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历史 专题一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习题 人民版必修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单选题:1.2 走向“大一
单选题: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基础巩固1.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2.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
从中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D.封建皇权至高无上3.(2015•张掖诊断)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4.(2015•北京顺义区模拟)据史书记载,官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
文中□□□□处缺失的官员身份应是()A.御史大夫B.刑部尚书C.平章政事D.军机大臣5.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
”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A.由神权政治转向君权政治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由城邦国家转向领土国家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6.(2015•滨州一模)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之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都维护了地主阶级统治C.都曾顺应了历史潮流D.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能力提升7.(2014•本溪高一模拟)《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精)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B.秦代C.汉代D.唐宋时期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封国封爵、公侯伯子男”是分封制的产物,这种社会结构的结束是在郡县制实行后。
儒家学者大起恐慌与秦代“焚书坑儒”有关,故选B。
2.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
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宗法制度解析:C 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以后历朝历代虽有修改但始终没有突破基本框架。
故C项最符合题意。
3.(2012广东期末)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秦朝( )①设立左右丞相制度②实行分封制③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④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A.①②B.①③④C.①③D.③④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图片中的“左丞相”“廷尉”等信息反映的是秦中央官制的设立情况。
综合所学知识判断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既不符合史实,也与材料无关。
4.(2012厦门期末)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主管宗庙礼仪,郎中令主管宫廷警卫,少府主管皇室财政,宗正主管皇室事务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
九卿的设置用于分管国家与皇家的事务,材料体现出国与家相互交融的特点,故正确选项为D。
5.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高中历史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一练人民版历史必修1
专题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一练(人民版必修一)一、选择题1.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2.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3.下列是在某电视剧中出现的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电视剧甲:“三公”坐着议事,对自己所管辖的事务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
皇帝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电视剧乙: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便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修改。
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
电视剧丙:皇帝在一个房间中处理军国大事,几个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执行。
按甲、乙、丙顺序排列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A.汉朝、唐朝、明朝 B.明朝、唐朝、清朝C.汉朝、唐朝、清朝 D.唐朝、元朝、明朝4.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6.下图所示的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分别出现于()A.秦朝和西汉B.西汉和东汉C.秦朝和唐朝D.唐朝和宋朝7.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2.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
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地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
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C.垂直管理、分层管理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3.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
”此“组织精神”()A.能够解决地方无权问题B.保证了民主决策C.改变不了皇帝专制D.防止了官员腐败4.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行省制C.郡县制D.察举制5.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在文字、货币、度量衡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
为此,秦统一后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中央集权制B.实行郡县制C.实行三公九卿制D.统一文字6.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
这说明汉代( )A.权力重心在中书B.皇权逐步加强C.外朝受内朝牵制D.三省已具雏形7.“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8.秦汉法律规定,对国有财物的出入账目事项和保管情况要造籍登记,制作账簿,形成会计报告,并以日、月、季、年的时间和以县令长—郡守—丞相、御史或内史的行政次序逐级申报,接受上级的检查和监督。
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封建国有经济成为集权统治的经济基础B.官僚政治和集权政治的践行C.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政府主要任务D.郡县制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9.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1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测试 精品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是紫禁城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其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
”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君权神授 B.天人合一 C.大一统 D.皇权至上答案:D解析:材料中“太和殿是紫禁城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皇帝所用的‘御座’……缩影”体现了帝王的权势和威严,皇权至上。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D。
2.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3.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这一变化(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时代”(分封制下)政府和家庭相结合,这种“家国一体”的观念在地方上容易形成地方势力割据一方、对抗中央的局面,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则不会形成这种家族地方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故本题选D。
4.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5.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任南海郡郡尉(注:南海郡郡级小,只设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D.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进步作用,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导致腐败,因而容易激化阶级矛盾,故选A。
答案:A2.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建立了皇帝制度B.实现了祖国统一C.实行三公九卿制D.修筑了万里长城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千古一帝”是秦始皇嬴政,他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灭六国、完成统一,并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3.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制度形成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解析: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战国时期,形成于秦朝建立后。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4.“‘(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
”这一制度指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C.皇帝制 D.郡县制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
从材料中“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获取信息,“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垂直管理体系,故D项正确。
A、C两项不是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排除;B项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不能体现“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排除。
答案:D5.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解析:A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君主专制;B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中央集权体制;C项:皇帝在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由他人暂时掌管权力,实质是君主专制的表现;D项:既然是君主专制,也就不存在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的问题。
历史: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一)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8分)1.秦国平定六国后,积极开疆拓土,在北方形成了__、__和__的有效的国防体系。
①“直道”②“五尺道”③长城④边防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今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A.战国B.秦朝C.西汉D.隋朝3.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①郡县制②三公九卿制③皇位继承制④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A.①②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4.秦朝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并为后世沿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地方县制自秦朝开始实行B.县级行政单位是秦朝最基层的行政组织C.西汉继承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但又有所损益变化D.西汉后期在西域设郡正式对西域进行管理5.秦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意义是()A.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B.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长治久安C.避免了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6.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可委以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7.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特征是()A.改王为皇帝B.建立这样官制C.实行郡县制D.皇权至高无上二.非选择题(22分)8.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
当时的人恐惧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比做“蚕食”。
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
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
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同步练习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同步练习题1.(2016·贵州学业水平测试)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的、牢固的部落集团)。
这一变化反映了()A.周边王朝已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B.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C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迅速扩大【解析】选C。
秦国统一六国,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结束了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最符合题意。
2、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专用“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兼并了六国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解析】选D。
秦始皇兼并了六国,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故D包含了A、B、C,3.“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样。
”“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A.分封制的实行B.郡县制的推行C.宗法制的实行D.皇帝制的创立【解析】选B。
从题干中“没有封国封爵”等内容可以判断这是对分封制的否定,A排除,由“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可知C、D不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为B。
4、秦统一后,有人提出:“诸专用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该观点实质上是主张()A恢复分封制度B.重建宗法秩序C.全面推行郡县制D.以严刑峻法立国【解析】选C。
秦建立后,朝廷内部出现了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争论。
材料中的观点是不封皇子与功臣,而是通过赋税等重赏他们,即给予经济照顾,认为这样易于控制他们。
故选C。
5.(2017·湖州高一检测)秦始皇平定六国后,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其中位置最南的郡是()A.会稽B.闽中C.蜀郡D.象郡【解析】选D。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训练点1 “六王毕,四海一”1.“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中的这一材料反映出秦统一的意义是( D ) A.使人民脱离了强大诸侯国的控制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使人民有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解析:分析材料原意,秦朝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故答案为D项。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统一,建立了秦朝。
这一年是公元前( D )A.2世纪前期B.2世纪后期C.3世纪前期D.3世纪后期解析:秦王嬴政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统一,建立了秦朝是在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后期,故答案为D项。
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不是公元前2世纪,排除A、B项;公元前221年不是公元前3世纪前期,排除C项。
3.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
”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A )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解析:根据“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可知从先秦到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不能体现民族认同感的增强和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故排除B、C项;中原文化已经统一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故选A。
训练点2 海内为郡县4.秦朝郡县制的确立被认为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 A )A.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B.皇权的至高无上C.郡县长官各司其职D.疆域规模的扩大解析:贵族政治下,贵族拥有自己的封地,世代享有特权,实行世袭制的传承方式;官僚政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命,没有封地,衣食俸禄,官位不能世袭,属于“流官”;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政治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化,故A正确;皇权的至高无上、郡县长官各司其职、疆域规模的扩大都不是官僚政治和贵族政治的主要区别和特点,排除B、C、D。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同步练习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同步练习1.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但资料显示,直到东汉前期,选官中仍然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儒者寂于空室,文吏哗于朝堂”的情况。
据此可以推知,汉朝的选官A.体现以德取仕的鲜明意向B.更重行政能力和工作经验C.纯用文吏而儒生仅为点缀D.纯用儒生而文吏仅为陪衬2.据《史记》记载,汉文帝佞臣邓通曾对丞相申屠嘉礼仪怠慢,申屠嘉严斥邓通,并招其至丞相府,依律欲斩之,后文帝求情方才得免。
这说明A.汉初礼仪制度至上,无人可以违背B.汉初丞相位望隆重,皇帝也礼让三分C.丞相中屠嘉专权,汉文帝大权旁落D.丞相申屠嘉刚直不阿,坚决维护法度3.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
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编排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
唐宋时期廷议制度逐渐程式化和规范化的主要原因是A.官员专权乱政现象严重B.为了减少决策的失误C.提高中央机构行政效率D.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4.“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九卿不仅从职掌上来说的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而且‘卿’这个称呼本事即带有家臣意味。
”这段材料说明,在秦和汉初:A.贵族政治残留明显B.政治体制保留了家国一体的特点C.政治体制尚未建立D.君主专制登峰造极5.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
其根本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的A.生产工具的差异B.政治制度的差异C.人口的迅速增加D.统治者能力的差异6.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项措施的影响是A.削弱了王国割据的能力B.专制主义高度强化C.分封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D.王国取得分封子弟的权力7.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8.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同步训练: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有了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人民的愿望答案 D解析材料“免于战国”“自以为更生”说明司马迁认为秦统一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安定的环境。
2.下图是湖南里耶出土的大量竹简,它是公元前222年至公元前208年的官署档案。
竹简上提到洞庭郡等地名和守丞、令守等职官,据此可以推断当时()A.分封制已推广到江南地区B.秦朝颁布了通行全国的秦律C.货币、度量衡得到统一D.郡县制已经推行答案 D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郡”“守”等可判断当时已推行郡县制。
3.秦统一全国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A.对皇帝定期朝贡B.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答案 C解析题干材料描述的是郡县制,在这种制度下,地方官员主要负责地方行政事务,不需要对皇帝定期朝贡,无权监察百官,也没有世袭权,故C项正确。
4.《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某一官职:“……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该官职应当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廷尉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创立的三公九卿制度。
从“掌武事”来看,该官职应是太尉,因为太尉主管军事,故选B项。
5.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在《东方的文明》中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周朝时就已经出现了集权的趋势,到秦朝时发展为中央集权制度。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1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1、秦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设三公九卿B.修长城C.推行郡县制D.制定秦法2、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3、秦朝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A.反对郡县制B.反对分封制C.改革中央官制D.建立中央集权制4、《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5、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6、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体制。
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西汉建立后,刘邦为改变朝仪无度的状况,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
他们都是为了A.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B.削弱丞相在百官中的影响C.确立中央政府的权威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7、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课时作业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B ) 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统一六国C.“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D.嫡长子继承制确立解析:“六合”代表的是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六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说明六国已经被统一;而“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说明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本质。
因此选B。
A是分封制;C是夏朝;D是宗法制。
2.“(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
”秦朝驰道的修建( D )A.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B.有效扩展了统治疆域C.建立起了垂直管理体系D.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驰道为秦始皇于公元前222年修筑的,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交通要道,它是皇帝的专用车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国道”。
驰道的修建东连燕、齐,南达吴、楚,加强了全国的交通联系,促进了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故D项正确。
秦朝实行郡县制,已不存在诸侯国,故A项错误。
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驰道有利于巩固统治而不是有效扩展了统治疆域,故B项错误。
建立起了垂直管理体系是指郡县制,不是修建驰道,故C项错误。
3.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B )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解析:从材料“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可以看出,这名官员具有辅佐丞相处理政事同时监察百官的职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位官员应该是秦朝的御史大夫,故B项正确;A项掌握的是行政权;C项掌握的是军权;D 项是地方的最高长官。
4.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1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1一、选择题1.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原有的王号不足以“称成功,传后世”。
特更名号为( ) A.泰皇B.秦王C.始皇帝D.郡王解析: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故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答案: C2.封泥是将稠泥浆贴在书绳简策的封口处,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印(压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
从下图秦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②秦朝实行分封制③秦朝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④秦朝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A.①② B.①④C.①③ D.③④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秦朝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②错误;廷尉由皇帝任免,④错误,故排除②④。
答案: C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一套御玺。
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
材料不能说明( )A.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B.秦朝有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C.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的体制D.三公九卿制大大提升行政效率解析:御玺专属于皇帝,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皇帝之玺、天子之玺、信玺、行玺等区分表明有内外两套系统,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任命国家官员和任命四夷的官员的大权总揽于皇帝,是中央集权的体现,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三公九卿提升效率,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4.(2016·湖北黄石有色一中高一月考)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决裁。
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君主专制造成了决策失误有所减少解析:本题材料“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决裁”反映了秦朝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程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中央官制的作用之一是在一定程度上使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因此选D项。
2016年秋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试题 人民版必修1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试题人民版必修1一、选择题1.右图中人物是秦始皇,他头上戴的称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穿的衣服称衮服,这种服饰只有他和继承他地位的子孙可以穿戴。
这突出说明导学号 15750026 ( )A.秦朝服饰丰富B.秦朝注重礼仪C.皇权至高无上D.秦始皇对服饰很讲究【答案】 C【解析】由“只有他和继承他地位的子孙可以穿戴”等信息可知,这种服饰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性,故选C。
2.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这些制度是导学号 15750027 ( )①郡县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区别历史概念的能力。
解答的关键是注意皇帝制度,而郡县制和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运用排除法即可否定①和③。
3.(2015·石景山)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以后中国古代之封建贵族已全崩溃,于是四民社会遂正式成立。
”这里所说“四民社会”其社会制度应该是导学号 15750028 ( )A.分封制B.共和制C.宗法制D.封建制【答案】 D【解析】秦朝建立后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郡县制,中国的分封制作为一种全国性的地方政治体制退出了历史舞台,士农工商的四民体制确立,故A项错误,D项正确;宗法制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与“四民社会”的形成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秦以后古代中国确立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共和制属于民主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
4.(2015·河南实验中学)有学者认为,正是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导学号 15750029 ( )A.皇权高度集中导致暴政加速覆亡B.争夺皇位的战争瓦解了大秦政权C.朝议制度未能制约皇帝独断专行D.皇帝制度超越了社会的发展水平【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在历史学习中,图表中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秦灭六国形势图①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完成统一②秦统一期间的都城为某某③秦统一总体采用了先近后远的攻击策略④秦统一后的疆域未到达东部沿海地区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秦统一后的疆域已到达东部沿海地区,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答案:C2.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同时满足材料中提到的四个条件应该是秦汉时期。
秦朝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汉确立儒家的主体地位,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故选B项。
答案:B3.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某某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某某、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某某),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某某建制之始。
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下郡守的职责与权力。
郡县制与以往的分封制不同,官吏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也没有封地,只是负责对本地的管理。
因此D项表述错误。
答案:D4.右图为某博物馆藏砖,此砖正面以凸线划为12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
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是大一统王朝B.没有自然灾害C.人民生活富裕D.社会安定团结解析:秦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通过多种措施,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海内皆臣”也体现了国家统一,皇权至高无上。
高中历史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每课一练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每课一练人民版必修11.秦灭六国,始皇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五德之运”学说,“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
这突出反映了 ( ) A.礼乐制度被皇帝强化利用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2.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
”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 A.攻打匈奴,修长城 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 D.实行行省制3.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论者认为( ) 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B.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D.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4.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
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吸取分封制导致战国诸侯割据纷争的教训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C.它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5.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 ) ①郡县制②三公九卿制③皇位继承制④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史记集解》中有:“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 )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7.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皇帝信玺右丞相印御史丞印南郡侯印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8.秦半两钱(见右图)作为中国最早的统一货币,其形制外圆内方,以后被历代仿效,成为中国古代铜钱的统一形制。
历史必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12走向“大1统”的秦汉政治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D.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进步作用,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导致腐败,因而容易激化阶级矛盾,故选A。
答案:A2.《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解析:解读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要在中央”的含义。
“要在中央”指的是中央集权。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和设置丞相主持国政体现的是中央机构内部权力的分配;厉行文化专制政策属于文化方面。
A、B、D三项都不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范畴,可排除。
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有效控制,故选C项。
答案:C3.《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粘乎,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解析:题中材料表明,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故只要走进历史,随处可见到他的影响,因此答案为B。
郡县制在战国末期已出现,A错误;C项与秦不符;D始于商鞅变法。
答案:B4.“‘(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
”这一制度指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皇帝制D.郡县制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
从材料中“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获取信息,“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垂直管理体系,故D项正确。
A、C两项不是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排除;B项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不能体现“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排除。
级高中历史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课练 人民版必修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基础训练1.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局面结束的标志是()A.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B.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C.秦始皇自称始皇帝 D.秦朝郡县制度的实施2.秦朝构筑的北方国防体系主要包括()①直道②长城③蒙恬的边防军④五尺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今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隋朝4.当黎明同学看到某电视剧“皇帝出行”的场景时,他马上想到这一场景最早出现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5.当我们看到某最高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向秦始皇汇报工作的场景时,我们能知这一地方行政长官是()A.诸侯 B.县长 C.郡守 D.太尉6.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7.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②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④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8.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A.负责管理军事 B.负责国家监察事务C.执掌群臣奏章 D.帮助皇帝处理政事9.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10.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二、能力提升11.阅读下列材料: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辛许。
”始皇下议其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六王毕,四海一”1.统一过程。
(1)灭六国: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军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齐等国,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2)北伐匈奴:公元前215年,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一举夺回河套地区。
此后,秦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了北部边防。
(3)南征岭南:灭六国后,秦军展开了统一岭南的战略攻势。
公元前214年,开凿沟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平定了岭南。
秦在岭南设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
这是岭南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4)通“西南夷”:秦朝在当时被称之为“西南夷”的广大地区,开辟了史称为“五尺道”的交通路线,并在其中部分地区委任官吏,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央政权版图的开始。
2.意义。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2)秦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巩固、扩大疆域,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应用示例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在于(A)①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④有利于发挥秦始皇个人的权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海内为郡县1.起源: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郡县制的建立。
(1)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等职责;“县”隶属于“郡”,“县”下设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3.特点及影响。
(1)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2)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形成郡国并存局面,后逐步削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加巩固。
►应用示例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叔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B)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三、百官公卿1.三公九卿制。
秦王嬴政灭六国后,建立皇帝制度,又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设立各部门的主管官员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有人称之为“九卿”。
2.朝议。
(1)含义: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讨论结果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
(2)作用: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但秦始皇晚年,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行踪诡秘,君臣悬隔,身为丞相的李斯都无法与皇帝相见,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
3.汉承秦制。
西汉基本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历史上称此为“汉承秦制”。
汉武帝时,另设十三部刺史,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课堂点晴试用“一、二、三、四”(一个集中、两组矛盾、三个中央职位、四级地方机构)归纳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个集中——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
两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中央职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四级地方机构——郡、县、乡、里。
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B)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解析:注意“皇帝”这一称号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说明六国已经被统一,而“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说明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家天下”的本质。
2.(2014·广州调研)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
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
其目的都是(A)A.巩固中央集权 B.承认土地私有C.发展商品经济 D.抑制诸侯势力解析:此题属于比较题,比较“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刘邦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的共同点,两人的行为虽然不同但目的一样,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3.(2014·湛江测试)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为“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相同,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
从中体现了(D)A.中央集权建立与加强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的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D.封建皇权至高无上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秦始皇对一月叫法的处理,体现出秦始皇通过这样的做法加强自己的地位。
4.(2015·浙江温州联考)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B.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解析:夏商周以来不是官僚政治,由于当时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所以应该是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应该是从秦朝实行郡县制开始,最终取代了贵族政治,所以A项的说法正好与史实相反,故是错误的说法。
5.(2015·重庆月考)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古代的政治不能完全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
”下列制度最符合其观点的是(B)A.汉代中朝制度 B.唐代三省六部制C.明代内阁制度 D.清代军机处解析:从材料中“中国古代的政治,不能全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可分析出作者不认同中国古代的皇权是绝对的专制,A、B、C、D四项都是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
但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三省权力分工,对皇权还是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正确答案选B项。
6.汉景帝时,皇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
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
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B) 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B.用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C.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迅速发展解析:汉景帝此举与后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一样,都起到分散、削弱封国实力的效果。
7.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D)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解析: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都没有封地。
8.(2015·辽宁师大附中期中)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指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度(A)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解析:从所给材料的意思来看,很显然是选择A项,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
B项错误,材料只说科举制是选官制度,是否导致“重文轻武”与任用官员有关;“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说明C项错误;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也有很多是贪官污吏,因此D项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
9.秦统一后确立君主专制集权制度。
下图是“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B)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解析:秦律维护君主专制独裁,是一家之法。
秦朝虽然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指导思想,但秦朝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制国家,故选B项。
10.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C)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世卿世禄制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秦朝在全国废除分封制的同时,世卿世禄制就不存在了,故②不能选。
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二“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上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谐守、尉杂烧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回答:(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观点?其论据是什么?(2)材料二是如何反驳材料一的观点的?对此提出了什么主张?(3)你如何评价材料二的观点、主张?答案:(1)观点:秦应复古,实行分封制。
论据:一是殷周“封子弟功臣”,“王千余岁”,二是“事不师古”不能长久。
(2)用分封制会造成“天下散乱,莫之能一”的恶果来否定材料一的论据;提出“焚书”的主张。
(3)材料二否定分封制是为了维护秦的统一,巩固秦朝统治,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
但由此提出的“焚书”建议虽然一时对统一思想有利,但毕竟是简单粗暴的文化专制行为,从长远来说,对巩固秦朝的统治无益。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了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明朝思想家李贽请回答:(1)秦始皇是怎样“掀翻一个世界”的?(2)李贽认为秦始皇“未可轻议”,其理由是什么?试结合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的特点说明。
(3)李贽是针对汉代以来的什么倾向发表这些见解的?解析:本题要求客观评价秦始皇,以进一步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答案:(1)秦始皇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旧制度,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2)秦始皇有功有过,既是对中国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封建帝王,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3)汉代以来对秦始皇的评价主要是强调他统治残暴的一面,而忽略了他的伟大贡献。
素能提升1.(2015·湖南岳阳月考)读下面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B)B.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地方制度演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