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 人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

这反映了(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3.商鞅一人多姓。

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4.《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C.等级制 D.世袭制5.“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左传》的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周王室强大 B.郑伯不畏周王C.分封制瓦解 D.诸侯之间不和6.根据《孟子》、《管子》的说法,天子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便是附庸。

这说明分封制度( )A.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B.是“礼制”的表现形式C.扩大了商朝的统治疆域D.便于实行按亩纳税7.《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8.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世官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9.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 人民版必修1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1.右图是夏朝的启,下面对其取得王位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家天下”变为了“公天下”B.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C.是历史的进步D.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解析:在禹之前实行的是禅让制,禹死后,其儿子启继承了王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政治权力由“传贤”变为“传子”,“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

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2.“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朝人对鬼神非常怀疑B.商朝统治者的思想观念以神为主C.商朝神权色彩浓重D.说明了神在商朝地位的至高无上解析:商代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由此可见,人们对神有着无比的崇拜,而不是怀疑。

答案:A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分封为诸侯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解析:西周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先代帝王的后代、功臣和王族成员,而平民不在受封之列,故乙同学被封为诸侯的可能性最小,正确选项为B项。

答案:B4.“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A.先代贵族的后代B.功臣C.王族D.少数民族首领解析: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即王族,他们多被分封到富庶地区和战略要地。

答案:C5.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道:“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解析:在我国古代把分封制称作“封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就是西周采取分封制的目的。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后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后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约471年。

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约555年。

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 )解析夏朝是由夏禹建立的,因夏桀的暴政而灭亡,“共传14代、17王,用岁约471年”,其中的“代”是指血缘关系、辈分的迁移,说明夏朝的王位是世袭的;商朝由商汤建立,亡于商纣,“共传17代”,同样说明商朝推行的也是王位世袭制。

故选C项。

答案C2.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

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占卜的方式,也未体现出神权被政权控制,故A、B两项错误;商汤和盘庚都是在强调自己是“天命”的执行者,都在利用神权说明自己所作所为的合理性和权威性,故C项正确;材料未强调武力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C3.中国许多地名和称谓都有悠久的历史。

比如某某被称为齐鲁,某某被称为燕赵,某某被称为三晋等。

这些称谓起源于( )解析在周分封制下某某有鲁国与齐国两个诸侯国,某某省有燕国以及三家分晋后出现的赵国,某某的诸侯国是晋国,故选B项。

答案B4.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里主要强调分封制( )解析“中国传统”“中国文化”是指相对于四夷而言的中原文明。

该学者强调,分封制度对中原文明的向外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发挥了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分封制不仅扩大了西周文化的作用,还包括“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对西周统治、中华民族融合的作用,故B、D两项错误。

答案C5.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卿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

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解析从西周礼仪的射箭活动中体现出地位的尊卑关系,可知是宗法制,故选C项。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 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 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不是。诸侯代表周王行使地方统治权,是诸 候国内的最高统治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材料七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 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 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 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请回答: ⑶材料七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 质问题是什么?
材料一:在 考古中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大 规模祭祀活动的遗迹;夏商周的王被称为“天子”; 据大量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表明,当时商朝的统 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 大事都由神意来决定,商朝天子既是人,有是联接 天人意志的神……据史料记载:“巫”是早期国家 中最重要的官职之一。
特点一: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特点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 国家政治结构
材料三:早期国家是从部落制脱胎出来的……王权 不可避免的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据史载:“禹会诸侯于 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殷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 国”;西周实行分封制,“尚有千八百国”。这些诸侯 国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极大的政治权力,当其羽翼丰满 或王室衰微时,他们往往会起来反对王室。王国维在谈 到早期国家权力时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 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早期阶段
发展阶段
(夏商周时期) (战国至鸦片战争前的清朝 BC2070年~BC476年)
BC475~AD1912年
分封制 宗法制
君主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约前2070 约前1600
约前1046 约前770 约前256

东周
始 社

中商国历史西年周代周发展顺序

春秋 战国
启 桀汤
纣 武王

《成才之路》2021-2022届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1练习 专题1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成才之路》2021-2022届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1练习 专题1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一第1课一、选择题1.(2021·河北正定中学)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打算,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亲热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颜色【答案】 B【解析】依据所学,我国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等。

材料中“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打算”反映出神权与王权亲热结合。

所以应选B。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赐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答案】 C【解析】周朝分封同姓亲族以巩固周族对全国的统治,土地和人口是分封的主要内容。

3.《史记》记载,周武王分封诸侯,“……而师尚父(姜尚)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据此推断材料所反映的西周分封的对象有()①功臣②殷商降族③同姓亲族④帝王后代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 C【解析】尚父(姜尚)是功臣,周公旦是同姓亲族,所以选C。

4.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赐予中心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答案】 A【解析】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拥有任免官吏、征税和拥有军队的权力,故B、C、D三项所述行为均具“合法性”。

诸侯称王既不符合分封制的规定,也违反了宗法制,是“不合法”的。

5.“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A.神权政治B.分权政治C.族权政治D.官僚政治【答案】 C【解析】依据题干供应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兄弟之国、姬姓之国”说明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当时文 明中最为高贵、典雅、精致的 文化。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结合 ——甲骨“占卜”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分封制、宗法制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分封制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4、制度之间相对稳定并具有传承性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本质问题是什么?
现象:礼崩乐坏(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天子自诸侯出)
本质:分封制崩溃
夏朝
中 国
商朝
早期
政治

度西

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始创王位世袭制度。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
王权紧密结合
实行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实行宗法 制
礼乐制度
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与分 封制互为表里的制度。
问1:分封制的对象有哪些?你能从分封比例中发现什 么异象,这说明什么?
先代贵族 材料一:(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追 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 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 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 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shi)于燕,封弟叔鲜于 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礼记•礼运》
选贤与能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
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
其选也。
——《礼记•礼运》
血缘关系
王位世袭制:家天下
占 卜 用 的 龟 甲
1
2
3


4
文 卜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 人民版必修1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夏商政治形式1.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是( )①金属器具的使用②贫富分化的产生③文字的成熟④城的出现⑤礼制的初步形成A.①②④ B.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答案:C解析: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全是标志,故选C。

2.走进孙中山故居,就会看到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彰显了先生的伟大胸襟。

在历史上,也曾存在“天下为公”的局面,后被“家天下”的局面所取代。

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物是( )A.禹B.启 C.商D.汤答案:B解析: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3.在商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说明商朝时( )A.祭祀是唯一的政治活动B.对外战争是唯一的政治活动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最高答案:C解析:“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指商朝时国家的重大事情是祭祀与对外战争,将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与祭祀等具有神秘色彩的活动相结合,使得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因此C项正确;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与史实不符。

4.商朝晚期的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中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那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

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 )A.宗法观念大大加强B.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C.王位继承混乱无序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答案:A解析:材料中“同一代兄弟中有几人为王”“有子继位为王”体现的是王位继承中的宗法观念,而“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那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表明此时宗法观念大大加强,渐渐向“王位子继”发展。

其他三项均不能由材料得出。

知识点二西周分封制5.“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这说明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先代贵族 B.开国功臣C.王室成员 D.少数民族首领答案:C解析:西周分封诸侯的对象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姬姓是王族,因此,材料反映出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室成员。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案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案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强调中央集权,即权力的最高机构为中央政府,各地方政府需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和管理。

这种政治制度的实行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形成了一种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系。

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还存在着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以封建君主为贵族统治的主体,以封建官僚、封建军队为主要力量,维护天下万民的安宁和社会稳定,同时也限制了人民的自由。

五等爵位制度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还存在五等爵位制度。

根据自己的功绩和贡献,可以获得爵位的升迁。

五个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共五级。

宗法制度古代中国还有宗法制度,即以血缘关系为主的社会制度。

各家族之间通过婚姻关系和家族联姻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种制度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同时也使得各个家族关系更加密切,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

中国历史中的政治制度演变肆虐的战国时期在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存在着一定的民主活动和思想流派,如儒家和道家思想。

然而,由于战争频繁,人民生活遭受重创,导致政治制度相对混乱和不稳定。

各个国家存在的时间不长,最后被秦国所统一。

这意味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时期。

秦朝统一天下秦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例如推行法家思想,规定新的法律政策,取消分封制,将天下分成三十六个郡。

这一时期政治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官员的地位仅次于皇帝。

汉朝的崛起汉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继续发展,它在继承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同时,也采纳了不少先秦时期的传统思想和制度,如礼制和尊孔思想。

此外,汉武帝时期还推行了科举制度,使得官员的任用更加公正和公开。

三国时期在三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三个并立的军阀政权,形成了一种政治割据的局面。

虽然这一时期仍然沿袭了中央集权的制度框架,但它与先前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一定的分别。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开始大规模改革。

隋朝时期,政府设立了地方行政机构,提倡法家思想,加强了对叛乱地区的镇压。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同步训练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同步训练 人民版必修1

专题一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字三横代表天道、地道、人道,一竖代表能同时通达三者。

也就是说,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王,所以“王,天下所归往也”。

下列关于“王”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王权制度在夏朝创建B.在“皇帝”出现之前,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C.王权起源于父权社会D.神权与王权分离答案 D解析王权起源于父权社会,王权制度创建于夏朝,秦朝以后,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不再称王。

故A、B、C三项符合史实。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神权与王权结合。

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2.商王通过占卜决策,骨文记录了这些活动(见右图)。

这最能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哪一特点(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礼制的初步形成答案 A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占卜”的含义,“占”意为观察,“卜”是以火灼龟壳,以其出现的裂纹形状预测吉凶福祸。

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主宰国政,故A项正确。

B项对应的是宗法制;C项对应的是分封制;D项礼制的初步形成是在距今大约五千年前,排除B、C、D三项。

3.《三字经》中说:“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反映了周朝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出现这一现象的政治原因主要是( )A.周朝吸取商亡教训B.周朝实行宗法分封制C.周王善于管理国家D.西周人民安居乐业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分封制的影响,注意关键词语“稳定性和延续性”,并结合史实分析各项。

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室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答案 C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规定,周王的王位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卿大夫的封地也是如此。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一.一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一.一

无血缘关系。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地位: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血缘宗族 2.目的:按照____________关系分配政治权 力,维护政治联系。 3.内容:周天子、诸侯、卿大夫的地位都由 嫡长子 诸侯 _______继承,其余诸子依次分封为______、 周天子 卿大夫和士;_______是天下的大宗,诸侯对 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从诸侯到卿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在分封制下受封者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很大 的独立性,同时,早期王权在不同程度上受 到其他力量的制约,要受传统礼制的约束, 这与后来的皇权是有差异的。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要点二
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 成的关系。如下图:
图文探究 材料1: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材料2:《荀子》记载西周初年分封71国中姬 姓诸侯国比例示意图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综合探究】
(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
制的哪些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后世统治者可 以效仿西周分封治国吗?为什么?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大夫到士,同样是大宗、小宗关系。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影响 宗法 (1)形成了由______关系决定的等级:“周天 子—诸侯—卿大夫—士”。 (2)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思维延伸:宗法制的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 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 聚力。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 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 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 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人民版必修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下面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今B.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解析:据表格内容可知,晋、卫、鲁、燕均为周王室子弟的封国,占据主导地位,故A 项解读正确;家天下制度从夏朝开始,故B项解读错误,符合题意;晋、卫和鲁的封地都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故C项解读正确;表中分封的对象有王室子弟、功臣和商代后裔,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故D项解读正确。

答案:B2.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 )A.男尊女卑思想B.专制王权的影响C.个人主义心理D.家族宗法观念解析:题干中没有提到男女地位问题,体现不出男尊女卑思想,故排除A项;中国人重视姓氏与王权无关,体现不出专制王权的影响,故B项错误;题干中“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表明其重集体轻个人,故C项错误;重视姓氏说明中国人深受宗法制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家族宗法观念,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5年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羊年,据统计,新年第一季度出生的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预计2020年会有近5 000万成年男子成为光棍。

这种现象的思想根源最早可上溯到(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重血缘亲疏的宗法制 D.下级服从上级的集权制解析:重男轻女现象是重视血缘传承、血缘亲疏观念的具体体现,这是宗法制传统对现实生活影响的产物,故选C。

答案:C4.2015年3月26日,有人在网上发表了一组有关福建土楼的精美图片。

引起大量摄影爱好者好评。

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副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位,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

”该楹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辨析问题的能力。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

”由此可见,“殷周间之大变革”( )A.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B.与后世王朝的更替本质相同C.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A[根据材料“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可知周人在制度和文化上的变革,如分封制、宗法制、周礼等,其中分封制和宗法制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故A项正确;根据“……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可知B项错误;商周时期都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仍是贵族政治,故D项错误。

] 2.(2017·黄山质检)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

”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 )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C.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的权威D.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C[题干中材料没有体现出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故B项错误;从题干给材料看,只是体现了所涉及的人物都强调自己是天命的执行者,从本质上看,也就是借神权抬高自己的权威,故C项正确;题干中材料没有涉及强化统治的信息,故D项错误。

] 3.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嬴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 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C.分封制受到冲击C[“勤王不成”一事,不能说明周天子权力削弱的开始,故A项错误;贵族政治以血缘为纽带,材料未涉及血缘问题,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有随从作战的义务,而材料中说“勤王不成”,故C项正确;宗法制也以血缘为纽带,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 人民版-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 人民版-人民版

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永州二模)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

这说明( ) A.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B.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C.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D.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解析:选D。

材料中商王接受方国的贡献后也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这说明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王权和神权的关系,排除A项;商朝内外服制度下,方国首领臣服于商王,因而商王与方国首领的地位不可能完全平等,排除B项;商朝内外服制度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比较松散,中央没有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排除C项。

2.(2020·达州一诊)商朝王畿周围散布着许多臣服于商的部落、部族,其首领被赐予侯、伯等封号,诸侯与商王是分散的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而周王把亲族、盟友分封出去,建立诸侯国,欲形成对天下的有效控制。

从历史发展看,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 ) A.形成了对天下的有效控制B.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C.包含有大一统的政治理念D.是对商朝制度的继承解析:选C。

根据材料“诸侯与商王是分散的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而周王把亲族、盟友分封出去,建立诸侯国,欲形成对天下的有效控制”可知,西周初期统治者在设计分封制之时包含有大一统的政治理念,故选C项。

3.(2020·百师联盟大联考全国Ⅰ卷)记述出处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吕氏春秋·观世》“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史记·周本纪》于薊,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A.王室子弟是周初分封的主体部分B.周朝只在初期进行了分封C.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D.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发达解析: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下面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国名对象地理位置国名对象地理位置晋王室子弟今山西齐功臣今山东北部卫王室子弟今河南北部宋商朝后裔今河南南部鲁王室子弟今山东南部燕王室子弟今北京一带注: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B.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解析:据表格内容可知,晋、卫、鲁、燕均为周王室子弟的封国,占据主导地位,故A 项解读正确;家天下制度从夏朝开始,故B项解读错误,符合题意;晋、卫和鲁的封地都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故C项解读正确;表中分封的对象有王室子弟、功臣和商代后裔,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故D项解读正确。

答案:B2.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 )A.男尊女卑思想B.专制王权的影响C.个人主义心理D.家族宗法观念解析:题干中没有提到男女地位问题,体现不出男尊女卑思想,故排除A项;中国人重视姓氏与王权无关,体现不出专制王权的影响,故B项错误;题干中“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表明其重集体轻个人,故C项错误;重视姓氏说明中国人深受宗法制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家族宗法观念,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5年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羊年,据统计,新年第一季度出生的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预计2020年会有近5 000万成年男子成为光棍。

这种现象的思想根源最早可上溯到(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重血缘亲疏的宗法制 D.下级服从上级的集权制解析:重男轻女现象是重视血缘传承、血缘亲疏观念的具体体现,这是宗法制传统对现实生活影响的产物,故选C。

答案:C4.2015年3月26日,有人在网上发表了一组有关福建土楼的精美图片。

引起大量摄影爱好者好评。

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副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位,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

”该楹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辨析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中的“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等信息,可以看到居住在土楼里的人们有着血缘关系,这体现了宗法制的内涵。

B属于加强地方管理的制度;A、D指最高统治者王位继承方式。

答案:C5.《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关于周人的“维新”,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A.①②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意是周虽然是个古老的部族,但上天赋予了它新的使命,那就是要求它不断革新。

西周为进行有效的统治并使等级秩序稳定,实行了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④王位世袭制始于夏朝。

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材料二《齐鲁晚报》报头材料三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左传》材料四树有根,水有源,追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地华人后裔纷纷到祖国大陆寻根问祖,掀起寻根热。

(1)材料一、二反映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的历史渊源是什么?(2)材料三、四反映了哪一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今天有何积极影响?解析:本题以全新的视角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解答时要注意紧扣材料,第(1)问应结合分封制的影响作答。

第(2)问应先判定为宗法制,再回答宗法制在今天的积极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材料一、二反映的是西周实行分封制。

渊源:“齐”“燕”“鲁”两封国都在今天的山东境内,因此山东又称“齐鲁大地”。

《齐鲁晚报》的名称也正反映了分封制对今天的深远影响。

(2)材料三、四反映的是宗法制。

影响:宗法制对现实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

如“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有广泛的积极影响。

一、选择题1.《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不同之处。

其主要依据应是( )A.禹死后启继位B.建立武装C.设置官职D.制定刑法解析:禹死后启继位,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形成。

答案:A2.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占卜决定”等可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答案:B3.史载:西周的诸侯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这反映出( )A.政治权力按血缘关系分配B.西周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C.周天子开始加强中央集权D.诸侯国的权力有等级差别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西周的诸侯国大小不一,诸侯国内部最高官员的任命也不相同,有直接受命于周天子的,有受命于国君的,这反映出诸侯国有权力上的等级差别,故选D 项。

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C两项不符合史实,均可排除。

答案:D4.“宗者,尊也。

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这反映了宗法制( )A.强调血缘纽带B.重视尊卑贵贱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D.有利于凝聚宗族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尊”字。

血缘关系也有亲疏之分、尊卑贵贱之别。

答案:B5.2015年9月13日,胡锦涛同志回到老家绩溪感受亲情。

胡锦涛同志返乡地点为龙川村,该村是位于皖南绩溪县胡姓聚族而居的船形古村落,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传至“锦”字辈已有48世。

上述图文材料如果从历史上渊源,最应该找到的是( )A.禅让制度B.王位世袭制度C.分封制度D.宗法制度解析:材料中的宗祠、辈分等现象,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关系最为密切。

答案:D6.“香火点燃,袅袅青烟把怀念牵系,张张渐变的纸钱,担当起阴阳的信使。

”这是一名网友为了纪念他的父亲,在博客上发表的一首原创诗歌。

时下,上网扫墓、发微博祭祀祖先渐成主流。

这种祭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 )A.禅让制B.宗法制度C.分封制D.礼乐制度解析: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利于凝聚宗族,该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祭祀祖先即是典型的表现。

答案:B7.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解析:周朝分封商代贵族为诸侯,其目的是巩固刚刚建立的西周政权,故选D。

答案:D8.如图这件青铜器,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某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

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 )A.说明周王朝实行宗法制B.说明周王朝实行井田制C.体现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D.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解析:由题干中“将一个贵族分封到某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可知西周分封制的基本情况。

答案:D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

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1)齐国和鲁国分别是姜尚和周公长子伯禽受封而建。

他们受封的主要理由是什么?周王分封诸侯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周公教导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

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史记·周本纪》(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作为受封的诸侯,你要为周王尽哪些义务?材料三据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记载,周王曾派人向鲁“告饥”、“求金”、“求车”。

清朝人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也表示:“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

”(3)据上述材料,周王和诸侯之间关系的变化揭示了什么重大问题?答案:(1)理由:姜尚是功臣,伯禽是王族。

目的:巩固周王室统治。

(2)义务:朝觐述职、缴纳贡赋、镇守疆土、提供力役。

(3)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实力增强,分封制走向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