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理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联性
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f569851ad02de80d4d84018.png)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苏和20102030362010-11-15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关系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总体上划分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三大部分。
由恩格斯所开创的“自然辩证法理论”,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属于哲学的门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并列,前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理论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后者是关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理论成果的概括,研究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
正是由于自然辩证法自身特殊的位置,与其他哲学相比,它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更值得研究。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总体上划分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三大部分,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科学技术方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包括有适用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即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
首先,在哲学研究概括的自然、社会和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知识中,自然辩证法是其中的一大领域。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的世界观时,从一开始就认为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对这两方面的历史的哲学概括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门学科即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需要指出的是,自然辩证法虽然与自然科学一样所面对和讨论的都是“自然”,但有两点原则上的区别:其一,在各门自然科学中,“自然”作为对象是指自然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特殊的领域,而在自然辩证法中,“自然”作为对象,是指整体的自然或自然的整个领域,它将自然当作一个整体而从其总的方面来考察;其二,在自然科学中,“自然”作为对象是被给定的、现成的,它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自明的,无需对它提出追究,“自然”已不在追问之列,而在自然辩证法中,“自然”作为对象,是“自然”本身,对于被给定的自然物,需要对它进行追问,正如形而上学追问“存在”那样,追思本真的“自然”,追问“自然”的根据或始基。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土地利用规划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土地利用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0948563f46527d3240ce08a.png)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土地利用规划摘要:土地是地球上所有资源和环境要素的载体,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规划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对土地资源的掠夺式使用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迫切要求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研究由理论走向实践。
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出发点,结合自然辩证法,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学理论,并积极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协调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的永续利用,即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土地利用规划;自然辩证法;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引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说,人类应该怎样与周围的自然界共处,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起就一直在探寻着思索着。
恩格斯早在百年前就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1]。
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但同时,生态环境不可避免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掠夺式的发展带来诸多问题。
五十年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
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
时至今日,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2]。
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源泉,也是一项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土地资源不可替代性及其稀缺性,决定了土地资源利用必须向持续、高效利用发展。
我国人口众多,一些地区土地资源稀缺,人地矛盾突出,所以,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正确看待人地关系,以顺应自然物质变换的方式去利用稀缺的土地资源,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土地利用的战略基点,是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
自然辩证法读后感
![自然辩证法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dba687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d.png)
自然辩证法读后感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它强调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我看来,自然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哲学理论,更是一种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方式。
通过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也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生活。
在阅读了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相关文献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然辩证法的独特魅力。
自然辩证法强调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这种观点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而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自然辩证法还强调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的。
这种观点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事物的不断发展和进化。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化和挑战,而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我们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适应这些变化。
通过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也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生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而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同时,自然辩证法还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我们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适应这些变化。
总的来说,自然辩证法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哲学思想,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生活。
通过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我相信,只有深刻地理解和应用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总结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科学方法论的理论特征和运用
![总结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科学方法论的理论特征和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6ae50392e518964bcf847ce3.png)
总结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科学方法论的理论特征和运用摘要: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对自然科学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查,系统地论述了科学方法论,总结了科学方法论的理论特征,对科学方法论的运用、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掌握科学方法论,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科技发展、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和提高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方法论;理论特质;重大贡献;当代意义;The Scientific Methodology and Its Contemporary Implication of Engels' Dialectics of NatureAbstract:Engels' Dialectics of Nature is a classical work of Marxism, which is guided by the epistemology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comprehensively checks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science,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scientific methodology, summarizes the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methodology, and make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application,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methodology. Today, we study the dialectics of nature and master scientific methodology, 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progres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ideas and the scientific literacy.Keyword:Dialectics of Nature; scientific methodology; theoretical trait;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辩证法问题的重要着作。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0a007c3aeefdc8d376ee3231.png)
关于自然辩证法的与物理学关系的论证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区别,但更有紧密的联系,这涉及到学科门类的层次结构问题。
对于一门实际的科学门类,研究内容实际上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这有许多划分方法。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是把一个学科类别分为四个层次:最高的一个层次是哲学层次,第二层是科学层次,第三层是技术层次,最后一层是具体的应用层次。
同时,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当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实际问题时,不可避免的要思考它哲学层次的问题,同时依据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哲学层次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去总结、归纳,同时很多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在自然科学中得到了解决。
从伟大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至今,物理这一门深奥,而又神秘的学科,正逐渐由经典天文学,力学不断推陈出新,现在的物理学物理学已延伸出了很多科学分支,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这不仅要求科研人员要有很高的科学素养,还要求自然科学研究者具有对哲学层次问题的深层研究。
因此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研究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很多问题是认识研究自然世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
从具体的例子上讲,自然辩证法中有一个问题,复杂的自然界是如何产生,如何发展的?同时在生物信息科学技术中,发现生物体含有的信息量是非常大,非常复杂的,这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现在有了一个解释。
这就是著名的“元胞自动机原理”。
也就是:基本的规律非常简单,但是进行数以万计的叠加后,所得到的结果就会看起来非常复杂。
这个规律后来应用于生物学、计算机学、地理学等学科,解决了相当多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互相促进的例子。
自然科学和自然辩证法的不断发展,互相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
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时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很多自然科学实现的东西,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自然辩证法对于自然科学研究者有着不容忽视的指导意义。
很多自然科学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是在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下的。
自然辩证法在资源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矿物岩石矿床学-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自然辩证法在资源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矿物岩石矿床学-资源地理信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0ed96ff8c8d376eeaeaa31f4.png)
自然辩证法在资源地理信息系统(RGIS)中的应用摘要: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具有较强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其中对资源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学习中的价值就是它的一个方面。
本文基于自然辩证法在该专业学习中的价值以及各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论述了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指导价值,科学技术方法论指导价值和科学技术观指导价值。
自然观是RGIS科研的系统性要素,科学方法论是RGIS科研的一般技术方法性理论,科学技术观是RGIS科研的基本性世界观,它们共同解读了自然辩证法学习和研究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并讨论了基于RGIS的范式研究。
关键词: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范式Abstract:Dialectics of Nature studying and researching has strong Time Value and realistic meaning. The value of postgraduates’ study of Resourc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s one of its aspects. Based on the Dialectics of Nature’s value of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the sustainable use of resources, 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guiding values of View of Nature, Methodolog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alectical Materialist View of Nature is a systematic element of RGIS’s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General theory of technical methods of RGIS’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fundamental world view of RGIS’s scientific research. They interpret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Spirit of the Times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studying and researching together, and it discussed the paradigm research of RGIS.Keywords:RGIS; Dialectics of Nature;Dialectical Materialist View of Nature ; Methodolog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adigm1、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f569851ad02de80d4d84018.png)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苏和20102030362010-11-15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关系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总体上划分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三大部分。
由恩格斯所开创的“自然辩证法理论”,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属于哲学的门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并列,前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理论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后者是关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理论成果的概括,研究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
正是由于自然辩证法自身特殊的位置,与其他哲学相比,它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更值得研究。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总体上划分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三大部分,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科学技术方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包括有适用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即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
首先,在哲学研究概括的自然、社会和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知识中,自然辩证法是其中的一大领域。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的世界观时,从一开始就认为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对这两方面的历史的哲学概括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门学科即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需要指出的是,自然辩证法虽然与自然科学一样所面对和讨论的都是“自然”,但有两点原则上的区别:其一,在各门自然科学中,“自然”作为对象是指自然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特殊的领域,而在自然辩证法中,“自然”作为对象,是指整体的自然或自然的整个领域,它将自然当作一个整体而从其总的方面来考察;其二,在自然科学中,“自然”作为对象是被给定的、现成的,它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自明的,无需对它提出追究,“自然”已不在追问之列,而在自然辩证法中,“自然”作为对象,是“自然”本身,对于被给定的自然物,需要对它进行追问,正如形而上学追问“存在”那样,追思本真的“自然”,追问“自然”的根据或始基。
从地学谈自然学科与辩证法的关系
![从地学谈自然学科与辩证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6543a4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a.png)
从地学谈自然学科与辩证法的关系
自然科学家要学习自然辩证法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学科之间,即地学、生物学中有关地理、地质、地震、气象以及动物、植物等等学科之间的关系都离不开自然辩证
自然辩证法和地理学都研究自然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自然科学家要学习自然辩证法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学科之间,即地学,生物学中有关地理,地质,地震,气象以及动物,植物等等学科之间的关系都离不开自然辩证法.大家都知道,对立统一的规律是一个普遍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按照对立统一规律进行的,毛主席在这一哲学思想里面存在着一个精髓的概念。
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与体会(精选、)
![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与体会(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a4a896eda38376baf1faec9.png)
1.结合课堂讲授,谈谈你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与体会。
通过这一学期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对自然辨证法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像以前仅仅只停留在一些基本概念的认知及做题的基础之上。
这门课程老师以他独特的授课方式,一改以往我对政治课死板的印象。
课堂上,老师结合我们理工科学生的特点,通过讲解在哲学发展史的不同时期人们所遇到的数学物理方面的问题,讲解前人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是怎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以及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这样的讲解,既能引起我们对政治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我们对数学物理等问题的理解,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也加深了对哲学这一门课的理解。
在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中,政治课学起来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枯燥无味且费劲了。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之一。
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关系的学问,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下面我将谈谈科学对人类认识(哲学)的推动作用。
我们的时代,正处于一个伟大的转变时期。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科学自身也在转变之中”,并且正是科学的转变深刻地影响着时代的转变进程,所以人们都把科学看作一种希望。
科学家们也更加自觉地“追随我们时代的主要潮流,并把时代的发展、变比和向前的趋势反映到科学之中。
”在这一百多年间,自然科学持续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现实世界的面貌,建立了更多的学科,对很多问题有了更多更深层次的探索,并获得了灿烂的成就。
科学是思想的总结,是辩证的言论;它是人们对人在社会中的行为、现象的规范。
科学注重实践、数据,看重结果;对改善人的生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社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哲学是指导,科学是行动.但只有正确的才是可取的,可行的.偏激的会带来巨大的阻力和阻挠社会进步.科学是哲学生存的土壤和根基,科学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动力。
自然辩证法与地质资源开发
![自然辩证法与地质资源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98cfc05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15.png)
自然辩证法与地质资源开发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强调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并在地质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地质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各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自然辩证法主张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二部分:自然辩证法在地质资源开发中的应用1. 尊重自然和谐共生地质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强调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2. 综合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倡导综合利用资源的思想,提倡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在地质资源开发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利用多种资源,避免单一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
而且,我们还需要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坚持预防为主,防范自然灾害地质资源开发常常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如山体滑坡、地震等。
自然辩证法教导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地质资源开发的影响。
这包括科学勘探、合理规划、安全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开发活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4. 科学决策,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自然辩证法认为,只有基于科学的决策才能够实现资源开发的长远利益。
在地质资源开发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做到科学决策。
这包括充分调研、评估风险、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
结论: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在地质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坚持尊重自然、综合利用资源、预防自然灾害、科学决策等原则,我们能够实现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b202fa3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3.png)
自然辩证法概论自然辩证法概论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世界的法则和规律的哲学方法。
辩证法是指对事物的发展过程及其内部矛盾进行分析、比较、明确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物质世界,认为自然世界与社会世界一样是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矛盾性和结构性的。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源泉可以追溯到古典希腊的自然哲学。
古希腊哲学家看到自然世界的发展和变化,认为自然界是由相对稳定的基本物质构成,然后由物质自身的运动变换产生其他形态。
例如,世界是由基本物质的四种元素构成的,这些元素通过混合和分离相互转化,形成了不同的物体。
从当代哲学的角度来看,自然辩证法是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相伴随的。
18世纪,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等科学家开始进行实验和观察,发现了自然世界中的运动规律。
他们的工作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同时也为自然辩证法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支持。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进一步证明了自然辩证法的正确性。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包括相对独立性、运动性、矛盾性和结构性。
相对独立性指的是自然世界与社会世界之间有本质上的区别,自然世界是相对独立于人类意识和行为的。
运动性是指自然世界中存在着种种因素推动着物质不断运动变化,这种变化是永无止境的。
矛盾性指的是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对立。
结构性则是指自然界中的事物均是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起来的。
自然辩证法的最主要表现方式是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是指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为依存、互相制约。
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矛盾和对立,其中最为基本的是物质运动的矛盾。
矛盾的存在是引起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原因,而矛盾的解决则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自然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可以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机制,从而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自然辩证法对于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代科学已经认识到自然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从多方面,多层面的角度进行研究。
辩证法的方法可以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自然世界,透过表象看本质,确立正确的认识方法和认识体系。
自然辨证法概论
![自然辨证法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26b4cec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6.png)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内容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和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观:人类对于该问题的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自然观: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包括:自然是什么(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静止不变的、还是动态发展的;是本来就有的、还是发展而来的)理论上的全称命题是不能证实的。
(原因:全称命题的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是无穷多的)(英)波普:证伪主义。
认为不可证实,只能证伪。
故应用证伪的原则辨别真伪科学。
例子:凡天鹅都是白的,有一千只天鹅都是白的,不能证明该命题是正确的。
只要有一只天鹅是黑的,该命题就是错误的。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是和马、恩联系在一起的,是从自然界本身的运动规律中得来的。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三个阶段:1858年,酝酿;1873年,写作准备《自然辩证法》,收集材料,开始着手;1883年,马克思去世,终止自然辩证法的写作。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批判19世纪末物理学研究中出现的思想混乱原子可以再分—→怀疑唯物主义的正确性,提出了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真理。
《论战斗唯物主义》“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哲学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者应和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解决自然科学新发现问题,否则唯物主义就不是唯物主义。
”三.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有助于我们搭其从自然科学通向马克思主义的桥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自己培养成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
2.有助于理解科技发展规律,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好准备。
3.有助于培养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创造性。
第一篇自然观第一章人类自然观演化的历史回顾§1 古代朴素唯物和朴素辩证的自然观一.古希腊的科学技术和自然观1.背景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占人类历史0.2%,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有了分工,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abfb8c676a20029bd642d57.png)
科学观察法和数学方法在地球科学中作用本文阐述了科学观察法和数学方法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应用特征,分析并揭示了这两种科学方法在地球科学研究领域中能够不断焕发活力、推动地球科学向前发展的原因,得出了科学方法的选择在地球科学研究中重要性。
科学观察法在地球科学中的作用。
科学观察法是开展地球科学研究和揭示地球科学奥秘的最为基本的方法之一[1,2]。
科学观察法是从事地球科学研究的工作者通过在野外考察和室内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各种观察仪器如放大镜、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认识和描述各种地球科学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
科学观察法由单一的、粗糙的肉眼鉴别法向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性科学方法发展的过程中,催生出一大批科学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地球科学的向前发展。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在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的推动和影响下,科学考察和探险旅行在欧洲兴起[3,4]。
带有科学考察目的旅行使得地壳成为直接的研究对象,更使得热衷于地球的人们对地球的探索和研究从思辨性猜测转变为以野外的观察为主,他们通过在野外考察,发现并详细记录了大量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获取了各种岩石样品标本。
野外考察在地球起源、演化研究上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派的发展,使得不同学派的争论变得异常的活跃,而关于地层以及岩石成因的水成论和火成论的争论在18世纪末变得尖锐起来。
德国地质学家、矿物学家维尔纳创立了“水成论”,他提出花岗岩和玄武岩都是沉积而成。
“水成论”者认为所有的岩石都是在一个全球性的大洋中形成的,而英国的地质学家赫顿则不赞成这一说法。
赫顿通过野外考察和推理认为花岗岩和玄武岩曾经都是熔体,熔体发生侵入后来到了地表,这些岩石是火成的而不是水成的,赫顿也因此成为“火成论”的代言人。
野外考察推动了各学派间争鸣,加速了“水成论”和“火成论”诞生与发展,而水火之争则直接促进了地质学从宇宙起源论、自然历史和古老矿物学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土地科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土地科学中的自然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4d6c23f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5.png)
土地科学中的自然辩证法思想摘要:本文从土地资源管理的各项业务出发,结合自然辩证法的一般规律,分析了土地资源管理各项业务中的辩证法思想。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 辩证法国际上认为,从技术上土地资源管理包括9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立法及行政实施、土地产权和资产管理、组成土地的其他资源管理、土地的具体使用、保证使用土地的人们的权利、保障当地土地使用者的文化传统。
从中国具体情况来讲,土地科学和技术,就是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紧密结合土地管理实际,用科学的理论、手段和方法,对土地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1。
本文即从土地资源管理的各个内容阐述其中的自然辩证法思想。
1土地资源调查中的辩证法思想土地调查是一门交叉学科,与很多学科和技术有紧密联系,随着测量学、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GPS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土地调查理论和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重大突破,已经开始的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将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确保土地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信息共享2。
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综合体。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中,矛盾是事物运动的根本原因。
事物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反映在土地利用方面,就是土地利用状况是不段的发展和变化的。
土地的利用类型、分布状况、土地的质量等级等信息也是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因此,进行土地调查工作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只有不断的进行土地调查与监测,实时的获取土地利用数据,才能使地籍部门的土地的数据能够保持较好的现势性,能够比较真是的反映一定时期内土地土地利用的客观现实,才能更好的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2 土地评价中的辩证法思想土地评价是针对特定的土地用途,选取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的质量高低作出评定,土地评价主要包括:土地分等定级、土地适宜性评价、农用地生产潜力评价等多项评价。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https://img.taocdn.com/s3/m/0375540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d.png)
03
CATALOGUE
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01
指导观察与实验
02
揭示自然规律
自然辩证法强调对自然界的客观观察 和研究,自然科学研究者运用此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客观数据,从 而得出科学结论。
自然辩证法注重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 矛盾中揭示规律,自然科学研究者借 此思想,挖掘自然现象背后的本质规 律。
03
促进科学理论发展
自然辩证法倡导不断发展和完善理论 ,自然科学研究者通过不断修正和完 善理论,推动科学理论的进步。
自然辩证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类比
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现象的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者可以借鉴此方法,将社会现象与自 然现象进行类比研究,揭示社会规律。
矛盾分析法在社会科学中的运用
自然辩证法
汇报人: 2023-11-12
目录
• 自然辩证法的概述 •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 • 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01
CATALOGUE
自然辩证法的概述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与起源
定义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辩证法理论。
起源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的自然观,但作为一门系统的展起来的。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探究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范围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方面,同时也涉及自然界与人 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与价值
意义
自然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过 程及其规律,为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 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同时,自然 辩证法也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类社会 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推动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
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81cd346aef8941ea76e05dc.png)
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苏和20102030362010-11-15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关系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总体上划分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三大部分。
由恩格斯所开创的“自然辩证法理论” ,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属于哲学的门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并列,前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理论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后者是关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理论成果的概括,研究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
正是由于自然辩证法自身特殊的位置,与其他哲学相比,它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更值得研究。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总体上划分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三大部分,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科学技术方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包括有适用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即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
首先,在哲学研究概括的自然、社会和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知识中,自然辩证法是其中的一大领域。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的世界观时,从一开始就认为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 ,对这两方面的历史的哲学概括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门学科即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需要指出的是,自然辩证法虽然与自然科学一样所面对和讨论的都是“自然”,但有两点原则上的区别:其一,在各门自然科学中,“自然”作为对象是指自然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特殊的领域,而在自然辩证法中,“自然”作为对象,是指整体的自然或自然的整个领域,它将自然当作一个整体而从其总的方面来考察;其二,在自然科学中,“自然”作为对象是被给定的、现成的,它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自明的,无需对它提出追究,“自然”已不在追问之列,而在自然辩证法中,“自然”作为对象,是“自然”本身,对于被给定的自然物,需要对它进行追问,正如形而上学追问“存在”那样,追思本真的“自然” ,追问“自然”的根据或始基。
自然辩证法课程教案打印版
![自然辩证法课程教案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16674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9.png)
自然辩证法课程教案打印版一、课程概述1. 课程目的:使学生了解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自然辩证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等内容。
3. 课程安排:共计1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了解自然辩证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辩证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阐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然现象,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法进行分析。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自然辩证法教材。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自然现象的案例,用于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
六、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第六课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上)课时:2课时(90分钟)内容:辩证法的起源与发展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第七课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下)课时:2课时(90分钟)内容: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第八课时: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课时:2课时(90分钟)内容: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自然规律与自然现象第九课时:自然辩证法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课时:2课时(90分钟)内容:生物进化论与自然选择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第十课时:自然辩证法在物理学领域的应用课时:2课时(90分钟)内容:量子力学与物质波相对论与时空观念七、教学活动设计第六课时:1. 引入:通过介绍辩证法的起源与发展,激发学生兴趣。
pdf阅读人文地理学自然辩证法与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
![pdf阅读人文地理学自然辩证法与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1d073d6240c844769eaeebe.png)
可持续发展理论思想深刻 、体系复杂 ,是一个开 放的发展的理论 。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讲 ,可概括为 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自然观 、经济观和伦理观 。可持 续发展的自然观 ,就是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该理论肯定人类对自然 界的依赖 ,指出人类是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 然环境也因具有了社会属性才对人类社会有意义 ; 连接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纽带是实践 ,因此 ,人类 必须科学地认识自然并按照自然规律改造自然 。可
2004 年 9 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Sep . ,2004
第 33 卷 第 5 期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Vol. 33 No. 5
对应的另一种极端思想理论 。社会主义在原苏联得 到首先实现后 ,该理论得到发展 。这种观点充分认 识到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 无法解决的矛盾 ,认识到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当时对 生产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因此 ,它强调生产关系 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作用 ,忽略地理环境在人类社 会生活中的影响 ,甚至忽视了生产力的作用 ,认为生 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有了先进的生产关系就必然会 创造出先进的生产力 ,从而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持虚 无主义态度 。这一理论对鼓舞当时的社会革命起了 积极作用 。但它是对唯物史观的曲解 ,对人地矛盾 双方的作用与地位认识不足 。这种观点在苏联“十 月革命”后开始流行 ,上个世纪 50 年代后在苏联 、东 欧和中国十分盛行 。
自然辩证法2016 (1)
![自然辩证法2016 (1)](https://img.taocdn.com/s3/m/8de494ecfab069dc502201a5.png)
概念: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古代自然哲学的概念?古代自然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
古代人积累的自然知识综合的表现为自然哲学。
古代的自然哲学反映着那些哲学与科学还未分化,它既是哲学,又是自然知识的特殊形态。
三.星云假说:星云假说认为太阳起源于一片原始星云,由原始星云逐渐生成的学说。
四.地质渐变论: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表面和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说明他们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具有时间演变的历史。
简答题:一.怎样理解自然辨证法的地位和性质?1、自然辩证法性质:自然辩证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支学科。
2、自然辩证法地位:自然辩证法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也不同于各门科学技术,但它又是两者的纽带和桥梁。
如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的中间环节一样。
二.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又不像各门自然科学那样去探讨自然界某种特定运动形式的规律,而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是关于自然界的总观点,它考察整个自然界存在的系统形式和层次结构,研究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和自组织机制,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这些内容统称为自然观。
2、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的认识和方法为研究对象,它不是各门自然科学和各项技术的特殊方法的叠加,而是从总体上研究科学技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指导,探讨科学认识的一般特征和科学活动的一般过程,探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方法论问题,研究技术方法的原则和程序。
这些内容统称为科学技术方法论。
3、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它不像科学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那样具体的探讨科学或技术的社会机制、社会结构,而是从价值论的角度着重演绎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并从总体上研究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地理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联性
摘要:地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内容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本文主要从地理环境是物质的世界、地理学的矛盾论和对立统一思想以及地理学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三个方面着手,通过阐述在地理学与自然辩证法关联性,更为深刻地理解地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理学;自然辩证法;关联性
0 前言
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且区别于其他科学,一般地说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自身的特殊性,而是有内在的认识体系和独特的观察视角,这些在其研究对象中有深刻表露既以天文、地质、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为研究对象,同时又有以工农业生产、交通、商业、城市人口、旅游、环境保护等为研究对象,前者称为自然地理学,后者称为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事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其内容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它是依据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和自然科学技术史,从中研究、概括出自然界、自然科学和科学方法的普遍规律,从而揭示自然界发展和自然科学发展的辩证法,形成、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1]。
自然辩证法和地理学都研究自然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1. 地理环境是物质的世界
1.1 宇宙是物质世界无限大的系统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可以转换不同的存在形式,但其本质上是存在、永久不灭的,宇宙是普遍永恒的物质世界。
我们人类观察到的宇宙是有限的,它只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观察到的宇宙在不断扩大。
18世界以前人类认识宇宙的范围只限于太阳系,随后认识到太阳系以外还有千亿个恒星,他们组成了银河系,直径达10万光年。
19世纪人类又发现了河外星系,发现银河系在宇宙大家庭中只不过是相当渺小的一员。
20世纪60年代射电天文望远镜把探测距离猛增到100亿光年,后来又扩大到150亿光年,近来又推测为200亿光年。
人类可以永远扩大自己对物质世界的观察视野,不会停留于某一固定的边界上。
1.2 地理事物发生发展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恩格斯说过,物质是既有的物质,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东西。
它表明自然界的物
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在不同存在形式间转换[2]。
地理学中的土壤圈是指岩石圈最外面一层疏松的部分,其表面或里面有生物栖息。
土壤圈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和生物圈)之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
土壤圈的平均厚度为5米,面积约为1.3×108平方千米。
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和母质的成土两种过程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产物,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是地表岩石因风化作用而释出的各种植物营养物质随水流进入海洋,由此形成的沉积岩一旦因海底上升再度成为陆地时,又经受风化,重新释放所含营养物质的过程。
后者是岩石风化中释放出的植物营养物质一部分被植物所吸收,植物死亡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又重新释放供下一代植物吸收利用的过程。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可以发现土壤在形成离不开生物圈和岩石圈,其在地质大循环(又称植物营养物质地质淋溶过程)与植物营养物质的生物小循环(又称生物积累过程)过程质量守恒。
1.3 地理事物是运动的
恩格斯说,运动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所以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世界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相对静止状态只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水圈是地球上睡得各种存在形式覆盖的圈层,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不断从水面、陆面和植物叶面蒸发,化成水汽升到高空,被气流带到其他地方,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又以降水形式落到地表形成径流,注入海洋、湖泊;水的这种蒸发、输送、凝结、降落、径流的往复过程叫水循环。
水循环分为大循环(海洋——天空——陆地——海洋)、陆地小循环(内流区:蒸发——输送——降落——径流——蒸发)、海洋小循环(在海洋范围内:蒸发——输送——降落——蒸发)。
可见地球上的水总量是固定不变的,只是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而已,同时从一个区域循环到另一个区域,水循环中的水是地球化学迁移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2. 地理学的矛盾论与对立统一思想
2.1 地理学的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也是辩证法的核心,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其主要内容是阐发事物的矛盾性。
事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都存在着矛盾。
地理中的事物处处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如位于北温带的中国北京,一年中随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有着春、夏、秋、冬迥然不同的四个季节。
同一地区不同年份,发生旱灾和涝灾等
等都充满了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对立统一也表现在地理事物中,欧洲北海的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
这种性质相反,却通过相互交汇形成生产渔业而世界瞩目渔场,这种寒流与暖流的矛盾在“一定范围”内,达到了平衡,而统一在稳定的“北海”中。
2.2 矛盾在地理学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是客观的、普遍的,但不同事物和过程中的矛盾又有各自的特殊性。
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或者说是共性和个性,在地理世界中还有很多常见例子,在太阳系的8行星(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各行星自转的方向大多数都是自西向东,然而金星自转的方向却是自东向西,致使在金星看到的是太阳的西升东落;在地质构造结构中,一般认为向斜成谷,背斜成山,但在有些地方也形成相反的情况;一般认为热的季节(夏季)下雨,而地中海气候的雨季却在冬季;很多人认为在温带、寒带的高山上才有冰川,然而在非洲赤道地区的乞力马扎罗山顶却是白雪皑皑,它被称为赤道上的白雪公主[4]。
这些就是从普遍矛盾中体现出来的特殊矛盾,研究地理知识的过程就是研究普遍矛盾和特殊矛盾的辩证统一的过程。
2.3 地理学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地理学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但凡新事物一定能战胜旧事物,尤其是新事物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吸取发扬旧事物中合理的,增添旧事物根本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即我们在对待国学时常说的一句话“去其糟粕,取其精华”[5]。
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
它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动,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运行。
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6]。
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
但是,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观察仪器的不断改进,行星位置和运动的测量越来越精确,观测到的行星实际位置同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偏差,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然而,信奉地心说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地心说本身的错误造成的,却用增加本轮的办法来补救地心说。
当初这种办法还能勉强应付,后来小本轮增加到80多个,但仍不能满意地计算出行星的准确位置。
这不能不使人怀疑地心说的正确性了。
到了16世纪,哥白尼在持日心地动观的古希腊先辈和同时代学者的基础上,终于
创立了“日心说”[7]。
从此,地心说便逐渐被淘汰了。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
尽管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
4. 结语
纵观地理学发展的历史,经历了两个辉煌的时期。
其中是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大拓荒时期。
文艺复兴带来的思想解放和发现新土地的激情,强烈滴激发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探索热情,发现各种各样的地理事物,千变万化的地理现象,它们都是以物质的形式而存在的,同时,开始尝试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特征、规律,充分利用科学的物质观来指导生产生活。
地理学第二个辉煌时期,就是生态时代、信息时代、全球化时代的地理科学时代。
地理学在近现代发展更加重视事物的客观规律,运用辩证的思想去分析地理事物,对未知或未解析的地理事物,皆从科学观点去观察,解释。
可以说地理学未来能够更为长久的发展,最首要的是必须遵循自然辨证规律,偏离甚至背离自然辨证,地理学的科学性就荡然无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自然辩证法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杨玉辉.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M].人民出版社,2003.
[4]吴萍梅.地理学科如何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12).
[5]覃炳洪.论地理学科教学资源在中师教学中的优势[J].广西师院学报,2001(9).
[6](法)克瓦尔著,郑胜华等译.地理学思想简史(第3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陈亚颦.现代地理教学论[M].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