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师复习-社会工作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理论
掌握重点 1: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精神分析理论是对社会工作专业产生影响最早、最深的理论,于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在欧美社会工作中产生影响,直到 60 年代在临床社会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1.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1)心灵的构成
人的心灵是由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构成的。

意识是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觉察的想法和感受。

前意识是通过思考可以觉察的部分。

潜意识是人无法察觉,但是又对人产生影响的部分。

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对人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

(2)人格结构
精神分析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本我、自我、
超我之间如果能够保持和谐平衡的状态,人格就是完善的。

这样个人就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愉快地工作。

当人格失调时,人就会出现问题。

面对问题,弗洛伊德理论将治疗的焦点放
在自我的强化上。

(3)焦虑、防卫机制
当个人的本我欲望违反超我的原则时,自我就会发出警告,内部就会出现无法接受的冲突。

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防卫机制是为了消除不愉快情绪体验所采取的自我调适方法,包括:否认、替代、认同、投射、合理化、反作用、退化、压抑、升华。

(4)性心理发展
弗洛伊德将性心理发展分为 5 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

每个阶
段都要获得相应的满足,否则就会表现为问题,就需要治疗。

2.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
(1)个别化原则。

强调每个人的早期经验都是不同的。

(2)强调与案主签订治疗契约。

因为精神分析治疗过程是一个重温痛苦经验的过程,必定
会引发不愉快的情绪,案主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这一方面是提醒案主,另一方面也是对案
主的一个承诺,保证不再产生第二次伤害。

(3)治疗者要为案主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以保证案主能够顺利了解他隐藏在潜意
识中的经验,并要保证治疗过程总产生的负面情绪不会给案主造成新的伤害。

(4)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

(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倾听和同理案主的想法与感受,要给与支持和接纳。

3.
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
对于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在考试中除了掌握上述相关理论特征外,还要特
别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关于童年性经验对现在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

这也常常是运用精
神分析理论进行治疗的焦点。

另一方面,就是要注意治疗过程的 3 个部分:治疗情境的建立、
治疗关系的建立和治疗性对话。

这是在实务中运用精神分析理论的显著特征。

掌握重点 2: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理论的直接理论基础是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行为主义的基本取向是
将行为和心理分开。

行为主义认为,除了一些天生的反射行为外,人们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后天
通过学习获得的。

因此人类可以不断的学习新行为,改变旧行为。

认知学派在行为学派的基础上特别强调认知的行为影响:人类的思想、感觉和行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认知行为受学习过程中个人对环境的观察和解释的影响,这里,“观察”和“解释”是辨别认知学派的关键。

1.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学派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中,认知扮演着中介和协调的作用。

个人的认知直接影响个体是否采取行动。

因此,改变服务对象的认知是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常常采用的办法。

“自动化思考”是指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某种相对固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行动发出已经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思考,而是按照既有模式发出。

这也是判别认知行为理论的一个关键概念。

这里运用自动化思考助人的关键在于校正错误的自动化思考,因为自动化思考常常处于人的意识之外而不被人们察觉。

助人的关键在于将这些自动化思考带回人们的思考范围内,帮助个人在理性层面改变那些错误的行为。

艾利斯的“ABC 情绪理论框架”,艾利斯用这个框架来说明:如果人们的思考、信念、自我告知和评估是理性的,则情绪是正常的;相反,如果人们的思考、信念、自我告知和评估
是非理性的、扭曲的,则人们会逐渐发展处不正常的情绪、情感和行为。

简单来说是,如果人们有正确的认知,他的情绪和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认知是错误的,则他的情绪和行为都可能是错误的。

2.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1)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
①界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则:服务对象的问题不是固定的,强调通过学习可以改变不当的行为;强调问题的外在性与内在性,即强调认知和行为的关系,既要改变错误的认知,又要改变不当的行为;强调服务对象及其处境的差异性。

②运用认知理论的原则:尊重服务对象的决定和信念;帮助服务对象改正错误的认知、建立正
确的认知;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③助人目标的原则:修正错误认知,纠正不理性的想法;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加强解决问
题和决策的能力;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2)认知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
在实际助人过程中,认知行为学派一方面强调改变服务对象的错误认知,强调以正确的理性认知控制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又强调通过外在监督、控制,帮助服务对象改变不当行为。

在实际助人过程中,正强化和负强化的使用也是认知行为理论的一项重要特征。

掌握重点 3:社会支持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1.社会支持理论的主要观点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对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是必不可少的,而人们生活
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往往也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社会支持而产生的。

社会支持理论的主要观点:
(1)社会支持的相关概念
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

工具性支持包括引导、协助、有形支持和解决问题的行动等(借钱、照看孩子、找工作);表达性支持包括心理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情感支持和认可等。

社会支持网络: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
情绪支持、物质援助以及服务、信息和新的社会接触。

(2)影响社会支持程度的三个因素
发展因素(过去经验)、个人因素(自尊程度)、环境因素(开放的和封闭的)。

(3)社会支持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发展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对个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而对于每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形成来说,这三个因素会有不同的组合,因此导致每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都是不同的。

②每个人对社会支持网络的利用也是不同的。

社会支持网络对于个人的意义,取决于个人对社会支持网络的认知和运用。

2.
运用社会支持网络帮助服务对象的实务模式
(1)社会支持网络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来自于单位和正式机构的支持),
一种是非正式的支持网络(社会上的支持)。

(2)基本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
挑战。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3)运用社会支持网络帮助服务对象的服务模式
①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对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行评估。

结构:网络的组成(哪些人)、网络包括资源的类型、网络距离等(什么关系及强度)。

内容:社会支持网络发挥的功能(工具性支持或表达性支持)。

②拟定具体介入计划,实施帮助:制定帮助计划(连接哪些关系);补充和扩展其非正式的
社会支持网络;帮助提高建立和利用支持网络的能力。

3.社会支持网络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重点在于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建
立社会支持网络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干预模式:评估支持网络——结构(是哪些人)与内容(什么关系与程度);制定帮助计划(连接哪些关系);实施帮助(促进连接)。

掌握重点 4: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1.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系统理论与“人在环境中”的观点是一致的,其强调人都是生活在系统之中的,一个人能否与其所生活的系统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在系统理论看来,一个人的问题主要由于其未能与所处环境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因此不能有效利用环境中的资源。

在系统理论看来,受助者的问题来自于其中的系统,而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

个人面对的问题来自环境支持的薄弱、社会分配不均,乃至社会环境与社会制度的限制。

一个看起来是个人的问题,可能与其所生活的环境的各个层面之间都存在广泛的联系。

而且对个人的问题来说,问题本身以及各层次的系统都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

社会工作者需要将受助者放到系统之中进行考察和提供帮助。

2.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1)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并且个人能够与环境之间形成良好的调适关系。

(2)个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力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

个人的意义是环境赋予的,因此
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至于其环境之中。

(3)个人的问题是生活过程中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
进行。

一般认为,个人所生活的系统是层层相连的,可以分为 4 个层次,即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在系统和宏观系统。

微观系统指的是亲密关系中的人际关系形态和角色扮演;中介系统指的是两个以上的情景间发生的关联及其历程;外在系统指的是两个以上的关联情境在同一个间接的外在情境中发生关联;宏观系统指的是各个系统层次在一个更大的文化环境、民族团
体中发生关联。

不论求助者的需求表现在哪个层面上,其背后都与各个系统之间有着不可分割
的联系。

因此,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对所有有关的系统予以关注。

3.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人们的问题不完全是由个人原因引起的,社会环境中的障碍是导致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2)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的着眼点不能仅放在个人身上,要从与之相关的不同
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着手。

(3)服务对象与各个系统的关系是动态的,社会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对服务对象与环境的关
系做出新的判断。

(4)对服务对象的帮助要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把他们的问题放在不同层面的系统中去看
待和解决。

掌握重点 5: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从存在出发,分析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帮助服务对象发现和发挥自身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在治疗过程中,帮助服务对象通过体验爱、苦难来发现生活的意义,促进服务对象更有责任和理性。

这里,帮助服务对象通过体验爱与痛苦发现生活的意义是理解人本主义社会工作的关键。

1.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相信人的理性。

具有理性的人可以自主选择行动。

人本主义聚焦于人类的理智能力,相信人有能力运用自己的理性控制自己的命运。

理性、理性能力在这里是关键概念。

在社会工作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引导、帮助服务对象运用理性能力为自己做出行动的决定,是人本主义取向社会工作的一个主要特征。

格拉斯曼和凯茨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他们对小组工作的论述。

他们认为小组工作过程是一个小组成员之间的民主过程,并总结了小组工作的 7 个基本价值:
(1)小组工作强调人的内在价值和能力,强调每一个人都要受到尊重,每一个小组成员都
要协同社会工作者一起对每一个成员表现出关注。

(2)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彼此负有责任。

(3)个人具有归属与被包容的权利。

(4)人们具有参与和被聆听的权利。

(5)人们具有自由表达的权利。

(6)群体成员之间是有差别的,每个人的差别都要得到尊重。

(7)人们具有质疑和挑战专业人员的权利。

2.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的观点及其应用
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在实践中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责任。

社会工作者必须明确:受助者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受助者选择他们的目标,克服实现目标的限制。

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将负面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正面因素。

这里,强调负面经验的意义和转化是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的最明显特征。

存在主义强调过往的经验的意义,不论是痛苦的还是愉快的体验,特别强调痛苦经验的积极意义。

存在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提出了社会工作治疗过程的 5 个基本的概念。

(1)觉醒,即个人意识的觉醒。

这个概念指的是人的自我意识要经历一个对自我不真实生活的幻灭,进而到对真实生活的正视过程。

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自我意识对真实生活的幻灭。

但是,大多数人能够自我觉醒,不会对个人的生活产生过多的影响。

而一旦沉迷
在生活的幻想中,则会给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乃至伤害。

因此,要帮助服务对象从自我意识的幻灭中觉醒。

(2)痛苦的意义源于存在主义哲学对人的生命的态度——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

痛苦是必然的,痛苦对人的生命具有指导性。

存在主义强调对过去经验的解释对于未来的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一点中,“痛苦对生命具有指导性”是一个关键点。

根据这个思想,社会工作者通常会帮助服务对象分析为什么痛苦具有指导性。

(3)选择的自由。

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的主观性和选择的自由,强调个人在主观上具有选择与改变的能力。

这在存在主义社会工作中是关键点。

(4)对话的必要性。

存在主义认为人是无法独立生活得。

个人必须通过他人的反映创造自己的意义,并根据这个意义来选择行动,个人的成长就是在与别人互动过程中实现的。

这里的对话不能简单理解为两个人之间的说话,它强调的是对话双方的平等。

(5)实行。

实行是指社会工作治疗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如果希望受助者能够肯定他自己的独特性,就必须通过社会工作者对受助者的肯定来实现。

掌握重点 6:增强权能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增强权能是指增强人的权利和能力。

增强权能取向的社会工作认为,个人需要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环境对个人的压迫,社会工作专业为受助人所提供的帮助应该是着重于增强受助人的权能,以对抗外在环境和优势群体的压迫。

1.增强权能理论的基本假设
(1)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

(2)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的障碍,使人们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

这是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

(3)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个人的权能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

(4)受助人都是有能力、有价值的。

(5)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2.所罗门提出从 4 个方面帮助受助者增强权能
(1)协助受助者确认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媒介。

(2)协助受助者了解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分享和运用的。

(3)协助受助者认识社会工作者只能帮助其解决问题的伙伴,其自己则是解决问题的主体。

(4)协助受助者明确无力感是可以改变的。

3.
李(Lee)提出的增能社会工作的 10 个原则
(1)所有压迫都是破坏性的,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应该挑战环境的压迫。

(2)社会工作者应该对压迫的环境采用整体视角。

(3)人们自己要增强自己的权能,社会工作者是协助者。

(4)推动具有共同基础的人们相互增加权能。

(5)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互惠的。

(6)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以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7)社会工作者应该坚信人是胜利者而非是受害者。

(8)社会工作者应该聚焦于社会持续不断的变迁。

(9)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是一种双向合作关系。

(10)干预可以分为 3 个层次:建立关系、教授技巧、集体行动。

自测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
1.精神分析理论所强调的()原则,直接影响了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对个人价值的尊重。

A 为受助人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
B 与受助人签订治疗协议
C 个别化
D 治疗方法的自由联想
2.允许小组成员利用小组寻求他人的发展。

小组工作的目标是形成了一个民主互助体系,在小组工作中创造条件帮助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的是()。

A 人本主义
B 行为主义
C 系统理论
D 增能理论
3.增强权能取向的社会工作在助人过程中应该注意()。

A 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建立协同的伙伴关系
B 重视服务对象的缺陷
C 维持环境一个工作焦点
D 以专业理论为依据,有意识地选择能力较强的人或社区为服务对象
4.精神分析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影响主要始于20 世纪20 年代的()。

A 法国
B 德国
C 奥地利
D 美国
5.一位单亲母亲,由于婚姻失败,加上下岗,以及教育孩子遇到困难,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

社会
工作者对这类人士提供帮助时,可以运用()理论。

A 社会支持
B 人本主义
C 认知行为
D 存在主义
【答案及解析】
1.【C】解析: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每个人的早起经验都是不同的,个别化原则是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对个人价值的尊重。

2.【A】解析:格拉斯曼和凯茨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他们对小组工作的论述。

他们认为小组工作是一个小组成员之间的民主过程。

3.【A】解析:增强权能取向的社会工作在助人过程中应该注意受助者与工作人员建构协同的伙伴关系;重视受助者的能力而非缺陷;重视人和环境两个焦点;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

4.【D】解析:精神分析理论于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在欧美社会工作中产生影响,直到 60 年代在临床社会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5.【D】解析:在这里强调负面经验和转化是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的最明显特征。

存在主义强调过往经验的意义,不论是痛苦的还是愉快的体验,特别强调痛苦经验的积极意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 1 个错项。

错选,不得分;少选,得部分分)
1.增强权能理论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主要启示在于,它强调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挤压和压力而产生的,以及()。

A 社会环境中存在着障碍使人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
B 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C
个人在主观上具有选择与改变的能力
D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E
服务对象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理论假设的核心主要包括()。

A 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B 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C 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D 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E 对问题解决方法的假设
3.一般来说,精神分析治疗过程可以分为()。

A 寻求治疗对象
B 关注服务对象的行为修正
C 营造治疗的情境
D 建立治疗关系
E 开展治疗性对话
4.石女士长期收到丈夫的虐待。

在与石女士的交流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石女士与丈夫结婚时双方感情挺融洽的,互敬互爱。

婚后丈夫想到一个男孩,可是石女士诞下一个女孩。

从此丈夫开始对石女士不断打骂。

石女士也认为生不出男孩子是自己无能,对丈夫逆来顺受。

如果采用增强权能理论介入,社会工作者应该()。

A 帮助石女士认识不生男孩子不是自己的错
B 帮助石女士认识自己的权利
C 对石女士进行家庭治疗
D 在社区中宣传男女平等
E 帮助石女士加入女性维权互助小组
5.一般来说,影响个人社会支持程度的因素有()。

A 心理因素
B 发展因素
C 个人因素
D 环境因素
E 他人因素
【答案及解析】
1.【ABDE】解析:增强权能取向的社会工作认为,个人需求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环境对
个人的压迫,社会工作专业为受助者所提供的帮助应该着重于增强受助者的权能。

2.【ABCD】解析: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假设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人性的假设、对求助者问题的假设、对人际沟通的假设、对求助者价值的假设。

3.【CDE】解析:治疗情境的建立、治疗关系的建立和治疗性对话是精神分析治疗过程的三个过程。

“寻找治疗对象”为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关注服务对象的行为修正”是认知行为。

4.【ACE】解析:社会工作强调尊重服务对象,帮助他们增强能力,让他们对问题和需要做出判断,鼓励有相同处境的人建立互助团体,在团体中促进个体意识的觉醒,拜托无力感状态。

5.【BCD】解析:影响个人社会支持的因素有:发展因素(过去经验)、个人因素(自尊程度)、
环境因素(开放和封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