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诊断研究的新变化_孙凌
强迫症治疗的新方法和研究趋势
强迫症治疗的新方法和研究趋势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被强烈的、反复的不理性念头(强迫观念)所困扰,并因此产生强迫行为以消除这些念头。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关于强迫症治疗的新方法不断涌现,并且研究者们对于强迫症的治疗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一、药物治疗的进展药物治疗一直是强迫症的主要疗法之一。
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是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强迫症的方法。
然而,传统的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药物对所有患者的疗效并不一致,且容易出现副作用。
因此,研究者们开始探索新的药物治疗方法。
最新的研究显示,一些其他类型的药物如d-环状氧化酶抑制剂、神经激素和兴奋剂等,也可能对强迫症的治疗产生积极的效果。
此外,个体化药物治疗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即根据患者的特殊需求和个体差异来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创新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治疗强迫症的常用心理疗法。
然而,传统的CBT也存在一些限制,因此研究者们开始尝试将其他疗法与CBT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比如,正念疗法(Mindfulness)与CBT结合,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接纳和理解他们的强迫观念,并减少对这些观念的反应。
此外,虚拟现实疗法(Virtual Reality Therapy)也逐渐受到重视。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患者可以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中进行暴露治疗,从而更好地适应与强迫观念相关的恐惧和压力。
三、神经科学研究的突破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为强迫症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通过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术,研究者们可以观察到患者大脑活动的变化,并且根据这些变化来优化治疗方案。
例如,最新的研究表明,在进行CBT治疗过程中,患者学习到降低强迫观念和行为的技巧后,大脑的连接模式会发生显著的改变,与健康人的大脑相似度也会提高。
这些神经科学的发现为强迫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依据。
强迫症的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研究进展
强迫症的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研究进展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发生不受意愿控制的强迫思想或行为。
这些思想和行为往往使患者感到极度不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对强迫症的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并为其治疗提供指导。
本文将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进展。
一、神经影像学研究神经影像学研究是研究强迫症的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者们发现强迫症患者在执行决策、调控情绪和行为抑制等认知任务时,大脑活动模式与正常人存在差异。
尤其是前额叶皮层、纹状体和扣带区等区域的功能异常与强迫症症状密切相关。
此外,连接性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大脑网络连接存在变化,特别是涉及执行控制的前额叶皮层和皮层-皮层连接。
二、结构影像学研究除了功能异常,强迫症患者的大脑结构也存在变化。
研究显示,与正常人相比,强迫症患者的脑灰质容积在某些区域存在明显异常。
特别是与运动控制和情绪调节相关的纹状体、前额叶皮层和扣带区等区域的灰质厚度存在差异。
此外,研究还发现了强迫症患者在胼胝体和杏仁核等脑区的微结构异常。
三、神经化学研究神经化学研究揭示了强迫症患者神经递质水平的异常变化。
研究表明,血浆和脑脊液中的谷氨酸、谷氨酰胺和谷胱甘肽等物质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
这些物质的改变可能与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进一步加深了对强迫症的理解。
综上所述,强迫症的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神经影像学研究揭示了强迫症患者在认知任务中的大脑活动模式异常,结构影像学研究发现了脑灰质容积和微结构的变化,而神经化学研究揭示了神经递质水平的异常变化。
这些研究结果为强迫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为强迫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理论支持。
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观察性研究阶段,对于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和病因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注:以上文章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强迫症在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发现
强迫症在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发现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以强迫思维和行为为特征。
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同时也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治疗强迫症。
一、神经环路的异常活动研究表明,强迫症与神经环路的异常活动密切相关。
神经环路是大脑中负责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网络系统。
在强迫症患者中,这些神经环路的活动出现了异常。
具体来说,前额叶皮层、扣带回皮层和杏仁核等区域的功能异常可能与强迫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二、神经递质的不平衡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的神经递质水平可能存在不平衡。
例如,血清素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与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强迫症患者的血清素水平往往较低,这可能导致他们对不必要的思维和行为产生过度的关注和焦虑。
三、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基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强迫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遗传因素在强迫症的发病中有一定的影响,但环境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例如,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和家庭环境的压力可能增加患强迫症的风险。
这些研究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为预防和治疗强迫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认知行为疗法的有效性在治疗强迫症方面,认知行为疗法(CBT)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CBT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他们的强迫思维和行为是不合理和无效的,从而改变他们的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
最新的研究发现表明,CBT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强迫症状,还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交功能。
此外,CBT还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环路的活动和神经递质的平衡来改善大脑的功能。
五、药物治疗的进展除了CBT,药物治疗也是强迫症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
抗抑郁药物和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
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显示,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他们的基因变异有关。
强迫症的研究进展
强迫症的研究进展摘要: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等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其神经生物学机制涉及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的病变以及脑内5-HT、DA、谷氨酸等神经递质的异常。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目前该病的治疗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以心理治疗为辅。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强迫症的研究进展,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做出综述。
关键词:强迫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等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疾病。
其终生患病率为2.3%,且与其他精神障碍具有较高的共病率。
多数强迫症患者认为自己的强迫观念和行为没有必要或不正常,但却无法摆脱,故常为此感到焦虑和痛苦。
强迫症严重干扰患者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已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对强迫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1强迫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1.1.神经解剖学机制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是强迫症发生的解剖学结构基础。
该环路是皮质功能的补充和调节结构,其病变引起了丘脑水平的门控功能缺陷,从而导致了前额皮质(与强迫性思维有关)和前扣带回(与强迫症的非特异性焦虑有关)的高度激活,使患者表现出强迫性思维和继发性焦虑。
经治疗后的强迫症患者尾状核、丘脑和额叶皮质的活动有轻度减少是该学说的有力证据。
1.1.神经生化学机制强迫症的生化机制主要涉及中枢神经递质(主要是5-HT、DA 、谷氨酸)的功能异常。
1.2.1 5-HT 参与痛觉、精神情感活动和下丘脑-垂体的神经内分泌活动等的调节,亦被认为是与强迫症发生联系最为密切的神经递质。
该学说的最早证明来自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SSRIs)治疗强迫症的有效性。
1.2.2 DA 在大脑的运动控制、情感思维和神经内分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DA受体阻断药能够增强SSRIs的抗强迫作用,提示强迫症的发生与中枢DA功能亢进有关。
强迫症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强迫症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会表现出反复出现的不自主、令人困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近年来,针对强迫症的治疗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
本文将介绍强迫症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神经调节和植入式治疗等方面的创新方法。
一、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是目前治疗强迫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帮助患者了解和改变其强迫观念和行为,CBT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近期的研究发现,CBT的效果可以通过加入新的元素和技术来增强。
首先,虚拟现实技术(VR)被应用于CBT中,以帮助患者面对他们的恐惧和焦虑。
通过在虚拟环境中创造触发强迫症症状的情境,患者可以逐步暴露于这些触发因素,从而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强迫症。
其次,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发展为CBT的传递和监测提供了新的渠道。
患者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获取CBT的教育和支持,并使用手机应用程序进行自我监测和干预。
这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便利和灵活的治疗方式。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强迫症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被广泛用于缓解强迫症症状。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副作用的存在,目前仍需要寻找更有效和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针对这一问题,基因组学研究为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通过分析患者的遗传变异,研究人员可以预测患者对某种药物的反应,并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和剂量。
这一定制化的治疗策略将大大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三、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近年来在强迫症治疗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
脑深部刺激(DBS)被认为对于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DBS通过在特定脑区域植入电极,并通过电流刺激来调节神经活动,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最新的研究进展表明,DBS的疗效可以通过结合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个体化定位和调试来进一步提高。
同时,DBS的适应症范围也在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强迫症,还包括其他相关精神疾病。
四、植入式治疗植入式治疗是治疗强迫症的另一种创新方法。
强迫症的研究进展与新治疗方法展望
强迫症的研究进展与新治疗方法展望强迫症,属于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陷入不可控制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多年来,对于强迫症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使得人们对于该病的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针对强迫症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新近提出的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研究进展1. 神经影像学研究近年来,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为强迫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强迫症患者大脑中特定的激活模式。
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顶叶、背外侧通道和基底神经节等脑区存在功能异常,这些异常可能与强迫症症状的产生和维持有关。
2. 遗传学研究遗传学研究揭示了强迫症与遗传因素之间的关联。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某些遗传变异可能增加患强迫症的风险。
例如,与谷氨酸受体(glutamate receptor)相关的基因变异在强迫症患者中较为常见。
此外,家庭研究也显示,强迫症有较高的家族聚集性,亲属间患病风险较高,遗传因素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是目前最常用的强迫症治疗方法之一。
CBT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他们的强迫思维是不合理和无效的,从而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反应。
研究表明,CBT可以显著减少强迫症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并且效果可以长期持续。
新治疗方法展望1. 脑电刺激疗法脑电刺激疗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治疗强迫症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向大脑传递特定的电信号,来调节相关脑区的活动,从而减轻患者的强迫症症状。
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脑电刺激疗法对于一部分强迫症患者有效,并且具有较低的副作用风险。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一种新颖治疗方法。
研究发现,针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可能对强迫症的治疗具有潜在的益处。
目前,已经有一些针对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初步结果显示该方法可能对一部分强迫症患者有效。
强迫症治疗新进展(附病例报告一例)
4
胁歹,Z掌母!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义
强迫症治疗新进展(附病例报告一例)
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研究生:徐秋杰 导师:许毅副教授
强迫症是一类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的神经症。普通人群 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2%一3%。在美国,强迫症是继恐惧症(phobia)、物 质滥用(substance abuse)、和重症抑郁(major depression)之后的第四大精神 科常见疾病…。成年男性与女性患病率基本相同,但在青少年中,男性患病率 高于女性,且男性的发病年龄早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19岁和22岁; 约2/3的患者在25岁之前发病。其发病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并可伴发其它精神症状,如67%患者伴发重症抑郁,25%伴社交恐惧症,另有伴 发惊恐障碍、进食障碍等。据美国ECA(Epidemiologic CatchmentArea)资料 “,强迫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低下,36%的强迫症患者存在工作障 碍,23%有婚姻或人际交往问题,19%存在暴力倾向。但对其治疗的疗效却并不 乐观,本文结合I临床病案对强迫症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经颅磁刺激治疗 等方法作以综述。
antiadreneⅢic side effects,The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ls).such as Dar。xetine,fluoxetine.fluvoxamine and sertraline have proven efficacy and have been appro。ed by the 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for use in patients with OCD·And the 1aR。’ tw。drugs are safe when used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ases.The general effficacy of SSRIs for the treatmem of OCD is 65%to 70%,but only 50%to 60%ofthe symptoms remise-SSRls
强迫症治疗的前沿技术展望
强迫症治疗的前沿技术展望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频繁的不必要的重复行为和强迫性思维。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了心理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一些前沿技术已经在强迫症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首先,神经反馈治疗是一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治疗手段。
该技术通过监测患者的生物反应,如心率、皮肤电阻和脑电波等,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患者,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生理状态并学会调节。
研究表明,神经反馈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强迫症症状的严重程度,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虚拟现实技术在强迫症治疗中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各种真实场景,并通过患者与虚拟环境的互动来帮助他们面对恐惧和焦虑。
例如,一个患有洁癖强迫症的患者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脏”物体进行互动,从而逐渐减少对于洁净的过度追求。
研究发现,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强迫症症状,并且效果持久。
此外,脑磁共振成像(fMRI)在强迫症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患者大脑活动的观察,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强迫症的神经机制,并根据这些机制开发出更精确的治疗方法。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通过对患者进行fMRI扫描并采用实时反馈,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调节大脑活动,从而减少强迫症症状的发作次数和强度。
此外,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创新技术也在强迫症治疗中得到了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减轻症状。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将认知行为疗法与其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例如,一项研究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和认知行为疗法相结合的方法,帮助患者逐渐面对他们的恐惧和焦虑,并学会应对这些情绪。
结果显示,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显著减轻强迫症症状,并且效果持久。
总体而言,强迫症治疗的前沿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神经反馈治疗、虚拟现实技术、脑磁共振成像以及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创新技术都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
强迫症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强迫症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高压力环境下,强迫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了解强迫症治疗的现状以及探索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推动精神医学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强迫症治疗的现状目前,强迫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强迫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氟西汀、舍曲林等。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改善患者的强迫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尝试多种药物或者联合用药,且药物治疗往往存在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失眠、性功能障碍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心理治疗在强迫症的治疗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目前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思维和行为模式,并逐步改变这些模式,从而减轻强迫症状。
例如,暴露与反应预防疗法(ERP)要求患者在治疗师的指导下,逐渐面对引起焦虑的情境,同时克制自己的强迫行为,经过反复练习,患者的焦虑和强迫症状会逐渐减轻。
但心理治疗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对治疗师的专业水平和经验要求较高,在一些地区,专业的心理治疗资源相对匮乏,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物理治疗作为补充治疗手段,在强迫症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通过对大脑特定区域进行磁刺激,调节神经活动,对部分强迫症患者可能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物理治疗的效果尚不稳定,其作用机制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综合治疗在强迫症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将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但在实际治疗中,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以及如何实现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整合,仍然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
二、强迫症治疗面临的挑战尽管现有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强迫症患者,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强迫症的脑影像学研究进展与意义
强迫症的脑影像学研究进展与意义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出现的不适当、反复和强迫性的思维、冲动或行为。
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强迫症患者的脑影像学变化。
本文将对强迫症的脑影像学研究进展与意义进行探讨。
1.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通过测量脑血氧水平变化来反映患者脑活动的非侵入性技术。
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在激发强迫行为时,大脑的活动模式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与正常人相比,强迫症患者在大脑边缘系统、纹状体、前额叶等区域的活动增加。
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强迫症的神经机制。
2. 结构性磁共振成像(sMRI)的发现结构性磁共振成像(sMRI)可以提供脑部结构的详细信息。
通过对强迫症患者和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在脑灰质结构上存在一些差异。
例如,患者的纹状体体积明显增大,与其他大脑区域的连接也发生了变化。
这些结构改变可能与强迫症症状的发展和维持有关。
3. 强迫症的网络连接研究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强迫症患者不同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
这些研究表明,在强迫症患者中,前额叶、纹状体、扣带回等区域之间的连接存在异常。
这些异常连接可能导致了患者思维和行为的异常表现。
研究这些网络连接的变化,对于强迫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4. 研究意义强迫症的脑影像学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通过揭示患者大脑活动模式、结构变化和网络连接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强迫症。
此外,脑影像学研究还有助于对强迫症患者进行分型和个体化治疗,为病人提供更有效的干预手段。
尽管强迫症的脑影像学研究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还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验证。
其次,不同研究中使用的脑影像学技术和分析方法存在差异,需要更加一致和规范的研究设计。
最后,脑影像学研究仅能提供关联性证据,无法确定因果关系,还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来进一步确认。
强迫症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趋势
强迫症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趋势引言: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以强迫性思维和行为为特征。
长期以来,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各种治疗方法,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强迫症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趋势。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强迫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通过帮助患者改变其强迫性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轻症状。
最新的研究表明,CBT在强迫症治疗中的有效性已得到证实。
与传统的CBT相比,一些新的疗法形式也开始受到关注。
例如,第三代认知行为疗法(CBT-3)强调接受和关注的态度,以及意义和价值的探索。
这些新的疗法形式为强迫症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强迫症的另一种常见治疗方法。
选择适当的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抗抑郁药物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常用的药物类别。
最新的研究显示,SSRI药物在强迫症治疗中的有效性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
此外,一些研究还表明,与单一药物治疗相比,联合药物治疗可能更有效。
神经反馈治疗:神经反馈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监测和调节患者的生物反馈信号来帮助他们改变其心理和生理状态。
最新的研究表明,神经反馈治疗在强迫症治疗中可能具有潜力。
例如,研究人员使用脑电图反馈技术来训练患者增强大脑区域的活动,从而减轻强迫症症状。
虽然这一领域仍处于初级阶段,但神经反馈治疗的发展前景令人充满期待。
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强迫症治疗中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研究人员发现,自体免疫疾病与强迫症之间存在关联,这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项研究表明,免疫抑制剂可以减轻强迫症患者的症状,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个体化治疗:强迫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障碍,不同患者之间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
因此,个体化治疗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最新的研究表明,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并提高治疗效果。
强迫症治疗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
强迫症治疗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强迫症是一种常见而困扰许多人的心理疾病,它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带来很大困扰。
多年来,心理治疗一直是强迫症的主要治疗方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治疗方法被引入临床实践。
本文将介绍强迫症治疗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
一、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是当前广泛应用于强迫症治疗的一类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血清素再摄取,增加脑内血清素水平,从而调节大脑神经元的活动,减少强迫症状的发作。
常用的SSRIs包括氟西汀、舍曲林等。
研究表明,SSRIs在缓解焦虑、抑郁、强迫症症状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抗焦虑药物抗焦虑药物也常被用于治疗强迫症。
例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常被用于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
然而,这类药物不能单独作为强迫症的治疗药物,通常需要与其他药物或心理治疗相结合使用。
三、神经调节药物在近年的研究中,一些新型的神经调节药物被发现对强迫症的治疗具有一定效果。
例如,奥氮平是一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但也被发现对于强迫症具有一定疗效。
此外,某些抗抑郁药物如克赛汀也被发现可以减少强迫症症状。
这些神经调节药物的使用需要慎重,应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四、免疫调节药物最新的研究表明,免疫调节药物在强迫症的治疗上也有一定的作用。
例如,新试验表明乙胺丁醇和环孢素等免疫调节药物可能会减少强迫症症状的严重程度。
然而,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这些发现。
总结起来,强迫症治疗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抗焦虑药物、神经调节药物和免疫调节药物等。
尽管药物治疗可以提供显著的疗效,但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严格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
此外,药物治疗通常需要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强迫症治疗药物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强迫症治疗的最新进展与研究
强迫症治疗的最新进展与研究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反复、无法控制的、强迫性的、刻板的行为和思维。
近年来,针对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神经调节和药物治疗等。
本文将综述强迫症治疗的最新进展与研究。
一、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强迫症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疗法通过让患者了解自己的强迫症症状和心理特点,帮助患者调整负性思维和行为模式,最终实现症状的缓解。
最新研究显示,认知行为疗法在强迫症治疗中的有效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二、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一种新兴的强迫症治疗方法。
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脑神经回路存在异常,而神经调节可以通过刺激或抑制特定区域的神经活动来调整脑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目前,神经调节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强迫症治疗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
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是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式,可以通过调节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来减轻患者的症状。
近年来,一些新型药物的研发为强迫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要更多的研究。
四、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已成为强迫症治疗的常见方式。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思维模式和行为,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最新的研究表明,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持久性,对于长期患病的强迫症患者尤为重要。
五、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发展强迫症是一种复杂多样的疾病,不同患者的症状和病因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最新的研究表明,对于强迫症患者的治疗,应该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例如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或者是采用神经调节等新型治疗方法。
总结:强迫症治疗的最新进展与研究涵盖了认知行为疗法、神经调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等方面。
这些进展为强迫症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并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强迫症的科学研究新进展与未来展望
强迫症的科学研究新进展与未来展望近年来,强迫症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心理疾病。
强迫症是指患者出现多种不可控制的强迫思维和行为的心理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科学界在强迫症的研究上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介绍这些新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基因研究强迫症被认为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因此基因研究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多个与强迫症有关的基因。
通过研究这些基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并发展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未来,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将为强迫症的治疗带来新的可能性。
2. 神经影像学研究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也为强迫症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通过研究患者的大脑活动,科学家们发现了与强迫症相关的脑区和神经回路。
这些研究结果不仅增加了对强迫症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
3. 神经调控疗法目前,强迫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且存在副作用。
因此,科学家们开始研究神经调控技术,如深部脑刺激和转导磁刺激。
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技术对于部分强迫症患者的症状缓解有显著效果,为未来治疗手段的丰富提供了希望。
4. 多学科综合研究强迫症是一个复杂的疾病,涉及到心理、神经、遗传等多个学科。
为了更好地研究强迫症,科学家们开始在不同学科之间进行合作研究。
例如,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和遗传学家等共同参与强迫症的研究,从而更全面地认识疾病,并开展跨学科的治疗方法。
未来,强迫症的研究方向还有很多。
首先,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寻找更多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和脑区。
其次,我们需要进一步改善现有的治疗方法,开发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此外,早期诊断和预防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总之,强迫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仍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不断努力,我们相信将来能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帮助。
强迫症治疗的新趋势与研究进展
强迫症治疗的新趋势与研究进展随着精神健康意识的提高,强迫症治疗的新趋势和研究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病人经常陷入不断重复某些行为或思维的循环中,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和不便。
本文将介绍强迫症治疗的新趋势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和帮助。
一、认知行为疗法及其创新发展认知行为疗法(CBT)是目前强迫症治疗的主流方法。
它通过改变患者的不合理认知和行为模式来缓解症状。
近年来,CBT在强迫症治疗中取得了一些创新发展。
其中之一是正念疗法的引入。
正念疗法通过培养患者的觉察力和接纳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强迫症的症状。
研究表明,正念疗法与CBT相结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
另一个创新是虚拟现实技术在CBT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患者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的触发因素,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来面对和逐渐克服这些触发因素。
通过在虚拟环境中反复暴露和应对,患者可以逐渐减少对强迫症症状的恐惧和回避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除了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也是强迫症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近年来,针对强迫症的药物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传统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仍然是一线药物。
然而,一些新型的药物也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中。
例如,谷氨酸拮抗剂被认为对改善强迫症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谷氨酸是神经递质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与强迫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研究显示,通过拮抗谷氨酸的作用,这类药物可以减轻强迫症症状,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此外,远离传统的药物治疗,一些研究还关注基因治疗。
通过研究患者的基因变异,科学家试图开发出针对特定基因的药物,以实现个性化治疗。
这为强迫症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三、心理社会辅助和康复在强迫症治疗中,心理社会辅助和康复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例如,支持性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阿立哌唑对青少年强迫症治疗的增效作用对照研究
T i a n j i n P h a r m a c y 2 0 1 5年
第2 7卷
第 4期
阿 立 哌 唑 对 青 少 年 强 迫 症 治 疗 的 增 效 作 用 对 照 研 究
雷 彤, 孙 凌, 李 玄
3 0 0 2 2 2 )
( 天津市精神卫生 中心 , 天津 摘
要 目的 : 探讨 阿立 哌唑联合氟伏沙 明对青少年 强迫症 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 法 : 将7 8例患者 随机分 为实验
( T i a n j i n M e n t a l H h e a h h C e n t e r , T i a n j i n 3 0 0 2 2 2 ) A B S T R A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e ic f a c y a n d s a f e t y o f l f u v o x a m i n e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a r i p i p r a z o l e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a d o l e s c e n t
组和对照组各 3 9例 , 两组均 口服氟伏沙 明治疗 , 实验组 联合 阿立 哌唑 , 均 为 口服连续 给药 , 氟 伏沙 明平均 剂量 ( 1 l 3 . 5±
5 0 . 6 )mg / d , 阿立哌唑平均剂量 ( 7 . 6 4 - 2 . 3 )mg / d , 观察 1 2周 , 并 于 治 疗 前 和 治 疗 后 4周 末 、 8周 末 、 1 2周 末 进 行 Y a l e— B r o w n强 迫 量 表 评 定 临 床 疗 效 , T E S S 评 定 不 良反 应 。结 果 : 治疗 4周 末 两 组 Y a l e —B r o w n强迫 量 表 评 分 均 较 治 疗 前 有 显 著
强迫症的治疗进展深入研究病因与发展机制
强迫症的治疗进展深入研究病因与发展机制强迫症的治疗进展:深入研究病因与发展机制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出现令患者不愉快的强迫性思维,并伴随着强迫行为的出现。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因此,对于强迫症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强迫症的治疗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对病因和发展机制的研究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一、病因研究强迫症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已有一些研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遗传因素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强迫症在家族中有较高的遗传率,这表明基因可能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家系和孪生研究,科学家发现某些基因与强迫症的发病有关。
此外,环境因素也被认为可能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例如,童年创伤和生活压力等。
二、发展机制研究强迫症的发展机制也是治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强迫症一般是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开始,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慢性疾病。
大脑相关区域的功能改变被认为是强迫症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研究发现,前额叶皮层、扣带回等区域的功能异常与强迫症的发病相关。
此外,神经递质的不平衡也被认为是造成强迫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被广泛用于强迫症的治疗。
抗抑郁药可以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减少强迫症状的出现。
而抗焦虑药则可以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进而减轻其强迫症状。
2.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被认为是治疗强迫症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该疗法通过帮助患者正视和改变其强迫思维,并辅助其减少强迫行为的发生,从而缓解症状。
3. 深脑刺激疗法:近年来,深脑刺激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已经被用于强迫症的治疗。
该疗法通过植入电极,刺激特定脑区来调节大脑活动,从而减轻患者的强迫症状。
四、展望与挑战虽然我们在强迫症治疗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病因和发展机制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完善,我们对于强迫症的具体病因和发展机制还了解不足。
某市120例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某市120例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吕粼【摘要】目的对120例强迫症患者临床治疗分析.检验药物配合动力心理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有无差异.增加对强迫症患者临床治疗的认识.方法将我院精神科与心理科门诊近3年(2014年~2016年)就诊的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双重治疗组,即采用药物治疗组和药物加动力心理治疗组相比较.结果药物治疗加动力心理治疗组明显优药物治疗组.结论对强迫症患者治疗需要药物配合动力心理治疗,治疗效果会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9(017)002【总页数】2页(P52-53)【关键词】强迫症;动力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作者】吕粼【作者单位】抚顺第五医院,辽宁抚顺1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7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2014至2016年在我院精神科门诊与心理科门诊就诊的12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配合动力心理治疗组。
两组分别为61例及59例强迫症患者。
药物治疗加动力心理治疗组男性强迫症患者26例,女性强迫症患者35例,平均年龄(38.6±1.8)岁;单纯药物治疗组男性强迫症患者25例,女性强迫症患者34例,平均年龄(39.6±1.6)岁。
1.2 方法:经心理及精神科门诊诊治,有2名主任医师确诊,并由YALE-BROW强迫量表筛选。
排除伴有强迫症状的其他精神障碍的患者,符合ICD-10诊断标准。
1.2.1 治疗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口服治疗,起始剂量5 mg,第5天后根据病情和不良反应渐增量,剂量10~40 mg/d,4周内达到有效治疗剂量.。
同时与治疗组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强迫性思维,潜在的功能失调性假设和复杂的负性心理模式起源、演变过程,查找幼年或青少年阶段的成长环境或事件对人格、性格、思维方式的影响因素。
然后通过深入的心理互动和实践,以切合实际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的认知方式代替不正确或扭曲的认知,改善其心理和行为。
阿立哌唑对青少年强迫症治疗的增效作用对照研究
阿立哌唑对青少年强迫症治疗的增效作用对照研究雷彤;孙凌;李玄【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氟伏沙明对青少年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口服氟伏沙明治疗,实验组联合阿立哌唑,均为口服连续给药,氟伏沙明平均剂量(113.5±50.6) mg/d,阿立哌唑平均剂量(7.6±2.3)mg/d,观察12周,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末、8周末、12周末进行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定临床疗效,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末两组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但实验组在8周末和12周末下降更为显著(P<0.01).治疗12周末,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71.9%,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治疗4周末、8周末、12周末实验组和对照组TESS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实验组以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为主,对照组以植物神经性系统反应为主.结论:阿立哌唑联合氟伏沙明能增强抗强迫效应,治疗青少年强迫症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优于单用氟伏沙明治疗.【期刊名称】《天津药学》【年(卷),期】2015(027)004【总页数】3页(P34-36)【关键词】青少年强迫症;阿立哌唑;氟伏沙明;Yale-Brown强迫量表;副反应量表【作者】雷彤;孙凌;李玄【作者单位】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天津300222;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天津300222;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天津30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99;R971+.4阿立哌唑商品名为Abilify,系喹啉酮类衍生物,为首个第三代非典型抗精神病新药[1],由日本大冢(Otsuka)公司1988年研发,后与美国百时美-施贵宝(Bristo·Myeres Squibb)公司联合开发,于2002年11月15日经美国FDA批准获得上市,临床主治各种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
强迫障碍DSM4-5的变化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以科学精神 体现人文关怀
Peking University Sixth Hospital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以科学精神 体现人文关怀
12
Peking University Sixth Hospital
DSM-5强迫障碍的诊断标准
A. 具有强迫观念或行为,或两者都有 强迫观念的定义如下两者: 1. 反复、持续的思想、渴求(urge)或意象,在病程的某些时间体验到的 ,为闯入性的和不想要的,在大多数患者引起显著的焦虑或苦恼 2. 患者企图忽视或者压抑这些思想、渴求(urge)、意象,或以其他思想 或行动来中和它们(例如,通过进行一种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的定义如下两者 1. 患者感到为了被迫作为强迫思维的反应或按照应该僵硬执行的规则而不 得不进行的重复行为(例如,洗手、排次序、核对)或精神活动(例如 ,祈祷、计数、默默地重复字词); 2. 这些行为或精神活动的目的在于预防或减少焦虑或苦恼,或预防出现某 些可怕的事件或情景;然而这些行为或精神活动与打算中和或预防的事 件或情景缺乏现实的联系或显然是过分了 注:儿童可能不能明确表达这些行为或精神活动的目的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Peking University Sixth Hospital
DSM-5:强迫及相关障碍分类的意义
强迫及相关障碍与其它焦虑障碍有区别,也是从临床实用 的角度做出的一种调整,更好改善临床诊断效度和应用; 新增分类和诊断标准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好识别、研究和治 疗这些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Vol. 21, No. 6, 1041–1047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DOI: 10.3724/SP.J.1042.2013.010411041强迫症诊断研究的新变化*孙 凌 王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摘 要 临床实践与相关研究表明, 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已不能满足复杂的临床工作需要。
首先, 有关患者的自知力以及主观痛苦程度等诊断指标需要进一步修订。
其次, 就强迫症的核心症状而产生的争议, 研究者提出应重新考虑强迫症、焦虑障碍、强迫谱系障碍和囤积障碍这四个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和诊断标准。
未来研究应考虑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探索强迫症的核心症状和病理机制, 为强迫症的诊断标准提供新的依据。
关键词 强迫症; 焦虑障碍; 强迫谱系障碍; 囤积障碍 分类号B8451 引言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障碍,其特点是反复出现令人痛苦的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00)。
国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强迫症的患病率为 1.6% (Kessler et al., 2005)。
台湾地区的研究发现强迫症的患病率为0.7% (Horwath & Weissman, 2000)。
我国于1982年在全国12个地区进行调查, 发现强迫症的患病率为0.03% (转引自郭慧荣, 肖泽萍, 张海音, 2003)。
这个调查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是当时使用的诊断标准是《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 CCMD), 与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ICD-10)和《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IV-TR)有所出入。
由此可见, 强迫症诊断标准的界定, 会直接影响强迫症的患病率调查结果, 例如, Crino 等人使用DSM-III 和DSM-IV 进行诊断, 结果发现使用DSM-III 作为诊断标准, 强迫症的年患病率是 2.1%, 而使用收稿日期:2013-01-14*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SYS100270661)资助。
通讯作者:王建平, E-mail: wjphh@DSM-IV 作为诊断标准时年患病率为0.6%, 结果差异在3倍以上(Crino, Slade, & Andrews, 2005)。
强迫症的诊断标准与对强迫症的病理机制的认识之间密切相关, 了解强迫症的实质和病理机制, 有助于为制定有效的临床诊断标准服务。
因此, 有必要重新梳理近些年对强迫症病理机制的探索研究和诊断标准的争议与讨论。
在有效诊断的基础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可以为我国精神卫生部门合理分配精神卫生资源提供可靠依据。
随着对强迫症的临床表现、病理机制和干预效果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强迫症的诊断标准也应该发生相应地调整。
临床发现, 强迫症与进食障碍、躯体变形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BDD)、抽动障碍等疾病的症状表现相似, 因而有学者建议将这些有着共同的临床表现的疾病统一称为强迫谱系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spectrum disorder); 另一方面, 在DSM-IV 中, 由于具有焦虑症状这一共同症状, 强迫症被归入焦虑障碍类, 但也有研究者提出焦虑并不是强迫症的核心特征, 应考虑将强迫症移出焦虑障碍类; 囤积曾一度被视为强迫症的一种亚型, 但近些年的研究发现采用强迫症治疗方案对有囤积行为的个体进行治疗, 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有研究者提出囤积或许仅是表面症状与强迫症相似, 但是病理机制完全不同, 应考虑使其单独成为一种新的障碍。
尤其可见, 围绕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出现了多种声音。
本研究试图从对强迫症的现有诊断标准的异1042 心理科学进展第21卷议、强迫症与焦虑障碍、强迫谱系障碍、囤积障碍的关系, 评述已有研究, 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2 强迫症诊断标准的争论2.1强迫症的定义DSM-IV定义强迫症包含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个成分, 将强迫思维定义为周期性的持续的想法、意象或冲动, 而不仅仅是认知事件; 强迫行为是重复的行为或心理仪式, 因此, 强迫行为也可能是认知事件, 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之间的关键差别是强迫思维引起了焦虑或痛苦, 而强迫行为的目的是阻止或降低这些痛苦或一些可怕的事(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00)。
而ICD-10将强迫思维定义为一个想法、观点或者是意象, 而强迫行为是一个动作, 强调二者有共同的特质如重复, 令人不愉快。
与ICD-10不同, DSM-IV是单独对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进行定义, 而且DSM-IV假设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之间有功能性联系。
2.2对诊断标准表达方式的争议DSM-IV的诊断标准见表1(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00)。
为了将强迫思维与传统的自我失调(ego-dystonic)进行操作上的区分, DSM-IV将患者对强迫思维的体验界定为“不适当的” (inappropriate)。
但是考虑到文化、性别和年龄等因素, 不同群体对“不适当的”有不同的理解, “不适当的”既可以相对患者所处环境下的社会价值观或文化价值观进行理解, 也可以相对病人本人的标准和价值观进行理解。
因此有治疗师认为“不想要的” (unwanted)这个词更适合用于形容强迫思维(Leckman et al., 2010)。
临床上治疗师常用患者是否体验到焦虑或痛苦来区分患者的强迫思维和正常人群的闯入性思维。
但是研究发现, 尽管绝大多数强迫症患者从他们的强迫思维中体验到中度到严重的焦虑或痛苦, 但也有患者没有感觉到痛苦(Foa et al., 2005; Mancebo et al., 2008; Pediatric, 2004)。
例如, 对122个从来没有接受治疗的强迫症患者进行调查, 请患者报告强迫思维引起的痛苦程度, 感到有一点儿痛苦地患者占12.3%; 中度痛苦地占41.8%, 非常痛苦占43.4%, 极度痛苦占2.5% (Foa et al., 2005)。
这个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强迫思维都会产生明显的焦虑或痛苦, 至少有些患者的痛苦程度是中等程度以下的。
因此, 建议诊断标准中“在病程中某一时间所体验过的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 会反复或持久地很不合适地闯入头脑, 以致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若”这句话应变成“以致常常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苦”, 以避免原来这句话的绝对性(Leckman et al., 2010)。
2.3对诊断标准维度的争论根据DSM-IV-TR, 强迫症诊断标准有5个方面(见表1), 包括对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定义、患者的自知力程度、主观痛苦程度、鉴别诊断、躯体情况。
关于自知力和主观痛苦程度方面, 有研究者对其实用性提出质疑。
2.3.1自知力是诊断强迫症的前提吗?有关自知力的研究自知力(insight)指人们应意识到他们的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是过度的不合理的。
但“过度的”或者“不合理的”是很难进行界定的; 且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强迫行为是不合理的, 那么就不能诊断为强迫症吗?研究发现有一些强迫症患者自知力很差或者没有自知力(Eisen, Phillips, Coles, & Rasmussen, 2004; Foa et al., 1995)。
例如, Eisen等人研究发现有2%的强迫症患者是完全没有自知力的。
2.3.2“一天花费时间在1小时以上”标准有充分依据吗?有关主观痛苦程度DSM-IV的强迫症标准C要符合“一天花费时间1小时以上”, 如表1所示。
但事实上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主观体验痛苦的临界值, 并相应表现在个体的功能水平上。
擅长情绪表达的人可能对很轻微的强迫症状就表达非常痛苦。
而一个心理弹性较好的人即使体验到更严重的症状, 可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功能损伤。
个体的功能损伤程度与个体的职业性质、社会支持系统以及经济状况等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 从临床的角度来看, 强迫症患者每天体验到强迫症状多1个小时的标准不符合实际情况。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 没有研究数据支持这个1小时的时间分界点。
相反, 有研究发现, 强迫症患者即使每天体验强迫症状的时间少于1个小时, 也可能有明显的功能损伤(De Bruijn, Beun, De Graaf, Ten Have, & Denys, 2010; Fullana et al., 2009)。
例如, 将完全没有强迫症状的个体, 有强迫症状但没有达到诊断标准的个第6期孙凌等: 强迫症诊断研究的新变化 1043表1 DSM-IV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强迫症的诊断标准A. 或者是强迫思维, 或者是强迫动作:强迫思维的定义是下列四项:(1)在病程中某一时间所体验过的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 会反复或持久地很不合适地闯入头脑, 以致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若烦恼;(2)这种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并不单纯是对于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过分担心。
对现实生活问题的单纯的过分担心;(3)患者企图忽视或压制这些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 或者用其他思想或行动来中和它们;(4)患者认识到这些强迫性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都是他(或他)自己头脑的)产物(并不是被强加的思想插入)。
强迫动作的定义是下列两项:(1)患者感到为了被迫作为强迫思维的反应或按照应该僵硬执行的规则而不得不进行的反复行为(例如, 洗手、排次序、核对)或精神活动(例如, 祈祷、计数、默默地重复字词);(2)目的在于预防或减少痛苦烦恼或为了预防某些可怕的事件或情景而进行这些行为或精神活动; 然而这些行为或精神活动实际上并不能起到所设计的中和或预防作用, 或者实际上是明显的过分。
B. 在病程中的某一时, 患者自己曾认识到这种强追思维或强动作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
注:这一点不适用于儿童。
C. 这种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产生了明显的痛苦烦恼, 有时是费时的(一天花费1小时以上)或明显地干扰了正常的日常活动、职业(或学生)功能、或平常的社交活动或关系。
D. 如有另一种轴I型诊断存在, 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的内容并不仅限于该障碍所有的(例如, 进食障碍之专注于食物;拔毛症之拔除毛发; 躯体变形症之关注自己的外貌; 物质滥用障碍的沉湎于滥用药物; 疑病症之沉湎于患有重病; 性欲倒错之沉湎于性冲动欲望或性幻想; 重性抑郁障碍之反复地自责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