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课 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 上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学设计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张颖【摘要】本课重点内容为鸦片战争后传统经济结构遭到破产的情况下,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了自救运动,创办了一系列官办企业,随之我国民族工业出现并获得艰难发展。

【关键词】传统经济结构破产洋务运动民族工业艰难发展【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课属岳麓版教材经济史中第二单元内容,在教材中承上启下,并对我国近代化及相应政治、文化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所以本课在整个高中历史中是核心、是重要的转折点。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通过图片分析掌握小农经济解体的表现;②理解洋务运动的影响,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专制势力的关系及形成原因。

2.能力与方法①通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认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②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探究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从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加深对“落后就要挨打”的理解;②从提取和交流历史信息的过程中,增强历史的意识,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经济结构的变化②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的兴起难点:①对洋务运动作用的评价②民族工业的特点③对中国近代化的理解。

【学情分析】1.本课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上较完整;在内容上,知识点偏多且十分重要。

2.对于普通校的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相对低下,在教学中需大量设置简单思考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根据我校学生特点,采用产生式教学策略和替代式教学策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进而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朝紧闭的大门,大量商品潮水般涌入,中国古老的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被冲击得支离破碎,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初中历史经济科技文化教案

初中历史经济科技文化教案

初中历史经济科技文化教案【知识与能力】1. 了解宋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和社会的发展和新变化。

2. 掌握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和发展。

3. 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分析宋元时期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 运用比较法,分析宋元时期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科技、文化方面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宋元时期经济、科技、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宋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的发展。

2.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和文化特点。

【难点】1. 宋元时期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 宋元时期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科技、文化方面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宋元时期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有哪些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1. 农业发展教师展示宋元时期的农业工具和农作物图片,介绍农业发展的原因,如土地制度的改革、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等。

引导学生了解宋元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如耕作技术的改进、农作物种类的增加等。

2. 手工业发展教师展示宋元时期的瓷器、丝绸等手工艺品图片,介绍手工业发展的原因,如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市场的需求等。

引导学生了解宋元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如瓷器工艺的成熟、丝绸产量的提高等。

3. 商业发展教师展示宋元时期的货币、市场图片,介绍商业发展的原因,如交通的便利、城市的繁荣等。

引导学生了解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如货币制度的完善、市场的繁荣等。

4. 科技成就教师介绍宋元时期的四大发明在国内外的影响,如印刷术的传播、火药的应用等。

引导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原因,如文化的繁荣、政府的重视等。

5. 文化特点教师展示宋元时期的诗词、绘画、书法等作品,介绍宋元时期文化特点,如文学艺术的繁荣、宗教信仰的多样等。

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9.(2010·山东菏泽高三一模)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对该表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②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③近代民族工业兴起④对外贸易出现顺差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起步
6.(2010·茂名二模)下列事件和现象,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洋务运动②太平天国运动③辛亥革命④实业救国思潮
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2010·浙江嘉兴高三测试二)读图7,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B.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
年份
1840
1843
1844
1845
货值
524198
1456180
2303619
2394827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生丝数量一览表(单位:万镑)
年份
1843
1845
1853
出口量
1787
13220
62894
材料二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材料三1905年,清政府奏准《出洋赛会章程》……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商部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商部在博览会会场设立事务所,经理华商与会有关事务,向华商提供各种帮助。……1910年6月,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正式开幕……共设农业、医药、教育、工艺、武备、机械、美术等9个展览馆和一个劝工所。另设暨南馆l所,陈列南洋各埠华侨之出品;参考馆3所,主要展出外国产品。

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岳 麓 版 历 史
民主政治的变化。其核心是工业化。
第二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例1】 (2010·海南)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
选址汉阳建铁厂。如图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A.节约生产成本 C.带动民用企业 B.便于官府监管 D.与洋商争利
【解析】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5.“近代化”与“中国近代化”的含义
从人类社会转型角度看,近代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 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 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从历史进程看,从落后的封建 社会渐进到工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近代化贯通于资本 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巩固、发展的全过程, 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必 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
第二单元 5.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 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
“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本课第一目“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讲了鸦片战争 后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自然经济
开始解体。第二目“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讲了近代工业
的起步的标志以及洋务运动的起因与概况。第三目“民族 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讲民族工业的起步与发展的历 史背景、发展概况及发展缓慢的原因。这些共同体现了鸦 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图示如下:

高中历史 第10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高中历史  第10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4、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最大的阻力是( C)
A、自然经济抵制
B、封建统治阻碍
C、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外商企业的竞争
5、史载,上海民族企业发昌机器厂,在制造的小艇上,船头悬 挂英国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由华商投资的厦门机器公
司,却在香港登记注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C)
A、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B、香港投资政策优惠
业的刺激和影响。
拓展思维角度:民族资本是“欧风美雨”的产 物。
4、特点: 两重性/双面性——革命性、妥协性(依赖性)
外国资本主义 挤压、封建主 义束缚压制
反对外国资本 义侵略和本国 封建主义压迫
革命性
资金少、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
依赖外国资本 主义和本国封 建主义
妥协性(软弱性)
练习与测评1
“公和永”丝厂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工业企业。 它在机器设备、技术力量、销售市场等方面 对外国资本主义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因此,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企业经营艰难,为了生存 和发展,不得不受制于外国资本主义。
特点:两面性(根源)
影响 阶级结构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来源:地主、官僚、商人 产生时间:19C40-
无产阶级发展壮大 来源、特点50S
思 想:早期维新派产生(主张)
二、西学传播 1、西学: 2、西学传入过程(小字):
明清之际(高潮)——康熙以后(中断)——鸦战以后(新高潮)
3、传播途径/渠道 (1)办学兴教、翻译西书 (2)派遣留学生和使臣 (3)传教士来华 4、影响
8、在中国近代各阶级中,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性最强的最主要原
因是( B)
A、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B、所受压迫、剥削最重 C、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D、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

必修1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必修1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本课考点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考查重点: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课前复习案【考点梳理】依据下列问题,结合一轮复习资料整理教材相关内容。

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的表现、意义P85(2)总体小康的特点:(3)全面小康的总体任务及具体目标:P86第二段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2)(3)二、围绕主题抓住主线(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2、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后果。

(课本P87页小字,理解即可)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1)(2)(3)(4)点拨:注意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个“统筹”。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3)①重要性:②措施:A.B.C.(4)①原因: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措施:A.B.C.(5)①重要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②措施:A.B.【构建知识体系】:课堂探究案探究一、自主检查:1、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如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4、判断下列观点对错,简要阐述理由。

(1)GDP增长就是经济的发展。

()(2)以人为本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探究二:步步高错题诊断【体验高考】1、(2013安徽)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13上海)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同时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013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课件: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2013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课件: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由粗放向集约转变,还要求从注重数量增加转向注重数 量增加和质量提高相结合,更加注重质量提高和结构优 化;从一次性和单一性利用资源向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 资源;从牺牲环境发展经济转向力争经济与环保双赢。
2.正确理解经济结构调整 (1)内容:主要是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地区间经济 布局和城乡结构发展、所有制结构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调整等等。
材料二
当前中国经济的宏观大背景不容乐观。首
先,国际环境并不让人乐观,欧债危机还在持续,暂时并 没有缓解的迹象。美国的经济恢复缓慢,日本经济乏力。 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也放缓,印度、巴西都出现了经济 走缓的兆头。国内环境不利因素也在增多,人口红利正在 消失,同时因为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国际资本纷纷避险回 流,中国市场的流动性进一步减缓。之前欠下的教育、医 疗福利账又因为人口老龄化而亟须补齐。
3.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增强 发展协调性 ,努力实现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 。 ① 转变发展方式 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
提高效益 、 降低消耗 、 保护环境 的基础上,实现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到 2020 年比 2000 年翻两番。
②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更加完善。 ③ 自主创新能力 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④ 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机制基本形成。
答案
C
解析 ②不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排除。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 )
①扩大生产规模,解决就业问题 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③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A.①② C.②④ 答案 解析
B.①②④ D.②③④
C
解析

湖北省沙市第五中学高中政治 第3单元第10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课时作业

湖北省沙市第五中学高中政治 第3单元第10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课时作业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科学的本质是__________,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2.具体表现:(1)更新了人们的____________和生产技术。

(2)提高了劳动者的________。

(3)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________。

(4)推动了社会__________的发展。

***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动力)、理论创新(指导)、制度创新(保障)、文化创新(智力支持)、实践创新(基础)等,理论创新推动了制度创新等其他创新,理论创新是指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

***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1.地位: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____________和变革的________。

2.作用:通过理论创新推动________创新、________创新、________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制度创新,就是要不断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方面的制度。

它的实质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1.人的________方式决定人类________方式的变化。

2.实践基础上的________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________创新,使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

3.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________,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________,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________。

***创新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创新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基础达标知识点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突破“自花授粉作物不能杂交”的传统思维模式,通过杂交获得优质水稻品种,为我国水稻增产作出突出贡献。

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选择题1.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

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

“守破离"蕴含的哲理是( )A。

丰富的实践经验必定促进思维创新ﻫB。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ﻫC。

创新思维对推动人类的实践有决定作用ﻫD、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答案】B【解析】A说法错误,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促进思维创新但不“必定促进";ﻫB符合题意,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体现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说明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C说法错误,创新思维对推动人类的实践有促进作用而非决定作用;D说法错误,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ﻫ故本题选B、ﻫ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下列选项蕴含“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哲理的是( )A。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ﻫ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ﻫD。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答案】B【解析】A不合题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强调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估计就不一样;B符合题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克服和保留的统一,实质是“扬弃”;C不合题意,“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强调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D不合题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体现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故本题选B ﻫ3.面对第三方支付机构、互联网公司、电商平台对传统银行核心业务的挑战,传统银行的危机意识不断增强,并正以积极姿态迎接挑战。

为此,传统银行要( )ﻫ①注重研究新情况,紧密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ﻫ②在创新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推动传统银行业务发展③解放思想,放弃传统,打造传统银行新业态④树立创新意识,促进银行业转型升级。

A、①②ﻫB、①④C、②③ﻫD。

③④【答案】B【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材料表明,传统银行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研究新情况,紧密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促进银行业转型升级;②说法错误,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而不是“在创新的基础上继承传统";ﻫ③说法错误,关于传统要辩证地否定,而不是直截了当放弃;故本题选B、ﻫ4.中美合拍片《功夫熊猫》在汲取外来文化中习惯本土的成分后,通过“拆散、重组、移植”基因的方式,达到传承本土文化的初心,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课件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课件

a.经济基础好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交通便利 c.便于引进 地点: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机器 d.自然经济 方举赞、孙英德 上海发昌机器厂 解体较早 陈启沅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代表:
朱其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途径:
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 办商人华侨投资 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 近代企业
二)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893年,为了推动招商局业务的发展,郑观应决定进行 实地调查。他沿长江西行,一路常常看到中国商船悬挂 外国国旗。这些船只悬挂外国国旗的目的就是为了能享 受到洋船的待遇,少缴税。因为当时清政府对民间创办 的企业征收重税,而外资企业税收却很轻,于是很多企业 便出此下策逃避税收…… ——后天畸形 ---出处同上
鸦片战争前的经济结构: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 特点: 织(耕织结合),家庭 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 合——自给自足,产品 主要满足自身需要
解体的含义? 材料二: 材料一 封建农业和手工 业逐渐分离并日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 益商品化 洋货“充积于厦口”。洋 布、洋棉“其质既美、其 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 洋棉者,十室而九。”因 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 销” ……洋商还从中国收 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 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鸦片战争后,开放的上海口岸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什么影响?
二、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
1.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 ——统治危机 2.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 先进技术的重要性 ——观念变化
二)洋务运动的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前期 后期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精品学案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精品学案 岳麓版必修2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时间:2012、3、7 制作人:申洪光审核人:坚永乐编号:18010【课标要求】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2、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旧知新学】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

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材料三“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根据材料概括制度的内容。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事件?在两种土地制度转变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制度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自主学习】一.经济结构的变化1.传统的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

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构成社会经济稳固的基础。

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用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这种经济结构通常以___________为单位,其特点是___________。

2.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⑴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___________的冲击⑵主要表现:___________开始解体。

A.农民和手工业者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纷纷___________B.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___________成分。

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⑵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___________的变化A.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冲击着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___________。

B.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___________和原料产地。

⑶鸦片战争还使中国的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

初中历史经济科技文化教案

初中历史经济科技文化教案

初中历史经济科技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认识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主要产业;2. 了解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状况,认识古代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3. 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情况,认识古代中国的主要文化成就。

教学内容:1. 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a. 商业和手工业的兴盛b. 农业的发展c. 货币的使用2.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a. 造纸术的发明b. 指南针的应用c. 火药的发明3. 古代中国的文化发展:a. 书法艺术b. 绘画艺术c. 园林艺术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古代中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成就,引出本课的主题。

2. 学习重点:介绍古代中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繁荣和辉煌。

3. 学习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深入浅出地向学生展示古代中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成就。

4. 巩固提升:设计一些理解问题和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思考。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作业定量: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总结反思:让学生在课后总结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教材中关于古代中国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相关内容;2. 图书资料:相关书籍、杂志、报纸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设备;4. 图片、视频:展示古代中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成就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反思:在设计本节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收获。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同步课件(共24张PPT)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同步课件(共24张PPT)
材料15 如同一个世纪以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19世纪下半叶的新工业革命 也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兴起有着深刻 的历史根源。19世纪50、6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完成,为第二次工 业革命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 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 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层出不穷 的技术发明同样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的兴起离不开现有的物质 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所达到的规模、水平和程度制约着产业的更新升级,这一点可 视为新工业革命开展的经济前提。
机器时代 工厂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汤因比在1880—1881年间的一系列讲座使“工业革命”一词流 行起来。他要用“革命”来表达英国经济和社会的质的变化:旧有 的秩序由于蒸汽机和动力织机的强大打击而突然地瓦解成碎片,各 种经济技术的革新“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请结合课本和材料,思考英国何以在芸芸诸国中脱颖而出,迎来维多利亚时代的 “荣光局稳定 2.经济:(1)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殖民扩张 3.技术:(1)手工工场
(2)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
材料
大约从15世纪开始,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 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 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形成了所 谓的“圈地运动”。其中,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 典型。英国制呢业发达,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土 地所有者在被圈占的土地上养羊,获取高额利润。 与此同时,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 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这种现象被形象地比 喻为“羊吃人”。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的重要手段之一,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职历史 第10课 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

中职历史 第10课 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

第五单元宋元时期民族关系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新发展。

第10课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教学时间】第周第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多种类型的历史材料认识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社会经济各部门迅速发展的表现,理解南宋时期国家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了解宋元时期的海路交通,(3)了解三大发明及其传播情况,2.过程与方法:感受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突出成就,提升文学艺术的鉴赏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宋元时期中外贸易的兴盛和经济交流的频繁;;认识三大发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刻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领域全面理解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状况;认识三大发明的技术进步,理解其对世界历史发展所起的重要推动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全方位认识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理解国家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南移完成。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创设情境法、讲授法、图解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讲了从两宋期间政权并立,到元朝政权的统一,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

〈新课讲授〉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环境:相对安定劳力:大量增加技术:不断进步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民南迁。

江南开发不是从唐朝开始的。

(南朝后期,南宋完成)2、经济繁荣的表现第一、农业发展(1)农作物品种的改进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站在江南地区推广(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4)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很多茶园。

总之,南方的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第二、手工业兴旺1,纺织业(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2)棉织业:从汉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中职历史 第10课 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课件)

中职历史  第10课  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课件)

杂剧
散曲
元曲
戏剧
元杂剧三要素:唱(唱词)、 科(动作)、白(对白)
诗歌
著名曲目:《天净沙•秋思》 《山坡羊• 潼关怀古》
著名曲目:《窦娥冤》《望江亭》 《汉宫秋》《西厢记》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pǔ]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_元__曲__四___大_ 家”。
课堂小结
经济重心南移
对外交往
四大发明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二)促成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
材料3 归业之民,其田已佃者,以附近闲田与之,免三年租税,物产愿受闲田者,
1、亦政与治之因。 素:战乱及其破坏、南方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2、大规模(移江南民)诸州长吏,劝民宜种诸谷,民之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 3、郡自给然之条。—件—《宋史》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宋词 元曲
(三)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3、手工业大发展
人口
农业
手工 业
对外 贸易
商业
四川蜀锦、江浙彩锦生产发达 分工专门化,棉纺织业兴起
纺织 业
制瓷 业
宋代五大官窑:钧窑、汝窑、 官窑、哥窑、定窑
瓷都:景德镇
造船业
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北 宋—船坞;南宋—指南针)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三)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材料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准备阶段
开始阶段
完成阶段
由此可见:经济重心南移是个 漫长的过程也是各种因素综合 的结果。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北方 南方
南宋时期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二)促成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

中职二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中职二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中职二年级历史教学计划姓名:XXX,教授历史课程,任教高二年级,时间为2020年下学期。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是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中国历史》,该教材涵盖从史前时期到改革开放的中国历史,内容丰富,知识系统全面。

通过本教材,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基本脉络和优秀文化传统,从历史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是中职学校历史课程,是一门旨在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独特育人优势的德育课程。

教材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需要更多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主动研究。

同时必须避免照本宣科,否则会丧失历史课的趣味性。

因此需要大量的史实实例、幽默的课堂语言、时事与历史交互进行教学。

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惯,难点则是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的将历史思维渗透到学生生活、研究的方方面面。

针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现状分析,本期授课的班级有7个,其中会计班、电商班学生历史基础较扎实,研究惯也比较好,能够积极配合教学进度,善于思考。

部分技能班学生比较活跃,平时课堂上总有个别同学不听课,但是绝大部分学生也能配合教学,按时完成作业要求。

对于这种情况,计划采用讲授法与互动法相结合的方式,更多发挥学生的历史课堂研究主动性,鼓励和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和课堂讨论、问答等互动,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同时,引导他们逐渐养成主动研究、时刻思考的良好惯。

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和方法:1、历史联系现实,多用情景模拟教学;2、充分发挥历史学的故事优势和丰富史料特点,更多采用史实分析教学;3、运用好交互式电子白板、数字化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本期计划课时分配为22周,共42个课时,其中30个课时为讲课,8个课时为实验()复考试,4个课时为机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共22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共22张ppt)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 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合了中国儒、道、佛 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 甘醇。
唐人所绘《宫乐图》,画中有的仕女 正在舀茶,有的在炙茶,有的在品茗。 反应了典型的唐代煎茶喝法。
小结: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六 20世纪90年代:
加速全球化
近代新以航来路/开1辟5世殖纪一民后扩至张工世业界革市命场前:国两际次分科工二技贸革易命格:局
零 15世纪之前:
局限 闭塞
五 20世纪70年-80年代:
多极化 四 二战后: 体系化 制度化
前提:新航路的开辟;殖民
扩张和掠夺;经济全球化的
革命

原因 表现
① 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推动欧美国家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 品市场;②交通工具的革新。
①形成了国际分工、贸易格局——西欧、北美生产和出口制成品, 其他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②世界贸易额剧增。
20世纪以 来
世界贸 易和国 际分工 的发展
阻碍因素 ① 两次世界大战; ② 冷战的发生。
促进因素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近代以来全球贸易网的逐渐形成过程,以茶及茶饮风俗的传播、 服饰的变化、钟表的传入等具体案例,了解全球贸易网的形成情况,以及商品流动 对文化交流和发展的影响。
目录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与发展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知识回顾2】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
①《关贸总协定》;② 中国改革开放;③ 冷战结束;④ 世贸组织; ⑤ 第三次科技革命;⑥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⑦ 跨国公司等
表现
① 全世界贸易出口总值迅速增加; ② 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手工业大发展
(1)纺织业Biblioteka 地区 (南方)两浙路绢 67万匹
绸 10万多匹
(南方)江南东路 38万匹 6万多匹
(北方)京东东路 28万匹 3万多匹
(北方)京东西路 20万匹 2万多匹
丝棉 200万两
120万两
无记载
47万两
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 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棉纺织业已经发展到了东南 沿海地区。
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迁徙
时期
原因 数量
西晋
永嘉之乱 100万
唐朝 宋朝
安史之乱 靖康之变 100万 500万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庄家成熟),则数郡忘饥。
——南朝·沈约《宋书》
“归业之民,其田已佃者,以附近闲田与 之,免三年租税,无产愿受闲田者,亦与之。
(江南)诸州长吏,劝民宜种诸谷,民乏 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
材料: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 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五代之际,黄河 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经靖 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 应农作物生长。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堪过程中, 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 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第五单元 宋元时期民族关 系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新发 展
第10课 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 (第一课时)
两宋时期主要和议后,宋支付的“岁币”
银(万两)
绢(万匹)
宋辽议和
10
20
宋夏议和
7.2
15.3
宋金议和
25
25
注:“岁币”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也指地方每年向国家缴纳的钱物。
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苏湖熟,天下足” 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 仓
2、人口迅速增加
材料:在742年,中国人口仍然只有5000万, 与公元2世纪相同。在其后的是三个世纪中, 由于中部和南部水稻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供应 稳步增长,人口相应增加。在1100年,人口达 到一亿。
——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 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 要财政支持、对整个国家 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一)江南的开发
北方:“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 不过什三,然其富什之其六。”
南方:“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 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一)江南的开发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条件 1、国家局部统一 2、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3、北方人口南迁 4、政府的支持
——《宋史》
(三)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1、粮食产量增加 2、人口迅速增加 3、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业 (2)制瓷业 4、商业繁荣发展
宋代耕获图
1、粮食产量增加
“小禾谷今谓之占城,亦曰山禾稻,粒小而谷 无芒,不问肥瘠皆可种。……得米多,价廉, 自中产以下皆食。”
——摘编自《宋史》
丝织品种类不断创新
宋锦图案
缂丝植物“紫天鹿”
沈子蕃缂丝花鸟(局部)
(2)制瓷业
刻 花 石 榴 纹 碗
河北定窑白瓷——似雪、似银、 造型生动。
宋代名窑分布图
(2)制瓷业
宋代名窑分布图
河南汝窑青瓷——似玉、类冰, 晶莹发亮,有“宋瓷之冠”的美誉。
(2)制瓷业
河南官窑粉青瓷——胎薄釉厚、 端庄大方,专为宫廷烧制瓷器, 釉色以粉青为主,淡白次之。
宋代名窑分布图
(2)制瓷业
河南钧窑窑变——有的青中带红, 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天 青、紫红交相掩映,别致美观, 称为“钧紫”。
宋代名窑分布图
(2)制瓷业
宋代名窑分布图
哥窑和弟窑的传说
“瓷都”景德镇
4、商业繁荣发展
《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东京城
(1)城市居民区、商业区之间的界线消除, 店铺集中的地方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区。
2、成为宋朝经济发展重要支柱的两大手工业 指的是( A )
A、丝织业和制瓷业 B、棉纺织业和制瓷业 C、制瓷业和冶炼业 D、丝织业和冶炼业
3、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 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的 一次巨大变迁。”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 南移完成于(C )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4、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 代经济重心的是( )D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苏湖熟,天下足
议一议: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 移完成有哪些表现?
1、农业方面:江南地区的农业经济得到突飞 猛进的发展,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形成苏湖熟南 移天下足”的格局。在粮食生产增长的基础上, 桑、麻、茶等经济作物也有很大发展,这促使 部分农业人口开始从事手工业生产,而且行业 分工细致。
因此,两宋时期,特别是南宋时期江南经济 的发展,使得南方农业的产量大大超过北方手 工业和商业中心居于江南,政府的财政税收主 要来自南方,这些都充分说明,国家的经济重心 已经南移。
(2)商业的繁荣带来了许多新事物。如纸币、 商标、广告。
(3)城镇的发展:商业城市最大的是东京和 临安,苏州、泉州等中等城市迅速发展。在城 市周围和农村的交通要道附近,出现大量贸易 集市,并逐渐发展成为城镇。
课堂练习
1、两宋时期,制瓷业发达,这一时期形成的 瓷都是( A)
A、景德镇 B、龙泉镇 C、岭南镇 D、 磁州
2、手工业方面:两宋时期江南地区的丝织业、 制瓷业高度发达,成为宋朝社会经济发展的重 要支柱。
3、商业方面:农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宋朝 商业的兴盛奠定了坚实基础。北宋东京城打破 了唐朝长安城商业区与居民区的界限,适应了 商品经济的发展趋势,也为都市增添了繁华的 第商业气息和市井色彩。政府宣布取消对于夜 市的禁令,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限制。南宋时, 杭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客贩往来,人烟 聚集,百物繁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