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情绪地图》

《身体的情绪地图》
《身体的情绪地图》

《身体的情绪地图》

Getting Our Bodies Back: recovery, healing, and transformation throu gh body-centered psychotherapy

作者⊙克莉丝汀.寇威尔译者⊙廖和敏

----------------------------------------------

躯体是心灵的钥匙,找回躯体的感受,才能解开情绪的枷锁。让动态之轮带领你开释压抑的情感,从习惯的俘虏变成体会的主人!

舞蹈治疗师克莉丝汀.寇威尔,自1976年以来,便运用独创的「动态之轮」(Moving Cycle),治愈了许多身陷情绪泥淖的人。透过整合临床观看和治疗实战体会的内容,读者能够看到这位大师如何运用舞蹈治疗的精髓,关心人们倾听自己的躯体语言,开释积存已久的伤痛,重新学习体会欢愉和兴奋。

书序

开启生命新的可能性

许文耀

好几年前,台湾心理治疗学会曾举行一次「何谓心理治疗?」的研讨会,欲召集各有关领域的英雄好汉为那个议题厘清正确且有以后性的方向,但落幕后,仍旧是人云亦云、各讲各话。

想想确实好难,最难之处乃在每个专家已对此议题有自身的坚持与成见,如同此书的作者克莉丝汀谓之的意涵,也确实是每个人对一件事有其进展脉络中的某种坚持之基础与标准,以这种基础与标准来看待这件事。因着如此的基础与标准,让我们「上瘾了」。

如何松动那个基础与标准,作者建议我们开启躯体的动态之轮。简单而言,确实是让原本身心脱节的个体,回复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为了要激活那个动态之轮,你必须要「老实」。因着老实,你才能面对所有种种发生在躯体的感官体会,循着这些体会才能寻回建构在这体会背后的经历,而重新拥有,并不排斥、不操纵地看待,或许这些经历「意涵」着痛楚,而会再度反应在感官之中,但情愿老实、面对下去,情愿拥有,情愿接纳,终究会转化、成长,而达到不再否认。

看了此书后,个人认为最难之处乃在「讲实话」。因为人的进展本来就不是在「无条件的关怀」下成长的,因此他需要选择,他需要爱护自己,他需要编造各种理由来躲开他所不乐意碰触的种种,以及持取他想要的。在此种情形下,他的体会世界是不完整的,是需要加工的。但是没有消化的体会会钝化到躯体反应,由躯体的表现来当为出口,久而久之成为一种「瘾」。此种瘾的目的是「逃离」、「麻痹」,甚至是「替换」,而且一旦成瘾就复原只是来。

为了打破这种瘾头,你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诚实一次。也确实是你可咨询自己如此活着,你感到中意吗?你感到有力量吗?你感到欢乐吗?若是无法对自个儿的生命做一次真情的告白,终究还会缩至瘾头之中,而含混过日。如能对自我表明,那可从自己躯体的反应及任何举止,反照出深藏在这些躯体讯息背后的经历。因为心物同源,亦即心理有何运作,就会展现在躯体的动作上。只是人已不习惯觉察自己的举止,常认为这是不具意识的动作,这是人的成见。因此,诚实地看待一切躯体反应,就会有机会进入深藏已久的情绪,而探究更深层的内在世界。

为何觉察躯体反应是那么重要?因为心理反应会如实地、完全地反应在躯体上,因此要反思或反推心理状态,能够透过「见」到躯体反应,而且躯体反应必可见到。如此的「见」到,就表示内心有个「知」,「知」与「见」是彼此相连的,因此开启了「见」,「知」就会觉受到。如能持续地接触这过程,真知就会慢慢出现。然而透过语言系统,可能因个人的表达不足,而扭曲自己的体会,由此可知,「表达」是激活动态之轮的一个关键。

确实是这种诚实看待自己生命的主张,此书强调舞动自己的躯体,确实是开放自我,并开启新体会,而能对比出过去惯有反应的荒谬与无知。最后,响应自己在前面所提的「心理治疗」之议题,个人的看法确实是「以心理专业训练开启个案新的可能性」。若是如此定义,那舞蹈治疗亦是一种开启个案新的可能性之方法。

第三章:上瘾症里,躯体的模式

我们会藉由一些动作和躯体临时分离,像是呼吸、手势和姿势,为的是减缓不舒服,同时标示动身生了什么事。这些小动作有时候也让我们觉得舒服些,因此我常鼓舞案主去做,让小动作带领他们去发觉深层的匮乏感受和对死亡的惧怕。

我发觉小动作和早期成长体会有直截了当紧密的关系。早年时需求未被满足,小动作就会跳出来帮忙,长大后这种小动作慢慢形成不满足的征兆,变成替代品,藉以安慰抚平不满足的失落和不快。小动作仿佛是被扭曲了自我安慰的动作,试图想要停住、触摸、安慰。

婴儿牙牙学语之前若缺乏温顺、关怀和安全感,都会造成不满足。不同的缺乏会引发不同的小动作,这些差不多上可预期且有迹可循的进展:1始于一种感受、一份经历或感官体会。

2.一种近乎强迫式的小动作姿势持续重复,直到那个感受得以表达。

3.做那个小动作时觉得专门舒服和开释,如果有人禁止或干扰,就会不快乐。

4.小动作慢慢消逝,让人安静下来,感受慢慢走弱,变得无望或愤慨,口头上的表达可能是:「可不能有任何改变,我永久走不出那个桎梏。」

5.自我责备:「我做错了,我无法度过这关。」「如果不是你提醒我,我会觉得好受一点。」越来越觉得自我憎恨和惭愧。

这些年对自我体会和案主的观看,我发觉情绪和动作的关系,因此重新定义上瘾症:上瘾症是人对成长时期不被满足的需求做出的生理响应。

这些响应是要分散并减轻不满足带来的痛楚,同时找到欢乐和满足的替代品。离开躯体能够远离痛楚和威逼性的欢乐,同时能够适时地找到安慰和舒服的感受。

我们一生渴求无条件的爱,不需变成谁才能得到爱。婴儿理当从父母那儿得到无条件的爱,不是时时的关注和颂扬,而是当小孩不如我们意时,也不收回我们的爱和确信。多位重量级的心理治疗师如米勒(Alice Miller)、布莱萧、韩翠克斯等都一致同意,父母自己在孩童成长期就有旧伤未愈,当小孩无意间在旧伤上洒盐,可能会使父母收回爱和关注。成长期的小孩都期望取悦父母,照着父母的期望走,而非照着自己的方法走,久而久之,

这种取悦也成了瘾头。得到爱比活出真实的我更重要。然而,这种为了爱而牺牲自我的循环会越来越痛楚。痛楚时要能找到药方,如果只是消极地让痛过去,并非真正解决之道,久了,就成了不可承担的折磨,心不处理,躯体就会起而行,找寻方法让痛楚降至最低。

什么是上瘾?

上瘾症有五大特色:重复性、没有进展性、缺乏满足感、没有竞争性、看了会不舒服。

重复性:这种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动作行为是为了赶走感受,找到舒缓的安慰。最常发生在小孩身上,像是摇来摇去。

没有进展性:这种动作行为可不能改变,可不能延展。同样的感受,相同的结果,像是下巴上的神经可不能因为动气而有情绪的推拉拔河,也像在轮子上打转的老鼠,永久可不能改变。

没有满足感:这种行为开始时可能感到舒服,然而最后觉得恍惚、罪责、挫折和沮丧。

没有竞争性:这些动作仿佛是未完成,像一位案主摸索时喜爱把手放在两颗牙之间,每次都只是放在那儿,并没有真正咬下去。那个只做了一半的动作,不再进展下去,她深究时,才觉察自己并不想咬下去。这确实是所谓的半调子动作。

看起来不舒服:看到别人做这些上瘾动作时会觉得无聊、退缩、动气。有位厌食症案主在治疗中,专门爱把一措头发圈起来绕来绕去,看得我专门烦,有几次都想走过去,对她大叫别再玩了。

在上瘾的过程中,我们用药物和行为来查找满足代替品。身心分离可把痛楚驱逐出门,沉醉在代替品的快感中。举个例子,我们会为了连续畅快的喝酒,不理会喝醉带来的恶心、晕眩和头痛。不敏锐和沉醉构成了上瘾的过程。

我们自有一套方法麻痹躯体,用重复动作来催眠自己,例如坐在摇摇椅上前后晃动能让人安静下来,小小孩喜爱如此,大人何尝例外。感受压力太大时,有些成人会咬指甲,或用脚打拍子来舒缓身心。

其次,躯体也会利用紧张来麻木自己。研究指出,初期时紧张的肌肉会增加那个部位的感受,久了,肌肉就麻木了,直到下一个大动作和改变,才会有感受。也确实是讲紧张成了常态,神经系统开始忽略它,注意力转移到其它方面(唯独例外的是,除非紧张造成肌肉组织的损害,受损肌肉组织会毫不客气地大声埋怨)。曾有人拍打你的肩头,告诉你你的肩膀有多紧吗?你会因此大为惊奇,因为从来不曾注意觉察到?

愁闷症是一种长期累积的感受。愁闷症患者会用情绪和某种程度的活动走出躯体之外,就像把收音机开得特大声,听不见歌词在讲些什么。换句话讲,为了幸免听到痛楚的感受和方法,把躯体的功能调低。沮丧会改变人体体内的化学成分,让荷尔蒙、酵素和神经传导素等分泌缓慢,而这些成分又是让躯体觉得有能量和欢乐的。越沮丧,分泌就越缓慢,恶性循环之下,就会让人卡在越来越没有动气的情形中。

专门多身心治疗师都注意到,呼吸和姿势是麻木感官的两种方法。短而浅的呼吸可减少感受;反之,深而长的呼吸才能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如果屏住呼吸,甚至能够把感受摒挡在外。至于姿势如何阻碍感官,认真观看就会发觉:心情好的时候,走起路来仰头阔步、精神抖擞;反之,心情不行时,一定是弯腰驼背、没有精神,所以,这种姿势会让人悲伤得更久。

用防卫代替界线

以下即是不同动物的防卫技巧,和人类惯性采取的战略相去不远。

斗争技巧

獾:獾擅长采取全面攻击,不管对象是大是小,都以无比的决心和霸气造成动弹不得的威逼。这类型的人把力量集中在下巴和手臂,然后用劲向前冲。他们通常先是安静坐着,然后一下子爆发出来。

熊:熊擅用大个头和力气或是发出声音来造成威逼,声音越大越显示威力。这类型的人的力气平均分配在全身,然后延伸到手臂,让人感受仿

佛动作比较慢、不那么狡滑,事实上不尽然。他们会一下子陷入情绪低潮,即使是家人也会想方法躲开。

逃走技巧

瞪羚:擅用速度和灵敏身手来逃脱猎人的捕捉。这类型的人具有高度警觉,从不同角度观看到危险将至。最经典的策略是「走为上策」,把外界看成一个骇人、不可抗击的世界,因此一碰到辣手情况,闪人确实是。

土拨鼠:擅用速度和闪躲战术,以爱护自己的安全。这种人习惯把重心放低,双腿有力。当你和他相谈甚欢时,却发觉他不见了。他们最擅长用分心法和隐藏法。

静止不动的技巧

兔子:完全静止,不易被发觉。这类型的人的躯体能够专门长时刻保持同样姿势,小孩最擅长使用,因为他假设自己只要保持不动,就能让威逼远离。

变色龙:擅用爱护色自保。隐形在环境中,这种人的躯体专门有弹性和习惯力,用隐形和藏匿法融入周遭环境,为了和谐无争端,他会同意任何人的意见。

负鼠:装死来逃过一劫。这类型的人呼吸浅,他会让自己变成奄奄一息的模样,让捕捉者失去爱好。这是典型的自杀倾向型,活着有太多惧怕,宁愿死了罢了。每当碰到生死交关的情形时,这种倾向就会跑出来。我有位案主确实是如此,坐在那儿几个小时,突然回神,记不得数小时前发生的事。后来才明白他小时候曾被虐待,也有自杀倾向。

乌龟:用厚壳造成不可穿透的防卫,然后隐身其中。这种人的躯体是静止的,不太表达,十分顽固。

人类的躯体对这些动作的防卫系统和战略都专门熟悉,当我们依旧小孩时,受到威逼时,最爱选择静止不动的策略,用以逃过一劫。长大点,我们开始学习用斗争法来应付威逼。

只要能够辨认别人的防卫策略,就能够看出自己的类型,进而建立自己的界线。什么原因讲建立界线即可消去防卫系统?因为界线是生理的、情绪的和认知的,代表了「这是我的极限」,既可照管我们,也能定义自我,

让自我和他人的关系更清晰。举个例子,饥饿是如何回事?确实是胃部持续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让躯体采取觅食行动,它在讲「我饿了」,吃饱了,它也会发出讯息。发出需求讯号,满足需求--确实是建立界线的方法。然而,如果饥饿的讯息持续发散,我们相应不理,它会连续要求,如果我们连续否认它的存在,等到饥饿讯息消逝了,我们变得没有活力。躯体明白不能自我治理时,饥饿那个讯号灯就乱掉了,乱吃因而取代了正常饮食机制。

当需求不能被满足时,防卫就进驻。如果我们不能自我治理,由惧怕、焦虑和期盼、投射构成的防卫系统于焉成立。防卫系统反应专门快,但专门笨,任何刺激都可能触动它,就像膝盖,有东西撞到你的膝盖时,它一定会抽搐一下;危险和受伤时,或大夫检查膝盖时,膝部也会自然反弹。我自己就有如此的体会,好多次我错把别人当成有敌意的人,只因我的防卫系统激活太快。

当需求经常不被满足,我们会同意替代品:防卫机制,和她的鸾生姐妹:否认。膝部反弹能够自然到连我们都不自觉,防卫系统能够讲是负面体会标记下的否认。竖起防卫状态,确实是否认了现实中不同意的情况。如果自认是猎物,我所以认为对方是猎者,同时否认他是其它角色的可能性--这确实是否认和上瘾的关系。

佛学中提到,人有与生俱来的智能:保有自己喜爱的人事物,推开不喜爱的人事物。追求欢乐、逃离苦难是人之本能。我接触的大多数案主都期望留住美好感受,洗掉不行经历。谁不是如此呢?佛家也讲,追求美好生活的方法,将成为我们是否留得住美好感受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必须追溯痛楚的来源,才能找到美好生活的方法。

欢乐是来自参与生命中发生的事,情愿迎接发生的事,用流淌的心和惊喜的情与之相遇。我们不是人一辈子内容的附件,而是欢庆每一个活着的时刻。

动态之轮四时期:觉察,拥有、接纳、行动

五个目标:滋养、支持、挑战、反映、留白。

五种介入要素:重复、对比、强化、确认、归纳。

第四章:动态之轮四时期

动态之轮是一个聚焦在过程的治疗模式,并不设定一定的治疗成效和特定目标。每位参与者可自行设定目标,过程中参与者会溯源到上瘾源头和成瘾的原由,然后激活自我实践的旅程。那个模式是我观看自然疗法和转化过程多年的心得大成。一旦上路,治疗和成长有了明显的航向和程序,每个时期完成后自然航向下一个时期。四个时期之后,再展开一段新的四时期,每个新的动态之轮会越来越丰富、有深度。

动态之轮犹如中国古时的挟手指刑具,越是想要把手指从挟子中拉出,挟得越紧。必须把手指更伸进挟子里,才能松一松手指,找到一些些自由空间。动态之轮即是在那个道理上运行:你必须重回最痛的体会,重温那个最想要躲避的感受,方能解套,重获身心自由,回到心灵的故乡。

第一个时期是觉察。上瘾之始确实是要切断感受,身心分离。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治疗上瘾,就得把觉察和感受找回来,这是让人可怕却又让人活过来的矛盾感受(表5 ,觉察、拥有、接纳、行动)。当我们重新激活感受系统时,痛楚必定随之而来,事前明白这点,但仍有勇气连续疗程,这确实是关键所在,和十二步骤戒酒疗法相近--承认自己上瘾。在第一时期,我们了解到自己的感受和不让自己去感受的部分。通过这一关,重拾感受,才能进行下一个时期的疗程,重开感受系统,让感受进来。这些感受就像是调查资料,如此才能着手追溯上瘾症源头。找源头确实是找到我们损害自己的缘故。重新激活躯体感受机制,有痛楚同时也重拾欢乐之泉,这种酬偿自我的能力也是治疗过程的要素。觉察是直截了当体会的第一步基石,正是我们要找回来的能力。

我们应该如何去滋养完形治疗创始人波尔斯(Fritz Perls,1893-1970)所讲的「有机体自我的和谐」(organismic self-regulation)?确实是从觉察开始。有能力感受和表达是复元关键,例如「我的头仿佛遭到重击般的疼痛」、「我的脚好沉」,这种感受能力和清晰表达确实是一种力量,重新做为躯体的主人,也是身心转化的油料。

第二个时期是拥有。也确实是诚实地讲出体会,承认内在世界是一个属于自我的世界。有时我们会否认一些情况,把它投射到别人身上。制造借口,是为了不需解决这些伤口。上瘾症者最会讲谎和掩饰,如此才能连续沉醉在上瘾症中。席夫讲:上瘾症是讲谎者的庇护天堂。讲真话是负责任的表现。换言之,只有把童年体会和现在的体会加以区分,不要混为一谈,我们才能百分之百活在当下,同时为现在的一切负起责任。只有如此,转化才会发生。如果连续让别人为我们的生命负责,确实是把自己的生命交到别人手中,因为唯独能够感受到自己活着确实是掌控他人。只有讲出真相才能触及那最原始的、没有被满足的痛楚,同时重拾自律能力。摊开真相确实是感受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同时重新激活自我和谐的机制。

为自己体会负责确实是戒酒十二步骤中第四、第五、第八、第九和第十步骤要做的:列出道德清单,包括承认错误,同时着手修正。感受感受,拥有感受,保持住感受,进而让感受进驻、改变我们。有一天我们讲出「是我在感受如此的感受,做如此的事」,这确实是自我负责了,确实是拥有时期的目标达成。

不愿负责任,是因为没有界线。急于找出口的能量必须有界线的容器来容纳。当婴儿被抱起时,就有了爱,有温顺和安全感的界线。婴儿了解到有人在照管他,关怀响应他的需求,他就会有安全感。若是如此的需求没有实时被满足,他的能量会持续跑出去找寻可容纳的容器。没有容器的能量就像悬在悬崖的人,舍命找寻可附身之处。我的案主每当忆起这种无容器可容纳的能量时,就有要死的感受,因此藉上瘾来幸免这种要死去的痛楚感受。上瘾提供另一种界线,承载能量。

动作治疗中,拥有时期的目标是要教诲案主,学习拥有自己,也确实是感受内在的界限、保有能量。让自己完全去感受情绪,让躯体成为情绪的容器,重新学习信任躯体,我们便能够感受到界线--情绪的界线,感受到安全。治疗上瘾,专门重要的是让案主学会区分自己和别人的能量,同时保持住自己的界线。在那个时期,案主学会建立躯体的界线、极限和结构。

第三个时期是接纳(译注:作者后来更名为「感激」)。我们和铭印在心的羞耻和错误为伍。惭愧以不同形式存在,最常的一种确实是不接纳躯体和体态,我们不中意自己,包括躯体的外观和表现于外的模样,视躯体为繁重包袱。如此的认知会直截了当阻碍到躯体那个媒介是否正确接收到感受。这种铭印往往锁住躯体的某部分,造成紧张、受伤、生病,例如性的羞耻会储放在骨盘,无力感储放在胸部……不管是头痛、喉咙痛或是胃痛,都反映了某一部分的心理咨询题。如果我们觉得缺少爱的感受,呼吸会低而浅,低而浅的呼吸是要切断感受,也是在竖起防卫、拒绝欢乐。

深而完全的呼吸制造空间,可感受到更多的感受,多点氧气让我们更有动气和活力,同时营造空间让感受进来、驻留。

练习呼吸有诸多好处:感受更流淌,躯体更有感受,爱的感受油然而生,成见自然减少。呼吸的拉丁字源即是精神的意思,因此接纳确实是重振精神、把爱找回来。

上瘾症者有一个共通点:缺少爱。为此,治疗上瘾症不但要疗伤,更要学会爱。从爱自己开始,再学爱别人。做出承诺是学爱的第一步,专门是学会无条件不求回报的爱。

第一时期的觉察,最重要的是用感官去直截了当体会体会;第二个时期的拥有,是保有清醒的感受;第三个时期的接纳,是体会过感受过程后,决定放下。这三个时期过程让我们从麻木、经历,到清醒开释。厘清这些复杂感受后,身心像是整理过的房间,有了更多空间,让爱得以进驻。

最后一个时期是行动。第一是不批判地爱自己,如此才能健康地面对世界,才能成为正面改变的动力。行动时期确实是要清醒、负责、接纳地看待自己,同时和世界连结。在治疗过程中,可引导案主深呼吸,同时借着走动、谈话和他人连结,来重新感知周遭、表达、起而行。确认在疗程中所做的可连续落实到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这也是戒酒疗法中第十二步骤的核心:把醒觉用在生活里,同时把那个讯息告诉别人。动态之轮的行动时期,确实是要在人一辈子舞台上展现出自己的躯体。

行动让改变成真,爱有意义,这些都可由躯体来昭示。为了确认改变能够落实在日常生活,动态之轮必须周而复始地,像巨轮般持续滚动,持续产生前进的新动力。

动态之轮四时期带动的不只是躯体上的复元,还有情绪上、认知上和精神上的改变和转化。单一体会就可展开动态之轮的练习,感受四个时期,讲述感受和细节,聚焦在那个体会,然后一层层往深处探究,让界线显现出更多真相,滑过更多未曾涉足过的方法和感受。诚实面对自己,方能和自己和解,继而在满足中建构自我和谐。和自我的关系改善后,才能和别人和平相处。

我在科罗拉多州的上瘾症复元工作坊(Addiction Recovery Center)中确实是采纳「动态之轮」。曾有一位案主是三个月便戒酒成功的酗酒者。了解她的生命史后,我教她用深呼吸法来观看感受。

我记得这位案主一开始是专门兴奋地走进来,讲话快得不得了,一开头就讲她的老总威逼她,如果再迟到一次就要开除她。她数落个不停,讲老总的行径像纳粹、常对职员撒谎、她的工作全然是笨蛋都会做的……看模样,一时之间难过事是讲不完的。她叨念个不停,讲到我都有些不耐,不知何时会停。

她讲话时不自觉地用肩膀帮腔,时高时低,几乎是和情绪同步起伏。等她稍停时,我请她回到当下,感受一下感受。起先她并不情愿,责备我不行好听她讲,只要求她的笨躯体。我老实回答:「你讲对了,我是不想听你嘴巴讲的话,只想听你的躯体讲话。」她停下来,睁大了眼睛,眼眶盈着眼泪,然后闭上眼睛,讲心脏跳得专门快,觉得动气和惭愧,她想哭。她的肩膀再度开始上下起伏,讲话时,也不例外。

我请她暂停一下,觉察自己的感受,专门是肩膀部分。她再一次闭目,把注意力放在内在,意识到自己上背部分专门紧张。我请她升高那个紧张,看看有何感受,她如是做了,肩膀提升同时拱了起来。我鼓舞她连续拱着,注意这么做时感受到什么。几分钟后,她开始抽泣,脸埋在双手,跌坐在椅子上。终止时,她回忆到八岁时一段往事:父亲掌掴她的脸,她试图用

肩膀抵挡。想起这段往事,她嚎啕大哭起来,十分钟后才安静下来。之后,我们深深相拥了好一会儿。

接着我们开始整理头绪,我咨询她和老总相处是不是让她忆起童年?她讲是的,她不能同意任何批判,因为会让她想到父亲要打她的过往。我咨询她多常有这种感受,她回讲「常常」,我再咨询:「那你是不是常常把情况搞砸?」她瞪大了眼睛看着我:「你又来了!」只是接着就笑了,这回她的肩膀不再那么庞大地起伏。诊疗时刻终了时,我们一起深呼吸,让她感受到躯体的变化。接下来我们安排了要如何转化她对批判的反应,不再只是受伤和惭愧。

五个目标

接着再谈五项目标:滋养、支持、挑战、反映、留白。

滋养自己是与生俱来的,其中包括了咨询候、欢迎和爱自己。当我们不再感受时,这些重要的生命养分也跟着失去。滋养是差不多的需求,治疗能够具体提供这种养分,像我和上个案主在一起时,倾听和拥抱差不多上在给她养分。

支持确实是为自己的情绪和感情找一个容器,不扭曲地分享、同意我们的感受。当我的案主发脾气时,我明白她不是对我而来,这确实是一种支持。

挑战是种细致的技巧。别人胡讲八道时,能够有礼貌地请对方停止。目的是不让朋友或案主在我们面前施行其瘾。以上个例子而言,案主持续指责别人,我赶忙截断她的谈话,不让她叨叨絮絮地往下讲,同时带着挑战咨询她:「你是不是常把情况搞砸?」那时我已听出她对不负责、否认上了瘾。对上瘾者,这一关十分重要。

反映像一面镜子。不管是治疗师或朋友,回馈对方确实是让他们看清自己。然而对方可不能展现出全貌,通常只秀出一部分,期望得到我们的认可。这时候的任务确实是要进入对方深层内在,让他看到自己想要隐藏的部分。那个步骤必须要看清全部,而且要看得准确,没有夸赞,没有责备,而是公平客观地回馈出对方不愿看见,或没有看见的隐性内在。以上个例子而言,案主高低起伏的肩膀确实是蛛丝马迹,让我得以窥视她的内

在全貌,最后追溯出她童年时和父亲的不愉快体会,进而打开她肩膀里锁住的经历。

最后一步是留白,确实是在没有朋友和治疗师的情形下,让案主自己展开直截了当体会。这部分有点像连连看的游戏,认真推敲直截了当体会能够和哪部分的情感连接起来。像我和上位案主的情形,指出她躯体和情绪的有关性后,我不再讲话,而是把空间留给她,让她自己找到咨询题核心。

五种介入要素

接着是五个介入要素,助于动态之轮的进行:重复、对比、强化、确认、归纳。

我会请案主重复,目的是让他们有意识地明白自己在讲什么,例如上个案主,我一提醒,她就注意到自己的耸肩动作。

对比确实是请案主做相反的事。通常我们对某样东西上瘾确实是要逃离不想体会的感受。对比即是要求案主走回头路,不再逃离。例如我自己喜爱用大姆指搓揉食指,这时我就刻意把两指分开,没有挡箭牌,我再也无法从可怕的感受中逃开。

强化就像把内在世界的音量开大,我们才听得见。像我请上位案主把肩膀的动作做大,她能够更清晰听到自己的内在声音。大声让我们可不能误认讯息。

归纳即是用蛛丝马迹找到咨询题核心。在那个地点确实是从动作找到内在核心,由小而大。以眼睛为例,例如挤挤眼睛能够延伸到挤眉毛、挤嘴巴、紧握拳头、缩胸等,如此才能完全表达出要传达的情绪。像上位案主,我就从她耸肩动作找到她童年时期的惭愧和受伤。

确认是归纳的相反。有时我们只是大致体会到一种体会,专门难形容。确切的描述有助于深入更细微的感受,例如我请一位案主用手比给我看「肚子痛的感受像什么?」他比了一个海浪的手势,结果发觉专门像他儿时坐在妈妈腿上的感受,因而关心他联想到和女友在一起的温柔感受。

五个目标和五个介入要素涵括了结构和技巧,建构成动态之轮。强调躯体的主体性,让即兴体会更深化我们的内在世界,点亮自我探究之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