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上)
对 方 右 面 颊 或 其脑 下 大 动 脉 或
,
回 撤 然 后 向右前 侧 方 进 步 左 脚
然 身体 力 求 稳 固
,
。
三
体 式 的具 体
劈击 其右 侧锁 骨 均 可 致 敌 重 创
,
。
尖 向外 摆 步
时
,
,
右 脚保 持 不 变 的 同
要求
,
读 者 可 以 参 考 相 关 的形 意
,
若对 方 以左 顺 步拳攻 我 中上 盘
, ,
由 身体 两 侧 腕 部 外 翻 转 钩挂之 中
, , ,
并 向前
统八 字 连 环 拳 和 金 刚 八 字 锤 外
尚有 八 字 战 锤 等技 法
。
上 方托起 掌心 朝上 两 手小 指 微
但是这些
把 敌 斩 上 步横 肘 是 截 意 退 步 裹
向上 翘 高 与 鼻 平 目视 前 方 ( 图
,
,
均 属 于 奇 门八 字 功
脚跟 并拢 左 脚 尖朝前 右脚 尖 向
, ,
(图 4)
5
习 练 不 敢稍有懈 怠 虽 无 大成
,
,
,
右撇
45
,
度 呈 八 字形 两 腿 膝
, ,
, ,
“
”
、
紧接 上 动 然 后 左 臂 内旋
, ,
,
但 亦获 益 匪 浅 今 值 国 术 昌盛 之 际 余不 揣 浅 陋 将 其 整 理 成 文
。
, , 。
,
,
口
向上
,
经 口 前 向前 上
,
吸 落 呼 莫 等 闲 ;易 筋 易 骨 加 洗 髓
形意拳拳谱
【共278式】一、五行拳: (劈钻崩砲横5式)二、五行连环拳: ( 28 式)三、形意八式拳:( 42 式)四、八字功连环拳:( 30 式)五、十二形传统套路:(136式)1、龙形:(15 式)2、虎形:( 8 式)3、猴形:(15式)4、马形:( 8 式)5、鼍形:( 8 式)6、鸡形:(18式)7、燕形:(17式)8、鹞形:(15式)9、蛇形:( 8 式)10、骀形:( 8 式)11、鹰形:( 8 式)12、熊形:( 8 式)六、形意拳杂式捶(37式)【五行拳+五行连环拳+形意八式拳+八字功连环拳+十二形传统套路+杂式捶=278式】形意拳拳谱一、形意五行拳(5式)二、五行连环拳(进退连环拳28式)口诀:进退三崩拳,骀形变炮拳,接打鼍形势,寸步龙踩再崩拳劈拳:五行属金,五脏属肺,其形似斧,取斧劈物之意。
钻拳:五行属水,五脏属肾,其形似闪,有如闪电,一指敏捷快速之意。
崩拳:五行属木,五脏属肝,其形似箭,如射出之箭,快速又有穿透力。
砲拳:五行属火,五脏属心,其形似砲,仿佛火炮爆发似的。
横拳:五行属土,五脏属脾,其形似弹,其意是螺旋向前。
(自上而下打)(由下往上打)(水平向前直打)(转而向前平打)(左右螺旋前打)1、起势(三体式)2、进步右崩拳3、退步左崩拳4、顺步右崩拳5、白鹤亮翅6、进步左炮拳7、撤步劈拳8、跃步鼍形9、进步横拳10、寸步龙采(狸猫上树)11、拗步崩拳12、顺步崩拳13、狸猫倒上树(回身14、进步右崩拳15、退步左崩拳16、顺步右崩拳17、白鹤亮翅18、进步左炮拳19、撤步劈拳20、跃步鼍形21、进步横拳22、寸步龙采(狸猫上树)23、拗步崩拳24、顺步崩拳25、狸猫倒上树(回身)26、进步右崩拳27、退步左崩拳28、收势三、形意八式拳(42式)四、八字功连环拳(30式)1、出式2、鹞子束身3、鹞子入林4、进步右马形5、退步左横拳6、右劈拳7、金鸡啄水8、金鸡食米9、退步勒拳10、右顺步炮拳11、进步左横拳12、龙虎相交13、左顺步崩拳14、掩肘右顺步炮拳15、白鹤亮翅16、翻身炮17、鹞子钻天18、鹞子翻身19、鹞子束身20、鹞子入林21、进步右马形22、退步左横拳23、右劈拳24、金鸡啄水25、金鸡食米26、退步勒拳27、右顺步炮拳28、进步左横拳29、龙虎相交30、左顺步崩拳31、掩肘右顺步炮拳32、白鹤亮翅33、翻身炮34、鹞子钻天35、鹞子翻身36、鹞子束身37、鹞子入林38、回身左顶肘39、上步右横拳40、左背步三盘落地41、退步左劈拳42、收式1、起势2、进步右崩拳3、上步虎托4、上步右展5、抡劈横展6、左双截手7、右双截手8、顺水推舟9、摇身双裹10、上步双撞掌11、撤步合肩12、上步左跨式13、上步左劈拳14、上步右鹰捉15、白蛇缠身16、上步右挑掌17、撤步左劈18、上步右挑19、退步双掩肘20、上步顶式21、捋手膝撞22、上步右顶肘23、捋手右崩拳24、右云式25、拗步左钻打26、左领式27、上步左炮拳28、回身虎托29、推窗望月30、收式奇门八字连环拳歌诀:起手鹰捉是真传,钩挂之中把敌斩。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中)
山西 史 明/ 文 胡 顺/ 练 演
( 上期 ) 接
的同时 , 出右拳攻我 中上盘时 , 我右 划一 立 圆裹 肘 ,力 达右 小臂 内侧 ,
手顺势 回落 , 向内搂拿 对方右小臂 , 拳 心朝 内 , 与 口平 , 高 目视前 方 ( 图 紧接 上式 , 手外 旋 , 右 右掌 捋 并 向我 右下 侧搂 带使 其重 心 前移 。 1 ) 1。
此 式 主 要 表 现 了形 意 门拿 打
跌 摔相 合之 法 。
其一, 当我用右斩劈手反背劈 击 对方 时 ,对方 用右 手 向上托 架 ,
随之准备 后撤 以避 我连 击 。 右手 我
迅 速 内旋 腕捋 拿 对方 的 右小 臂 或 腕 部 ,并 向我 右侧 方捋 带 的 同时 , 立 即进左脚 直 踏对 方 中宫 , 屈左 肘 向前 截打 对方 胸部 或 咽喉
。
_0
二
其二 , 当对方用左臂往上格挡
图 1 0 图 1 1 图 1 2 图 1 3
形 意 / 卦 \
3 紧 接 上 动 , 脚 向 前 落 步 、 左 后, 右脚迅速 向前进步 , 左脚跟步 呈右三体式的同时, 右拳由腰 间向 左前 方 挫 折 滚 , 心朝 上 , 胯 随 拳 右 之 向外 拧劲 ,左 拳顺 势 收 回腰 问 , 拳 心 向下 , 目视 右前 方 ( 1 ) 图 。 7 注意要 点 : 盖拳要利用拧腰转胯之力 , 像
注意要 点 :
蓄劲似 弯 弓 , 展劲如放箭 。 手肘合一 侧 , 心朝 内 , 与 口平 , 拳 高 目视前方 体 , 定成功 。手缠 肘撞力要猛 , ( 1 ) 挑撞 图 。 2 3 紧 接 上 动 , 脚 向后 退 一 、 左 步 , 体 仍 呈 三 体式 , 拳 顺 势 经 下 左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形意门中八字功拳法是由“斩截裹挎挑领云顶”八个单项套路组成。
而由此衍生变化的有传统八字连环拳和金刚八字锤外,尚有八字战锤等技法。
但是这些均属于奇门八字功,也就是软八字功。
还有一套正门八字功,也叫硬八字功,这可能只有李存义派形意门才有,其它门派尚未见介绍过。
形意门中素有“五行为体,八字为用,金刚八式易筋洗髓”之说。
过去囿于门户之见,加之师门清规戒律甚严,门内人辈德高艺精尚不传授,外人更是鲜能窥其门径了。
笔者受教于著名武术家恩师陈盛甫教授,复受益于武当名家原金锁老先生,多年来勤加习练,不敢稍有懈怠,虽无大成,但亦获益匪浅。
今值国术昌盛之际,余不揣浅陋,将其整理成文。
预备式:三体式(起势)谱诀:“双塌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易筋易骨加洗髓,脚踩手劈不留情。
”1、上身稍左侧,面朝东南,两脚跟并拢,左脚尖朝前,右脚尖向右撇45度,呈“八”字形,两腿膝盖挺直,含胸收腹,两臂松沉,两手五指并拢贴于两腿侧,头正,项直,下颏微扣,目平视前方(图1)。
2、下肢姿势保持不变。
两手由身体两侧腕部外翻转,并向前上方托起,掌心朝上,两手小指微向上翘,高及鼻平,目视前方(图2)。
3、两手腕部内旋用按劲下翻,掌心朝下,两膝部微曲,两掌按至脐平,然后两掌十指相对,掌心朝下,目视前方(图3)。
4、两掌变拳,腕部外旋上翻,使两拳心向上,右臂屈肘内旋,使右拳由胸口向上,经口前向前上方钻出,拳眼斜向左后方,高及眉齐。
左拳也随之向前钻出至右肘内侧,右肩微向前送,目视前方(图4)。
5、紧接上动,然后左臂内旋,左拳变掌从右肘部翻腕向上,左臂外旋迅速向前劈出,右拳变掌随之向下翻捋,按至腹部,掌心向下,大拇指紧贴肚脐部。
左脚向前蹚进一步,及右脚跟相距两脚半左右。
腰胯下塌,两腿微曲,手脚鼻呈一线,左三体式,目视前方(图5)。
注意要点:手掌向上翻,用劲要绵绵不断。
起式吸气,按下呼气劈掌。
用肘部的沉坠劲,使之合为一体,前劈后捋成收发交替劲。
形意拳八门打法歌诀注解
形意拳八门打法歌诀注解形意拳打法,素有“八门”之称。
何谓“八门”?即人体头、肩、肘、手、脚、膝、胯与臀尾八个部位是也。
此八个部位,在技击上各有其特殊的用法,实战中又往往是综合运用,互补互。
然对日常练功,尤其是对初学者,还是以分别锻炼为宜下,将此八门打法之歌诀、解释及具体用法,作简明介绍。
歌诀: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占中央。
脚踏中门抢地位,便是神仙也难防。
肩打一阴反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
左右全凭盖他意,舒展二字一命亡。
时打去意占胸膛,起手好似虎扑羊。
或是裹拨一旁走,后手只在肋下藏。
拳打三节不见形,若见形影不为能。
钻横裹拨随机变,手到劲发妙无穷。
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相合须自然。
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抢步变势难。
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
合身辗转不停势,左拨右转任意行。
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脚蹬。
与人较勇无虚备,去意好似卷地风。
臀打起落不见形,猛虎坐窝藏洞中。
臀尾全凭灵气精,起落二字要分明。
注解俗活说:“蛇无头不行”,又常说:“马首是瞻”、盖头为百骸之主,头顶项领,而躯干四肢乃得随之运动。
头之发劲最大最整,竖项、塌腰、蹬后脚,自顶至腰而至后脚跟,成一条直线.气自涌泉可直贯百会,而浑身之整劲亦自然从百会发出,又直又整。
但头打之前提是身要钻进去,而进身之前提是脚踏中门而人,如蛇吸食,故头打必须占中央.击对方之“中”,方为得法。
但用头打亦颇不易,要以手之拨拦打开门户,以腰之转侧为之钻身,以足之蹬蹚抢占地位,然后才可头一发而成功。
若盲目胃进,也有相当危险,不可不慎重。
肩打为靠打之一种,又叫阴阳膀,肩向里扣为阴,肩尖向外开发劲为阳;发力时一扣一开,力为得力。
将对方胳膊向下捋,顺势进身以肩向前击去,谓之“犸肩靠”拨开对方手臂,束身而进,以肩击对方峋部,谓之“隐身靠”,伏身以肩击对方双臁(即小腿骨).谓之“七寸靠”。
晃腰、紧背、开肩,以两肩递次回击背后靠近之敌,谓之“背身靠”此外如燕子抄水、白蛇抖身等.皆可以用肩打。
正宗少林“八步连环拳”全套秘传功法
正宗少林“八步连环拳”全套秘传功法八步连环拳共计有七种拳法,三种掌法,四种腿法,两种拿法,一种靠法,以及一个守势,一个诱势,一个侍势,两个重复势。
每势每法都具有技击的实战意义。
当头炮猛撞双拳,连环势左右击掌。
封喉势截手锁喉,窝心脚直踹心窝。
硬拉弓马步侧击,连珠炮急打三拳。
倒骑驴回身便走,披身锤翻身劈砸。
开弓势四平架打,沉香劈推倒泰山。
弹腿势惊破敌胆,擒拿势捉将擒王。
射箭势旁冲侧打,斜飞势挨傍挤靠。
起飞脚直踢下颏,拽横拳单风贯耳。
抛兜拳黑虎掏心,悬脚势金鸡独立。
挂面脚踢打头脸,拗单鞭单掌推碑。
左右炮冲前撞后,琵琶势护守中门。
练法(1)预备势面向南方,站立在东西走向的场地的西端;两腿伸直并拢,脚尖朝关;两臂垂于身体两侧,两手五指并拢贴靠于腿外侧,掌指朝下;身躯正直,眼向前方平视(图1)。
【要点】头要端正,项竖顶平,下颏内收;身要正,腰要直,肩要沉,两肘自然微屈向身前微微牵引;内虚全消,气沉丹田,把精神贯注到行拳意境之中去,为行拳走势做好准备。
(2)并步抱拳两手握拳,屈肘收抱于两腰侧,拳心朝上,拳轮贴身;脸向左转,眼向左侧前方注视(图2)。
【要点】1.抱拳与转脸,动作要一致,行动要迅速;2.身体微向前倾,使两腿感到着力,两脚五趾紧抓地面,防止弯腰拱背;两肘夹紧,使肘尖朝后。
第一段(1)当头炮猛撞双拳身躯左转,左脚向正东方向上步,左脚跟外展,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箭步;同时,两拳一起从两腰侧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均朝下;眼向两拳前方注视(图3)。
【要点】冲拳时,肩肘臂须放松使双拳轻快地向前冲出,切忌使用僵劲;在两拳向前进行的过程中,还须使两臂内旋,边进边旋,使双拳成螺旋形向前冲出。
身法须沉肩、直臂、塌腰、坠胯、前腿屈平,后腿蹬直,两脚踏实,防止掀脚、拔跟。
(2)连环势左右击掌①两拳扳掌,左里右外在身前交叉上举,肘微屈,掌指均朝上,小指一侧均朝前;同时,左腿稍向上站起,右脚离地屈膝向左腿里侧提起,脚尖翘起(图4);②上动未停,两掌直臂向上、向左右两侧弧形绕环,至两侧斜下方时屈肘收抱于两腰侧,掌指朝下,掌心朝前;与此同时,右脚在左脚侧旁踏脚震步落地,膝微屈;左脚随即屈膝向身提起,眼视前方(图5);③上动未停,左脚向前落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箭步;同时,右掌向前直臂平伸推出,掌指朝上,小指一侧朝前;眼视前方(图6);④上动未停,右掌变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同时,左掌即向前直臂平伸推出,掌指朝上,小指一侧朝前;弓箭步不变,眼向左掌前方注视(图7)。
尚派形意拳秘传内功八桩
尚派形意拳秘传内功八桩各大拳种皆有桩法练习,不同拳种的桩法外形虽相似,但心法不同,所要达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尚派形意拳站功八法由陈子江老先生秘传,是培补元气、疏通经络、祛病强身、掌握开阖呼吸,调节内气升降运行,外静而内动的功法。
深厚的内功是靠桩功的修练而获得的,这也是区分内家拳与外家拳的标准。
然而站桩非一朝一夕之功。
桩法掌握正确与否对功力的增长和身体的健康有直接影响。
八式站桩都是平步桩,即两足外侧与肩同宽平行站立,属于双重,每一势左右都是对称的,所以当出现左右不平衡时,便会产生气血的偏盛偏衰,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的气血运行,所以站桩时一定要注意身体保持中正,另外一方面,如果失去中正,就会出现向左或向右偏斜,或前俯后仰,这样机体的受力状况就不一样,如向左偏,则左侧承力大,久练成习惯后易造成肢体的畸形。
如何避免这一问题呢?正如太极拳的口诀所述:“尾闾中正顶头悬”,形意拳桩功要求“百会”与“会阴”形成的人体中轴垂直于地面,且左右对称。
另外,还需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练功时要选择适当的地点,最好选择平整的地面,如地面倾斜或不平,也难以保持练功时身体的中正及姿势正确。
环境的选择也很重要,应尽力避开人多喧哗的地方,练功时静是必要的条件,同时空气也要清新,不可到污水河畔及空气污浊的地方去练习。
因为呼吸本身就是一个不自觉的吐故纳新的过程,要尽力避免吸入污浊的空气。
人们虽不可能远避尘嚣,隐于山林,但也应找一片净土,宜人的环境可使人内心清静自然,有利于内气的修炼。
站功八法也应归于气功一类,因为这里面也包含了培补元气,冲关通络等内容,古人讲:天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人类所固有的三宝是与生俱来,由先天所获,人之初生,其元精、元气、元神秉受于父母,它们决定了人的生命。
由于人们的生存环境在不断地改变,空气、水源、食物的污染,精神的刺激,过度的劳累,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元精、元气、元神便因此而日渐耗损,于是人便由此而病。
形意拳八字功
形意拳八字功拳经云:“练法有八字,展、截、跨、挑、顶、云、领是也。
”此练法八字,后人称“八字功”。
八字功是形意拳前辈在长期锻炼与攻防实战中,总结提炼出的八个单式,做为个人单独练功操手之用。
此八个字,一字一种练法,一字一种用法,正所谓“一字一功”。
其中有打顾,有刚柔。
既有将对方劲引进落空的柔化之法,也有求乘虚而入,直踏中门迅直刚猛之举,如能长期反复操练,既长自身功力,又可掌握应敌之用的技巧。
但不要把“八字功”练成套路,要有速度、劲力。
八字功一、展字功:1、起势:三体式,左手左足在前,右手右足在后。
2、两手握拳,两臂同时一起往里裹劲,小臂外旋,翻至拳心朝上,右臂向前伸,两小臂交叉置于胸前,拳心向胸,与臂同高,前腿稍弓,身向前倾,眼前看;两胯要向里合劲,两肩向前松劲,两肘向下垂劲,身体如同被捆住一般,这是个合劲。
3、腰向右转,右手向上挑翻,到额正前上方停住,拳心朝外(或散开拳用掌亦可),左拳自胸前向对方胸或心直打,至肘中节伸直为度,(也可用拳和用掌)同时左腿蹬劲,左肩向里合劲,眼向左看,这个动作应注意打好一个“开劲”。
4、左脚尖向外摆,腰向左转,同时左臂向左,向上画一个圈(用转腰回身之力带动),左小臂外旋翻至拳心朝上(亦钻拳),右手握拳下落,置于胸前,拳心朝上再上右腿打右拳(亦黑虎出洞);再换右式,一左一右回身单换掌。
注意:动作一气呵成,打出弹抖劲。
二、截字功:1、起势:三体式,左手左足在前,右手右足在后。
2、左脚向前垫寸步,同时左手抽回经面前向前划弧,至正前方时,左小臂外旋,翻至手掌心向上,高于眉平与口、肘向下垂,肘弯曲约130—150度右脚向前进半步或一步,双脚成子午步停住,同时右拳从心至口打出钻拳,左掌则从右拳下撤回,至于口下心口上变拳,拳心斜向前下方。
同时右拳打出自然收回面前方。
拳心斜向左后方。
3、右脚向前垫寸步,同时右手抽回经面前向前划弧,至正前方时右小臂外旋翻至掌心向上,高于眉平与口,肘向下垂,肘弯曲约130-150度,右脚向前进半步或一步,双脚成子午步停住,同时左拳从心与口打出钻拳,右掌则从左拳下撤回,至于口下心口上变拳,拳心斜向下方。
形意拳八字功
形意拳八字功八字功即:斩、截、果、跨、挑、顶、云、领。
一、“斩”字功用法诀云:左右劈挂斩加翻,上步虎扑加头钻。
敌我双方对峙而立,当对方前移左步,猛进右脚一步接近于我方的同时,右直拳猛朝我方面部击打而来,我方右手前上沾化敌右腕外侧。
紧随左脚进步绊于敌右脚跟,左掌猛劈敌右大臂,若敌猛后收手提退步避闪。
我方动作不停,缩身下势,右脚前进猛地前扑,双手打虎扑把击向敌上胸;如果对方仍以退步用双手托我方之双臂时,我方双手用搂劲将对方双手重力搁下,此时对方随着手落,便会前俯,我方在搂劲的同时,左脚进步上前,头顶劲朝前方打出,打在敌颌部,再使抽丢劲将敌打飞跌出。
要点:斩字功由斩劈手、虎扑把、头拳三式组合而成,为七星之一的头拳技。
斩劈手势要疾,要用沉劲,后手盖劈势要猛,虎扑把要内含搂、抽、丢三把劲。
后腿蹬劲,头要上顶,气势雄猛,一举而制敌。
二、“截”字功用法诀云:擒拿肘中劈截肩,一阴一阳左右换。
敌我双方对峙而立,当对方前上右脚一步接近我方的同时,用右直拳朝我方头面部击打而来;我方右手上翻擒抓住其右腕,左手上托其肘部。
紧随右手扣其腕前推下压,左手掳其肘,右脚踢其右胫部;如对方屈肘前顶,后退步化去我方的攻击时。
右手抓敌右腕猛向右下后拉拽,右脚退步的同时,左肘猛的横打敌喉。
动作不停,左肘前顶外旋,右脚前上步,左旋体用右肩朝对方上胸切打撞击,将其击跌翻仆。
要点:截字功由擒拿手、横截肘、肩劈拳组合而成,为七星之肩拳。
擒拿的双手要协调,右手崩切速度要快;右脚要同时刮踢。
横截肘时,左手出手要猛,右手回收要快;肩劈拳,要含胸拨背,意在肩切,同时右手随肩切而劈下,势要沉。
三、“果”字功用法诀云:果肘刮腿如肘连,肘打去意在肋间。
敌我双方对峙而立,当对方右脚上步接近我方的同时,用右直拳朝我方头面部击打而来之际,我方右臂屈肘内裹,格化敌右腕臂内侧的同时,右脚踢击其右足踝关节。
对方若以左直拳攻来,意欲解我之攻势时,我方左手上挑其左手臂,落右步进身,右肘横击其胁肋。
形意八字功
形意八字功形意拳是一种技击性相当强的内家拳之一,以五行、八字、十二形为其技击核心,七星十三拳为攻击武器。
在练法与实用中都蕴含着相当深奥的内容,没得口传身授,数年苦练纯功,是吃不透其精华的。
形意拳中有“五行拳为体,八字功为用”的说法;确实,八字功的一招一式都是讲究效果的;愚苦修经年,对其八字功略感有所得,今适武运昌盛之际,不揣浅陋,将八字功的搏杀手段整理成文,以飨技击爱好者。
八字功即:斩、截、果、跨、挑、顶、云、领。
一、“斩”字功用法诀云:左右劈挂斩加翻,上步虎扑加头钻。
敌我双方对峙而立(图1),当对方前移左步,猛进右脚一步接近于我方的同时,右直拳猛朝我方面部击打而来,我方右手前上沾化敌右腕外侧。
紧随左脚进步绊于敌右脚跟,左掌猛劈敌右大臂,若敌猛后收手提退步避闪。
我方动作不停,缩身下势,右脚前进猛地前扑,双手打虎扑把击向敌上胸;如果对方仍以退步用双手托我方之双臂时,我方双手用搂劲将对方双手重力搁下,此时对方随着手落,便会前俯,我方在搂劲的同时,左脚进步上前,头顶劲朝前方打出,打在敌颌部,再使抽丢劲将敌打飞跌出。
要点:斩字功由斩劈手、虎扑把、头拳三式组合而成,为七星之一的头拳技。
斩劈手势要疾,要用沉劲,后手盖劈势要猛,虎扑把要内含搂、抽、丢三把劲。
后腿蹬劲,头要上顶,气势雄猛,一举而制敌。
二、“截”字功用法诀云:擒拿肘中劈截肩,一阴一阳左右换。
敌我双方对峙而立,当对方前上右脚一步接近我方的同时,用右直拳朝我方头面部击打而来;我方右手上翻擒抓住其右腕,左手上托其肘部。
紧随右手扣其腕前推下压,左手掳其肘,右脚踢其右胫部;如对方屈肘前顶,后退步化去我方的攻击时。
右手抓敌右腕猛向右下后拉拽,右脚退步的同时,左肘猛的横打敌喉。
动作不停,左肘前顶外旋,右脚前上步,左旋体用右肩朝对方上胸切打撞击,将其击跌翻仆。
要点:截字功由擒拿手、横截肘、肩劈拳组合而成,为七星之肩拳。
擒拿的双手要协调,右手崩切速度要快;右脚要同时刮踢。
形意拳经解 形意八字诀
动而不能中正安舒,此乃拳家之忌,不可不知。三尖对正是对已的要求,将劲放
到对方身上是否能打得动,还要掌握“端、的”二字。我发力时,我掌与对方身
体相接触之点,即着力点,叫做“端”。我力发出后要从着力点直贯到对方身上
另一点,那个点叫做“的”。端和的将连成一条直线。能否打动对方与“的”的
选择有密切关系。根据我个人实践经验,如将掌放到对方前胸而意在对方后背,
即的在后背,是打不动对方的。对方稍一涵胸转腰就可化开。如我意在对方命门
,也就是说我打的是从对方前胸直贯对方后腰的这条直线,则对方上半身便僵而
不化,非换步不能化开。如我将的放在刑.方后脚跟上,则对方全身便如同一根
硬棍,既不能转腰也不能换步,一发力便能打出去。二人作研究性实验,很容易
理上的特点。在作到三顶,内气畅通顺遂之后,足心上提,两腰眼同时微微上起
,则气自脚下而超,便觉身子轻灵步履轻便,动转无迟重之虞。如同快步履薄冰
一般,提气疾行如飞而过。昔日刘奇芝老先生有云‘蛰龙升天机关在腰”,斯之
谓欤!
脚趾弓扣抓地,手指如鹰抓物,两膀向前合扣,谓之三扣。此乃练鹰爪大力
法的姿势,是行意拳的特点“虎威鹰猛,以爪为锋,爪之所到,皆可奏功”即是
。一点不对,常引起整体姿势与劲路的悖谬,要切实注意。初练时要慢不要快,
要严格不可大意。每一势在基本正确的基础上要反复练习十几万到几十万次,甚
至上百万次,才能形成动力定型,少丁是不行的。望学者要有耐心、有决心、有
恒心,万勿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也。
昔日刘文华先生在清华大学教拳时,为了初学者便于掌握,特提出了练法八
形意拳古拳谱
形意拳古拳谱国术 2008-09-21 22:49 阅读397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夫內勁者,寓於無形之中,而接於有形之表,此固難以言傳者也,然其理亦可參焉。
蓋意乃氣之帥也,氣者體之充也。
心動而氣即隨之,氣動而力即赴之,此至理也。
今以功於藝者言之,以為撞勁者非也,功勁者非也,及謂抖勁崩勁者皆非也,唯顫勁是也。
撞勁太直,而難起落。
功勁太死,而難變化。
抖勁崩勁太促,而難展轉。
唯顫勁,出沒其捷,可使日月無光而不見其形,手到勁發,天地交合,而不費其力。
要之,運於三性之中,發於一顫之頃,如虎之伸爪不見爪,而物不能逃,龍之用力不見力,而山不能阻。
如是諸法合而為一,克人豈有不利乎。
一、五行:五行者,乃金、木、水、火、土配与五拳者,为劈、崩、钻、炮、横二、五行(五拳)相生:劈拳变钻拳,为金生水钻拳变崩拳,为水生木崩拳变炮拳,为木生火炮拳变横拳,为火生土横拳变劈拳,为土生金三、五行(五拳)相克:劈拳破崩拳,为金克木崩拳破横拳,为木克土横拳破钻拳,为土克水钻拳破炮拳,为水克火炮拳破劈拳,为火克金(注:形意拳对练,可根据五行生克制化自编自排)形意十二形十二形者: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鲐、鹰、熊(注:鲐字有误,应该是台加鸟的鲐,由于电脑打不出来,故只好以鲐代之) 一、龙形:龙形飞升,伏龙落地二、虎形:虎抱头,猛虎扑食三、猴形:猴子挂印,猴子窃绳,猴子爬杆四、马形:勒疆,搬,顶五、鼍形:左右翻江六、鸡形:三穿掌,金鸡舍米,金鸡抖鳞(一)(二)金鸡上架,金鸡报晓七、鹞形:鹞子束身,鹞子入林,盖捶,鹞子拈天,鹞子返身八、燕形:燕子晗泥,燕子抄水(一)(二),燕子食米,九、蛇形:蛇形缠身,蛇形昂首,蛇形转身十、鲐形:鲐形俯身,鲐形上架十一、十二、鹰形,熊形,鹰熊斗智:熊顶,鹰抓李存义拳谱五行拳解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谓也。
如人之内有五脏,外有五官,与五行相合,心属火,脾属土,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之隐于内者。
李存义传形意拳谱
李存义传形意拳谱五行拳解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谓也。
如人之内有五脏,外有五官,与五行相合,心属火,脾属土,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之隐于内者。
目通肝,鼻通肺,舌通心,耳通肾,人中通脾,此五行之着于外者。
五行有相生之道存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克之义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夫五行见于洪范,而汉儒借之解经,后人每讯其于义无取,而生克之理,究不为不当也,拳因之以取名,用以坚实其内,整饬其外,取相生之道,以为平时之练习,强健其身体,增长其气力,以强身祛病;取相克之义,以为技击之应用。
五拳之意劈、崩、钻、炮、横,五拳之名称也。
劈拳之形似斧,性属金,崩拳之形似箭,性属木;钻拳之形似锥,性属水;炮拳之形似炮,性属火;横拳之形似梁,性属土。
由相生之理论,故横拳能生劈拳、劈拳能生钻拳,钻拳能生崩拳,崩拳能生炮拳,炮拳能生横拳。
如万物之生放土,故横拳能生各拳。
由相克之理论,故劈拳能克崩拳,崩拳能克横拳,横拳能克钻拳,钻拳能克炮拳,炮拳能克劈拳也。
劈拳歌诀:双榻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
易骨易筋加洗髓,脚踩手劈一气传。
钻拳歌诀:钻拳原是地反天,上下同打是真传。
左右相同随意变,收吸发呼劲合丹。
崩拳歌诀:崩拳属木疾似箭,发动全凭一寸丹。
跟顺变化随法用,转身提足把树攀。
炮拳歌诀:炮拳先走虎跳涧,两劈下裹如搜山。
钻崩之中加化打,提肛实腹水火关。
横拳歌诀:横拳出手似铁梁,横中有直横中藏。
左右穿裹应合意,收势退横劲宜刚。
进退五行拳连环拳:(一)混合五行拳法,连络成组,能进能退,光怪陆离,式皆连环,其进退也无定,故名曰进退连环拳式,今多简称谓之连环拳式。
(二)连环拳法,以五行拳法为母,故五行拳法,其初步也;连环拳法,其进退也。
其法共为十式,进退各半,因其范围稍小,是以有引长之法,实非小也,其引长法即前节不转,至崩拳式仍接二式,则往返至十四式之数。
(三)拳法以应用为主旨,连环拳可以连环,五行拳应时措用,握之为拳,伸之为掌,故又可变为连环掌,此用徒手之应用也。
形 意 拳 硬 八 手
形意拳硬八手傅占民整理形意拳鼻祖李洛能先生创形意拳已有百年历史,并衍生了河北、山西两大支派。
郭云深、刘奇兰乃河北派的佼佼者,他们的弟子与学生遍及祖国及世界各地,李存义乃刘奇兰之高徒,河北派形意拳第三代传人,曾投身义和团,手持单刀上阵,奋起抗击外敌“单刀李”之名不胫而走。
李存义一生擅长搏击,学生弟子遍及大江南北。
形意神打《二十四手》正,奇《八字功》《软硬八手》皆为李存义师祖所创。
因形意拳门规所限,致使此功法传人寥寥无几。
祖父傅剑秋因深得李存义祖师厚爱,得此全部功法。
今把《硬八手》公布于世,也是告慰逝去的先人。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技术内涵。
弘扬国粹,传承中华之精华。
形意拳可略分四部;1;母拳;五行拳、五行连环拳。
2;子拳;十二形拳,十二个单式。
3;子母衔接拳;也就是由五行拳与十二形单式拳的组合拳,如八式拳、杂式锤等。
4;子母连环段式拳;是五行拳单式与十二形单式拳的小组合拳。
“硬八手”“八字功”实属“字母连环段式拳”之类。
何为“母拳”?千变之始,万化之基础,称之为“母”,形意拳是以五行为始,练习形意拳万变也离不开“五形”。
形意拳所有套路皆由此拳生!皆此称之“母拳”。
按先者为母,后者为子之法则,十二形就称之为“子拳”。
“子母衔接拳”也就是我们大家习练的各种由五行拳与十二形拳衔接在一起的各种套路拳,大多是五、六个以上的拳式组合而成。
“子母连环段式拳”她与以上的拳法在习练中有很大区别,拳架较少,使用价值很大,是由三到五个拳式组合而成,拳式反复习练,动作相同,可肢体动作方向是相反,也就是肢体一左一右地交叉完成,根据场地可以反复是练习,练习多少不拘。
《硬八手》她以缠、顶、靠、腋、广、立、顶、钻八个功法流传于世,其每一字功法都有其独特的动作组成,各有不同的练法和用法,每一字功法可分阴阳单独往返练习。
它们在运行的过程中随着拳势的变化和练拳者的心理情志的变化而变化、转换、互为作用。
硬八手不同于形意拳中的《八字功》她以形意拳的中的五形拳为主基调,其特点实用价值很强,拳法独特,刚柔相济,步法灵活,充分地体现出了形意拳中顾打结合的技战理念,长期习练此功法即可提高形意拳的技法并可加强自身的技击能力,下面是“硬八手硬八手口诀;缠肘之中添劈拳,土水相克把拳添。
形意拳古拳谱
形意拳古拳谱国术 2008-09-21 22:49 阅读397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夫內勁者,寓於無形之中,而接於有形之表,此固難以言傳者也,然其理亦可參焉。
蓋意乃氣之帥也,氣者體之充也。
心動而氣即隨之,氣動而力即赴之,此至理也。
今以功於藝者言之,以為撞勁者非也,功勁者非也,及謂抖勁崩勁者皆非也,唯顫勁是也。
撞勁太直,而難起落。
功勁太死,而難變化。
抖勁崩勁太促,而難展轉。
唯顫勁,出沒其捷,可使日月無光而不見其形,手到勁發,天地交合,而不費其力。
要之,運於三性之中,發於一顫之頃,如虎之伸爪不見爪,而物不能逃,龍之用力不見力,而山不能阻。
如是諸法合而為一,克人豈有不利乎。
一、五行:五行者,乃金、木、水、火、土配与五拳者,为劈、崩、钻、炮、横二、五行(五拳)相生:劈拳变钻拳,为金生水钻拳变崩拳,为水生木崩拳变炮拳,为木生火炮拳变横拳,为火生土横拳变劈拳,为土生金三、五行(五拳)相克:劈拳破崩拳,为金克木崩拳破横拳,为木克土横拳破钻拳,为土克水钻拳破炮拳,为水克火炮拳破劈拳,为火克金(注:形意拳对练,可根据五行生克制化自编自排)形意十二形十二形者: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鲐、鹰、熊(注:鲐字有误,应该是台加鸟的鲐,由于电脑打不出来,故只好以鲐代之) 一、龙形:龙形飞升,伏龙落地二、虎形:虎抱头,猛虎扑食三、猴形:猴子挂印,猴子窃绳,猴子爬杆四、马形:勒疆,搬,顶五、鼍形:左右翻江六、鸡形:三穿掌,金鸡舍米,金鸡抖鳞(一)(二)金鸡上架,金鸡报晓七、鹞形:鹞子束身,鹞子入林,盖捶,鹞子拈天,鹞子返身八、燕形:燕子晗泥,燕子抄水(一)(二),燕子食米,九、蛇形:蛇形缠身,蛇形昂首,蛇形转身十、鲐形:鲐形俯身,鲐形上架十一、十二、鹰形,熊形,鹰熊斗智:熊顶,鹰抓李存义拳谱五行拳解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谓也。
如人之内有五脏,外有五官,与五行相合,心属火,脾属土,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之隐于内者。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下)
弓 , 弹 甩抖 擞之 劲 ; 拳 在左 掌 有 右
心要 与有 脚 回撤 一致 ,并 发 m响 声 , 齐 一 致 , 跃 要 平 稳 , 脚 整 跳 左 落 地 与左 拳 打 L 要 整齐 一 致 。右 叶 J 拳 上起 时 ,拳心 要 随着 身 体转 动 而转 动 , 向 上 钻 , 向 外 翻 转 。 先 再 肩要 沉 , 要 顶 , 要 塌 , 速 有 头 腰 快 力 , 气 呵成 。 一
技 击 剖析 :
臂 被 对方 所 逼 , 急 身 蓄劲 , 后 然
借 拧腰 转 胯之 力 , 臂外 开 , 双 以化
险 为夷 。或 当对 方 以脚 踢我 中路 时, 以双 手搂 拧其 脚 腕 , 以右 反 速 背拳 崩 打其 面 门 。身似 弓弦手 似
拳贴 近 腹部 由上 向下插 ,拳 心 向 上 的 同时 , 左转 体 拧腰 转胯 , 拳 左 在 右拳 下呈 十 字交 叉状 , 目视 右
我 有拳 向上 钻 翻 拿 住 对 方 右 腕 ,
打 H , 心 向上 的同 时 , J拳 左拳 亦 白
胸前 向上 向左 后 方 打 出 ,拳 心 向 上, 目视 右拳 ( 2 ) 图 2。 3 紧接 上 动 , 脚 回 收 至 右 、 左
炮顶 之法 ,其 实 由 白鹤 亮 翅
和 反身 炮 拳组 成 。 闩鹤 亮翅 是 先
”
目要
裹压
,
,
左 拳 在 右 臂 内 向前 上 方 钻
,
右 拳 顺 势 向前 下 扣 击 其 头 面 部
。
。
左 右用 法
出 钻至 与 眉齐高时 双 手里 翻变
或 扣 砸 对 方 来 拳 的 同时
形意拳八字功浅析
形意拳八字功浅析形意拳有五行为法、十二形为体、八字功为用的说法。
而八字功分正奇两套,其中正八字为劲法,奇八字为招法。
是从五行十二形拳中提炼出来的打法组合,是对劲力的灵活变化。
正门八字为【展、截、裹、跨、挑、顶、云、领。
】展:展者,宽之意,即拓张手足也。
截:截者,裁也,以裁退敌手也,此节最见身法。
裹:裹者,围裹也,裹敌手使其失其效用也,身旋而力柔,有以柔克刚之妙。
跨:跨如跨马之势,是言其形也,实则托跨之势。
挑:挑之力在肩与腿,与蛇形相类而手稍高。
顶:顶之力在头,故此以挺头垂肩为好。
云:《说文》“云,从雨云,象云回转之形”今所用者,即借其回转之意,其两掌皆如行云之飘忽焉。
领:领者,受也,顺势而领取也。
奇门八字为【斩、截、裹、胯、挑、顶、云、领。
】斩:左右劈挂斩加翻,上步虎扑加头钻。
截:擒拿肘中臂截肩,一阴一阳左右换。
裹:裹肘刮地加肘捶,肘打去意在腰间。
胯:肩肘打意紧相连,左挑右肘莫等闲。
挑:刮腿之中挑向前,再加膝顶是真传。
顶:白鹤亮翅左右反,裹挑之中肘相连。
云:上鸹下刮手脚连,两冲变马拳上添。
领:左右领手阴阳换,上钻下打具用拳。
奇门八字连环拳歌诀如下:起手鹰捉是真传,钩挂之中把敌斩。
上步横肘是截意,退步裹肘原是闪。
肘胯双行侧意猛,金鸡上架挑意翻。
白鹤亮翅换步顶,云领式中腿相连。
八字功对应五行十二形为:【劈斩(展)、钻截、裹横、崩胯(跨)、燕挑、炮顶、蛇领、鼍云。
】充分体现了形意【头、肩、肘、手、胯、膝、足】七拳并进十四打的技击风格。
具体而言:斩截为接手、交手的斩截落空直中法。
以手臂长度为半径,拦斩、堵截对方攻击,使对方有招不得发,有力不得出。
裹胯是近身里裹外开的夹剪之技。
利用肩胯膝肘手足上下配合,形成左右的合力和错力。
借助合力进身粘黏,贴住对方;利用交错之力,破坏对方重心和站架,达到拔根击人的目的。
挑顶;挑是下劈、上挑的劈挑顾打法,顶是前穿崩放撞打。
所谓高来挑挂、低来劈砸,手似虎尾鞭。
通臂和披挂拳即是这种打法的集大成者。
失传的“八字功”形意大师李星阶有拳照
失传的“八字功”形意大师李星阶有拳照
形意门大师李星阶“八字功”
形意门之“八字功”,相传老谱名为“八字”。
此功于心意六合拳(河北省称之为“形意拳”)门中,在慢速软功中居首要地位,故又称为“软八手”(无疑另有“硬八手”,但多为失传)。
此功为七路单趟,亦可组合为一套。
由形意三体式始行,练至复原,计为二十式(其中通过一个“狮子大张嘴”式子回身,即过渡式)。
运行此功之速,有如太极拳,但其运劲除如“抽丝”外,更有过之内劲的发挥,而行于筋骨之间,又谓“桩法”。
即于每势终之际而延时功力,身法为五弓劲运行,具有抻筋拔骨之妙用。
所谓“欲练筋长一寸,不求肉厚三分”,易汗而无喘象,势将终之际劲力作用于体,有如筛糠之抖动。
此系由内及外,无微不至之动,系祗顶整体性虚灵之顶劲,非局部也。
而发作时的功力之大,无所不及,所及之处,均有酸痛感。
取其一至二式即能发挥此种劲力之源,最宜青壮年习之。
若中老年者,亦无不可,然宜缓缓从事之。
此功年久,多有失传,唯余幸珍藏吾师星阶先生之拳照数帧,视为珍贵,不曾有溢。
所贡献(公诸)之照,按起式之运动方向,定为“右”式,通过回身倒为左式。
遗憾的是:欠截字功一式、裹字功二式、排字功一式、回身“狮子大张嘴”一式。
此功有据可查者,吾师星阶之师兄孙绿堂著“拳意述真”第七章“形意拳谱摘要”中所记载。
“八字功”之八字为:斩(劈拳也)、截(攒拳也)、裹(横拳也)、胯(崩拳也)、挑(践拳即燕形拳也)、顶(炮拳也)、云(鼍形拳也)、领(蛇形拳也)。
八字一套,分为七趟练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形意门中八字功拳法就是由“斩截裹挎挑领云顶”八个单项套路组成。
而由此衍生变化的有传统八字连环拳与金刚八字锤外,尚有八字战锤等技法。
但就是这些均属于奇门八字功,也就就是软八字功。
还有一套正门八字功,也叫硬八字功,这可能只有李存义派形意门才有,其它门派尚未见介绍过。
形意门中素有“五行为体,八字为用,金刚八式易筋洗髓”之说。
过去囿于门户之见,加之师门清规戒律甚严,门内人辈德高艺精尚不传授,外人更就是鲜能窥其门径了。
笔者受教于著名武术家恩师陈盛甫教授,复受益于武当名家原金锁老先生,多年来勤加习练,不敢稍有懈怠,虽无大成,但亦获益匪浅。
今值国术昌盛之际,余不揣浅陋,将其整理成文。
预备式:三体式(起势)谱诀:“双塌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易筋易骨加洗髓,脚踩手劈不留情。
”1、上身稍左侧,面朝东南,两脚跟并拢,左脚尖朝前,右脚尖向右撇45度,呈“八”字形,两腿膝盖挺直,含胸收腹,两臂松沉,两手五指并拢贴于两腿侧,头正,项直,下颏微扣,目平视前方(图1)。
2、下肢姿势保持不变。
两手由身体两侧腕部外翻转,并向前上方托起,掌心朝上,两手小指微向上翘,高与鼻平,目视前方(图2)。
3、两手腕部内旋用按劲下翻,掌心朝下,两膝部微曲,两掌按至脐平,然后两掌十指相对,掌心朝下,目视前方(图3)。
4、两掌变拳,腕部外旋上翻,使两拳心向上,右臂屈肘内旋,使右拳由胸口向上,经口前向前上方钻出,拳眼斜向左后方,高与眉齐。
左拳也随之向前钻出至右肘内侧,右肩微向前送,目视前方(图4)。
5、紧接上动,然后左臂内旋,左拳变掌从右肘部翻腕向上,左臂外旋迅速向前劈出,右拳变掌随之向下翻捋,按至腹部,掌心向下,大拇指紧贴肚脐部。
左脚向前蹚进一步,与右脚跟相距两脚半左右。
腰胯下塌,两腿微曲,手脚鼻呈一线,左三体式,目视前方(图5)。
注意要点:手掌向上翻,用劲要绵绵不断。
起式吸气,按下呼气劈掌。
用肘部的沉坠劲,使之合为一体,前劈后捋成收发交替劲。
上体要正直,不俯不仰;两肩要松沉,肘部要下坠;左手虎口圆撑,食指要有向上的挑劲;胸部要略向内含,腰要塌,背要圆;两胯略向后缩,臀部不可外突;呼吸要自然,身体力求稳固。
三体式的具体要求,读者可以参考相关的形意拳专著,此不赘述。
技法说明:三体式就是形意拳入门的最基础桩功之一,也就是形意门内丹修为的基础功法,历来备受形意门重视,素有“万法皆源于三体式”之说。
也就是形意门在临阵实战交手时的常用开手方法。
此式在形意拳中又称为劈拳,其形似巨斧劈物。
因此,运用要勇猛迅速,势如破竹。
故其在实战中变化非常精妙。
下面,笔者以左三体式为例,兹举几例技法变化供读者诸君赏鉴。
在临阵实战中,若对方以双撞捶击打我胸部时,我立即以双盖掌向下盖扑对方双拳以化解来势,速以右钻拳冲打对方下颏,敌要后退则随之上钻,对其喉或头部钻打。
若敌用手来接,则用前手采带敌之来手,左掌劈击敌侧脑下大动脉;或对敌面部或胸部钻劈,两手合力要猛。
上步的脚可踢敌迎面骨,或踩敌之脚面。
正如拳谱云:“双塌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
易骨易筋加洗髓,脚踩手劈一气得。
”若对方以右顺步拳向我中上盘攻击时,我速起右拳从对方右腕外侧钻起,立即翻腕刁拿对方右腕,并向我右外下侧捋带,来破坏对方重心的同时,疾向前进左步,于对方右前锋腿外侧管套之,迅速以左掌向前劈击对方右面颊,或其脑下大动脉,或劈击其右侧锁骨,均可致敌重创。
若对方以左顺步拳攻我中上盘时,我则立即用右手起钻于对方左腕内侧,翻腕捋扣之,并向我右下侧捋带;疾迈左脚直踩对方中宫。
拳谱云:“脚踩中门夺地位,就就是神仙也难防。
”左掌借进步进身之势,疾若闪电般向其头面部或其胸前劈击,使对方受重创败北。
左右势法相同,读者可仔细参阅体悟即可。
一、鹰捉把由三体式始,下肢三体式脚步保持不变,身体稍往前探,双手掌稍向前伸,双手掌心朝左。
然后,两手掌同时由前向右下侧捋采,力达双掌,目视左前方(图6)。
注意要点:双手前伸时,右手腕稍向内旋,左手腕向外旋,双手要有抓物之意;双手向下捋采时,须用寸劲;身稍前倾要保持平衡,以助双手捋采之势。
技击剖析:当对方以右顺步拳攻我胸部或头面部时,我双手捋掳其右手腕与右肘部,立即向我右下侧捋带,破坏对方的重心,拔其根基,迫其倾跌于我右下侧。
此式若加右卷地风,以右腿截打对方右前锋腿则效果更佳。
拳经云:“脚踩正意勿落空,出招好似卷地风;双手捋带似鹰爪,沾实发劲虎夺羊。
”从此式中可体会到“起手鹰捉把,回手抓拿打;出势虎扑羊,回手火烧身”之拳理。
拳经云:“动为作用,静为本体;上下相连,内外合一;静若处子,动似脱兔;手脚齐施,所向披靡。
”二、斩劈手1、紧接上式,左脚由前稍向回撤,然后向右前侧方进步,左脚尖向外摆步,右脚保持不变的同时,左掌由下从右肩处往上往前成反臂掌劈出,掌心斜朝右前方,力达左掌外缘。
右掌稍向下捋带,五指朝前,掌心斜向后,目视左掌前方(图7)。
2、紧接着,身体重心前移,右脚迅速向前迈进,继而快速向前刮踢,高不过膝,脚尖朝外。
左腿支撑身体,呈左独立式的同时,由前动之右掌由下向后,呈向上向前向下抡劈立掌式划圆劈出。
右掌劈至右膝前,掌心向左,力达掌外缘;左掌由左向右附于右肩前,掌心朝右,目视前方(图8)。
3、紧接上动,右脚迅速由前向后于左脚前回绕,并向左前方进步,脚尖外摆的同时,右掌由下向上经左肩处反手斩劈右掌,力达掌外缘,高与眉齐;左掌顺势回落于左腹前,掌心朝下,目视右掌前方(图9)。
注意要点:斩劈手有正斩劈手与反斩劈手之分,但着力部位均在手掌的外缘,左手反斩要快速迅猛;右手正斩要劲雄力沉,势如劈竹。
右脚的刮地风要短促有力,快而不乱。
整个动作要求刚劲雄猛,快速有力。
手法的斩劈,腿法的刮踢,步法的摆进,手脚要相辅相合,配合巧妙,协调一致,一气呵成方为妙。
技击剖析:形意门的斩劈手与八卦门的风雷劈掌有异曲同工之妙,俱在“束展”二字上下功夫。
在临阵实战中,我双手捋采住对方手臂后,迅速向我右下侧捋带,破坏对方的重心,对方必极力回挣以求稳固其重心,我则顺其势借其力,双手往前顺势一送,将对方送出。
若对方反击时,也可以进步以左斩劈手,反掌劈击对方的头面部或其肩部之肩井穴。
而右脚顺势向前刮踢对方前锋腿的迎面骨。
对方必急撤步招架,我则用左手顺势拨其臂,立即上右步直踩其中宫。
拳经云:“脚踩中门夺地位,就就是神仙也难防。
”再抡圆右臂,以右掌从上向下猛劈对方肩井穴,并迅速以掌外缘寸劲塌打对方的云门、璇玑二穴。
此即形意门中秘不外传的“一掌应三穴”手法。
或上用斩劈手攻敌上部以扰乱对方视线,下用卷地风刮踢对方的前锋腿,上惊下取,上下效征,敌自败无疑。
拳经云:“踏踩莫有形,有形都就是空;劈砍莫带势,带势招不成。
”所谓“起如蛰龙升天,踏如霹雳击地;起打、踩踏如水之翻浪,汹涌向前,势不可挡”。
三、横截紧接上式,右手外旋,右掌捋扣由掌变拳收于右腰间,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右脚跟进半步,身体向右旋转,下体呈左三体式的同时,左掌变拳借左脚进步拧腰转胯之势,迅速由右臂内向左前方横肘截出,拳心朝下,高与胸平齐,力达左小臂外侧,目视左前方(图1O)。
注意要点:右掌变拳回收,左掌变拳向前横肘截击,须与左脚向前上步及拧腰转胯相互配合一致,一动齐动,连贯协调,手脚齐到,快速有力。
周身上下一体,一枝动百枝齐摇。
刁手回扣握拳要卷紧,拳紧气力增;进步横肘势要威,势威气力加。
技击剖析:此式主要表现了形意门拿打跌摔相合之法。
其一,当我用右斩劈手反背劈击对方时,对方用右手向上托架,随之准备后撤以避我连击。
我右手迅速内旋腕捋拿对方的右小臂或腕部,并向我右侧方捋带的同时,立即进左脚直踏对方中宫,屈左肘向前截打对方胸部或咽喉。
其二,当对方用左臂往上格挡的同时,出右拳攻我中上盘时,我右手顺势回落,向内搂拿对方右小臂,并向我右下侧搂带使其重心前移。
对方必欲回挣以稳固重心,我则顺势进左步走偏门,屈左肘向前截打其胸部的同时,配合左转体,借拧腰转胯之力将其击倒。
亦可用左反背捶甩打对方的面门,使其败跌。
拳经云:“动时似崩墙倒,落时如树生根:蓄劲似弯弓,展劲如放箭。
手肘合一体,挑撞定成功。
手缠肘撞力要猛,个中神妙仔细演;步到身到一起到,就就是铜墙也推到。
”四、退步裹肘1、紧接上式,左脚向后退步,右脚亦随之向后撤步,下体仍保持三体式。
左臂外旋经胸前收回抱拳于左腰间,拳心朝上,同时,右手握拳由下向右向上向左,经脸前屈肘划一立圆裹肘,力达右小臂内侧,拳心朝内,高与口平,目视前方(图11)。
2、紧接上动,右脚向后退一步,左脚随之后撤,下体仍保持三体式。
右拳顺势向左向下回落抱拳于右腰间,拳心朝上,同时,左手握拳由下向左向上向右,经脸前屈肘划一立圆裹肘,力达左肘前臂内侧,拳心朝内,高与口平,目视前方(图12)。
3、紧接上动,左脚向后退一步,下体仍呈三体式,左拳顺势经胸前回落抱于腰间,拳心朝上,同时,右手握拳由下向右向上向左,经脸前屈肘划一立圆裹肘,力达右小臂内侧,拳心朝内,目视前方(图13)。
4、紧接上动,右脚随之向前迈进一步,左脚跟进,左转体屈膝下蹲呈马步的同时,左手握拳由下向右经右臂外侧向上穿臂,挑架于头顶左上侧。
右臂屈肘从左臂内侧迅速向右前方顶出,高与肩平,拳心向下,力达右肘尖,目视右肘前上方(图14)。
注意要点:退步裹肘速度要快而不乱,手脚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干净利落,发力干脆,力达肘之外侧,两肘划圆,劲力雄浑,不可僵滞呆板。
挑架顶肘要快速有力,劲猛势雄,身步合一,手到脚到,可借拧腰转胯之力顺势顶打。
歌诀曰:“左右洗脸化气力,扭腰转跨不止息;内顺外逆朝回捋,当心一肘敌归阴。
”技击剖析:此式乃形意门中顾打相合之术的妙用。
退步裹肘应用时,既可用于顾,又可用于打。
若对方快速凶猛地连续攻我中上部时,我可用退步裹肘式连顾之。
若对方出拳攻我上中盘时,可用右手顾之并顺势翻腕捋带破坏其重心,起左肘由左向右截击对方肘部,此亦谓之截肘。
就是谓顾中有打,打中有顾之技法。
后一动挑架顶肘技法更明显属顾打相合之法。
无论对方出右拳还就是左拳攻打我中上盘,速用左臂向上挑架,上领其臂,以拔其根基,进右步走偏门或踩中门,右肘可顶打对方胸部或肋部。
亦可变成用右拳向前向上钻打对方头部或胸部,使其败北。
拳经所谓“手到脚也到,打人如拔草”,速度要快,劲力要猛,肘如弹簧。
拳经又云:“肘打如同石投井,虽有铁网也难顶;进身上绕顺敌劲,手起肘至定成功。
”所谓“拳打上风,脚踩中门;肘裹肘撞,所向无敌”。
学此技者,当仔细体悟其中的神妙。
五、挎打1、紧接上式,右脚稍向前进步,右转体,左脚随之跟步呈右三体式的同时,左拳由右上方向下按压,收回至腹前的同时,右手握拳从左手内侧自下而上向右前方盖拳,拳心朝上,目视右拳前方(图1 5)。
2、紧接上动,右拳自前向左向下裹压,拳心朝下,待收至右腰侧时拳心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