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调研】2019届新课标高历史三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2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开化中学模拟题)日本学者内藤乾吉说:“唐代的政治并非是君主独裁政治,而是综合天子和贵族意志实行的贵族政治。
门下省则堪称为代表贵族意志的机关。
”与此说相符的观点是()
A.中国古代专制皇权总是不断加强
B.唐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
C.唐代门下省的权力超过了皇权
D.唐代皇权受到了宰相权力的制约
答案 D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唐代的政治并非是君主独裁政治”“门下省则堪称为代表贵族意志的机关”和门下省的职责可知,D项符合题意。
2.(2018·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模拟题)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
看它们的官属,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右”予以区分。
该材料意在表明()
A.中书省只是毫无实权的秘书机构
B.三省的设置削弱了皇帝的权威
C.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
D.三省间并无实质性的制衡关系
答案 D
解析从“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等信息可知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唐朝三省职权的划分。
材料没有反映出中书省无实权,A项错误且与所学不符;从“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可知B项错误;从“看它们的官属,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右”予以区分”可知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
3.(2018·慈溪中学模拟题)唐代曾开办“算学馆”,一度把数学纳入科举范围,但算考出身的官员官阶很低,所以应试的人很少,到了晚唐,算考试停止了。
算的最终命运反映了唐朝
()
A.科技发展的停滞
B.科举制度的衰落
C.官僚政治的腐败
D.社会价值取向功利化
答案 D
解析从“算考出身的官员官阶很低,所以应试的人很少”可知当时知识分子功利化的现实比较严重,故选D项。
4.(2018·济宁市模拟题)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
A.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C.扰乱了社会的秩序
D.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答案 D
解析从材料“广开科举之门”“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中可知,科举制的实行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
所以选D项。
5.(2018·莱州一中模拟题)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为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提供了反面教材。
有鉴于此,宋朝为此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抑制兼并,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B.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C.加强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
D.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守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代吸取唐藩镇割据的教训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加强中央集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为了集权往往通过分化事权,一职多官,从而使官僚集团相互牵制,相互制约,故C项正确;宋代实行不抑兼并和守内虚外的政策,A、D两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无关,故排除。
6.(2018·江西百所重点中学模拟题)鄂州(今湖北)的南草市,“沿江数万家,廛肆甚盛,列肆如栉”“虽钱塘、建康不能过”“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
这一记载是在()
A.东汉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答案 D
解析材料中的“草市”,已经发展成为地方的商业中心,且与钱塘和建康可以相提并论,贸易发展到四川、广州、湖北、湖南、浙江等地。
“沿江数万家,廛肆甚盛,列肆如栉”反映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突破。
故选D项。
7.(2018·南京市模拟题)唐人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卷中记载:“刘仆射晏五鼓入朝,时寒,中路见卖蒸胡饼之处,热气腾辉,使人买之,以袍袖包裙帽底,啖之,且谓同列曰:‘美不可言,美不可言!’”材料反映当时()
A.早市与夜市开始出现
B.交易场所与民居界限明显
C.西域饮食融入都市圈
D.政府对市场交易严格管理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五鼓入朝,时寒,中路见卖蒸胡饼之处”可以看出当时存在早市,但没体现夜市,故排除A项;可以看出市坊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故排除B项;材料根本没有体现D项,故排除。
再根据上述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选C项。
8.(2018·莱州一中模拟题)“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
A.隋朝长安城
B.唐朝长安城
C.北宋汴京
D.明朝苏州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
从材料“御街一直南去”中可了解到这一城市是都城,D项排除。
材料“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反映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说明“市”已打破了空间限制。
根据所学,北宋时“市”的时间、空间限制已被打破。
故选C项。
9.(2018·潍坊市模拟题)历史学家樊树志认为,宋朝无论在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都是繁荣与创造的黄金时代。
下列属于宋朝时期“创造”的是()
①改革选官制度,破除大族垄断官场局面
②抗衡佛老思想,建立和完善理学
③放宽设“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
④创制活字印刷术,推进文化传播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①“改革选官制度,破除大族垄断官场局面”是指隋唐时期创立科举考试制度;③说法过于绝对化,宋朝时期政府放宽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但不能据此说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
因此排除①③。
②④属于宋朝时期思想、科技的表现,表述正确,故选B项。
10.(2018·慈溪中学模拟题)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
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
……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
A.实现“理”的途径之争
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
答案 A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鹅湖之会”是指陆九龄、陆九渊兄弟与朱熹之间的辩论。
从材料“论及教人”说明论辩的核心议题是教人之法,即认识论。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二陆主张“心即理”,即用心体悟理。
故A项符合题意。
11.(2018·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模拟题)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
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实现了儒家的()
A.道德化和宗教化
B.政治化
C.世俗化和普及化
D.哲学化
答案 C
解析从材料中朱熹反复强调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可以看出,朱熹的贡献是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故选C项。
12.(2018·周山中学模拟题)“与词相比,它在音节和用韵上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
符合这一特点的我国古代文学体裁是
()
A.汉赋
B.楚辞
C.散曲
D.诗经
答案 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具有灵活性和通俗性的特点。
故选C项。
二、材料分析题
13.(2018·济宁市模拟题)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诈(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材料二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
……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
——据钱穆《秦汉史》整理材料三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
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
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6分)
(3)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6分)
答案(1)封建: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
(2分)
弊端: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
(2分)
(2)威胁:经济上,诸侯王铸造钱币,实施商品专卖,严重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政治上,诸侯王发展个人势力,借以对抗中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4分)问题: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政治的地方行政制度。
(2分)
(3)影响: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2分)
趋势: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渐趋于多层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
(4分)
14.(2018·江西省模拟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
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元初的行省性质与金朝类似,仍属中央派出机构,设置并不稳定。
但随着全国的统一,行省很快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
行省拥有大权,“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七》材料三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中央常责令各行省“不详事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要求“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
——《元典章》卷四《朝纲一·政纪·外省不许泛滥咨禀》请回答:
(1)材料一中“省”的含义由官禁向中枢的转变体现了什么?(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元代行省的权力构成。
(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实施的影响。
(12分)
答案(1)体现:唐代政府对皇室内廷干政的削弱。
(4分)
(2)构成:中央派出机构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行省具有地方上财政、军事、行政、司法等事权;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9分)
(3)影响:中央责令地方充分发挥自主权;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