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选集 读书笔记
徐志摩散文精选读后感
徐志摩散文精选读后感[篇一:徐志摩散文精选读后感][ - 徐志摩]〔一〕作为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为人所共知.在我的理念之中,徐志摩的诗比他的要生动的多,但在我看了《徐志摩散文集》以后,我的印象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徐志摩的诗师承英国浪漫主义,不像闻一多还有象征主义以美为丑的追求.虽然到了二十世纪初期,浪漫主义的激情在西方几近于陈词滥调,但此时中国的文坛却依然死气沉沉.徐志摩正是在这个时期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为中国现代新诗做出了贡献,使之从琐碎的现实描摹、粗糙的感情直抒升华为统一、集中、超越于日常生活现实抒情逻辑和单纯的意象.在中国近代文坛,相比于、林语堂、丰子恺、郁达夫、李广田、等散文大家,徐志摩也许算不了什么,但这并不能磨灭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他的文风绚丽,浓烈,甜腻,因此常遭非议,但徐志摩也正是以这种文风在散文界独树一帜.让我们先看看代表他思想转变的《迎上前去》,他深入剖析,察省自己的思想灵魂,真切坦白自己的性格、思想、信仰,并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发出战斗的宣言.他先坦率的说"科学我是不懂的,我不曾受过正式的训练,最简单的物理化学我都不明白","我只是个极正常的人".同时他又鲜明的弘扬了自己身上的优秀品质,那就是对理想的追求."不能让绝望的重量压住我的呼吸,不能让悲观的慢性病侵蚀我的精神,更不能让厌世的恶质染墨我的血".接着又以哲学家尼采的话语做了论证.作家正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宣扬自己的人生观与理想主义,他写道"我不辞痛苦,因为我要认识你,上帝,我甘心,甘心在火焰里存身,到最后时辰见到我的真,我定了主意,上帝,再不迟疑."这种鲜明深入的剖析让我们感觉到一股强烈的情感在奔突,它像一团火在燃烧,也使别人在燃烧.它阐明了作者的战斗思想,也渲染了作家悲郁愤激,求索理想的灼热之情.语言流畅、简洁、准确、生动,而又绝对的真实.我想这是徐志摩散文和的共性.而它的真实,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体验.百味人生经散文家的妙笔,都能使人如嚼槟榔,孜孜品尝.没有哪种文本能像散文的写作,敞开心扉,对着自己道来;加上多半是激情使之,理性的动力显得有些苍白,也正是这样,散文方原汁原味,令人着魔不已.人类自步入文明以后,就开始掩饰自己的身躯与心灵,进步的同时也掘出了人类相互隔膜的鸿沟.从此,渴望理解和理解他人也就成为人类不息的欲念和理想.在这个意义上,遥望悠悠长河,卢梭的《忏悔录》是震撼灵魂的,它以坦白灵魂的勇气和真诚,在文学史上放着异彩,可见自剖者永恒的意义.而徐志摩的《自剖》同样也沐浴着散文美学真实的光芒,带着人类潜在的渴求沟通的欲望给人以无穷的启迪与慰藉.在没有英雄或英雄遭难的年代里,我们最大的也是最卑微的渴望,只是做一个人.这种感情可在魏晋时期阮籍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谋"中体会到.在《遇见哈代的一个下午》里,徐志摩完成了走近英雄的精神典仪.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灾难与渴望并存的中华民族在渴求英雄,期待着那英雄带来福音.因此,尽管那不是一个宽容的时代,一方面愚昧与暴政在无情的摧残着英雄,另一方面,它却哺育了大量的文化英雄.有着不同的政治、观点的英雄们在专制的缝隙中昂然生长,而徐志摩无疑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在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哈代是作者心中的伟大圣哲,"他与法郎士一样,分明是十九世纪末以来人类思想的重镇……".在《徐志摩散文集》中,我们不难感觉出他文学性灵美与意象美.在整本书中,无处不体现出他对"爱、美、自由"的追求.为了他一生追求的至真##的情爱,他不顾家庭的反对、世俗的偏见甚至个人的社会责任、他人的幸福都可置之不理.在这点上,我们承认他是勇敢的、坚定的;而他的错误就在将自己的恋爱绝对的美化、绝对的神圣化.这作为一种情感是真挚的,但作为一种理想却是空幻的.世界上不存在无条件的、绝对的、完全的爱,现实主义者对这一点有深刻的理解,乃至恶毒的嘲弄,而浪漫主义者却往往沉溺于期间甚至自鸩.〔二〕我第一次认识诗人徐志摩是在《人间四月天》里,演员黄磊在电视剧里着一袭青衫,用毛笔写字,架金边眼镜,一副上世纪三十年代儒雅、浪漫、漂逸、潇洒的书生本色和才子气质,外加一些绅士风度,在我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志摩,近代诗人,他的诗娇柔而不造作.纯净而不妩媚.深夜,月光洒的一地的余辉,把原本深黄的木板照得闪闪发光,独自一人躺在在床上,随手翻起那一本徐志摩的散文集《浓得化不开》,那一句像一朵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至今还印象至深.梦中,跟随者徐志摩的脚步,来到莲花铺满的大池塘,四周散发真阵阵莲香,忽然一名日本的妙龄少女出现在眼前,穿着古式的妙龄少女出现在穿着古式的妙龄少女出现在眼前,穿着的日本和服,她那深邃的眼神,娃娃式的翘鼻梁,宛似里的仙女一般,把徐志摩深深地迷住,但是,在徐志摩的眼神中我分明看到了不舍得神情,可能这是它们最后一次见面了,两人并肩的走着,是那么的熟悉.跟随着他们前进,走着着仙境般世外桃源,清晨的薄雾飘散在湿润的空气之中,一朵朵莲花在池中荡漾,此时我分明看见那妙龄少女就宛如那莲花一般纯净,淡雅,那脱俗般的气质再一次把徐志摩迷住,呢喃"像一朵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深邃的黑色使周围看起来十分凝重,一座石桥横架在水天之间,那一句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宛如歌声一般在四周回荡,那苍老的石板桥,像一座尊神,月光倒映在水中,徐志摩站在桥上一一语不发,也许他想把这里的景色永远的刻在他的脑海之中,抬头望向眺望天空,空中如打翻了得墨的幕布一般,使周围的环境显得十分压抑,此时的志摩挥了一挥衣袖,头也不回得便走了.初读好书,如逢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清新脱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便是它,徐志摩.徐志摩的最浪漫的散文集《浓得化不开》,我刚读一半的时候,它就让我有一种难以说得清的感觉,就算文章里的文字再怎么华美也没有办法表达它给人的那种美丽浪漫的感觉.也正如他的朋友说的:徐志摩的散文,无论写的是什么题目,永远的保持一个亲热的态度.徐志摩的散文里充满了同情和幽默,他的散文没有教训的气味,没有演讲的气味,像是在和知心的朋友谈话;也让我看到.感觉到他的散文真的就像在和他亲切的谈话、聊天一样,而且他的散文充满着丰富的想象,有勇敢探索光明的热情.其中的一章《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一段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二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澹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全部正像画面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关于《徐志摩散文集》读后感]相关文章:1.2.3.4.5.6.7.8.9.10.徐志摩散文读后感〔一〕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徐志摩散文经典》,对他的印象才从最初的浪漫诗人转变为一个有思想、有个性,而又热情高涨的、率真诚实的文学家.徐志摩的散文的特点便是浓郁,人们总以为将纷繁的世界写简单是本事,殊不知将一件平平常常的事,一个平平常常的场景写得繁采到极致也是一种本事.徐志摩便是那种能把别人无话可说之事说得天花乱坠,让你目不暇接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洋洋洒洒,花雨缤纷,但更难得的是这些奇艳瑰丽的文字全都出自他的内心,出自一个真字.正如梁实秋所说,徐志摩的散文无论写什么,永远都保持一个亲热的态度,没有教训和演讲的气味,而像是和知心朋友谈话,毫不矜持地掏出内心的真话.这本书中,最浪漫的散文《想飞》,读后让我感觉到他的散文真的就像在和他亲切的谈话、聊天一样,而且他的散文充满着丰富的想象,有勇敢探索光明的热情.其中的《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一段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二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澹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全部正像画面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读里面的每一段文字都是一种美的享受,他的表达总是这样无拘无束.艳丽纷繁.这也正如周作人等所说:徐志摩的散文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与他的新诗一起形成"双峰并峙"的局面.其实,情感的真挚,态度的亲和,题材的宽广,表达的无拘无束.艳丽纷繁,像诗一样"浓得化不开",构成了徐志摩散文的显着特色.无论是长篇,如《巴黎的鳞爪》和《秋》;还是短篇,如《丑西湖》,莫不如此.至于《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想飞》……等篇,则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了……徐志摩散文选本众多,这本散文经典是最新的一种,较好的展现了徐志摩各个时期的文采斐然的散文佳作.读后确实让人感到:徐志摩以他的文字照亮了社会、照亮了中国文学.徐志摩散文读后感〔二〕一直以来,喜欢读徐志摩的诗,他的诗意念完整、韵味独特、他既善于写实,又善于写心念.他的诗充满伤感、哀怨,洋溢着春息、清新自然.他的诗驰骋着想象、切实的虚拟.今天读了他的散文《翡冷翠山居闲话》感受颇多.文章源于生活,源于他的所见、所闻、所想,但其核心又是心灵的追求,对现实的不安与苦闷,对人生的迷茫和同情,对超自然的渴盼与祈祷.他善于在大自然中发现,细腻地刻记着自然界最细微的美.正如文中第一自然段所描述的"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它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它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简单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进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秀美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读到这里不免让人浮想联翩,多么美妙的景象,字里行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一切万物近在眼前.文中还描述了他渴望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且摆脱世俗的喧嚣,达到灵与肉的统一.文中描写道:"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品尝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丛里在沙滩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品读到这里,我不禁感受到自己对生活的期盼不尽如此呢?每天我们生活在尘世间,要给自己带上一个面具,要把真正的自己埋藏起来.我何尝不是如此呢?在领导同事面前,要以笑示人,以表恭敬;在嬉笑打闹的学生的面前要摆出一副"师道尊严",让学生望而生畏,要不何以服众;在小女面前,要拿出母亲的架子,唠唠叨叨,不厌其烦.其实在心底里,自己何尝不是一个憎恶分明、喜笑颜开、开明爽朗之人呢?所以啊,[徐志摩散文读后感汇总]相关文章:1.2.3.4.5.6.7.8.9.10.20世纪的中国文坛人才辈出 ,灿若星辰,而徐志摩无疑是其中最光鲜闪亮的一个.他是中国现代文坛最具特色,最有才华和最优秀的诗人、散文家之一,是开一代诗风的新月派主将,被誉为中国雪莱 .有人说徐志摩是潇洒的诗歌仙子,飘然拂过年轻中国的诗坛,凭着精灵般的诗魂,丰富了新诗的艺术世界;也有人说徐志摩是不受羁绊的野马,无边无际的思维总是让他在现实中桀骜不驯,不为世俗所累;而我更愿意相信郁达夫所说的志摩是一个淘气可爱能使你永远无法忘怀的顽皮孩子,诗的音乐,自我生命缺乏诗感,这个孩子的灵魂就会变得孤独寂寞.是的,正是因为怀着一颗质朴单纯的童心,他才能真切感受到内心的性灵神韵,并将其与自然界的温馨静谧的美妙彼此相融,创作出闪耀着青春光泽,万卉奇葩的《再别康桥》,达到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澄澈的境界.说来惭愧,真正静下心来品读《徐志摩散文集》还是在高考后那个漫长而无聊的暑假.整整两个月我所涉猎的书籍可算颇多,但真正打动我心扉并且至今仍爱不释手的恐怕也只有《徐志摩散文集》了.看一回宁静的桥影,数一数螺钿的波纹;我倚暖了石阑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我惊讶他竟能如此娴熟轻松的驾驭语言,如此真切地将心灵深处的内在情感透过文字的音符浪漫地、自然地抒发出来,并甚至还安排得那么和谐,柔中有力,浓厚中有淡薄,鲜明中存素雅.这该是怎样一个文坛奇子,好奇心驱使我细细品味《徐志摩散文集》,希冀自己能够解开心中的疑惑,感受他如繁星般点缀近代文学的傲人才华.翻开目录,能清楚地看到全书分成三个部分:关于名人、回忆故人和生活随想.在关于名人这一部分,作为一名浪迹天涯的漫游者,使得徐志摩有机会亲近当时的文坛巨匠,用一颗空灵而单纯的童心去歌颂真善美,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表达对名人的崇敬仰慕之情.在《泰戈尔来华》一文中,徐志摩坦言对于泰戈尔的来华,他心中甚是欢喜,就连梦也多了几分颜色,增了几分妩媚.他真切地希望泰戈尔的来华能给百年来只在精神穷瘘中度活,给生命只是追忆不全的中华民族带来精神的安慰,唤起民族的觉醒.每想与过去的光荣,不禁疑问现时人荒心死的现象,莫非是噩梦的虚景,否则,何以我们民族的灵海,曾经有过偌大的潮迹,如今何至于沉寂如此?20世纪的中国风云变幻,波澜壮阔,历史的烙印不可磨灭地震撼着徐志摩的心,置身于乱世,虽不能沙场点兵,却希冀泰戈尔高洁和谐的人格,能给我们安慰,可以开发我们原本淤塞的心魂,唤起民族的觉醒.源于性灵深处的期盼让我们看到质朴善良的徐志摩忧国忧民的一面,可爱至极.曾经说徐志摩像热情的雪莱一样,把心灵深处的情感,透过文字的音符自然流泻而出,他的散文蕴藉着一种绚烂的春光,一腔跳动的激情,即便是哀伤也如升腾的火焰,热烈而奔放.在回忆故人这一部分中,徐志摩回首往昔,细数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追寻绚丽的烟花怒放后散落在地的火星和哀怨.在《我的祖母之死》一文中,徐志摩引用了英国诗人华茨华斯的一首有名的小诗《我们是人》:一个单纯的孩子,过他快乐的生活,兴冲冲的,活泼泼的,何尝识别生存与死亡?在烂漫童真的孩子心中不曾感到生与死之间的阻隔,幼年的徐志摩虽遭祖父的变故,却是不甚明白生命终止的可怕.与至成年,遭逢祖母的大故,给了他不少寂静的时刻,不少深刻的反省,感慨如果生前是尽责任的,是无愧的,我们就会坦然的走近我们的坟墓,我们的灵魂便不会有惭愧或悔恨的啮痕.在生活随想这一部分,我们时时可见徐志摩把心灵深处的情感,透过文字抒发出来,浓得化不开,无比艳丽,无比妩媚.在《想飞》一文中,徐志摩插上想象的翅膀,飞上云端去,飞上天空去浮着,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飞翔的渴望和追求,人类开始用石器的时候已经想长翅膀,想飞.远古洞壁上画的四不象,它的背上便掮着翅膀.潇洒如仙子的徐志摩始终抱定童真质朴之心,虽然现实是堕落、孤寂、死静的,但他却用海滩上种花去呼唤真善美和童心的回归.青年的朋友,是春雷响时不曾停止破绽的芽,绝不能填平童真走向堕落,劝告青年们保持信心、精神和勇气,在人生的海滩上种花也许会消灭,但这花的精神是不灭的.。
徐志摩诗集的读后感(精选5篇)
徐志摩诗集的读后感徐志摩诗集的读后感(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徐志摩诗集的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徐志摩诗集的读后感1很久以前,就喜欢上了志摩的诗。
记得那是一个青春萌动的季节,一个人坐在家里的楼顶上看书,看到了这样的一段: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纱扬娜拉。
就是在那个瞬间我爱上了这首小诗,也是在那时开始,知道了志摩,知道了他的诗集。
读者眼中,志摩只是执着于爱情。
我不否认,志摩的诗有太多的爱情,就如前面的《纱扬娜拉》。
但这并不是他的全部。
打开《徐志摩诗集》,你会发现,一样有许多的诗不是爱情的。
《破庙》中"千年万年应该过了,只记得那凶恶的神道,忘了,我现在的破庙"传出了志摩对祖国的忧对当权者的恨。
而《望月》却表达出了他对生活的思考。
品读志摩的爱情诗,能够一起品味志摩那丰富而细腻的感情。
在他的爱情诗中,我们的感情随着他时而的激情澎湃,时而的婉转流长。
也是在读了他的爱情诗后,我的感情观脱离了高中的幼稚,才能更好的理解爱情的意义。
读志摩的忧国诗,我能明白那时的中国,明白那时的世界的情形。
他没有直接把祖国写出了,但他用暗喻的方法,写出了当权者的黑暗,写出了百姓的流离心酸。
对祖国的爱,对家乡的恋,志摩没有用最通俗的文字表达,而在那些看似没有关联的词语中,却有着他浓烈的情节。
而读志摩的生活哲思诗,我们又能看出一个对生活观察细腻,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矛盾的诗人。
从他的诗中,我们能看到一棵小草的悲喜,能看到一条小河的清纯。
是他的诗,让我更加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让我用一颗更成熟的心去生活。
诗,许多的人不喜欢,更有许多的人不理解。
我不敢说我很懂诗,但我很喜欢诗。
无论古诗还是现代诗,我喜欢诗中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喜欢他处出透出的哲理。
徐志摩散文精选读后感
徐志摩散文精选读后感
《徐志摩散文精选》读后感
徐志摩散文精选,是收录了20篇徐志摩先生的代表性散文作品,通过读这些散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徐志摩先生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
首先,徐志摩先生的散文风格十分独特,他的文字简洁明了,用词精准,语言优美,尤其擅长运用意象,使人不仅能够读出文字,还能够感受到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再别康桥》中,徐志摩通过康桥的意象,表达了对于故乡的留恋和思念,读后让人感受到了深深的感怀和悲伤。
其次,徐志摩先生的散文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对于自然的崇敬和赞美,也有对于人生的热爱和追求,更有对于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例如在《我的母亲》中,徐志摩讲述了自己和母亲的感人故事,表达了对于母爱的感悟和领悟,在文字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读后让人感到心灵的震撼。
最后,徐志摩先生的散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迪性,他的文字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能够启发人们的
思考,引发人们的共鸣,感染人们的心灵。
例如在《黄昏》中,徐志摩通过对于黄昏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启示。
总之,读完《徐志摩散文精选》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徐志摩先生的文学魅力和人格魅力,他的散文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精神,它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引领人们的前行。
我相信,在徐志摩先生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够走得更远,看得更清。
徐志摩诗集读书笔记
徐志摩诗集读书笔记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
是新月诗派代表诗人,也是现代作家中有特色的散文家。
香茗,只是渲染;午后三点的阳光,只是氛围。
真正需要的是一颗善感的心,在心灵的翕动间,捕捉到细若游丝的美。
深阅读,这才开始。
读着志摩的散文,倘若浮华气躁,你吸取的只是香气而不是灵气。
读着读着,你便会发现深阅读,不止于读“书”。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正如这耳熟能详的《再别康桥》,徐志摩作为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为人所共知。
在我的理念之中,徐志摩的诗比他的散文要生动的多,但在我看了《徐志摩散文集》以后,我的印象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徐志摩的诗师承英国浪漫主义,不像闻一多还有象征主义以美为丑的追求。
虽然到了二十世纪初期,浪漫主义的激情在西方几近于陈词滥调,但此时中国的文坛却依然死气沉沉。
徐志摩正是在这个时期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为中国现代新诗做出了贡献,使之从琐碎的现实描摹、粗糙的感情直抒升华为统一、集中、超越于日常生活现实抒情逻辑和单纯的意象。
在中国近代文坛,相比于鲁迅、林语堂、丰子恺、郁达夫、李广田、朱自清等散文大家,徐志摩也许算不了什么,但这并不能磨灭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
他的文风绚丽,浓烈,甜腻,因此常遭非议,但徐志摩也正是以这种文风在散文界独树一帜。
让我们先看看代表他思想转变的《迎上前去》,他深入剖析,察省自己的思想灵魂,真切坦白自己的性格、思想、信仰,并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发出战斗的宣言。
他先坦率的说“科学我是不懂的,我不曾受过正式的训练,最简单的物理化学我都不明白”,“我只是个极正常的人”。
同时他又鲜明的弘扬了自己身上的优秀品质,那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不能让绝望的重量压住我的呼吸,不能让悲观的慢性病侵蚀我的精神,更不能让厌世的恶质染墨我的血”。
接着又以哲学家尼采的话语做了论证。
作家正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宣扬自己的人生观与理想主义,他写道“我不辞痛苦,因为我要认识你,上帝,我甘心,甘心在火焰里存身,到最后时辰见到我的真,我定了主意,上帝,再不迟疑。
《徐志摩散文集》个人读后感
《徐志摩散文集》个人读后感
《徐志摩散文集》是一本充满诗意和情感的散文集,读后让我感受到了徐志摩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徐志摩的散文以其纯净的语言和深邃的哲学触动了我的内心,使我对生活和人性有了新的认识。
他在散文中展现了对人生的独特的思考和感悟,用细腻的笔触描述着生活中的琐碎和细节,从中抽丝剥茧,发现其中蕴含的哲理。
他热爱生活,热爱世界,从他笔下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美好事物的热情和感动。
在阅读散文集的过程中,我被徐志摩丰富的情感所打动。
他的文字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对人生的珍视和思考。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爱情的美好和痛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爱情的复杂和美妙。
他还在散文中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发了我对人生的深思。
徐志摩的散文给我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读起来有如花开的香气。
他的文字流畅而精致,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意境,让人读起来心旷神怡。
在他的散文中,我感受到了他对文字的探索和对美的追求。
他用自己深邃的内心和敏感的触觉将美好事物传递给读者。
总的来说,《徐志摩散文集》是一本充满诗意和情感的散文集,读后让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珍贵和美好。
通过徐志摩的文字,我深刻地体验到了爱情和人生的复杂,也被他对文学和美的追求所感动。
这本散文集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和人性,让我对世界充满了希望和温暖。
《徐志摩散文集》读书笔记
《徐志摩散文集》读书笔记烟花之所以灿烂,不在于它有多次生命,而在于它在发出光焰的那一刻,已经留住了永恒。
——题记20世纪的中国文坛人才辈出,灿若星辰,而徐志摩无疑是其中最光鲜闪亮的一个。
他是中国现代文坛最具特色,最有才华和最优秀的诗人、散文家之一,是开一代诗风的“新月派”主将,被誉为“中国雪莱”。
有人说徐志摩是潇洒的诗歌仙子,飘然拂过年轻中国的诗坛,凭着精灵般的诗魂,丰富了新诗的艺术世界;也有人说徐志摩是不受羁绊的野马,无边无际的思维总是让他在现实中桀骜不驯,不为世俗所累;而我更愿意相信郁达夫所说的“志摩是一个淘气可爱能使你永远无法忘怀的顽皮孩子,诗的音乐,自我生命缺乏诗感,这个孩子的灵魂就会变得孤独寂寞。
”是的,正是因为怀着一颗质朴单纯的童心,他才能真切感受到内心的性灵神韵,并将其与自然界的温馨静谧的美妙彼此相融,创作出闪耀着青春光泽,万卉奇葩的《再别康桥》,达到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澄澈的境界。
说来惭愧,真正静下心来品读《徐志摩散文集》还是在高考后那个漫长而无聊的暑假。
整整两个月我所涉猎的书籍可算颇多,但真正打动我心扉并且至今仍爱不释手的恐怕也只有《徐志摩散文集》了。
“看一回宁静的桥影,数一数螺钿的波纹;我倚暖了石阑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我惊讶他竟能如此娴熟轻松的驾驭语言,如此真切地将心灵深处的内在情感透过文字的音符浪漫地、自然地抒发出来,并甚至还安排得那么和谐,柔中有力,浓厚中有淡薄,鲜明中存素雅。
这该是怎样一个文坛奇子,好奇心驱使我细细品味《徐志摩散文集》,希冀自己能够解开心中的疑惑,感受他如繁星般点缀近代文学的傲人才华。
翻开目录,能清楚地看到全书分成三个部分:关于名人、回忆故人和生活随想。
在“关于名人”这一部分,作为一名浪迹天涯的漫游者,使得徐志摩有机会亲近当时的文坛巨匠,用一颗空灵而单纯的童心去歌颂真善美,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表达对名人的崇敬仰慕之情。
在《泰戈尔来华》一文中,徐志摩坦言对于泰戈尔的来华,他心中甚是欢喜,就连梦也多了几分颜色,增了几分妩媚。
徐志摩《徐志摩散文集锦》读后感
《徐志摩散文集锦》读后感
在翻阅《徐志摩散文集锦》时,我仿佛与这位才子跨越时空相遇,他的文字犹如一阵春风,轻柔而深情,拂过我的心田。
徐志摩的散文,如诗一般美丽,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他的文字,既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又透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他以康桥为背景,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土地上,感受着那里的气息和情感。
而在《浓得化不开》中,他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徐志摩的散文,总是能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他善于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中寻找美,用文字将其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的文字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好的梦境之中。
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都在他的散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读完《徐志摩散文集锦》,我深深地被他的才华和思想所吸引。
他的文字,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和社会现实。
同时,他的文字也像一把利剑,直指人心,让人深思。
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都让我深感敬佩。
总之,《徐志摩散文集锦》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让我陶醉其中,深思不已。
我相信,这部作品将会成为我人生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怀揣着徐志摩的智慧和思想,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徐志摩散文集读后感学生三篇
徐志摩散文集读后感学生三篇徐志摩散文集读后感同学徐志摩,一个富有魔力的名字,他既有者学问分子对世界的淡然也有着对爱情像初出茅庐小伙般的热忱。
一生的经受让他写出了很多让人心疼的句子。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散文集。
难得有情,付之真情。
大多数人觉得他的散文无非是一场风花雪月又或是几番无病呻吟。
但对我来说,这种模糊而又浪漫的态度却能让我从中找到共鸣的舒适感,就犹如他的散文给我的印象:取是力量,舍是必定。
在他的文章中我可以看到很多人生态度,也看到面对不同环境下我们的选择。
是不是就可以联想到我们的生活?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我们。
你可以是今日辉煌不已、妙语连珠的老师,就可以是昨日挑灯不眠、烦躁而又可怕的求知者。
而最难能珍贵的一点,可能就是不忘心中的信念,我们为此努力、为此流泪、为此傲慢。
就像前面说的,取是力量,攀岩到高峰必定要付出汗水,想看最美的风景必定要选择远方,有力量、有目标才能让我们不惧前方是否风雨兼程;舍是必定,有收获就肯定会有圆满,鱼和熊掌不行兼得,我们做不到两全其美,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心中信着徐志摩所说的:面对,不肯定最难受。
孤独,不肯定不欢乐。
得到,不肯定能长期。
失去,不肯定不再拥有。
所以,舍,只是人生的一个过程,不要由于舍而懊悔,不要由于懊悔而更懊悔。
什么意思?在人生的道路中,我们可以不明确自己的方向,但是却不能没有。
有了自己的方向,即便这个方向摇摆不定,也能临时为迷茫的我们指引一处安家之所。
在这个方向失去效用之前,我流浪到这个地方,打开一个宝箱,里面有一本生存指南和一堆梦寐以求的浪费品。
我踌躇思索,浪费品是多少女孩的愿望啊,我可以带回去向别人证明我过得很好甚至富足。
生存指南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去思索但却可以让我以后生活无忧。
两种东西只能选择一样,我会选择什么,我又该选择什么?舍是必定,又该如何做到?徐志摩散文集读后感同学初次了解到徐志摩,是源于一首《再别康桥》,犹记得那潇洒的诗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散文读书笔记_1
徐志摩散文读书笔记徐志摩散文读书笔记1一个人的一生该如何界定,或许谁都没有权利。
只是那些死去的人们,用他们鲜活的过去,通过人类发明的各种渠道灌输着孜孜不倦的气流,让现在变得丰富,让心灵寻到根源……面对天才性的人物,我总有种负压感,可他们强大的气流像黑河中的漩涡,惊起每一个探寻者的好奇,谁也不知道这种吸引力会引发什么,只是那无可抗拒的力量被冠以命运的称号,于是我不可回避的顶着这强大的负压感,去探寻他们传奇般的人生……这是一颗浪漫的种子,不幸地降生在那纷乱的动荡年代,如果不是如廊桥遗梦般的剑桥两年陶冶,那深埋的浪漫或许永远都不会被挖掘,而成为父辈沿袭下来的金融巨子呢。
但命运的事,谁又有力量更改。
一切都完结般地记述在人类承接命脉的历史册上了。
徐志摩,中国新旧文学(古体文和现代文)交替时最具才气的学子,半路出道,在剑桥大学旁听的两年时间里,如饥似渴的学习西方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还认识当时诸多有名气的文豪,在与他们耳睹目染的交流中获取大量的人文气息,以及剑桥优美的环境和闲暇的时光都充分滋养了他心灵深处的浪漫情怀,像雨后春笋般不断地发芽、滋长新绿……那段美丽的时光给予他丰硕的灵感,也成就了他心灵中最清澈的绿泉,一股股的流溢在他华美的文采里,这一切都见证在他流传下来的散文和诗歌中,如著名的篇章《我所知道的康桥》和诗歌《再别康桥》,让多少莘莘学子陶冶不已。
只是美丽的时光总是短暂,那个贫乏苦涩的年代,在国内外强烈的冲击对比下,一次次撕咬着这颗浪漫的心灵。
他一次次的执著于笔杆,用他心灵中趟出来的热泪幻化出了一篇篇优美无比的__,为那个时代中苦闷的日子投下一枚枚宛如希望的焰火。
1923年他参加成立新月社,成为了该社团文学投稿主力,为当时胡适先生、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新文学开封拓荒,他清新的诗歌文体在当时犹如一颗新星照亮了漆黑一片的现实,他写意般的散文如古典派绘画构置出一片片绚丽夺目的图景,不仅如此,他在诸多文学领域做出过尝试,小说、戏剧、杂谈论稿几乎都留下了他不可磨灭的影子。
读《徐志摩诗集》读书笔记1000字
读《徐志摩诗集》读书笔记1000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心波……你不必讶异,更无需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记,在这交汇时互放的光亮!”——徐志摩《偶然》这首诗是徐志摩众多诗作中较短小精湛的诗。
其实,激起我阅读兴趣的是该诗的诗题。
“偶然”一词,诗意而富有情调,使我一下子想到了投入河水的柔波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中的诗句,“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旁流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这想必也是一种偶然吧!细读下去才发现“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心波”确是和冯诗有曲异同工之妙。
徐志摩的这句诗中,“我”是“云”,“偶尔”“投影”在你的心波,较之冯至的'“无心”“流过”似乎显得更加无意且无辜。
而接下来的这句“你不必讶异,更无需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更加直白与揪心了。
试想,“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本应是一个美丽而浪漫的邂逅!可是,在黑暗的海夜上相遇时,诗人毫无情调地来一句“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我在想,如果“你”所指的这个“她”是一位多情女子的话,那听到这话她的心该是凉了半截了。
诗人在即将转身的那一刻还不忘叮嘱“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记,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她的世界也许在瞬间冰冻了。
这首诗读完后让人有一种很意外的感觉。
诗中,虽然也用了作者贯使的“云'”、“影”、“波心”、“光亮”等柔美的意象,可是在这里,我们脑海中那个贯识的极富浪漫气息的诗人形象却迷糊了。
新月派诗人陈梦家说“《偶然》,以及《丁当清新》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
”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但又不是这样的。
诚然,那河畔如新娘般的金柳、不胜凉风之娇羞的水莲花在此全然不见。
诗人内心的“火气”似是淡了不少。
然而,从这首诗的末句“交会'时互放的光亮“中,'互放”、“光亮”很值得玩味。
徐志摩选集读书笔记
徐志摩选集读书笔记【篇一:徐志摩选集读书笔记】徐志摩当初之所以走上文学之路,全是由于爱神的拨弄,是爱情的力量使他成了一位诗人,我们也才有机会读到他留给我们的那么多美丽的诗文。
人艳如花的林徽因,打动了徐志摩的心,使他写下了《志摩的诗》中许多表现真挚热烈的爱情和追求理想、自由、个性解放的诗篇。
然而,当他解除了与原配张幼仪的婚姻之后,林徽因却未有与之成婚的可能。
在这时候,他认识了陆小曼。
在追求陆小曼的日子里,作为诗人“生活上的又一个较大的波折的留痕”,他创作了第二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
后来,他又陆续出版了《猛虎集》、《云游》两部诗集。
林徽因使徐志摩发现了诗;陆小曼则使他在诗的殿堂里得到新的收获与发展。
然而,在同徐关系最近的3个女人当中,最爱徐的乃张幼仪。
“因为她对徐志摩的爱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甚至不管徐志摩爱不爱她。
(”韩石山《徐志摩与张幼仪情感揭秘》)但是,假如徐志摩终生守着张幼仪过日子,而不对其他女人发生情愫,那么,可以肯定,他是写不出这几部优美的爱情诗来的。
因为,他从没爱过张幼仪,而若没有那爱力的推动,他便不会遇见诗神了爱情是许多诗人创作的动力与源泉,对于画家、音乐家来说,也同样如此。
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徐志摩与柴科夫斯基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由此而在诗或音乐的领域里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至少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真挚的爱情是一切文学艺术之花赖以生长、开放的阳光和雨露。
对于一个作家、艺术家来说,那个女人是否爱她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问题是,他必须很深的、很真的爱着那个女人。
那么,当一个有着文学或艺术潜质的女人,很真、很深地爱上了一个男人的时候,这爱是否也会促使她成就一番事业呢?回答是肯定的。
英国女诗人布朗宁夫人和她著名的《葡萄牙十四行诗》,就是一个世人皆知的好例子。
一个人对于异性的爱既有如此的伟力,其对于祖国和人民的爱则有更为巨大的力量。
自古至今,无数献身于祖国和人民事业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正是在这种博大之爱的驱使下,以他们各自的成就与建树,以他们的生命与热血,书写了灿烂辉煌的不朽篇章。
读《徐志摩诗集》心得札记_1
读《徐志摩诗集》心得札记悠闲中重拾《徐志摩诗集》,真的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释放,一种灵魂的洗涤,特别是那首《再别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大多数人都知道这句情诗,而徐志摩先生更是家喻户晓。
每当读到徐志摩先生写的诗亦或散文,总是很荣幸。
读到这篇文章,我仿佛跟着徐志摩先生的视角,领略对他意义不一般的景点,那就是康桥。
“看一回凝静的桥影,数一数螺钿的波纹: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我闭上眼,先摸一摸书上的文字,感受隐约的桥影,再摸一摸书口,胜似一阵阵水波纹,接着我摸一摸书封面,觉得有一丝清凉。
声临其境,我仿佛就是来到了康桥,来到了这个让徐志摩先生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座桥。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康河周围的一草一木,成了作者感情发泄的寄托物。
正因为作者情之所致,所以就连河畔的金柳也成了新娘,“自己”还情愿做水草。
相见时难别亦难,悄悄的他终于要走了,就像他悄悄地来了。
淡淡的忧伤如同迷蒙的轻雾打湿了诗人的心情,他甚至有些贪婪地望着眼前美好的一切,他多想带着这里的一切归去啊。
但他却连天边的一片云彩也不忍带走。
那么,就让他满怀着对康桥的眷恋作最后的告别吧!他追求的就是一种宁静、和谐、无冲突的美的境界,表达的就是经过理性筛选、过滤了的情感。
他总是将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给以稀释,以防其“杀”了诗的美感。
浪漫是源自于爱,他不断颠簸在爱情的泥沼里,越陷越深,最终用生命浇灌了这在黑暗事实面前无奈存在的完美,而今的咱们又有几人能为之付出所有呢?事实的不公、情感的纠葛都让他心慌意乱,他一次又一次地把本人的身体放逐四野,在流离中他才找寻到那份真实的存在,空幻的爱欲是那个恐怖时代不可容纳的,他不断在逃离的形状中,用一封封飞鸿与残风中备受折磨得爱情构架起一种可能的平衡和永存。
死亡的魔爪瞄准了当时这空中还不多见的铁鸟,在与妻子仇恨的争论后,于1931年11月19日,在由南京飞往北平的途中机毁人亡,临行前也不忘在飞机腾飞前家书一封安抚懊恼的妻子。
徐志摩诗集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
徐志摩诗集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徐志摩诗集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徐志摩诗集优秀读后感1转瞬即变的时空里,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徐志摩打败了时间的文字、声音和表情,创造无数经典,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唤醒了我们曾经的那份纯真和对世间的幻想。
初识徐志摩还是那首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时的我还是一个不懂世故的懵懂小男孩,望着如此洒脱的诗句,内心也不禁泛起涟漪,那是一种天性的思想泛滥,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如今再次观赏这部作品,却发现那时的徐志摩少了份纠缠,多了些许奔放,浅露离别的忧伤,显现了浓浓的浪漫情愫,他把浓郁的离愁深埋心底,用寥寥几笔点化得淡雅、飘渺,全诗显得飘逸而空灵,激起我对大学生活的深刻怀念,对职工生涯的无限憧憬。
如果你觉得徐志摩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贡献仅此而已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你眼界低见识短了。
前不久,在空暇时间有幸拜读了徐志摩的《偶然》一诗,全诗短短几十字,深切的表达了诗人对偶遇之人的喜爱,却又无可奈何而引发感叹。
由于受英国浪漫主义诗风的熏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纯正而不轻佻,高雅而不低俗,他的诗歌柔美、清丽、音韵和谐,表达了他对爱情、自由和美的追求。
每每读起他的这首诗歌都会激起我对美的无限追求,对偶遇的深切渴望。
对于二十岁正直青春年少的我们而言,正处于抉择的时段,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发现美,只有拥有发掘美的眼睛,才能发现美,追求美,才能,感受美。
对美的发现与创造源于对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徐志摩面对愤怒,没有咆哮,没有慷慨高歌,甚至没有希望和恐惧,有的只是淡然洒脱的文字、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静视和对自然的依恋。
用他的才能与行动告诉我们面对不如意的事需冷静,乐观,要豁达。
关于徐志摩诗集的读书笔记五篇范文
The most heartbreaking distance is not that you say indifferently that you no longer care, but that you let go, butI will always live in regrets and cannot forget!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关于徐志摩诗集的读书笔记五篇范文关于徐志摩诗集的读书笔记一一段凄美传奇的爱情故事总是能让世人铭记称颂,不管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之所以流传于世与人们对纯粹爱情的向往是分不开的。
我也不免流于俗套,对于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恋故事真真是恋极了!因此我从不放过任何能了解这段故事的机会,从早先的听说,到后来的《林徽因传》,再是她与他的作品,但是终究是一种朦胧不清的感觉,如雾里看花,云中看月,我是一定想探个究竟,所以当我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不免兴奋,今日总算是看完了,终于是对这段徐林之恋有了些了解,除此之外,却也多了些其他的想法,细细道来。
我所读《徐志摩传》乃韩山石老先生所著,对于韩老我只是听过其名,却从未读过他所写之作品。
这本书虽是个人传书,却采用了纪传体的形式,可谓新奇,效果却也奇佳,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
虽然书中分篇独立,但是全读下来,诗哲生平却也一目了然,相对于传统的人物传记有过之而无不及啊!此书内容详实,所述历史几有可考之处,相对于之前我所读之《林徽因传》,这本书则更为人可信,韩老的严谨也让小辈不甚敬仰。
此书也绝大多数的笔墨不是在徐林之恋上,多讲徐志摩生平所做之事所交之友,看书时更像是置身其中,看到的是近一个世纪前的种种画面。
我却也无憾之处,从书中我认识了一个更为完整的徐志摩,而不仅仅是一段爱情故事中的男主角,也让我更加明白为什么徐林之间会有这么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无疑使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文坛上最璀璨的新星,他的才气让太多的人折服。
然而让我更为赞叹喜爱的是他的性格和处世之态。
《徐志摩诗选》读后感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句经典的诗句,是出自徐志摩的笔下的,一直觉得徐志摩的诗是最浪漫最唯美的,他的铸就了一个美丽的国度。
下面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徐志摩诗选》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徐志摩诗选》读后感一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再别志摩。
熟悉的笔调还是难以让人忘怀。
《徐志摩诗歌全集》收录了徐志摩生前发表的《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诗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诗篇,合并为《醒!醒!》。
诗人虽然轻轻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却会永存于读者心中。
徐志摩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
尽管他自己说“在二十四岁以前,诗,不论新旧,与我是完全没有相干。
”但他一旦拿起笔来,佳作便犹如山洪爆发一般涌现出来。
作为新月派诗人的代表,徐志摩的诗作字句清新,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同时具有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
他的诗就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而他那驳杂的思想也在这个世界中一一体现。
他的诗歌写、写生活、写景色、写人间疾苦。
这里引用徐志摩的诗“但有人,比如我自己,就有爱落叶的癖好。
他们初下来时颜色有很鲜艳的,但时候久了,颜色也变,除非你保存得好。
所以我的话,那就是我的思想,也是与落叶一样的无用,至多有时有几痕生命的颜色就是了有着对自己思维方式的反思,人的思维不见得完美,有时只是一种多余。
看似华丽,却经不起推敲,看似深邃,却不能传给后世,也是一种无奈吧!对自己的无奈!“人类最伟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飞!理想的极度,想象的止境,从人到神!诗是翅膀上出世的;哲理是在空中盘旋的。
飞超脱一切,笼盖一切,扫荡一切,吞吐一切。
”他可以看出理想的重要,诗的伟大,哲学的美好, 他也可以用它的笔惊醒人们,别总关注物质,心灵的美也很重要。
诗歌,它可以给你带来心灵的享受,它是不可或缺。
徐志摩散文集读书笔记
徐志摩散文集读书笔记徐志摩散文集读书笔记徐志摩散文集很有特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徐志摩散文集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徐志摩散文集读书笔记1许是因为他在诗的创作上成就过高而掩盖了他在散文方面造艺,人们记住徐志摩,多是因为他的诗,当然我也不例外。
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徐志摩散文经典》,对他的印象才从最初的浪漫诗人转变为一个有思想、有个性,而又热情高涨的、率真诚实的文学家。
徐志摩的散文的特点便是浓郁,人们总以为将纷繁的世界写简单是本事,殊不知将一件平平常常的事,一个平平常常的场景写得繁采到极致也是一种本事。
徐志摩便是那种能把别人无话可说之事说得天花乱坠,让你目不暇接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洋洋洒洒,花雨缤纷,但更难得的是这些奇艳瑰丽的文字全都出自他的内心,出自一个"真'字。
正如梁实秋所说,徐志摩的散文无论写什么,永远都保持一个亲热的态度,没有教训和演讲的气味,而像是和知心朋友谈话,毫不矜持地掏出内心的真话。
这本书中,最浪漫的散文《想飞》,读后让我感觉到他的散文真的就像在和他亲切的谈话、聊天一样,而且他的散文充满着丰富的想象,有勇敢探索光明的热情。
其中的《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一段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二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
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澹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全部正像画面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
……”读里面的每一段文字都是一种美的享受,他的表达总是这样无拘无束.艳丽纷繁.这也正如周作人等所说:徐志摩的散文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与他的新诗一起形成“双峰并峙“的局面。
再别康桥读书笔记6篇
再别康桥读书笔记6篇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1925年(1928)故地重游的归国途中,在轮渡上所写。
意境与灵感往往在一瞬间生成、“泛滥”,继而产生的激情总一发不可收;而被这种激情“煎熬”的、激励的、托起之后,也许就是千古的经典!《再别康桥》如何在那种环境中“出炉”不敢妄言,但那潭水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和“波光里的艳影”是不是勾起他对当年的旧梦,远去的缠绵或尽在咫尺的柔怀、感慨合二为一呢。
潺潺水流之声,跃跃之荡之情怀,怎不叫人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一幕幕景象眼前掠过,虽景依旧,却人事全非。
重寻旧途、旧欢,已是枉然。
于是“不能放歌”,诸绪隐隐,暂且沉默。
然,春风已起何惧秋波!那观不住的激昂只能换一种角度或方式,一吐为快!此时的“沉默”也绝非“今夜的康桥”,也就是“今夜的康桥”,绝非是诗人他自己也就是诗人他自己。
此时此刻诗人近乎全陷入对往昔之种种之中。
当诗人俯首醒来,恍然自己是在告别,进而使得诗的尾巴上涂上了几分苦涩,怅惘和难言的情怀。
诗的开篇便洒脱、轻灵、舒展。
巧妙地连“请出”了三个“轻轻的”来配合“走”、“来”、“招手”、“作别”等动作,以肢体语言将一个飘逸、洒脱的诗人形象活脱脱地推到了读者的面前。
那里,“轻轻”二字蕴含着诉之不尽的依恋之情,道不尽的惜别之意,用轻盈的、温馨的笔触渲染了夕阳映照中康桥的宁静之美,更有此间“人去春又回,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
继而,诗人抓住了康桥这一景物中“金柳”、“青荇”和“潭水”这几个意象作为寄情,把对康桥的依恋、惜别之情融入其中。
河畔的金柳被比喻成新娘,美艳绝伦,荡起诗人心海的涟漪;河底的青荇也被诗人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你无需猜疑,那“油油的青荇”就是在向诗人招手,不由得你不有“甘心做一条水草”的渴望;此间的静与动,微动与被情动,活灵活现。
以情寄或情的微妙衬托出既朦胧又清晰的画卷。
热血江湖名字大全注重文字的取舍、含蓄,注重艺术技巧,是早逝的徐志摩惯用的“伎俩”。
徐志摩散文集读后感范文
徐志摩散文集读后感范文徐志摩散文集读后感范文1《徐志摩散文集》是一部精选的散文著作,带给我的当然是少不掉的欣喜,每读一章都会深陷其中,过后便养成了闲余中的趣子。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欧洲漫录”这篇散文,富有幽默感,又不失哲理性和语言刚柔并工的表达。
让读者深陷其中,体会其中的情感。
对于托尔斯泰的书与人的看法及表达了他的人生观。
对于莎士比亚的回信,更让读者了解他为人礼貌,性情温和的另一面。
可不幸的事情终究会发生,因从南京乘机去北平路途中,飞机失事遇难,他告别了自己光辉的一生。
虽死犹荣,用在这样一位诗人身上,不容置疑。
他的逝世是对文学历史上的一次深痛的失去,一位正处风华正茂的年龄,还没有结束的人生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可他的一生是精彩的,在散文中,与泰戈尔的对话,相当的好,能与这样一位印度诗人如此联系,并与他环游亚洲,也不失为一种成就。
并影响着徐志摩对于印度洋的恩情。
游历学习的志摩先生,写出了一批感人肺腑的散文,有对于环境,事物的描写,也有对于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描写。
在我看来,他所写的是人所触的正常感受,只不过是他会用最准确,扣人心弦的语言描绘罢了,体会是深刻的。
如果世界上最后一本《徐志摩散文集》在我的手上,我该会是怎样的欣喜发狂啊……徐志摩散文集读后感范文2烟花之所以灿烂,不在于它有多次生命,而在于它在发出光焰的那一刻,已经留住了永恒。
——题记20世纪的中国文坛人才辈出,灿若星辰,而徐志摩无疑是其中最光鲜闪亮的一个。
他是中国现代文坛最具特色,最有才华和最优秀的诗人、散文家之一,是开一代诗风的“新月派”主将,被誉为“中国雪莱”。
有人说徐志摩是潇洒的诗歌仙子,飘然拂过年轻中国的诗坛,凭着精灵般的诗魂,丰富了新诗的艺术世界;也有人说徐志摩是不受羁绊的野马,无边无际的思维总是让他在现实中桀骜不驯,不为世俗所累;而我更愿意相信郁达夫所说的“志摩是一个淘气可爱能使你永远无法忘怀的顽皮孩子,诗的音乐,自我生命缺乏诗感,这个孩子的灵魂就会变得孤独寂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志摩当初之所以走上文学之路,全是由于爱神的拨弄,是爱情的力量使他成了一位诗人,我们也才有机会读到他留给我们的那么多美丽的诗文。
徐志摩在24岁以前,对于诗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更感兴趣。
他父亲希望他出洋留学以后,进入金融界;而他自己,则想要做一个中国的汉密尔顿,当一个哲学家。
可是,当他1921年在伦敦认识了才貌双全的林徽因之后,他立刻觉得“我吹着了一阵奇异的风,也许照着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从此起我的思想就倾向于分行的抒写。
一份深刻的忧郁占定了我;这忧郁,我信,竟至于渐渐的潜化了我的气质。
”于是,他的诗情,就“像是山洪暴发,不分方向的乱冲”(《猛虎集·序》),而终于以10年的时间,成就了这位有影响的诗人。
人艳如花的林徽因,打动了徐志摩的心,使他写下了《志摩的诗》中许多表现真挚热烈的爱情和追求理想、自由、个性解放的诗篇。
然而,当他解除了与原配张幼仪的婚姻之后,林徽因却未有与之成婚的可能。
在这时候,他认识了陆小曼。
在追求陆小曼的日子里,作为诗人“生活上的又一个较大的波折的留痕”,他创作了第二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
后来,他又陆续出版了《猛虎集》、《云游》两部诗集。
林徽因使徐志摩发现了诗;陆小曼则使他在诗的殿堂里得到新的收获与发展。
然而,在同徐关系最近的3个女人当中,最爱徐的乃张幼仪。
“因为她对徐志摩的爱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甚至不管徐志摩爱不爱她。
”(韩石山《徐志摩与张幼仪情感揭秘》)但是,假如徐志摩终生守着张幼仪过日子,而不对其他女人发生情愫,那么,可以肯定,他是写不出这几部优美的爱情诗来的。
因为,他从没爱过张幼仪,而若没有那爱力的推动,他便不会遇见诗神了爱情是许多诗人创作的动力与源泉,对于画家、音乐家来说,也同样如此。
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柴科夫斯基在经济拮据之际,结识了既可以在经济上给予他资助,又能够欣赏他新异的、充满激情的音乐的梅克夫人。
自结识梅克夫人之后,柴科夫斯基就向她表示:“从今以后我写下的每一个音符都将奉献给您。
”果然,怀着对梅克夫人的爱,他于1877年创作了著名的第四交响曲和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
他为这两部作品的完成“感到无比的喜悦”。
他说:“我觉得,在这两部作品中我向前迈进了一步,而且是一大步。
我感到幸福,因为春天即将来临……”徐志摩与柴科夫斯基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由此而在诗或音乐的领域里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至少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真挚的爱情是一切文学艺术之花赖以生长、开放的阳光和雨露。
对于一个作家、艺术家来说,那个女人是否爱她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问题是,他必须很深的、很真的爱着那个女人。
那么,当一个有着文学或艺术潜质的女人,很真、很深地爱上了一个男人的时候,这爱是否也会促使她成就一番事业呢?回答是肯定的。
英国女诗人布朗宁夫人和她著名的《葡萄牙十四行诗》,就是一个世人皆知的好例子。
一个人对于异性的爱既有如此的伟力,其对于祖国和人民的爱则有更为巨大的力量。
自古至今,无数献身于祖国和人民事业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正是在这种博大之爱的驱使下,以他们各自的成就与建树,以他们的生命与热血,书写了灿烂辉煌的不朽篇章。
当提到浪漫的人时,在我的脑海中仍然固定地闪现出一个人来,似乎在我心中,只有认定他才是货真价实,彻彻底底的浪漫人物,他就是——徐志摩。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关于他的只言片语。
与他同时出现的总是那些词:才子、林徽因、陆小曼……浮现在我眼前的就是一幅才子佳人的画面。
最初接触是在高中学习他的诗歌《再别康桥》,“噢,原来这就是徐志摩写的啊……”“他原来是长这样子啊……”后来终于了解的多了,知道了他是一个才华横溢却又英年早逝的人,知道了他的生命中还有一个名叫张幼仪的女子,知道了他的生平经历,感觉他短暂的一生中经历了那么多的东西,本身就是一件既浪漫又传奇的故事……所以我选择了这本《徐志摩选集》,想看看这位看似柔弱斯文的书生,以他的经历,他的才华,写出的究竟会是怎样的文字?全书分为三个部分:诗选、散文选和徐志摩的生平系年。
诗文包括他所出版的《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其中的经典选篇,散文有他的《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三个散文集和一个单篇散文《秋》。
徐志摩热烈追求“爱”、“自由”与“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他那活泼好动,潇洒空灵的个性及不受羁绊的才华和谐地统一,形成了徐志摩诗特有的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
因此,有人说他的人与诗都是“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
徐志摩的散文内容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泛,有对人生理想的漫评,有触及时政的论说,有对往事的怀想和追忆,也对艺术发表见解和评说,有一事一议的小品,也有说长道短的书评。
他的散文表现了很强的个性,他的自我思想感情的剖露,哲理和诗情的融合,散文的诗化,三者合而为一,构成了他的散文的“别一世界”。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满怀英国康桥式的人生理想,期望在中国实现他的理想主义。
《雪花的快乐》是《志摩的诗》开卷第一首,它可算作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运用隽秀柔和的笔调,描绘了雪花优美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花的快乐。
诗的节奏轻快,调子舒展明朗,意境优美。
他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出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徐志摩不仅写诗,同时也写散文,在其全部创作中,其成就和影响更为显著的,除诗歌外,恐怕就要数散文了。
甚至有人认为他的“跑野马”的散文比他的诗好。
他的散文集《落叶》的首篇《落叶》篇贯串其间的是“感情”二字,通篇宣扬人的感情、“真的人情”的重要和作用。
他认为人若要摆脱人世的苦恼和压迫,就要争得自由发展的“真纯的个性”,最好的途径是到大自然去沐浴。
因此,有人说他“《落叶》诗篇是充满着浪漫蒂克的自白,充满着康桥时代的憧憬。
”中国文论中有言:“文如其人”。
的确,我们从徐志摩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他追求自由,浪漫不羁的性格。
他的文章字里行所蕴带的主观性,感伤的情调以及对自然的崇尚,无一例外地都表现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我想说的是,一个人究竟带有怎样的气质一定会与他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样一位风流不羁、才华横溢的浪漫才子,他是出生在怎样一个富裕、显赫的家庭中,这样的背景环境对他日后读书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正是因为富足的家庭,他才可以深入学习。
正是因为有背景支撑,他才可以赴美、赴英、赴欧去增加见识、开阔眼界,去剑桥大学,寻找做梦的乐园,去古老的欧洲,熏染浪漫的气息和心灵。
与艺术大师泰戈尔的交往,与拜伦的神交,与哈代的面谈……感觉徐志摩的一生是如此的传奇与不平凡,拥有这样的经历,如果不是成为浑身充满浪漫气息的人,那才叫奇怪。
他的浪漫是兼具中国古典与欧洲浪漫派诗人的风格样式,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独特的、清新的风格。
徐志摩的一生短暂而漫长,在他三十五年的岁月中,走过了别人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实现的道路和梦想。
他是一个用本身来体现爱的人,所以他才把爱情看得那么重要,以为对于一个如此有着浪漫情怀的人,爱情是至高无上的、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所以有了他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之间的爱恨纠葛。
也许有人会说,徐志摩的死有很大一部分责任是陆小曼的,但我想的是,对于徐志摩这样一个情痴的人,想必也是十分欢喜的,他愿意用他微薄的收入去供养他所爱的女人奢靡地活着。
只要她快乐,无关其它。
这也许正是印证了古时的话“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于月。
”无论怎样,这样一位满腹才华,浑身充满浪漫情调和爱的气息的人离去了,以那样一种浪漫的方式,在蓝天白云中划上了他三十五年的句号。
从此,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与“浪漫”二字形影不离的名字——徐志摩徐志摩,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在短暂的一生中给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他是一位充满浪漫主义的诗人,曾以一首饱含深情的《再别康桥》风靡中国文坛;他是一位杰出的翻译,与东方诗哲泰戈尔的神交更给他的一生添上了神秘的一笔;他同时又是中国近代史上公开发表离婚通告的第一人,他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故事在当时家喻户晓。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出生在浙江硖石镇,父亲是一个有见地、有魄力、有正义感的商人。
与一般满身铜臭的商人不同,在致力于经商发展家业的同时,很重视儿子的学业培养。
徐志摩5岁时被送进私塾读书。
志摩生性聪敏,深得老师的喜爱。
12岁时,徐志摩进入开智学堂,在国文、数学、英语、修身、体育等学科上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以其国文学习最为突出。
家乡的自然风景和亲人们的疼爱也熏陶了小时候的徐志摩。
我认为徐志摩幼时极为愉快而幸福的童年生活使他保存了天性,身心向着自由、纵情甚至有点任性的方向发展,为他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这种喜爱大自然地情节在很大程度上位她的创作带来了灵感,也给后来出于感情痛楚中的他给了心灵上抚慰。
1918年在北大当旁听生期间,徐志摩拜梁启超为师,成为梁的得意弟子。
当年8月中旬,他从上海出发,赴美留学。
徐志摩在克拉克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同时学习。
然而,美国大学的刻板的教学方式,即“忙的是上课,听讲,写考卷”使他感到十分厌倦。
于是,徐志摩决定赴英跟罗素学习。
然而,不凑巧的是,徐志摩没有寻找到罗素,一再在伦敦街头傍徨徘徊。
经过考虑,他申请并进入了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经济博士学位。
然而,他的性灵不近于学习经济。
正在他闷着想换路走的时候,他解释了英国著名作家狄更生。
他因此得以进入王家学院选课听讲。
在抵英后,先后结识了陈源、凌叔华、章行严和林长民等人。
后来,又逐渐认识了威尔斯、魏雷、傅来义、嘉本特、罗素等人。
他与曼殊菲尔尽管交谈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钟,但他感到相见恨晚。
其中,他与罗素的友谊最深,所以罗素的思想很大地影响了他的创作。
我不禁感叹道:广交英国文化界名人,成为徐志摩在英国游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学习西方文化的一个途径和方法。
而且,跻身于文化名流之间,耳濡目染,相互切磋,确实使他获益匪浅,对他融合中西方文化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第二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与泰戈尔之间的友谊。
早在1923年春,徐志摩就非常希望泰戈尔能来华游历。
为迎接泰戈尔志摩为他租了一间很好的私宅作为下榻之地,可是后来泰戈尔由于生病推迟了访华时间。
经过几个月的耽搁,徐志摩事先到了上海,做好了有关的准备工作。
次日清晨,他与好友到汇山码头等候。
志摩最先望见泰戈尔,接待后陪同他前往旅馆,游览龙华古寺并欣赏了那里的桃花。
值得一提的是,泰戈尔大多数的演讲的翻译工作都是由徐志摩充当翻译。
泰戈尔为了表示对徐志摩的感谢,送了他一个印度名字“Soo Sim”,音译为“素思马”。
之后,徐志摩又见过泰戈尔好几回,都加深了彼此的友谊。
然而,徐志摩当时宣扬泰戈尔的言论中存在明显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