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超声检查常用切面及检查方法(购买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顶径标准切面:

测量双顶径、头围的标准切面,也称丘脑平面。

国内外文献,包括超声教材、专著,对于双顶径的测量标准,多是这样规定的:在头颅横向切面,从近场颅骨外缘至远场颅骨内缘的距离。

吴乃森、接连立、范斯萍主编的《胎儿畸形超声诊断图谱》中双顶径的测量标准:“测量颅骨外缘到对侧颅骨外缘的距离即为双顶径,胎头软组织不包括在内”。

测量双顶径,尽量避免颅内中线结构和探头声束平行(入盆后),容易因侧壁声影影响测量结果。

该切面通过侧脑室前角、测脑室后角、透明隔、丘脑。

从前到后的结构:侧脑室前角靠近中线,成八字形无回声区;透明隔成长条状无回声区,边缘在中线两侧成平行条状高回声;丘脑靠近中线,成放倒的“吊钟”样或“蘑菇”低回声;后角远离中线分开,可看到脉络丛高回声。

两侧透明隔之间的腔隙即为透明隔腔,正常时不超过10mm。

有必要把脑室率这个概念在这里阐述一下,因为这个测量有重要意义,并且可能容易发生测量错误(参考/bbs/actions/archive/post/6135091_1.html ):

脑室率是在双顶径切面略向上平行移动的切面(测量侧脑室的标准平面),脑中线至侧脑室侧壁距离/脑中线至颅骨内缘距离。

妊20周以后,脑室率大于1/3区可考虑脑积水。但这个标准诊断脑积水容易有假阳性,可以“提示”或“注意”但不应该“诊断”脑积水。还应该参考胎头双顶径明显大于胎龄、脑中线移位及漂浮、头围明显大于腹围等情况。个人认为,采用脑室率大于50%比较可靠,被多数的超声医生沿用。可以简单地用目测估计:两侧侧脑室外缘的距离超过双顶径的一半就应该考虑有脑积水了。

胎儿小脑切面:

在双顶径测量切面基础上,略旋转探头并向颅底移动,显示小脑及颅后窝,使切面经过侧脑室前角、透明隔、小脑、小脑延髓池。

小脑横径在20-24周时,其数值(mm)和妊娠周数数值相当,以后逐渐大于妊娠周数。

小脑延髓池的深度是测量小脑蚓部至颅骨内缘的最大距离,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这称为颅后窝池更合适。小脑延髓池的深度其正常测值为5±3mm,最大不超过10mm。扩大的小脑延髓池可见于小脑半球发育不良、交通性脑积水及正常变异。

胎儿嘴唇的检查方法为:首先显示胎儿双顶径标准切面,探头略向足侧平移,显示胎儿双侧眼球,以双眼球连线为轴,十字交叉后及显示胎儿面部冠状面。略调整探头位置及方向,浅面可显示胎儿鼻尖、双侧鼻孔、胎儿上唇、下唇。深面也可显示眼眶、鼻中隔、颏部、舌尖。

妊娠20周后胎儿面部多可显示,正常上唇呈弓形,嘴唇的前缘强回声边缘线完整、连续,人中沟、唇结节可显示。鼻中隔居中。

面部显示受下列因素影响显示不满意:

(1)胎儿俯卧位。

(2)颏先露。

(3)羊水少。

(4)胎儿肢体遮挡。

(5)颜面部贴近羊膜面或胎盘。

左半图为面部正中矢状面,可显示前额、鼻子、上唇、下唇;眼眶横径和内眦间距大致相等。右半图为双眶横切面,可显示眼眶及晶状体回声。这个位置是观察泪囊膨出、眼球病变的最佳位置。

心脏方面懂得很少,只讲一讲心率吧。

胎心博动出现(最早期应该称作原始心管波动),最早在6周左右出现,在75——95次/分,以后胎心率快速上升,在9周达到高峰,约160——195次/分,以后逐渐下降,12周后降至160次/分以下,以后成缓慢下降趋势,在120——160次/分之间。(此段属自己根据相关资料总结,有待推敲、整理,具体内容正在查阅相关资料,希望有战友提供详实资料)。

膈肌:

左半图,左侧膈肌;右半图,右侧膈肌。

绿箭头,膈肌;PU,肺;H ,心脏;ST胃;L ,肝;BL ,膀胱。该切面可以显示先天性膈疝,肺外型肺隔离症。

结肠:

多数资料说明:正常小肠内径不超过1.0cm,结肠不超过2.0cm。

胃(st)和肠管(红箭头)。

正常胃泡孕15周后可显示,横径小于2.5cm,。正常大小的胃泡可以排除食管闭锁(孕20周无胃泡显示)、十二指肠闭锁(双泡征)及下消化道梗阻(梗阻部位以上肠管及胃泡扩张)。

肛管和直肠壶腹:

肛管可以看到线条状高回声粘膜;直肠壶腹略粗,内有低回声或高回声胎便,二者成瓶颈状交接。

肛管、肛门:

可以观察是否有直肠肛门闭锁的情况。

肾脏:

长径不超过48mm,厚径不超过21mm。肾窦液性暗区不超过10mm。

晚孕胎儿肾积水宽度≤1.5cm者应视为可复性;积水宽度≥2.0cm为不可复性肾积水。

双侧胎儿肾脏横切面,头端缓慢平移至肾上极,在脊柱两侧可见长椭圆形或条形的肾上腺,中央髓质为线条状强回声,周围皮质为低回声。左侧紧邻腹主动脉,右侧紧邻下腔静脉,两侧肾上腺大小及切面形态无显著差异。

胎儿躯干一侧朝向母体前方时最容易显示双侧肾上腺,由于受脊柱影干扰远场侧肾上腺显示欠清晰。

胎儿肾上腺在胎龄18周时可显示,26周后一般都可清晰显示。足月胎儿肾上腺平均大小2.9*2.5*0.4cm。

应该动态追踪观察,以免把膈肌脚误为肾上腺回声。

上肢带骨不太重要,本身的疾病较少(如先天性高肩胛症),但有时在某些特定部位根据它们找肱骨,追逐寻找上肢骨。

锁骨,探头从颈后部上份横切,向足侧倾斜可看到双侧锁骨,成对称的“S”形;直接在上位胸椎横切,可以看到肩胛骨。

NT测量平面:

NT即胎儿颈后透明带,其形成机制: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中,颈部淋巴管和颈静脉窦在10-14W左右相通,相通之前,少量的淋巴液暂时积聚在颈后积聚,在超声下形成胎儿颈后透明带。

所以10-14W的正常胎儿颈部可出现宽度小于2.5mm的透明带,到14W后消退。测值大于2.5mm时诊断为颈项透明层增厚。有关资料显示:NT厚度>3mm,10%的胎儿有畸形,NT厚度>6mm,90%的胎儿有畸形,可以作为间接诊断胎儿异常的一个标记,可以用于胎儿筛选。

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前4条比较重要):

1. 头臀长45-84mm(相当于11—14周)。

2. 正中矢状切面(也有学者强调声束必须自前向后的正中矢状面)。

3. 由皮肤的内缘测量到颈项软组织的外缘。

4. 胎儿处于自然伸展姿势。

5. 颈部膜状强回声线清晰、连续。

6. 分清羊膜腔和胚外体腔。

7. 测量最大的透明层厚。

8. 足够的图像放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