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中华饮食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
![中华饮食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3e3ba40d1f34693daef3ef2.png)
中华饮食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甚至没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够见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那么,中国的烹饪原料、烹饪技法、传统食品、食风食俗等等,又是怎样传播到世界各地去的呢﹖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开始了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
据《史记》、《汉书》等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通过丝绸之路同中亚各国开展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活动。
张骞等人除了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物产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
今天在原西域地区的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来自中原的木制筷子。
我国传统烧烤技术中有一种啖炙法,也很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最终在当地形成了人们喜欢吃的烤羊肉串。
比西北丝绸之路还要早一些的西南丝绸之路,北起西南重镇成都,途经云南到达中南半岛缅甸和印度。
这条丝绸之路在汉代同样发挥着对外传播饮食文化的作用。
例如,东汉建武年间,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到达交趾(今越南)一带。
当时,大批的汉朝官兵在交趾等地筑城居住,将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等食俗带到了交趾等地。
所以,至今越南和东南亚各国仍然保留着吃粽子的习俗。
此外,我国的饮食文化对朝鲜的影响也很大,这种情况大概始于秦代。
据《汉书》等记载,秦代时“燕、齐、赵民避地朝鲜数万口。
”这么多的中国居民来到朝鲜,自然会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朝鲜。
汉代的时候,中国人卫满曾一度在朝鲜称王,此时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朝鲜的影响最深。
朝鲜习惯使用筷子吃饭,朝鲜人使用的烹饪原料、朝鲜人在饭菜的搭配上,都明显地带有中国的特色。
甚至在烹饪理论上,朝鲜也讲究中国的“五味”、“五色”等说法。
受中国饮食文化影响更大的国家是日本。
公元8世纪中叶,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大量的中国食品,如干薄饼、干蒸饼、胡饼等糕点,还有制造这些糕点的工具和技术。
日本人称这些中国点心为果子,并依样仿造。
当时在日本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唐果子就有20xx年间,日本僧人泽庵学习中国烹饪,用萝卜拌上盐和米糠进行腌渍,日本人便将其称之为泽庵渍。
美食文化了解世界各地的美食历史和传统
![美食文化了解世界各地的美食历史和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0410147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a.png)
美食文化了解世界各地的美食历史和传统美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世界各地的文化和传统。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美食历史和传统,通过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美食,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化及其背后的故事。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世界各地的美食历史和传统,让您更加了解这个美味世界。
1. 中国美食的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美食文化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中国美食注重色香味俱全,讲究食材的新鲜和烹调技巧的独特。
中国菜系可以分为八大菜系,如川菜、粤菜、鲁菜等,每个菜系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传统。
2. 法国美食的历史和传统法国是世界美食之都,拥有令人垂涎欲滴的菜肴。
法国美食历史悠久,融合了地中海、日耳曼和意大利等周边国家的烹饪技术和食材。
法国菜最著名的代表包括焗烤菜肴、奶油酱和法式面点等,其传统烹饪技术和严格的食材选择要求使其成为了全球美食界的代表。
3. 印度美食的历史和传统印度美食是世界上最多样化和最具辨识度的美食之一。
印度菜以其浓郁的香料和多样的烹饪方式而闻名。
印度美食历史悠久,受到印度教和印度次大陆其他文化的影响。
例如,咖喱是印度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印度街头小吃如咖喱鸡肉和油炸面团则体现了印度文化的独特性。
4. 日本美食的历史和传统日本美食以其简约、精致和健康而闻名于世。
日本美食注重食材的新鲜和烹调的精细,以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
日本料理包括寿司、刺身、烧烤和炖菜等,其中寿司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
日本美食历史悠久,其传统烹调技术和仪式感使其成为了全球美食爱好者的追捧对象。
5. 意大利美食的历史和传统意大利美食是深受全球喜爱的美食之一,它以其简单和地道的口味而著称。
意大利美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如披萨和面食等都是意大利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意大利人对于食材的选择和烹调方式非常讲究,他们崇尚慢食文化,注重细细品味食物的美味。
通过了解世界各地的美食历史和传统,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9bc8ce9c376baf1ffc4fadad.png)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众所周知,中日文化有着很深厚的渊源,饮食文化作为中国基本的文化,对周边国家甚至全世界来说,都有着特殊的影响。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中处于何等重要的地位。
从唐朝开始,日本就与中国进行了大量的交流活动,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筷子的使用也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连日本的岁时食俗、调味方法都与中国节俗的传播分不开。
日本人不太重视饮食。
在日本的传统思想中,认为谈及饮食是低下、污秽的,在日本的神话中,有关饮食的部分很多都与身体部位有关,从千年前更产生了“女体盛”这一典型男尊女卑的餐宴形式,至今依然在京都、东京、大阪等大城市的高级会所出现,所以日本人从深植于根的文化中认为过多的关注饮食是不洁的。
加之在中国思想传入日本时,也接受了孟子关于“君子远庖厨”的思想,使得饮食中男女性别差异的味道更加浓郁。
而中国对于饮食却是有着很深的执着。
有这么一句口头禅“君子为腹不为目”,中国的菜肴每一顿都是经过比较长时间的烹调的,特别是在宴客的时候,菜色更是体现主人家境和身份的一大象征。
在节日之中,传统食物的准备有时比传统庆祝活动更为人所注意,没有特定食物的节庆是不能展现出气氛的。
比如端午节,在划龙舟之余,分粽子是绝对免不了的,即使是在大学里生活的学生,没有留意龙舟比赛,也会购买粽子“应节”。
其他节日也有相应的食品。
这与日本人在节庆期间更多的关注庆典的活动举行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为了更好的发展饮食文化,还特意举办很多不同的比赛,在菜色有地方特色的区域还有专属的菜系名称,如粤菜、川菜、上海菜系等八大菜系。
还有“食在广州,味在四川”等俗语。
中日在烹调菜肴时所用的食材也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已陆地居多,而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围海而生的国家,中国的海岸线虽然很长,在近海的地区也会有大量的海洋类菜式,但是烹调上也与日本有着根本的差异。
处于亚洲的人们,或者比较关注中日文化的西方人基本上都能很轻易的分清何种食物是属于中方的,而何种属于日方。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579cc9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6.png)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论文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饮食文化也同样拥有丰富多样的历史和特色。
中国的饮食文化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更是传承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概论。
首先,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在中国古代,饮食被视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古代中国人注重节俭,食物的制作和烹饪过程都倡导着一种和谐、保持天人合一的思想。
通过食物的烹制,人们试图将天地万物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达到心灵和身体的平衡。
同时,古代中国人将饮食视为一种社交活动的方式,他们常常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这不仅仅是满足生理的需求,更是一种亲情、友情和互助的表达。
其次,中国饮食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
中国的饮食几乎涵盖了世界各地的所有美食,这得益于中国的广阔土地和多样的自然资源。
各个地区的饮食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味,这使得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多彩。
比如,川菜以其麻辣的口味而闻名,粤菜以其清淡和精致的烹调方式而受到推崇。
此外,中国对于食材的讲究也体现了其饮食文化的特点。
中国人崇尚自然,重视食材的新鲜和原汁原味,讲究季节和地域的搭配,以达到食材的最佳状态和口感。
例如,夏季的西瓜、山楂等水果可以清热解毒,而冬季的山药、莴笋等则具有补虚养身的功效。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作为亚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饮食文化深受周边亚洲国家的影响。
例如,日本的寿司和韩国的泡菜就是受到中国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美食。
同时,中国的饮食文化也走向世界,中国菜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影响力。
中国菜具有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口味,它不仅仅是一种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在现代社会,中国饮食文化正经历着新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也在逐渐改变。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5e87f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c.png)
中国饮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案)第一章:中国饮食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一些与中国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讲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介绍一些与中国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1.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视频资料分组讨论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和差异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1.4 作业调查和了解自己国家的饮食文化,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第二章:中国饮食习惯与礼仪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饮食习惯和礼仪规范掌握一些与饮食习惯和礼仪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饮食习惯和礼仪规范讲述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和注意事项介绍一些与饮食习惯和礼仪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2.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中国饮食习惯和礼仪的视频资料分组讨论中国的饮食习惯和礼仪规范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2.4 作业观察和了解在中国餐厅用餐的礼仪和规范,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第三章:中国主要食品介绍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主要食品种类和特点掌握一些与中国主要食品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主要食品种类和特点讲述中国主要食品的制作方法和食用方式介绍一些与中国主要食品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中国主要食品的制作和食用的视频资料分组讨论中国主要食品的特点和食用方式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3.4 作业调查和了解自己国家的主要食品种类和特点,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第四章:中国地方特色菜系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地方特色菜系和特点掌握一些与中国地方特色菜系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4.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地方特色菜系和特点讲述中国地方特色菜系的历史和传承介绍一些与中国地方特色菜系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4.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中国地方特色菜系的视频资料分组讨论中国地方特色菜系的特点和历史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4.4 作业调查和了解自己地方的特色菜系和特点,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第五章:中国茶文化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茶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一些与中国茶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5.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定义和特点讲述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介绍一些与中国茶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5.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中国茶文化的视频资料分组讨论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和差异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5.4 作业调查和了解自己国家的茶文化,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第六章: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6.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特点和意义掌握一些与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6.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特点和意义讲述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特色食品和习俗介绍一些与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6.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视频资料分组讨论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特点和意义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6.4 作业调查和了解自己国家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的关系掌握一些与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7.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的关系讲述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健康观念和饮食习惯介绍一些与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7.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的视频资料分组讨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健康观念和饮食习惯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7.4 作业调查和了解自己国家饮食文化与健康的关系,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第八章: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力8.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对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掌握一些与中国饮食文化影响力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8.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饮食文化对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讲述中国饮食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和发展介绍一些与中国饮食文化影响力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8.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中国饮食文化影响力的视频资料分组讨论中国饮食文化对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8.4 作业调查和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在本国的传播和影响,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第九章:中国饮食文化的未来发展9.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未来发展前景掌握一些与中国饮食文化未来发展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9.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未来发展前景讲述中国饮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变革和创新介绍一些与中国饮食文化未来发展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9.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中国饮食文化未来发展的视频资料分组讨论中国饮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变革和创新练习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9.4 作业调查和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在本国的未来发展前景,并准备进行分享复习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10.1 教学目标巩固和提高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10.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所学的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通过练习和讨论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10.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10.4 作业编写一篇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短文,可以是介绍某一种特色食品,或讨论某一个相关话题准备针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问题进行小组研究,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和分享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案设计中,明确教学目标是指导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9fd428c22cc58bd63186bdc1.png)
INTELLIGENCE人 文 论 坛213三、积极探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操守建设的新途径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
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最活跃、最重要的力量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子曰:“在其位,谋其职。
”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就是失职,无疑也亵渎了职业操守。
可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操守建设尤为重要。
(一)与时代同步、与真理同行、不断创新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泛。
以前从定义到定义、从理论到理论的课堂内容,既枯燥又抽象,往往不易被学生接受。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体现时代的特色,每次课前调查听课对象的构成,了解他们关心什么、有哪些实际问题、思想上解不开的扣儿在什么地方,从而达到强调针对性、理论紧密结合实践的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创新地理解与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逃脱照本宣科的教条化命运,这样才能更吸引人、更说服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增加自己教学中的科研含量,备一些最鲜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材,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或者是更小的方面,然后对某一问题深入、精辟、独到的见解,从小问题入手去讲大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课堂、进教材、进大脑,产生共鸣。
(二)端正教学态度,积极与其他专业课教师交流宣传部门、教育部门把马克思主义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重点课程来加强建设,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等学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时刻督促自己端正教学态度,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积极与其他专业教师交流经验与心得,及时、随时随地的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要与学校宣传、教务等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
中国饮食文化考试题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考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30a673f78a6529657d5341.png)
中国饮食文化第一章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及特点一、饮食文化的定义从文化所涵盖的范围出发,最基本的定义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指人类在改造自然,进行社会活动的实践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现象及其联系的总和。
另一种是狭义的,指人类在实践中的一切行为、精神现象及其联系的总和。
中国饮食文化广义的定义:中华民族在饮食生产、消费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精神现象及其总和。
狭义的定义:中华民族在饮食生产、消费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行为、精神现象及其总和。
从饮食文化构成上可分为:饮食制作、饮食产品、产品消费三部分文化。
三者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1、具有悠久的历史性自山西猿人和云南猿人用火进行熟食开始,中国已有170-180万年的熟食历史。
如从确切有用火熟食的北京猿人算起,也有50-60万年的历史。
从火在下水在上的“烹饪”算起,中国至少也有1万年的历史,这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绝无仅有的。
2、饮食文化的传统性(1)饮食选料、用料上形成“物尽其用”的优良传统。
(2)饮食以“味”为主,并辅以色、香、味、形、器等。
(3)饮食重视食疗。
除饮食外,重视食疗、养生等,是现代功能食品的“源”。
3、饮食文化的民族性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性(1)中华民族的博食中国现代饮食原料总数已达1万种以上。
(2)独特的饮食制作方法蒸、炒、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
蒸法已有6000年,爆法已有2000多年,至今仍为华人所独有。
(3)风味流派众多人们知道最多的是川、鲁、苏、粤、浙、湘、闽、徽8大菜系。
还有许多地区性的乡士、养生素食等风味有百种之多的风味流派。
4、中国饮食文化具有巨大的拓展性和博大的兼容性(1)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春秋时期,越南、泰国;明清时期,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一些国家都一直或间接的受中国饮食原料、工艺、食品、风俗左右。
日本的茶道、豆腐的制作,馒头制作等在元代就传到日本。
直到目前日本的食法、食谱、食典、食俗等方面都有中国饮食的痕迹。
中华饮食文化对周边国的影响
![中华饮食文化对周边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bf2ec0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2.png)
中华饮食文化对周边国的影响
中华饮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最独特的饮食文化之一,它以其丰富多样、营养丰富、口味独特、制作精巧等特点,深受周边国的欢迎和好评,对周边国家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中华饮食文化的影响
1、改变周边国家的饮食习惯
中华饮食文化以独特的烹饪方式、食材和口味而闻名于世界,不仅在中国内部深受欢迎,还在许多周边国家拥有大量的忠实粉丝。
例如,日本中华料理广泛流传,其口味独特、营养丰富,为日本人提供了更丰富的饮食选择。
2、传播饮食习惯
中华饮食文化在周边国家也推广了一些饮食习惯,例如饺子和汤圆等传统食品,这些在东亚地区非常受欢迎。
3、提高餐馆和厨师的水平
中华饮食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厨师和餐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提高了餐饮行业的技术和服务质量,使许多餐馆和厨师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中华烹饪技术和菜谱。
二、以上饮食文化互动的意义
中华饮食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不仅意味着饮食的丰富多彩,还意味着区域性的文化交流。
它可以促进东亚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加深东亚各国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总之,中华饮食文化在周边国家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它已经成为东亚地区文化和饮食的象征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华饮食文化在未来的影响和作用仍然会越来越大。
论中国饮食在中华文明史及世界上的地位与影响
![论中国饮食在中华文明史及世界上的地位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b27410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4.png)
论中国饮食在中华文明史及世界上的地位与影响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中国文明史的开端,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饮食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也影响了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饮食在中华文明史及世界上的地位与影响。
中国饮食在中华文明史中的地位在封建社会,中国饮食文化处于封建文明的核心地位。
同时,中国古代注重礼仪,饮食礼仪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在宋代,饮食文化获得了发展和创新。
大宋时期,菜谱开始写成书籍,随着霓裳羽衣舞的流行,饮食文化更加地成为社交场合的一部分。
如果说封建社会中的饮食文化是宗教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结合产物,那么朦胧诗时期中的饮食文化则被复杂、多样的文化影响所塑造。
中国饮食在世界饮食文化中的影响中国以其丰富的口味和讲究口感而与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产生了交流和影响。
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仅与周边国家相互影响,还促进了全球饮食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如今,中国饮食文化已经成为世界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餐在全球发展中餐的影响力随着中国外交的逐渐成熟与之成正比,达成国际影响力的转型。
过去的几十年中,中餐在全球各地推广得非常快,从位置、布局、菜肴颜色和形状,到菜系和口味等各个方面,全球中餐的框架和特点越来越明显。
在许多国家的城市中,中餐已经形成了一种经济强大的文化,吸引了许多餐饮企业来到当地发展中餐。
中餐对世界菜系的影响中国饮食作为世界上最早创造的饮食文化之一,其影响已经到达了世界各地。
中餐对世界上其他菜系的影响不仅包括菜系特色和口味合理性的传承和创新,还包括厨师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饮食文化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视并发扬光大我们的饮食文化,在世界饮食文化的舞台上展现我们的风采。
中国饮食文化结课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d712516a76e58fafab00394.png)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中国饮食文化结课论文》姓名:***班级:农林经济管理112班学号:**********中国饮食文化结课论文农林经济管理112班陈思宇2011014431 有一种说法: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就是拿美国的工资,娶日本的太太,吃中国的菜,住英国的房……可以说中国的饮食,在世界是享有盛誉的,也可以说中国的饮食是“食”遍天下。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以足民食, 以食为天”。
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是从使用火时开始的。
火的使用促使人们脱离了“生吞活剥”、“茹毛饮血”的阶段, 一方面为人类烹调技术多样化创造了可能, 另一方面使人类产生了釜甄等烹饪工具,从而饮食文化也就初现皖端。
据考古发掘,中国早在“山顶洞人”时就已能人工取火,说明中国饮食文化的发端较早。
其发展大致分为原始社会、先秦、秦唐、宋元明清等四个阶段。
【1】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差异性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区域文化差异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可分为,东北、华北地区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西南及中南地区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各民族的饮食有所差异,东北.华北地区少数民族主要有满族,蒙古族和朝鲜,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和维吾尔族,西南及中南地区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苗族,黎族,壮族,土家族和傣族。
例如:满族人,喜欢吃甜食,爱吃蜂蜜,以杂粮为主爱吃猪肉。
著名的有慈禧小窝头,努尔哈赤黄金肉,乾隆豆腐菠菜…‥蒙古族人喜欢吃奶制食品、牛肉、羊肉串、手扒羊肉,喝奶茶,饮奶酒……回族人以米面为日常主食,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吃骆驼肉,但是禁食主马,骡,狗和一切自死的动物,一切飞禽走兽。
回族人喜欢饮茶和喜欢以茶待客。
维吾尔族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
常吃的有囊,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
藏族人一般一糍粑为主食饮用酥油茶及青稞酒。
探秘爱吃风干牛羊肉,手抓羊肉和烤羊肉。
苗族人喜欢吃糯米做的糯米粑粑和狗肉,酸菜,酸鱼,鸡西饭,狗稀饭 (2)中国的传统节食俗有春节食俗,元宵节食俗,中和节食俗,清明节食俗,端午节食俗,重阳节食俗,腊八食俗,冬至食俗,祭灶食俗。
浅谈中日两国饮食文化
![浅谈中日两国饮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bceb43f67ec102de2bd8998.png)
中 国 对 日本 的 文 化 感 觉 , 似 男 人 与 好 食、 食、 熟 自然 烹 饪 、 学 烹 饪 4 发 展 阶 坏 那 份 美丽 。 科 个 男人 或女 人 对 女人 , 一 种 同类 感 。 日交 有 中 段, 中国 推 出6 多种 传 统 菜 点 、 万 多种 工 万 2 同时 , 为 E 本 是 岛 国 , 之 资 源 缺 流 了 数 千 年 , 因 为 “ 衣 带 水 ” 隔 海 相 因 l 加 正 一 , 业 食 品 、 光 十 色 的 筵宴 和 流 光 溢 彩 的 风 乏 , 无接 壤 之领 国 , 一 自然 环 境 使 其危 望 , 船 往 来 , 五 舟 互通 有 无 。 方 世界 中 , 没 东 再 又 这 味流派, 获得 “ 饪 王 国 ” 美誉 。 烹 的 机 意 识 浓 重 , 怕遇 有 什 么 天 灾 人 祸 难 以 有其 他 国家像 中 日这 样 有 如 此深 切 的 文化 总
把 E本 的 饮 食 文 化 和 中 国 的 饮 食 习惯 、 l 特 本 国 内 最流 行 的 食物 。 有 日本 的 冷 面 是 还 中 国饮 食 文 化 也 直 接 影 响 到 日本 的饮 点 做 一 个 全 面 的 比 较 , 习 惯 和 特 点 上 找 放 在 竹 制 盘 上 , 从 用筷 子 夹起 一 I 数 量 放 食文 化 , 东 方 饮 食 文 化 圈的 轴 心 ; 对 日 q的 是 它 出两 国饮 食 文化 所 存 在 的差 异 , 过 比较 , 在 冷 汤里 进 食 。 通 有些 餐馆 没有 附 上 汤 匙 , 本 饮 食 文 化 发 展 起 了很 大 的 重 用 , 们 知 日 我 不 难 看 出 国家 的 历史 有 长 有 短 疆 域 有 大 本 人 习惯 拿 起 来 喝 汤 。 道 日本 的 很 多 菜 系 都 是 仿 效 中 国的 菜 系 。 有 小 、 力 有 强 有 弱 、 口有 多 有 少 , 族 实 人 民 l E本 料 理 非 常 讲 究 保 持 食 物 的 原 味 , 总 之 , 国 饮 食 文 化 是 一 种 广 视 野 、 层 中 深
介绍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
![介绍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31b8a8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2.png)
介绍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古代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说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从茶饮到粮食,从宴席到下酒菜,都体现了当时中国人对饮食的热爱和追求。
1. 粮食文化粮食在古代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当时,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仪式感和寓意的体现。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种植小麦、稻米、玉米等作为主要的粮食,而其中最为有名的还属稻米。
稻米在古代中国食品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是中国八大菜系中的主角之一,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象征。
古代中国人对稻米的热爱仍然存在于许多诗歌和文学作品之中。
2. 茶文化茶文化也是古代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几千年的历史使得中国的茶文化非常丰富,无论是在茶叶的品种、泡茶的方式、还是茶道仪式都有所不同。
在唐朝时期,茶文化达到了巅峰,并对日本等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许多诗歌和文学作品都包含了对茶文化的赞美。
3. 餐桌礼仪古代中国餐桌礼仪的规定非常严格。
在宫廷中,每个人在进餐时都需要按照严格的礼仪进行。
在一些正式的场合,宴席的规格非常高,不仅有非常多款菜肴,而且在菜肴的摆放上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4. 下酒菜文化在古代中国,人们在饮酒时也会搭配下酒菜。
下酒菜通常以酸、辣、咸口味居多,可以帮助消化酒精,促进酒的吸收和分解。
下酒菜的品种也非常的多样化,包括腌制的蔬菜、海鲜、火腿等等。
总之,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其中涌动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这些饮食文化不仅仅贯穿了整个古代的历史,更是对当今中国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 国饮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3
![中 国饮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3](https://img.taocdn.com/s3/m/0881399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2.png)
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3《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不仅滋养了中华民族,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犹如一道道美味佳肴,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去品尝、去感受、去借鉴。
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多样,首先体现在食材的广泛运用上。
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多样,这为丰富的食材提供了天然的生长环境。
从北方的小麦、玉米,到南方的水稻;从东部沿海的海鲜,到西部内陆的牛羊肉;从山间的野菜、菌类,到田间的蔬果,应有尽有。
这种对食材的充分利用和丰富选择,为世界饮食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
许多国家在接触到中国饮食后,开始尝试引进和使用原本不常见的食材,丰富了他们的餐桌。
中国烹饪技法的精湛独特,也是其对世界产生影响的重要方面。
炒、煎、炸、蒸、煮、烤、炖、焖等多种烹饪方式,各有千秋,能够将食材的美味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
以炒菜为例,旺火快炒能够迅速锁住食材的水分和营养,保持其鲜嫩的口感和色泽。
这种独特的烹饪技法,让世界各国的厨师们眼前一亮,纷纷学习和借鉴,并将其融入到当地的烹饪中。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菜系众多,每个菜系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点。
川菜的麻辣鲜香、鲁菜的咸鲜醇厚、粤菜的清鲜爽滑、淮扬菜的精致细腻等等,每一种菜系都代表着一方水土的饮食特色。
这些菜系的传播,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品尝到不同地域的美味,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饮食礼仪,也对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中国,用餐时讲究座次的安排、餐具的使用以及进食的顺序和方式。
例如,长辈先动筷、吃饭时不发出过大的声响等。
这些礼仪规范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对食物的珍惜,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一些国家也开始注重用餐时的礼仪,使餐饮活动更加文明和有序。
中国的茶文化同样是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的种类繁多,如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等。
中国人泡茶、品茶有着一套独特的方法和讲究,这种茶文化不仅传播到了周边的国家,如日本、韩国,还远播到了欧洲和美洲。
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11a966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9.png)
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中国文化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中国文化代表了中国历史上众多智慧
与思想的精华,其丰富性和深度使它有着强大的文化力量,同时也给世界各地多元文化格
局带来了许多独特和多样的影响。
它对亚洲和全球文化社会的影响,是显著而深远的。
首先,中国文化对周边地区的文字和语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拥有独特的文字体系,其中包括汉字、方言以及方言文字系统。
更重要的是,中国语言的传播使得许多当地国家
说普通话或类似的言语。
例如,朝鲜语很多词汇和语法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成为一门独
特的语言。
其次,中国文化也影响了周边地区的宗教信仰。
例如,中国传统宗教佛教和道教给韩国、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带来了深远影响。
除此之外,中国儒家思想也给周边国家带
来了深刻的影响。
它以科学、务实和关系为基础,指导当地国家如何发展。
再者,中国的文化也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日常生活规范。
中国文化通过食物、服装、饮
食习惯、乐器、舞蹈等深入地传播到东亚乃至整个世界。
朝鲜和日本的传统文化,更多地
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最后,中国文化还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审美观念。
许多艺术品、瓷器、绘画等,几乎都
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成为日本、韩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代表作品。
它们体现了中国文化
在这些国家的影响,这是中华文化的传播手段之一。
总的来说,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它不仅改变了当地文化,而且也熏陶了人
们的审美和文化价值观。
此外,中国文化也渗透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这是跨越国界
的不可抹灭的文化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对周边各国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周边各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7e24d0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4.png)
中国传统⽂化对周边各国的影响中国传统⽂化在历代传承中接收了⼤量的外域⽂化,这些⽂化与中国传统⽂化融会贯通,成为了中国⽂化的⼀部分。
与此同时,中国传统⽂化因其多层次的内容使得其具有强⼤的对外影响⼒。
⽆论是经济、政治制度还是⽂化,都对外域⽂化有着深远厚重的影响。
以致在现代社会,尤其是⽇本的服饰饮⾷等物质层⾯,我们就能够看到很多中国⽂化的影⼦。
吸取外来⽂化使⾃⾝获得新的⽣机是必然的,但中国传统⽂化因其⾃⾝的优越性⽽外传也是⼀个必然的、延续千年的过程。
在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曾经提到:“中国智识线和外国智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次,明末的历算便是第⼆次。
”这两次的⽂化交汇,都对中外⽂化产⽣了巨⼤的影响。
但中国的⽂化输出在秦代就已经存在。
有学者提出,⼀些逃避秦代苛政的中国移民促使⽇本⽣产⼒出现了突然的飞跃,使⽇本从以渔猎为主的采集经济发展⽽为以种植⽔稻为主的农业经济。
经济是基础,在古代的东亚⽂明发展中,耕作⽅式的进步能够使⼀个国家获得飞跃式的发展。
3世纪时,⽇本的邪马台⼥王国已与中国的曹魏互相遣使往来,进⼀步发展了⾃汉代起就较为密切的朝贡和宗主关系。
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进⾏朝贡⾸先是为了宣扬国威,其次才是为了国家间的交流。
⽇本虽是朝贡国,但中国收下其贡品之后,会返给⽇本价值更⾼的物品,以⽰国威。
在政治⽅⾯,中国特殊的封建制度对于周边各国来说都具有莫⼤的吸引⼒。
因为封建制度和君主专制的结合令中国国⼒远远强盛于周边国家,甚⾄到后期可以在全世界称雄。
善于借鉴强国经验的⽇本这时⼜开始迈出向中国学习的步伐。
7世纪,完成统⼀⼤业的⾼句丽新罗王朝政治制度效仿唐设六部、州、郡、县。
经济制度仿唐实⾏租庸调法。
教育制度仿唐实⾏太学和科举制。
新罗的国号,取⾃汉⽂“德业⽇新”、“⽹罗四⽅”之意。
同⼀时期,圣德太⼦效仿中国制度,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推⾏了“推古朝改⾰”。
在圣德太⼦摄政的三⼗年间,推古朝正式采⽤了“天皇”⼀词代替以前的“⼤王”的称号,试图建⽴以天皇为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实⾏了⼀系列的政治改⾰,对⽇本社会产⽣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例子
![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ec41458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e.png)
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例子
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有很多例子。
以下是一些例子:
1.汉字文化圈:汉字文化圈是一个由中国文明和儒家思想所影响的区域,包括
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
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汉语被广泛使用,汉字成为这些国家的官方文字之一。
中国的儒家思想和佛教也被广泛传播到这些地区,影响了这些地区的文化和历史发展。
2.饮食文化:中国美食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许多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都受到了
中国美食的影响。
例如,日本的寿司、韩国的泡菜等都是受到中国美食影响而形成的特色食品。
3.民俗文化:中国的民俗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周边国家。
例如,春节是全球华
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世界各地华人最为重视的节日。
此外,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端午节等也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广受欢迎。
总之,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仅体现在语言、饮食等方面,还深刻地影响了这些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在亚洲的影响力
![中国饮食文化在亚洲的影响力](https://img.taocdn.com/s3/m/94cc407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a.png)
中国饮食文化在亚洲的影响力中国饮食文化是世界上最为丰富多彩的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
中国的饮食文化由来已久,受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响,包括印度、中东、欧洲等地的文化。
因为多年来的交流,中国饮食文化逐渐扩展到亚洲地区。
中国的饮食文化已经成为亚洲地区的一种流行文化,其影响力十分显著。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之前。
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涉及到各种不同口味和方式的菜肴,以及茶文化和酒文化。
中国的菜肴被广泛认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中国菜肴的影响开始传播到周边国家,例如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地,展现出中国饮食文化在亚洲地区的重要性。
中国菜肴具有独特的味道和风格,以独具特色的烹饪技巧和食材组合而闻名于世。
例如,中式烹饪的四大菜系是川菜、粤菜、湘菜、鲁菜,在国内和国际上备受欢迎。
川菜以其辛辣和丰富的味道而闻名,粤菜则以其多样化,轻巧,细腻的味道而著名。
湘菜以其鲜辣香辣而著名,鲁菜则以其口味清淡,爽口可口而备受喜爱。
除了菜肴之外,茶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另一个体现。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茶文化包括种植,炒制和饮用茶等多个方面。
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食品,也是一种社交和文艺体验的方式。
茶文化也被广泛推广到亚洲其他地区,包括日本的茶道和韩国的茶文化。
饮酒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的饮酒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中国的酒分为黄酒、米酒、白酒等多种类型,不仅是一种饮品,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的酒在亚洲地区也备受欢迎。
例如,日本的清酒和白兰地,韩国的焦酒,都是材料从中国引进,并发展成为本国酒的成功案例。
在亚洲地区,中国的饮食文化已经成为其它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中国菜肴,茶文化和饮酒文化对于当地人民有着重要的意义,也随着亚洲民族之间的友好来往使得中国的饮食文化也获得越来越多的机会进行交流和发展更广阔。
总之,中国的饮食文化多样,远播海内外,给亚洲地区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在当今亚洲地区种族文化,和平友好合作的背景下,中国的饮食文化仍将继续发挥重要的影响力,带领大家前往新的盛宴和文化的奇遇之旅。
浅析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浅析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与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2dc3ed6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f.png)
浅析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与融合中日两国在地理位置上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关系,饮食文化之间也有着深厚的渊源,两者存在差异,也有共通性。
通过对两国饮食文化差异与融合进行分析、理解和比较,可以进一提升两国的友好关系,使两国饮食文化的独特内涵更大放光彩。
标签:中国饮食文化;日本饮食文化;差异;融合饮食文化是每个国家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不论是人类茹毛饮血的人类之初饮食,还是文化气息浓郁的现代饮食,不可否认,“吃”这件事从人类诞生以来就开始存在。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170多万年,对周边国家甚至是全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其中日本自古以来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颇为深刻,如果说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母文化”,那日本饮食文化就是一种“子文化”,然而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日本饮食文化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格局。
追本溯源,分析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和融合能够更好的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为两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提供途径。
1 选料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中国饮食的食材种类应有尽有,天上的,地下的,水里的,几乎无所不吃,但凡可食用的都会被拿来烹饪。
每道菜肴所需要的原料,包括主料,调料,配料,辅料等,都有一定的讲究,以“精”、“细”概括。
就地取材也是中国厨师选料的标准之一,如鲤鱼只有黄河鲤最佳,若是特到江南吃鲤鱼怕是会被笑话。
这造就中国四大才菜系和各地不同风味流派的形成。
以上种种都是以丰富为基础的,相较于日本,四面环海,资源缺乏,又没有接壤的邻国,导致日本饮食的选料以海产品为主。
即便如此,也不能阻止严格的日本厨师对上好原料的追求,而这一追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费,与中国厨师的物尽其用有着很大的差异。
2 烹饪技法中国菜分为多个菜系,有很多的加工方法,“煎、炒、烹、炸、爆、烤、熘、扒、蒸、烧、煮、炖、炝、拌、烩、焖、煨、靠、酱、熏、酿、塌、糟、涮、风、卤、贴、淋”28种烹饪技法,这不仅是日本料理所望尘莫及的,也是世界各国料理所不可企及的。
日本人将食物放入水中煮食为多,又称“煮たき文化”,除此之外,日本料理的烹饪方法是有限的几種,如“焼く”(烧、烤)、“揚げる”(炸)等,同时从菜肴的命名也可以看出日本烹饪方法的种类较少,如“煮物”(水煮类食物),“烧物”(火烤类食物),“扬物”(油炸类食物)等,这也和中国菜名中多样的烹饪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饮食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甚至没有华人的地点,都可以见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妨碍。
那么,中国的烹饪原料、烹饪技法、传统食品、食风食俗等等,又是怎么样传播到世界各地去的呢﹖早在秦汉阶段,中国就开始了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
据《史记》、《汉书》等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经过丝绸之路同中亚各国开展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活动。
张骞等人除了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物产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
今天在原西域地区的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来自中原的木制筷子。
我国传统烧烤技术中有一种啖炙法,也很早经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最终在当地形成了人们喜欢吃的烤羊肉串。
比西北丝绸之路还要早一些的西南丝绸之路,北起西南重镇成都,途经云南到达中南半岛缅甸和印度。
这条丝绸之路在汉代同样发挥着对外传播饮食文化的作用。
例如,东汉建武年间,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到达交趾(今越南)一带。
当时,大批的汉朝官兵在交趾等地筑城居住,将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等食俗带到了交趾等地。
因此,至今越南和东南亚各国仍然保留着吃粽子的习俗。
此外,我国的饮食文化对朝鲜的妨碍也很大,这种事情似乎始于秦代。
据《汉书》等记载,秦代时“燕、齐、赵民避地朝鲜数万口。
”这么多的中国居民来到朝鲜,自然会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朝鲜。
汉代的时候,中国人卫满曾一度在朝鲜称王,此时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朝鲜的妨碍最深。
朝鲜适应使用筷子吃饭,朝鲜人使用的烹饪原料、朝鲜人在饭菜的搭配上,都明显地带有中国的特色。
甚至在烹饪理论上,朝鲜也说究中国的“五味”、“五色”等说法。
受中国饮食文化妨碍更大的国家是日本。
公元8世纪中叶,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大量的中国食品,如干薄饼、干蒸饼、胡饼等糕点,还有创造这些糕点的工具和技术。
日本人称这些中国点心为果子,并依样仿造。
当时在日本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唐果子就有20多种。
鉴真东渡还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了日本,日本人吃饭时使用筷子算是受中国的妨碍。
唐代时,在中国的日本留学生还几乎把中国的全套岁时食俗带回了本国,如元旦饮屠苏酒,正月初七吃七种菜,三月上巳摆曲水宴,五月初五饮菖蒲酒,九月初九饮菊花酒等等。
其中,端午节的粽子在引入日本后,日本人又依照自己的饮食适应作了一些改进,并进展出若干品种,如道喜粽、饴粽、葛粽、朝比奈粽等等。
唐代时,日本还从中国传入了面条、馒头、饺子、馄饨和制酱法等等。
中国菜对日本菜的妨碍很大。
17世纪中叶,清代中国僧人黄檗宗将素食菜肴带到日本,被日本人称之为“普茶料理”。
后来又有一种中国民间的荤素菜肴传到日本,称为“卓袱料理”。
“卓袱料理”对日本的餐饮业妨碍很大,它的代表菜如“胡麻豆腐”、“松肉汤”等,至今还列在日本一些餐馆的菜谱上。
日本人调味时经常使用的酱油、醋、豆豉、红曲以及日本人经常食用的豆腐、酸饭团、梅干、清酒等等,都来源于中国。
饶有味味的是,日本人称豆酱为唐酱,蚕豆为唐豇,辣椒为唐辛子,萝卜为唐物,花生为南京豆,豆腐皮为汤皮等等。
为了纪念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日本人,日本还将一些引进的中国食品以传播者的名字命名。
如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僧人泽庵学习中国烹饪,用萝卜拌上盐和米糠进行腌渍,日本人便将其称之为泽庵渍。
清朝顺治年间,另一位日本僧人隐元从中国传入菜豆,日本人便称之为隐元豆。
除了西北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之外,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它扩大了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上的妨碍。
泰国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加上和我国便利的陆上交通,所以两国交往甚多。
泰国人自唐代以来便和中国的汉族交往频繁,公元9~10世纪,我国广东、福建、云南等地的居民大批移居东南亚,其中不少人在泰国定居,中国的饮食文化对当地的妨碍很大,以致于泰国人的米食、挂面、豆豉、干肉、腊肠、腌鱼以及就餐用的羹匙等等,都和中国内地的有许多共同之处。
在中国的陶瓷传入泰国之前,当地人多以植物叶子作为餐具。
随着中国瓷器的传入,当地人有了精美有用的餐饮器具,这使当地居民的日子习俗大为改观。
并且,中国移民还把制糖、制茶、豆制品加工等生产技术带到了泰国,促进了当地食品业的进展。
中国饮食文化对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的妨碍也很大,其中
以缅甸较为突出。
公元14世纪初,元朝军队深入缅甸,驻防达20年之久。
并且,许多中国商人也旅居缅甸,给当地人的饮食日子带来很大的变革。
由于这些中国商人多来自福建,因此缅语中与饮食文化有关的名词,很多是用福建方言来拼写的,像筷子、豆腐、荔枝、油炸桧油条等等。
距离中国稍远的几个东南亚岛国,像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妨碍也别小。
菲律宾人从中国引进了白菜、菠菜、芹菜、莴苣、大辣椒、花生、大豆、梨、柿、柑桔、石榴、水蜜桃、香蕉、柠檬等蔬菜和水果,菲律宾人还爱吃中国的饭菜,如馄饨、米线、春饼、叉烧包、杂碎、烤乳猪等,日常饮食则离别开米粉、面干、豆干、豆豉等,使用的炊具也是中国式的尖底锅和小煎平锅。
菲律宾人特别爱吃粽子,他们别但端午节吃,圣诞节也吃,平时还把粽子当成风味小吃。
菲律宾的粽子,造型根据中国古制,呈长条形,而滋味则很像浙江嘉兴的粽子。
马来西亚在饮食文化上也受到中国的妨碍。
据考证,马来人的祖先要紧是来自我国云南一带种植水稻的民族,马来人的某些食俗同这些先民大有关系。
例如,马来人的大米从种植到收获,都有类似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和礼仪。
马来菜的烹制办法和中国菜相似。
马来语中称作“塔夫”的中国豆腐,在当地十分受人爱慕,有些地点还把豆腐的色、香、味揉和在本土传统的咖喱菜中。
中国的饮食文化对印度尼西亚的妨碍历史悠久。
历代来到印度尼西亚的中国移民,向当地人提供了酿酒、制茶、制糖、榨油、水田养鱼等技术,并把中国的大豆、扁豆、绿豆、花生、豆腐、豆芽、酱油、粉丝、米粉、面条等引入印度尼西亚,极大地丰富了当地人的饮食日子。
茶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世界各国的妨碍最大。
各国语言中的“茶”和“茶叶”这两个词的发音,基本上从汉语演变而来的。
中国的茶改变了许多外国人的饮食习俗,例如,英国人由于中国的茶而养成了喝下午茶的适应,而日本人则由于中国的茶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道”。
星辰在线
“[学校计划]下学期英语教研组计划”学校工作计划
别详一、指导思想:
在教务处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协调好各备课组间的关系。
仔细学习新的教学大纲,巩固进展爱校爱生、教书育人,富有进取精神、乐观积极向上的融洽的教研新风貌,在上届中招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为把我组的教研水平提高到一具新的台阶而努力奋斗。
二、奋斗目标:
1、开展学习新大纲的活动,稳步扎实地抓好素养教育;
2、加强教研治理,为把我组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一具新层面而奋斗;
3、协调处理好学科关系,在各备课内积极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各备课组按照"五个一"要求,做好教研工作,即"统一集体备课,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
4、配合各备课组,搞好第二课堂活动,把创新教育理念灌输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三、具体措施:
1、期初及期中后召集全组教师会议,布置教研活动安排及进行新大纲学习;
2、降实各备课组教学进度表及教学打算;
3、有的放矢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初一年组织学生单词竞赛;
初二年组织学生进行能力比赛;
初三年组织学生进听力比赛;
其中初一年有条件的话多教唱英文歌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含介绍英美文化背景常识。
4、各备课组降实好课外辅导打算,给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制造条件,积极备战英语"奥赛"。
5、要求各科任教师,积极主动及时地反馈教情学情,并提出整改意见,指出努力方向;
6、针对别同年段学生的别同表现,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工作中;
7、降实本学期教研听评课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