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平安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护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每天不得不暴露于各种各样的职业危险因素之中,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又只注重病人的平安,而忽略了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平安,护理人员的安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为护理工作主体的护理人员应该怎样做好职业平安防护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下.护理人员工作的医院,由于病人高度聚集,加上各种诊断,治疗技术的应用,形成了医院特有的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环境;同时由于护理工作高强度性,使护理人员经常处于心理学和工效学的高度应激状态。
如何有效防止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防护意识,已迫在眉睫。
有记载的医源性感染:1924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白喉1949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肝炎1984年,美国首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HIV1987年,意大利首例ICU护士感染HIV1992年,美国医生被留置针扎伤感染HIV2003年,美国报道实验室感染HIV+HCV2021年,我国某医院某护工感染HIV……这么多医护人员遭受职业暴露, 那什么是职业暴露呢职业暴露的定义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
护理人员位居高危之首;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SARS&2002.11-2003.6,地诊断病例5326例,其中医务人员1002例;死亡病例中约30%是医务人员;另据报道:某医院在一次意外伤急诊抢救中,6名医务人员均因无保护措施参加抢救,在抢救中均直接接触血液,频率最多的那位重伤员,后经检测证实是艾滋病人,致使6名医务人员全部遭受艾滋病毒职业暴露。
半年后有2名血液检出艾滋病毒抗体阳性,造成一起医务人员艾滋病毒职业暴露的悲剧;为什么护理人员易发生职业暴露呢?(图)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缘于: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工作对象:易感人群;遭受职业伤害的时机和频率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护理人员职业平安危害的因素都有哪些呢1. 生物性因素主要包括由呼吸道传播的疾病;HI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禽流感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护理人员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经常接触各种感染患者,易受到职业伤害;大量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有较高的职业损伤率和职业暴露率,导致了较高的感染率和带菌率。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分析和应对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分析和应对措施医务人员作为医疗行业中的重要岗位,其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面临各种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导致的危害因素,如化学品、生物因素、职业暴露、心理压力等,这些因素对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的分析和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分析1. 化学品危害: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常常接触各种药品、化学试剂和消毒液等化学制剂,这些物质可能对医务人员的呼吸系统、皮肤和粘膜等造成危害。
化学药剂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和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健康。
2. 生物因素危害: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接触到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这些微生物可能通过空气、体液、医疗废弃物等途径对医务人员造成感染危害。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更是密不可分。
3. 职业暴露危害: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可能面临职业暴露的危险,如手术意外、医疗器械刺伤、药品溅泼等,造成伤害和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4. 心理压力: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面对各种医疗纠纷、家属不满、患者抱怨等问题,导致心理压力较大。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情绪失控、抑郁症等。
二、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应对措施1. 加强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医院应针对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的教育培训,使他们了解各种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 严格遵守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和设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确保自身的安全。
3. 加强化学品管理和防护:医院应加强对化学品的管理,严格按照化学品操作规程来使用和储存化学品,对相关的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和报告,做好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4. 建立健全感染控制体系: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体系,包括制定传染病防控方案、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和消毒操作水平等,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性质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害因素中,造成护士身心两方面不同程度的伤害。
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职业安全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现将常见的职业损伤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综述如下。
1职业损伤危害因素1.1物理因素:1.1.1 锐器伤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 发生率年人均0.98次,不仅引起皮肤黏膜损伤,还存在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据报道,其中有74.5%是被污染针头所刺伤[1]。
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另外,针刺伤还可传染如疟疾、败血症、伤口感染等疾病。
1.1.2负重运动性危害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士需协助病人翻身、过床等搬运工作,常致腰背疼痛,据调查,目前国内护士腰背痛的终身患病率高达77.9%~80.8%。
手术室护士站立时间过长,身体长期固定某一姿势,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1.1.3辐射放射性检查,如x线、CT、透视等产生的电离辐射会给医护人员造成机体损伤,如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结构、放射病、致癌、致畸等。
常用于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可致皮肤红斑效应,造成起泡、脱皮及致癌,还可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
1.2化学因素:1.2.1消毒剂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大量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
据有关报道:孕妇接触环氧乙烷流产率高达16.7%,在早孕期接触危险性更大。
1.2.2细胞毒性药物临床护士在准备药液或给药时接触肿瘤药物和化疗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防护,药物通过汽化经皮肤、呼吸道吸收,虽每次量很少,但频繁接触,会因蓄积作用产生远期影响,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高,最严重的毒性反应可有骨髓抑制、致癌、致畸的危险。
1.2.3废气、污染气体手术室护士长期接触工作环境里存在残余的麻醉废气,有可能产生不良的生理、生育、心理行为影响。
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防护护士是医疗工作者中承担重要医疗任务的群体之一,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面对危险、繁琐、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可能会遭受一些职业危害因素的侵害。
为了保护护士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采取各种职业防护措施,让护士在工作中享受更多的安全和保障。
一、护士职业危害因素1. 生物性因素:护士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有可能被感染,导致传染病的发病和传播。
2. 化学性因素:护士在使用医疗药品或处理病人的血液、体液、尿液等生理液体时,容易受到化学药物和有毒物质的侵害,产生化学反应。
3. 物理性因素:护士在长期的工作中,需要长时间站立、行走,可能导致腰椎病、颈椎病等职业病。
4. 心理性因素: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特性等原因,护士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情绪失控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护士职业防护1. 生物性防护:护士在接触病人、处理病人生理液体等工作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戴上医用手套和口罩,避免病灶的传播。
2. 化学性防护:护士处理药品或体液时,一定要按照规程正确操作,避免药品、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的溅到皮肤或吸入肺部,同时要注意储存和处置有毒或危险废物。
3. 物理性防护:护士可以通过科学的安排工作时间、大力普及职业保健知识、配备设备等方式减轻工作负担、避免长时间超负荷工作。
4. 心理性防护:护士可以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加强自我修养,改变消极情绪和情绪失控等问题,从而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结论护士是医疗工作者中的重要群体,承担着保卫人类健康的重要使命。
然而,由于工作原因,护士面临各种职业危害因素。
为保证护士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适当的职业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希望职业防护意识能够在护士中得到普及并加强,确保护士健康工作,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1.感染风险: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容易接触到各种传染病。
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勤洗手,定期进行体检,接种相关疫苗。
2.化学物品:护士在处理药物、消毒液、化学试剂等时容易暴露在化学物品中。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服、手套、护目镜,清洁工作区域,妥善处理残留物。
3.放射性物质:护士在医学影像或治疗过程中可能接触到放射性物质,例如X射线。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铅制防护衣、护目镜和手套,限制工作时间和距离,遵守相关操作规程。
4.肌肉骨骼问题:长时间站立或坐姿不正确可能导致护士出现肌肉和骨骼问题,如腰背疼痛、颈椎疾病等。
防护措施包括:通过正确的姿势和工作方式来减少肌肉和骨骼负担,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进行适量的运动和锻炼。
5.职业暴露:护士可能会面临暴力、威胁、诋毁等有害行为。
防护措施包括: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应对技巧,加强安全意识和警惕性,及时报告和记录有害行为。
6.创伤风险:护士在处理危险工具、移动患者、应对突发事件等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到创伤。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护目镜、手套和防护服,使用正确的工具和装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指导。
除了以上列举的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护士职业安全还需要重视疾病预防、紧急医疗应对技能的培训和更新,定期检查设备和装备的维护,以及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等。
有关部门和护士本人也要积极参与相关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最重要的是,护士本人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职业安全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护士岗位的危险因素与安全防护方法
护士岗位的危险因素与安全防护方法在医疗行业中,护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但也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
护士岗位的危险因素包括:
1. 感染风险:护士在处理患者时可能会接触到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存在感染的风险。
2. 暴力威胁:有些患者可能因为病情、情绪等原因对护士进行暴力威胁或攻击。
3. 受伤风险:护士在照顾患者时可能会需要搬动病人,操作医疗设备等,存在受伤的风险。
为了确保护士的工作安全,可以采取以下安全防护方法:
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减少感染风险。
2. 学习自我防卫技巧:掌握如何应对暴力威胁的技巧,保护自己的安全。
3. 健康体能:保持良好的体能和体格,减少受伤的风险。
4. 接受培训:定期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如何应对突发情况,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通过这些安全防护方法,可以帮助护士在工作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摘要】目的如何避免或减少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发生。
方法分析探讨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经过及防护措施。
结果降低了感染与暴露,减少了职业伤害。
结论保护了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护士职业暴露暴露风险防范措施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污染有血液或体液的针头刺伤或尖锐物割伤;或皮肤、黏膜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及其污染物。
为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落实标准防范措施,以达到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1 职业暴露因素1.1 针头刺伤:操作不规范:未按操作规范操作或放置锐器而导致刺伤,徒手摆放和传递各种锐器,用后的注射器针头、输液针头未按要求及时放入利器盒内,而造成损伤。
1.2 接触血液:静脉穿刺时操作不当,血液顺针头斜面飞溅到采血者手上;采血结束,拔针时针头带出血液滴于采血人员手上;针眼按压不当导致血液渗出;将血液注入试管内留取血标本时,放置血标本试管歪倒或打破造成污染。
1.3 接触被血液污染的物品:物品一旦被血液污染,只能用水、消毒剂擦洗而不能彻底清洗,消毒时间也不能按规定执行,不能彻底杀灭细菌、病毒。
当护理人员再次接触被血液污染的物品时,有破损的皮肤极有可能被残留的细菌病毒感染。
2 职业暴露的预防控制措施2.1 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而与血液长期接触的人员是最危险的人群。
增强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是预防职业暴露的关键。
定期对新上岗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安全措施及生物安全方面的相关培训,2.2 普及标准预防培训:通过宣传标准预防知识来提高护理人员行为的依从性,从而减少锐器刺伤,标准预防明确规定所有可能暴露于血液、体液的操作过程中都要戴手套,经研究证明,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护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减少50%以上,充分证明在操作及处理污物时戴手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3 规范操作、纠正不良习惯:安全使用锐器,改变不正确的操作习惯,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废物管理,严禁护士回套及分离使用过的针头,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刀片、缝针,规范锐器的整理和操作,防止自伤和他伤。
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可以接触到措施的地方越来越多,措施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措施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1一、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1、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及呼吸道传播的疾病;2、物理性因素:包括辐射损伤、锐器伤;3、化学性因素:包括细胞毒性药物、化学消毒剂;4、心理社会性因素:工作紧张、倒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
二、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①皮肤刺伤(80%),②皮肤接触(27%~43%),③黏膜接触(<10%)。
三、容易出现锐器伤的情况:A、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所刺伤;B、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C、抢救病人、配合手术时传送;D、器械,清洗器械,打包的时候;四、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1、针刺受伤后的处理①当被一般病人针刺受伤后,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②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在流水下冲洗受伤部位5分钟; ③用2%碘酊、75%乙醇消毒伤口④被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要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
若被刺伤者以上两种抗体阴性,则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并同时注射乙肝疫苗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
⑤被HI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和院感科进行登记填表。
同时在刺伤后24小时内抽血查HIV 抗体,定期做血清学监测,于刺伤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 6个月监测HIV抗体。
2、接触感染血液后该做什么?① 用清水冲洗被血溅的口、鼻腔、皮肤;②用生理盐水或者其他消毒冲洗液冲洗被血③溅到的皮肤或粘膜;④工作服或各种私有物品染上病人血液或体液时,应及时用3%过氧化氢溶液消毒并除去血渍。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室作为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其职责是协助医生完成手术,促进患者康复。
然而,手术室护士在职业生涯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职业危害因素,给其健康与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自我防护对策。
二、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1. 噪音污染手术室的噪音主要来自于手术设备和手术器械,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下容易引起听力损害,甚至导致失聪。
2. 聚集性感染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易感染的环境中,尤其在手术过程中会遭受污染、感染等危险。
细菌和病毒在这种环境中传播较快,容易使护士身体免疫力下降,发生聚集性感染。
3. 电辐射手术设备的使用会产生电磁波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如护士长期进行观察、调节和操作这些设备会产生电辐射侵害。
4. 化学危害手术室护士在工作过程中接触的药品、消毒剂等化学制品,可能存在化学毒性,引起呼吸、皮肤等各种问题。
5. 重体力劳动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较大,比如搬动病床、患者、器械等大件物品,长期下来会导致骨骼肌肉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三、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对策1. 噪音污染方面可以降低手术室内噪音,换上降噪耳机,使用噪音防护耳塞等,避免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
2. 聚集性感染方面应该加强个人卫生,洗手、戴口罩等措施,避免手术室感染给自身和众人带来危害,同时加强对细菌、病毒传播的知识了解,拥有充足的防护措施。
3. 电辐射方面在使用手术设备时,应该合理摆放和使用设备,维护设备正常工作状态,对于操作设备多且持续时间长的护士,可佩戴电磁防护服或手套等安全防护措施。
4. 化学危害方面在使用药品、消毒剂等化学制品时应当全程戴手套,对于患有过敏性体质的护士,应该避免接触或研究相关物品。
5. 重体力劳动方面应该定时进行放松、伸展,进行体育锻炼或者瑜伽活动收缩筋骨,加强腰椎、脊柱等保护,避免长时间站立工作等。
四、结语手术室护士作为医院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但其工作也会受到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威胁。
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扶风县人民医院信息科张培兰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由于护士工作的特殊性,其职业危害因素广泛存在于日常临床工作中,如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病房中存在大量危害人体健康的健康因素,如挥发性的化学消毒剂、紫外线、放射线、利器、电器设备等。
护士应提高对自身职业的防护意识,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不仅可以避免自身遭受疾病的侵袭,同时避免了医院感染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1 生物因素的危害及防护1.1危害生物危害主要指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感染途径常见针刺伤;通过粘膜或非完整性皮肤接触引起感染;进行日常护理操作后手的带菌率。
尤其针刺伤,它是医院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医院感染80% 与针刺伤有关[1]。
另据统计,全世界针刺感染人数高达1000 万人,因此而致命的有180 万人(WHO 1998 年)。
针刺伤时,只需0.004ml 带有乙型肝炎病毒 ( HBV )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被丙型肝炎病毒(HCV)污染的锐器伤而感染的HCV 的比例为1.8 %;被艾滋病病毒(HIV) 污染的锐器伤而感染的HIV 的比例为0.3%[2]。
我国目前处于HIV 感染的增长期,故应引起足够重视。
1.2防护措施1.2.1护士应接受系列乙肝疫苗免疫注射。
1.2.2护士在注射完毕后应将针头或锐器直接放入耐刺的锐器盒内,收集箱要有牢固的盖子和箱体锁定装置,有明显的生物危险品警告标志。
手持无针帽的注射器时,行动要特别小心。
不要将用过的针头,再回套针头帽,以防针头误伤。
拾、取污染针头或其它锐器时要使用专用钳子或镊子,绝对不可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皿。
提倡使用带有保护设计的针头、刀片以及安全的真空采血试管和新型无针注射装置。
1.2.3严格执行清洁、无菌技术和隔离制度。
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及分泌物,接触分泌物及污物时,戴手套进行,对使用过的物品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后集中灭活处理,被污染的桌面、手术床、地面等,用1% 戊二醛擦拭,再用清洁干布擦干,每次操作完或每次脱下手套时彻底洗手,是防止乙肝病毒和一切微生物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手术室护士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
手术室的特殊环境和工作性质使得护士在职业生涯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有害因素,如生物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等。
为了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将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1.生物性危害手术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容易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病毒。
此外,手术室护士在处理锐器时也容易发生锐器伤,增加感染风险。
2.物理性危害手术室护士长时间站立、弯腰、抬举重物等,容易导致腰部、颈椎、膝关节等部位的损伤。
此外,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需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易出现疲劳、焦虑等心理压力。
3.化学性危害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这些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皮肤、呼吸道、神经系统等产生刺激和损害。
同时,手术室护士还需接触麻醉药物,长期接触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
4.心理性危害手术室护士面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压力,工作节奏快,应急事件多,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此外,手术室护士在处理患者隐私时,也可能遭受心理创伤。
二、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防护措施1.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医院应加强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防护意识和习惯。
2.规范操作流程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确保护士在处理患者和器械时遵循规范,降低感染风险。
同时,加强护士对锐器的管理,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3.改善工作环境优化手术室布局,确保通风良好,降低化学消毒剂的浓度。
同时,为护士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减轻工作压力。
4.加强心理干预关注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帮助护士缓解心理压力。
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
力。
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注患者需求
积极关注患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护 理服务。
及时解决患者问题
及时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并给予耐心、细致的 解答。
注重隐私保护
患者因素
病情复杂
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难 以预测和掌控,容易发生 意外和并发症。
不遵医嘱
患者不遵守医生建议和护 理指导,不按时服药、改 变饮食等,导致病情恶化 或出现并发症。
心理问题
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如焦 虑、抑郁等,影响护理效 果和安全性。
医院管理因素
制度不健全
医院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医护 人员行为不规范,影响护理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和安全性。
资源不足
医院资源不足,如床位、设备等, 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和质量。
培训不到位
医护人员培训不到位,技能和知识 更新不足,无法应对新的医疗技术 和病情变化。
02
防范措施
提高护士素质
提升专业技能
定期进行护士培训,提高护士的 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确保能准
确、及时地执行护理操作。
加强沟通技巧
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护理不安全因素 • 防范措施
01
护理不安全因素
护士因素
01
02
03
专业技能不足
护士专业技能和知识欠缺 ,无法正确诊断和治疗患 者,导致护理错误和不良 事件。
工作压力过大
护士工作压力大,导致精 神疲劳,影响护理质量和 安全性。
沟通不良
护士与患者、家属或其他 医护人员沟通不良,导致 误解和不满,进而影响护 理效果和安全性。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分析和应对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分析和应对措施一、危害因素分析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他们在工作中将面对各种危害因素。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染病危害:医务人员每天接触大量病患,传染病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医务人员接诊疑似传染病的患者时容易被感染,危及自身健康。
2. 化学品危害:医院内使用的一些药物和化学试剂可能会对医务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一些化学药物可能对呼吸系统、皮肤等造成损害;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3. 辐射危害:医疗设备如X射线机、CT机等会产生辐射,长期接触这些设备可能对医务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4. 心理危害: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面对病患的痛苦和死亡,长期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工作倦怠等。
5. 职业暴露危害: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遭受患者和家属的暴力威胁,甚至遭受攻击。
二、应对措施在面对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来减少危害对医务人员的影响。
1. 加强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在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避免感染病原体;使用防护服,避免接触化学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辐射源附近。
2. 定期体检: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特别是对呼吸系统、皮肤、神经系统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
3. 健康教育:向医务人员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和应对技能,增强其对危害因素的认识,学会应对突发事件。
4. 心理疏导: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5. 安全防范:医院应加强安保措施,防止医务人员遭受暴力威胁和攻击。
6. 强化管理:医院管理层应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的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
7. 培训提升: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加强医务人员的应对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水平。
以上就是对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的分析和应对措施,希望能为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一些帮助。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培训
题。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的未来发展趋势
加强防护意识教育
提高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建立完善的防护制度
建立健全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确保护士在工作中得到充分 保护。
研发新型防护用品
针对护士工作中的不同危害因 素,研发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护 用品。
开展心理干预研究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 措施培训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 •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的必要性 •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 •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
物理因素
01
02
03
噪音
THANKS。
药物
处理药品时,可能会接触到各种 有毒药物,如化疗药物、抗结核 药物等,长期接触可能对护士的 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生物因素
细菌和病毒
接触各种细菌和病毒,如流感病毒、 结核病毒等,可能对护士的健康产生 影响。
锐器伤
使用针头等锐器时,可能发生刺伤, 导致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社会心理因素
工作压力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护士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
针对护士的心理问题,开展心 理干预研究,提高护士的心理
健康水平。
06
案例分享与讨论
案例一:针刺伤的防护与处理
01
总结词
针刺伤是护士工作中常见的职业危害,需要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02 03
详细描述
针刺伤是指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被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的针头所刺伤, 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正确的防护措施包括使用安全型针具、正确处理 医疗废物、加强手卫生等。
供应室护士工作中职业有害、危害因素与安全防护措施
噪声危 害 : 生 哚声 的设 备 、 产 设施 主 要有预真 空 力蒸 汽灭 菌器 、 r机 、 烘 清
洗 机 、 风 扇 等 。另 外 , 锈 钢 器 械 存 处 排 不 理 过 程 中相 互 碰 撞 也 会 产 生 噪 音 。 此 ,
触各种 消毒剂 , 者刺激皮肤 引起接触 性 皮炎 、 鼻炎 、 咳嗽 、 流泪 、 哮喘 、 头疼 、 恶心 、
而胎盘早剥如 果未及 时发现 及时 处理 易 危及母婴生命 , 最近发生 了 1 例重度子 痫 前期合并胎盘早剥并抢救成功 的病例 , 现
介绍如下 . .
13 H , 缩间歇 时子宫 放松好 , 1mm g 宫 宫底 位 于标 志线 , 宫缩 规律 ,0 / 3 3 ” 2— 内诊 : 宫 口开大 3m, c S一3 胎 膜 自破 , , 羊水 清 , 胎心 18—10次/ , 切 观察 产 程 进 1 4 分 密 展、 血压 及胎 心 变化 。2 3时 患者 小 便后
安 全 防 护控 制 措 施 结 果 : 应 室护 士 职 供
过培 训, 丁作人 员熟悉和掌握供应室 的 使 相关管理规范 、 作标 准 、 操 工作环境 、 作 』:
流 程 , 免误 操 作 , 少 疾 病 感 染 和 1作 避 减 :
失误率 。() 4完善 临督管理 体系 : ①健全相 应的制度 、 程 、 责 , 新疏 理 T作 流 规 职 重 稗 ; 『相关领导和专业人员定期丌展检 ② f 】 查、 考核 ]作 , 真落实 员] 制度 、 程 、 认 规 职责执 行情况 ,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擎改。
念 。将 所有被患 者体 液 、 液污染的物品 和器械 均视为具有传染性 , 接触这些 物品 时, 必须严格遵 守安全 操作规 程 , 穿戴 齐 全 个体 防护用 品, 切实做好 自我 防护。() 3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摘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危险因素导致的职业危害,职业安全及防护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就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进行分析,从而使护理人员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职业防护意识,增强职业安全性,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安全护理职业危害因素防护对策【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063-02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及公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及防护逐渐为人们接受。
职业安全中的危险因素对护理人员造成了慢性健康损害和急性突发性的危害, 如何防护职业危害引起了现在护理人员及医院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护理职业安全中的危害是指护士在从事护理服务中,由于接触各种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等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职业危险因素是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环境因素及在护理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本文就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进行分析,从而使护理人员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职业防护意识, 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发生,增强职业安全性。
现将护理工作环境中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总结如下。
1 护理职业安全中的危害因素护士作为临床或社区一线工作者,在工作中时刻面临着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运动功能性及社会精神性等诸多的不安全因素。
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根据马来西亚Tan的职业危害分类法分4类: 生物、物理、化学、和心理危害[1] 。
1.1 生物性危害因素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容易感染乙肝、艾滋病、结核病、SARS、禽流感、H1N1 甲流等疾病。
其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锐器损伤,病人的血液体液通过护理人员伤口进入护理人员体内。
有研究显示,护理人员被HIV、HCV 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几率分别为0.3%、1.8%[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每天不得不暴露于各种各样的职业危险因素之中,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又只注重病人的安全,而忽略了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安全,护理人员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为护理工作主体的护理人员应该怎样做好职业安全防护及职业暴
露后的处理,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下.护理人员工作的医院内,由于病人高度聚集,加上各种诊断,治疗技术的应用,形成了医院特有的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环境;同时由于护理工作高强度性,使护理人员经常处于心理学和工效学的高度应激状态。
如何有效避免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防护意识,已迫在眉睫。
有记载的医源性感染:
1924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白喉
1949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肝炎
1984年,美国首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HIV
1987年,意大利首例ICU护士感染HIV
1992年,美国医生被留置针扎伤感染HIV
2003年,美国报道实验室感染HIV+HCV
2009年,我国广东某医院某护工感染HIV……
这么多医护人员遭受职业暴露, 那什么是职业暴露呢
职业暴露的定义.
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
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
护理人员位居高危之首;
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SARS
&2002.11-2003.6,内地诊断病例5326例,其中医务人员1002例;死亡病例中约30%是医务人员;另据报道:
某医院在一次意外伤急诊抢救中,6名医务人员均因无保护措施参加抢救,在抢救中均直接接触血液,频率最多的那位重伤员,后经检测证实是艾滋病人,致使6名医务人员全部遭受艾滋病毒职业暴露。
半年后有2名血液检出艾滋病毒抗体阳性,造成一起医务人员艾滋病毒职业暴露的悲剧;
为什么护理人员易发生职业暴露呢?(图)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缘于: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工作对象:易感人群;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危害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1.
生物性因素
主要包括由呼吸道传播的疾病;HI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禽流感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护理人员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经常接触各种感染患者,易受到职业伤害;大量调
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有较高的职业损伤率和
职业暴露率,导致了较高的感染率和带菌率。
据WHO统计,护士、医院实验室人员和清洁工是创伤性接触的高危人群,年创伤率为
1%-2%,创伤后感染率为0.3%-3%。
在诸多生物因素中,护士因锐器损伤尤其是因针刺伤而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为最重要。
由于针刺引起的损伤就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有80%-90%的健康的医护人员患传染病是针刺伤所致。
2
化学性因素
对护理人员造成职业危害的化学性因素主要是一些药物及消毒
剂的接触,如抗肿瘤药、麻醉剂、环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液等。
这些药物的共同特点是容易入空气中,或由于接触暴露,多有致畸和致癌作用。
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解决消毒与环境污染致残余消毒剂吸入的矛盾也是医护人员职业防护亟待改进的重要课题,有报道长期吸入混有较高浓度的戊二醛容易引起眼烧灼、胸闷、气喘、皮肤过敏等症状。
对护理人员职业卫生安全影响最大的化学因素是抗肿瘤药物的接触,现阶段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数为细胞毒剂,具有致突性、致癌性、致畸性。
3
物理性因素
护理人员普遍存在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腰背痛问题,这些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护理人员弯腰动作多,劳动强度大,站立时间长,低头
工作多且工作中不能正确运用力学原理等有关。
比如手术室护士长时间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肌肉、肌腱疲劳、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
护士在搬运病人、弯腰为
病人进行治疗护理时引起运动功能性损伤,如腰背痛等。
长期接触X 线可对人体造成很多损害,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晶状体混浊、精子生成障碍,甚至诱发肿瘤。
噪声严重污染的科室有ICU、手术室、急诊室、供应室等主要噪声来源为机器声、工作人员对话、电话铃声、病人的呻吟声、物品移动的声音等;在消毒灭菌工作中,消毒物质(紫外线、臭氧等)均对人体造成损害.
4
心理社会性因素
护理人员长期面对疾病、意外伤害、死亡、忧伤情绪会影响精神状况和生活态度。
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共突发事件以及酗酒、吸毒、医闹等社会问题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和紧张感。
由于工作紧张、长期的轮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生物钟紊乱,造成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加重;国内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护士人群的心境抑郁、心理紧张、焦虑失眠发生率较高,心理状况不佳的检出率达到12.3%。
护理工作压力源主要有:①不良的工作环境;②紧急的工作性质;③沉重的工作负荷。
面对这么多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安全防护呢?
防护措施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接触特殊感染源,控制预防的原则,
避免受到针头和其他锐利物的损伤,规定护士绝对不要将针罩罩回针头;操作后针头或锐器在使用地立即被扔进耐刺的锐器收集箱中。
建立损伤后的监护与健康跟踪制度,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
相应保护措施,清创、消毒,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教育,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增强职业暴露防护的自律性;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及标准,贯彻标准预防原则,加强自我防护;医院加强职业暴露预防资金的投入,提供有力的职业安全保障,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2. 加强药物管理加强化疗药物的管理,建立化疗操作流程、加强护士的防护意识,提供安全的防护用品、设备和环境。
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应穿戴好手套、防护衣和口罩,口罩和手套要定时更换;配置化疗药物环境空气要流通,使用生物安全柜,操作中不慎将药物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除做好与接触抗肿瘤药物同样的个人防护及良好的通风环境外,要科学地使用化学消毒剂浓度,集中存放,容器密闭,并有显著标记。
3 加强自我防护长时间站立的护士应学会合理用力,运用正确的姿势,培训护士正确搬抬病人和帮助翻身。
监护室、手术室等部门如频繁应用射线和电磁波,也应达到一定的防护要求,如铅板隔层,或提供铅屏风等防护用品,在摄床旁拍片时让所有人员尽可能远离摄片机器10m以上。
4 重视洗手与戴手套医院感染病原体传播最主要媒介是污染的手,因此要强调洗手的重要性。
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后,接触病人前后、上
下班前、脱隔离衣后要洗手。
曾有检测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或污染。
因此,一定要重视洗手并掌握洗手100%物后未洗手的带菌率为
的规范方法。
实践证明,这些预防措施在临床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5 提高认识,减少精神及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因工作对象、环境、社会地位、护患关系等造成心理紧张,工作压力比一般职业突出,其
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群。
要积极应对各种压力,调节心态。
通过继续教育等途径拓宽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通过沟通技巧的学习,正确处理护患关系。
以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技术,防范差错事故发生。
面对压力如何进行自我调控?
做人不要太认真;
做事一定要认真;
学会享受工作中的乐趣;学会给自己减压
个人防护---3R原则
认识(Reconnition)——认清你该做什么,有备无患;
重复(Repetition)——正确、熟练、反复地操练;
强化(Reinforcement)——在例行操作中反复强化,使
习惯成自然;
总之,护理人员维护好自身健康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本保障。
医院及各科室管理者应对护理工作有充分的了解和重视,建立健全防护制度,完善与改进防护措施,努力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让我!
快乐生活,们努力工作
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