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八大官窑是哪八个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十大历史名窑排行榜

中国古代十大历史名窑排行榜

中国古代十大历史名窑排行榜一、北宋官窑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

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

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叶寘在其《垣斋笔衡》中对北京官窑亦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当时的京师即汴京(今开封),因宋代汴京遗址已沉入地底,至今日为止,尚未发掘出北宋官窑遗址,对于北宋官窑遗址缺乏考古发掘地资料和充足的文献资料的支撑,因此,时至今日,关于北宋官窑遗址在何处,仍有不同说法,一般有三种说法:一说北宋官窑即为汝窑;二说否认北宋官窑的存在;三说为北宋官窑即为汴京官窑,它与南宋时的修内司官窑先后存在。

支持第三种说法的人较多。

北宋官窑传世品很少,其器物主要有碗、瓶、洗等。

胎体显厚,且呈黑色,釉为淡青色,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着称,不同于南宋官窑和汝窑及龙泉窑瓷器,它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

二、南宋官窑南宋官窑南宋官窑,开始于绍兴十三年。

是由皇家自己投资,并由宫廷内务府的窑务机构主持建立的制瓷窑场。

宋朝以后的官窑,则是国家机构的官府投资建立的制瓷窑场。

民窑,是百姓投资建立的窑场。

官窑与民窑的根本区别是窑场的所有权属性,而不是产品的形状和产品的归属对象。

官窑瓷器有两种属性,一种是在官窑中烧造出来的瓷器,这是完全意义的官窑瓷器;另一种是在官窑建立以前,由官方出具设计样式,规定质量标准和数量要求,并由宫廷太监专门监制、督造,在民窑中烧制好后,经过挑选,上品供应御用,中品供应宫廷用瓷和外交用瓷以及赏赐有功大臣,下品配发给地方官府作为公用。

后者并非官窑中生产,所带“官窑”二字,与窑场的所有权不符。

村夫认为,此类瓷器冠以“官用型瓷器”的名称比较准确一些。

另外,由民间自己设计烧制的精美瓷器被皇家所采用,只能叫做贡瓷,不能称为官窑瓷。

其中,专门为皇帝烧制的瓷器叫贡御瓷器,而为宫廷陈设和皇室成员烧制的瓷器,就只能称为贡瓷,不应称为贡御瓷。

一文了解中国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

一文了解中国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

一文了解中国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在宋朝以前中国的烧制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绝大多数都是陶器,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最辉煌时期,中国五大名窑的出现,正式开创了烧制的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的“瓷器”时代,而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五大名窑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时代的到来。

一、钧窑背景: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今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

窑址:河南省禹州市(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

器形:钧窑烧制器形有罐、双系壶、花口瓶、葫芦式瓶、三足盘、腰鼓等,而以壶、罐为常见。

北宋后期,专为宫廷烧制供养植奇花异草用的各式花盆与盆托。

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特点:1.窑变,宋瓷五大名窑中,汝、官、哥三种瓷器都是青瓷,钧窑虽然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

钧窑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红,还有窑变。

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构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

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2.蚯蚓走泥纹,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天然活动以加添裂纹,出窑后构成有规则的活动线条,十分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钧窑镂空斗笠碗美誉: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落日紫翠忽成岚”赞赏之。

传世作品: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台北故宫藏有宋代钧窑丁香紫釉出戟尊等。

二、汝窑背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窑址: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

器形: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多拷贝古代青铜器样式,以洗、炉、尊、盘等为主。

简述中国五大名窑及其特征

简述中国五大名窑及其特征

简述中国五大名窑及其特征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自唐宋时期开始逐渐成熟发展。

其中,五大名窑是指汝、官、哥、钧、定窑,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经典代表。

它们各具特色,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 汝窑:汝窑产于唐代,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

以“三白”为
特色,即白色胎、白色釉、白色器物,汝窑陶器的造型简洁大方,纹饰稳重,被誉为“以素胜彩、以简胜繁”的代表。

2. 官窑:官窑产于南宋,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

以丰富的色彩和高质量的釉面而闻名于世。

官窑有“官红”、“官绿”、“官青”等多种色彩,其釉面晶莹剔透,具有极高的透明度,让器物看起来具有立体感。

3. 哥窑:哥窑产于南宋,位于浙江省湖州市。

哥窑陶器以精致
的造型和细腻的绘画技法而著名。

其特别之处在于使用彩料烧制陶器,呈现出许多丰富的色彩,如红、绿、黄、紫等。

4. 钧窑:钧窑产于明代,位于江苏省常州市。

钧窑陶器以独特
的釉色和厚重的器身而著名。

钧窑的釉色主要有天青、石青、玫瑰紫等,釉面厚重,具有独特的质感。

5. 定窑:定窑产于五代十国时期,位于河北省定州市。

定窑器
物通常为白釉,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而著称。

其釉面白皙洁净,柔和细腻,常常使用在皇家宫廷中,是中国陶瓷中的珍品之一。

五大名窑各具独特的风格和特色,为中国陶瓷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如今,这些传统的制瓷技艺仍在中国陶瓷产业中得
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中国陶瓷——宋代五大名窑与八大窑系

中国陶瓷——宋代五大名窑与八大窑系

中国陶瓷-宋代五大名窑和八大窑系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

八大窑系——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和越窑系。

宋代瓷器集前代之大成,创出丰富多采的造型,有唐八百、宋三千之说,并不夸张。

有碗、盘、碟、洗、砚滴、盏、托、瓶、壶、罐、钵、尊、盆、奁、唾壶、渣斗、炉、腰鼓、瓷塑等,大都施纯色或驳色单彩釉,表面平滑或有碎纹。

釉色有多种深浅不一的白、蓝灰、紫灰、鲜红、暗紫、青绿、褐、黑等色,更有因酸化作用而产生的光怪奇丽、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绚烂如霞,美不胜收。

装饰方面有划花、绣花、印花、锥花、堆花、暗花、珐花等。

纹饰题材极其丰富,常见的有花卉、龙凤、鹤、麒麟、鹿、兔、游鱼、鸳鸯、鸭、山水纹、回纹、卷枝、卷叶、曲带、云头、莲瓣、钱纹等。

北宋的瓷器,胎质较厚,釉上有蜡泪痕。

至大观政和之时,所烧瓷器胎薄如蛋壳,釉薄如纸,胎釉结合紧密,尤如相溶,轻敲可闻声如玉磬,可谓美不胜收。

宋代瓷窑众多,各具特色,其中以五大名窑,八大窑系为代表,最能突显沉静素雅的美学风格。

宋代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名窑蜂起、名瓷迭出的承上启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我国陶瓷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1定窑名瓷定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

古属定州,故名。

始烧于唐代,宋代时发明覆烧工艺,规模扩大,宋、金时期繁盛时期,至元代时衰没。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

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

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者为紫定;黑色如漆的为黑定,传世极少。

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等类,早期较流行刻花,后兴起刻花与篦划纹结合,中期盛行印花装饰,至晚期更为成熟。

浅谈中国历代窑口及代表器物

浅谈中国历代窑口及代表器物

浅谈中国历代窑口及代表器物中国历代的窑口及代表器物的制作在全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自古就以陶瓷器物闻名于世,而不同历代的陶瓷器物也代表着当时的社会文化和艺术水平。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浅谈中国历代的窑口及代表器物。

先秦时期,中国的陶瓷器物发展比较简单,大多数器物都是以生活所需为主。

其中代表性的窑口有彭城窑、齐国龙山窑等。

彭城窑主要产生于齐国,它的特点是器物造型简洁古朴,釉色丰富,尤其是铁褐釉器物极具特色,给人以古朴厚重之感。

齐国龙山窑则因出土的炉具和瓮器而著称,这些器物在设计和造型上较为简单朴素,但反映出了当时人们的劳作和生活状况。

秦汉时期,陶瓷器的生产与艺术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一时期出现了以郑州窑、济南窑、信阳窑为代表的窑口。

郑州窑以青釉为主,器物造型雅致,工艺精湛,尤以青釉兔首壶在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济南窑主要生产玻璃釉器物,玻璃釉是鲜明的特点,玻璃釉器物色泽鲜艳、光亮,表现出了秦汉时期陶瓷器物的艺术风貌。

信阳窑的特色在于砂器和灰釉器物,器形多样,釉色纯净,对于后来的瓷器的生产和艺术风格有着深远的影响。

隋唐时期,中国的陶瓷业达到了鼎盛期,代表性的窑口是河南官窑、河北白洋淀窑、山东龙泉窑等。

河南官窑以白釉为主,造型复杂,釉色洁白,含有铁点造成的红点。

官窑的器物工艺精湛,工整美观,成为当时陶瓷器物的典范。

白洋淀窑以绿釉为主,其釉色鲜艳夺目,张莘和廉颇两大名窑兴起于此。

龙泉窑则以青瓷为主要产品,其胎薄釉浓,造型别致,釉色青翠,被誉为“瓷中艿王”,对中国传统瓷器的制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陶瓷业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代表性的窑口包括景德镇窑、汝窑、定窑等。

景德镇窑是中国最著名的窑口之一,主要产品是青花瓷和瓷器,其釉色鲜明、纹饰繁复、造型优美,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经典之作。

汝窑的代表性作品是汝窑传世青瓷,釉色柔和,纹饰简约,为中国青瓷制作上了新的高峰,堪称中国陶瓷的瑰宝。

定窑则以官窑的继承者,其瓷质细腻,纹饰简约,釉色丰富,成为明清时期官窑的典范。

中国陶瓷——宋代五大名窑与八大窑系

中国陶瓷——宋代五大名窑与八大窑系

中国陶瓷-宋代五大名窑和八大窑系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

八大窑系——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和越窑系。

宋代瓷器集前代之大成,创出丰富多采的造型,有唐八百、宋三千之说,并不夸张。

有碗、盘、碟、洗、砚滴、盏、托、瓶、壶、罐、钵、尊、盆、奁、唾壶、渣斗、炉、腰鼓、瓷塑等,大都施纯色或驳色单彩釉,表面平滑或有碎纹。

釉色有多种深浅不一的白、蓝灰、紫灰、鲜红、暗紫、青绿、褐、黑等色,更有因酸化作用而产生的光怪奇丽、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绚烂如霞,美不胜收。

装饰方面有划花、绣花、印花、锥花、堆花、暗花、珐花等。

纹饰题材极其丰富,常见的有花卉、龙凤、鹤、麒麟、鹿、兔、游鱼、鸳鸯、鸭、山水纹、回纹、卷枝、卷叶、曲带、云头、莲瓣、钱纹等。

北宋的瓷器,胎质较厚,釉上有蜡泪痕。

至大观政和之时,所烧瓷器胎薄如蛋壳,釉薄如纸,胎釉结合紧密,尤如相溶,轻敲可闻声如玉磬,可谓美不胜收。

宋代瓷窑众多,各具特色,其中以五大名窑,八大窑系为代表,最能突显沉静素雅的美学风格。

宋代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名窑蜂起、名瓷迭出的承上启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我国陶瓷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1定窑名瓷定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

古属定州,故名。

始烧于唐代,宋代时发明覆烧工艺,规模扩大,宋、金时期繁盛时期,至元代时衰没。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

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

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者为紫定;黑色如漆的为黑定,传世极少。

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等类,早期较流行刻花,后兴起刻花与篦划纹结合,中期盛行印花装饰,至晚期更为成熟。

中国古代八大官窑

中国古代八大官窑

中国古代八大官窑1、汝窑(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瓷雄居宋代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五大名窑之首,后因宋金战乱而失传,传世品仅有65件(台北、北京故宫博物院分别为21和20件,其余20余件分别流落在日、韩、英、美等国家)。

汝瓷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

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

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氧泡,在阳光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史称“汝窑为魁,天下第一”。

2、官窑(河南开封)官窑瓷器选料精细,用料考究,胎质细腻,胎色呈紫黑色,足边及口沿釉薄处呈紫褐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

官窑瓷器釉厚如凝脂,釉面莹润如玉,光泽柔和。

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黄等多种。

釉面纹片是官窑器物的特征之一。

它无精美的雕饰以哗众,也无艳彩涂绘以媚人,唯以古朴庄重的造型、莹润如玉的釉色、鳞鳞如波的纹片协同紫口铁足之美,形成了和谐优美、神完气足的艺术珍品。

3、哥窑(浙江)哥窑器物胎色较深,胎质细腻,足边及口沿釉薄处也可见深色胎,制作工艺精湛,装烧方法亦采用支钉支烧或垫烧,一些盘炉器物的足底有极为规整的圆形支烧痕。

釉色以青灰、米黄为多,釉质肥润,釉面有细碎的片纹,纹分两种,一种开较大的黑色片纹,另一种是在黑色片纹中又开细小的黄色片纹,俗称“金丝铁线”,是哥窑器物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4、定窑(河北定州)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

定窑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辅助以剔花、堆花,各得其趣。

定窑以白色为多,之外有红、黑、紫、绿诸色。

5、钧窑(河南禹州神垕)钧瓷以釉色窑变见长,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双”的特点。

同样的釉色,入窑经1350度高温烧成后,每件瓷器呈色不一样,并出现人们意想不到的景观效果。

6、景德镇窑(江西景德镇)景德镇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早以“假玉器”之美称名冠天下,并创造了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素三彩、玲珑、高温色釉等精巧绝伦的名瓷。

中国八大窑系

中国八大窑系

定窑
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定窑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辅助以剔花、堆花,各得其趣。定窑以白色为多,之外有红、黑、紫、绿诸色。
钧窑
钧瓷以釉色窑变见长,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双”的特点。同样的釉色,入窑经1350度高温烧成后,每件瓷器呈色不一样,并出现人们意想不到的景观效果。均瓷开片也是均瓷的一大特点,随然看起来均瓷表面呈现不规则的裂缝,但是当触摸其表面时,确是光滑的,长的均瓷开片的时间可以达到70年以上,有些声音大的,可以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听到!
景德镇原来总处在模仿的阶段,不是青瓷,就是白瓷,但在北宋以后,开始走上创新之路,开创了一种青白瓷,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颜色偏蓝。这对景德镇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青花瓷 一统江山,君临天下
“鬼谷下山”
2005年7月12日,英国伦敦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罐,成交价折合人民币2.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创造了单件工艺品的最高价。
磁州窑
磁州窑以黑釉剔花瓷和铁锈花瓷著名,黑釉剔花瓷是在上有黑釉的瓷胎上剔刻纹饰,将纹饰以外的黑釉剔去,留出原始白地,烧成后黑白对比分明,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装饰效果。
=====================================================
宋代民窑有八大系统,正好以长江为界,北方四个,南方四个。北方是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四个窑系;南方是饶州窑,就是景德镇窑,以及龙泉窑、建窑、吉州窑,四个窑系。
官窑
官窑瓷器选料精细,用料考究,胎质细腻,胎色呈紫黑色,足边及口沿釉薄处呈紫褐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官窑瓷器釉厚如凝脂,釉面莹润如玉,光泽柔和。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黄等多种。釉面纹片是官窑器物的特征之一。它无精美的雕饰以哗众,也无艳彩涂绘以媚人,唯以古朴庄重的造型、莹润如玉的釉色、鳞鳞如波的纹片协同紫口铁足之美,形成了和谐优美、神完气足的艺术珍品。

联合共鉴:八大窑系

联合共鉴:八大窑系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

八大窑系——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和越窑系。

宋代瓷器集前代之大成,创出丰富多采的造型,有唐八百、宋三千之说,并不夸张。

有碗、盘、碟、洗、砚滴、盏、托、瓶、壶、罐、钵、尊、盆、奁、唾壶、渣斗、炉、腰鼓、瓷塑等,大都施纯色或驳色单彩釉,表面平滑或有碎纹。

釉色有多种深浅不一的白、蓝灰、紫灰、鲜红、暗紫、青绿、褐、黑等色,更有因酸化作用而产生的光怪奇丽、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绚烂如霞,美不胜收。

装饰方面有划花、绣花、印花、锥花、堆花、暗花、珐花等。

纹饰题材极其丰富,常见的有花卉、龙凤、鹤、麒麟、鹿、兔、游鱼、鸳鸯、鸭、山水纹、回纹、卷枝、卷叶、曲带、云头、莲瓣、钱纹等。

北宋的瓷器,胎质较厚,釉上有蜡泪痕。

至大观政和之时,所烧瓷器胎薄如蛋壳,釉薄如纸,胎釉结合紧密,尤如相溶,轻敲可闻声如玉磬,可谓美不胜收。

宋代瓷窑众多,各具特色,其中以五大名窑,八大窑系为代表,最能突显沉静素雅的美学风格。

宋代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名窑蜂起、名瓷迭出的承上启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我国陶瓷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1定窑名瓷定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

古属定州,故名。

始烧于唐代,宋代时发明覆烧工艺,规模扩大,宋、金时期繁盛时期,至元代时衰没。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

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

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者为紫定;黑色如漆的为黑定,传世极少。

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等类,早期较流行刻花,后兴起刻花与篦划纹结合,中期盛行印花装饰,至晚期更为成熟。

花纹式样众多,有牡丹、萱花、飞凤、蟠螭、双鱼等,皆典雅妍丽,美奂绝伦。

五大名窑 名词解释

五大名窑 名词解释

五大名窑名词解释
五大名窑是指中国古代的五个著名的瓷窑,它们分别是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是宋代的著名瓷窑之一,以烧制青瓷而闻名。

汝窑的青瓷釉色青翠如玉,釉面光泽柔和,釉中有细纹,形如蟹爪,被称为“蟹爪纹”。

官窑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是宋代的官窑之一,主要烧制青瓷和白瓷。

官窑的青瓷釉色青翠,釉面光泽柔和,釉中有细纹,形如蟹爪,被称为“蟹爪纹”;白瓷釉色洁白如玉,釉面光泽柔和,釉中有细纹,形如蟹爪,被称为“蟹爪纹”。

哥窑位于浙江省龙泉市,是宋代的著名瓷窑之一,以烧制青瓷和黑瓷而闻名。

哥窑的青瓷釉色青翠,釉面光泽柔和,釉中有细纹,形如蟹爪,被称为“蟹爪纹”;黑瓷釉色漆黑如墨,釉面光泽柔和,釉中有细纹,形如蟹爪,被称为“蟹爪纹”。

钧窑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是宋代的著名瓷窑之一,以烧制钧瓷而闻名。

钧瓷的釉色以红、蓝、紫、绿等多种颜色交相辉映,釉面光泽柔和,釉中有细纹,形如蟹爪,被称为“蟹爪纹”。

定窑位于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是宋代的著名瓷窑之一,以烧制白瓷而闻名。

定窑的白瓷釉色洁白如玉,釉面光泽柔和,釉中有细纹,形如蟹爪,被称为“蟹爪纹”。

五大名窑的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优美的釉色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对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瓷器的历代窑口汇总

中国古瓷器的历代窑口汇总

中国古瓷器的历代窑口汇总中国广阔的地域上,古窑址遍及全国,不同的窑场创造出不同风格的陶瓷产品,使得我国古代陶瓷文化异彩纷呈。

浙江省越窑:主要分布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

始于东汉,终于宋。

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居全国之冠,直到宋时越窑逐渐衰落。

越窑青瓷,以胎质细腻、造型典雅、青釉莹莹、质如碧玉而著称于世,深受诗人的赞赏和喜爱。

上虞窑:在今浙江上虞县,故名。

已发现从西周至宋代的窑址七百多处,是国内发现窑址最多的县。

烧瓷自东汉迄于宋,除烧青瓷外,还烧黑瓷。

瓯窑:在今浙江省温州一带的瓯江两岸,故名瓯窑。

始于东汉,终于宋。

汉代已烧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时期成为浙江境内仅次于越窑的青瓷窑。

宁波窑:在今浙江宁波,故名。

已发现郭堂岙、云湖及小洞岙三处窑址,以郭堂岙窑烧瓷历史最早,东汉后期即烧青瓷、黑瓷。

云湖与郭堂岙隔岭相望,烧瓷始于东晋终于南朝,以青瓷为主,有少量褐釉。

小洞岙窑标本具唐代特征,以碗为主,光素无纹多,少数印有双鱼纹;有于碗口里外饰以半圆形褐色斑点,与金华地区唐婺州窑有相同处。

金华窑:在浙江省金华县,是唐代婺州窑所在地。

宋代以烧造青瓷为主,兼烧黑釉瓷。

青釉以碗为多,碗里多刻划花或篦点纹,外多刻直线纹。

元代金华铁店窑还烧钧釉器物,器形有碗、盘、高足碗、鼓钉洗、花盆、罐等。

武义窑:在今浙江武义,故名。

近年在境内发现青瓷窑址数十处,绝大部分均属宋代,烧瓷以碗较多,碗里多刻花蓖点纹装饰,外部刻复线纹,这类碗盛行于宋元时期,在浙闽瓷窑发现最多。

元代遗址多烧龙泉釉盘碗,器里中心多印阴纹花卉,偶有带八思巴文者,为数不多。

鄞县窑:在今浙江鄞县,故名。

已发现小白市、沙叶河、郭家峙等多处窑址。

以小白市窑历史为早,烧瓷在东晋、南朝时期;沙叶河、郭家峙、花园山等处均为五代、北宋时期。

烧青釉碗、盘、盏托、洗、瓶、壶、盒、撇足小杯。

釉色有青黄、青绿色。

装饰以细线条划花居多,有鹦鹉纹、水波纹、荷叶纹、缠枝花纹、四瓣花纹,还有浮雕莲瓣纹,饰于卧足盘、碗、杯上。

宋代五大名窑

宋代五大名窑

官窑、哥窑、定窑、汝窑、钧窑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中国官瓷官瓷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

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

宋室南迁杭州后,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窑”。

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即郊坛下官窑。

以上统称南宋官窑。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

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

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

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

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官窑葵瓣洗官窑葵瓣洗,高4.8cm,口径18.7cm,足径11.2cm。

洗八瓣葵花式,斜直壁,折底,圈足。

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开片,片纹交织如网。

足底边无釉,露铁黑色胎。

宋代官窑瓷器与汝、哥、钧窑瓷器一样,特别注重釉色美。

其凝厚的釉层系采取先素烧坯体、然后多次施釉的方法完成的,釉层厚度往往大于坯体的厚度。

烧成过程中,选用优质木材作燃料,以保证窑内的温度和气氛。

官窑瓷器多为素面,既无精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描绘,多用凸凹直棱或弦纹为饰,在釉面自然优美的片纹点缀下颇显高贵典雅。

此洗造型优美,釉层莹润如玉,在溢青流翠的釉面上片纹纵横交错,大片纹间又闪现条条小冰裂纹,构成优雅和谐的艺术整体。

官窑圆洗官窑圆洗,高6.5cm,口径22.6cm,足径19cm。

洗直口,微敞,器身近直,洗里坦平,圈足矮宽,底部边沿露胎无釉。

宋代五大名窑介绍

宋代五大名窑介绍

宋代五大名窑介绍
在宋代,中国陶瓷产业达到了一个高峰。

下面是宋代五大名窑的介绍:
1. 青瓷窑:青瓷窑以河北定州为中心,制造出了许多著名的青瓷作品。

青瓷窑的特点是采用高温烧制技术,制作出颜色深浅相间、釉面光洁的青瓷器物。

它们以简约、素雅而闻名。

2. 官窑:官窑位于河南开封,在宋代时享有皇家供奉之地的特权。

官窑主要生产白瓷和官窑瓷器,在制作过程中注重精确的形状和纹饰,釉面晶莹剔透,被誉为“皇家瓷”。

3. 镇窑:镇窑位于江西景德镇,是宋代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窑场之一。

镇窑以制作瓷器而闻名,其产品种类繁多,包括青瓷、黑瓷、青花瓷等。

镇窑的瓷器注重线条流畅和华丽的装饰,被誉为“瓷器之乡”。

4. 汝窑:汝窑位于河南平顶山市,是宋代最重要的窑场之一。

汝窑以其独特的青灰釉和朴实的造型而著名。

它们的瓷器在形制上注重自然流畅,釉面质朴而典雅。

5. 高台窑:高台窑位于江西临川,以制作青绿釉陶瓷而闻名。

高台窑的瓷器具有独特的釉色和纹饰,通常采用浅底、高圈、薄胚的设计。

这些瓷器造型精美,釉色艳丽,技术水平相当高。

这些宋代五大名窑给中国陶瓷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并对后来的历代瓷器生产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宋代五大名窑之官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官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官窑.官窑(南宋宋高宗时期一些窑口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

官窑,是南宋宋高宗时期一些窑口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供御捡退,在当时俗称“官窑”。

官窑,毛公洞第一(今江苏扬州一带)。

南宋官窑瓷器沿袭北宋风格,规整对称,宫廷气势,高雅大气,一丝不苟。

因为胎土含铁量极高,手感沉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后称“紫口铁足”。

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

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

另外“肉腐留骨”(露胎处像死人骨头,俗称“骨董”)也是那时所造。

我们今天所称官窑泛指历朝官府烧造瓷器,其实,历史上仅指南宋时期烧造的瓷器,后世再无此称呼。

分类南宋官窑严格地来讲狭义的“官窑瓷”又分为两种:1、御窑瓷2、官窑瓷由于两种瓷器均由“官家”督造和采办,所以对民间而言,统称为官窑瓷。

但就管理而言,则有非常大的区别。

御窑瓷所谓御窑瓷,是指专供皇家使用的瓷器,在器型、纹饰上均有严格的礼仪规定,等级森严,均与《车服制》严格对应,错用或擅用均为重罪。

御窑瓷在严格的等级规范下,作为皇家专用的瓷器,其下细分为:1、皇家瓷:比如清雍正的“正黄瓷”,就是皇家专用色彩,仅皇帝和太子可以使用。

纹样方面,皇帝所用为五爪金龙,亲王则只能用四爪行龙,且称为蟒(清代仅有“一诏二封”的恭亲王奕?一人享受过赐用正黄和五爪金龙的待遇),凡此种种,得以成系统流传到今的,首推“同治皇帝大婚瓷”;2、王府瓷:型制设彩依例专烧,供包括亲王在内的其他皇室成员使用。

文物中著名的“乐道堂瓷”即是王府瓷中的典范之作。

3、一品宫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多作帝王赏赐之用。

早期的宫瓷题材多取自官服上的补服元素,比如武一品的麒麟,文一品的仙鹤等。

值得一提的是:民窑瓷用龙多将爪藏于云水之中而不现,可以说是一种皇家礼制与民俗的相互妥协。

《清史稿》记载:皇家御窑烧造,归养心殿造办处负责,即由养心殿造办处提供型、制、纹样、工艺要求,很多样品均在京城试烧,这一点在康熙一朝尤多。

中国古代八大官窑是哪八个

中国古代八大官窑是哪八个

中国古代八大官窑是哪八个我们今天所称官窑泛指历朝官府烧造瓷器,其实,历史上仅指南宋时期烧造的瓷器,后世再无此称呼。

不过还是有中国古代八大官窑之说。

下面店铺给大家说说中国古代八大官窑是哪八个,供大家阅读! 中国古代八大官窑是哪八个1、汝窑汝瓷雄居宋代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五大名窑之首,后因宋金战乱而失传,传世品仅有60余件。

汝瓷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

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

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氧泡,在阳光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2、官窑官窑瓷器选料精细,用料考究,胎质细腻,胎色呈紫黑色,足边及口沿釉薄处呈紫褐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

官窑瓷器釉厚如凝脂,釉面莹润如玉,光泽柔和。

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黄等多种。

釉面纹片是官窑器物的特征之一。

它无精美的雕饰以哗众,也无艳彩涂绘以媚人,唯以古朴庄重的造型、莹润如玉的釉色、鳞鳞如波的纹片协同紫口铁足之美,形成了和谐优美、神完气足的艺术珍品。

3、哥窑哥窑器物胎色较深,胎质细腻,足边及口沿釉薄处也可见深色胎,制作工艺精湛,装烧方法亦采用支钉支烧或垫烧,一些盘炉器物的足底有极为规整的圆形支烧痕。

釉色以青灰、米黄为多,釉质肥润,釉面有细碎的片纹,纹分两种,一种开较大的黑色片纹,另一种是在黑色片纹中又开细小的黄色片纹,俗称“金丝铁线”,是哥窑器物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4、定窑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

定窑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辅助以剔花、堆花,各得其趣。

定窑以白色为多,之外有红、黑、紫、绿诸色。

5、钧窑钧瓷以釉色窑变见长,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双”的特点。

同样的釉色,入窑经1350度高温烧成后,每件瓷器呈色不一样,并出现人们意想不到的景观效果。

6、景德镇窑景德镇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早以“假玉器”之美称名冠天下,并创造了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素三彩、玲珑、高温色釉等精巧绝伦的名瓷。

宋代五大名窑之—官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官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官窑官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官窑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

历代由朝造专设的瓷窑均称“官窑”,所产瓷器称为“官窑瓷”。

“官窑瓷”则又分为两大类,狭义的指朝廷垄断,专窑专烧的,广义的则是由朝廷设定标准,用窑不限,即民窑也可烧造,最后由朝廷派专人按统一标准验收,合格者统一采办,也称官窑瓷。

“官瓷”是一个特定的特谓,专指宋大观及政和年间于汴梁所设的官窑所造瓷器,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铁足是其特色。

诸如:官窑出战戟、这种瓷器和汝瓷、哥瓷、宋钧瓷、定瓷合称中国五大名瓷。

我们今天所称官窑泛指历朝官府烧造瓷器,其实,历史上仅指南宋时期烧造的瓷器。

南宋官窑瓷器沿袭北宋风格,规整对称,宫廷气势,高雅大气,一丝不苟。

因为胎土含铁量极高,手感沉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后称”紫口铁足“。

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

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

另外”肉腐留骨“(露胎处象死人骨头,俗称”骨董“)也是那时所造。

严格来讲,狭义的“官窑瓷”又分为两种:御窑瓷和官窑瓷由于两种瓷器均由“官家”督造和采办,所以对民间而言,统称为官窑瓷。

但就管理而言,则有非常大的区别。

1、御窑瓷,是指专供皇家使用的瓷器,在器型、纹饰上均有严格的礼仪规定,等级森严,均与《车服制》严格对应,错用或擅用均为重罪。

御窑瓷作为皇家专用的瓷器,按照严格的等级细分为:皇家瓷、王府瓷、一品宫瓷。

2、官窑瓷,主要是庞大的官僚君体使用,型制要求相对较低,多限于花鸟虫鱼神话等“礼制”之外的题材,有时皇家会作为“趣味”把玩器采购,但多为官员、富商使用。

这一类瓷器,一般由内务府采办,在景德镇设有专门的督陶官,长年烧造。

清末后停产,于2008年10月28日由中国官窑陶瓷国际集团正式恢复制作。

官窑特征鉴定1、器型:宋代造型,大多用来祭祀或陈设,也有部分日用品。

一般以碗、盘、洗和各式瓶、炉等,仿古铜、玉器造型较多见。

中国古代五大名瓷(钧、汝、定、哥、官)

中国古代五大名瓷(钧、汝、定、哥、官)

中国古代五大名瓷(钧、汝、定、哥、官)中国古代五大名瓷(钧、汝、定、哥、官)【官瓷】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

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官窑葵瓣洗【定瓷】宋代北方著名瓷窑。

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

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

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白釉刻花折腰碗【哥瓷】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

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

哥窑八方碗宋代五大名瓷加书签收藏下载跳至底部↓阅读:1038次大小:7KB(共7页)宋瓷有民窑、官窑之分、有南北地域之分。

宋瓷窑场首推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汝窑是北宋官窑,是供宫廷使用之器,在市场和民间中流传甚少。

汝瓷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

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

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

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

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

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

官窑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

北宋官窑主要烧制青瓷,传世品很少,形质与工艺与汝窑有共同处。

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

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

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

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哥窑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

五大官窑和八大民窑

五大官窑和八大民窑

五大官窑和八大民窑一、宋朝五大官窑——令人侧面的皇室血统经过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和五代时期的分裂局面,公元 960 年赵匡胤建立了北宋政权,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制瓷工艺达到新高峰,出现了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局面。

名窑迭出,品类繁多,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

举世闻名的五大官窑体系分别是汝、官、哥、钧、定,八大民窑体系分别是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饶州窑、龙泉窑、建窑和吉州窑。

1 汝窑汝窑位居五大官窑之首,窑址在河南宝丰清凉寺,因其烧制时间只有二十来年,所以截止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统计在册的汝窑只有67件。

另外,史书上也有记载,《清波杂志》里这样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提出汝窑的釉色是靠玛瑙呈现。

我们知道,古代对玉和玛瑙都是上品,这更显示了汝窑的尊贵,在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公开拍卖一只变形的直径为8公分的盘子,成交价为154万美元,后来拍卖上亿元人民币的珐琅彩当时也就卖二三十万美金。

汝窑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第一,是汝窑的釉色呈天青色;第二,具有“蟹爪纹”,就是说釉面开片的纹理有细微的毛刺;第三,鱼鳞状开片,裂纹的角度是斜着的,会有折光率;第四,就是香灰胎,瓷胎是浅浅的灰色,像烧了香以后落下来的香灰。

一般情况下,汝窑的胎和底同厚。

官窑瓷器从侧面反映了帝王的追求,汝窑是宋徽宗在位期间烧造的瓷器,汝窑被烧制成青色,主要因为当时的宋徽宗信奉道教。

他大力推行道教,称自己是“教主道君皇帝”,在道教仪式中,给天神写的祈祷词叫“青词”,道教追求的都是青色。

今天台北故宫所藏的宋人书札中,有这种天青色的纸,是淡淡的一种蓝灰色,用来写道教的祈祷词。

道教对青色的追求,直接影响了宋徽宗的审美。

2官窑、哥窑一、官窑北宋官窑在宋徽宗时期才开始烧造,窑址不明。

官窑颜色比汝窑透亮一些,显得更青绿,宋徽宗执政20多年,在加之靖康之变,瓷器在此次历史事件中被焚毁,能留到今天的北宋官窑非常罕见,其目前存在的代表作是“琮式瓶”,是一种礼器,目前全世界仅存4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八大官窑是哪八个
我们今天所称官窑泛指历朝官府烧造瓷器,其实,历史上仅指南宋时期烧造的瓷器,后世再无此称呼。

不过还是有中国古代八大官窑之说。

下面给大家说说中国古代八大官窑是哪八个,供大家阅读!
1、汝窑
汝瓷雄居宋代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五大名窑之首,
后因宋金战乱而失传,传世品仅有60余件。

汝瓷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

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

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氧泡,在阳光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2、官窑
官窑瓷器选料精细,用料考究,胎质细腻,胎色呈紫黑色,足边及口沿釉薄处呈紫褐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

官窑瓷器釉厚如凝脂,釉面莹润如玉,光泽柔和。

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黄等多种。

釉面纹片是官窑器物的特征之一。

它无精美的雕饰以哗众,也无艳彩涂绘以媚人,唯以古朴庄重的造型、莹润如玉的釉色、鳞鳞如波的纹片协同紫口铁足之美,形成了和谐优美、神完气足的艺术珍品。

3、哥窑
哥窑器物胎色较深,胎质细腻,足边及口沿釉薄处也可见深色胎,
制作工艺精湛,装烧方法亦采用支钉支烧或垫烧,一些盘炉器物的足底有极为规整的圆形支烧痕。

釉色以青灰、米黄为多,釉质肥润,釉面有细碎的片纹,纹分两种,一种开较大的黑色片纹,另一种是在黑色片纹中又开细小的黄色片纹,俗称“金丝铁线”,是哥窑器物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4、定窑
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

定窑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辅助以剔花、堆花,各得其趣。

定窑以白色为多,之外有红、黑、紫、绿诸色。

5、钧窑
钧瓷以釉色窑变见长,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双”的特点。

同样的釉色,入窑经1350度高温烧成后,每件瓷器呈色不一样,并出现人们意想不到的景观效果。

6、景德镇窑
景德镇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早以“假玉器”之美称名冠天下,并创造了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素三彩、玲珑、高温色釉等精巧绝伦的名瓷。

7、耀州窑
耀州窑瓷以刀代笔的刻花装饰最为精湛,运刀挥洒如行云,刀下线条如流水,讲究一气呵成,刻成后纹饰奔放遒劲,线条活泼流畅,立体感极强,再施以透明的青绿色釉,烧成后更显器物淡雅秀丽,格调高峻。

装饰技法以刻、印、划、雕、堆、镂空为主。

8、磁州窑
磁州窑以黑釉剔花瓷和铁锈花瓷著名,黑釉剔花瓷是在上有黑釉的瓷胎上剔刻纹饰,将纹饰以外的黑釉剔去,留出原始白地,烧成后黑白对比分明,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装饰效果。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

八大窑系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和越窑系。

中国古代官窑分类严格地来讲狭义的“官窑瓷”又分为两种
1、御窑瓷
2、官窑瓷
由于两种瓷器均由“官家”督造和采办,所以对民间而言,统称为官窑瓷。

但就管理而言,则有非常大的区别。

御窑瓷
所谓御窑瓷,是指专供皇家使用的瓷器,在器型、纹饰上均有严格的礼仪规定,等级森严,均与《车服制》严格对应,错用或擅用均为重罪。

御窑瓷在严格的等级规范下,作为皇家专用的瓷器,其下细分为:
1、皇家瓷:比如清雍正的“正黄瓷”,就是皇家专用色彩,仅皇帝和太子可以使用。

纹样方面,皇帝所用为五爪金龙,亲王则只能用四爪行龙,且称为蟒(清代仅有“一诏二封”的恭亲王奕?一人享受过赐用正黄和五爪金龙的待遇),凡此种种,得
以成系统流传至今的,首推“同治皇帝大婚瓷”;
2、王府瓷:型制设彩依例专烧,供包括亲王在内的其他皇室成员使用。

文物中著名的“乐道堂瓷”即是王府瓷中的典范之作。

3、一品宫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多作帝王赏赐之用。

早期的宫瓷题材多取自官服上的补服元素,比如武一品的麒麟,文一品的仙鹤等。

值得一提的是:民窑瓷用龙多将爪藏于云水之中而不现,可以说是一种皇家礼制与民俗的相互妥协。

《清史稿》记载:皇家御窑烧造,归养心殿造办处负责,即由养心殿造办处提供型、制、纹样、工艺要求,很多样品均在京城试烧,这一点在康熙一朝尤多。

逢皇家盛典,则会专门指派高级官员(往往是皇室成员)督办。

例如“同治皇帝大婚瓷”就是由时候大臣、辅政王的恭亲王奕?专门督造。

官瓷
官窑瓷,主要是庞大的官僚群体使用,型制要求相对较低,多限于花鸟虫鱼神话等“礼制”之外的题材,有时皇家会作为“趣味”把玩器采购,但多为官员、富商使用。

这一类瓷器,一般由内务府采办,在景德镇设有专门的督陶官,长年烧造。

清末后停产,于2008年10月28日由中国官窑陶瓷国际集团正式恢复制作。

中国古代八大官窑是哪八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