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卡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

合集下载

矽卡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

矽卡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

矽卡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一)矿体的产状、形态与规模矽卡岩型矿床大多产于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上,并多产于外接触带,一般距接触面100~200m 范围内(图6-6)。

由于矿床形成明显地受岩浆分异冷凝、围岩性质、接触带构造以及交代作用强度的影响,故矿体的产状、形状均比较复杂,矿体连续性也差。

常呈似层状、透镜状、巢状、柱状、脉状等。

规模大小不一,有直径数米的小矿体,也有长数公里、延深达千米以上的巨大矿体。

一般为中等规模,厚10~30m ,沿走向长200~500m 。

除有的钨、钼、锡、铁、铜等类矿床可达大型外,多数矿床为中小型。

(二)矿石特征矿石物质成分复杂,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榴子石、辉石及其他钙、镁,铁,铝的硅酸盐矿物(如镁橄榄石、硅镁石、符山石,方柱石、蛇纹石、透闪石、阳起石、绿泥石、绿帘石、金云母等)。

此外,还有石英、萤石、黄玉及含镁、铁的碳酸盐矿物。

金属矿物以氧化物和硫化物为主,如磁铁矿、赤铁矿、锡石、白钨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毒砂等;硼及铍矿物次之,如硼镁铁矿、硼镁石.硅钙硼石、日光榴石、香花石、硅铍石等。

由于矿物成分复杂,形成的温度范围也广,所以矿石的结构构造也多种多样,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晶洞构造等。

又由于成矿温度较高,有挥发性组分的参与,因而矿石一般多为粗粒结构。

(三)矿床的分带性矽卡岩型矿床常具分带性,尤其是矽卡岩的矿物种类繁多,往往呈不同的矿物组合产出,在空间上常具带状分布,特别是在侵入接触带附近,这种分带现象尤为明显。

按出露位置,矽卡岩可分内带和外带2个带:内带是指交代岩浆岩形成的矽卡岩带,外带是指交代碳酸盐岩等围岩形成的矽卡岩带。

内带主要由较高温矿物组成,如石榴子石、辉石等,次要矿物有符山石、方柱石等。

外带主要由高-中温矿物组成,如石榴子石、辉石,角闪石、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等,次要矿物有硅钙硼石等。

距接触带较远的围岩中,温度降低,广泛发育有石英、方解石,有时有萤石、重晶石。

黑龙江省铁力市大安河矽卡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谈

黑龙江省铁力市大安河矽卡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谈

黑龙江省铁力市大安河矽卡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谈大安河岩金矿床位于松嫩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之间的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中段,木兰-茂林地槽褶皱带,茂林褶皱束南端。

区域成矿带位于小兴安岭南段-张广才岭有色金属、铁成矿带的中部。

是上个世纪发现的小而富的岩金矿床。

标签:矽卡岩矿产地质1区域地质大安河岩金矿床位于松嫩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之间的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中段,木兰—茂林地槽褶皱带,茂林褶皱束南端。

区域成矿带位于小兴安岭南段-张广才岭有色金属、铁成矿带的中部。

该区地层属兴安岭—内蒙地层区伊春—延寿分区中部。

主要有上元古界一面坡群新兴组,寒武系下统西林群铅山组、二叠系下统土门岭组、二叠系中统红山组、五道岭组,侏罗系上统帽儿山组及第四系全新统等。

该区侵入岩主要有:中加里东期重熔型混染花岗岩,分布矿区南部,呈岩基状产出;同熔型花岗闪长岩,分布矿床北—北东部,呈岩基状产出。

中燕山晚期辉石闪长岩,分布矿床北部和圣浪南山,呈岩株状产出;花岗斑岩,分布秃顶山,呈岩株产出。

该区位于南北向逊河—铁力—尚志岩石圈断裂东侧,北西向塔河—林口岩石圈断裂和北东向铁力—东风壳断裂交汇部位东侧,北东向神树复背斜南东翼。

区域内断裂分两组,早期以北东向为主(神树冲断裂、金牛沟—大安河东山弧形断裂及金牛沟—东北沟断裂)。

晚期以北西向为主(张友沟断裂、马鞍山—秃井沟断裂、北斗沟断裂和大安河—埋汰沟断裂)。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地层自老至新主要有:寒武下统铅山组(C1q)、二叠系下统土门岭组(P1t)、侏罗系上统太安屯组(J2t)及第四系全新统(Q42)等寒武下统铅山组(C1q)分布圣浪南山,由白云石理岩、大理岩、碳质板岩组成,厚度>170m。

二叠系下统土门岭组(P1t)分布矿床南部,是矿床主要围岩之一。

由泥质板岩、含铁石英角岩、变质砂岩、碳质板岩、灰色大理岩、变质砂岩粉砂岩组成,厚度>998m。

侏罗系中统太安屯组(J2t),分布大安河东山及三角山一带,由安山质凝灰岩、安山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流纹岩组成。

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类型及成矿条件分析

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类型及成矿条件分析

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类型及成矿条件分析矽卡岩型矿床作为一种重要的矿床类型,众多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均与矽卡岩关系密切,目前国内外对矽卡岩的专题研究颇多,研究方向多以地质特征以及成矿条件分析两个方面为主。

笔者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深一步分析和探讨,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认识,并对矽卡岩矿床成矿类型进行了重新梳理。

标签:矽卡岩型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分析矽卡岩是指中酸性侵入岩和碳酸盐岩接触交代发生一定的反应后产生的一套蚀变岩组合,主要由石榴石、辉石及其他的钙、镁、铁、铝的硅酸盐或铝硅酸盐组成,矽卡岩大多生成于中、浅成条件下。

矽卡岩型矿床(体)常出现在中酸性侵入体接触带内、外,形成方式以交代作用为主。

1矽卡岩成矿类型矽卡岩型矿床是在气水-热液交代作用下产生的。

主要类型有:接触交代型、岩浆型以及交代层控型。

1.1接触交代型传统观点认为矽卡岩属于一套蚀变硅酸盐矿物的组合,该组合是在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交代形成的。

一些早期的研究专家,如:林格伦便认为接触交代变质作用是矽卡岩矿床形成的主要作用,此外还包括岩浆结晶作用以及热液演化产生的交代成矿作用。

1.2岩浆型岩浆型矽卡岩是一种新的矽卡岩成矿类型,最近几年作为一种成矿理论被提出来。

岩浆型矽卡岩成因上与钙矽卡岩或矽卡岩质熔流体的贯入结晶和隐爆固结作用有关。

按其成岩方式不同,分为贯入式矽卡岩和隐爆矽卡岩-角砾岩。

岩浆型矽卡岩矿床中贯入式矽卡岩矿体形状主要呈脉状或呈小岩床、不规则岩枝产出;隐爆矽卡岩-角砾岩型矿体呈角砾岩筒产出。

岩浆型矽卡岩一般受构造裂隙控制,因此其和富钠闪长岩或碱性辉长(闪长)岩常紧密共生在一起。

岩浆型矽卡岩的规模变化幅度较大,与围岩多呈突变或者是不整合接触。

1.3交代层控型交代层控型作为一种新类型矽卡岩,其与传统接触交代型是不一样的,和中酸性岩之间也没有直接关系。

同时又可将交代层控型分为两个类型,即:地下热卤水交代层控矽卡岩型、喷流成因层控矽卡岩型。

喷流成因层控矽卡岩的形成和喷流交代以其独特的喷流沉积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矿体一般呈层状或者是似层状,赋存于碳酸盐岩以及细碎屑岩接触带。

新疆西天山矽卡岩型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

新疆西天山矽卡岩型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

新疆西天山矽卡岩型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李新光①王晓薇②周艳②张波①(①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九地地质大队乌鲁木齐830009②新疆尼勒克县国土资源局尼勒克835700)摘要西天山(伊犁盆地)横跨欧亚二大古板块,地史上经历了板块裂解、俯冲、拉张、碰撞造山等演化过程,是内生金属矿产的矿集区。

2005年以来铁矿勘查工作程度显著提高,探明和预测资源量居全疆前列,但富铁矿(矽卡岩型铁矿)研究程度却很低。

本文依据西天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矽卡岩型铁矿形成的成矿地质条件,研究本区域矽卡岩型铁矿的找矿方向,期望对该区的矽卡岩型铁矿找矿工作有借鉴作用,深化西天山地区的铁矿找矿工作。

关键词西天山博罗霍洛山岛弧裂谷矽卡岩型铁矿新疆西天山(伊犁盆地)位于古亚洲成矿域的中部,经历了复杂的板块构造演化过程,长期的地质作用在不同的构造单元中成矿特征差异明显,形成的内生矿产成因类型多样,具有聚集成带的特点。

2005年以来铁矿勘查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相继发现了以智博铁矿为代表的多处中-大型火山岩型铁矿,同时也发现了以哈勒尕提铁矿为代表的矽卡岩型富铁矿,但后者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它们显示了西天山不同构造单元铁矿成因类型的差异和潜在的成矿潜力。

1矽卡岩型铁矿的特征矽卡岩型铁矿是我国富铁矿(占全国富铁矿储量的38.0%)的主要类型,这类铁矿以中型规模居多,部分储量可达一亿吨以上。

矿石成分以铁的氧化物为主,铁矿石品位富(一般TFe≥50%),常伴有铜、钴、锌和金、镍、铋、银等分散和贵金属元素,可综合开采利用,经济价值常高于其它类型铁矿。

矽卡岩型铁矿主要与板块俯冲作用引起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形成环境有以下3种:①大洋岛弧地带;②大陆边缘造山带;③大陆边缘裂谷带。

多与壳幔混源的中-浅成的闪长岩-花岗岩类有关,或与辉长岩有关,大多数矿床的铁质是幔源岩浆热液带入的,岩体富钠及钠化蚀变作用有利于铁质进入热液。

岩石类型多为钙碱性系列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少量与斜长花岗岩有关,常有同源的安山岩-玄武岩层。

矽卡岩型矿床

矽卡岩型矿床

矽卡岩型矿床1、矽卡岩型铁矿床此类矿床规模大小不一,可构成中、大型矿床,一般多为富矿,而且常伴生Co、Ni、Au、Cu、Pb、Zn→Cu、Pb、Zn、Mo、Bi、W、Sn等多种有用金属组分,并且常与矿浆贯入型铁矿、矽卡岩型铜矿、矽卡岩型锡等矿床共生。

重要的矿床如(河北)中关、(湖北)铁山、(新疆)磁海、(菲)Parap、(美)Eagle Mountain、(墨)Fierro。

(1)地质构造背景有利成矿的大地构造位置是不同地质时期的大陆边缘弧及岛弧、大陆边缘隆起中的凹陷带和与之相邻的坳陷带及裂谷。

矿床形成于中、浅成侵入体与碳酸盐岩、钙质凝灰岩及钙质页岩等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

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可为辉长岩及辉绿岩、闪长岩及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及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一般富碱质(多富Na2O)或偏碱性,规模多属中、小型。

成矿深度一般在1-4.5km,蚀变及矿化的温度一般在800-200ºC,主要矿化温度在500-400ºC。

(2)矿床特征矿体呈似层状、凸镜状、囊状、不规则状产于接触带的矽卡岩中,主要受接触带、断裂及层间破碎带、捕虏体等构造控制,与围岩多呈渐变关系。

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可见赤铁矿、菱铁矿、镜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锡石、闪锌矿、方铅矿等。

脉石矿物为矽卡岩矿物组合,如石榴石、透辉石及钙铁辉石、方柱石、钠长石、阳起石、符山石、绿泥石、方解石、金云母、蛇纹石、白云石、石英等,因矿床和矽卡岩类型而异。

矿石具交代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它形-半自形粒状结构,浸染状、条带状、斑杂状、角砾状、致密块状等构造。

围岩矽卡岩化普遍,且常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分带情况因矿床而异、蚀变最强烈的部位多在正接触带。

近矿围岩多见金云母化、阳起石化、透闪石化、绿泥石化。

(3)成矿作用模式(见图7-8)虽不排除部分矿床的铁来自岩体的围岩,但大多数矿床的铁质是岩浆热液带入的,岩体富钠及钠化蚀变作用有利于铁质进入热液。

矽卡岩型铁矿的形成条件和赋存规律(精)

矽卡岩型铁矿的形成条件和赋存规律(精)

作用起主导作用,当溶液沿着碳酸盐岩石和铝硅酸盐岩石接触带运移时,发生了钙向铝硅酸盐岩石方向扩散,而 SiO2和 Al2O3向碳酸盐岩石方向扩散,于是这两种岩石就发生交代,形成某些反应矽卡岩带。

另一种类型是接触渗滤矽卡岩。

它也发生在碳酸盐岩石和铝硅酸盐岩石的接触带,是由于组分被溶液单方向搬运(渗滤的结果。

2矽卡岩矿床从岩浆中分泌出来的气体和热水溶液与易起化学反应的围岩发生接触交代而形成的矿床,故又称接触交代矿床。

2.1基本特征1、矿床主要产生于酸性侵入体(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与石灰岩或白云岩的接触地带(该地带通常形成矽卡岩。

这是因为交代作用与围岩的化学活泼性有关,而石灰岩、白云岩等比砂岩、页岩的性质活泼得多。

2、当含矿挥发气体和热水溶液在高温条件下与石灰岩接触时, 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有用的矿床。

3、围岩产生显著的矽卡岩化现象,所以矽卡岩是寻找这类矿床的重要标志。

4、与此相关的矿产多为金属矿产,如铁、铜、锡、锌、钨、钼、铍等。

此外还有水晶、硼矿。

在我国著名的矽卡岩矿床有大冶铁矿、个旧铜锡矿。

在马来西亚主要矽卡岩矿床有丁加奴州的武吉伯西铁矿、柔佛州的佩莱卡南铁矿。

2.2矽卡岩矿床的分类按形成矽卡岩的原岩成分可分为两类:1、钙矽卡岩型矿床钙矽卡岩型系交代石灰岩而形成,它是矽卡岩矿床中分布最广的一种类型。

与之有关的矿床有铁、铜、铅、锌、钨、锡、钼等金属矿床。

2、镁矽卡岩型矿床镁矽卡岩型系交代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而形成,分布不广。

与之有关的矿床除铁、铜金属矿床外,还有非金属矿床,如硼、金云母、石棉等。

2.3矽卡岩型铁矿床1、地质构造背景有利成矿的大地构造位置是不同地质时期的大陆边缘弧及岛弧、大陆边缘隆起中的凹陷带和与之相邻的坳陷带及裂谷。

该类矿床形成于中、浅成侵入体与碳酸盐岩、钙质凝灰岩及钙质页岩等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

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可为辉长岩及辉绿岩、闪长岩及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及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一般富碱质(多富Na2O 或偏碱性,规模多属中 -小型。

矽卡岩简介

矽卡岩简介

2、矽卡岩型铜矿床




其主要与大陆边缘造山带的钙碱性花岗闪长岩到石英二长岩 、石英闪长岩等岩株有关,环太平洋成矿带是世界上矽卡岩 型铜矿床分布的主要成矿带。中、新生代是世界上矽卡岩型 铜矿形成的主要成矿期。 矿体一般呈不规则状、脉状、透镜状等。矿体形态复杂,常 见脉状、透镜状、囊状、不规则状。部分矿体产于离接触带 一定距离的围岩中。 矿体多数产于接触带。绝大多数的矽卡岩型铜矿是铜、铁共 生的,且铁矿物含量往往大于铜矿物。 铜矿化的形成方式有二;一是交代早期矽卡岩中的透辉石形 成,二是沿着矽卡岩或磁铁矿体中的某些构造裂隙充填交代 而成,所以铜矿化往往和矽卡岩或磁铁矿密切伴生。
5、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该类矿床产主要与花岗闪长岩 、花岗岩 、石英二长 岩有关。矿体常呈不规则的囊状 、柱状 、脉状、 透 镜状等, 矿体叠加于矽卡岩之上,常超出矽卡岩的范围,而 产于围岩之中,热液多次活动的现象明显。 矽卡岩矿物十分复杂,除辉石 、石榴子石和角闪石 族矿物外,也常有绿帘石族矿物、 绿泥石、 绢云母 、石英以及碳酸盐类矿物。 金属矿物除方铅矿、 闪锌矿外,还有黄铁矿 、黄铜 矿 、磁黄铁矿等,有时还有锡石 、白钨矿 、辉钼矿 、辉铋矿及磁铁矿、 赤铁矿及罕见的含铍矿物。
3、矽卡岩型钨矿床
主要产于花岗岩和碳酸盐类岩石接触带及花岗 岩附近的钙质岩层和砂岩层之间。 矿体常呈层状 、扁豆状。矽卡岩矿物以钙铝 榴石 、钙铁辉石为主,常伴有大量萤石(荧 光性)。 矿体以似层状为主,有时呈较复杂的透镜状或 脉状。 该类矿床规模一般为中到大型,我国湘、 赣 、 闽等省都有重要矽卡岩型钨矿床。

4、矽卡岩型钼矿床



新疆矽卡岩型铁矿地质特征分析及矿床成因研究

新疆矽卡岩型铁矿地质特征分析及矿床成因研究

新疆矽卡岩型铁矿地质特征分析及矿床成因研究近年来,随着铁矿地质特征调查的逐渐深入开展,新疆部分地区发现了矽卡岩型铁矿矿床。

岩浆是矽卡岩的最主要成岩物质,成岩的过程中有少量的壳源物质混入,矽卡岩就具有了壳幔混合的性质。

矽卡岩的主要矿物有五种形式,包括石榴石、绿帘石、阳起石、透辉石和绿泥石。

铁矿与矽卡岩矿物是共存的关系,铁矿会受到矽卡岩叠加改造的影响。

新疆是我国主要的铁矿分布区域,研究新疆的矿床成因对我国铁矿的进一步发展有重大意义。

标签:新疆矽卡岩铁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矽卡岩型铁矿与矽卡岩的矿物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作用效果因与中酸性侵入体和碳酸盐岩的交界作用而定[1]。

矽卡岩型铁矿一般位于岩石的接触点或在周围,呈不规则的透镜状,似层型或脉型。

矽卡岩由于成分不同主要有钙矽卡岩和镁矽卡岩两种形式,本文就新疆地区矽卡岩铁矿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进行讨论。

1矽卡岩铁矿研究现状长期以来,我国对矽卡岩铁矿的研究比较薄弱,近年来随着矽卡岩铁矿床点的增多才逐渐重视起来。

目前为止我国对矽卡岩型铁矿的研究结论为矽卡岩型铁矿的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较复杂,多元化,成矿的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液,但也有一部分密度低的水蒸气可以运移成矿物质。

从早期的矽卡岩阶段到晚期的蚀变阶段,矿区流体的盐度和密度越来越低。

而对于大型矽卡岩铁矿有关的侵入岩成因和岩浆岩成矿的主属性、矽卡岩退化蚀变及热液叠加过程与铁堆积成矿机制的研究仍然在探索中。

2地质特征分析2.1矿区矽卡岩种类多矿区主要分布的矽卡岩有石榴石、绿帘石、阳起石、透辉石、绿泥石等多种种类,且该矿区的岩体本身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控制不会影响矽卡岩分布。

铁矿与矽卡岩的关系为相互依存的关系,铁矿会受到矽卡岩叠加改造的影响。

2.2成矿物质丰富新疆地区的矽卡岩铁矿位于由火山岩、火山凝灰岩、灰岩、砂岩、泥岩、灰泥岩等多种成分组成的一个岩系中,铁矿体主要分布在火山岩与沉积岩界限下方的火山岩中,矿体能够顺层产出,主要是因为火山的沉积作用。

西藏绒多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西藏绒多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要: 冈底 斯 成 矿 带 是 一 条 重 要 的 铜 多金 属 成 矿 带 , 多铜 多 金 属 矿 床 位 于 冈底 斯 成 矿 浆活 动 密切 相 关的 矽 卡 岩 型 。 章 通 过 对 矿 区地 层 、 造 、 浆 岩 、 体 及 矿石 的 特 文 构 岩 矿

冬 季 酷寒 干 燥 , 昼夜 温 差 大 , 平 均 气 温 一 0 9C, 年 . 年 降 水 量 65 5 9 . mm, 、 、 、 等 自然 灾 害 较 为 频 风 雪 雷 雹
繁。
1 1 矿 区地质概 况 .
矿 区地 层 以单 斜 出露 , 体 倾 向 S 4 。 6 。 总 E1 5~1 5,
唐古 拉 山 中生代 岛链 中南 部 , 处 拉萨 地 体 东缘 , 地 南
侧 紧邻 冈底 斯东段 陆缘 火 山一岩 浆弧 盆[ 。 区位 于 2矿 ] 申扎 一旁 多 铜多 金属 成 矿带 与 谢 通 门 一墨 竹 工 卡铜 铁 多 金属 成 矿带 交界 处 勒青 拉 一金达 铜 多 金属 找 矿
条 规模 宏 大 、 颇有 找 矿前 景 的 成矿 带 , 有 形 成大 具
型或超 大型 铜 、 富铁和 多金属 矿 床的 良好成 矿地 质条
件 和资 源 前 景 , 已受 到 国 内 外 地 质 学 家 的 广 泛 关 早 注[ l 。特 别是 冈底斯造 山带 东段 作为 西藏 “ 江两 IO -] 一 河 ” 区的组 成部 分 , 为全 国矿产 勘 查 的重 点 片 区 地 成 之一, 矿产 资源 勘 查工 作 取 得 了令 人 瞩 目的新 成 果 , 已 被 列 为 20 0 1年 中 国地 质 工 作 “ 大 重 要 进 展 之 十
岩 、 质条 带 粉砂 质 板岩 与 钙 质 石 英 砂岩 , 见 呈韵 钙 可 律 结构 。二叠 系洛 巴堆 组 ( ) 性 为灰 色 中层 状大 P z岩 理 岩 、 晶灰岩 , 结 在该 层 下段相 变 为一 套碎 屑岩 系 , 浅 变质 且常 含砾 石 , 上段 偶 见薄 层碳 酸盐 岩 。二叠 系列 龙 沟组 ( 。) 性 为灰 白 一浅 灰色 中 至厚 层硅 质 粉砂 Pz岩

《矽卡岩型矿床》

《矽卡岩型矿床》

精品课件
矽卡岩矿物 Skarn mineralogy
Pyroxenoid 类辉石 A12+B14+O3
Ferrosilite 铁辉石 FeSiO3 Rhodonite 蔷薇辉石 MnSiO3 Wollastonite 硅灰石 CaSiO3
Pyromangite 三斜锰辉石
Bustmite 锰硅灰石
W
灰质粉砂岩
黑云母角岩 辉石角岩 W
钙硅酸盐角岩
含石
W
榴石
灰岩
CaCO3 + SiO2(aq) = CaSiO3 + CO2
方解石 + 二氧化硅(溶液) = 硅灰石 + 二氧化碳(气体)
C + O2 = CO2
精品课件
W: 硅灰石; P: 辉石; G: 石榴石
断裂 Courtesy of Larry
精品课件
① .接触带构造: ——岩体与碳酸盐岩的接触部位。
精品课件
控制矿体的构造——接触带构 造
精品课件
接触带形状复杂,矿体形状也复杂
精品课件
②.捕虏体构造:
火成岩中的捕虏体, 或岩浆侵入时顶盖的残 留体),往往可以形成 相当规模的矿体。因为 这些捕虏体与岩浆成分 相差极大,易发生强烈 的交代作用矿和物
盐类…)、挥发份(如CO2),或是改变成矿溶液的化学性质
如PH值,Eh值等。
精品课件
三、矽卡岩矿床形成的条件
1.岩浆岩条件:
与矿床形成有关的岩浆岩种类很多,但主要的是中 酸性、酸性及中基性的钙碱系列的花岗岩类岩石:花岗 岩、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 辉长闪长岩、辉长岩等,有时碱性系列的花岗正长岩、 正长岩和石英二长岩、二长岩等。

第六章 热液矿床类型及特征-1矽卡岩型矿床

第六章  热液矿床类型及特征-1矽卡岩型矿床
——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按岩性分为两个系 列
钙碱性系列:花岗岩、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闪长岩
碱性系列:碱性正长岩、花岗正长岩、石英二长岩、
二长岩
长安大学 Chang'an University
矿床学 Ore Geology
二、矽卡岩型矿床
形成条件—岩浆岩条件
——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是钙碱性系列的中 酸性侵入岩 ——不同的矿种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成矿专属性:
不同的围岩将形成不同的矽卡岩组合(钙矽卡岩一
镁矽卡岩),同时对成矿作用也有影响
岩为白云岩时形成镁矽卡岩组合。
当围岩是石灰岩时,形成钙矽卡岩矿物组合,当围
多数矿床与钙矽卡岩有关。镁矽卡岩有关的矿床较
少。但有特殊矿物-硼矿无一例外产于镁质碳酸盐形 成的镁矽卡岩中,Mg是硼的沉淀剂。
长安大学 Chang'an University
——我国矽卡岩型铜矿床中,围岩属碳酸盐类 岩石的矿床占 95 % ——碳酸盐岩与火山岩、页岩互层时对成矿较 有利
长安大学 Chang'an University
矿床学 Ore Geology
二、矽卡岩型矿床
形成条件—围岩条件
——围岩的物理性质(节理、裂隙、孔隙率、 渗透率等)对矿化富集和矿体形态、产状有 重要影响
二、矽卡岩型矿床

矿床形成条件
物理化学条件
岩浆岩条件 围岩条件 构造条件
长安大学
Chang'an University
矿床学 Ore Geology
二、矽卡岩型矿床
形成条件——物理化学条件
温度
——整个矽卡岩矿床形成温度在800℃~200℃
——矽卡岩矿物形成于 800 ~ 300 ℃

矽卡岩型铜矿床找矿

矽卡岩型铜矿床找矿

矽卡岩型铜矿床找矿一、地质特征1、构造背景矽卡岩铜矿一般产在与大洋和(或)大陆消减带相关的大陆边缘和岛孤带中。

大部分矽卡岩型铜矿与钙碱性和斑岩型的深成岩体相关,很多矿床都具有相同成因的火山岩石,而且其网状脉、脆性裂隙、角砾岩化、强烈的热液蚀变等特征指示了一种相对较浅成环境。

中酸性岩浆对于形成大型矽卡岩铜矿最为有利,其岩性主要为钙碱系列的花岗岩—斜长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

岩浆作用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点,常组成复式岩体。

矽卡岩型铜矿区,发育断裂、裂隙、网脉、角砾和可渗透的岩层构成成矿流体运移通道是不可缺少的。

矽卡岩型铜矿的形成,与区域和矿区的构造发育程度有关。

2、矿床地质特征(1)控矿构造矽卡岩型铜矿床的控矿构造主要有基底断裂和盖层构造,它们是矿床形成和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含矿岩体和矿田常分布于盖层构造与基底断裂的交汇部位。

(2)容矿岩石矽卡岩类矿物组合不仅可在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中交代形成,而且还可以形成于其他非碳酸盐类岩石中。

矽卡岩矿床的围岩是多种多样的,其原岩具有多样性,但以各种碳酸盐岩为主。

如果围岩中含有杂质则更加有利于成矿,而纯净的碳酸盐岩则不利于接触交代作用的进行。

通常有利于形成大型矽卡岩型铜矿的围岩常为白云质灰岩或炭质灰岩、泥质岩。

(3)蚀变与矿化分带矽卡岩型铜矿床外接触带的蚀变通常以矽卡岩化、角岩化为主,而内接触主要为岩体的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等。

矿化体主要以似层状、透镜状、囊状产于外接触带中,在远离接触带的大理岩化灰岩、角岩化粉砂岩中还可见脉状矿化,而内接触带的矿化主要为细脉状、浸染状矿化。

(4)矿体形态与产出位置岩浆流动前缘的凹陷部位(灰岩舌状体)破碎裂隙发育是矿体的最大富集地段。

矿体也常富集于岩层界面与侵入体交切部位和多次断裂活动与接触带相复含的部位。

矿体一般沿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成群或成带分布,受岩体接触带构造和围岩岩性的控制。

矿体主要产在外接触带的蚀变碳酸盐岩中,少数产于内接触带的侵入体中,一般产在距接触面100—200m的范围内。

第七章 矽卡岩型矿床

第七章  矽卡岩型矿床

总之,该类矿床规模变化大,特大型―小型,但以中型 为主,矿石品位高,可直接开采,工业价值大,如Cu矿、 夕卡岩型Cu矿占我国Cu 矿总储量的第三位(16.4%)。 富矿的第二位,开采量占第一位(41.2%);此外,可 综合利用的共、伴生组分多。
4、夕卡岩矿床基本特点:
A.矿体的产状、形态 和规模 (1)产出部位:矿床 产于侵入体与围岩的 接触带上或其附近, 并以外接触带的蚀变 碳酸盐中为主。
(四)按矿种的分类
夕卡岩型铁、铜、钨、锡、铅、锌、铍及硼等。
思考题
1、矽卡岩和矽卡岩矿床(接触交代矿床)的概念,矽卡岩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
特征。
2、接触交代矿床多形成于何种大地构造环境?矿体的空间分布有何规律? 3、与接触交代矿床有关的岩体多具哪些特征?多形成于何种构造部位? 4、哪种围岩有利于矽卡岩及接触交代矿床的形成?围岩成分对形成的矽卡岩类 型及矿种有影响? 5.矽卡岩矿床成因的主要观点及各观点存在的主要问题。 6、矽卡岩矿床常可分为哪些矿化期和矿化阶段?各有何代表性的矿物组合? 7、在接触交代矿床种控制矿体分布的构造有哪些? 8.论述接触交代矿床的形成条件。
三、夕卡岩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 (一)夕卡岩矿床的形成作用
1.接触渗滤交代作用; 2.接触扩散交代作用。
1 .接触渗滤交代作用: (压力) 深部上升的含矿溶液
沿着交切接触带的 裂隙系统渗滤,将 下层中的活性组分 带到上层,并与之
发生交代作用。
2.接触扩散交代作用(双交 代作用):(浓度)
溶液沿岩浆岩和石灰岩的接触面流
1.夕卡岩期
夕卡岩矿床形成
(1)干(早)夕卡岩阶段:高温超临界条件下形成, 无有用矿物形成。 矿物组合:硅灰石+Di+ CaFe 辉 石 +GaAl - Ga+GaFe-Ga+ 方 柱 石 方程:略(见下) 。 (2)湿(晚)夕卡岩阶段(Mt 阶段) :碱性和中性条 件下,交代作用发 育,形成大量磁铁 矿。 矿物组合 Act、Di、 Hb、Ep、Mt 方程:略(见下) 。 氧化物阶段:介于夕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之间, 具过渡性质, 高温热液期。 形成长石 类,云母类及少量 Q、萤石、Ep、 正长石+酸性 Pl+金云母、 Mus 、 BiO, 矿石矿物:白钨矿、SnO2、H2O 少量 Mt、Be 的 硅酸盐矿物及少量 MS。

矽卡岩矿床的类型和特征

矽卡岩矿床的类型和特征

矽卡岩矿床的类型和特征矽卡岩型矿床的分类,目前尚无统一分类标准。

有按矿化与矽卡岩的关系进行分类,分为同时矿化型、伴随矿化型、叠加矿化型;有按形成矽卡岩的原岩成分进行分类,分为钙矽卡岩型和镁矽卡岩型;有按矿床的多成因及矿化叠加情况进行分类,分为层控-矽卡岩型、云英岩-矽卡岩型、斑岩-矽卡岩复合型。

为了应用方便,也有按矿种进行分类,分为矽卡岩型铁、铜、钨、锡、钼、铅、锌、铍、硼矿床等,本书采用此分类,并选取几种主要的类型加以分析。

(一)矽卡岩型铁矿床矽卡岩型铁矿床就世界范围来说大多产于大洋岛弧地带,多与中-浅成的闪长岩-辉长岩类有关,有少量与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有关,常有同源的安山岩-玄武岩层。

侵入岩普遍具钠化现象(钠长石化、方柱石化)。

矿石成分简单,以铁的氧化物为主,硫化物较少,常伴有铜、钴、锌和金。

其次为产在大陆边缘造山带中的镁矽卡岩型铁矿,与中到浅成的长英质侵入岩(石英二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等)有关,围岩主要为白云岩,这类矿床经常是与矽卡岩型铜矿的过渡产物,成分复杂,常伴有锌、锡等。

此外在大陆边缘裂谷带中的辉长岩体接触带上,也常伴有矽卡岩型铁矿。

矽卡岩型铁矿床是铁矿床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在我国铁矿生产中占有特殊地位。

这类铁矿的规模大小不等,以中型规模居多,部分储量可达1亿吨以上。

由于多数为富矿,所以储量小于百万吨的小型矿床常常也有工业价值。

矿体形态为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囊状以及豆荚状、楔状和其他不规则状。

矽卡岩成分比较简单,以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为主;矿石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假象赤铁矿,有少量的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透辉石、钙铁辉石、钙铁榴石,其次有方柱石、阳起石、绿帘石等。

矿石构造以致密块状为主,也有浸染状、条带状等。

矿石品位较富,含铁一般为40%~50%,常可综合利用Co、Cu等元素。

河北邯邢矽卡岩型铁矿床河北邯邢地区广泛分布矽卡岩型铁矿床,共有大小矿床数十个,构成一个规模巨大的成矿区。

矽卡岩型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矽卡岩型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矽卡岩型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1. 矽卡岩的基本概念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矽卡岩。

这家伙其实是个矿床,但可别小看它!矽卡岩,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样子,其实就是一种富含硅和钙的岩石。

你可能会问,啥是矽卡岩?它其实是火成岩和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亲密接触”后,变成的一种矿床。

想象一下,就像两种食材在锅里炖煮,最后变成一锅美味的炖菜,这就是矽卡岩的诞生过程。

它们主要在一些特定的地质环境下形成,尤其是在地壳深处,经过漫长的岁月,才慢慢地显露出它的真面目。

那么,为什么大家对它这么感兴趣呢?因为矽卡岩里面藏着不少宝贝,比如说铝土矿、石灰石等矿物,这些都是工业上大显身手的“明星”。

就像你去超市逛,发现架子上摆满了各类零食,眼花缭乱,你一定会想,哇,这可是个宝藏地啊!2. 矽卡岩的成矿规律2.1 地质条件说到成矿规律,这里面可大有文章。

首先,矽卡岩的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就像做饭前得先准备好食材。

这里的“食材”就是温度、压力和化学成分。

当地壳深处的岩浆活动频繁时,热量和压力就会促使矿物质的变化,形成矽卡岩。

简单说,就是热和压力相当于厨师的火候,把食材慢慢炖熟。

2.2 成矿过程再来聊聊成矿过程。

矽卡岩的成矿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像一场精心排练的舞蹈。

首先是岩浆侵入,产生了高温。

接下来,矿物质在高压下相互反应,就像不同的舞者在台上碰撞出火花。

最终,在漫长的时间里,这些矿物质逐渐沉淀、聚集,形成了现在的矽卡岩。

哎,真是一个神奇的过程,仿佛在大自然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场壮观的剧目。

3. 成矿模式3.1 物理化学作用咱们接下来聊聊成矿模式,这里有几个重要的因素。

首先,物理化学作用就像是一位隐形的导演,默默地影响着整个过程。

不同的矿物在不同的温度、压力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

有的矿物喜欢高温,有的则更偏爱低温,真是各有千秋。

这些矿物的互动,直接决定了矽卡岩的最终组成。

3.2 生物作用还有生物作用,这就像是大自然的调味品。

某些微生物在成矿过程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帮助矿物的沉淀与聚集。

第六章 第二节 矽卡岩型矿床

第六章 第二节 矽卡岩型矿床

第 二 节 一 、 矽 卡 岩 型 矿 床 的 形 成 条 件
(四)构造条件

(4)褶皱构造
– 褶皱构造主要表现在对岩体及含矿热液流通的控制。与 矽卡岩型矿床有关的褶皱构造主要是背斜构造,这类背 斜构造往往是岩体侵入时的同期构造,有的甚至就是由 岩体侵入所引起的“被动”褶皱。。
背斜构造形成时所派 生的层间空隙、轴向 断裂以及环状或放射 状断裂等,为含矿热 液流通提供了有利的 空间(图6-5)
– 围岩的层理面本身就是构 造脆弱带,不同岩性的岩 层之间的接触面、层间断 裂、破碎带和层间剥离, 对形成矽卡岩型矿床有特 殊的意义,它可使含矿气 水热液在远离侵入体的围 岩中形成稳定的似层状矿 体或透镜状矿体(图64)。
图 6-4 受 围 岩 层 理 、 层间碎破带控制的矽卡岩 型 矿 床 剖 面 示 意 图 (转引自姚凤良等,1983)
图 6-2
整 合 接 触 的 矽 卡 岩 型 矿 床 地 质 剖 面 示 意 图 (转引自姚凤良等,1983)
1-浮土;2-大理岩;3-花岗岩;4-锡矿体;5-铜矿体;6-铅锌矿体;7-矽卡岩
第 二 节 一 、 矽 卡 岩 型 矿 床 的 形 成 条 件
(四)构造条件

(1)接触带 构造
– ②“不整合” 接触型,接 触面产状和 围岩产状斜 交,矽卡岩 及矿体的形 态复杂多变 (图6-3)。
第二节 矽卡岩型矿床
第 六 章 热 液 矿 床 类 型 及 特 征



中酸性侵入体和碳酸盐类等岩石的接触带及其 附近,由含矿热液交代作用而形成的热液矿床 称为接触交代矿床。 在接触交代矿床中一般都具有典型的矽卡岩矿 物组合,而且矿床在成因和空间上都与矽卡岩 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这类矿床又称矽卡岩 型矿床(skarn deposits)。 侵入体的存在是矽卡岩型矿床的一个前提条件。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出现矽卡岩 的矿床都与侵入体有关。由于不存在侵入体接 触带构造,且热液矿化和围岩蚀变(矽卡岩) 的形成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因此这些矿床并 不能称为矽卡岩型矿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矽卡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
(一)矿体的产状、形态与规模
矽卡岩型矿床大多产于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上,并多产于外接触带,一般距接触面100~200m 范围内(图6-6)。

由于矿床形成明显地受岩浆分异冷凝、围岩性质、接触带构造以及交代作用强度的影响,故矿体的产状、形状均比较复杂,矿体连续性也差。

常呈似层状、透镜状、巢状、柱状、脉状等。

规模大小不一,有直径数米的小矿体,也有长数公里、延深达千米以上的巨大矿体。

一般为中等规模,厚10~30m ,沿走向长200~500m 。

除有的钨、钼、锡、铁、铜等类矿床可达大型外,多数矿床为中小型。

(二)矿石特征
矿石物质成分复杂,
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榴
子石、辉石及其他钙、
镁,铁,铝的硅酸盐矿
物(如镁橄榄石、硅镁
石、符山石,方柱石、
蛇纹石、透闪石、阳起
石、绿泥石、绿帘石、
金云母等)。

此外,还有
石英、萤石、黄玉及含
镁、铁的碳酸盐矿物。

金属矿物以氧化物和硫
化物为主,如磁铁矿、赤铁矿、锡石、白钨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毒砂等;硼及铍矿物次之,如硼镁铁矿、硼镁石.硅钙硼石、日光榴石、香花石、硅铍石等。

由于矿物成分复杂,形成的温度范围也广,所以矿石的结构构造也多种多样,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晶洞构造等。

又由于成矿温度较高,有挥发性组分的参与,因而矿石一般多为粗粒结构。

(三)矿床的分带性
矽卡岩型矿床常具分带性,尤其是矽卡岩的矿物种类繁多,往往呈不同的矿物组合产出,在空间上常具带状分布,特别是在侵入接触带附近,这种分带现象尤为明显。

按出露位置,矽卡岩可分内带和外带2个带:内带是指交代岩浆岩形成的矽卡岩带,外带是指交代碳酸盐岩等围岩形成的矽卡岩带。

内带主要由较高温矿物组成,如石榴子石、辉石等,次要矿物有符山石、方柱石等。

外带主要由高-中温矿物组成,如石榴子石、辉石,角闪石、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等,次要矿物有硅钙硼石等。

距接触带较远的围岩中,温度降低,广泛发育有石英、方解石,有时有萤石、重晶石。

与矽卡岩分带特点对应,金属矿化也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金属氧化物(磁铁矿、赤铁矿等)主要分布在靠近岩体一侧的接触带上,和内矽卡岩带共生,很少产于远离接触带处。

金属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主要分布在靠近围岩一侧的外接触带上,和外矽卡岩带共生,少数可直接产于碳酸盐类围岩中。

此外,金属矿化往往还和某些特定的
图6-6 矽卡岩型矿床的产出位置示意图 (转引自袁见齐等,1985)
矽卡岩带密切共生,如铁矿化常富集于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带内,铜矿化经常和绿帘石、透闪石等矽卡岩伴生,铅锌矿化则在矽卡岩体之外,靠近灰岩的地段沉淀。

按形成时间,由早期矽卡岩形成的带称为原生矽卡岩带,由晚期矽卡岩叠加在早期矽卡岩上形成的带称为叠加矽卡岩带。

各矽卡岩带中,由侵入体至围岩,SiO2和Al2O3含量由高逐渐降低,CaO含量则由低逐渐升高,侵入体中的Fe2O3向围岩方向迁移。

(四)成矿阶段
矽卡岩型矿床一般都是经历多次气水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的。

根据大量资料总结,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分为2个成矿期和5个成矿阶段:
1. 矽卡岩期
主要形成各种钙、铁、镁、铝的硅酸盐矿物,无石英形成。

该成矿期又可分为以下3个成矿阶段。

(1)早期矽卡岩阶段:形成硅灰石、钙铝-钙铁石榴石、透辉石-钙铁辉石和方柱石等无水硅酸盐和少量符山石等含水硅酸盐,组成矽卡岩的主体,一般又称干矽卡岩阶段,是在高温的超临界条件下形成的。

这一阶段除少量磁铁矿外,一般不形成有用矿物,通常是不具工业意义的,故这一阶段也可称之为无矿矽卡岩阶段。

(2)晚期矽卡岩阶段:形成阳起石、透闪石、绿帘石等含水硅酸盐,故又称湿矽卡岩阶段,是在接近超临界状态条件下形成的。

这一阶段形成的矿物明显地交代早期矽卡岩矿物,且磁铁矿大量出现,有时构成富集的磁铁矿矿体,故又称为磁铁矿阶段。

(3)氧化物阶段:这一阶段中硅酸盐类矿物已很少见,开始出现石英、萤石等矿物。

它介于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之间,具有过渡性质,是由温度较高的热液作用形成的。

金属矿物除赤铁矿、白钨矿、锡石外,还有少量磁铁矿。

后期同时开始出现少量硫化物,如辉钼矿、磁黄铁矿等。

2. 石英-硫化物期
在这一成矿期中,SiO2一般不再和Ca、Mg、Fe、Al组成矽卡岩矿物,而是独立形成大量石英,并有典型的热液矿物如绿泥石、方解石等和大量金属硫化物形成。

该成矿期又可分为2个阶段:
(1)早期硫化物阶段:矽卡岩矿物被大量交代,开始形成绿泥石、绢云母等,这一阶段中出现大量石英和萤石,成为矿石的主要脉石矿物。

金属矿物主要有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毒砂和部分辉钼矿等,金属氧化物已很少见,所以也可称为铁铜硫化物阶段。

它们是在高-中温热液条件下形成的。

(2)晚期硫化物阶段:这一阶段中,除交代早期形成的硅酸盐矿物如绿泥石和绢云母等外,石英和萤石的数量继续增加,开始出现大量方解石。

金属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所以也可称之为铅锌硫化物阶段,是中温热液条件下形成的。

矽卡岩型矿床中的矽卡岩和金属氧化物是汽化热液交代的产物,硫化物则是纯粹的热液作用产物。

上述成矿阶段的期次和顺序只是接触交代矿床的一般规律,不同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发展可以是不完全相同的。

它和侵入岩浆的演化、构造裂隙的间歇活动以及含矿气水热液的成分等密切相关。

有的矿床只见有早期几个成矿阶段,后期矿化作用不甚发育,有的甚至只形成早期矽卡岩,而无后期热液矿化活动。

但当矽卡岩型矿床发育有若干个成矿阶段时,其形成顺序通常符合上述规律。

在一个成矿阶段中,所形成的金属矿物常常只是以某种类型为主,同一阶段形成几种矿化类型的现象是不多见的。

(五)成矿作用
矽卡岩型矿床是由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渗滤交代作用和扩散交代作用。

1. 渗滤交代作用(infiltration metasomatism)
热液和岩石间的组分交换是通过流经岩石裂隙的流动热液实现的。

当上升热液沿着几乎垂直于灰岩和硅铝质岩石的接触面流动时,溶液和围岩发生反应、溶解和吸取围岩中的组分,并将其带至上覆围岩,与之交代反应形成矽卡岩。

渗滤交代作用中,温度梯度和压力梯度是引起热液流动的动力,因而热液能作较长距离的运移,故有可能形成厚大的矽卡岩带。

2. 扩散交代作用(diffusion metasomatism)
溶液和岩石间的组分交换,是以停滞的岩石粒间溶液为介质,通过组分的浓度差所引起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上升溶液沿石灰岩和硅铝质岩石接触面流动时,灰岩中的CaO通过粒间溶液,以上升溶液为媒介向硅铝质岩石方向扩散,相反,硅铝质岩中的A12O3和SiO2以同样方式向灰岩方向扩散。

由于这种组份的交代是由双方相互的扩散作用进行的,所以又称为双交代。

双交代作用的结果,使接触带两侧的岩石发生成分置换,形成矽卡岩,其反应如下:
3CaCO3+A12O3+3SiO2→Ca3Al2Si3O12(钙铝石榴子石)+3CO2↑
在扩散交代作用中,浓度梯度是扩散组分运移的动力,随反应带厚度的增加和交代过程的停止而减小,因而扩散作用不可能形成厚大的交代带。

渗滤交代作用和扩散交代作用常常相互伴随。

(六)矿床成因
矽卡岩型矿床产生在特殊的地质环境中(中酸性侵入岩和碳酸盐岩类接触带附近),具有典型的矽卡岩矿物组合和独特的交代成矿方式,前人一般都把它作为内生矿床中独立的一个矿床类型加以研究,但也有人将它归为热液矿床,作为一个亚类。

本书赞同矽卡岩型矿床属于热液矿床的思路,主要是因为矽卡岩型矿床与热液交代作用的密切成因联系。

携带成矿物质的岩浆热液,在矽卡岩化作用早期的高温条件下以超临界流体的交代作用为主;而晚期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则以水为主的热液交代作用为主。

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也不是单一的,随着成矿作用的发展是有变化的。

早期大部分物质来自彼此接触的两类岩石,主要形成硅酸盐矿物。

晚期则有热液带来的不同来源的物质加入,这对形成金属矿床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某些矽卡岩矿床硫同位素资料分析,硫的来源主要来自上地幔,也有的来自地壳。

这和观察到的矿化与岩浆岩有一定的专属性、矿体明显晚于与之有成因联系的岩浆岩和矽卡岩的现象是一致的,说明岩浆岩,矽卡岩、矿体三者系同一岩浆-围岩系统演化过程的不同阶段的产物。

此外,矽卡岩型矿床还常和其他类型热液矿床相伴产出这也进一步佐证了矽卡岩型矿床属热液矿床。

矽卡岩型矿床与斑岩型矿床伴生的情况更为多见,在接触带上为矽卡岩型矿床,在斑岩体内部为斑岩型矿床,这在铜钼矿床中尤为明显。

美国西南部的斑岩型铜矿带中的许多矿床和我国湖北铜山口、江西城门山及西藏玉龙等矿床都是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复合型矿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