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课改共成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新课改同成长》。
当课改的东风吹进杜马校园的时候,已经教过两届毕业生的我,暗笑无非是换汤不换药。
依旧是埋头于教材之中,苦干于课堂之上,每节课后对照教参,庆幸完成了教学任务。
期末手捧考试成绩,数数能全部及格,脸上便情不自禁透出些欣慰。
直到自己要参加课改实验,依然对课改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简单认为不过是变变教材而已。
曾几何时,年轻气盛的我总是一厢情愿的为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地切入点,寻找着进入文本的最快捷,甚至是最“科学”的方法,而把学生的感受和问题冷落一旁。
于是课堂上就你讲你的,我想我的,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对话的共同话题,从而使交流几乎陷于停滞。
本应是水乳交融的和谐,却成了油水难融的尴尬。
于是课堂也就不能自由呼吸,生命活力也就不再,那种麻木呆滞,无奈忍从的沉寂课堂便一次次重演。
直到06年的中考,97班沉重的一跤摔得我不得不反思,反思一年来辛苦的付出为什么会得来如此吝啬的回报?反思我的课堂上举手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见面就喜欢溜边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
在我徘徊琢磨苦恼时,学校讲座、组内研讨,大量课改书籍……像一场场及时雨泼洒在我的心田;宛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使我走出了迷惘的低谷。
于是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重新去学习新课程理念,并进一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
在我冷静而充分地审视了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后,渐渐地,我的思维变得开阔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
”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是新课改所要追求的课堂吗?不也是我这个在多年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教师所渴望的课堂吗?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身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新课改的实施,迫使我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方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新课改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奏,
而是师生的合奏,演奏主旋律的是学生,教师只是那个伴奏者!有句话说得好,"学生未必不如师",在新课改的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应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学生惟命是从为荣,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要从高高在上的指挥者中走出来,蹲下身子来欣赏我的学生,倾听我的学生,向我的学生学习,和我的学生一同成长。
跨过去前面是个天。
我不会再用同一把尺子,而是多几把尺子多量出几个好学生;也不会以“师”自居,而是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思与思的碰撞,进行朋友式的合作交流。
我会让学生学会生活,会注重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和经验的获得,会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富于创新,会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情境中,健康成长。
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但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学生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不是知识的收购站,他们需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一种能力,一种去探究、去寻找整个知识海洋的能力!与其让教师有一桶水往学生的杯里倒,不如教学生如何去挖掘水源,如何变“杯中水”为“长流水”。
在与孩子们平等的交往中,我常被他们那天真无邪的心灵美所陶醉,我常常跟他们一起欢呼,一起跳跃,一起在成功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失败中体验失败的痛苦。
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香有色,有花有果的教学情感,在我的心底显得如此踏实、浑厚与真挚。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这样呼吁过,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生命活力的舞台。
在课堂上,我渐渐地发现,无论是哪个班级总有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但却没有学习绝对差的学生。
而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也有许多优点。
假如你用发展性的眼光客观地去看待每一位学习暂时较差的学生,充分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从塑造一个活泼开朗的人格出发,来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便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而相反的,只给予学生压力,只给予学生批评而不鼓励,不用发展性的眼光去看待一名学生显然是不科学的。
课堂是孩子们展示自己生命活力的舞台,当你用发展性的目光去看待他们,鼓励他们,调动他们,那学生们的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就会被激发,课堂也将成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生命力的舞台。
新课程改革不仅塑造了学生们那活泼、开朗的性格,同时也树立了我一个大胆创新、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
我知道,在课改的路上,我还是一个刚刚入园的小学生,但我始终坚信着,只要是有心的教育者,最终都能够在课改的艺术殿堂里,塑造自己最完美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