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肾损伤文献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β- 内酰胺环的头孢菌素类中,头孢噻啶的 肾毒性最强, 该药在肾皮质内高浓度蓄积, 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青霉素类抗生素 与其他β- 内酰胺类药物一样, 可引起急性间质性 肾炎。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单独使用时, 可被肾的脱氢二肽酶- 1 加水分解, 出现肾小管细胞毒性。
a
Page 8
a
Page 17
a
Page 10
4、多柔比星 多柔比星属于蒽环类抗生素, 具有良好的抗肿 瘤特性。长期使用可引起进行性肾病综合征, 表现为灶性、 散在性肾小球硬化, 也可引起肾小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蛋
白管型的形成以及肾小管萎缩[5]。 5、二碳磷酸盐化合物、二碳磷酸盐化合物用于治疗多发性
骨髓瘤和病, 其可致中毒性肾小管坏死。
a
Page 12
中药的肾损伤
1、马兜铃酸,马兜铃酸作为马兜铃科植物来源的肾毒素, 它是著名的马 兜铃酸肾病的病因,引起的肾脏损伤部位主要在肾小管, 引起细胞亡 或死亡, 并抑制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 导致肾小管萎缩及寡细胞性 间质纤维化。常见的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有关木通、淮木通、广防己、 汉中防己、青木香、天仙藤、朱砂莲等。中成药包括含关木通的龙胆 泻肝丸,含青木香的冠心苏合丸、耳聋丸、大黄清胃丸、分清五淋丸、 当归四逆丸、排石冲剂等[6]。
a
Page 5
药物性肾损伤的主要临床类型
3、急性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由于药物引起免疫反应导致肾小 球肾炎,临床表现呈蛋白尿、血尿、血压升高及水肿,少数病例高度 水肿呈肾病综合征表现。
4、急性梗阻性肾病,药物导致肾后性损害的主要原因是梗阻,如结 晶尿和肾结石导致的梗阻。致使突然发生无尿及血肌酐、尿素氮迅速 升高,促进结石形成的因素包括曾有肾结石史或现在有结石、尿量减 少和尿 pH 减低或升高、高尿钙或低尿钙,同时药物代谢本身的因素 也可能是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一旦梗阻解除,尿量增多,血尿素氮 可降至正常。
6.吴道全.药物性肾损伤的病理变化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 医学,2007,34(20).
a
Page 14
7.丁小强, 傅辰生. 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 中 华肾脏病杂志,2005 , 21( 3): 123-124 8.沈素 . 引起药源性肾损害的药物与常见类型 [J]. 中国医刊,2007,42 (11) : 13-15. 9.李绪玲,张永扬. 住院患者药源性肾损害的原因分 析及预防[J]. 中国医药 2010,5 (7) : 636-
2 、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甲素作为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 虽具有广泛 的药理学活性,但也具有较强的肾脏毒性。
a
Page 13
参考文献
1.孟繁英.药物性肾损伤的发生机制与防治原则[J].中国社 区医师,2010,12(248):3.
2.郝静,袁伟杰.药物性肾损伤的诊治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 杂志,2012,9(2):11-14.
637.
a
Page 15
常见有肾损伤倾向的药物小结
药物类别 抗生素类 非甾体类消炎药 吡唑酮类 抗肿瘤药 利尿剂 抗惊厥药 免疫抑制剂 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 中草药及中药制剂
重金属
常用药物 氨基糖苷类、β- 内酰胺类、磺胺类等 水杨酸类如乙酰水杨酸,类胺类如乙酰胺基酚, 如保泰松,有机酸类如布洛芬等 顺铂、别嘌呤醇、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 氨苯喋啶、呋塞米、噻嗪类、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 环孢素、他可莫司等 丙硫氧嘧啶、甲硫咪唑等 含马兜铃酸类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 马钱子、雷公藤;中成药,如龙胆泻肝丸等 汞、铅、锂、金、砷等
a
Page 4
药物性肾损伤的主要临床类型
1、急性肾小管坏死,药物肾毒性所致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 肾衰竭多为非少尿型,表现为血肌酐、尿索氮快速升高,肌 酐清除率下降,尿比重及尿渗透压降低,可伴代谢性酸中毒 及电解质紊乱。 2、急性间质性肾炎,由药物过敏所致,临床表现为用药后出 现。全身过敏反应,主要是药物热、药疹、全身淋巴结大及 关节酸痛,血嗜酸性细胞升高;肾脏过敏反应,表现为无菌 性白细胞尿;肾小管功能损伤,重症可致急性肾衰竭。若及 时停药,应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或脱敏药物,可使肾功能恢 复,尿检正常。
药物性肾损伤文献阅读报告
a
1
目录
肾脏易发生药源性损伤的原因 药物性肾损伤的主要临床类型 抗生素的肾损害 抗肿瘤药物的肾损伤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肾损伤 中药的肾损伤 药物性肾损伤的防治原则
a
Page 2
肾脏易发生药源性损伤的原因
1、肾脏血流丰富,虽仅占体重的0.4%-0.5%,但其血流占心搏出量的20% -25%,因 此大量药物可随血流到达肾脏引起病变。
3.原田孝司, 赵广东. 抗生素引起的药物性肾损害—早期发 现和预防[J]. 日本医学介绍,2006, 27(8): 348- 348.
4.薛翔,宫丽崑,任进.药物性肾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药学 学报,2010,45 (10):1199-1204.
5.沈素 . 引起药源性肾损害的药物与常见类型 [J]. 中国 医刊,2007,42 (11):13-15.
抗真菌药,抗真菌药物中, 二性霉素 B 的肾损害严重。该药引起急 性肾小管坏死, 也可引起远曲小管功能障碍和尿崩症。
a
Page 9
抗肿瘤药物的肾损伤
1、顺铂,顺铂是一种细胞增殖抑制剂, 广泛用于睾丸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肺癌、 骨癌和头颈癌等实体瘤的治疗中。抗肿瘤效率高, 但同时具有剂量依赖性的肾毒性等, 主要表现为氮质血症、多尿症和肾功能衰竭, 以肾小球与肾小管均受损为特征。 2、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 常用于儿科实体肿瘤治疗, 接受治疗的儿童约有40%会 发生临床症状不明显的肾小管病变。 3、甲氨蝶呤,甲氨蝶呤在恶性肿瘤如绒膜癌、其他滋养层肿瘤的治疗中是作为抗代谢 药物使用的, 它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其代谢产物 7-氢甲氨蝶呤在肾内管道, 尤其 是肾小管阻塞是引起肾损伤的主要因素。
抗生素的肾损害
新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尿pH碱性时, 溶解度差, 可析出结晶导致阻塞 性肾损害。
糖肽类抗生素,肾功能低下时, 需要减量或延长用药间隔, 与氨基糖 甙类合用将增强肾毒性。肾脏损害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四环素类抗生素,二甲胺四环素可引起间质性肾炎, 强力霉素则引起 尿崩症。
磺胺类,容易形成结晶, 有时引起肾小管阻塞。抗结核药,应用利福 平有时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4]。
,从而导致尿崩症。最终可表现为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或缓慢进展的 肾功能减退等
a
Page 7
抗生素的肾损害伤
氨基糖甙类,该类药物容易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发病呈剂量依赖性, 且在低钠和低钾等电解质异常及体液量减少时容易发生。合用药物可 增强肾毒性, 如与利尿剂、万古霉素、环孢菌素及 ACEI 等合用可增 强毒性。
a
Page 6
5、慢性肾损害 长期服用镇痛剂、钙离子拮抗剂或锂可能会导致慢性肾 损伤。有关资料显示,长期服用锂治疗双相精神障碍和( 或) 抑郁会导
致肾间质纤维化和肾性尿崩症,其肾脏病理表现为皮质和髓质囊肿或扩 张( 主要是远端或集合管)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慢性小管间质性硬 化,同时出现足细胞足突融合; 锂可以降低机体对抗利尿激素的敏感性
2、肾脏耗氧量大,肾组织代谢率高,多种酶作用活跃,故易受损伤;若在缺血缺氧 状况下,肾脏的负担加重,更易造成损伤。
3、肾脏为多种药物或其代谢产物进行排泄过滤的场所,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滤过、 再吸收、排泄过程中易损伤肾脏。
a
Page 3
4、肾脏具有酸化尿液之功能,其pH的改变有可能影响药物的 溶解性,可发生肾小管内沉积、堵塞而损伤肾脏。 5、肾脏存在基础病更易引发药物性肾损伤。如肾功能不全 患者抗菌药物不能正常排出,致使药物半衰期延长引起蓄积, 导致肾损害;肾病综合征患者低白蛋白血症,使循环中游离 型药物浓度增加,增加了肾损伤机会。
a
Page 16
wk.baidu.com
药物性肾损伤的防治原则
1.严格掌握各种药物适应证,避免滥用。 2. 药物应用中注意剂量、疗程,用药期间严密监测尿酶、尿
蛋白及肾功能。对某些有肾损害高危因素者,药物应慎用或减量。 3.如婴幼儿、营养状况差、肾功能不全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
物;必须要用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4. 数种药物并用时,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5.有些用药可采取预防措施,如磺胺等易在尿中形成结晶者, 6. 用药期间多饮水、碱化尿液;使用两性霉素、环孢素 A,可同时 7.用钙离子拮抗剂,以减轻其对肾的影响。 8.一旦发现有肾损害,应立即停药,根据不同药物种类及 其临床表现给予相应处理。
a
Page 11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肾损伤
1、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 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 但长期大量用药易出现副作 用, 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和肾功能减退。
2、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是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 适用于缓解 轻度至中度疼痛。所致肾损伤的最主要特点是肾小管坏死, 血浆肌酐 升高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青霉素类抗生素 与其他β- 内酰胺类药物一样, 可引起急性间质性 肾炎。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单独使用时, 可被肾的脱氢二肽酶- 1 加水分解, 出现肾小管细胞毒性。
a
Page 8
a
Page 17
a
Page 10
4、多柔比星 多柔比星属于蒽环类抗生素, 具有良好的抗肿 瘤特性。长期使用可引起进行性肾病综合征, 表现为灶性、 散在性肾小球硬化, 也可引起肾小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蛋
白管型的形成以及肾小管萎缩[5]。 5、二碳磷酸盐化合物、二碳磷酸盐化合物用于治疗多发性
骨髓瘤和病, 其可致中毒性肾小管坏死。
a
Page 12
中药的肾损伤
1、马兜铃酸,马兜铃酸作为马兜铃科植物来源的肾毒素, 它是著名的马 兜铃酸肾病的病因,引起的肾脏损伤部位主要在肾小管, 引起细胞亡 或死亡, 并抑制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 导致肾小管萎缩及寡细胞性 间质纤维化。常见的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有关木通、淮木通、广防己、 汉中防己、青木香、天仙藤、朱砂莲等。中成药包括含关木通的龙胆 泻肝丸,含青木香的冠心苏合丸、耳聋丸、大黄清胃丸、分清五淋丸、 当归四逆丸、排石冲剂等[6]。
a
Page 5
药物性肾损伤的主要临床类型
3、急性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由于药物引起免疫反应导致肾小 球肾炎,临床表现呈蛋白尿、血尿、血压升高及水肿,少数病例高度 水肿呈肾病综合征表现。
4、急性梗阻性肾病,药物导致肾后性损害的主要原因是梗阻,如结 晶尿和肾结石导致的梗阻。致使突然发生无尿及血肌酐、尿素氮迅速 升高,促进结石形成的因素包括曾有肾结石史或现在有结石、尿量减 少和尿 pH 减低或升高、高尿钙或低尿钙,同时药物代谢本身的因素 也可能是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一旦梗阻解除,尿量增多,血尿素氮 可降至正常。
6.吴道全.药物性肾损伤的病理变化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 医学,2007,34(20).
a
Page 14
7.丁小强, 傅辰生. 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 中 华肾脏病杂志,2005 , 21( 3): 123-124 8.沈素 . 引起药源性肾损害的药物与常见类型 [J]. 中国医刊,2007,42 (11) : 13-15. 9.李绪玲,张永扬. 住院患者药源性肾损害的原因分 析及预防[J]. 中国医药 2010,5 (7) : 636-
2 、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甲素作为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 虽具有广泛 的药理学活性,但也具有较强的肾脏毒性。
a
Page 13
参考文献
1.孟繁英.药物性肾损伤的发生机制与防治原则[J].中国社 区医师,2010,12(248):3.
2.郝静,袁伟杰.药物性肾损伤的诊治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 杂志,2012,9(2):11-14.
637.
a
Page 15
常见有肾损伤倾向的药物小结
药物类别 抗生素类 非甾体类消炎药 吡唑酮类 抗肿瘤药 利尿剂 抗惊厥药 免疫抑制剂 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 中草药及中药制剂
重金属
常用药物 氨基糖苷类、β- 内酰胺类、磺胺类等 水杨酸类如乙酰水杨酸,类胺类如乙酰胺基酚, 如保泰松,有机酸类如布洛芬等 顺铂、别嘌呤醇、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 氨苯喋啶、呋塞米、噻嗪类、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 环孢素、他可莫司等 丙硫氧嘧啶、甲硫咪唑等 含马兜铃酸类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 马钱子、雷公藤;中成药,如龙胆泻肝丸等 汞、铅、锂、金、砷等
a
Page 4
药物性肾损伤的主要临床类型
1、急性肾小管坏死,药物肾毒性所致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 肾衰竭多为非少尿型,表现为血肌酐、尿索氮快速升高,肌 酐清除率下降,尿比重及尿渗透压降低,可伴代谢性酸中毒 及电解质紊乱。 2、急性间质性肾炎,由药物过敏所致,临床表现为用药后出 现。全身过敏反应,主要是药物热、药疹、全身淋巴结大及 关节酸痛,血嗜酸性细胞升高;肾脏过敏反应,表现为无菌 性白细胞尿;肾小管功能损伤,重症可致急性肾衰竭。若及 时停药,应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或脱敏药物,可使肾功能恢 复,尿检正常。
药物性肾损伤文献阅读报告
a
1
目录
肾脏易发生药源性损伤的原因 药物性肾损伤的主要临床类型 抗生素的肾损害 抗肿瘤药物的肾损伤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肾损伤 中药的肾损伤 药物性肾损伤的防治原则
a
Page 2
肾脏易发生药源性损伤的原因
1、肾脏血流丰富,虽仅占体重的0.4%-0.5%,但其血流占心搏出量的20% -25%,因 此大量药物可随血流到达肾脏引起病变。
3.原田孝司, 赵广东. 抗生素引起的药物性肾损害—早期发 现和预防[J]. 日本医学介绍,2006, 27(8): 348- 348.
4.薛翔,宫丽崑,任进.药物性肾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药学 学报,2010,45 (10):1199-1204.
5.沈素 . 引起药源性肾损害的药物与常见类型 [J]. 中国 医刊,2007,42 (11):13-15.
抗真菌药,抗真菌药物中, 二性霉素 B 的肾损害严重。该药引起急 性肾小管坏死, 也可引起远曲小管功能障碍和尿崩症。
a
Page 9
抗肿瘤药物的肾损伤
1、顺铂,顺铂是一种细胞增殖抑制剂, 广泛用于睾丸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肺癌、 骨癌和头颈癌等实体瘤的治疗中。抗肿瘤效率高, 但同时具有剂量依赖性的肾毒性等, 主要表现为氮质血症、多尿症和肾功能衰竭, 以肾小球与肾小管均受损为特征。 2、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 常用于儿科实体肿瘤治疗, 接受治疗的儿童约有40%会 发生临床症状不明显的肾小管病变。 3、甲氨蝶呤,甲氨蝶呤在恶性肿瘤如绒膜癌、其他滋养层肿瘤的治疗中是作为抗代谢 药物使用的, 它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其代谢产物 7-氢甲氨蝶呤在肾内管道, 尤其 是肾小管阻塞是引起肾损伤的主要因素。
抗生素的肾损害
新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尿pH碱性时, 溶解度差, 可析出结晶导致阻塞 性肾损害。
糖肽类抗生素,肾功能低下时, 需要减量或延长用药间隔, 与氨基糖 甙类合用将增强肾毒性。肾脏损害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四环素类抗生素,二甲胺四环素可引起间质性肾炎, 强力霉素则引起 尿崩症。
磺胺类,容易形成结晶, 有时引起肾小管阻塞。抗结核药,应用利福 平有时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4]。
,从而导致尿崩症。最终可表现为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或缓慢进展的 肾功能减退等
a
Page 7
抗生素的肾损害伤
氨基糖甙类,该类药物容易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发病呈剂量依赖性, 且在低钠和低钾等电解质异常及体液量减少时容易发生。合用药物可 增强肾毒性, 如与利尿剂、万古霉素、环孢菌素及 ACEI 等合用可增 强毒性。
a
Page 6
5、慢性肾损害 长期服用镇痛剂、钙离子拮抗剂或锂可能会导致慢性肾 损伤。有关资料显示,长期服用锂治疗双相精神障碍和( 或) 抑郁会导
致肾间质纤维化和肾性尿崩症,其肾脏病理表现为皮质和髓质囊肿或扩 张( 主要是远端或集合管)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慢性小管间质性硬 化,同时出现足细胞足突融合; 锂可以降低机体对抗利尿激素的敏感性
2、肾脏耗氧量大,肾组织代谢率高,多种酶作用活跃,故易受损伤;若在缺血缺氧 状况下,肾脏的负担加重,更易造成损伤。
3、肾脏为多种药物或其代谢产物进行排泄过滤的场所,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滤过、 再吸收、排泄过程中易损伤肾脏。
a
Page 3
4、肾脏具有酸化尿液之功能,其pH的改变有可能影响药物的 溶解性,可发生肾小管内沉积、堵塞而损伤肾脏。 5、肾脏存在基础病更易引发药物性肾损伤。如肾功能不全 患者抗菌药物不能正常排出,致使药物半衰期延长引起蓄积, 导致肾损害;肾病综合征患者低白蛋白血症,使循环中游离 型药物浓度增加,增加了肾损伤机会。
a
Page 16
wk.baidu.com
药物性肾损伤的防治原则
1.严格掌握各种药物适应证,避免滥用。 2. 药物应用中注意剂量、疗程,用药期间严密监测尿酶、尿
蛋白及肾功能。对某些有肾损害高危因素者,药物应慎用或减量。 3.如婴幼儿、营养状况差、肾功能不全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
物;必须要用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4. 数种药物并用时,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5.有些用药可采取预防措施,如磺胺等易在尿中形成结晶者, 6. 用药期间多饮水、碱化尿液;使用两性霉素、环孢素 A,可同时 7.用钙离子拮抗剂,以减轻其对肾的影响。 8.一旦发现有肾损害,应立即停药,根据不同药物种类及 其临床表现给予相应处理。
a
Page 11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肾损伤
1、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 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 但长期大量用药易出现副作 用, 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和肾功能减退。
2、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是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 适用于缓解 轻度至中度疼痛。所致肾损伤的最主要特点是肾小管坏死, 血浆肌酐 升高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