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高规主要修订内容
新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改内容
![新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改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a28b58683d049649b665839.png)
11.1.5条文说明: 本条由 02 版规范第 11.1.5 条修改而成。本条第 3 款《抗规》的规 定:当结构计算嵌固部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及以下时,底部加强 部位尚宜向下延伸到地下部分的计算嵌固端。
11.1.6 考虑地震组合验算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时,均应考虑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γRE 的影响,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γRE 应 按表11.1.6 采用。 正截面抗震承载力应按本规范第6.2 节的规定计算,但应在 相关计算公式右端项除以相应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γRE 。 当仅考虑竖向地震组合时,各类结构构件均应取 γRE 为1.0。
11.2 材料
11.2.1 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剪力墙不宜超过C60;其他构件,9度时不宜超过 C60,8度时不宜超过C70; 2 框支梁、框支柱以及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柱及 节点,不应低于C30;其他各类结构构件,不应 低于C20。
11.2.1条文说明:基于高强度混凝土的脆性及工艺要求较高, 对高烈度地震区,高强度混凝土的应用应有所限制。
11.2.2 梁、柱、墙、支撑中的受力钢筋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当采 用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2 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 GB 1499.2 中牌号带“E”的热轧带肋钢筋时,其强度和弹性模量 应按本规范第4.2节有关热轧带肋钢筋的规定采用。
11.2.2条文说明: 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变形性能直接影响结构构件在地震 力作用下的延性。考虑地震作用的框架梁、框架柱、剪力墙等 结构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 HRB400级、HRB500级热轧带肋 钢筋;箍筋宜选用 HRB400、HRB335、HRB500、HPB300级热轧钢 筋。当有较高要求时,尚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 钢 第 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 中牌号 HRB400E、 HRB500E、HRB335E、HRBF400E、HRBF500E、HRBF335E 等钢筋,其强屈比、屈强比、和极限应变(延伸率)符合本规 范11.2.3条的要求,其抗拉强度、强度设计值以及弹性模量的取 值与不带“E”的热轧带肋钢筋相同,应符合本归规范第 4.2 节 的有关规定。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8dce2b81eb91a37f0115c76.png)
主要内容
一、修订背景/过程 二、章节安排 三、主要修订内容简介 四、各章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一、修订背景/过程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3-91实施10年:层数越来越多,高度已突 破400m;平面和立面日益复杂;建筑功能/结 构体系/结构材料/多样化
二、章节安排(1/2)
➢共十三章和五个附录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3荷载和地震作用、 4 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5 结构计算分析、 6框架结构设计、 7剪力墙结构设计、 8框架 -剪力墙结构设计、9筒体结构设计、10复杂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11混合结构设计、12基 础设计、13高层建筑结构施工
➢附录:风荷载体型系数、底部剪力法、框架 节点抗震验算、墙体稳定验算、转换层等效 侧向刚度
1.2 结构设计概念 ▪ 国内外标准 ▪ 目标:安全、经济 ▪ 基本要求:
❖ 结构简单性 ❖ 结构的规则、均匀性(平面和竖向) ❖ 必要的承载力、刚度、延性; ❖ 整体性:构造设计;楼盖;基础
四.2、主要修订内容(术语和符号16条)
1、术语:(11条,有待补充)
2、符号:(5条)
M
r bua
M
t c
14、调整了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钢筋锚固 和连接的有关规定;
15、增加了剪力墙轴压比限制条件及约束 边缘构件的规定;调整了构造边缘构件的 有关要求;删去了部分有关剪力墙结构手 算方法的规定;增加了具有较多短肢剪力 墙的将力墙结构的有关要求;
三、主要修订内容简介(5/5)
16、修改了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柱地震 剪力的调整方法;增加了板柱-剪力墙结 构的有关规定
➢工程实践/理论和试验研究/震害经验/国外标准 ➢1997.7~2002.6;7次全体会;正式8稿;征求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主要修订内容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主要修订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8ead98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a.png)
04 构造措施优化改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节点构造优化设计
强化节点核心区抗震性能
通过增加节点核心区箍筋配箍率、采用抗震 性能更好的节点形式等措施,提高节点的抗 震承载力和变形能力。
改进节点连接方式
优化梁柱节点连接方式,采用更可靠的机械连接或 焊接方式,减少现场湿作业量,提高施工质量和效 率。
考虑节点区钢筋锚固和搭 接
03
的质量意识。
06 抗震设计策略调整
抗震设防烈度调整背景
01
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研究
基于新的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研究成果,对原有抗震设防烈度进行
调整,以更好地反映实际地震风险。
02
建筑结构震害经验总结
通过对历次地震中建筑结构的震害情况进行总结,发现原有抗震设防烈
度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
02 结构设计基本原则调整
安全性原则强化
提高结构整体安全性能
通过增强构件承载力和变形能力, 提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在地震、 风载等极端作用下的安全性能。
严格材料质量控制
对混凝土、钢筋等主要建筑材料 提出更严格的性能指标和检验要 求,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完善结构分析方法
采用更先进、更准确的结构分析 方法,如有限元分析等,对高层 建筑混凝土结构进行精细化分析 和设计。
感谢您的观看
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
推广绿色建材
鼓励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中采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如高性 能混凝土、再生骨料等,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节能降耗设计
通过优化建筑形体、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等措施,降低高层 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
长寿命设计
注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长寿命设计,通过提高结构耐久性和可维 护性,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高规JGJ3-2010主要修订内容
![高规JGJ3-2010主要修订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9eb4aef102de2bd960588e4.png)
修订原因:
首先是为了与我国现行有关标准协调,《 首先是为了与我国现行有关标准协调,《民用建 筑设计通则》 筑设计通则》、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有相应规定。 有的住宅建筑的层高较大或住宅的底部几层布置 层高较大的商场(商住楼),其层数虽然不到10 层高较大的商场(商住楼),其层数虽然不到10 层,但房屋总高度已超过28m,仍应按本规程进行 层,但房屋总高度已超过28m,仍应按本规程进行 结构设计。 ()
表 3.11.1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性能目标 性能 地震水准 水准 多遇地震 设防烈度地震 预估的罕遇地震 A B C D
1 1 2
1 2 3
1 3 4
1 4 5
本条规定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三项主要工作: 1)分析结构方案在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 场地条件或抗震设防标准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以 确定结构设计是否需要采用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并 确定结构设计是否需要采用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并 以此特殊性作为选用性能目标的主要依据。 以此特殊性作为选用性能目标的主要依据。 2)选用抗震性能目标。性能目标选用时,一般需 选用抗震性能目标。性能目标选用时,一般需 征求业主和有关专家的意见。 3)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论证的重点是深入的计算分 析和工程判断,找出结构有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 提出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必要的试验验证, 分析论证结构可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 分析论证结构可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
修订原因: 近几年,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已在我国“ 近几年,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已在我国“超限高层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比较广泛地采用,积累了 不少经验。国际上,高层建筑采用抗震性能设计 已形成一种发展趋势。 正确应用性能设计方法将有利于判断高层建筑结 构的抗震性能,有针对性地加强结构的关键部位 和薄弱部位,为发展安全、适用、经济的结构方 案提供创造性的空间。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重要修订内容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重要修订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cffd721be1e650e53ea995a.png)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重要 的修订内容
• 增加了横风向风振效应计算要求。见 4.2.8~4.2.9条。
• 第4.2.8条:横风向振动作用明显的高层建 筑,应考虑横风向风振的影响。横风向风 振的计算范围、方法及顺风向与横风向效 应的组合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的有关规定。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重要 的修订内容
• 当结构高宽比较大,结构顶点风速大于临界风速时,可能 引起较明显的结构横风向振动,甚至出现横风向振动效应 大于顺风向作用效应的情况,因此做本条规定。结构横风 向振动问题比较复杂,与结构的形状、刚度和风速都有一 定关系,《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对圆形 截面结构的横风向风振作出了规定,目前该规范正在进行 修订,将补充矩形截面结构横风向风振的计算范围和方法。 当结构体型复杂时,宜通过空气弹性模型的风洞试验确定 横风向振动的等效风荷载,也可参考有关资料确定。
• 增加了沿竖向质量不均匀结构的限制:见3.5.6条; • 增加了竖向不规则结构的限制:见3.5.7条; • 楼层竖向不规则结构地震剪力增大系数由1.15调
整为1.25:见3.5.8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重要 的修订内容
• 第3.5.2条:抗震设计时,对框架结构,楼层与上 部相邻楼层的侧向刚度比γ1不宜小于0.7,与上部 相邻三层侧向刚度比的平均值不宜小于0.8;对框 架-剪力墙和板柱-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 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楼层与上部相邻楼 层侧向刚度比γ2不宜小于0.9,楼层层高大于相邻 上部楼层层高1.5倍时,不应小于1.1,底部嵌固 楼层不应小于1.5。(不应薄弱层和软弱层同时出 现在一层)
混凝土规范主要修订内容
![混凝土规范主要修订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cfe553cf12d2af90242e636.png)
混凝土规范主要修订内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主要修订内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修订的原则为“补充、完善、提高”。
本次修订适当提高了结构的整体安全性能和抗灾性能,进一步推广应用高强钢筋,完善补充结构计算、承载力设计及构造设计规定,初步实现由“构件设计”向“结构设计”的转变。
主要修订内容如下:1.补充了“结构方案”和“结构抗倒塌”设计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和抗偶然作用的能力。
2.增加了既有结构改造设计的原则规定。
3.完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内容,增加进行应力设计等规定。
4.补充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进行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修改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的有关规定。
5.增加了楼盖舒适度的设计要求,控制楼盖结构的竖向自振频率。
6.修改了环境类别划分以及对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构造措施、维护管理等的定性要求,完善了耐久性设计。
7.增加500MPa级高强钢筋,明确将400MPa级钢筋作为主力钢筋,倡导应用500MPa级钢筋,用HPB300钢筋取代HPB235钢筋,逐步淘汰335MPa级钢筋;提出抗震钢筋性能要求。
8.提出了并筋(钢筋束)的配筋方式及设计方法。
9.提出非荷载效应(温差、收缩等)分析和设计原则。
10.提出有限元分析方法及简化的增大系数方法考虑结构侧移的二阶效应(P–Δ效应)的有关规定。
修改完善了受压构件自身挠曲效应(P-δ效应)的相关规定。
11.补充、完善了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以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有关内容,适应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需要。
12.部分调整了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内容的表达方式。
13.统一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受弯构件和集中荷载作用下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适当增加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安全储备。
14.补充了拉、弯、剪、扭复合受力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
15.修改了截面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适当提高了抗冲切承载力。
解读新高规
![解读新高规](https://img.taocdn.com/s3/m/5fd2783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0.png)
⒘增加了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有关设计规定,包括带 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多塔结 构,连体结构等;
⒙增加了钢和混凝土混合结构高层建筑的有关设计规 定;
总体来看:经过上述方面的调整,本规程较原规程 设计可靠度水准提高7.8~14.2%(其余新规范、新 规程亦然),按新规范进行设计的各类房屋结构的 抗震设防水平略有提高,结构造价增加幅度约为3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用钢量大约比原规程增15 %左右 ,为了降低用钢量建议大家尽量用新III (HRB400)级钢,这样以来用钢量大约比原规程 只增 4%左右。
(3)结构除需要满足水平方向的刚度和抗震能力外,还应具有足够 的抗扭刚度和抵抗扭转振动的能力。因现有抗震设计计算中不考虑地 震地面运动的扭转分量,所以在概念设计中应注意提高结构的抗扭刚 度和抵抗扭转振动的能力。
(4)在设计上和构造上要考虑多道设防。如框架结构采用强柱弱梁设 计,使梁屈服后柱仍能保持稳定;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使连梁首先 屈服,然后使墙肢,框架作为第三道防线;剪力墙结构通过构造措施 保证连梁先屈服,并通过空间整体性形成高次超静定等。
⑵高层建筑基础的整体性以及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可靠连接是结构 整体性的重要保证。
总之:概念设计是一种设计的思路,可以认为是定 性的设计 ,概念设计不以精确的力学分析,生搬硬 套的规范条文为依据,而是由我们对工程进行概括 的分析,制定设计目标,采取相应措施。 概念设 计概念包括安全度的概念、力学的概念、材料的概 念、荷载的概念、地震的概念,施工的概念、使用 的概念等等。概念设计要求我们融合这些概念,并 贯彻到结构方案设计、结构构件布置、计算简图抽 象、计算结果处理中。对理论无法明确的部位,要 有定性的认识。
[精品文档]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内容介绍
![[精品文档]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内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b975d5627284b73f24250ec.png)
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内容介绍总工程师室喻敏根据我国建设部的要求,新修订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自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本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的总原则为:“补充、完善、提高、不做大的改动”。
从内容上看,为保证建筑结构的防灾能力,规范适当提高了安全储备,并参考了国外一些有关的先进标准,以达到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的目标。
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规范规定建筑结构要采用高强高性能材料,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为使广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新的标准规范,现将混凝土新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一、结构设计及计算:1)完善规范的完整性,从以构件计算为主,扩展到整体结构的设计,补充“结构方案”和“结构抗倒塌设计”的原则。
2)增加楼盖舒适度要求,规定了楼板竖向自振频率的限制。
3)修订了环境等级划分,完善了耐久性设计(环境类别、建材质量、构造措施、维护管理等的定性要求)。
4)增加了既有结构再设计的基本规定。
5)针对目前工程中较多超长结构不设缝的实际需求,增补了间接作用效应分析原则,重点强调对收缩、徐变和温度作用的考虑。
6)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协调,取消房屋高度表、内力调整等的具体规定。
7)裂缝宽度计算修订:混凝土结构中采用高强钢筋时,其用钢量一般由裂缝或变形控制,限制了高强钢筋的应用;新规范将构件受力特征系数由原来的2.1降低到1.9,并将标准组合改为准永久组合,裂缝宽度计算略有放松,适应了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
8)对结构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
9)完善了连续梁、连续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内力调幅的设计方法。
10)截面设计中完善了构件自身挠曲影响的相关规定。
11)修改了受弯构件的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其中,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箍筋项前的系数由1.25改为1.0,用钢量有所增加。
12)补充在拉、弯、剪、扭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
(技术规范标准)混凝土规范主要修订技术要点
![(技术规范标准)混凝土规范主要修订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df27368770bf78a6429546c.png)
混凝土规范2010主要修订技术要点1、补充了“结构方案”和“结构抗倒塌”的设计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提高混凝土结构抗偶然作用的能力。
3.1.1条新增条文;3.1.3条:增加防连续倒塌3.6节,增加舒适度要求3.4.6条,控制楼盖结构的竖向自振频率;3.1.5条: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增加了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构件的安全等级;对关键传力部位和重要的构件适当提高安全等级,以提高构件重要性系数等方法确定结构的安全;对可更换的构件及次要构件,可降低其重要性系数。
3.1.7强条;3.2节新增条文:强调结构方案对建筑安全有决定性的影响。
提出了在方案阶段应考虑的结构选型与构件布置的基本原则;拓展了结构缝的概念。
2、增加了既有结构改造设计的原则的规定。
3.4.1.4条新增条文、3.4.6节3、修改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裂缝宽度、挠度验算的有关规定。
调整裂缝宽度计算中的钢筋应力计算方法以及受弯、偏心受压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裂缝宽度计算略有放松。
7.1节,7.2节3.4.3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计算改为仅考虑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计算;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考虑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计算。
注3中,增加了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可减去预应力所产生的反拱值;注4中提出起拱和反拱修正的限制,不宜超过构件在相应荷载组合作用下的计算挠度值,防止引起不良影响。
3.4.4条,裂缝控制适当放松。
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精轧螺纹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
HRB普通热轧带肋钢筋;HRB400E强度级别为400N/mm2的抗震热轧带肋钢筋;HRBF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RRB余热处理带肋钢筋。
HPB235级钢筋系指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中的Q235钢筋。
新混凝土规范新高规主要修订内容
![新混凝土规范新高规主要修订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c27126daf1ffc4ffe47ac20.png)
3. 从2002年至今的研究成果。
六、修订方向:1. 混凝土设计规范逐渐从以构件为主的设计过渡到以整体结构设计为主,本次修订突出的体现就是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固性,避免结构连续倒塌。
2. 混凝土设计规范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大,争取同路桥、水工等相关混凝土规范的统一。
3. 从我国工程现状出发,与国际主流规范靠近。
说明:以下内容若没有说明,均指新《砼规》的修订内容。
七、主要修订内容:1. 提高安全度,即适度提高可靠度指标(但仍比国外相关规范低)。
新《砼规》的配筋量平均提高15%,其中斜截面抗剪钢筋提高25%(Vcs=α’f t bh o +fyv Asv /s h o ),也是进一步体现了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
新《抗规》配筋量平均提高20%。
2. 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远不及石材和砖的耐久性。
主要影响因素是碱骨料反应(空气中的潮湿因素导致,主要表现在桥梁上)和碳化(混凝土保护钢筋,主要依靠的是Ca(OH)2。
当保护层的Ca(OH)2被碳化,钢筋会发生由氯离子引起的电化学反应,导致钢筋的锈蚀)。
主要体现在水胶比比原来的水灰比平均降低了0.5;氯离子含量降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变大了。
以前的规范是从纵向受力钢筋外皮算到混凝土表面,新规范是从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钢筋网片等)算起。
保护层实际厚度比原规范时间厚度普遍增大:板、墙类构件增加约6~10mm ,梁、柱类构件增加8~14mm 。
3. 提高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
材料强度等级低,导致在结构的可靠度低的情况下材料用量反而高的现象。
新《砼规》将混凝土强度等级几乎提高了一个等级。
钢筋取消了HPB235,增加了HPB300和HRB500系列。
但是,注意强度高的混凝土主要应该用在竖向构件上(轴压比的影响),另外对剪压比也比较敏感。
对于普通梁板等平面构件,不宜采用强度高的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4. 框架结构的柱的内力放大系数和最小配筋率都有明显的提高,梁柱相交节点构造也发生了变化。
混凝土系列标准规范制订修订的主要内容及进展情况-冷发光高工-PPT精品文档
![混凝土系列标准规范制订修订的主要内容及进展情况-冷发光高工-PPT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f8e2a26f78a6529647d53a7.png)
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GBJ82-85,修订中)
初步确定的标准征求意见稿(草案)的主要内 容如下: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术语和符号; 第三章:取样; 第四章:试件的尺寸、形状和公差; 第五章:试件的制作和养护; 第六章:试验设备和仪器; 第七章:抗冻性能试验方法;
– 与不同水泥的相容性不好,特别是对早强型水泥; – 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粘度较大,坍落度损失较快。 – 针对传统高效减水剂的上述性能缺陷,日本、西欧等国 相继研制出了新一代的高效减水剂——聚羧酸系高性能 减水剂。
十、《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制订中)
该类减水剂克服了传统高效减水剂的不足:
– 不仅在掺量明显降低的前提下减水率反而大大提高,可 以配制更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特别适合用于配制高性 能混凝土; – 而且成功解决了与水泥适应性不好、混凝土拌合物粘度 过大、坍落度损失过快等难题 – 混凝土的强度增长也十分明显; – 相比于传统高效减水剂,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生产工 艺简单,生产过程中不涉及甲醛、苯酚等有毒物质,也 不涉及硫酸等强腐蚀性物质,对环境无污染。 – 近年来,国外若干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产品相继进入 我国建筑市场,例如德固赛、LG、巴斯夫、马贝等,同 时我国也研制开发了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比如上海 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已经有自己的 产品,其产品技术性能指标与国外产品相当。
一、《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该标准本次修订主要内容有: ( 1 )增加一章:按耐久性要求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包括抗渗、冻融、氯离子渗透、碳化、抗裂等内 容); (2)第3章中增加无统计资料时的强度标准差取值 (因为新修订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已无具体取值); (3) 第 4、 5章(配合比设计参数和计算)与已修订 的《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和正在制定的《掺合料 应用技术规范》相结合,增补有关内容; ( 4 )第 4 、 5 章中考虑水泥中实际掺合料用量、外 加剂品种和品质等因素,规范原材料; (5)修订特殊要求的配合比设计的有关内容。
混凝土规范XXX主要修订技术要点
![混凝土规范XXX主要修订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e08e97fe4733687f21aadd.png)
混凝土规范XXX主要修订技术要点1、补充了“结构方案”和“结构抗倒塌”的设计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提高混凝土结构抗偶然作用的能力。
3.1.1条新增条文;3.1.3条:增加防连续倒塌3.6节,增加舒服度要求3.4.6条,操纵楼盖结构的竖向自振频率;3.1.5条: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增加了可依照实际情形调整构件的安全等级;对关键传力部位和重要的构件适当提高安全等级,以提高构件重要性系数等方法确定结构的安全;对可更换的构件及次要构件,可降低其重要性系数。
3.1.7强条;3.2节新增条文:强调结构方案对建筑安全有决定性的阻碍。
提出了在方案时期应考虑的结构选型与构件布置的差不多原则;拓展了结构缝的概念。
2、增加了既有结构改造设计的原则的规定。
3.4.1.4条新增条文、3.4.6节3、修改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裂缝宽度、挠度验算的有关规定。
调整裂缝宽度运算中的钢筋应力运算方法以及受弯、偏心受压构件受力特点系数取值,裂缝宽度运算略有放松。
7.1节,7.2节3.4.3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运算改为仅考虑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阻碍进行运算;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考虑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阻碍进行运算。
注3中,增加了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可减去预应力所产生的反拱值;注4中提出起拱和反拱修正的限制,不宜超过构件在相应荷载组合作用下的运算挠度值,防止引起不良阻碍。
3.4.4条,裂缝操纵适当放松。
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纳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纳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精轧螺纹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纳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操纵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
HRB一般热轧带肋钢筋;HRB400E强度级别为400N/mm2的抗震热轧带肋钢筋;HRBF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RRB余热处理带肋钢筋。
HPB235级钢筋系指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中的Q235钢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21修订的主要内容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21修订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6b0696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5.png)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21修订的主要内容《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21修订的主要内内容和描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21修订的主要内容(与2002版及2021修订版比较)有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了验收基本规定;2.增加了认证或连续检验合格产品扩大检验批能力的规定;3.删除模板拆除内容;4、增加了成型钢筋等钢筋应用新技术的验收规定;5、增加无粘结预应力筋全封闭防水的验收规定;6、增加了预拌混凝土的进场验收规定;7、完善了预制构件进场验收规定;8.增加回弹芯样法检测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
9.增加了结构位置和尺寸偏差的实物检验规定。
现就新版验收规范修改和增加内容的条文汇总如下,并作相关的解读和说明:一、完善了验收的“基本规定”规范第3章为“基本规定”,修改和增加内容的条款如下:3.0.1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可划分为模板、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结构和装配式结构。
根据与生产施工模式相一致、易于控制施工质量的原则,分项工程可按进场批次、工作班次、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为若干检验批次。
【说明】原2002版规定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可分为:现浇结构子分部工程、预制装配式结构子分部、预应力混凝土子分部,现均不再作为特定的子分部工程列出,只作为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下的分项工程。
验收层次划分更清晰,验收人员级别也下移。
3.0.2检验批由建设单位项目专业质检员、专业工长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
分部工程由建设单位工程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
混凝土结构分项工程由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的工程技术质量负责人验收,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参加。
未经监理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履行监理单位的职责。
(新增规定)【说明】检验批验收前,施工单位应完成自检,对存在的问题自行处理,然后填写“检验批或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的相应部分,并由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在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中签字,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验收。
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修订要点(5).
![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修订要点(5).](https://img.taocdn.com/s3/m/ed7edb7058fafab069dc027b.png)
• 修订后混凝土强度的合格判定系数 试件组数 λ1 λ2 10-14 1.00 0.90 15-19 0.95 0.85 ≥20 0.90 0.85
说明
• 新方案中与原标准中相应方案的对比计算 结果相差不太大(但是偏严)。 • 对于强度等级高、标准差小的混凝土,验 收方案更加合理(比原标准严)。 • 规定强度标准差计算值sfcu 不应小于2.5。 是因为在实际评定中会出现sfcu 过小现象。 原因是统计的混凝土检验期过短,对混凝 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反映不充分造成的。
2、对大批量连续生产的混凝土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统计方法评定 混凝土强度;对零星生产、批量不大且无法取得统计参数的
混凝土,可按本标准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
这是由于本标准的抽样检验方案是基于检验数据服从正 态分布而制定的。
混凝土的取样
混凝土取样频率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每100盘,但不超过100m3的同配比混凝土,取 样数不应少于一次; •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比的 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应少于一次; • 每一楼层、同一配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 少于一次; •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
1、增加了术语和符号; 2、补充了试件取样频率的规定; 3、增加了C60以上高强度混凝土非标准尺寸试 件确定折算系数的方法; 4、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未知的评定条文; 5、修改了评定方法中非统计方法的评定条文。
总则
1、本标准适用与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 的检验评定;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的检验评定尚应
未知标准差的统计方法
• 在“统计方法评定”时,标准差未知统计方法中
的“检验界限”
• mfcu –λ1 sfcu ≥fcu,k • fcu,min≥ λ2 fcu,k
混凝土结构工程新规范修订内容
![混凝土结构工程新规范修订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63ee0b6f524ccbff1218432.png)
GB50204-2015:取消施工缝解释、施工及验收方法,因为
《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T50319-2013里已有详解;(新规范中 已没有此项解释)
4、检验批放大检测修订(增加项):
GB50204-2002:“检测样本随机抽取,具有代表性”
2000m3以上(条文解释7.1.5)
11、建筑物使用年限≥100年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增加40%(本条新旧规
范中都没有注明,是本次新规范主编提示)
12、成型钢筋(增加项): GB50204-2002:“旧规范中无此项” GB50204-2015:“成型钢筋的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应符合
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不超过30t为一批”(规范 5.2.5) 成型钢筋抽取的是成型钢筋试件,故检验批划分不再要求“同 一钢筋来源”(条文解释5.2.5)
偏差检验,其强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断后伸长率、 重量差应符合表5.3.4的规定。”(规范5.3.4) 盘卷钢筋调直后的重量偏差不符合要求时不允许复检。(条文解释 5.3.4)
8、钢筋制作修订:
1)马凳:
当结构构件厚度≥1m时,所间隔使用的马凳,要经
过重量承受计算,预防在浇筑砼时,防止出现马凳承受不力而坍塌。 (本条新旧规范中都没有注明,是本次新规范主编提示)
第二批钢筋进场,按60t抽样送检合格;(不含复检) 第三批钢筋进场,按60t抽样送检合格;(不含复检) 第四批钢筋进场,按120t(放大一倍)抽样送检;(如果检验不合 格,回到60t取样值) 第五批钢筋进场,按60t抽样送检; 另:检验批放大检测不含:砂、石子;(这两种材料量太大)
5、模板支撑修订: GB50204-2002:“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
关于对混凝土规范修改说明
![关于对混凝土规范修改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6dcad3dbce2f0066f53322ce.png)
关于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局部修订条文中应注意问题的监督提示(第009号)总站各监督科、区(县)质监站:按建设部第849号公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5.2.1、5.2.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5.2.1 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修订说明:钢筋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至关重要,对其质量应从严要求。
本次局部修订根据建筑钢筋市场的实际情况,增加了重量偏差作为钢筋进场验收的要求。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提示:在进行钢筋送样复检,填写检测委托单时,应注明检测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
“5.2.2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3 钢筋的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修订说明:本条针对部分框架、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纵向受力钢筋强度、伸长率的规定,其目的是保证重要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
本条第1款中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工程中惯称“强屈比”,第2款中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工程中惯称“超强比”或“超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