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疗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详]

合集下载

康复治疗常用技术诊疗操作规范标准

康复治疗常用技术诊疗操作规范标准

理疗师操作规范目录一、毫针刺法操作规程 (1)二、电针操作规程 (5)三、拔火罐操作规程 (7)四、推拿操作规程 (9)五、刮痧操作规程 (13)六、小针刀操作规程 (15)七、穴位注射操作规程 (17)九、经皮神经治疗仪操作规程 (20)十、立体动态干扰电操作规程 (21)十一、骨疗操作规程 (22)十二、热磁治疗仪操作规程 (23)十三、蜡疗机操作规程 (23)十四、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操作规程 (24)十五、电脑中频治疗仪操作规程 (25)十六、颈椎牵引机操作规程 (26)十七、颈腰椎治疗自动牵引床操作规程 (27)十八、熏腰床操作规程 (29)十九、中药封包操作规程 (30)二十、超短波操作规程 (31)二十一、肌电生物刺激反馈仪(神经功能重建仪)操作规程 (32)二十二、“神灯”操作规程 (33)二十三、低周波治疗仪操作规程 (34)一、毫针刺法操作规程(一)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二)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三)操作方法1.进针法1.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中医理疗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中医理疗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中医理疗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

本病好发于30-50岁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以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腰痛”“痹证”,多因过劳损伤经脉、或肝肾不足,气血瘀滞,或感受风寒湿邪、经脉痹阻,或跌仆扭挫,瘀血阻滞所致。

【临床表现】(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

疼痛具有以下特点: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

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在床上以缓解症状。

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二)、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

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三)、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榨取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因为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逝。

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

(四)、专科搜检1、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沿坐骨神经通路有压痛。

2、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压试验阳性。

3、挺腹闭气实验阳性。

4、神经系统检查: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或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足拇指背伸力及第2趾肌力减退;或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5、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鞍区感觉减退,或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中医理疗科诊疗实践指南与操作规章

中医理疗科诊疗实践指南与操作规章

中医理疗科诊疗实践指南与操作规章1. 引言中医理疗科是一门重要的中医学科,它通过运用各种理疗手段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

为了规范中医理疗科的诊疗实践,保证患者的安全和疗效,制定了本指南与操作规章。

2. 患者评估在进行中医理疗科诊疗之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等。

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患者的病情、病因和适宜的治疗方案。

3. 理疗手段中医理疗科包括多种理疗手段,如针灸、推拿、拔罐和艾灸等。

在选择理疗手段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综合判断,选择最适合的理疗方法。

4. 操作规程在进行中医理疗科操作时,应遵守以下规程:- 操作前应仔细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 操作时应采取洁净的操作环境,并保持良好的卫生惯。

-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法和力度。

- 操作后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并记录治疗过程和效果。

5. 安全注意事项中医理疗科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

- 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和口罩等。

- 对于特殊患者,如孕妇和儿童等,应特别小心操作,并遵循相关的安全指导。

- 对于出现意外事件或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应及时停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6. 结论中医理疗科诊疗实践指南与操作规章的制定,旨在规范中医理疗科的诊疗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性。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本指南与规章,并不断更新和完善中医理疗科的理论和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理疗科临床诊疗流程及操作规范

中医理疗科临床诊疗流程及操作规范

中医理疗科临床诊疗流程及操作规范1. 诊疗流程1.1 问诊- 医生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患者的主诉和病史。

- 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症状表现和疼痛程度等详细信息。

- 根据患者的回答,进一步了解病情发展过程、过去的治疗经历和用药情况。

1.2 望诊- 医生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外在表现。

- 根据中医理疗学的原理,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理情况。

1.3 闻诊- 医生通过闻气味判断患者体内的病理变化。

- 闻诊可通过患者的呼出气味、体味等来获取信息。

1.4 切诊- 医生通过切脉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脏腑功能。

- 根据脉象的变化,确定患者的病症。

1.5 诊断- 综合分析患者的问诊、望诊、闻诊和切诊的结果。

- 作出中医理疗科的诊断,明确患者的病因和病理。

1.6 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中医理疗科的治疗方案。

- 选择适当的中医理疗技术和手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1.7 诊疗操作- 根据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中医理疗操作。

- 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按照中医理疗科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1.8 随访和评估- 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 根据疗效和患者的反馈,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2. 操作规范2.1 操作环境- 中医理疗科的操作环境应干净、整洁,空气流通良好。

- 需要有适当的光照条件和温度控制。

2.2 操作设备- 中医理疗科所需的操作设备应符合卫生标准,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 操作设备的使用应遵循操作手册和相关规定。

2.3 操作人员- 中医理疗科的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 操作人员应熟悉中医理疗科的操作规范,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2.4 操作流程- 操作人员在进行中医理疗科的操作时,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

- 操作流程包括操作准备、操作步骤和操作结束等环节。

2.5 操作安全- 操作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操作过程中的意外伤害。

- 操作设备应符合安全标准,确保患者的安全。

2.6 操作记录- 操作人员在进行中医理疗科的操作时,应详细记录操作过程和治疗效果。

临床操作指导:理疗科接诊常规

临床操作指导:理疗科接诊常规

1.需物理治疗者,应由经治医师填写理疗申请单,随同病案转送理疗科;某些轻症伤病的理疗,可免送病案。

有条件者,门诊患者也可直接挂理疗科号。

2.理疗申请单上须填明疾病诊断、病历摘要、理疗目的及要求等,亦可建议理疗种类。

患者如有数种疾病,应将理疗疾病写在前面,其他疾病诊断依次写在后面。

3.理疗医师接到申请单后,应阅读病历,询问病史及作有关检查。

根据病情及临床医师的要求,结合本科条件,确定理疗方法。

将理疗种类、部位、方法、剂量、时间和疗程等记入病程记录,并向患者说明理疗种类、次数及可能出现的反应等。

4.严格掌握各种理疗的禁忌证,对体内有起搏器或其他金属异物的患者,应特别写明,并慎重选用理疗种类。

5.各种理疗通常为每日或隔日1次。

理疗次数根据病情及理疗种类决定,一般10-20次为1疗程。

必要时可行第2或第3疗程 (宜先与临床医师联系),疗程间一般应有1周以上的间隔。

6.理疗医师确定物理治疗后,按常规填写理疗记录单,交治疗室进行治疗。

对不适于理疗者,应将意见记入病程记录,或直接与申请医师联系,说明原因。

7.理疗医师应对患者定期复查,一般患者7~10d,重症、急性病患者2~3d复查1次。

疗程结束或因病情变化停止理疗时,应及时小结。

8.对不能来理疗科治疗的住院患者,理疗科医师应于接到申请单后24h内到床边会诊,必要时进行床边治疗。

9.在理疗过程中,如患者因故或病情变化不能继续理疗时,经治医师应及时通知理疗科。

如疗程尚未结束而患者须出院时,应在出院前1d通知理疗科。

理疗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理疗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

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检查程序]1、问诊。

仔细询问患者病史、颈肩部及上肢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既往病史、职业等。

是否有不良习惯。

2、望诊。

患者表情是否痛苦,颈部能否正常活动。

颈部有无皮肤损伤,有无红肿。

3、查体。

(1)触诊。

颈椎棘突是否偏歪,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有无压痛,是否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有无减弱或肌肉萎缩。

(2)颈部活动度。

颈部是否僵直,前曲、后伸、左右侧弯、旋转是否受限。

(3)神经支配区感觉情况、腱反射、肌力,常规检查试验,如臂丛牵拉试验、压顶试验是否阳性。

病理反射是否引出,如霍夫曼氏征。

4、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有无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是否改变,椎间隙是否变窄,有无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有无椎间孔变小。

CT、MRI有无阳性提示。

[诊断依据]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姿势不良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僵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或反C型侧弯,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MRI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证候分型]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红,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中医理疗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中医理疗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中医理疗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理疗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摘要:中医理疗科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对于规范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规范(同名1538)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规范(同名1538)

针灸推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常规一、腰痛二、痹症三、眩晕四、中风五、面瘫六、蛇串疮七、漏肩风八、麦粒肿九、痛经十、落枕十一、肘劳十二、腱鞘炎十三、急性腰扭伤十四、呃逆十五、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十六、足跟痛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1、诊断标准(1)中医部分疼痛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侧,或两侧俱痛为主症。

寒湿腰痛:腰痛重痛、酸麻,或拘急强直不可俯仰,或痛连骶、臀、股、腘。

疼痛时轻时重,天气寒冷阴雨则发作,舌苔白腻,脉沉。

劳损腰痛:多有陈伤宿疾,劳累时加剧,腰部强直酸痛,其痛固定不移,转侧俯仰不利,腘中常有络脉瘀血,苔脉多无变化。

(2)西医部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拟定:(1)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等)时疼痛加重。

(4)脊柱时有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可有膝、踝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可有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检查提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治疗方法(1)以2%普鲁卡因(先皮试阴性)2ml、维生素B0.5mg、醋酸泼尼松龙122ml(50mg)混合液穴位注射病变腰椎间盘双侧华佗夹脊穴。

(2)同时以牵引治疗仪作卧位持续腰椎牵引,牵引力为360-410牛顿(1kg=9.8牛顿)。

每次30分钟,每天1次,5次为1疗程。

1疗程未愈者,休息3-5天再行下1疗程。

3疗程内统计疗效。

(3)电针:双侧大肠俞或关元俞、肾俞、患侧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绝骨、太冲等,用连续波,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3天。

3、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标准[1]制定如下:临床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o以上,能恢复原来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中医理疗科诊疗实务与操作规定

中医理疗科诊疗实务与操作规定

中医理疗科诊疗实务与操作规定1. 引言中医理疗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通过物理手段来治疗疾病。

为了规范中医理疗科的诊疗实务与操作,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制定本规定。

2. 诊疗实务规定2.1 诊断要准确:中医理疗科医生在进行治疗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中医诊断,确保针对病情进行正确的理疗治疗方案。

2.2 理疗方法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医诊断,选择合适的理疗方法进行治疗。

常见的中医理疗方法包括针灸、拔罐、刮痧等。

2.3 操作规范:中医理疗科医生在进行理疗操作时,必须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遵循相应的卫生规范,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4 注意事项:中医理疗科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3. 安全措施规定3.1 治疗设备:中医理疗科医生在进行治疗时,必须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治疗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2 消毒和清洁:中医理疗科医生在使用治疗器具前,必须进行消毒和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3 治疗环境:中医理疗科的治疗室应保持清洁、整洁,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和安全。

3.4 紧急救援措施:中医理疗科医生在进行治疗时,应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救援措施。

4. 其他规定4.1 诊疗记录:中医理疗科医生在进行治疗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和效果等信息,以便后续的评估和研究。

4.2 继续教育:中医理疗科医生应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治疗技能。

4.3 合作与协调:中医理疗科医生应积极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综合医疗服务。

结论中医理疗科诊疗实务与操作规定的制定,对于提高中医理疗科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理疗科医生应严格遵守本规定,确保诊疗实务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理疗治疗服务。

中医理疗科临床诊疗方案及操作规定

中医理疗科临床诊疗方案及操作规定

中医理疗科临床诊疗方案及操作规定一、诊疗方案中医理疗科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主要通过物理手段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具体的诊疗方案包括以下内容:1. 随诊观察: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了解病情及其变化情况。

根据观察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2. 理疗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理疗方法进行治疗。

常见的理疗方法包括推拿、拔罐、刮痧等。

3. 理疗操作:根据理疗方法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

操作时应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4. 疗程安排:制定治疗的时间和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确定治疗的次数和间隔。

二、操作规定中医理疗科的操作规定是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进行,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健康。

操作规定包括以下内容: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守中医理疗科的操作规程,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步骤。

2. 卫生消毒要求: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卫生惯,操作前后要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3. 操作技巧要求:操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理疗技巧和操作经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患者告知和征得同意:在进行任何理疗操作前,应向患者详细说明治疗内容和可能的风险,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5. 异常情况处理:操作人员应具备处理常见异常情况的能力,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

中医理疗科临床诊疗方案及操作规定是中医理疗科的基本工作指南,旨在规范诊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规定,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诊疗规范

诊疗规范

中医理疗科诊疗规范(一)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概述】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以L4-5、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

属中医之腰痛病、痹病范畴。

【临床表现】一、症状与体征1.腰痛与放射性腿痛特点:①.根性放射痛。

②.疼痛与腹压有关。

③.疼痛与活动、体位有明显关系。

2.跛行患肢不能正常迈步及负重,常需扶拐行走。

3.腰肌痉挛、脊柱畸形和活动受限。

4.棘突间旁侧压痛与放射痛。

5.神经功能损害。

①运动:受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

②感觉:受累神经根分布区可出现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

③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常用检查方法及体征1.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征)阳性,2.直腿抬高加强试验3.屈颈试验及挺腹试验阳性三、辅助检查1.血常规及风湿组合加肝肾功能2.X线检查:腰椎正侧位片,腰间盘CT或MRI【诊断】参照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版的《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执行: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曲度变直,病变椎间隙可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膨出)部位及突出(膨出)程度。

附西医日本McCulloch诊断标准(1980年)(1)腿痛比腰痛明显,疼痛主要局限于坐骨神经或股神经支配区;(2)神经分布皮区感觉异常;(3)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角度小于正常的50%;或健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4)具备肌肉萎缩、无力、感觉减退以及腱反射减弱等4项中的2项;(5)与临床表现相符的影像学特征(MRI、CT显示椎间盘突出)。

中医理疗科诊疗实务与操作规定

中医理疗科诊疗实务与操作规定

中医理疗科诊疗实务与操作规定
一、引言
本文档旨在规范中医理疗科的诊疗实务与操作,确保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中医理疗科作为一项专业技术,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在诊疗过程中采取简单策略,避免法律纠纷和风险。

二、诊疗实务规定
1. 中医理疗科的诊疗实务必须由持有合法执业资质的中医理疗师进行。

2. 在诊疗过程中,中医理疗师应当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针对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中医理疗师在诊疗中应当遵循中医理疗科的专业规范和技术标准,不得擅自变更治疗方案或使用未经验证的疗法。

4. 中医理疗师应当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良反应,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三、操作规定
1. 中医理疗科的操作必须由持有合法执业资质的中医理疗师进行。

2. 中医理疗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卫生消毒规定,确保操作器械和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3. 中医理疗师在操作中应当使用正确的手法和技术,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中医理疗师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治疗仪器和器械,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5. 中医理疗师在操作过程中应当随时关注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操作手法。

四、总结
中医理疗科的诊疗实务与操作规定是保障医疗行为合法安全的重要依据。

中医理疗师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保持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服务。

理疗操作规范

理疗操作规范

剂量分级
Ⅰ级:无热量,无温热感,适用于急性炎症、水肿显著、血液循 环障碍者 Ⅱ级:微热量,有刚能感觉的温热感,适用于亚急性、慢性炎症 Ⅲ级:温热量,有明显而舒适的温热感,适用于慢性炎症、慢性 疾病 Ⅳ级:热量,有刚能耐受的强烈热感,适用于肿瘤治疗
6. 治疗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以便及时 调节剂量。如患者感觉过热、烫痛,应中止治 疗,检查治疗部位皮肤有否烧伤,如有烧伤, 应及时处理。 7. 治疗时间, 一般每次10、15、20分钟,急性炎 症与损伤的早期采用短时间。 8. 治疗结束时,将治疗仪输出调回到零位,关闭 高压与电源,从患者身上取下电缆,移开电极。 9. 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10-20次为一疗程,一疗 程结束需休息10天。
• 注意事项 1. 中频电疗仪不应与高频电疗仪同放一室。 2. 治疗前应检查治疗仪的输出是否平稳,导线、电 极、衬垫是否完整无损。导线橡胶电极是否有老 化、裂痕。 3. 治疗前除去治疗部位及其附近的金属异物;体内 有金属异物,应严格掌握治疗剂量,<0.3mA/cm2, 可避免组织损伤。 4. 如治疗部位皮肤有破损、突起的痣、瘢痕、针眼 等应避开或贴小胶布保护之。 5. 如采用金属板或橡胶电极时,应使用电极衬垫, 衬垫由2层双面绒布制成,厚度达3~4mm,最好缝 成袋状,。治疗前用温水浸透。
4. 使患者保持适宜的治疗体位,维持治疗局 部的平整,对不平的局部宜适当加大治疗 间隙;对双膝或双踝两侧对置的治疗时, 宜置衬垫于膝(踝)间。 5. 电极面积应大于病灶 。 6. 电极放置需注意: 对置法 : 将两个电极相对放置,使电力线 贯穿治疗部位,作用较深。
a. b.
对置法注意事项: 两电极之间的距离应大于一个电极的直径。 电极与治疗部位表面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

针灸理疗科质量控制标准

针灸理疗科质量控制标准

工作态度
消毒隔离
1、消毒隔离制度健全,有传染病人诊疗消毒隔离流程,无 交叉感染发生。 2、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锐器分类收集和放置。 3、一次性针灸针严禁重复使用。 4、酒精、碘伏容器每周消毒二次,并记录。 5、办公室每周紫外线消毒,操作室每日紫外线消毒,并记 录。 40分 6、罐子一人一用一消毒(500ng/l含氯消毒液浸泡)。 7、牵引床、熏蒸床等每日用500ng/l含氯消毒液擦拭,并记 录。 8、熏蒸用床单一人一用一洗一消毒。 9、针灸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前洗手、消毒, 针刺部位由内向外用碘伏或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酒精消毒。 10、消毒液每日更换,定时进行浓度监测,并记录。 总分100分,酌情扣分
针灸理疗科管理质量控制标准
2011年8月
内容 标准要求 分值 评价结果
科室管理
1、有规章制度,有工作流程。 2、各种治疗登记册登记真实、准确、详细。 3、上班不迟到、早退,不在上班期间打闹、嬉戏、玩手 机,不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4、不在上班期间看与专业无关的书籍。 28分 5、办公室、操作室内卫生清洁,各类物品摆放整齐。 6、保护病人隐私,治疗屏风遮挡。 7、各种理疗设备按要求保养,以备良好运行,并有保养记 录。 1、工作态度认真,严密观察病人,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并报告医生。 2、正确使用各种理疗设备,并有操作规程。 3、艾灸病人严密观察,防止烫伤、烧伤。 4、牵引、熏蒸等病人要严密观察治疗指标,以防意外发生 5、服务态度和蔼,不能以任何理由与病人发生争吵。 32分 6、工作细心,选穴准确,操行规范。 7、熏蒸药品标签清楚,摆放有序,使用时严格查对,以防 差错。 8、有皮肤破损等禁忌症患者不能进行熏蒸、离子导入,拔 罐等治疗。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规范(完整版)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规范(完整版)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针灸科常见病诊疗规范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1、诊断标准(1)中医部分疼痛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侧,或两侧俱痛为主症。

寒湿腰痛:腰痛重痛、酸麻,或拘急强直不可俯仰,或痛连骶、臀、股、腘。

疼痛时轻时重,天气寒冷阴雨则发作,舌苔白腻,脉沉。

劳损腰痛:多有陈伤宿疾,劳累时加剧,腰部强直酸痛,其痛固定不移,转侧俯仰不利,腘中常有络脉瘀血,苔脉多无变化。

(2)西医部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拟定:(1)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等)时疼痛加重。

(4)脊柱时有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可有膝、踝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可有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 或MR检查提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治疗方法(1)以2%普鲁卡因(先皮试阴性)2ml、维生素B120.5mg、醋酸泼尼松龙2ml(50mg)混合液穴位注射病变腰椎间盘双侧华佗夹脊穴。

(2)选病变腰椎间盘华佗夹脊穴(双)、患侧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绝骨、太冲等,将连接多功能高效磁电治疗机(广州市海珠区国光电器厂生产,专利号:87213113)之输出线路、磁场强度为3000高斯、直径为1.3cm、厚约0.5cm的汝铁硼合金永磁片,按同名极并置方法用胶布固定于相应穴位上,调脉冲电频率60-80次/分钟,强度以病员耐受为度。

(3)同时以QJ-B型电脑牵引治疗仪(江苏省常州市钱璟康复器材有限公司生产)作卧位持续腰椎牵引,牵引力为360-410牛顿(1kg=9.8牛顿)。

以上(1)步骤仅于每一疗程首次治疗时应用,(2)、(3)步骤同时进行,每次30分钟,每天1次,6次为1疗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诊疗规范[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

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检查程序]1、问诊。

仔细询问患者病史、颈肩部及上肢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既往病史、职业等。

是否有不良习惯。

2、望诊。

患者表情是否痛苦,颈部能否正常活动。

颈部有无皮肤损伤,有无红肿。

3、查体。

(1)触诊。

颈椎棘突是否偏歪,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有无压痛,是否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有无减弱或肌肉萎缩。

(2)颈部活动度。

颈部是否僵直,前曲、后伸、左右侧弯、旋转是否受限。

(3)神经支配区感觉情况、腱反射、肌力,常规检查试验,如臂丛牵拉试验、压顶试验是否阳性。

病理反射是否引出,如霍夫曼氏征。

4、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有无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是否改变,椎间隙是否变窄,有无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有无椎间孔变小。

CT、MRI有无阳性提示。

[诊断依据]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姿势不良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僵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或反C型侧弯,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MRI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证候分型]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红,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分型]1、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性颈椎病,是指具有头、颈、肩臂疼痛和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间不稳和轻度增生等变化。

此型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

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区别在于没有手指串麻、肌肉萎缩等神经根刺激和压迫症状,有时二者不易截然分开。

由于症状较轻,往往重视不够,以致反复发作时病情加重,不少反复落枕的病人多属于此型。

鉴别诊断应与落枕颈部扭伤等进行鉴别。

2、神经根型颈椎病:以神经根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

(1)多数在30岁以上发病。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

(2)颈、肩部疼痛。

可向前臂放射。

手指呈神经根性分布的麻木及疼痛。

症状多为单侧。

可伴有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耳鸣等症。

(3)颈部僵直,活动受限。

棘突、棘突旁或沿肩胛骨内缘有压痛点。

(4)影像学检查:X线正位片可见颈椎侧弯,钩椎关节不对称、增生,棘突侧偏,椎间隙狭窄。

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曲线变直、中断、成角、反张。

CT、MRI检查有助于了解椎间盘突出,骨刺对椎管和椎间孔的侵占情况,以判断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的程度。

(5)鉴别诊断应与颈椎间盘突出症:脊髓空洞症、腕管综合症、胸廓上口综合征等疾病进行监别。

3、交感性颈椎病:以头颈、上肢交感神经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

(1)多数病例有轻微的颈、肩痛等神经根刺激征。

头痛、枕部痛、头胀、视物模糊、眼发涩或流泪、双侧瞳孔或睑裂大小不等,眼窝部胀痛等;耳聋、耳鸣;一侧面部无汗或多汗;手麻木、肿、发凉;心率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等。

(2)有上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并有神经根刺激征和颈椎病的X线征象,则可确定诊断。

无合并神经根刺激征的病例诊断比较困难,需同耳科、眼科、神经科共同会诊。

4、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上表现头晕、恶心、呕吐、四肢麻木、双目视物不清,甚至猝倒,但无意识障碍。

症状的出现常与头颈转动有关。

诊断比较困难。

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确立诊断。

鉴别诊断应与美尼尔病进行监别。

5、脊髓型:以颈部脊髓受压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病。

(1)颈肩痛伴有四肢麻木、力量减弱或僵硬。

行走笨拙或双脚如踩棉花,甚至不能站立与行走。

病程较长,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

(2)感觉障碍以痛觉减弱或消失为常见;手部肌肉萎缩;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可引出病理反射。

(3)脑脊液常规检查及生化检查正常,少数蛋白稍高。

(4)颈椎X线平片所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同。

CT、MRI检查可以进一步判断对脊髓受压的程度及部位的确定。

[治疗方案]一、急性期(一)临床表现1、颈、肩背疼痛剧烈、头痛头晕较甚,颈部僵硬,上肢麻木、疼痛明显,难以入睡。

2、颈部活动功能严重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

3、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4、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或反C型侧弯,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治疗急性期患者应首先低枕仰卧休息3~5天,减少颈部活动。

如病人属脊髓型颈椎病,保守治疗无效时,应及时建议手术治疗。

患者在卧床休息的同时,应采用以下治疗方法:1、静脉滴注(1)5%葡萄糖 250ml或NS 250ml iv drip qd;灯盏花注射液20mg或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 iv drip qd ;(2)20%甘露醇250ml iv drip qd;地塞米松 5mg (递减) iv drip qd。

2、口服VB1片、甲钴胺片等神经营养药物。

疼痛配合应用活血通络及抗炎镇痛药,如虎力散胶囊、活血止痛胶囊、盘龙七片、芬必得等。

3、配合远端穴位,针灸止痛或远端穴位按摩止痛。

针灸选穴:后溪、外关、落枕穴、绝骨等;按摩选穴:曲池、手三里、天宗、肩髃等。

每日1次。

4、小剂量牵引。

5、颈部可行穴位注射。

二、慢性期患者急性期卧床休息3~5天,进行上述治疗,症状基本缓解后,进入慢性期(缓解期)。

(一)临床表现1、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尚可忍受,颈部僵硬,上肢轻度麻木。

2、颈部活动功能某些方位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3、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4、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治疗方法慢性期主要采用以下治疗方法:1、静脉滴注:如上用药。

2、整脊推拿治疗(1)基础手法①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立于其旁,用双手拿揉颈部及两肩部,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以放松肌肉为主。

②医生用双手拇指拨揉项韧带,由轻而重,重点施术于阳性反应物,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

③医生用双手拿提两侧斜方肌,反复施术,时间2 分钟。

④医生用掌跟部沿脊柱两侧(胸1-胸7)做揉法,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若局部有压痛点,可用双手拇指重点按压。

⑤医生用拇指揉点风池、风府、哑门、肩外俞、膏肓,各穴约1分钟。

⑥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用小鱼际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做揉法,反复施术3-5遍;随后点按颈中穴(风池与翳明连线中点下2寸,胸锁乳突肌后缘处),时间约1分钟。

⑦医生用双手拇指连续按压锁骨下缘3-5遍(由内向外),随后沿左右上肢桡侧做拿揉法;点按内关穴,时间约1分钟。

⑧若颈椎侧弯、棘突偏歪,则采用颈椎定位扳动法(坐位)。

以右侧为例,医生用右手拇指顶住向右偏歪的棘突,左手扶于头部左侧,嘱患者颈部前屈30°左右,左手向右侧推扳,此时可听到响声。

颈椎侧弯手法同前。

若颈椎间隙狭窄,采用颈部拔伸法,可听到响声(仰卧、坐势均可)。

(2)对症处理①颈型:点按肩井,曲池、天宗,时间各1分钟。

②神经根型:点按大椎、颈根穴(肩井前2寸凹陷处)、神门,时间各1分钟。

③交感型:医生用双手拇指连续按压郗门至内关,反复施术3-5遍;随后点按肝俞、肾俞。

④椎动脉型:推桥弓3-5遍,随后点按膈俞、太渊,时间各1分钟。

若头晕明显者,则加点按百会、率谷、后溪,时间各1分钟。

⑤脊髓型:重症患者建议转院治疗;轻症患者对症处理。

如伴有下肢症状,则点按鹤顶、阳陵泉、委中、血海等。

3、针刺选穴:风池、肩外俞、手三里、合谷等穴。

每日1次。

4、拔罐肩背部拔罐,每日1次。

5、中药薰蒸疗法: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每袋药可用2~3天。

6、功能训练。

[注意事项]1、整脊推拿治疗前要排除颈椎骨折、肿瘤、结核、先天畸形等病症。

2、治疗期间,病人低枕仰卧休息,减少颈部活动,注意颈部保暖。

3、脊髓型颈椎病,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入院指征]1、颈、臂疼痛,处于被动体征症状不缓解。

2、颈、臂疼痛,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感觉减弱,短期内出现明显肌萎缩。

3、头晕,目眩,视物不清,于被动姿态。

4、出现颈髓神经受压,肢体麻木,运动显著不便。

5、颈椎病反复发作,要求住院治疗者。

6、诊断明确,常规治疗不明显,适应于输液、牵引或其他治疗者。

[疗效标准]1、治愈:原有病症消失,颈、肢体功能、肌力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2、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3、未愈: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1、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无明显的后遗症。

2、临床症状、体征减轻。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属于中医腰痛范畴。

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一)诊断依据⒈症状及体征⑴.腰痛和下肢放散痛:腰部反复疼痛,逐渐向一侧下肢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放散,严重者不能久坐久立,翻身转侧困难,咳嗽、喷嚏或大便用力时,因腹压增高而疼痛加重。

⑵.压痛、叩击痛:在腰4~5、腰5骶1或腰椎3~4棘突间有局限性深压痛,按压痛点或叩击腰部,腰部疼痛并向下肢放散。

⑶.腰部活动障碍:腰部各方向活动均受限,以后伸和前屈明显。

⑷.腰部畸形:脊柱可出现侧弯、腰椎前凸增大,腰椎曲线变平或倒转等改变,以脊柱侧弯最多见。

⑸.病程较久或神经根受压严重者,常有患侧下肢麻木,患肢怕冷,中央型髓核突出可见鞍区麻痹。

⑹.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阳性、拇指背伸及跖屈力减弱、屈颈试验阳性,挺腹试验阳性,下肢后伸试验阳性,减反射及皮肤感觉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