)——非理性柏拉图——逆狂说——酒神精神李小龙“武术是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二、泰勒斯1、其人出生:于米利都大商人之家,自己也精通于经商经历:研究政治学、天文学(日蚀)日蚀的解释从神话、迷信转化为独立科学的思考,推测日蚀日期,消除人们的恐惧泰勒斯:哲学家不是书呆子的哲学家,精通政治、天文、经商。
考研《西方哲学史》名师张志伟讲义与考研真题
考研《西方哲学史》名师张志伟讲义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导言0.1复习笔记一、西方哲学史1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讲述的是从公元前6世纪以后到公元20世纪之前的2500多年间,西方哲学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与现代西方哲学相区别,这一历史过程中的西方哲学也被称为“古典哲学”。
2世界哲学的划分世界上的哲学划分为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和中国哲学三大哲学形态,西方哲学史有时也被称作“欧洲哲学史”。
二、哲学问题1哲学问题哲学史要回答“哲学是什么”或者“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哲学史可以看作是哲学家们代表人类精神对于永恒无解的哲学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索的记录,哲学史也可看作问题史。
2什么是哲学从词源上看,哲学在古希腊语中是philosophia,本义是“对智慧的爱”或“爱智慧”;从定义上来说,哲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科学与宗教(1)科学源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需要,它诉诸理性而以自然为其认识的对象。
(2)宗教产生于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理想,即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在永恒无限的精神层面上关注人类的来源与归宿,它诉诸情感而以超自然的存在作为其信仰的对象。
(3)哲学,它像自然科学一样诉诸理性,但又像宗教一样,以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作为其希图实现的理想,如果说宗教是信仰的世界观,则哲学就是理性的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问题的特点(1)哲学问题有历史性的特点,就哲学这门学科而论,有一些一般性的基本问题是任何一位哲学家都必然会关注的。
(2)哲学问题有时代性特点,由于小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时代产生了不同的问题,因而就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言,它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些富于时代特色的、具有特殊性的哲学问题。
(3)哲学具有理想性的特点,它不仅关注终极关怀的最高理想,同时也关注社会生活的现实理想。
三、哲学史1哲学的基本特征哲学的“知识”不是积累的结果,而是只存在于哲学史中,所以离开了哲学史就没有哲学。
西方哲学史讲义 邓晓芒 赵林(可打印).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绪论这里,我们对全书的基本线索作一个总的提示,即指出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
首先我们将看到,在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哲学家们所提出的基本上都是一种有关客观世界的哲学,即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存在论)哲学,即使是这一阶段后期的人生哲学,也是以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哲学为基础、并以人对外部世界(包括自己的物质生活)的态度为主要内容的。
这个时期的一切哲学努力都是为了搞清客观世界及其原因或规律究竟“是什么”(包括人作为客观存在者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为此人们创造了数学方法、辩证法和逻辑。
这是西方理性思维的萌芽时期,理性思维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把主观和客观分离开来,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去把握客观规律。
所以西方哲学在古希腊的诞生同时也就是西方科学精神的诞生。
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构成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的哲学主要是有关主观精神世界的哲学,即心灵哲学和一神论的宗教哲学。
主观精神的世界比外在的客观世界是一个更深邃的世界,但只有在探索客观世界的历练中掌握了适用于一切对象的逻辑理性工具之后,对这个世界的深入才不会流失于不可言说的内心体验,而能有步步为营的创获。
所以中世纪基督教哲学虽然是对古代哲学的一次彻底否定,但本身却是以古希腊罗马哲学为前提的,没有希腊哲学的修养,我们无法理解中世纪哲学。
同时,中世纪哲学也是西方哲学精神的一种自我深化,西方哲学以上帝的名义建立了自己的真正据点或安身立命之地——具有人—神结构的个体意识的灵魂。
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以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近代哲学。
这种哲学的主题是立足于独立化了的主观精神去探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这种探讨本身又分成三个层次。
首先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分别表达了自然(包括人的自然)的原则和人(包括支配自然的人)的原则,这两大原则在上帝的保证下相互过渡和统一,形成近代精神的张力。
其次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展开了近代哲学的核心问题即认识论问题,表现为由笛卡尔所开创的理性派哲学和由培根所开创的经验派哲学对人类认识之谜的探讨,其中双方又就认识对象的本体论问题各自分化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个不同的方向。
《西方哲学史》讲义
《西方哲学史》讲义绪论哲学与哲学史就字面上言,哲学史,应该是关于哲学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或者说,哲学史就是关于哲学的历史。
因此,在了解哲学史之前,应该了解什么是哲学。
一、哲学的界定(一)、一般的理解(或人们关于哲学所持的成见)1、哲学是科学。
我们关于科学的观念,基本上还停留在十八九世纪,那就是将科学看作是绝对真理的典型。
但科学的进步带来的总是哲学的危机,曾经是哲学的领域,随着科学的发展都分离出去,剩下的还给哲学留下点什么。
既然科学的进步划分为各种领域,成为具体的科学研究部门,则哲学研究的领域在当代应如何确定,在某一门具体科学部门之上,再设置一门关于它的哲学部门是否必要、是否可能?这里涉及到哲学与科学的分界问题。
科学与哲学是以不同的思维方式面对不同问题(事实与存在)的不同学科,是不能混淆的,否则,它们谁都找不到自己。
科学对哲学是必要的,因为科学提供的世界的清晰图景是哲学家所必须了解的,否则,哲学家就无法自觉为哲学家。
哲学对于科学也是必要的,一是科学通过哲学了解自身以及自身的意义,二是科学需要有哲学才不会陷入不知所措,科学需要哲学的批判思维。
哲学还要吸收科学的态度与思维方式,那就是接受批评,而这尤其是哲学本身的反思性所要求的。
爱因斯坦: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的确,现代科学的几乎所有学科都是从哲学中分出来的,哲学作为母亲生出了各个学科,然后它自己反而让人们认识不清而视为无用了,然而,它却是无用之大用。
哲学追问的是一个非因果的东西:是能辩明的理由。
不是找原因,而是找理由,reason,不是cause。
原因有实证科学去找,而我们有什么理由要这样理解而不是那样理解,则是哲学家所追问的。
具体来说,科学与哲学的区别主要是程序和前提的区别:在科学研究中,经常会遇到究竟是程序性研究还是前提性研究?程序是指的时间上的序列性,一种方法的各个环节是一个接一个,不能随意更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运动的和谐性与可成功性。
王东岳老师的西方哲学课讲义完整版
王东岳老师的西方哲学课讲义序言西方哲学跟东方思维方式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乃至于经过翻译后的西方哲学书籍几乎全部走味。
即使读翻译后的西方哲学原本原著,仍然很难体会西方哲学究竟想说什么。
本文如果严格按照西方哲学的表述方式,读者一定会是在云里雾里。
因此本文只能讲述西方哲学最基本的梗概,用相对直观、经验化和科学化的方式来表述这些大学哲学系中二百多个课时的内容,探究这个哲学思维的基础。
这些内容要是。
这种表述方法可能只能把哲学的一些意念给读者,并不能展现出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真正的推理方式,仅仅算是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启蒙。
如果读者在这个基础上,还想对西方哲学的思脉进行更细致的了解,建议读一两本西方大哲的原著,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笛卡尔的《哲学原理》和《形而上学的沉思》、贝克莱的《人类知识原理》和《海拉斯和婓洛诺斯的对话三篇》、休谟的《人类理解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历史哲学》等等。
这里所说的西哲原著仅指西哲原著译本,因为学习外语本非易事,况且就算把外语学得非常好,也不见得定能理解外语原著,正如我们要理解中国的哲学书也并非易事。
如果觉得西哲原著难读,建议从王老师的《物演通论》入手。
“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
“广义哲学”大抵是把一切稍显玄妙的东西都标榜为哲学,或者,是把粗陋的政治鼓吹附会其间,故在现代中国早已泛滥成灾。
因此,才出现国人多“哲人”的局面,此可谓萝卜白菜哲学。
然而,惟因如此,国人也离哲学最远。
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写道:“中国从来没有过‘哲学家’,只有‘哲学家学家’。
”也就是说,中国的哲学研究者大抵是在研究其他哲学家的哲学,而并非自己的哲学。
所以中国会有很多“哲学家学家”,但其中没有一个是哲学家。
本文仅就“狭义哲学”而谈。
严格说来,中国自古就与哲学无缘。
在有关“国学”的系列讲座中,王老师曾经只用“中国思想史”之说,而不用“中国哲学史”,即为避免混淆。
西方哲学史讲义邓晓芒赵林(可打印).
西方哲学史讲义邓晓芒赵林(可打印).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绪论这里,我们对全书的基本线索作一个总的提示,即指出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
首先我们将看到,在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哲学家们所提出的基本上都是一种有关客观世界的哲学,即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存在论)哲学,即使是这一阶段后期的人生哲学,也是以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哲学为基础、并以人对外部世界(包括自己的物质生活)的态度为主要内容的。
这个时期的一切哲学努力都是为了搞清客观世界及其原因或规律究竟“是什么”(包括人作为客观存在者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为此人们创造了数学方法、辩证法和逻辑。
这是西方理性思维的萌芽时期,理性思维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把主观和客观分离开来,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去把握客观规律。
所以西方哲学在古希腊的诞生同时也就是西方科学精神的诞生。
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构成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的哲学主要是有关主观精神世界的哲学,即心灵哲学和一神论的宗教哲学。
主观精神的世界比外在的客观世界是一个更深邃的世界,但只有在探索客观世界的历练中掌握了适用于一切对象的逻辑理性工具之后,对这个世界的深入才不会流失于不可言说的内心体验,而能有步步为营的创获。
所以中世纪基督教哲学虽然是对古代哲学的一次彻底否定,但本身却是以古希腊罗马哲学为前提的,没有希腊哲学的修养,我们无法理解中世纪哲学。
同时,中世纪哲学也是西方哲学精神的一种自我深化,西方哲学以上帝的名义建立了自己的真正据点或安身立命之地——具有人—神结构的个体意识的灵魂。
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以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近代哲学。
这种哲学的主题是立足于独立化了的主观精神去探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这种探讨本身又分成三个层次。
首先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分别表达了自然(包括人的自然)的原则和人(包括支配自然的人)的原则,这两大原则在上帝的保证下相互过渡和统一,形成近代精神的张力。
2011西方哲学史讲义
哲学的平易近人既不是高高在上的不可及的理论,也不是拿来就可以用的工具。
现实是贯通我们生命/生活的一种力量。
对于现实的看法构成了哲学的全部。
哲学就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同时也是世界向我们显现的方式。
无论学习西哲中哲都要学习一下西哲了解话语何为(理解到底西哲还是中哲)西方文化的办事模式——找出根据然后现象的本质。
具有独立主体,与其他人或事物有明确分界。
——人格。
主体由自己意志的推动。
人世界本原——哲学分离为这三个方面中国人看哲学出发点不是主体而是不明确的让的一些人。
理论是最高实践!——古代的生活是一种追求理念的生活。
美的理念是最美的。
——柏拉图理念——后来衍生意思唯名论和实在论古希腊:理论是事物所当是的状态。
例如自我理解树木花草自身都有欣欣向荣的趋势。
古希腊雕塑雕塑本身给人的美感不是最美的而是自身表现出得美的趋势,这种趋势在人的心里表现出得一种思想、理念是最美的。
古今之别列奥•斯特劳斯沃格林希腊与希伯来文明尼采的希腊酒神精神与基督教的奴隶道德。
尼采的学说其实是同一种权力意志下的两种不同表现。
雅典:柏拉图:哲人王崇尚:智者之智少数人知真理少数人拥有统治大众的权利。
耶路撒冷的神权政治:神就是真理,对人世超越式的训诫。
酒神表现生命自立表现大地与乡土的不分离表现原初力量的自由展现。
基督教则是一种扭曲人性的服从,塑造了中世纪以来的整个道德观,导致现代人仍然奉持一种遮蔽人真正活力的压制性的道德。
古罗马法律中的人格概念希腊灵魂是一种力量希腊史诗对死亡的看法在古代实践包括技术、道德/伦理、政治。
技术包括一切与外界打交道的手段。
理念最初代表的是事物的一种趋向。
古希腊雕塑的眼睛是无光彩的质料是普通不过的,从现实状态追溯得到的一个概念!外观形式理念相后两者是柏拉图的说法形式认为万物已经存在了一个形式,例如石头本身就是一个形式。
希腊人讨厌无限现代人的权力意志蛮横不讲理古人自由不是以他人的痛苦换取的,生命的本原就是这样。
反思:奴隶主的自由奴隶主的哲学进行反思不一定回归现世。
西方哲学史第五讲 中世纪教父哲学
奥古斯丁不仅通过原罪与恩典学说表达了一种神正论思想,而且也试图用理性的方式来证明上帝的存在。虽然他强调基督教真理的奥秘性,但是他与极力贬抑理性的德尔图良不同,在保证信仰至上性的前提下,并不拒绝运用理性来为信仰提供支持。奥古斯丁是教父派中最早尝试用理性来证明上帝存在的人之一,在这一点上,他与教父派中盛行的那种通过非理性的神秘体验来确信上帝存在的做法不尽相同。奥古斯丁把基督教称为真正的哲学,认为上帝的智慧已经铭刻在《圣经》之中,而信仰的特点就在于以赞同的态度思想来对待表现在《圣经》和各种教义中的基督教真理。因此他坚持相信,然后理解的基本立场,在坚持信仰至上性的前提下承认理性的作用。
4.光照说
奥古斯丁在认识论上综合了柏拉图的回忆说和亚里士多德关于积极能动的理性灵魂的观点,提出了光照说。他根据《圣经·约翰福音》中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第1章第9节)的说法,将恩典和真理说成是源之于上帝、见之于我们心灵的理性之中的东西。他把上帝比作真理之光,把人的心灵比作眼睛,而把理性比作心灵的视觉,正是上帝的光照使心灵的理性看到了真理。他认为,由于灵魂本身就是上帝创造的,因此在被造的心灵中已经潜在地包含着真理的成分,这种观点与柏拉图的回忆说有几分相似之处。但是与柏拉图不同的是,奥古斯丁认为理性对真理的认识不是通过感觉经验的剌激,而是依靠上帝的光照。奥古斯丁说:因为光就是上帝本身,而灵魂是被造的。所以,当它被带走,并且在身体的感官撤退之后,以一种更完善的方式面对着这光时,它也能看到在它上面的那光本身。正是在这光的照明里,它才能够看到它所看到并理解的万物。按照这种光照说,只有在虔诚的信仰中,上帝的光照才会显得通明透亮,而神圣的真理也只有在灵魂摆脱肉体之后才能最终被认识。
2.原罪与救赎
在早期基督教神学中,人性论构成了上帝论和基督论之外的第三个重要领域,而基督教人性论的核心问题就是原罪与救赎。在这个问题上,奥古斯丁的神秘主义决定论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罪恶问题是奥古斯丁一生关注的焦点,早年信奉摩尼教的奥古斯丁曾经把罪恶看作是与善良同样具有本质性的实体。在皈依基督教之后,他改变了早年的观点,认为只有善才是本质和实体,它的根源、就是上帝,而罪恶只不过是善的缺乏或本体的缺乏。上帝作为至善,是一切善的根源,上帝并没有在世间和人身上创造罪恶。罪恶的原因在于人滥用了上帝赋予人的自由意志,自愿地背离了善之本体(上帝)。奥古斯丁说:我探究恶究竟是什么,我发现恶并非实体?而是败坏的意志叛离了最高的本体,即是叛离了你天主,而自趋于下流。由于始祖亚当对自由意志的滥用,导致了人类永恒的罪性,即原罪。因此,尽管最初的人性是纯洁无邪的,但是自从亚当堕落以后,人性就被注定成为有罪的和邪恶的。作为对原罪的公正惩罚,上帝使人由原来与上帝一样不朽而变成有死的。由此可见,正是原罪注定了人类的先验罪性、邪恶本质和必死命运。奥古斯丁写道:一个人既已用自由意志犯了罪,为罪所胜,他就丧失了意志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上帝的恩典(Grace),才能使一部分人的意志重新获得自由向善的能力,摆脱必死的惩罚而获得灵魂的永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史讲义绪论:哲学与哲学史一、哲学的界定——什么是哲学➢对哲学的成见:哲学是科学;使人聪明给人智慧;讲道理的学问等等;➢对哲学的三种界定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即是爱智,人物合一。
苏格拉底到黑格尔时期(传统哲学):把存在当做人以外的概念来加以追求的学问。
后黑格尔时期(现代哲学):人与世界合一的生活世界的意义之学。
何谓哲学?——哲学家的尴尬处境▪哲学——Philosophy-Philosophie:爱智“哲学”(philosoph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philosophia ),由philos和sophia组合而成,意思是“爱智慧”的意思——词源学上的哲学概念。
▪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通俗地说,就是不愿糊里糊涂地活着,要活得明白。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就是这个意思。
而要活得明白,就必须用自己的头脑去想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
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哲学就是世界观和人生观。
哲学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思考的状态。
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
---------赫拉克里利特▪哲学家对哲学的分歧理解:▪(1)、亚里士多德:“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科学”。
▪(2)、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所谓哲学,按照现在习惯的理解,是对宇宙观和人生观一般问题的科学论述”▪(3)、维特根斯坦:“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就是治疗语言疾病”。
▪(4)、中国的哲学家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意思是哲学是人类精神的自我反思,是对认识的认识。
▪(5)、黑格尔说:“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的客观科学,是对于真理之必然性的科学,是概念式的认识。
”▪(6)、哲学,……就是自愿地生活于冰雪和高山之间。
——尼采▪哲学家就是那样一个人,他不断地体验、看、听、怀疑、希望、梦想那超乎寻常的事物。
——尼采▪(7)、哲学活动就是对超乎寻常的东西做超乎寻常的追问。
——海德格尔▪哲学是关于存在(Sein)的科学(Martin Heidegger);哲学是思乡之痛苦(Novalis);哲学是语言分析(石里克)等等。
中国出版的《辞海》是这样定义哲学的:“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
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应包括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辞海》(哲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第49页)这个定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的定义。
在这个定义中,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的体系,就是说,哲学是一种体系,但它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关于世界之不同领域诸如人生、自然界、社会、精神等的根本性观念所组成的体系。
▪哲学做什么有一个笑话,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有三个人,分别是搞经济,搞政治,搞哲学的。
搞经济的是做蛋糕的,搞政治的是负责切蛋糕的,搞哲学的是负责反思蛋糕做的好不好,蛋糕切得好不好。
哲学就是人对一些熟视无睹的东西进行反思的学问,平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都以为自己了解它,可是实际上呢?我们仅仅知道一些表面的现象,仅仅知道它的名称而已,我们不知道真正的概念,我们寻求这些真正的概念,并形成体系,就成了哲学。
学哲学,在不知道什么是哲学的时候,看了什么是哲学的概念后,以为自己懂得了,但是学的越多,就越感到复杂,越没有确定性,我们就会越难以回答什么是哲学。
——这就对了,哲学就是要我们对事物平面化的认识上升为立体的认识,哲学就是要我们自知无知而去不断地追求真知▪哲学做什么▪物理学研究物体现象、结构和运作规律,寻求一种解释现象的客观最优方法;而形而上学要求对规律的有效性以及最优方法何以成立作出说明。
▪知识多被视为经验以及方法的整合;而知识论关注的是知识自身是否可以获得、是否可以划界以及是否具有意义。
▪数学利用逻辑形式来研究数量、结构以及模型;而逻辑学则关注那保证推理有效的威权是什么、逻辑推理的可靠性和完备性。
▪社会学试图以某种普适定律来概括并预测人类群体或其中个体的行动;而伦理学则更加关心这些行为的自由度与道德责任的相关性、其内在动机、意义所在以及如何使人们的行为朝向一个最优的趋势发展。
▪政治学关注权力的转移;而政治哲学对权力何以能够出现并成立更加关心。
▪艺术向人们展现美的魅力,却不曾说明这魅力的由来;而美学则追问美的本质和意义。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它与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相关,哲学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反思和回溯,更是其前提和基础,是探索宇宙与人生的学问。
▪三、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导论中说:“哲学史就是哲学”。
他认为,只有一个唯一的哲学,它具有自己的生命和生长过程,各个不同的哲学只是她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和环节,所以哲学史就是哲学,是历史形态的哲学本身。
➢黑格尔:哲学=哲学史尽管他对哲学和哲学史关系的理解总体上是立足于唯心主义的,站在现今的高度值得非议之处很多,但是其中至少有一点是可取的,那就是他向世人首次表明,哲学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通过哲学史来呈现的。
▪关于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问题,我们的理解是: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是理论和史料的关系,或者说是哲学理论与哲学问题之间的关系。
注意把握以下三点:第一,哲学史为哲学理论的建构提供素材。
第二,哲学帮助哲学史理论化、系统化。
第三,需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四、西方哲学史的主要问题1、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宗教世界观是超现实的带有神秘色彩的信仰体系。
强调:只有信仰了的东西,才是真理。
哲学世界观则强调:只有真理的东西才只得信仰。
重事实、合规律、讲逻辑的特点使哲学世界观与宗教世界观区别开来。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3、一与多的关系艾耶尔在《20世纪哲学》序言中讲到有四个问题:A、客观性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区别);B、知识问题(起源、性质、正确性的判断);C、实体问题;D、主客体关系问题▪五、西方哲学史的基本线索1、古希腊罗马哲学(古代本体论){自然本体论本质本体论2、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中世纪神学本体论)3、“以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近代哲学”(近代认识论)①准备时期的15——16世纪的哲学的复兴②创立体系时期的17世纪英、法、荷、德等国哲学③发展时期的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哲学④繁荣和终结时期的德国古典哲学▪1、古希腊罗马哲学关于客观世界的哲学:“早期希腊哲学”、“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和“晚期希腊哲学的衰退”▪▪探讨客观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将主体与客体分离开来,间接地把握客观世界规律,创造了数学方法、辩证方法、逻辑方法等理性方法。
▪柏拉图的思想是对以前的希腊哲学,包括早期自然科学,智者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苏格拉底的原则和方法,所做的创造性综合。
亚里士多德使自然(物理)哲学和伦理(道德)哲学分道扬镳。
▪2、“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主要是关于主观世界的哲学:包括“教父哲学”、“经院哲学”▪▪3、“以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近代哲学”以一种反思、独立化了的主体性精神探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关系的哲学▪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哲学”;“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法国启蒙哲学”、“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阶段,尊重人自然本性、弘扬人的主体性▪第二阶段,重新审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第三阶段,调和主体能动性与客观制约性的关系▪六、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意义1、学习西方哲学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史可以帮助我们深化知识、开阔眼界、锻炼和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能力3、通过学习,可以了解西方文明的发展,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我们分析、批判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二)、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1、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史要有一点西方社会历史的知识。
2、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史要读一点西方宗教和科学史的书3、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史要注意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和系统。
4、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史要有一种批判的态度。
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希腊哲学的精神:学以致知求知是人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只找到一个原因的解释,也比成为波斯王要好。
--德谟克利特▪绪论▪希腊哲学以本体论研究为主,回答世界是什么即本原问题。
为什么讨论本原?▪希腊哲学的发展,第一个阶段是自然哲学阶段,第二阶段是在逻各斯的基础上从自然哲学走向形而上学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亚里士多德哲学解体并专注于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阶段。
▪哲学为什么在希腊诞生?古代民族中很少有远远超出神话阶段的,除去希腊人以外,或许没有一个古代民族可以说创制了真正的哲学。
--梯利:《西方哲学史》▪“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
构成文明的大部分东西已经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存在了好几千年,又从那里传播到了四邻的国家。
但是其中却始终缺少着某些因素,直到希腊人才把它们提供出来。
”--罗素▪一、希腊哲学产生的条件1、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希腊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2、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为希腊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或者说独特的城邦生活,为哲学家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哲学是城邦的女儿首先,城邦制度意味着话语具有压倒其他一切权力手段的特殊优势。
话语成为重要的政治工具,国家一切权力的关键,指挥和统治他人的方式。
于是原来那些由国王解决的属于最高领导权范围的涉及全体人利益的问题,现在都交给了论辩的艺术,通过论战来解决。
其次,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都被赋予了完全的公开性,甚至可以说只有当一个公共领域出现时,城邦才能存在。
最后,那些组成城邦的公民,不论他们的出身、地位和职务有多么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同类人”。
--让-皮埃尔·韦尔南:《希腊思想的起源》城邦有公共场所,如雅典的亚歌拉(意思是广场),成为新的空间,让人们自由来往与集会,由此凝聚理性的共识。
公民平等互动,凡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皆可在公众面前谈论。
政治家必须口才过人,用言语打动人心。
随着“言语”收到重视,讨论、争论、辩论的风气越来越盛,希腊人的思维能力也随之提升。
谁说的话是有根据的?谁的推理是循序渐进、合乎逻辑的?谁提的建议是具有实践价值的?这些都要在大众聚会的场合以公开方式展现出来。
哲学家的爱智心态逐渐受到注意。
公元前八——六世纪,由于生产的发展,使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有可能从事脑力劳动,创立多种哲学理论。
哲学产生的条件就具备了。
▪巴特农神庙▪德尔斐神庙▪埃皮道罗斯剧场3、古希腊的宗教神话,为希腊哲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素材哲学从宗教神话止步的地方开始思考。
命运--必然性--规律▪二、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具体来说是:1、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是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
2、探讨phusis(自然、本性)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