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 卷第2 期
2007 年3 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ol.26, No.2
Mar., 2007
收稿日期: 2006- 09; 修订日期: 2007- 01.
基金项目: 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3S 技术支持的山东茶树适生环境评价与区划研究”资助( 2004GG2209065)
作者简介: 史同广( 1963- ) , 男, 山东莱西人,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资源环境与GIS 应用研究。
通讯作者: 王智勇( 1979- ) , 男, 硕士, 专业: 自然地理学。E-mail:**************
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史同广1, 郑国强1, 王智勇2, 王林林2
( 1. 山东建筑大学遥感与GIS 研究中心, 济南250101; 2.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环境学院, 济南250014)
摘要: 长期以来, 土地适宜性评价一直在土地规划利用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近十几年, 农业土地
适宜性评价持续深入开展, 城市用地、旅游用地、土地整理复垦以及其他用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日渐增多; 基于此,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景观生态学被引入土地适
宜性评价, 可持续利用观深入人心; 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方法上也有新的发展, GIS 在土地适宜性
评价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使得土地适宜性评价更为灵活、科学。
关键词: 土地; 土宜性评价; 进展; 中国
FAO 在1993 年出版的《土地利用规划指南》中指出, 土地适宜性评价( 下称土宜评价)
可称之为“技术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阶段[1], 是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工作, 因此备受重视。
在我国, 尤其是现阶段,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生态健康频受威胁, 在此背景下, 土宜评价迅速
发展, 在指导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应用领域逐步拓展, 体系不断丰
富, 应用技术及研究成果引人注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土宜评价的发展和最新进展
情况作了概括的阐述。
1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1. 1 农用地土地适宜评价案例持续增多
首先, 研究区域从大范围到中、小尺度范围延续的特点仍在继续[2, 3]。近几年较大区域土
宜评价包括: 刘彦随在陕西秦岭对山地土地类型———质量———功能的适宜匹配和调整的研究[4], 郑宇等对山东省土地适宜性做了空间分析及其优化配置研究[5], 邢世和等针对福建省
农用地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6]。对比初期和目前大尺度土宜评价, 可以看出, 初期的评
价主要是“摸清家底”以备开发利用, 而目前的评价更重视保护土地资源, 走可持续利用之路。另一方面, 县市级尺度以下的土宜评价大量开展[7, 8], 乃至出现了微小尺度的土宜评价,如
谢树春等在进行湘中紫色土丘陵地区土宜评价时, 将村级单位作为试点研究[9]。
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近年来环境生态脆弱区土宜评价明显增加。随着人口的增多, 社会经
济的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严重并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
景下, 一些研究者在内蒙古地区[7, 10]、喀斯特地区[8]、黄土高原地区[11]、黄土丘陵沟壑区[12], 祁连2 期史同广等: 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山地区[13]、紫色土丘陵区[9]等生态脆弱地区开展了土宜评价。这些评价旨在为生态脆弱区人
地矛盾的解决提供指导, 以满足土地合理利用, 防止土地退化, 保护生态健康的需要。
单一用途土宜评价一直倍受重视。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就是, 评价基本都围绕经济作物
展开, 例如, 彭补拙等在太湖流域作了青梅的土宜评价, 为这种典型的中亚热带果树品种的
北移提供了科学依据[14]; 华熙成综合自然和经济条件且定性定量相结合, 提出了浙闽山区茶叶生产基地的合理布局[15]; 张红旗对县级区域的柑桔进行了土宜评价, 该研究首先得出基于自然属性的柑桔适宜等级, 再结合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评价[16], 这符合土地自然属性比较稳定而经济属性易于变化的特点, 为以后一定时期内再进行土宜评价避免了对自然要素的重复
评价; 王桂芝通过对橡胶、椰子、芒果、腰果和槟榔五种主要热带作物的土地适宜性等级研究, 为三亚市的经济作物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17]; 此外, 还有对果树[18]和特色经济作物[19]等土宜评价的开展。
在林牧业方面, 郭晋平等对黄土高原沟壑区进行了宜林地立地分类, 并开展了土宜评
价, 进行了多林种、多目标土地利用规划辅助决策研究[20]; 卫三平等在晋西地区进行了刺槐林的立地条件分析,确定了刺槐生长的适宜条件,为该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了依据[21]; 孟林
建立了草地资源的生产适宜性评价系统, 并在新疆昌吉作了验证, 为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指导[22]。
1. 2 城市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成效显著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建设对土地的要求从质和量两方面在不断提升, 同时
城市内部出现了结构、功能不合理的状况。在此驱动下, 首先以城市建设用地质量为主的适宜性评价不断开展, 明庆忠以“圈层”模式, 从地貌的角度对山间盆地型城市建设用地作了适宜性评价[23]; 陈桂花等在分析城市建设用地质量评价特点和意义的基础上,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得出城市建设用地质量等级, 为城市规划发展提供了基础, 这是对城市建设用地土地质
量评价较为系统的探讨[24]。
城市扩建或改建过程中, 也需要开展土宜评价工作, 城乡结合部是公认的土地利用规划
的难点, 刘贵利对该类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做了探讨, 以期寻求一种协调用地矛盾, 提高用
地效益的途径[25], 唐先明等在分析三峡库区综合指标的基础上, 建立了山地县城修建性选址模型, 并对迁建地做了土宜评价、分等, 为三峡库区城市迁建提供了指导[26]。
对城市内部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途径之一。闫整等
通过对山东省城镇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的研究, 提出了山东省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 并被政府采纳; 赵涛等对济南市城区土地利用结构做了预测, 确定土地利用空间分配的优先顺序, 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思路[27]; 申金甲等从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入手, 对城市居住地做了适宜性评价, 为居住地的合理布局和城市土地的优化配置起到很好的作用[28]。
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方面, 如污水处理用地[29]、垃圾处理用地[30]等方面, 土宜评价都起
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这些评价案例又进一步丰富了土宜评价的理论和内涵。
1. 3 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屡有建树
107
地理科学进展26 卷
作为土宜评价的一个重要领域, 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一直在摸索、拓新。20 世纪90 年
代初楚义芳系统提出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主要从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区域条件、区位特性等方面来综合考虑旅游资源的优劣, 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武陵源和衡山的比较评价[31], 程伟民等以类似的方法对海南省的旅游资源作了评价分级[32], 然而这些评价的笔墨主要倾注在旅
游资源自身的“质”和“量”上, 并未充分考虑旅游活动对旅游地产生的影响。
崔凤军等在全面分析影响旅游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心理环境和生态—经济环境
诸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33], 这为旅游资源的评价提出了新的、更为全面客观的思路。李铁松等在分析云南省德钦县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了各景区环境容量适
宜大小的评价和排序[34]; 时亚楼等从自然状况、环境质量、环境响应入手评价了旅游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