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专题突破训练 (2)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表面形态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组 成 地 壳 的 物 质
一 阅 读 图 片 说 说 :
石英
石英:化学成分为SiO2。无色
石膏
透明的为水晶,紫色的为紫晶, 具不同颜色同心条带构造的晶腺
叫玛瑙。 石英是最重要的造岩
矿物之一。巴西是世界著名的水
晶出产国。
赤铁矿
褐铁矿
磁铁矿
黄铁矿
黄铜矿
夯基 基础知识梳理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二)岩石
代码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左图是由柱状节理及其发育的墨绿色玄武岩构成的岛屿,远远望去,犹如镶嵌在蓝天 碧海之中的一块墨玉;下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岛岩石形成的原因是
A.海水常年的侵蚀作用
B.河流携带的泥沙固结变质
C.岩浆侵入地壳缓慢冷却
D√.岩浆喷出海底快速冷却
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 侵入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喷出—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落实 跟踪训练过关
“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
界自然遗产。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伸至
海面,数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
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下图为“巨人之路的景观图”和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完成5~6题。
5.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的岩石属于下图中的( )
A.A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考点精选练习07《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含详解)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考点精选练习07《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一、选择题1.喀斯特指多年冻土区受热融蚀产生类似喀斯特地貌形态的热融地貌,由地下冰融化而产生,又称热喀斯特地貌,分为热融沉陷和热融滑塌两种地貌。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区域能够经常见到热喀斯特地貌的是( )A.云贵高原B.西西伯利亚平原C.巴西高原D.西欧平原(2)热融沉陷区域形成的湖泊( )A.会继续陷落成溶洞B.是岩层弯曲形成的C.面积广、水量大D.会使冻土层逐渐变薄或被切穿(3)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发生热喀斯特的形式和时间一般是( )A.热融沉陷—夏季B.热融沉陷—秋末冬初C.热融滑塌—夏季D.热融滑塌—秋末冬初2.如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水平面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3)题。
(1)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 )①面积不断增大②坡度逐渐减缓③向东南方向扩展④增速先慢后快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3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3)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 )A.三角洲面积缩小B.河口盐碱化加剧C.水位季节变化增大D.生物多样性增加3.位于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火山群在历史上曾多次喷发,据清代《黑龙江外记》记载:“……,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约数日火熄,其地遂呈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
……,亦有碎石块落至原地,亦落四周,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古文中记载的“火”最有可能来自( )A.地壳B.岩石圈C.软流层D.下地幔(2)“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最有可能与图中数字所示地质作用一致的是( )A.①B.②C.③D.④4.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与东西向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为向斜谷,河流自北向南流B.甲处为背斜谷,河流自南向北流C.若等高距为100 m,图示区域最大高差接近1 000 mD.若等高距为100 m,陡崖最大相对高度接近200 m(2)图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褶皱断层岩浆侵入沉积岩浆喷出B.褶皱岩浆侵入断层沉积岩浆喷出C.沉积褶皱岩浆喷出断层岩浆侵入D.沉积褶皱岩浆侵入断层岩浆喷出(3)图中形成岩浆岩的岩浆可能源于( )A.岩石圈B.下地幔C.软流层D.地核二、非选择题5.岩层的空间方位通常用倾角和倾向来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 结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 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对于复杂 的褶皱,不能仅从地表形态上区分,而应 根据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的新老关 系判断。
断层和断裂的区别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 一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 二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 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 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不能算作 断层,而仅为断裂。
判断方 法
从形态上
褶皱与断层的比较
背斜
褶皱
向斜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新老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关系上
两翼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断层
岩体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 的位移
图示
未侵蚀地貌
构造地 貌
侵蚀后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 ①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
地
非大裂谷。②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
1.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褶皱山脉 、高原 2.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岸山脉 、海沟、岛弧 3.板块张裂——裂谷、海岭(大洋中脊)
01
1 海沟不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
海沟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时,大洋板块 因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底部形成的。 裂谷则是大陆板块张裂形成的。
分布地区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
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地貌)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透析学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
第六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
(2)矿产: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
(3)存在形式:①气态:如天然气;②液态:如石油和天然汞;③固态:绝大多数矿物以固态形式存在。
2.岩石(1)概念:岩石圈中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分类①岩石岩⎩⎨⎧形成:炽热的岩浆冷凝而形成分类⎩⎪⎨⎪⎧ 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而成,如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如流纹岩、玄 武岩等②沉积岩⎩⎪⎪⎨⎪⎪⎧形成:风化过程中产生的碎屑物,沉积、固结而形成的岩石特征⎩⎪⎨⎪⎧ 具有层理构造存在化石类型⎩⎪⎨⎪⎧砾岩:以小砾石为主砂岩:以砂粒为主页岩:由细小的黏土颗粒组成石灰岩:由化学沉积形成③变质岩⎩⎪⎪⎨⎪⎪⎧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 变化而形成的岩石举例⎩⎪⎨⎪⎧大理岩←石灰岩片麻岩←花岗岩石英岩←砂岩板岩←页岩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1)概念: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
(2)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3)影响:岩石圈的诞生与消亡,大地的沧桑巨变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2.岩石的转化[特别提示] 判读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关系图的三个关注点(1)自岩浆始至岩浆终,且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
(2)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
三、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3.内外力作用的关系:二者同时作用于地表。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集训:3.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作业.doc
3.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1、冰壶也称“冰上溜石”,其形状为圆壶状,由天然花岗岩制成。
读图完成1—2题。
1.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制作冰壶的岩石是( )A.外力作用形成B.变质作用形成C.岩浆在地下冷凝形成D.火山喷发形成2.下列岩石按成因与制作冰壶的石材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大理岩B.石灰岩C.砂岩D.玄武岩2、冰河时代的寒冷气候促使大量冰川形成。
巴哈马群岛伯利兹附近地区因为淡水和海水的交相侵蚀,形成了许多岩溶孔洞。
多孔疏松的石灰质穹顶受重力及地震等影响,坍塌出一个圆形开口,海水灌入,形成伯利兹蓝洞。
伯利兹蓝洞直径超过305米,深达123米,洞中存在大量石笋、石钟乳。
据此完成1—2题。
1.组成伯利兹蓝洞坍塌物的岩石属于(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花岗岩2.伯利兹蓝洞的发育,反映出该区域( )A.海平面先上升后下降B.海平面先下降后上升C.海平面逐渐上升D.海平面逐渐下降3、和田玉古名昆仓玉,从地质科学观点看,和田玉是指分布于中国昆仑山,由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替而形成的玉矿。
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经自然地质作用破碎而发生移动。
磨圆程度好的成为籽料。
据此完成下题。
1.下列岩石与和田玉成因最类似的是( )A.大理岩B.板岩C.玄武岩D.砂岩2.推测古人采集和田玉籽料最佳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读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
7.若岩层Ⅰ为页岩,Ⅱ为石灰岩,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最有可能变质成为新岩石的是( )A.甲——大理岩B.乙——板岩C.丙——大理岩D.丁——石英岩8.甲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为( )A.地垒 B.地堑 C.背斜D.向斜9.乙、丙、丁、戊四处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A.丙乙丁戊B.戊丙乙丁C.丙乙戊丁D.丁乙丙戊5、地质剖面图能示意局部地区岩层形成的时间顺序及地质构造,读图回答1-3题。
1.上图甲处岩石的特点是()A.可能含有大量化石 B.颗粒细小,有明显的层理构造C.有流纹构造,多气孔 D.质地坚硬,是重要的建筑材料2.图中地下洞穴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火山喷发 B.流水溶蚀 C.风力侵蚀 D.地层沉陷3.图示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A.岩浆岩1—石灰岩—砂岩—岩浆岩2B.石灰岩—砂岩—岩浆岩1—岩浆岩2C.岩浆岩1—石灰岩—岩浆岩2—砂岩D.石灰岩—岩浆岩1—岩浆岩2—砂岩6、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主要成份砾岩、砂岩等,其中砂岩富含浅红色的长石,其色泽会随着一天阳光的变化而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周测(2)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含解析)新人教版
周测 2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双基训练一、选择题 ( 每题 4 分,共 44 分)福建南碇岛是“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面积 0.07 平方千米,海拔 51.5 米。
岛上上百万根玄武岩石柱摆列有序,被称为“海上兵马俑”。
图 a 是南碇岛景观图,图 b 是地壳物质循环表示图。
读图回答 1~3 题。
1.福建南碇岛的主要岩石种类是图 b 中的 ()A.甲 B .乙C.丙D .丁2.形成福建南碇岛主要岩石的直接地质作用是()A.内外力共同作用 B .外力作用C.重力作用 D .内力作用3.在岛上旅行还可能看到()A.古生物化石 B .古火山口C.喀斯专门貌 D .“ U”型谷、角峰答案: 1.A 2.D 3.B分析:第 1 题,此题主要观察岩石种类及成因。
依据资料,福建南碇岛的主要岩石种类是玄武岩,属于岩浆岩 ( 喷出岩 ) 。
依据箭头方向,图 b 中的甲由软流层中的岩浆喷出冷凝形成,是岩浆岩 ( 喷出岩 ) , A 对。
乙是岩浆岩( 侵入岩 ) ,丙是变质岩,丁是堆积岩,B、C、 D 错。
第 2 题,此题主要观察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福建南碇岛主假如岩浆冷凝形成的,直接地质作用是内力作用,D对。
第 3 题,此题主要观察地区地貌景观特色。
在岛上旅行还可能看到古火山口——岩浆喷出的通道, B 对。
岩浆中不行能有古生物化石, A 错。
喀斯专门貌是石灰岩, C错。
“ U”型谷、角峰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D 错。
以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地质图,图中虚线表示等高线( 单位: m),实线表示岩层界限,图中符号标明出了岩层的新老关系。
读图回答4~6 题。
14.乙地的地质结构是()A.背斜 B .断层C.向斜 D .褶皱5.以下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甲处可能发育河流B.乙处为山谷C.在甲处能够看到丙处D.乙处地下石油资源丰富6.甲处地貌的形成原由是()A.岩层断裂上涨形成山地B.背斜顶部岩石受张力,易被侵害C.岩层断裂降落形成谷地D.向斜中心部位岩石的抗蚀能力强答案: 4.C 5.A 6.B分析:第 4 题,此题观察地质结构的判断。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专题突破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专题突破训练一、选择题下表为江苏三大名石的相关资料,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为五种外力作用产于江苏昆山,由地下深处的1.对照图1和图2,有关“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雨花石的形成与乙有关②昆石的形成与丙有关③太湖石的形态与a、b有关④三大名石的形成皆与c、d、e有关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2.下列转化符合图1所示规律的是()①昆石→太湖石②雨花石→砾岩③雨化石→昆石④岩浆→昆石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第1题,由表中资料可知,雨花石出自沉积岩中的砾岩,于乙有关;昆石实质上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太湖石是石灰岩受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第2题,雨花石经过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可以形成砾岩;昆石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答案】 1.C 2.D读下图,完成3~4题。
3.按照发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①C.①③② D.②①③4.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位于()A.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B.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解析】图②表示断裂形成,③表示张裂、岩浆开始上涌,①表示岩浆从张裂处上升。
②③①的顺序最能表示从张裂到岩浆的上升冷却过程。
该张裂过程常常形成于大洋中部,是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如大西洋中脊。
【答案】 3.B 4.D下图为某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地点煤矿能够露天开采且比较安全的是()A.甲 B.乙C.丙 D.丁6.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答案】 5.B 6.A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7~8题。
7.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A.避开河谷 B.避开山脊C.联系居民点 D.避开断层8.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①沿河分布②沿交通线分布③沿断层线分布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线走向的主导性因素。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训练: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在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保护区”内,一堆堆硕大的圆形石头,鬼斧神工般排列在一起,蔚为壮观。
其实这里的圆形大石头不是大理岩,而是典型的花岗岩。
完成下列各题。
“魔鬼大理岩”属于()A. 侵入岩B. 沉积岩C. 变质岩D. 喷出岩2、2019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主要用来接收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大窝凼”落成启用,“大窝凼”洼地是喀斯特地貌所独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附近5公里半径之内没有乡镇,25公里半径之内只有一个县城。
左图为射电望远镜及周围景观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大窝凼”洼地厂泛分布的岩石类型和形成独特地貌的地质作用分别是()A. 甲①B. 乙②C. 丙③D. 丁④2. 下图中数字与图中景观图有对应关系的是()第1页/共34页A. ①-ⅣB. ②-ⅡC. ③-ID. ④-Ⅲ3. 下列因素对FAST作干扰最大的是()A. 台风B. 太阳辐射C. 太阳活动D. 火山喷发3、当地时间2019年11月22日, 墨西哥科利马火山喷发,形成数千米高烟柱。
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墨西哥火山喷发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2. 与图乙中地貌景观成因类似的地质作用是( )A. ②B. ③C. ④D. ⑤3. 山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
新疆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山玉产区,图甲中能表示山玉的是( )A. aB. bC. cD. d4、2019年2月墨西哥某条河流的其中一段河水竞在一夜间突然消失,导致当地1万多居民失去水源.当地居民指出晚上曾听到巨响,没想到隔天早上村庄旁的整段河流都消失了,事后发现是因为河床出现的大裂缝造成.结合图回答下面小题。
1. 材料中的情形最可能出现的地形区是( )A. 火山地形B. 岩溶地形C. 冰川地形D. 风成地形2. 上述地区的岩石,其所属类型对应于图6“地壳物质循环简图”(a~d代表岩浆和三大类岩石)中的( )A. aB. bC. CD. d5、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理岩的成因与岩石E相同B.岩石B可能含有化C.⑤作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D.③只有搬运作用6、位于吉林省长白山的望天鹅景区是一处天然火山“博物馆”,塑造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版高考地理测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提升训练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版高考地理测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提升训练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作者:————————————————————————————————日期:提升训练4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为增加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2015年12月,北印度洋上一项有中美英等国科学家参与的“打穿地壳和地幔边界”的钻探活动正在进行。
据此完成第1~2题。
1.科学家“透视”地球内部结构的依据是( )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B.物质相态的变化C.化学元素分布变化D.物质密度的变化2.“打穿地壳和地幔边界”中的边界是指( )A.软流层B.岩石圈C.莫霍面D.古登堡面答案1.A 2.C解析第1题,考查地球结构划分依据。
人类认识地球内部的依据主要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通过不同的变化划分为两大界面:古登堡面和莫霍面,从而分为三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第2题,考查地球的内部结构。
根据地球内部结构划分依据,莫霍面把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和地幔。
下图为某地区海拔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B.莫霍面以上为岩石圈C.大洋地壳一定比大陆地壳厚D.莫霍面是岩浆发源地4.喜马拉雅山上有大量石灰岩分布,说明该地区( )A.目前变质作用强烈B.曾经地势低洼C.有过强烈的火山喷发D.冰川广布答案3.A 4.B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地壳厚度不均,A项正确。
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B项错误。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C项错误。
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D项错误。
第4题,考查岩石的成因。
石灰岩是在外力作用下由海相沉积物形成的。
B项正确。
2016年9月27日,印度尼西亚龙目岛的林贾尼火山爆发,火山灰柱高达2千米,导致半空布满火山灰。
据此完成第5~6题。
5.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
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6.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
高考地理高考达标练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
高考达标练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一、选择题 (每题 4 分,共 44 分 )(2019 ·长春模拟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酒精灯、水等资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
右图为实验表示图。
实验中发现两块海绵向左右侧方向运动。
据此完成 1~2 题。
1.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界线分别为()①碰撞挤压②板块张裂③生长界线④消亡界线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以下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A.落基山脉的形成B.智利海沟的形成C.青藏高原的隆起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解析: 1.B 2.D第1题,经过实验可知,演示的是板块张裂现象,板块张裂为生长界线。
第 2 题,板块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海和洋。
(2019 ·新乡模拟 )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最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
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变。
图 1 表示风化坑剖面,图 2 表示地壳物质循环。
据此完成 3~5题。
3.岩石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图 2 所示的 ()A.①类岩石B.②类岩石C.③类岩石D.④类岩石4.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物理风化B.化学风化C.流水损害D.海浪损害5.在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易形成风化坑的主要原因是()A.利于潮水涨落,加速海浪损害B.利于凹坑积水,促进化学风化C.利于风化物迁移,增强流水损害D.利于吸取太阳辐射,加速物理风化解析: 3.A 4.B 5.B 第 3 题,依照资料可知,庙湾岛上的风化坑岩石是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而侵入型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表冷凝形成的。
依照图 2 判断,①为侵入型岩浆岩,②为喷出型岩浆岩,③为积聚岩,④为变质岩。
第 4 题,依照风化坑的看法可知,其是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再依照资料中提到的化学元素及矿物种类的转变能够判断,该风化坑的形成主若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
2019-2020年湘教版地理高三一轮复习:地壳物质组成、循环与地表形态考点梳理
地壳物质组成、循环与地表形态考点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地壳的物质组成(a)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矿物与岩石的关系(b)(1)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矿物有气态(天然气)、液态(石油、天然汞)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石英(二氧化硅)。
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
(2)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态矿物集合体。
按照成因可分成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例题体验1】把下列物质名称按组成或被组成的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岩石②化学元素③矿石④矿物⑤矿产⑥地壳A.②→⑤→①→④B.②→④→⑥→①C.②→④→①→⑥D.②→④→③→⑤解析: 本题考查地壳的物质组成。
根据题意,结合地壳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元素组成矿物,矿物组成岩石,岩石组成地壳,可得②→④→①→⑥。
答案:C3.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c)(高频考点)注: [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骸及其活动的遗迹等的总称。
它是判定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
如富含珊瑚化石的石灰岩,表示温暖的浅海环境。
[2]括号内为变质岩变质前的岩石名称。
【理解提升】岩浆岩既可在地表形成也可在地下形成,沉积岩主要在地表形成,变质岩主要在地下形成。
在地质作用下,沉积岩可存在于地下,变质岩也可存在于地表。
【例题体验2】某中学背山面河。
该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采集岩石标本的实践活动。
一组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另一组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石标本。
下图为学生们采集的岩石标本,经地理老师鉴定有砂砾岩、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
据此回答(1)~(2)题:(1)4块岩石标本,属于岩浆岩的是( )A.①B.②C.③D.④(2)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 )A.岩浆侵入B.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C.岩浆喷出D.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①岩石具有层理构造,而且颗粒较细,属于页岩;②岩石为致密的块状构造,应该为石灰岩;③岩石的组成颗粒较大,属于砂砾岩;④岩石没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而且存在气孔构造,应该为玄武岩,属于岩浆岩。
高考一轮复习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玄武岩可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的外墙装饰、市政道路、广场、住宅小区的地面铺装。
更是各类仿古建筑、欧式建筑、园林建筑的首选石材。
从岩石的分类来看,玄武岩属于A.侵入岩 B.喷出岩C.沉积岩 D.变质岩1.B【解析】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经过冷却凝固作用,形成的岩石,属于喷出型岩浆岩,故答案选B项。
2、下列岩石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A.砾岩、大理岩 B.页岩、石灰岩 C.砂岩、玄武岩 D.石英岩、花岗岩2、B【解析】岩石按照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类,化石是存留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它只能存在于沉积岩之中,不可能存在于岩浆岩和变质岩之内。
题目中所说的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
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形成的喷出岩,花岗岩属于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都属于岩浆岩。
故大理岩、玄武岩、花岗岩中不可能有化石的存在,故排除选项A C D。
页岩、石灰岩都属于沉积岩,其中有可能找到化石。
选B。
3.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3、A【解析】只有岩浆冷却凝固才能形成岩浆岩;岩浆喷发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各类岩石经外力作作用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经过变质作用都能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经过高温熔融都能形成岩浆。
故选A。
龙陵黄龙玉是由岩浆在地下几百米至地表的范围内形成的,黄龙玉有“山料”和“籽料”之分。
据此回答4~ 5题。
4、“山料”产于山上的岩体中。
“山料”黄龙玉属于_______岩石中的矿物晶体A.沉积岩B.变质岩C.侵入岩D.喷出岩5、形成“黄龙玉”的岩石的特征A.具有层理构造B.具有气孔构造C.具有片理构造D.结晶颗粒较大4、C5、D【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龙陵黄龙玉是岩浆在地下几百米至地表的范围内形成”。
4,黄龙玉存在于岩浆侵入地层缓慢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中,属于侵入岩中的矿物晶体。
第3-1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球表面形态押题专练-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 含解析 精品
第3.1讲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球表面形态2016年初,群岛国家汤加附近洋面形成了一个新岛屿。
读汤加位置与新岛形成图,完成1~2题。
1.该国()A.地震、火山频发B.位于印度洋东部C.各岛日期不一致D.受赤道低压控制2.该新岛()A.因地壳抬升而形成B.物质主要源于地幔C.主要由石灰岩组成D.有丰富的淡水资源【答案】1.A 2.B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示()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B.乙山为断块山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D.地形主要为山地4.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②断层破碎带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3.C 4.D当地时间2015年8月27日,厄瓜多尔基多科托帕希火山喷发,冒出火山灰和浓烟。
目前厄瓜多尔政府正在监督火山的活跃性。
下图示意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下图1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甲、乙、丙、丁表示岩石类型,下图2为某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5~6题。
5.图1中可以示意科托帕希火山喷发的地质作用是()A.①B.②C.③D.④6.图2所示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图1中的()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5题,结合地壳物质循环规律可知,图中甲是侵入岩,乙是喷出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①为岩浆侵入地壳上部,②为岩浆喷出地表,③为外力作用,④为固结成岩作用,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熔再生。
因此可以示意科托帕希火山喷发的地质作用是②。
第6题,图2所示地貌景观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
结合上题的分析,③为外力作用。
学~【答案】5.B 6.C下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读图,完成下面7~8题。
7.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A.①②③④⑤⑥B.⑤⑥④③②①C.④③②①⑤⑥D.④③②①⑥⑤8.若①为石灰岩,则①与⑤接触地带易形成()A.花岗岩B.大理岩C.页岩D.砾岩【答案】7.C8.B阶地是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
高考一轮复习地壳物质循环与地壳运动专题升级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地壳物质循环与地壳运动专题升级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1. 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 地震使海底抬升B.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D.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2.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A. 岛弧和海沟B.海岭和海沟C. 海岭和裂谷D.岛弧和裂谷读“某地景观素描图”,完成第3~4题。
3.该地地质构造属于()A.断层B.山岭C.背斜D.向斜4.下列是对该景观形成过程发生地质作用的推断,最合理的是()A.变质作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风化作用B.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变质作用C.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侵蚀作用5.读“三大类岩石循环示意图”,图中的a、b、c分别是()A.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B.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C.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D.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读“地貌模式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6~7题。
6.由图可知()A.沉积物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7.该地貌主要分布于()A.河流入海口B.山间河谷出口C.大江大河中下游D.盆地中心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第8题。
8.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冰蚀B.水蚀C.风化与风蚀D.褶皱、断层9.台湾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不过在2019年4月勘查时,发现“豹头”掉在地上,金钱豹已“一命呜乎”(见下图)。
“金钱豹”头部消失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风力侵蚀作用B.海浪侵蚀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10.读“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示意图”,形成秦岭北坡断崖的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地壳水平运动D.地壳垂直运动11.下图为“风力搬运随高度的变化示意图”,与图示信息相符的是()A.同一高度,沙粒越小,风力所搬运的沙重量越大B.风力搬运的沙重量与高度呈正比C.风力所搬运的中沙重量不超过50克,粗沙重量不超过10克D.在50厘米以下的高度随高度增加,风力所搬运的沙重量,细沙的变化幅度最小二、综合题(共56分)12. (26分)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图”,据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解题技巧 双基达标)自然地理 第六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
第六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以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考查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问题(2014·济南二模)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B.③C.④ D.⑤(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Ⅰ——① B.Ⅱ——③C.Ⅲ——⑤ D.Ⅰ——⑥解析:理解各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是判读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的关键。
第(1)题,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可知②代表重熔再生作用,③代表岩浆活动,④代表地壳运动,⑤代表变质作用,昆仑玉和大理岩都是变质作用形成的。
第(2)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是古生物死之后其遗体保留在沉积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答案:(1)D (2)A本题组关键是理解两类岩浆岩的区别。
岩浆岩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它们均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侵入岩是由地下岩浆上升到一定部位(但未到地表)侵入到围岩中,停留在地下缓慢冷却、凝固而成,其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喷出岩是由岩浆直接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其特点是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流纹或气孔。
地质构造与地形(2013·北京文综卷)读下图,回答第(1)~(2)题。
(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苏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内蒙古A.①②B.③④C.③⑤ D.⑤⑥(2)图中(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解析:解本题组的关键是利用图例,明确地层顺序以及地质构造的特点。
第(1)题,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石灰岩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要形成这样的地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可溶性石灰岩,二是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所以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新、内蒙古气候干旱,苏、湘石灰岩分布少,故③⑤正确。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训练:《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球表面形态》人教版必修
第1讲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球表面形态(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1. 矿物(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
(2)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和固态。
(3)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2. 岩石(1)概念: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分类(成因)①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为岩石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②沉积岩⎩⎪⎨⎪⎧概念: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 沉积、固结为岩石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③变质岩⎩⎪⎨⎪⎧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 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1. 地质循环(1)概念: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的物质循环。
(2)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2. 岩石的转化(1)循环物质的名称:①岩浆岩;②沉积岩;③变质岩;④岩浆。
(2)岩石的形成过程A为:岩浆上升(或侵入)冷却凝固;B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C为:变质作用;D为:重熔再生。
岩石圈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2·浙江文综)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 × )解析火山地貌的岩石构成主要是喷出岩,花岗岩常被风化成球状景观。
(2)(2011·大纲全国文综)读下图,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成岩浆岩。
( × )解析各类岩石在地球表层受到多种因素(温度、水、大气、生物等)的影响,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高考地理一轮 1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随堂演练 湘教版
2014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1-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2013年沈阳四校联考)右图表示岩石圈循环模式,图中序号表示风化与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岩浆。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有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是( )A.①B.②C.④ D.⑤2.能反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成因的序号是( )A.① B.②C.④ D.⑥解析:第1题,根据示意图可以判断,③为岩浆,②为岩浆岩,①表示风化、侵蚀作用,⑥表示沉积作用,⑤为沉积岩,④为变质岩。
石油、天然气存在于沉积岩中。
第2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1.D 2.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裂成许多块,这些大块岩石称为板块。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甲地与丙地分别形成( )A.海沟和岛弧B.海沟和褶皱山C.海岭与岛弧D.海岭与褶皱山4.甲、乙、丙、丁四地形成最晚的是( )A.甲B.乙C.丙D.丁5.图中最容易发生火山、地震的是( )A.甲乙B.丙丁C.甲丙D.乙丁解析:第3题,甲地位于大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容易形成海岭;丙地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容易形成岛弧和海沟。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生长边界,形成时间最晚。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丙位于板块的交界处,易发生火山、地震;而乙、丁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发生火山、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答案:3.C 4.A 5.C6.(2013年长春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
材料三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专题突破训练
一、选择题下表为江苏三大名石的相关资料,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为五
产于江苏昆山,由地下深处的
1.对照图1和图2,有关“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雨花石的形成与乙有关②昆石的形成与丙有关③太湖石的形态与a、b有关④三大名石的形成皆与c、d、e有关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2.下列转化符合图1所示规律的是()①昆石→太湖石②雨花石→砾岩③雨化石→昆石④岩浆→昆石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第1题,由表中资料可知,雨花石出自沉积岩中的砾岩,于乙有关;昆石实质上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太湖石是石灰岩受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第2题,雨花石经过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可以形成砾岩;昆石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答案】 1.C2.D读下图,完成3~4题。
3.按照发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①C.①③② D.②①③4.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位于()A.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B.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解析】图②表示断裂形成,③表示张裂、岩浆开始上涌,①表示岩浆从张裂处上升。
②③①的顺序最能表示从张裂到岩浆的上升冷却过程。
该张裂过程常常形成于大洋中部,是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如大西洋中脊。
【答案】 3.B4.D下图为某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地点煤矿能够露天开采且比较安全的是()A.甲 B.乙C.丙 D.丁6.在a、b 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答案】 5.B6.A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7~8题。
7.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A.避开河谷 B.避开山脊C.联系居民点 D.避开断层8.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①沿河分布②沿交通线分布③沿断层线分布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线走向的主导性因素。
图中没有任何信息可以表明该区域有断层;聚落的分布规模与地形虽有关系,但此图中聚落主要是沿河分布,与河流有关。
【答案】7.C8.A 读地貌景观图(如下图),回答9~10题。
9.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和乙 B.乙和丙C.丙和丁 D.甲和丙10.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解析】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属于内力作用;褶皱为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弯曲变形而成,也属于内力作用。
峰林为喀斯特地貌,由流水溶蚀而成,以化学作用为主;“V”字形峡谷由河流侵蚀作用形成,以机械作用为主。
【答案】9.D10.C读下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所示的区域,应是()A.冲积平原 B.河谷平原C.流域 D.低地12.形成该区域的作用,主要是()A.地质作用 B.内力作用C.外力作用 D.流水作用13.图中字母N表示的地理事象是()A.分水岭 B.山脊C.刃脊 D.等高线【解析】图中范围为河流的全部的集水区域,故应为该河的流域。
该河所在流域以流水作用为主。
图中字母N表示的地理事象分布于山顶或山脊处,且位于流域的边缘,应是分水岭。
【答案】11.C12.D13.A二、综合题14.读某地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C处的岩石名称可能是,请说明其岩石的形成原因。
(2)如在A、B两处采煤,要注意的事故依次是______、______。
(3)说明甲、乙两地的地貌类型、判读依据及其形成原因。
【解析】(1)C处最可能是变质岩,因为这里是石灰岩有岩浆侵入,在此影响下石
灰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
(2)A处是背斜构造,有利于气体的储存,采煤时应预防瓦斯爆炸;B处为向斜储水构造,易发生透水事故。
(3)根据等温线判断,甲地等温线值中间低四周高,是山地;乙地等温线值中间高四周低,是盆地(洼地)。
与A、B处的地质构造形态对应分析可知,A处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被侵蚀成洼地,B处向斜槽部受挤压变得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地。
【答案】(1)大理岩C位于石灰岩层,附近有岩浆侵入活动,石灰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成大理岩。
(2)瓦斯爆炸透水事故(3)甲地:山地;因为气温中间低,四周高;成因: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地。
乙地:洼地(盆地);因为气温中间高,四周低;成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而形成洼地(盆地)。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床物质颗粒划分标准。
材料二下图为侵蚀、搬运、沉积和流速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物质颗粒的直径,纵坐标表示速度。
材料三某河流三个河床沉积断面图。
(1)对比材料一、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沉降速度与泥沙粒径成正比关系B.泥沙粒径越小越容易被侵蚀C.在一定粒径范围内,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发生沉积D.1厘米/秒的流速能搬运走1毫米粒径的泥沙(2)材料二显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外力作用。
对于粒径为0.001~0.01毫米的河床物质,流水作用则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两种外力作用,河流流速在100厘米/秒时对粒径大于10毫米的河床物质基本上没有________作用。
(3)对比材料二、三,试判断A、B、C三个断面的流速大小为________。
如果三个断面分别对应河流上、中、下游,则:A对应________河段,B对应________河段,C对应________河段。
(4)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流水速度越大,流水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越强,河流物质的粒径越大,________现象越明显。
(5)下列现象不能用材料二图示原理解释的是()A.上海港航道淤塞B.东非大裂谷两边形成悬崖峭壁C.莱菌河上游的“V”形谷D.尼罗河河口三角洲【解析】分析材料一、二可知,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侵蚀、搬运、沉积三种外力作用,由图中看,河床物质颗粒很小的胶泥类物质抗侵蚀能力比泥类物质强,而且粒径在0.001到0.01之间的物质,尽管流速很小时,也不发生沉积现象,而粒径较大的物质,一旦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由搬运现象转为沉积现象,由此可判断材料三中的三个断面中A为中游,B为上游,C为下游。
【答案】(1)C(2)侵蚀搬运沉积搬运沉积搬运(3)B>A>C中游上游下游
(4)侵蚀搬运沉积(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