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2015临床5年图文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2be16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1.png)
三.血小板的检测
血小板计数的概念 是指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 :100×109/L~300×109/L。
血小板 减少 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生成障碍:造血功能损害,如再障、急性白血病、 放射病、巨幼细胞贫血
血小板破坏过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 药物过敏
血小板消耗增多:DIC 血小板分布异常:肝硬化等
(2)核右移: 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
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 苷或6一巯基嘌呤等。
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如在疾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的变化, 则表示预后不良。
2. 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 1)过敏性疾病: (1)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 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 (2)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1
※贫血的原因:
(1) 红细胞生成减少:
①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再生障碍性贫血;
②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减少比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低。
③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的减少比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明显
④红细胞缺乏:肾脏疾病
⑤骨髓疾病,恶性肿瘤,放射性损伤
6
(2)红细胞破坏增多: 红细胞遭到破坏,是因为细胞本身异常或外界因素膜破坏所致。 ①红细胞内在异常: 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 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 珠蛋白生成异常:镰形细胞贫血 获得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 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一般比正常
临床医学五年制实验诊断学通用模板
![临床医学五年制实验诊断学通用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b2fce12453610661ed9f44f.png)
18
第四节 抗凝系统检测
一、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
方法: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凝血酶后到出现纤维蛋 白丝的时间。
参考范围: 16~18s,延长>正常对照3s为异常。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凝血因子(Ⅰ)缺乏; 纤溶亢进(FDPs增多); 抗凝物增多(药物、SLE、肝病 等)。
intravascular
1、显性DIC: (1)危险性评估:原发病
有:2分 无:0分
(2)计分标准:
>100: 0分
PLT(×109/L): <100: 1分
<50: 2分
未增高: 0分
sFMC/FDP: 中度增高:2分
重度增高:3分
2019-6-20
谢谢您的观看
31
PT:
延长 <3s:0分 延长3~6s:1分 延长>6s:2分
2019-6-20
谢谢您的观看
27
3、APTT N、PT:多由外源性凝血途径缺陷 所致及口 服抗凝药物者。
4、APTT、PT:共同途径凝血因子缺陷或 抗凝物质增多。
2019-6-20
谢谢您的观看
28
(三)纤溶活性亢进性出血病筛选试验的应用 是指Fb(g)或某些凝血因子被纤溶酶降解所引起的
出血。 选用FDPs和D-D作为筛选试验。
21
血浆D-D二聚体测定 方法:乳胶凝集法:阴性
ELISA法:<200μg/L 临床意义:
继发性纤溶:+ 原发性纤溶:D-D二聚体检测是溶栓治疗的监测指标之 一;对DVT和肺栓塞的排除有重要价值。
2019-6-20
谢谢您的观看
22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实验诊断学PPT演示文稿
![实验诊断学PPT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07076bd2783e0912a2162ae1.png)
“Amorphous” crystals, 非晶形结晶
2 3
Fungi, 真菌
2 4
Fungi , 真菌
2 5
Candida , 真菌
2 6
Candida , 真菌
2 7
Bacteria, 细菌
2 8
Bacteria , 细菌
2 9
Bacteria , 细菌
3 0
Hyaline Casts, 透明管型
1 5
Drug Crystals, 药物结晶
1 6
Drug Crystals , 药物结晶
1 7
Tyrosine, 氨酸结晶
1 8
Calcium Oxalate Monohydrate, 草酸钙结晶
1 9
草酸钙结晶
2 0
Calcium Carbonate, 炭酸钙
2 1
Calcium Oxalate Dihydrate , 草酸钙结晶
3 1
Hyaline Casts, 透明管型
3 2
Cellular Casts,细胞管型
3 3
Fatty Casts, 脂肪管形
3 4
Granular Casts,颗粒管型
3 6
细颗粒管型
3 7
3 8
Waxy Casts, 腊样管型
3 9
Waxy Casts, 腊样管型
尿沉渣镜检图 谱
1
Red Blood Cells, 红细胞(LPF)
2
Red Blood Cells , 红细胞
3
Red Blood Cells , 红细胞
4
Red Blood Cells ,异常红细胞
5
实验诊断课件教学-PowerPoint演示文稿110页PPT
![实验诊断课件教学-PowerPoint演示文稿110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cf2539c1c708a1294a4492.png)
(1) 生 理 性 增 高 : 餐 后 l - 2h 、 高 糖 饮 食 、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
(2)病理性增高:
- ①各型糖尿病。 - ②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巨人
症、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 胞瘤和胰高血糖素瘤等。 - ③应激性因素,如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肌梗死、大面积烧 伤、急性脑血管病等。
①以物质分类探讨疾病时的生物化学变化, 如糖尿病及其他糖代谢紊乱、血浆脂质和 脂蛋白代谢紊乱、电解质代谢紊乱等。
②以器官和组织损伤为主探讨疾病时的生 物化学变化,如内分泌腺、心肌损伤相关 的生物化学改变及代谢紊乱等。
③临床酶学及临床治疗药物检测等。
由于生物化学检测项目不断拓展。检测 手段不断改进、检测项目组合不断完善, 以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用,不仅 提高了生物化学检测速度和结果的准确 性,也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观 察、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提供了重糖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 第二节 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 第三节 血清电解质检测 第五节 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 第六节 其他血清酶检查 第七节 内分泌激素检测
本章重点、难点内容及习题
第一节 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
一、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检测
OGTT的适应证有:
- ①无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或FBG异常, 以及有一过性或持续性糖尿者
- ②无糖尿病症状,但有明显的糖尿病家族 史
- ③有糖尿病症状,但FBG未达到诊断标准 者
- ④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脏疾病 时出现糖尿者
- ⑤分娩巨大胎儿或有巨大胎儿史的妇女
- ⑥原因不明的肾脏疾病或视网膜病变
[临床意义]血糖检测是目前诊断糖尿病的主 要依据,也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程度的 主要指标。 1.FBG增高:FBG增高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 标准时,称为空腹血糖过高(impaired fasting glucose);FBG增高超过7.0mmol/L时称为高血 糖症(hyperglycemia) 根据FBG水平将高血糖症分为3度: FBG7.0~8.4mmol/L为轻度增高 FBG8.4 ~ 10.1mmol/L为中度增高 FBG大于10.1mmol/L为重度增高。当FBG 超过9mmol/L(肾糖阈)尿糖即可呈阳性。
【检验 实验诊断 课件 幻灯】a1.《实验诊断学》
![【检验 实验诊断 课件 幻灯】a1.《实验诊断学》](https://img.taocdn.com/s3/m/773946b1c5da50e2534d7f1b.png)
医学检验、医学检验技术 临床检验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根据检验所得的结果或数据,结合临床相关
资料和其他辅助检查,进行逻辑的分析和科学的思维,最后为 诊断疾病、科学研究和人群保健提供客观依据。目的是检验的 临床应用,是临床医学各专业诊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疾病 诊断和防治最基本的理论和方法。
6
实验诊断的主要内容
传统培养方法:
实时动态荧光定量PCR :
优点:金标准,可信度高 快速、准确、定量 ,可做药敏试验
缺点:需时长,敏感度低
分子诊断在遗传性疾病中的应用
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筛查
遗传易感性筛查
新生儿筛查 产前诊断
恶性肿瘤预警、早期诊断 与个体化治疗
通过对健康人外周 血中K-RAS2和 TP53(Tumor Protein P53)检测的前瞻性研 究,提示K-RAS2突 变检测可以早于膀 胱癌的病理诊断
《实验诊断学》
Laboratory diagnostics
概论及质控
南方医科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系)
OUTLINE
实验诊断学的学科概念、内容 实验诊断学的学科发展趋势 如何学好实验诊断学? 检验项目的选择与评估 如何做好检验质量控制
2
实验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https://img.taocdn.com/s3/m/9af71b16c8d376eeafaa31ab.png)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 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
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
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4.红细胞比积(容)【Hct】:抗凝全血经手工法离心沉淀后测得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或经血液分析仪法计算所得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指全血中平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量,以皮克为计量单位。
6.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指全血中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以飞升为计量单位。
7.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是指全血中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量,以g/L为计量单位。
2实验诊断(laboratorydiagnosis):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部分。
9.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低于4×10的九次方每升。
10.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 1.5×10的九次方每升。
11.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的九次方每升。
12.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13.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是由多种原发病因引起的外周血液白细胞明显增高并出现幼稚细胞,即类白血病表现的反应,原发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即随之消失。
14.血液常规检查:对血液中两种主要有形成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量和质进行的化验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等四个检验项目。
临床检验 诊断学
![临床检验 诊断学](https://img.taocdn.com/s3/m/927922f65ef7ba0d4b733b01.png)
第一章概论1.实验诊断: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2.危急值: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医生必须紧急处理,这些检测界值称之危急值。
实验诊断的基本概念:指医师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治疗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包括实验室前、临床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部分。
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1.临床血液学检验2²体液与排泄物的检验3²生化检验4²免疫学检验5²病原体检查实验诊断学发展的五方面变化:自动化标准化分子化个体化床旁化个体化诊断:是指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个体的预防.诊断.治疗上。
验诊断质量体系和影响因素1)完善质量保证体系:①室内质量控制②室间质量控制③实验室质量控制2)影响实验诊断的因素:①实验室前因素②实验室因素③实验室后因素3)标本的采集与处理★(重点!!)基本要求:完整-保持标本与刚离开人体时的质量和数量、新鲜-及时检测才能“完整1)血液标本种类:全血血浆血清采血部位:毛细血管(婴儿,指端/耳垂/足跟)静脉(大部分)动脉(血气分析仪)严禁从输液管中采血-采血时间:空腹采血(禁食8小时,临床生化)特定时间采血(激素、药物)随时采血(急诊)采集后处理:真空采血管①抗凝剂草酸盐:与钙离子结合2mg/ml血液;枸橼酸钠:与钙离子结合 5mg/ml;肝素:抑制凝血酶原—凝血酶0.1-0.2mg/mlEDTA-Na2:1-2mg/ml与钙络合②及时送检和检查③微生物检验的血标本: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前采样并立即注入血培养皿保存:40C,血清分离后冻存,-300C,3-6个月,-800C,2-3年。
(不可全血冻存) 冰浴标本-血氨保温标本-冷凝集素避光标本-B122)骨髓标本:形态学检查(立即制片-干燥)培养(无菌操作,立即送检)3)排泄物体液标本中段尿标本(女性尤为重要)粪便标本痰标本5.实验诊断的应用和评价1)正确选择检查项目确定诊断辅助诊断鉴别诊断遵循四个原则:针对性有效性经济性及时性2)常用的诊断性实验的评价指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性、诊断准确度、连续定量数据分析敏感性=a/(a+c) 与金标准一致的%特异性=d/(b+d) 真阳性准确性=(a+d)/N 真阴性⏹阳性预测值= a/(a+b) 检测结果中真阳性⏹阴性预测值= d/(c+d) 检测结果中真阴性抽血时试管的顺序无菌培养管的采集1、红帽管(普通管)2、黄帽管(凝胶管)3、蓝帽管(枸橼酸钠)4、黑帽管(肝素)5、紫帽管(EDTAK2)。
2015诊断试验的分析与评价PPT课件
![2015诊断试验的分析与评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507ad316fc700aba68fc39.png)
2021/1/13
23
A
非本病
本病
ab
B
非本病
本病
c
C
D
非本病
本病 d
非本病
本病
ef
图12—1 诊断试验结果的几种主要分布示意
2021/1/13
24
第一节 诊断试验的设计要点
四、诊断试验界点的确定
8.似然比
似然比即患者人群中试验结果的概率与无病人群 中试验结果概率之比。分为两类:
⑴ 阳性似然比
LR(+)=[a/(a+c)]/[b/(b+d)]=Se/(1-Sp)
⑵ 阴性似然比
(12—10)
LR(-)=[c/(a+c)]/[d/(b+d)]=(1-Se)/Sp
9.ROC曲线
(12—11)
ROC曲线又称受试者工作曲线,是在诊断试验中,通过多
⑵测量变异
2021/1/13
35
第二节 试验结果的评价指标及临床意义
亦称假阳性率(α),理想的α=为0%。
α=b/(b+d)100%=100%—Sp (12—4)
2021/1/13
31
第二节 试验结果的评价指标及临床意义
4. 漏诊率
亦称假阴性率(β)。理想的β=0%。
β=c/(a+c)100%=100%—Se (12—5)
5. 准确度
反映诊断试验结果与金标准试验结果(标准值或真值
2021/1/13
28
第一节 诊断试验的设计要点
表12—1 诊断试验结果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的关系
新诊断试验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模板.pptx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模板.pptx](https://img.taocdn.com/s3/m/017c08cefab069dc50220143.png)
感谢你的聆听
与多个不完 全抗体的Fc 段结合
20
• 临床意义: 直接反应(+):AIHA、SLE、类风湿
(温抗体、37℃反应强) 间接反应(+):Rh或ABO妊娠免疫性新生儿溶血
病,母体血清中不完全抗体的检测
2019-11-12
感谢你的聆听
21
(二)冷凝集素试验
• 原理:冷凝集素(主要是IgM)在低温时与自身 RBC、O型RBC、同型RBC发生凝集(0-4℃),当 温度升高时凝集消失。
2019-11-12
感谢你的聆听
19
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测
(一)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 原理:
患者RBC
血清中不完全 + 抗体(IgG、
IgM、IgA、C3)
致敏RBC + 完全抗体 (抗人球蛋白)
正常人RBC
抗人球蛋白间接反应(+) 抗人球蛋白直接反应(+)
RBC凝集现象
2019-11-12
• 参考值:效价<1:40 • 意义:AIHA、传单、支原体肺炎、MM
2019-11-12
感谢你的聆听
22
(三)冷热双相溶血试验
• 原理:血清中双相溶血素(主要是IgG)存在, 0-20 ℃与RBC结合,并附合补体,但不溶血。 30-37 ℃发生溶血
• 参考值:阴性
• 意义:PCH、病毒感染、传单
• 参考值:正常PK活性荧光在20min内消失。酶活性 15.1±4.99U/gHb。
• 临床意义:PK严重缺乏(纯合子)荧光60min不消失; 杂合子荧光在25-60min消失
2019-11-12
感谢你的聆听
15
四、珠蛋白生成异常的检测
实验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https://img.taocdn.com/s3/m/0d06e158284ac850ac0242be.png)
↓
N 慢性炎症、尿毒症
单纯小细胞性
↓
↓
↓ 铁、维B2缺乏、珠 蛋白肽链合成障碍
44
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原 理:反映RBC体积异质性 方 法:分析仪器自动完成检测,
以RDW-CV或RDW-SD表示 参考值:11.5-14.5%(RDW-CV)
45
临床意义:对贫血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1.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血液标本的种类 全血:血细胞成分检验 血清:大部分生化项目检验 血浆:部分临床生化检验
▪ 凝血因子 ▪ 游离Hb ▪ ……
6
采血部位 • 毛细管:成人 婴幼儿 烧伤患者 • 静脉:需血量较大 • 动脉:血气分析
7
采血时间 • 空腹:禁食8小时后空腹采静脉血
– 避免饮食成分和白天生物活动对检验结果的 影响
58
病理性减少 • 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严重细菌感染 • 血液病:再障、粒细胞减少症 • 化学药品与放射损伤 • 脾亢及自身免疫性病 • 过敏性休克
59
核象变化 粒细胞核象:指粒细胞的分叶情况
反映粒细胞成熟度 核 象 变 化: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60
核左移:外周血,中性粒杆状核↑,甚至出现晚 幼粒,中幼粒,早幼粒,原粒等幼稚细胞,称核 左移。常伴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
嗜碱性白细胞
55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自动计数仪,手工法 瑞氏染色 电阻抗计数 荧光染色后激光计数
N 50-75%
白细胞
E 0.5-5%
成年男性 新生儿 6月– 12岁
(4.0-10)×109/L (15-20)×109/L (6.0-7.0)×109/L
B 0-1% L 20-40%
临床医学五年制实验诊断学
![临床医学五年制实验诊断学](https://img.taocdn.com/s3/m/5123fc35c281e53a5802ff9e.png)
36
(二)碱性磷酸酶测定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是一组在 碱性环境中能水解多种磷酸单酯化合物的酶。主要分 布在肝、骨、肾、小肠和胎盘中。血清中ALP大部分 来源于肝和骨。 1.参考值:成人:40-150 U/L(连续监测法,37℃), 儿童:高于成人, 1-12岁男、女均<500 U/L。 女性:15岁以上同成人, 男性:12-15岁<700 U/L,25岁以上同成人。
44
45
43
思考题:
1.有关蛋白质代谢的常用检验项目有哪些?参考 值是多少? 2.简述哪些疾病可引起血浆蛋白组分的改变及变 化机理,举出3-5种代表性疾病, 画出血浆蛋 白电泳图形,并描述其图形特点。 3. 急、慢性肝病蛋白质检查结果有何异同? 4.何谓黄疸、隐性黄疸? 5.怎样鉴别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及溶血性 黄疸
二 胆红素代谢检测
胆红素代谢检测内容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血清结合胆红素测定 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测定 尿内胆红素检查 尿中尿胆原检查
19
•
20
21
22
23
(一)血清总胆红素测定(TB)
1.参考值: 成人:TB 3.4-17.1 µmol/L 2.临床意义: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程度。 隐性黄疸:34.2 µmol/L TB17.1 µmol/L 轻度黄疸:TB 34.2-171 µmol/L 中度黄疸:TB 171-342 µmol/L 高度黄疸:TB 342 µmol/L TB升高见于:溶血性疾病、肝细胞损害及胆 道梗阻。根据黄疸程度可推断黄疸病因。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孙 淑 艳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1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项目
为发现肝脏损伤及了解、评估肝脏各种功 能状态而设计的众多实验室检测方法,统称为 肝功能试验( liver function test , LFTs )。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胆红素代谢检测 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测 胆汁酸代谢检测 摄取、排泄功能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检测
增高 急性感染、急性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和风湿病早期,补体增高常与其它血浆蛋白改变相伴随。
降低 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的活动期 急性肾小球肾炎 冷球蛋白血症等 严重肝病变 先天性缺乏
SRBC
SRBC
C3、C4、C1q、B因子检测
IgM 初级免疫应答,可以五聚体形式存在,占总Ig5- 20周起合成,新生儿为成人10%,8-10岁
10%,具很强凝集抗原作用。
达成人水平。
IgE 血清中含量最低Ig,占总Ig0.002%,介导Ⅰ型过 新生儿含量极低,12岁前达成人水平。 敏反应。
免疫球蛋白合成、分泌及主要功能
合成分泌
IgG
脾和淋巴结中
二、M蛋白检测
M蛋白(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s):由一种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所产生, 具有相同结构和电泳迁移率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或其分子片段(如轻链),一般不具抗体活性。
简述免疫球蛋白合成 正常情况合成一条重链需要18分钟,合成一条轻链只需10分钟,组成一条完整的Ig就会有 一条多轻链过剩,过剩的轻链分泌到细胞外,10%肾小管内分解代谢,80%重吸收,10% 排出体外(<20ug/ml)。正常合成Ig,一个Ig分子只能和一种轻链结合,Ig轻链κ/λ 之 比为2:1。
随着肝炎病情的加重和时间延长,受损的肝细胞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淋巴系统,分泌大量抗体,使IgG、 IgM及IgA同时增高,以IgG增高为主。肝硬化时肝细胞发生片状坏死,造成枯否氏细胞(Kupffer cell)功能失调,不能有效地发挥吞噬滤过作用,失去对抗原的处理能力,使门静脉血中的抗原不能被清 除,抗体形成增多。肝脏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导致B淋巴细胞失控。
增高
降低
IgG 慢性感染、慢性肝炎、肝硬化、淋巴瘤、和某些自 先天免疫缺陷,获得性免疫缺陷(如肾病综 身免疫性疾病(如SLE),免疫增殖疾病(如MM)。 合征,营养不良),使用免疫抑制剂,重链 和轻链病等。
IgA 慢性感染、慢性肝炎、肝硬化、淋巴瘤、和某些自 IgA降低见于呼吸道反复感染者,先天免疫缺
身免疫性疾病(如SLE),免疫增殖疾病(如MM), 陷,获得性免疫缺陷(如肾病综合征,营养
肾病。
不良),重链和轻链病等。
IgM 同IgG外,宫内感染可急剧增高。
基本同IgG
IgE 同IgG外过敏性疾病可明显增,寄生虫感染,间 基本同IgG 质性肺炎等,特异性IgE增高与过敏原相关。
慢性肝炎导致Ig增高机理
M蛋白检测临床意义
阳性主要见于 1.多发性骨髓瘤
2.巨球蛋白血症 3.重链病
4.半分子病 5.恶性淋巴瘤
6.良性M蛋白血症
过敏原检测
吸入性和食入性多项特异性IgE抗体检测(I型过敏反应) 特异性IgE指能与过敏原特异性结合的IgE。 特异性IgE是寻找Ⅰ型过敏反应变应原、并进行治疗较好方法。 原理将各种过敏原(如花粉、牛奶)与患者血清反应,血清中存在特异性IgE则呈阳性反应。
多项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食入性)(III型过敏反应)
其它临床常用检测项目介绍
血液、尿液免疫球蛋白总轻链检测 血液、尿液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检测 血液免疫球蛋白IgG4检测
二、血清补体检测(complement)
补体是主要由巨噬细胞分泌存在于新鲜血液中具有酶样活性的球蛋白,补体不耐热易降解,故 补体检测须用新鲜血清。补体有C1-C9(经典途径)及BF、DF、PF、HF、IF(旁路途径)和补体 调节因子组成。临床常作总补体活性(CH50)和单一因子C3、C4、BF及C1q检测。
补体两条激活途径区别
经典途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C1和C4、2,形成C3转化酶,然后是C5、6、7、8、9的激 活,最后导致靶细胞溶解。 傍路途径:是细菌的内毒素和其它有关因子,直接激活C3,再是C5、6、7、8、9的激活,最 后导致靶细胞溶解。 不同点是路径不一样,傍路途径可最快地发挥效应,达到溶靶细胞作用。 其次是激活物质不一样,经典路径激活物质是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后才能激活C1,所以需要 时间长。傍路途经激活物质是内毒素,细菌感染后一经释放内毒素就能激活C3,所以有最快的 反应。
浆细胞
主要功能
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可通过胎盘、可被动免疫、预 防接种产生主要抗体。
IgA
肠系淋巴组织中浆细胞
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尤其分泌型在消化道、呼吸道 等管腔抗感染。
IgM
脾和淋巴结中
浆细胞
感染后最早出现,杀菌、溶菌、溶血、凝集作用明显。
IgE
粘膜固有层中浆细胞分泌
参与I型变态反应
IgG IgA IgM IgE病理变化
细胞免疫
肿瘤标志物
感染免疫检查 自身自身免疫
移植疫
常用免疫检测方法
常用免疫学 检测方法
发光物标记 免疫分析
酶标记、 核素标记 免疫分析
快速金 标记技术
免疫印迹
流式细胞 免疫技术
免疫比浊 免疫沉淀
做免疫学检查思考点 时效性
方法特异性
思
检测物质性质
考
点
方法灵敏性(参考值不一致性)
正常值依据不同检测系统
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影响
第一节:体液免疫检查
体液免疫检查主要包含: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补体(complement)
一、免疫球蛋白测定
免疫球蛋白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分泌。 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
根据重链抗原性可分为5类(α、γ、μ、δ、ε),每个Ig只能和一种轻链结合( κ或λ)。
IgG IgA IgM IgE特性
主要特性
生理变化
IgG 约占总Ig75%,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获得免疫抗 孕期22-28周含量与母体基本相同,出生3-
体),次级免疫应答。
4月最低,16岁前达成人水平。
IgA 分为血清和分泌型,血清型占总Ig10-15%,SIgA 新生儿含量很低,16岁前达成人水平。 存在于分泌液中与局部抗感染相关。
实验诊断学2015临床5年图文
免疫学检查由于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在实验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抗原
immune response
T 记忆细胞
T淋巴细胞
致敏T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B淋巴细胞
NK 其它
complement 浆细胞
B 记忆细胞
cytokine antibody
常用免疫检测
免疫检测
体液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