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影子》教学课件
《奇妙的光影》幼儿园班本课程PPT课件
幼儿园班本课程
活动由来
光影在空气中舞动,如同梦幻般的精灵,将世界装点 得如诗如画。光影在空气中舞动,如同梦幻般的精灵, 将世界装点得如诗如画。光影在空气中舞动,如同梦 幻般的精灵,将世界装点得如诗如画。光影在空气中 舞动,如同梦幻般的精灵,将世界装点得如诗如画。 光影在空气中舞动,如同梦幻般的精灵,将世界装点 得如诗如画。
10
影子大发现
影子大发现
光影在空气中舞动,如同梦 幻般的精灵,将世界装点得 如诗如画。光影在空气中舞 动,如同梦幻般的精灵,将 世界装点得如诗如画。
世空灵光 界气,影 装中将在 点舞世空 得动界气 如,装中 诗如点舞 如同得动 画梦如, 。幻诗如
般如同 的画梦 精。幻 灵光般 ,影的 将在精
12
16
投影游戏
光影在空气中舞动,如同梦幻般的 精灵,将世界装点得如诗如画。光 影在空气中舞动,如同梦幻般的精 灵,将世界装点得如诗如画。光影 在空气中舞动,如同梦幻般的精灵, 将世界装点得如诗如画。光影在空 气中舞动,如同梦幻般的精灵,将 世界装点得如诗如画。光影在空气 中舞动,如同梦幻般的精灵,将世 界装点得如诗如画。光影在空气中 舞动,如同梦幻般的精灵,将世界 装点得如诗如画。
5
神奇的手电筒
光影在空气中舞动,如同梦幻 般的精灵,将世界装点得如诗 如画。光影在空气中舞动,如 同梦幻般的精灵,将世界装点 得如诗如画。光影在空气中舞 动,如同梦幻般的精灵,将世 界装点得如诗如画。光影在空 气中舞动,如同梦幻般的精灵, 将世界装点得如诗如画。
6
光圈可大可小
光圈可大可小
光影在空气中舞动,如同梦幻般 的精灵,将世界装点得如诗如画。 光影在空气中舞动,如同梦幻般 的精灵,将世界装点得如诗如画。 光影在空气中舞动,如同梦幻般 的精灵,将世界装点得如诗如画。 光影在空气中舞动,如同梦幻般 的精灵,将世界装舞动,如同梦幻般 的精灵,将世界装点得如诗如画。 光影在空气中舞动,如同梦幻般 的精灵,将世界装点得如诗如画。 光影在空气中舞动,如同梦幻般 的精灵,将世界装点得如诗如画。 光影在空气中舞动,如同梦幻般 的精灵,将世界装点得如诗如画。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主题为《奇妙的影子》。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索影子的产生、变化和应用,让幼儿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影子的产生、变化和应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变化和应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难点:让幼儿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原理,以及如何运用影子进行创意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手电筒、玩具、卡片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手电筒、一份玩具或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和玩具演示影子的产生,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影子的大小、形状等特征。
2. 探究影子变化(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探究,用手电筒和玩具观察影子的变化。
让幼儿尝试改变手电筒的位置和玩具的形状,观察影子的大小、方向和形状的变化。
3. 影子应用展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幼儿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影子表演,让其他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或物体。
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影子创意绘画(5分钟)教师发放卡片和颜料,引导幼儿在卡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影子图案。
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表现影子的特点。
5. 作品展示与分享(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
让其他幼儿学习和借鉴,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影子、光的传播、手电筒、玩具、卡片等关键词。
通过板书,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影子,并尝试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影子游戏。
2. 请幼儿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影子,并将作品交给老师。
大班科学奇妙的影子ppt课件
影子形成的原因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 会遮挡部分光线,使得光线无 法直接穿过物体。
在物体的后方,由于光线被遮 挡,导致该区域的光线减少或 消失,形成暗区,即影子。
影子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物体 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以及照 射光线的方向和强度。
陆地动物的影子
陆地动物在移动时也会产生影子。这些影子随着动物移动的位置和太阳位置的 变化而变化。
04
影子的变化规律
时间与影子的变化
早晨和傍晚的影子比 中午的影子长
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 ,影子会短小精悍
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 ,影子会慢慢移动
距离与影子的变化
距离越远,影子的大小会缩小 距离越近,影子的大小会增大
05
影子在科学实验中的 应用
用影子测量高度
总结词
通过观察物体影子的长度,可以推断出物体的高度。
详细描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有光源的情况下,物体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通过测 量影子的长度,可以运用比例关系计算出物体的高度。
用影子测量时间
总结词
通过观察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可以推断出太阳的高度和 时间。
06
总结与展望
对影子现象的总结
影子形成的条件
光源、物体和遮挡物是形 成影子的三个必要条件。
影子的性质
影子具有方向、形状和大 小的属性,随光源位置的 变化而变化。
影子的应用
影子在艺术、娱乐、建筑 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对影子应用的展望
艺术创新
利用影子创作独特的艺术作品,如皮影戏、剪影 等。
娱乐科技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教案名称:奇妙的影子教学年级:幼儿园大班教学科目:科学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产生的原因。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3.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学准备:1. 设备:投影仪、白纸、小灯泡。
2. 实物:玩具人偶、玩具树木、球等。
3. 图片或实物:树影、人的影子。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圆形,问幼儿谁知道这是什么。
2. 引导幼儿回答:“月亮”。
3. 提问:“为什么夜晚月亮会发光?”引导幼儿思考,引出“阳光照射到月亮上”。
探究活动:1. 引入新课,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夏天树上有树影?”2. 展示图片或实物:树影。
3. 引导幼儿观察,提问:“你们觉得为什么树叶上会有树影?”4. 解释影子的产生原因:当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会挡住光线,产生一种在物体背后的阴影,这叫做影子。
5. 展示玩具人偶和玩具树木,放在投影仪下方,观察影子的变化。
6. 让幼儿试着走动,观察自己的影子。
实践活动:1. 将幼儿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个小灯泡。
2. 让幼儿围坐在圆形桌子周围,将小灯泡放在桌子中央。
3. 关掉灯光,打开小灯泡,观察影子在白纸上的变化。
4. 鼓励幼儿探索:用手遮住灯泡的一部分,观察影子的变化;用不同形状的物体挡在灯泡和纸之间,观察影子的形状。
展示和总结:1. 让幼儿回到教室,展示他们的发现和实验结果。
2. 教师总结:影子是由于光线被物体挡住而产生的,物体的位置、光源的位置和物体的形状都会影响影子的形状。
延伸活动:1. 让幼儿在户外观察树木的影子变化。
2. 让幼儿自由探索其他物体的影子变化,如球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对影子的产生原因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自操作和探索,提高了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了解光的传播原理和影子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准备材料:1. 彩色纸、剪刀、胶水2. 手电筒或是阳光3. 物体(例如玩具、书本等)4. 黑板或白纸活动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向幼儿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影子吗?”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请他们分享一下自己对影子的了解。
根据他们的回答,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有影子呢?”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观察影子(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前往户外或是一间光线充足的教室。
利用阳光、手电筒或其他人为光源,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物体在光线照射下产生的影子。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例如改变光源的位置或是物体的形状。
3. 制作剪纸影子(1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剪纸影子的制作过程。
首先,幼儿们挑选一张彩色纸,并且用剪刀将想要的形状剪出来,可以是动物、植物或其他的形状。
然后,他们用胶水将剪好的形状粘贴在另一张纸上。
最后,将剪纸放置在阳光下或利用手电筒照亮,观察形状在纸上产生的剪纸影子。
4. 形状变化实验(15分钟)教师为幼儿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例如球体、长方体、三角形等。
教师让幼儿搬动这些物体,同时观察它们在不同光线照射下产生的影子变化。
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们发现影子的形状和物体的形状有一定的联系。
5. 影子游戏(15分钟)教师为幼儿准备一些卡片,上面画有不同的形状,并贴在墙上。
然后,教师宣布一个形状,并让幼儿找到对应的形状卡片。
通过这个游戏,巩固幼儿们对不同形状的认识,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6. 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让他们复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理解到的知识。
同时,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最后,教师提醒幼儿,今天的活动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光线和影子的变化。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
大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材分析影子是人们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时大时小、时隐时现的变化,易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
《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并“能有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为此,本活动我以孩子喜欢的“踩影子”的游戏导入,再循序渐进地深入,在幼儿自主操作、对比的基础上探究影子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开放性的提问“怎么样影子会变得不一样”,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教师在幼儿实验的基础上,和幼儿一起梳理有关光与影子变化的关系;最后通过观看影子舞蹈,并鼓励幼儿自己进行表演,从而进一步感知影子的奇妙。
活动目标1.探究影子的成因,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之间的关系。
2.能合理进行光与影子关系的猜想,大胆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3.感受影子与生活的关系,愿意继续探究影子的秘密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有过玩踩影子的经验物质准备:手电筒每人一个;玩具、白纸、手机膜若干;操作板若干;记录表一张;影子舞视频活动准备一、玩游戏“踩影子”,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刚才玩了踩影子的游戏,好玩儿吗?二、通过谈话、实验等形式,引导幼儿发现影子形成的原因。
1.回忆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的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小结:要想有影子,就必须要有光,没有光就没有影子。
2.幼儿实验,对比发现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才会形成影子。
(1)出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想,教师记录。
提问:这些物品都有影子吗?(2)幼儿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提出操作要求,并进行分享交流:你都帮什么找到了影子?是怎样找到了?(3)小结:光只有找到玩具、白纸这样不透明的东西上时,才会有影子;照到手机膜这样透明的东西上就不会有影子。
三、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感受影子的有趣。
1.提问:怎么样影子会发生变化?2.幼儿自由探索让影子变化的方法,教师指导。
3.分享交流幼儿的发现,教师进行提升小结。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活动名称:奇妙的影子适用年龄:大班活动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培养孩子们观察和探索的能力。
3.增强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活动准备:1.黑布或黑纸板。
2.灯和灯具。
3.各种物品,如球、人形玩具等。
4.活动板书。
5.相机。
活动流程:1.导入(10分钟)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一个球,并问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影子吗?为什么会有影子?请让孩子们回答。
2.探究(20分钟)(1)老师将球放置在灯前,让孩子们观察球的影子。
并请孩子们描述影子的特点和形状。
(2)老师可以将其他物品放置在灯前,如人形玩具等,再让孩子们观察影子的形态,并说说这些影子与球影子有何不同之处?3.实践(30分钟)(1)老师将黑布或黑纸板固定在墙上,并将灯放在黑布后面。
(2)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想象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让孩子们排队,轮流站在灯前,观察自己的影子。
(3)孩子们还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动作和姿势站在光线下,欣赏到不同形状的影子,并尝试编队展示出真实的游戏场景。
4.反思(10分钟)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让孩子们谈谈今天学到了什么。
并与孩子们讨论如何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影子戏剧等活动。
活动延伸:1.根据季节可以设计不同的影子主题,如春天的花草影子、夏天的海洋影子、秋天的落叶影子、冬天的雪景影子等。
2.在课堂上给学生拆分摆放拼图及其影子印象等,可以大大拓展孩子们的想象和观察能力。
活动板书:奇妙的影子影子的形成原理及特点观察影子设计影子游戏作业布置:拍下今天孩子们的影子照片,让孩子们查找影子的形状和特点,并写下一些影子的观察心得。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影子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影子1.1 影子的产生与特点在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物体在阳光或灯光下会产生影子。
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线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物体会阻挡光线的传播,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影子。
影子的大小、形状和方向都会受到光线的方向和物体与光源的距离的影响。
1.2 影子的分类与作用影子可以分为三种:正影、斜影和背影。
正影是指物体与光源平行时产生的影子,如太阳照射到地面上形成的影子;斜影是指物体与光源成一定角度时产生的影子,如灯光照射到墙上形成的影子;背影是指物体在光源的背面时产生的影子,如太阳照射到树叶上形成的影子。
影子在生活中有很多实用的应用。
影子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时间和方位。
例如,当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就会知道现在是早晨;当我们看到太阳在西方落下时,就会知道现在是黄昏。
影子还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例如,当我们在地上画一条线,然后观察这条线的影子在墙上的位置,就可以知道地面的高度和长度。
影子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隐藏的事物。
例如,当我们在地上画一个圆圈,然后观察这个圆圈的影子在墙上的位置,就可以发现一些隐藏的小动物。
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2.1 设计目标本次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总体目标是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了解影子的产生、特点和应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让孩子们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和特点。
(2)让孩子们观察不同光源下物体产生的不同类型和大小的影子。
(3)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探究影子与光线方向、物体与光源距离的关系。
(4)让孩子们讨论影子的实用应用,如判断时间、测量高度和长度等。
(5)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2.2 活动准备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准备各种光源,如手电筒、太阳光等。
(2)准备各种物体,如书本、椅子等。
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奇妙的影子”。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影子,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产生的现象,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 能观察和描述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影子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影子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书本等)、白布、画笔、画纸。
2. 学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让幼儿观察墙上的影子,引导幼儿讨论影子是如何产生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光线、物体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的物体,观察并描述影子的特点。
4. 影子画创作(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利用画笔和画纸,将观察到的影子画下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5. 影子表演(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影子表演,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影子表达不同的故事情节。
六、板书设计1. 大奇妙的影子2. 小影子的形成原理不同物体的影子特点3. 图文并茂地展示影子形成的过程和影子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体,画出它们的影子。
答案:幼儿根据观察到的物体和影子,完成作业。
2. 作业题目:用影子表演一个小故事。
答案:幼儿自由发挥,创作一个有趣的影子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影子。
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影子观察和创作活动,共同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第3节《奇妙的影子》。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物体产生的现象,掌握影子的基本形成原理。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发现、探索影子变化规律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激发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是由光线照射物体产生的现象,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并掌握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玩具、卡片、画笔、画纸等。
学具:手电筒、玩具、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幼儿在户外或教室内用手电筒照射物体,观察影子的产生。
(2)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有影子?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物体产生的。
(2)通过教具演示,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规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
(2)让幼儿将观察到的影子用画笔在画纸上描绘出来。
(1)让幼儿分享实践过程中观察到的影子变化规律。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图。
2. 影子变化规律示意图。
3. 幼儿实践成果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画。
作业要求: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手电筒照射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然后将其描绘在画纸上。
答案:影子画作品。
2. 作业题目:影子故事。
作业要求:请幼儿与家长一起创编一个关于影子的故事,并将故事内容画在画纸上。
答案:影子故事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幼儿园公开课:大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
幼儿园公开课:大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体验影子的变化。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灯光、物体(如玩具、书、手等)、白纸、铅笔。
2. 教室布置:确保教室光线充足,教室内没有明显的影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是《奇妙的影子》,并引导幼儿回忆一下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影子。
2. 影子的形成(10分钟)教师向幼儿解释影子的形成原理: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会阻挡部分光线,形成影子。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产生的影子,引导幼儿发现影子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 影子的变化(1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角度的光源下物体的影子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大小、形状和方向的变化。
然后,教师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调整光源的角度,观察物体影子的变化,并用白纸和铅笔记录下来。
4. 制作影子画(1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影子画的制作方法:将物体放在白纸上,用铅笔描绘出物体的形状,然后用颜色填充。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图案供幼儿选择,也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创意。
5. 分享和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完成影子画后,教师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幼儿猜测画中的影子是什么物体。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影子画中的影子与物体的关系,加深对影子的理解。
四、教学延伸:1. 带幼儿到室外进行实地观察,让他们亲自感受阳光下的影子变化。
2. 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和光源,让他们自由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
3. 引导幼儿思考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影子戏、太阳钟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准确观察和描述影子的变化。
2. 观察幼儿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看是否能积极参与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大班科学教案课件奇妙的影子
答案:略
2.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实验,利用影子来测量物体的高度。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以及影子特点。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影子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可拓展延伸至光与影的其他领域,如摄影、电影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
2.教学重点:观察、分析不同物体的影子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手电筒、白板、不同形状的物品(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2.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尺子。
二、时间分配
1.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约占总课时的1/5,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和思考。
2.例题讲解环节约占总课时的2/5,详细讲解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
3.随堂练习和总结拓展环节各占1/5,确保学生能充分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三、课堂提问
1.提问时注意问题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反馈和鼓励。
3.随堂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影子,讨论并总结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
4.总结与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以及影子特点。同时,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影子来测量物体的高度?
六、板书设计
1.影子的形成原理2.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来自3.不同物体的影子特点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第3节《奇妙的影子》。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物体产生的现象,掌握影子的基本形成原理。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发现、探索影子变化规律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激发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是由光线照射物体产生的现象,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并掌握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玩具、卡片、画笔、画纸等。
学具:手电筒、玩具、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幼儿在户外或教室内用手电筒照射物体,观察影子的产生。
(2)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有影子?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物体产生的。
(2)通过教具演示,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规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
(2)让幼儿将观察到的影子用画笔在画纸上描绘出来。
(1)让幼儿分享实践过程中观察到的影子变化规律。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图。
2. 影子变化规律示意图。
3. 幼儿实践成果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画。
作业要求: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手电筒照射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然后将其描绘在画纸上。
答案:影子画作品。
2. 作业题目:影子故事。
作业要求:请幼儿与家长一起创编一个关于影子的故事,并将故事内容画在画纸上。
答案:影子故事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优质课件)-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影子》
设计意图影子是幼儿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
影子时大时小、时隐时现等各种各样的变化,都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让幼儿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让幼儿在做一做,看一看,玩一玩中去探索是最好的方法,因此,特设计了《奇妙的影子》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1、探究影子的成因,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之间的关系。
2、能合理进行光与影子关系的猜想,并乐于操作、验证。
0-1岁的宝宝由于还没学会走路,被宝爸宝妈束缚在床上和宝宝椅上,一直都是在大人的帮助下进行探索和发现的,给宝宝什么玩具他就玩什么。
但是宝宝的小脑袋总是转来转去,一双小眼睛总是四处张望,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感,爸爸妈妈放在身后的玩具,暂时消失在宝宝视野的物品,宝宝都会留心寻找。
一旦宝宝学会走路,这对宝宝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变化,因为宝宝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己走过去探索。
但也正是由于自由探索空间范围的扩大,使得宝爸宝妈越来越担心宝宝的安全问题,担心宝宝走路还不顺利而一不小心跌倒了,担心宝宝不知道哪些是危险物品而伤害到自己,担心宝宝误食一些小零件等等,每天都在追随宝宝来实时监督,把一些危险物品都藏起来,但是小宝宝也很聪明,他会去寻找、摸索,他还不知道我们所谓的危险物品究竟有多危险,也许他还以为我们在和他游戏呢。
生活中,宝爸宝妈给了宝宝太多的束缚,禁止宝宝去触摸刀、剪,禁止宝宝触摸小物体,禁止宝宝触摸带电的工具等等,越是不让他去触碰,他就越好奇,甚至伸手去摸插孔,这让爸爸妈妈很是担忧。
但是大人的形影不离其实是对宝宝的一种束缚,而宝爸宝妈要每天实时监督也很累。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宝宝,遇事可能会变得退缩,不愿意去尝试,畏首畏尾,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么?当然不是,当前早教机构行业的兴盛,伴随着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宝爸宝妈也越来越重视宝宝的能力发展,重视顺应宝宝的天性发展,我们都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那么,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给予宝宝一些自由、安全的空间,空闲时间带宝宝去体验馆进行体验(如消防演习、警署、医院、小小厨师等),有没有一些亲子游戏是可以锻炼孩子探索能力的呢?今天小优老师就给宝爸宝妈介绍两个游戏,让您在家中就可以和自己的宝贝通过游戏来发展他的探索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准备:
自制幕布、手电筒、白色垫板、 若干小玩具和积木,记录表等。
大班科学《奇妙的影子》
设计意图:
《奇妙的影子》是大班下学期,主题四《科学万花筒》,次主题 二《动感天地》教学活动四《快乐的皮影人》的生成活动课。部分幼儿 在幕布后做“皮影人”进行表演的时候,前面做观众的幼儿对幕后灯光投 射出的影子时大时小,时隐时现等各种各样的变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儿童是直觉的科学家,《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 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欲望”。影子是幼儿几乎每 天都能见到的,探索影子的秘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幼儿亲自去做一做, 看一看,玩一玩。因此,我设计了《奇妙的影子》这一节生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