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勋---李子勋老师亲子关系讲座(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东软慕课答案大学生健康与性健康

东软慕课答案大学生健康与性健康

东软慕课答案大学生健康与性健康1、【单选题】一般性健康教育应在(B)时期开展。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2【多选题】性健康教育涉及到(ACD)。

A、性生理B、性文化C、性心理D、性别成长3【判断题】上世纪八十年代科普性教育知识主要是因为艾滋病的出现。

()对4【判断题】性即使不需要体验也可以发展。

()错中国古代性文化概述1、【单选题】古代中国人不包括的特质是()。

CA、自娱自乐B、自耕自足C、自我欺瞒D、自力更生2、【单选题】古代西方文化是以()为世界的中心。

BA、权力B、人C、自由D、爱情3、【单选题】宋明的()是贬低性乐的。

CA、儒家B、道家C、理学D、禅学4【判断题】和中国女娲造人相似的西方故事是圣母生子。

()对5【判断题】古代中国三皇五帝并不是由性产生。

()对6【判断题】中国的文化系统对世界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错中国古代性文化历史演变1、【单选题】中国古代文化里,有时带有性的禁忌色彩是与()有关。

CA、壮族B、傣族C、汉族D、游牧民族2、【单选题】()是压抑性,女性裹胸的时期。

DA、唐朝B、周朝C、汉朝D、宋朝3【多选题】女性有了性平等需求是在()时期。

ACA、元朝B、清朝C、明朝D、宋朝4【判断题】中国古代性文化、性观念、性道德和性伦理观并不丰富,人们谈性色变。

()错5【判断题】夏商周时代传承下来的性文化多种多样。

()错6【判断题】汉代性发展相对处在低水平。

()对7【判断题】宋代是公认的汉文化鼎盛繁荣的时期。

()对世界性文化纵览1、【单选题】《播种的女人》是()的第一套邮票。

DA、中国B、英国C、美国D、法国2【多选题】女性崇拜偶像的共同点包括()。

ABCDA、没有面部刻画B、肥大躯干C、硕大乳房D、夸张女性生殖器3【判断题】生产这个词语起源于生殖,而非现今指的生产劳动。

()对4【判断题】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中国是比较早对性乐进行研究的国家。

()对5【判断题】生殖崇拜是原始人类自发的一种图腾意识,是对万物繁殖能力的赞美和向往。

李子勋简介

李子勋简介

李子勋简介李子勋,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

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特约心理专家。

《父母必读》、《女友》、《时尚健康》等健康与时尚杂志的专栏作家。

教育1978-1983年:华西医科大学:医学1989-1990年:北大医学部:精神病学与心理学。

1996-1999年:德中心理学院(德国海德堡学院心理专业导师):系统式家庭与婚姻治疗。

1989年:接受中国健康教育所“行为与认知治疗”培训。

1990年:接受夏威夷大学曾文星教授“分析性治疗”培训。

1992年:接受日本加藤隆吉“催眠治疗”训练。

1993年:接受美国加利福利亚“性健康治疗与咨询培训”。

2001年:接受北大“国际PDST(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培训。

专业工作经历1995年拥有心理卫生学会心理专业资格。

2000年获家庭治疗督导资格与家庭治疗专业培训师资格。

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心理医生精神专业执业医师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执业资格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理事北大心理系研究生临床指导导师家庭治疗专业督导师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师著作婚姻的烦恼:李子勋解读婚姻心理密码书中的书信材料和一语中的的问题都来自深圳版《女友》,原文刊登的专栏为《布鲁夫妻》,成书的时候,为了尊重杂志社的劳动,原文故事变成了通俗的散文诗体。

杂志的原主编易虹是李子勋多年的朋友。

心灵飞舞:李子勋谈心理健康本集文章由作者从1995——2005年发表过的文章里精选而出,这些文章以笔名子木、小里、晓立等发表,主要发表在《时尚》杂志、深圳《女友》、上海《双周刊》、《世界都市》、《追求》等著名杂志。

文章采自发表前的原稿,没有采用经杂志社删改、编辑的成稿,主要是想体现作者的观点和创作风格。

陪孩子长大:李子勋亲子关系36讲李子勋带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解读成长烦恼,讲述沟通技巧,为父母提供陪孩子长大的实用方法。

心理访谈

心理访谈

邵先生今年36岁,有一个12岁的独生子叫小 明,平日里邵先生对小明张嘴就骂,骂急了 就动孩子,可下次脾气再上 来的时候,他依旧是 停不住手,这不不 久之前不久他辅导小 明作功课,就因为 小明字没有写完,他 伸手就是一记耳光, 把小明的鼻子都打出了血,看着儿子委屈的 坐在那儿,他心里也很难过,但他就是不明 白明明知道孩子委屈,可这手怎么就是停不 下来呢?
邵先生
互动游戏
王先生总是因为一些不 大不小的事情暴打自己的 儿子,但每次打完后又十 分后悔,即使这样的,他 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不达孩 子,心中的无名业火总是 无法按奈。原来,他的生 活经历有着不为人知的伤 痕…… 《心理访谈》 ——如何灭掉心中的火.
人物介绍:
心理访谈节目主持人
人物介绍:
李子勋先生毕业于四川华 西医科大学1990年从事医学 心理与门诊心理咨询与治疗。 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 目第一届学员。 受训专业:系统式家庭治疗, 分析性心理治疗,性治疗与 婚姻治疗。 治疗趋向:策略治疗与叙事 治疗结合,并整合各种心理 治疗理论中有用的技术(拿 来主义)。 李子勋先生持有卫生部 精神医学医师证,行医执照, 有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 疗专业委员会认可。
《心理访谈》——如何灭掉心中的火
(首播2006年3月23日 23:10)
主持人:阿果(果)-----------------杨晓丽 心理学专家:李子勋(李)--------石红美 嘉宾:邵先生(邵)-----------------石英铭 小明(明)--------------------李晶晶 旁白: ------------------------------------杨 智

心理访谈案例

心理访谈案例

心理访谈:骂母亲打父亲14岁男孩为何如此叛逆内容简介:小宾是一个14岁的男孩子,可是在家中却和自己的父母出现了很深的裂痕。

不仅大声的骂自己的妈妈,还和自己的爸爸动手。

父母对自己这个儿子大伤脑筋,而儿子对父母的态度和方式又大为不满。

未来的生活他们应该怎样继续下去?敬请收看《心理访谈》《叛逆的孩子》。

主要内容: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心理访谈》演播室,我是张小琴,今天我们请到的心理学专家是李子勋老师。

主持人:今天我们请到的心理学专家是李子勋老师,你好李老师。

李子勋:你好小琴。

主持人:小宾爸爸妈妈,带着小宾去做一个脑电图,反应还是基本正常,他出现什么情况了,你们还得要带他去做脑电图?爸爸:当时他是不上学,不上学的时间比较长,比较长的话,我们认为他按说他这个年龄是应该上学,但是他不去上。

主持人:应该去上学,不去上学,你们就怀疑他脑子有没有毛病?爸爸:所以检查一下,是不是这个脑子有问题,或者是当时我们想是不是检查一下,证实一下,如果确实没问题的话,就应该找到其他的解决。

主持人:这个想法好像,他不上学,你们不怀疑他的,他不上学,你们不问他自己的想法,会想他是不是脑子有问题?爸爸:不是,先问过了,早先的话,他最早不上学,由于学习半期考试,去年11月份,半期考试学习下降,下降的比较多。

主持人:他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异常的情况吗?爸爸:异常情况就是当时学习下降。

主持人:讲那个打,买小灵通的事情就可以了?妈妈:小灵通是过大年三十发生的,去年11月份,他就没上学,11月19号,跟爸爸发生了冲突过后,他脾气就每天往外跑,出去和同学一起耍,这样子玩耍,我们叫他不出去,他根本不听的,他都要出去,是这样的。

妈妈:大年三十买小灵通是,他实在是不上学,以前我是答应过他,我说你继续去上学,爸爸跟你发生的这些冲突,与你上学没有任何关系,他说他不去,我说我答应了你,要买上学,不是不上学,最后我就给他爸爸打电话,他爸爸就说,我就是大年三十的,给他买一个吧,我说不是买,我们四川说的是赏一个给他,他就说我楚他,这样子,我在做小生意,在门市里面就听到了这个,听到这个他就说我赏给他,他就跟大吵大闹,之后他爸爸回家的,回到门市上,我又和他爸爸说,我说我们去看一下,大年三十,两点钟就关门了,我们去看,走到我们公安局大门口,原路走,原骂起我走,骂去我走,我气坏的,我站在那里,他又跟我说,我不去买了,你原路走,跟我这样子骂,旁人都在看我。

大学生恋爱与性健康期末考试标准答案

大学生恋爱与性健康期末考试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

0 分)1青年期常见的性心理障碍不包括().(1.0分)1.0分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2男男性行为中最核心的艾滋病易感因素是( )。

(1.0分)1.0分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3下列选项不属于青春期的第二性征的是( )。

(1。

0分) 1。

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4人类性发展具有跨文化色彩,远古时代最先出现的是()。

(1.0分)1.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答案解析:5儿童的性别身份发展具有阶段性,性别特质表达的紊乱期是在().(1.0分)1.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6性是两性关系中的最高等级,由此在法律上夫妻关系是()。

(1。

0分)1。

0分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答案解析:7李子勋老师在关于“自我"的讲解中提到脂肪时所持的观点不包括( ).(1.0分)1。

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8中国古代文化注重天道、王权,以下选项属于中国古代文化特征的是().(1。

0分)1.0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答案解析:9以下哪位心理学家认为童年期的性意识与性经验对个体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

0分)1.0分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答案解析:10关于自性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身体的抚慰,下列关于自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1.0分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11大学阶段我们最好把两性关系发展在恋这一阶段,有关“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1.0分)1.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答案解析:12人类对性欲产生依赖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1。

0分)1。

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13下列选项对同性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1。

0分)1.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答案解析:14我们需要建立什么样性道德是情爱双方都要思考的问题,那么我们应遵循的一般的道德标准不包括:().(1.0分)1。

李子勋亲子关系课程笔记整理

李子勋亲子关系课程笔记整理

李子勋亲子关系课程笔记整理生命本身是自然属性,而非社会属性。

把一个孩子的自然属性过渡到社会属性,这个过程很缓慢,也很残酷。

不要让孩子过早的变得“现实”。

生与死是同道的,从子宫中来再回到子宫中去。

从心理学的角度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不主张文字过早介入的。

所有可以交流的,形成书籍的,大家共识认可的言语都是有可供交流的通约的“汪汪理论”。

言语是不能传承的,是左脑中最年轻的部分。

越年轻的器官发展越晚。

在生命发展中左脑发展也是最晚的,也是最难刺激的。

言语的学习是试图让孩子放弃巨大的差异,放弃与生俱来的自然能力而获得社会能力。

天才都是保留了孩子的自然特征,早年未被足够约束的人。

孩子天生就是与自然相通的。

生命本身赋予孩子的自然能力才是他终身成就的关键。

过早让孩子社会化反而抹杀了孩子的自然能力。

社会化首先表现在言语上,对孩子言语的刺激要遵循自然的发展,不要强迫。

孩子的心理成长有四个关键期:一、依恋期,0-2岁。

依恋饱满的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信任感,确信妈妈对他(她)有足够的爱。

在这个阶段,可以形成自尊、自爱、安全感,具有了感受爱的能力,具备了这些则依恋完成。

很多妈妈在幼年没有完成的心理依恋在自己生孩子的过程中得以完成,所以很多女性因生产而变得美丽。

二、(1)分离期,2-5岁(俄狄浦斯情结)。

这个阶段爸爸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使孩子最好的玩伴。

父亲在这个阶段要把孩子与母亲的依恋拉开。

中国人对这些阶段的区分布明显,比较融合,孩子对妈妈的依恋期更长。

(2)平稳期,5-10岁。

这个阶段实在太过关键。

是孩子情绪发展和学习情绪管理的必然阶段。

5岁前不要给孩子立规则,5岁以后要建立基本规则。

5岁是给孩子引入价值系统的时期,为了让孩子适应社会,5岁以后要给孩子建立对、错感,建立基本规则。

但规则要少而精,多指人物关系,让孩子在一条、两条简单规则的基础上自己演绎出更多的发自自己内心的多条规则。

太多的规则会破坏孩子内在的对规则的建立。

温柔的坚持是建立规则的最好办法;温柔的摇摆是无法建立规则的;僵硬的坚持效果不好;僵硬的摇摆是最无效的。

李子勋心理访谈及治疗技巧

李子勋心理访谈及治疗技巧

李子勋心理访谈及治疗技巧6.10家有逆子李子勋1.儿子打年过半百的父亲2.第一次的情况:父亲因孩子没上学打他,所以还手(打什么地方)忘了。

(事后让他认错还是什么都没做)没做(当时你震惊吗)一点……有点心痛3.儿子以前乖→初一有时不写作业→爸爸打(平时不管)→委屈于是打游戏→更多打骂,干脆不上学(开始重回学校,不习惯,随口说不想去。

父亲说不去就不去,很无奈→儿子当天真的赌气不去)4.自画像:父亲——居中,占很大篇幅,平和,眯眼→不太会感知别人,以为自己可以淡定,看得开儿子——很小,偏下部,眼睛很大,没有头顶→不舒展(自述要做就做,说一不二,只能一件事完成再做另一件——和爸爸很像)两幅画像都不画耳朵→都不听5.对于主动拥抱对方的回答较模糊专家:儿子小时候对父亲的崇拜→长大后变成他→父子变兄弟,平等→挫败父亲的权威父亲的态度(退让)→让权→儿子有机可乘,我行我素→叫板(儿子小时候“听话”→为了得到快乐)专家指出:不让权不等于会发生冲突,通过其他方式可以限制儿子;儿子自己要反省,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为了家长(补上头脑和耳朵)。

6.9陌路母子李子勋1.九岁父母离异,儿子跟父亲生活。

现25岁的儿子突然叫母亲来,但儿子的态度极淡漠,如仇人一般。

2.当年丈夫出轨而闹离婚,丈夫以儿子扶养权为条件才答应→儿子可能觉得母亲为离婚而放弃了儿子→母亲理解不了,觉得母子以前感情很好。

3.母严父慈→母子关系并不像母亲想像那样好→母亲觉得诧异4.过早教育会使感情疏远5.孩子决不许任何人讲爸爸的坏话(认为父亲无辜)6.母亲老讲,我没再婚都是因为儿子→儿子在父母离异已经有很多烦恼,这样做更添新愁→儿子很累→对母亲的愤怒(其实结婚与儿子没有关系)7.母子相见,母亲老提要求(必须叫我,必须多陪我一会儿,必须与我亲近……)→有条件的爱是不想不要的。

8.场景选择1、有只受伤的鹰,养三年后为了它的自由而放飞它2、常去动物园喂小鹿,但鹿长大后不再听她叫唤,只远远看看她。

李子勋简介

李子勋简介

李子勋简介李子勋,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

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特约心理专家。

《父母必读》、《女友》、《时尚健康》等健康与时尚杂志的专栏作家。

教育1978-1983年:华西医科大学:医学1989-1990年:北大医学部:精神病学与心理学。

1996-1999年:德中心理学院(德国海德堡学院心理专业导师):系统式家庭与婚姻治疗。

1989年:接受中国健康教育所“行为与认知治疗”培训。

1990年:接受夏威夷大学曾文星教授“分析性治疗”培训。

1992年:接受日本加藤隆吉“催眠治疗”训练。

1993年:接受美国加利福利亚“性健康治疗与咨询培训”。

2001年:接受北大“国际PDST(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培训。

专业工作经历1995年拥有心理卫生学会心理专业资格。

2000年获家庭治疗督导资格与家庭治疗专业培训师资格。

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心理医生精神专业执业医师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执业资格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理事北大心理系研究生临床指导导师家庭治疗专业督导师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师著作婚姻的烦恼:李子勋解读婚姻心理密码书中的书信材料和一语中的的问题都来自深圳版《女友》,原文刊登的专栏为《布鲁夫妻》,成书的时候,为了尊重杂志社的劳动,原文故事变成了通俗的散文诗体。

杂志的原主编易虹是李子勋多年的朋友。

心灵飞舞:李子勋谈心理健康本集文章由作者从1995——2005年发表过的文章里精选而出,这些文章以笔名子木、小里、晓立等发表,主要发表在《时尚》杂志、深圳《女友》、上海《双周刊》、《世界都市》、《追求》等著名杂志。

文章采自发表前的原稿,没有采用经杂志社删改、编辑的成稿,主要是想体现作者的观点和创作风格。

陪孩子长大:李子勋亲子关系36讲李子勋带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解读成长烦恼,讲述沟通技巧,为父母提供陪孩子长大的实用方法。

李子勋微访谈家庭成就孩子

李子勋微访谈家庭成就孩子

答:现在的孩子由于营养充足,信息刺激充足,的确要比我们小时候好动一些,不必担心,现在动,要比大一些才动好得多多哟!
问:李老师,我是一个单亲妈妈,有打算等孩子三岁以后带他到别的城市生活,这样对孩子好吗?还是不利?
答:改换环境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觉经验,没有什么不好。前提是母亲一定要伴随,孩子的生活节奏要相对稳定。
问:老师好!现在的家长从孩子一年级起给孩子在暑期参加各种培训班,把暑期排的满满的,你赞成这种做法吗?如果不赞成,如何纠正呢?
答:6-7岁的孩子参加一些班还是可以的,但不要太关注结果,培养他多感受一些艺术,知识,运动总是好的,而且比学校也;灵活一些,还可以结识新朋友。但不能强迫,一般孩子在10岁左右会不喜欢坚持一种爱好,也要允许他歇一歇,如果他真有兴趣,自己也会重燃激情。
问:我女儿八岁,上播音班,她回来跟我说老师很喜欢她,课间她去厕所,老师抱她上楼,还亲了她一下。我可以单纯的理解为老师确实很喜欢她,可这是位男老师,我既不想误会老师,也不想给女儿心理产生阴影,我该怎么做 ?
答:虽然不必去误会老师,但也要委婉的拒绝男老师这样的行为。对那位老师说,女儿大了,不能在抱她,这样她会心理退行。
问:李老师您好!我家女儿四周岁,在幼儿园班里,老师让她当小班长,她经常管小朋友,放学出来玩了,也喜欢指挥别人,但当小朋友不听她话了,她就生气,跟人家打架啊,怎么引导一下呢?多谢啊!
答:如果你的孩子本身不烦恼,那么最好的态度就是保持好奇,不要用成人的理解去理解她。
问:李老师,您好!我是一个85后妈妈,我的孩子这个月满两岁。可以说自己是伴随着孩子同步成长,现在我感到特别困惑的是我的孩子(男孩)异于常人的调皮,不知是我的脾气在影响他,还是他自身处于多动症,毫不夸张的说带他1个等于带12个别人的孩子。每天除了睡觉他是安静的,剩下的时间 。。(原文如此)

李子勋:把任何体验都当作资源来看

李子勋:把任何体验都当作资源来看

李子勋:把任何体验都当作资源来看“明星心理咨询师”李子勋曾是中日友好医院的临床医生。

1989年,同科室女医生的自杀事件带给李子勋很大的触动,并促使他开始涉足临床心理学。

2008年,李子勋转向心理咨询与治疗已整整19年。

19年咨询路,持续成长的关键是什么?“咨询师的个人成长要经过很多体验,要学会去生活。

其实人的一辈子都在完成自己,你经历得越多越丰满。

不要为经历过的东西而后悔,经历的东西就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摔了、跌了、损失了、被人抛弃了都是重要的经历,都是生命中灿烂的东西。

如果想到这些,你就会突然觉得任何懊恼的事情你不再懊恼,不再痛苦,不再有那么强大的生气。

当你把任何体验当作资源来看时,什么事都不再是大事情,你可以平常心的去面对。

”给心理咨询师“培训”,就是“陪”着“训练”记:您平时都怎样处理自己的工作压力?李:玩儿啊,好好地玩。

有很多爱好,情绪需要出口嘛。

当心情比较烦时,就开车到某一个地摊上去买点东西,经常会去潘家园逛逛,家具啊石头啊瓷器啊。

看了几本书卖弄一下,跟买赝品的人说,“你看,你这是赝品,因为如果是乾隆年间,龙型应该是做成这样。

”他们看出你懂,会把你当作朋友,不会骗你,会50块、30块钱卖你。

但如果他们不知道你懂,会5000、8000的卖给你。

你又不买,偶尔买一件仿得很像的,你又知道是个赝品,摆在哪里是个东西。

这都会让我心情很开朗,舒服,会觉得很爽(微笑)。

一个人解脱压力要有出口,要有缓冲。

像女孩子喜欢逛商店,就喜欢买套便宜、好看的衣服,回来就开心了,下厨房做饭了,本来发誓不见他的(男朋友或老公)。

男人也一样,也需要他情绪的出口,但是不要花大价钱。

家庭治疗学习的关键:分析清楚自己的原家庭①记:家庭治疗是心理咨询师很有必要修行的,也是比较难的。

您认为学习家庭治疗的关键是什么?李:家庭治疗的关键就是要把自己的原家庭分析清楚。

我们都知道家庭治疗讨论的就是一个人和他人的人际关系,可能会无意识地受到早年和他母亲也包括父亲、重要关系人的亲密的、依恋的安全模型的影响,而呈现出起他的特点。

对疾病的态度--李子勋

对疾病的态度--李子勋

对疾病的态度对疾病的恐惧从心理根源上来说是一种对死亡的本能恐惧。

很多人不接受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有时嘴上接受,内心深处却在拒绝。

以我个人的临床经验,可以把人们对看病的态度粗略的归为三类:一是讳疾忌医,轻易不去医院,视医院和医生为危险地带,严重的可以形成一种恐医症。

一般来说,对医院、医生有防备的人医学上是欢迎的。

因为,人体有许多的差异,同样的病、同样的治疗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人们应该知道在治疗中你是有自由抉择的权利的,可以自动终止治疗或要求医生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法,这样做能减少医源性的伤害。

研究那些长寿者,会发现他们都是不那么爱去医院的人,也是对化学药物有心理排斥的人。

二是完全信赖医院医生,把自己完全托付给医生。

效果如何要看我们的医疗制度、医疗水平是否完善,还要看救治你的医生的个人素质、水平和责任感。

医学研究中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医从性高的人(绝对服从医生的人)生存率明显低于医从性差的人。

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听医生的话死得更快”。

不恰当的医疗破坏了人体的自然康复能力,当然会缩短生命的历程。

医学界现在讨论较多的是滥用药物的问题,尤其是抗生素、维生素、营养补液的滥用给人体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三是对医生将信将疑,这样的人如果个性洒脱,是医院最好的“消费者”,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决定吃什么药和吃多久的药。

有时间时,他们会战战兢兢地阅读一些医学书籍和热衷于医疗健康信息,希望了解更多以追求就医中的安全感。

这类人如果对身体过度关注就很麻烦。

首先他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对危险敏感,整天被一些可疑的身心症状缠绕,时时感觉大祸临头。

热衷于看医生但又对医生持怀疑态度,事事处处身心都在一种对立的矛盾状态,我们把这样的看病称作是在逛医生商店,采购医生,恨不能天下的名医都能见一见,天下好药都能试一试,但治病却像蜻蜓点水,朝秦暮楚。

我个人希望人们对医疗报以中等程度的期待与信任,原因是医学对生命的理解和解释还非常有限,医学并不是万能的。

李子勋亲子沟通工作坊记录.

李子勋亲子沟通工作坊记录.

李子勋亲子沟通工作坊记录一、什么样的小孩会出现青春期问题: 1、小时候特别乖的小孩; 2、家庭管教特别严; 3、遭受社会的强烈的打压。

从而把能量发泄到家庭之中;…… 二、问题孩子与家庭有问题的孩子,往往能够改变家庭和夫妻关系。

共病——母亲的很多信息不是通过言语来传输的,母亲通过与孩子共处的生物场去影响孩子。

母亲内心的宁静、稳定对孩子十分重要。

…… 三、关于孩子的学习与养成教育不要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到不舒服,要让他有快感,投射性认同:妈妈关注孩子的什么,孩子就会成为什么!你关注他撒谎,而且只关注他撒谎的行为,而且每次你都能找到他撒谎的坚实的证据,那孩子就会认为他自己就是一个liar。

陪孩子学习、读书,孩子用的不是自己的智商,而是用了你的智商。

你唯一不能帮孩子的是帮他读书。

…… 四、关于网络依赖网络依赖不是上网太多,而是上网太少。

应该在8岁时就教他上网。

他通过网络获得知识和快乐,他通过网络会形成他自在的东西。

16~25岁是依赖网络的主要时期,当他的自我认同完成之后,他就会离开网络。

…… l 五、关于早恋“早恋”本身并不会给孩子产生压力,真正的压力来自家长和老师对他们“早恋”的态度,做家长和老师的面对孩子的“早恋”大惊小怪、如临大敌,强行压制,这才是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 六、关于规则一个不服从规则的孩子就是一个创造规则的孩子。

外在的规则越少,他自身自在生成的规则就越多。

……l 七、孩子入学3个关键:学会交朋友、理解规则、养成学习,把学习建立在快感的基础上。

八、夫妻双方应避免高度一致性的教育方式…… 九、与孩子沟通的八大要点:无知:…… 对孩子好奇:…… 保持兴趣:…… 积极假定:…… 非语言交流:…… 重视感觉:…… 坦诚:…… 改译孩子的错误行为:…… Yes——Maybe——No:…… 十、左右脑与早教(详见本空间置顶文章《我们如何更具创造力》……。

央视心理访谈61-我的儿子太任性-管理资料

央视心理访谈61-我的儿子太任性-管理资料

央视心理访谈61-我的儿子太任性-管理资料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心理访谈》演播室,我是张晓琴,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的心理学专家是,李子勋老师,李老师你好。

李子勋:你好。

主持人:晓辉,你之前一直学习还不错是吧?那这个情况怎么出现的呢?你可以说给我们听听吗?晓辉的讲述告诉我们,原来他和一位同学开玩笑,但这位同学反而骂了他,于是导致了两人的打架,打完之后,晓辉在冲动之下又叫来两位同学,当着校长的面,又把这位同学给打了。

晓辉说,打架事件之后,学校对他作出了开除学籍的处理,不久,妈妈又为他联系了另外一所学校,但在新的学校晓辉却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感觉,学习成绩逐渐下滑,最终休学在家。

仅仅因为同学的一个轻蔑表情,就造成了今天这种不想上学的局面,晓辉也是后悔不已,他告诉我们,当时之所以情绪失控,主要是因为同学的表情太像妈妈了,因为妈妈每次批评自己的时候,也会流露出这种轻蔑的表情。

对于儿子的说法,宋女士并没有否认,她向我们解释说,孩子的父亲是野外工作者,常年不在家,教育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而她对儿子的管教一直都很严厉,但她没有想到,这种严厉竟让儿子对她产生了怨恨。

听完她们的叙述,专家认为母子关系显然是出了问题,要解决晓辉任性的问题,让他重新回到课堂,首先要梳理好母子之间的关系,于是妈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至今都让她难以忘怀的故事……晓辉:我这段时间学习不在状态,你给我请假,妈妈:他说呢让我给他请假,只是阶段性的一个测验。

晓辉:就是我们学校自行的一个期中考试。

妈妈:我说儿子你去考吧,既然你不在状态你知道,这次考不好不要紧,还有下次是不是,我就这么劝他,他说妈你还是给我请假吧,这样我就跟那个主任不是很熟,我还找上了一个人给他请假,结果这个假没批准。

晓辉:她请假肯定是方式方法上不对,没有站在我的立场上去帮我请假,如果我是校领导的话,你孩子心情不好就不考,说不来就不来,那就是太自由散漫了嘛,那肯定是不能给你假的。

李子勋案例分析集

李子勋案例分析集

不和陌生人说话/李子勋个案提示:今年24岁的小琪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

眼看就要毕业了,她的忧虑却越来越重。

她害怕见到陌生人,每到人多的地方,不仅紧张得说不出话来,甚至有晕倒的感觉。

为此,她几次求职均受挫败,一直打不开交际圈,更不知道毕业后该如何踏入社会……A 有照为证:她躲在爸爸背后小琪到《心理访谈》求助时,面对心理专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很怕,有一种想找个地方钻下去的感觉。

”这无疑给着名心理学家李子勋教授出了一道难题:怕见生人的小琪,连正眼都不敢看他一下,接下来怎么进一步沟通呢“我想问一下,你只是在找工作时怕见生人,还是在任何场合遇见任何一个陌生人都害怕”专家的第一问,就让小琪打开了话匣子。

她说起过年的故事:在那段时间,总有很多人会带着一些礼物来看父母,家里很热闹。

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客人们总会事先打电话过来,小琪就跟父母说要出去一会儿,然后,她就在外面独自溜达。

到了估计客人会走时,小琪再打电话回家,问客人走了没有,她要等人走了以后才回去。

今年过年,他父亲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对小琪也是特别照顾的长辈来了,当时小琪没带手机,也没跟家里确认是否有客人在,回去就正好看见他们要下楼了。

小琪赶紧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一溜烟跑了,等到客人走了才回家。

小琪现场说这事的时候,还紧张得手心都出汗。

在她记忆中,很小就开始怕见陌生人。

有一次,小琪跟着爸爸一起去当地的一个风景区玩,当时,有一个阿姨看着她特别可爱,想给她拍照片,她就躲在爸爸后面不敢出来。

结果,就留下一张特别有意思的照片。

那上面只有父亲拖着女儿的小手放在胸前,而她整个人躲在后面。

接下来,专家进一步询问她小时候与爸爸妈妈的关系。

小琪说,我只跟父亲比较亲近,跟母亲非常疏远。

她没有给我任何关怀。

小时候,她的脚崴了,当时肿得老高,她就号啕大哭,妈妈却仍然在那里做她的饭,根本连看都没看她一眼。

小琪觉得,虽然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但好像没有感情上的融合。

从小到大,小琪与她母亲的关系一直如此。

陪孩子长大(李子勋亲子关系36讲)

陪孩子长大(李子勋亲子关系36讲)

陪孩子长大(李子勋亲子关系36讲)第一章温暖的港湾培养亲密依恋——幼儿期心理发展任务依恋是由儿童与母亲的共生关系引发的,心理学理论认为孩子在刚生下来的头两个月,处在原型自恋状态,类似一种自闭,对外部世界浑然不知。

这个时候的婴儿相当于生活在伊甸园,享受着欲求与满足。

是母亲的爱抚、温暖、怀抱和哺乳,让孩子从自体依恋转向客体依恋,开始感知外部世界,感知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感知身体的边界。

如果母亲性格强硬,动作粗糙,情绪不好,对孩子管理疏忽(让孩子处于饥、渴、冷、湿等不安状态),或不愿亲自陪伴孩子,把孩子寄养别处,甚至虐待孩子,那么孩子就可能很难与人形成良好的依恋,心理发展延续甚至出现自闭倾向。

有很多不能形成依恋的孩子,在成长中慢慢出现边缘型人格障碍或自恋型人格障碍等。

孩子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很重要,母亲的接纳、喜欢、拥抱、躯体抚慰和精神关注,将促进孩子与母亲形成信任、安全、温暖的关系,这样的依恋关系能让孩子变得健康、活泼、开朗、自信和自尊。

很多母亲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因为自己初产没有经验,工作繁忙,住房条件不理想,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其实心理学低估了婴幼儿的心理能力,我们忘记了存在本能这个东西,绝大多数婴幼儿都有主动与环境适应的能力。

在没有语言的时候,他努力用笑、眼睛的追随、手舞足蹈、哭来表达内心趋向,讨好并控制母亲或照料他的人。

母亲或养育他的人不要挫败孩子这样的努力,给予必要的回应可以鼓励并激发孩子努力发展与人的交流和建立亲密关系。

如果孩子在两岁前,母亲由于种种原因,如外出、产后抑郁、让保姆或奶奶全权喂养,没有与孩子形成好的依恋该怎么办呢?孩子在前两年已经出现一些心理发展问题又该怎么办呢?不要担心,只要孩子五岁前回到父母身边,一切就都来得及。

儿童的发展其实并不像精神分析说的那样是一种时间性、顺序性很强的线形发展,我觉得儿童的心理发展很多是齐头并进、并存不悖的。

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可以看成一种心理欲求,这种欲求的满足可以因为环境而延迟或阶段性潜抑,只要母亲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接纳、欣赏,并适当地增加与孩子的躯体接触、温暖地拥抱、轻柔地抚慰、细心地照料,孩子仍旧可以重新获得与母亲的依恋。

高峰体验-李子勋

高峰体验-李子勋

高峰体验李子勋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时,发现他们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有过的一种特殊经历,"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

马斯洛把这种感受称之为高峰体验。

一,何谓高峰体验那么,什么是高峰体验呢?那种"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又是如何发生的?这种体验真能改变人对生命的感觉吗?如果这种体验真的如此神奇,人们又如何捕获它呢?好!让我们共同来解析这种情绪现象。

我们来设想,你是一个徒步登山者,费尽千辛万苦,克服许多的艰难险阻,每一步都挣扎在生死边缘。

开始的时候,你还有很好的现实感,知道山知道水,攀登中还会有幽默和笑语。

慢慢的,躯体的痛苦,情绪的沉抑,心身的耗竭让你忘却了行为的意义,甚至怀疑攀登的价值和现实性,你的内心挤满了渴望与逃避,冒险与胆怯、放弃与坚持的双向冲突,知觉变得凝重而迟缓,现实感消隐,意识逐步的缩窄。

再后来,你的思想似乎停滞,感觉麻木,忘了自己是谁,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只是机械地向上走。

你的意识界沉静而虚无,只有心灵那一丝光亮,仍在坚持和闪耀着。

终于,你到达了那高耸卓绝的山顶,按理说积压太长的期待会给你带来像爆炸一般的狂喜,但却没有发生。

你似乎忘却了自我,忘却了存在,时间和空间消融在一起,没有边界,四周只有一片纯净的虚空,深邃而神秘。

你甚至会有一瞬的迷茫,不知道你接下来要做什么?这时,一种像海潮般的愉悦和满足感从遥远的心灵深处释放、溢出、扩展,伴随着高峰上的洁净、安祥,和谐席卷了你,你似乎听见了心灵的笑声,品尝到生命融入那种永恒与无限的感觉。

慢慢的海潮过去,你的内心仍充满着充沛的活力和美妙无比的欣喜,灵感激荡,思想饱满而充实。

在以后很长的日子里,你对自我的态度和对世界的感觉已经完全的不同。

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回忆那不平凡的一刻,你的内心依然会荡漾出坚毅、活力和创造力,成为你自由、自信、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这就是高峰体验。

情绪与压力(李子勋)

情绪与压力(李子勋)

情绪能量
情绪的类型:情绪是一种能量。起伏幅度,节律
快慢,有序和无序:双向情感,循环情感,一致: 压抑的,平和的,愉悦的,怪癖的 能量的控制原则:让快乐慢慢的来,保持轻度的 愉悦。 情绪的发展:情绪的语言化过程,情绪的文化派 生, 情绪语言学:情绪分裂,情绪困境的根源
解读情绪
1 情绪是有意义的,身体的诉求,仔细倾听! 2 节制快乐是保持内心愉悦的要点 3 负面情绪可以转化成正面情绪释放 解读情绪起源:愤怒、敌意、抑郁、焦虑。
(大脑皮层) 哺乳动物大脑 前脑
Cerebellum小脑
爬行动物的大脑
心脑
游戏治疗
快乐芯
情绪的调节系统
低级:器官调节:内分泌、激素
中级:神经调节:交感与负交感 高级:大脑调节:神经递质
顶级:心脏调节:能量的场效应
情绪的场效应
环境动力学,使人的情绪出现互补色彩。 观察系统存在干扰情绪的表达。 文化价值系统影响情绪的释放。 人是关系的产物,情绪也是关系的产物
知觉模型
外部知觉:
看、 听、
触、
嗅、 尝、 第六感
知觉模型
自我知觉: 识别、解释、理解、分类 想象、幻想、 假设、猜测、推测、判断 相信、信赖 意图/打算 我想做的,将要做的,实际做的
情绪与感觉
正面感受: 喜欢、爱、敞开、温暖、吸引、亲近、 共情、舒服
负面感受: 不喜欢、讨厌、防御、排斥、不舒 服、距离感、疏远感
情绪的场效应
环境动力学,使人的情绪出现互补色彩。
观察系统存在干扰情绪的表达。 文化价值系统影响情绪的释放。
人是关系的产物,情绪也是关系的产物
情绪的模型

大学生恋爱与性健康【李子勋版】

大学生恋爱与性健康【李子勋版】

在亲密关系发展中,互相尊重,学习克制与等待,更利于长久两性关系的建立。

()我的答案:√2中国神话对女娲造人的崇拜,近代基督教对圣母的崇拜都属于女神崇拜。

()我的答案:√3人是否可以自我取悦是身心健康的一个标志。

()我的答案:√4人们常说“牌品如人品”,同样对待爱情的态度是考量人品的重要尺度,我们可以从爱情的方式中去读懂一个人。

()我的答案:√5禅宗是佛、道相容而生,把性乐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我的答案:×6基因并不能决定一切,基因的表达还受到个体生活境遇、社会期待等的影响。

()我的答案:√7自体性爱也不完全是对身体皮肤的抚摸,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自己的神经恋情。

()我的答案:√8在亲密关系中发生性对男女生在心身方面产生的影响是一样的。

我的答案:×9在两性亲密关系中,亲密关系每进一步,女性是最终说yes的那个人,沉默通常是一种允许。

()我的答案:√10皮亚杰的两性发展动力理论表达的是人的社会心理发展的过程,与弗洛伊德的理论相互冲突。

()我的答案:×11心理学的性压抑理论认为,青年时期过多的性释放是耗费生命,因为生命在这个时期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我的答案:√12东西方的情爱观有很大差别,西方更多的强调责任,而东方注重身体的权利。

()我的答案:×13两性在发生远距离网络性爱时,大脑不会产生多巴胺,因此就不会获得身体的快感。

()我的答案:×14中国真正实现一夫一妻制与恋爱自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我的答案:√15在生物学中,女生是具有优势者,在两性亲密关系中同样如此,女生说YES才会真正推动关系进展。

()我的答案:√16性医学把性爱的安全等级做了这样的划分,最安全的性爱是自慰,其次是女同,然后是男同,最不安全的是异性之间的性爱。

()我的答案:√17自我以身体划界,体现的是个体文化,具有东方特征,而西方的自我中往往含有家族成分。

()我的答案:√18性伦理是整个社会对性的主流价值判断,其不包含个体的性道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子勋老师亲子关系讲座如何保护孩子所具有的天赋?”“如何让孩子喜欢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才华?”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是希望从小就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让孩子在最好的条件下学习,希望孩子是最优秀的人才。

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并不总能理解父母的苦心;而父母的付出也不一定就是孩子所需要的。

李子勋老师的讲座里,阐述了天才具备哪些素质,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应该注意如何保护孩子的天赋自然,如何引导孩子喜欢学习、发挥学习的潜能。

在活动的最后,部分听众进行了现场提问和咨询。

“保护孩子的直觉,学习让他感到舒服他才会喜欢。

”这是李子勋老师给家长们的建议。

他甚至以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例,告诉家长们,如何让孩子喜欢学习,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们的事情,家长不应该替代孩子学习。

本次活动由东南早报和省职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泉州分会主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等协办。

央视心理专家:保护孩子天生的直觉李子勋说,我们知道,有些孩子是天才。

怎样判断一个孩子是天才呢,或者说天才具有怎样的素质?在大自然中,我们看不到完美无缺的东西,所有的海岸线都是凹凸不平的,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在被教导之前,孩子对自然的感知是非常强大和多样化的。

那么,如何保持孩子这种天生的直觉呢?其实,每个刚生下的小孩都拥有这种感知能力,没有被语言化、逻辑化,他们是凭着直觉,主要通过嗅觉来感知环境,感知自然的。

美国有一个片子讲的是有关哺育婴儿的。

孩子出生第17天后就一直啼哭,一个心理学家过来详细问了孩子的生活环境,但婴儿的妈妈坚持并没有改变婴儿的生活环境,吃的穿的都与之前一样。

但心理学家察看一番后,一再坚持是妈妈改变了婴儿熟悉的环境。

后来这位妈妈才想起给婴儿换了枕头,这说明婴儿有强烈的环境控制力。

西方的教育主张孩子从小接触自然,美国的妈妈尽量让孩子在自然中长大,而中国的妈妈坐月子期间,成天关在家里,害怕着凉。

从加拿大回来的孩子,冬天都光着脚丫子到处跑。

所以,应该让孩子尽早到大自然去感知,发展知觉能力。

■专家建议如何界定天才的素质?对色彩的分辨,对声音的分辨,对形体的分辨,并且具有超强的记忆,这就是天才。

天才就是孩子的能力在早年没有过早地被语言化给束缚着。

直觉好的孩子,可能学习不好,但是会创造,对事件的感觉和直觉好,他抓得到机会。

学习不是孩子成长惟一的途径。

央视心理专家:不要过早教会孩子语言有的人说,如果不教会孩子语言,孩子怎么认识这个世界?其实,这是一个悖论,教会一个孩子学习语言去认识一个事件,其实孩子就只能认识到教给他的语言所能认识的事件。

父母似乎在教孩子认识世界,但是孩子本身所具有的识别、感知等能力却被这种教育变得非常狭窄。

过去为什么说一个天才的语言能力不怎么好,尤其是物理学的天才。

《霍金传》谈到,他对天体物理学仅研究一年多,就创下了轻黑洞理论。

这不是靠他的勤奋,也不是靠他对天体物理的理解,而是靠他的直觉,对自然的感知力,他觉得黑洞是有生命的。

所以,他就去证明它,成了当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在英国的科学实验里面,一个10个月的婴儿,对色彩、声音的分辨力,可以细致入微。

婴儿的分辨率超过成人的十倍以上,可以分辨成年人难以分辨的颜色。

但当婴儿到了一岁半,他学会“yellow”这个词后,他对颜色的分辨突然变成3种,他不再具有细分色彩的能力,对声音的分辨也是如此。

■专家建议过早教会孩子语言,将使他失去对自然的领悟感知力,除非父母懂得怎样保护孩子对自然的感觉。

孩子越小,越需要多方面的刺激。

就像孩子的免疫力,只能在体验不同的感染环境中才能成长,温室里没有好孩子。

我建议爸爸妈妈不要忙着教导孩子语言,而要鼓励孩子在1岁至2岁间到大自然去感知音乐,尽量不用语言,而用表情眼光交流。

比如说看到白云,不要说像羊群、像马。

1岁以前的孩子,要用丰富的声音、表情、形态刺激他,让孩子保持跟大自然亲近,尽量保持直觉能力和感知能力。

央视心理专家:培养孩子最好不定规矩孩子六七岁时就要培养规矩,而最好的规矩是不定规矩。

规则有内心规则和外部规则。

假如给一个5岁孩子定太多规则,那么这些规则对孩子来说是无效的。

如果只定一条规矩,就是孩子要尊重爸爸妈妈、姐姐哥哥。

他将记得很熟,而且他也知道只要做到这一点他就是好孩子。

美欧文化很少给孩子定规则,但是却很少看到有人闯红灯,这并不是外部的规则限制他,而是内心的素养让他们守规则。

李子勋说,他在北京做过调查,在北京四中等学校,发现好的学校规矩少,学生却遵守得很好;而差的中学规则多,孩子记得少,更不会遵守规则。

家庭在定规则时,经常会争吵,妈妈认为自己是对的,爸爸觉得他才是对的,双方处于一种拔河状态,两个人都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发展到一种极端。

其实父母不要争吵,爸爸严厉,妈妈宠爱,结果孩子夹在中间就受苦了,不明白谁对谁错,总觉得是自己的错。

■专家建议不一样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

孩子如果没有对照,没有一个分歧,他就无法形成自己的适应,不能建构自己的思维和方法。

我觉得,爸爸妈妈要保持差距,但不互相攻击,比如爸爸非常节俭,妈妈心软,孩子找妈妈要钱的时候,记得嘱咐爸爸的教育,认真对待金钱,学会严谨。

这就是并存主义的教育。

你如果跟孩子说,钱我给你,但你不能让爸爸知道,这样孩子就处在被动的教育里面,找不到成长的方向。

两口子争吵,结果受伤的只是孩子。

在孩子一岁时别离开他心理学研究,1岁前,父母对孩子怎么爱都可以,那时候孩子渴望得到妈妈的爱。

100天后,孩子的知觉发展到能看到半米远的距离了,他可以观察妈妈的脸,这个时候就要请漂亮的阿姨带他。

2岁以前,妈妈要尽量多跟孩子接触,培养“共情”能力,形成深层的依恋。

在2岁前的关键期,有两件事要做:一是接触大自然,刺激眼睛,自然界的事件本身就是丰富的,它教会孩子怎么把控存在环境。

天才维持知觉,天才的创意是知觉带来的而非理性,数学家没知觉也不会发展。

所以不要太早教给孩子“1+1=2”了。

另一就是形成对母亲的依恋,产生“共情”,有“共情”的人长大以后会比较善良,一般不会侵犯别人,当他一拳头打到别人身上,他会产生“共情”自己也会觉得很难受,自身产生抵抗。

■专家建议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善良博爱的人,在1岁的时候千万别离开他。

要多爱他,多亲他,多抱他,多用他的“咿咿呀呀”跟他交流,不要用成型的语言。

有的家长说孩子5岁就会背唐诗,长大后要么成为文学家,要么什么都不会,因为孩子过早把事件变成语言。

多鼓励让孩子喜欢学习怎么让孩子喜欢学习?上学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就是社会过程化,是孩子开始独立应对社会,要让他对学习产生兴趣。

孩子上学,假如他上学不愉快或被批评,总是被抱怨,而没及时的奖励,孩子肯定不会喜欢学习。

李子勋说,他曾经谈了一个海豚训练的例子,就是训练员拿着鞭子啪啪的击打水面,但从不会打在海豚身上,如果表演成功就给它一条小鱼,失败了就拍拍它的头作为安抚,但不打它,结果动物都能做那么复杂的空中翻越。

对于海豚还说,无论表演如何,横竖都好,都舒服。

人类教育海豚尚如此,教育孩子呢?好的时候给他一把糖,坏的时候给他一巴掌,他就搞不清楚学习对他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尤其是六七岁的时候,正是建立学习兴趣的时候,希望能得到表扬,没有表扬也不能让他觉得不舒服,那么孩子在学习道路上,就是轻快的。

■专家建议爸爸妈妈不要替代孩子读书。

很多家长帮孩子抄作业画画,这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

父母要尽量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

家长总希望孩子能全面发展,事实上,孩子的智力是不均衡的,所以在孩子早期要容忍他某一方面发展不好。

给孩子足够的信息刺激孩子在3岁至6岁之间,要尽量接受各种各样的刺激,包括美学、英语、逻辑等。

人是信息的载体,是能量的折叠体,在一个敏感期,孩子接受一种刺激,将潜藏在他的头脑里面。

这里介绍一个名词,即初始条件。

初始条件不一样的孩子,未来是不一样的。

同一个孩子在农村,在一个完全消息闭塞的地方,他10岁以后来到城市,他想成为一个艺术家、音乐家恐怕就不行了,但是要成为清华大学的学生是可以的,因为那个资本在农村也可以得到,智力是足够的。

但是对艺术,对政治氛围,对文化的刺激就比较少。

他成年后要发展,不管他怎么刻苦,永远会比同样在城市长大的孩子要慢,发展的成就水平也要低。

■专家建议孩子的智力需要全方位发展,在10岁以前片面强调一种能力,可能得到的优势远比失去的少得多。

父母要把成长的选择还给孩子。

家长要尽量保持孩子的直觉。

家长经常说孩子撒谎,会让孩子产生强迫症,会焦虑,怕被妈妈骂,放弃想像。

关键词信息补偿问:我儿子16岁了,特别喜欢历史地理,非常爱国,很痛恨日本人,还曾绝食一天,我觉得过头了。

李:这是这个年龄孩子绝对思维的表现,想问题容易产生绝对化。

他会封闭其他信息视而不见,极端地追随对错,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他也不管你的理由。

这个没关系,孩子的偏执会随成长消失,随着积累大量不同的信息而淡化。

父母要做的,就是信息补偿,给孩子不同的信息,打开他的眼界,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极端的知识需要另一种极端的知识来平衡。

你可以放本人文小故事书在他床头,告诉他人类都是一家的。

如果孩子看到各种各样的书,给他各种并存的、不同的信息,他的视觉打开,就会从一种极端走向平和。

举了个例子,有一个武士挑战大和尚,打了大和尚一耳光,武士很得意大和尚没有还手。

武士回去后继续苦练,为人也越来越好,觉得自己不该无缘无故地打大和尚一耳光,应该找大和尚道歉,所以又回去请求大和尚打他一个耳光。

谁知大和尚说,我不是十年前的我,你也不是十年前的你,所以你没有欠我什么。

关键词学生早恋问:对于中学生早恋现象你怎么看?父母要怎么做才能把这个关系处理好?李:恋爱其实太自然了,要不是学校的体制强制剥夺了孩子所有的时间,任何心理学都主张孩子自由来往。

我们讲青梅竹马,男孩女孩要一起交朋友,男女一起才能长大。

十二三岁的孩子恋爱的概念和成人是不同的,孩子的交往并不一定是我们大人意义上的交往。

一个男孩爱上一个女孩,或者女孩爱上男孩,太自然了。

现在的生物学引导我们科学思想,人类要回到真实自然的生长里来。

妈妈要告诉女儿怎么保护自己,比如说身体有衣服遮盖的地方不要随便让男孩子碰哦,因为这是你的尊严;晚上晚点回来要打个电话给妈妈,别到黑暗的地方;男孩提什么要求你别答应,男孩有什么举动要告诉妈妈。

不是说不许恋爱,而是要用利于成长又安全的方法去做。

这是作为妈妈的要做的,不是要制止她,而是告诉她一些基本的原则。

而作为爸爸要说什么呢?儿子有女朋友啦?不错嘛,比老爸还早两年呢!(全场笑)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要负责引导他们,而不是告诉孩子有几件事你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

你越禁止他,他越跟你对着做,如果搞成“地下党”那就失控了。

(全场笑)关键词啃老族问:现在有“啃老族”,有什么办法能防止孩子加入这个行列?李:这个不好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