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中的植物选择

合集下载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化规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城市绿化不仅能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改善空气质量,调节城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而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择与配置对绿化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旨在为城市绿化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一、植物选择的原则1. 适应性原则在城市绿化中,植物的适应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由于城市环境的特殊性,植物需要能够适应城市气候、土壤和空气污染等条件。

因此,选择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植物是城市绿化规划的基础。

适应性强的植物能够在城市环境中生长良好,不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能够长时间保持绿化效果。

2. 生态性原则城市绿化规划应该注重植物的生态性。

生态性是指植物在城市环境中对生态系统的贡献程度。

选择具有良好生态性的植物可以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例如,选择能够吸附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植物,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选择能够保持水土的植物,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城市水资源的浪费。

3. 视觉效果原则城市绿化的目的之一是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植物的视觉效果也是植物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选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可以增加城市的美感,提升城市形象。

同时,植物的颜色、形态和花期等特点也需要考虑,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二、植物配置的原则1. 功能性配置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配置应该考虑到不同植物的功能需求。

例如,可以将具有较强防风固土功能的植物配置在城市绿化带的边缘,起到保护作用;将具有较强吸附有害物质能力的植物配置在交通繁忙的路段,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功能性配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植物的作用,提高城市绿化的效果。

2. 多样性配置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配置应该注重多样性。

多样性的植物配置可以增加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

例如,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丰富多样的植被组合。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和绿地布局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和绿地布局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和绿地布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化规划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化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在城市绿化规划中,植物选择和绿地布局是两个重要的方面,它们直接关系到城市绿化的效果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和绿地布局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植物选择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元素,其选择至关重要。

首先,植物的适应性是选择的关键。

由于城市环境的特殊性,植物需要能够适应城市的气候、土壤和空气污染等条件。

因此,在植物选择时,应优先考虑那些对于城市环境适应性强的植物,如耐污染、耐旱、耐寒的植物。

其次,植物的生态功能也是选择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如净化空气、固定土壤、调节气温等。

在城市绿化规划中,应根据需要选择具有相应生态功能的植物,以实现最佳的绿化效果。

例如,在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可以选择具有吸附和分解有害气体能力的植物,如常绿植物、龙舌兰等;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可以选择具有遮阳降温作用的树木,如柳树、杨树等。

此外,植物的观赏价值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城市绿化不仅要起到实用的作用,还要给人以美的享受。

因此,在植物选择时,应优先考虑那些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如花卉、常绿树木等。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美观度,还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绿地布局绿地是城市绿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合理的布局对于城市绿化的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绿地的分布应尽量覆盖城市的各个区域。

城市中不同区域的绿地需求不同,如市中心需要大面积的公园和广场,而住宅区则需要小型的社区绿地。

因此,在绿地布局时,应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其次,绿地的连通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城市中的绿地不应该是孤立的,而应该形成一个有机的网络,以便居民可以方便地进行活动和休闲。

因此,在绿地布局时,应尽量将各个绿地连接起来,形成步行和骑行的绿色通道,以提升城市的可达性和可持续性。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风险。

为了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绿地的选择、规划和布局、植被的选择和管理等方面,探讨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的导则。

一、绿地的选择选择适当的绿地是城市防灾避险设计的首要任务。

首先,应考虑到绿地的地理位置,选择在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建设绿地,以减少灾害的损失。

其次,应考虑绿地的地形地貌,选择平坦的区域建设绿地,以便于排水和疏散。

此外,还要考虑到绿地的土壤条件和水源情况,选择具有良好排水和保水能力的土壤,并保证绿地周围有充足的水源供应。

二、绿地的规划和布局绿地的规划和布局是城市防灾避险设计的关键环节。

首先,应根据城市的规模和人口密度,确定绿地的规模和布局。

绿地的规模应适度,并根据城市的特点合理分布,以保证绿地的覆盖面积和可达性。

其次,应考虑到绿地的连通性和可利用性,将绿地与城市的主要道路和公共设施相连接,以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和可达性。

此外,还要考虑到绿地的多功能性,将绿地设计为可供休闲、健身和教育等多种用途的场所,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植被的选择和管理植被的选择和管理对于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设计至关重要。

首先,应选择具有抗灾能力强的植被,例如抗风抗涝能力强的乔木和灌木等。

其次,应选择具有良好的根系系统和保水能力的植被,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保持水源。

此外,还要注意植被的密度和高度的搭配,避免过密或过高的植被对城市的通风和景观造成影响。

另外,还应定期对绿地进行植被的管理和维护,及时修剪和更新植被,以保证绿地的健康和美观。

四、建立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除了绿地的规划和布局,还应建立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以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其次,应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和救援队伍,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培训,以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效率。

防灾型城市绿地的园林植物应用

防灾型城市绿地的园林植物应用

部 分 为 避 灾 、救 灾 形 成 生 命 通 道 ( 图 1 ) 据 报 道 ,胸 径 见 、2。 为0 7 . 、树 冠 为 6 m 、高 度 l ~ 1 . ~10 m 0 2 m的 大 树 可 以 承
脂 、内桂油 、柠檬油等 ,能杀死大量细菌 。据计算 lh 圆 m
中国园艺文摘 2 l年第3 01 期
防灾型城 市绿地 的 园林植 物应用
朱丽娟
( 郑州航 空工业管理 学院,河南 郑 州 4 0 j) 5 0 5
摘 要 :探 讨 园林 植 物 在 防 灾避 难 方 面 的功 能 ,提 出 园林 植 物 应 用 的 配 置 原 则 ,对 防震 、 防 火和 防 洪 等 功 能 的 园
1 3 防 风 固 沙 .
树木宽 大的冠 幅和茂 密的树叶 能够 抑制风速 、减弱风
力 。研究表 明 :位于城 市Fra bibliotek冬季 盛行风 向的上风 向 的林带 ,
可 以 明 显 降 低 风 速 , 一 般 由 林 带 边 缘 深 入 林 内 3 ~5 0 0 m 处 ,可 降 低 风 速 3 %~4 %,深 入 到 10 0 0 0 2 ~2 0 m处 , 则 平 静无风 。同等条件 下 ,8 行林带 比2 林带 的减 风效果 好 , 行 前 者 可 降 低 风 速 5 %~6 %,后 者 仅 为 l%~ 1%,多 行 疏 0 0 0 5 林比成片密植的防风效果好。
林 植 物 种 类 的选 择 进 行 论 述 , 为今 后 防 灾型 城 市 绿 地 的 园林 植 物 应 用提 供 参 考 。
关键 词 : 防 灾避 难 ;城 市 绿 地 ; 园林 植 物 ;应 用
随着我 国城市化进 程的加 快 ,经济 日渐 发达 ,城 市人 I 日益密集 ,使得人与 自然的矛盾 不断加 剧 ,在面临地震 、 : 1 洪水 、台风 等 自然灾 害以及战 争 、污染 、恐怖 活动等人 为

城市绿化建设方案规划中的植物选择

城市绿化建设方案规划中的植物选择

城市绿化建设方案规划中的植物选择城市绿化建设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美化城市景观,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净化水体等。

因此,在城市绿化建设方案规划中,植物选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一、生态适应性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植物选择应考虑其生态适应性。

由于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植物在城市中的生长条件与野外环境相比较为恶劣。

因此,选择具有较强生态适应性的植物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植物应能够适应城市中的高温、干旱、污染等环境压力,并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例如,某些耐旱植物如仙人掌、龙舌兰等,能够在干燥的城市环境中生存,并且不需要大量的水源。

而一些耐寒植物如银杏、杜鹃等,则能够在寒冷的城市气候中生长。

此外,一些对污染物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植物如常青藤、吊兰等,能够有效净化城市空气。

二、景观效果除了生态适应性外,植物选择在城市绿化中还应考虑其景观效果。

城市绿化不仅要满足功能性需求,还要具备良好的视觉效果,以提升城市的美感和居民的幸福感。

因此,植物选择应以其形态、颜色、花期等因素来考虑,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例如,选择一些具有较大叶片和丰富枝干的乔木植物,可以形成浓密的树冠,为城市增添绿意。

而选择一些花期较长、花色鲜艳的花卉植物,则可以为城市增添色彩,营造出花海般的美景。

此外,选择一些具有季节性变化的植物,如红叶李、秋海棠等,可以使城市在不同季节展现出不同的景观魅力。

三、生态功能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植物选择还应考虑其生态功能。

植物在城市中不仅是为了观赏,更是为了发挥其生态作用,如净化空气、调节气温、保持水源等。

因此,植物选择应以其生态功能为依据,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选择一些具有较大叶片和密集枝叶的植物,可以增加城市的蒸发散热量,降低城市的气温。

而选择一些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植物,如绿萝、吊兰等,可以有效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城市空气。

浅析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中的植物选择

浅析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中的植物选择

生下取得 了较大 的发展 ,但是功能仍显得薄弱 。现今城市绿地 规划大都从城市景观营造 的角度来进行 的,还有一些绿地规划 只重 视 绿 地 的数 量 ,而 没 有 注 重 绿 地 的质 量 ,及 植 物 种 类 的 多 样性 ,对 于居 民的使用和安全方面考虑不多 ,对防灾避难的功 能考虑更少 。 22树种 的选择 只考虑 其观赏性 ,并没有 兼顾考虑其在 防灾避 . 险绿 地 中 的必 要 性 根据 国家 《 防震减灾法 》,充分发挥城市绿地 中所选择的 树种 的防灾 、减灾功能 ,并纳入城市 防灾 、减灾规划 ,是绿地 系统规划应 当考虑的内容之一 】 。而防灾 避险绿地要发挥防灾 与避 险的功能 ,不但需要构建 良好 的道路体系 ,也要在树种 的 选取上充分考虑 防灾避 险的功能需求 ,同时满足对不 同避难人 群 的关 怀 。 3防灾避 险绿地植物选择原则
31 态性 原则 .生
防灾避险绿地树种选择需要符合生态需求 。 大体需符合 “ 适 地适树 ”生态原则 ,符合 当地 的气候特征和土壤 自然条件 ,以 乡土树种 为主,部分采用引进和改 良的外来树种 ,形成具有地 方特征 的植物群落 ;基调骨干树种选择 以乔木树种为主 ;常绿 树种 和落 叶树种 、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结合 ;以乔木为主 , 乔木 、灌木 、藤本 、地被 、草坪 、花卉相结合 ,形成稳定 的生 态群落结构 ;优先选择抗逆性强 ( 防火 、抗旱 、耐水湿 、抗病
虫 害等 )的树 种 。 3 . 有 防 火 和 遮 蔽 功 能 2具

为了使受 灾群众在 临时避 险地方安全 ,设计师在规划防灾 避 险绿地 的时候 , 应尽量布置在居 民住宅区附近的城市公 园内 , 而且尽量将 防灾避 险绿地布置在各个避 险绿地 的边缘及绿色疏 散通 道处 ,形 成围合 的林带 。对 于那些含有较 多的树液 和水分 的树 木能在一 定程 度上控制火势 、阻挡火势 的蔓延 ,因此 防灾 避险绿地中的主要植物都是能具 有防火功能的。为了能阻挡火 势 ,也可以利 用植 物的遮 蔽功能 ,通 常是采用乔 、灌 、草结合 的植 物群 落来种植 。

防灾公园植物配置原则及选择

防灾公园植物配置原则及选择

防灾公园植物配置原则及选择作者:陈艾洁胡磊刘广军惠惠来源:《绿色科技》2012年第02期摘要:分析了防灾公园的植物防灾功能,根据防灾公园的功能特点、分区设置,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植物配置和选择,以达到利用植物进行防灾的目的。

关键词:防灾植物;植物配置;公园收稿日期:2011-12-作者简介:陈艾洁(1981—),女,安徽合肥人,硕士,讲师,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2-0040-021 引言我国领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

近年来随着城市灾害的不断发生,防灾公园作为一种以平时娱乐休闲、灾时防灾避难为主要功能的绿地类型,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如1923年的日本关东大地震,东京市的公园绿地挽救了到公园避难的7成以上生命,中国唐山大地震时,90%的灾民在公园避难。

而少为人知的是,园林植物其实起着主要的防灾功能,合理的植物配置及选择可以有效地起到防震防火、减轻地震灾害,以及防止火灾蔓延的功能,是防灾公园中特殊的防灾屏障。

2 园林植物的防灾功能2.1 防震健全的树木,由于树冠广,根部深,在地震时不易倒塌或折断,可起到防震作用。

阔大的树冠可以防止坠落物伤人以及防止建筑物彻底倒塌,树下可形成救援、输送的临时通道。

数据显示:直径0.2~1.0m的树木可以承受1t的重物而不至于倒塌,直径0.7~1.0m,树冠宽度6m,高度10~12m的大树可以抵挡两层楼房的重量。

城市绿地具有天然的防震功能,能为人们提供相对安全的避难场所。

2.2 阻隔热辐射就整个防灾公园来讲,防御地震引起的火灾等次生灾害是重要任务,而其中植物发挥着主要作用。

大规模火灾发生时,由热辐射引起的蔓延成为火势扩大的最主要原因,树木的枝叶可以遮断热辐射。

有风的情况下,向四周蔓延的火焰也因为有遮蔽物而变为垂直向上,阻止了火势扩大。

飞散的火球、火星落到树木上也大多会基本熄灭。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选择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选择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选择摘要:城市道路绿化中的植物对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保证行车安全,美化道路景观,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道路环境的特殊性又影响着道路绿化苗木的成活、生长、成型以及保存,因此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技术活。

本文就如何选择道路绿化植物进行了探讨,提出个人的一些见解,以期通过总结经验,使其在具体实践操作中更为实用,从而进一步搞好城市道路绿化。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绿化植物选择Abstract: urban road landscape plants to improve the urban roa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uarantee the safety, beautification road landscap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road special environment also influenced the road greening seedling growth, molding and survival, preserved, so the choice of urban road landscape plant is a subject, is also a door to live. This paper is how to choose road greening probes into the pla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of individual, so as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in the concrete practice is more practical operation, thus to improve the urban road landscape.Key words: the city road greening plant choice前言:城市道路是一种呈网络状结构的体系,由主干道、次干道以及支路小巷交织而成,而不同地段的道路绿化具有不同的要求。

城市道路绿化项目中植物选择与养护技术

城市道路绿化项目中植物选择与养护技术

城市道路绿化项目中植物选择与养护技术城市道路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装饰城市环境和增添城市景观外,还能够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降低城市的温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因此,城市道路绿化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城市道路绿化项目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植物并采用正确的养护技术是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

一、植物选择城市道路绿化项目中应根据不同的环境、气候条件和用途,选择适宜的植物类型。

一般来说,植物应该是具备以下特点:1. 为灌木或乔木,树木应具有较好的延伸性和防霜性,这样可以更好地承受垂直压力和紫外线的照射。

2. 叶片应为小叶或中叶,这种叶子可以让植物更易于抵抗寒冷和污染物。

3. 树干应当结实,能够承受风霜雪冰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4. 根系应该发达和整形,这样能避免根固不牢、倾斜、难以维护的情况。

5. 花朵宜为大型、典雅、稳重的品种,这样可以起到较好的装饰作用。

在选择植物类型时,要考虑到适应本地条件,防止采用生长太快或者是入侵性的植物种类。

还要看植物对周围环境是否有影响,是否容易引起病虫害的生长。

更重要的是,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不采用禁止的植物类型。

二、养护技术城市道路绿化工程建成后,不仅要进行养护管理,还需要对其实施适当的修剪、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以确保植物的生长正常和绿化环境的美观和卫生。

1. 灌溉光照、温度、湿度是树木正常生长的关键因素,只有肯定的水分才能更好的保障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所需要的水量和施水周期都是不同的。

2. 肥料和土壤管理通常在城市道路绿化项目中,通过人工注射液肥、肥料棒和土壤修改剂等手段,将植物所需的养分输入到土壤中,以达到良好的生长效果。

控制土壤的酸碱度,使之保持在适合施肥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使植物达到最好的生长条件。

3. 剪枝和修剪为了确保绿化环境和美化房屋外观,需要进行树木的修剪和整形工作。

树木的修剪目的是消除枯灭部分,遁寒防病,花繁叶茂和保障灌木的生长。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标准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标准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标准引言城市绿化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调节城市气候,改善空气质量。

而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核心元素之一,其选择标准对于城市绿化的效果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标准,旨在为城市绿化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一、生态适应性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首先应考虑其生态适应性。

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如气温、湿度、光照等因素都与自然环境有所不同。

因此,选择能够适应城市环境的植物至关重要。

一方面,植物应具备较强的抗逆能力,能够适应城市中的高温、干旱、污染等环境压力;另一方面,植物应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城市环境中的人为干扰和变化。

在植物选择中,应优先考虑具备较强生态适应性的本地植物,因为它们与当地环境更为契合,更易于生长和繁衍。

二、景观效果城市绿化的目的之一是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植物选择中,景观效果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植物应具备较好的观赏性,能够为城市增添美丽的景观。

在选择植物时,可以考虑其花期、花色、叶色等因素,以及植物的形态特点,如高度、形状等。

同时,植物的组合应注重色彩搭配和层次感,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此外,植物的生长速度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它应与规划的绿化周期相匹配,以保证绿化效果的持久性。

三、生态功能城市绿化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更重要的是发挥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选择具备较强生态功能的植物,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

例如,选择能够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植物,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选择能够吸收雨水和减少径流的植物,可以缓解城市的水logging问题;选择能够吸收噪音和减少震动的植物,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噪音。

因此,在植物选择中,应优先考虑具备较强生态功能的植物,以实现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

四、文化价值城市绿化不仅仅是一种环境建设,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浅谈城市避灾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中树种的选择与配置

浅谈城市避灾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中树种的选择与配置

科技经济与资源环境科技经济导刊 2016.22期浅谈城市避灾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中树种的选择与配置赵 娜1 刘瑞龙2(1.山东富尔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 威海 264000;2.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局 山东 威海 264000)1城市概况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地处北纬36°41′~37°35′,东经121°11′~122°42′之间。

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西与烟台市接壤,海岸线长985.9公里,处于波状丘陵区,区内山丘海拔高度不大,除昆嵛山主峰泰礴顶海拔高度922.8m外,大部分山地丘陵为200~300 m的波状丘陵。

全市地貌类型依据形态特征可划分为山地、丘陵、平原3种类型。

2城市绿地现状2.1公园绿地威海现有公园绿地主要集中分布于鲸园街办、环翠楼街办、怡园街办,而初村镇、桥头镇、泊于镇、温泉镇、羊亭镇、崮山镇现无公园绿地。

从公园绿地的区位来看,部分公园内部基础设施较好的公园绿地集中分布于滨海附近,2.2生产绿地主要集中于温泉崮山一带,泊于、羊亭一带有一些散置苗圃,现状苗圃地总面积为185.67 hm2,绿地面积较大。

一旦发生灾害时,可为周围村民及生产绿地内的工作人员提供避难场所,但目前生产绿地内可用于避难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周边道路交通保障不完善,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避灾功能。

2.3防护绿地主要是沿海防护绿地,由建成区北侧从合庆湾至远遥墩至双岛的滨海防风黑松林构成,防风黑松林同时还形成了威海市的特色植物景观,另外,南侧皂埠新港一带,近年来由于船厂等工业区的建设,防风林破坏严重。

2.4附属绿地包括道路绿地、居住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公共设施绿地。

但道路绿化带普遍宽度较窄,对于绿化带宽度较大的绿地可用于临时避灾场所,单位附属绿地可用于本单位员工避灾使用。

但在附属绿地中,仍缺乏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临时饮用水、临时厕所等的建设。

3避灾绿地植物配置及存在问题威海地区植物资源丰富,现有高等维管植物1150种,占全省总数的70%。

常见防护绿地的分类及植物配置应用

常见防护绿地的分类及植物配置应用

常见防护绿地的分类及植物配置应用防护绿地是指为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绿化用地。

其功能是对自然灾害和城市公害起到一定的防护或减弱作用,不宜兼作公园绿地使用。

一、防护绿地的功能作用防护绿地的建设,除了直接的遮挡带来的物理性作用外,还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所;带来的生态作用、生理病理性作用及美化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防护林植物群体的物理阻挡作用,如降低风速,减弱强风及强风所夹带的沙、尘等对城市的侵袭;植物根系对土壤的拉结和地被植物对土壤的覆盖可防止径流,起到固沙保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通过植物枝叶的光合作用、吸附作用、遮蔽作用等可吸收、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毒有害气体,吸滞烟尘,降低噪声,净化水体,净化土壤,颍病菌.降温保温,发挥卫生防护作用;通过艺术性的营造,防护林还可美化城市。

二、防护绿地的分类城市防护绿地按不同的划分依据可分为以下不同的类型:根据防护林的功能或主要防护的危害源种类分为防风林、治沙林、防火林、防噪林、防毒林、卫生隔离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根据主要的保护对象分为道路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交通防护林(铁路、公路)等;根据防护林营造的位置分为环城防护林、江(或河、湖)岸防护林、海防林、郊区风景林、城市高压走廊绿带等。

城市防风林带主要作用是防止大风以及其所夹带的粉尘、沙石等对城市的袭击和污染,同时也可以吸附市内扩散的有毒、有害气体、减少对郊区的污染,还可以调节市区的温度和湿度。

三、防风林结构紧密结构这种结构的林带是由主要树种,辅助树种和灌木组成的三层林冠,上下紧密,一般风通过面积小于5%。

林带比较宽,中等风力遇到林带时,基本上不能通过,大部分空气由林带上部越过。

在背风林缘附近形成静风区或弱风区,之后风速很快恢复到旷野风速,防风距离较短。

稀疏结构由主要树种、辅助树种或灌木组成的三层或两层林冠,林带的整个纵断面透风透光。

从上部到下部结构不太紧密,透光孔隙分布均匀。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策略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策略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成为了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

城市绿化规划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策略。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策略,旨在为城市绿化规划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首先,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适应性和生态功能。

在城市环境中,植物需要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耐受高温、干旱、污染等不良环境条件。

同时,植物还应具备一定的生态功能,如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体、调节气候等。

因此,城市绿化规划者应选择那些适应性强、生态功能突出的植物种类,以提高城市绿化的效果和效益。

其次,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观赏性和文化价值。

城市绿化不仅是为了改善环境,也是为了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因此,植物的观赏性至关重要。

城市绿化规划者应选择那些具有良好观赏效果的植物,如花期长、花色丰富、叶色鲜艳等。

同时,植物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价值,能够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绿化的吸引力,还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第三,植物的配置策略应考虑空间利用效率和生态连通性。

在城市绿化规划中,空间利用效率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城市绿地通常面积有限,因此应合理配置植物,使得绿地面积最大化。

此外,植物的配置还应考虑生态连通性,即通过合理的植物布局,使得城市中的绿地能够形成一个连续的生态系统,提供给动物以栖息和迁徙的场所。

第四,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策略应考虑社会参与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化规划不应仅仅是专家的决策,而应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意见。

因此,在植物的选择与配置过程中,应开展社会参与,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此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策略还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最后,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策略应注重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结合。

城市绿化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借助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来指导。

因此,城市绿化规划者应关注科学研究的进展,了解不同植物的生态特性和适应性,以便做出更科学的选择与配置。

滇西南城市避灾绿地植物选择

滇西南城市避灾绿地植物选择

第43卷第11期 山西建筑VoL43No.ll2 0 1 7 年 4 月SHANXI ARCHITECTURE Apr.2017 •193 •••绿"ft•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11-0193-02滇西南城市避灾绿地植物选择喜晟乘段晓梅*(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摘要:结合滇西南城市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调查分析了该地区的植物种类与生长习性,并根据滇西南避灾绿地植物的选择 原则,提出了防火、抗震、食用、医疗、防毒、防洪等不同模式的植物配置方案。

关键词:避灾绿地,植物,生长习性,地质灾害中图分类号:T U986 文献标识码:A〇引言城市避灾绿地是保障市民安全的避难所,兼满足景观绿化和 市民户外活动[1],目前在国内正日益受到关注[2],合理选择避灾 绿地植物是实现城市避灾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3]。

目前我国避 灾绿地植物研究在选择方面没有针对特定地区植物适生环境及 易发灾害类型进行考虑,不能“适地适树”或“按需择树”。

选取植 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旅游业发达、地震设防烈度高的滇西南 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出适合避灾绿地应用的植物种类,有助 于提高城市综合防灾避险能力、完善其功能和保障可持续发展,为相关规划与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1研究地概况滇西南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区划范围含普洱市、西双版纳州 和临沧市三个州市区域,总面积8. 78万k m2,总人口 627. 45万。

滇西南险象环生、地质构造复杂,涵盖全省8个地震(带)区中的 两个:澜沧一耿马地震带和思茅一普洱地震区,据统计20世纪以 来滇西南地区M奋6. 0级地震有18次。

地震作为破坏程度最大 的地质灾害,其能衍生出来各种次生灾害,有火灾、洪涝和山体滑 坡等[4’5]。

2滇西南植物调查现状选取普洱市一区九县、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临沧市临翔区、凤 庆县、沧源佤族自治县、云县共16个区、县、城市89处避灾绿地进 行普查,对植物进行辨识、分类、统计与分析。

城市绿化规划方案中的植物选择

城市绿化规划方案中的植物选择

城市绿化规划方案中的植物选择引言城市绿化是现代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增加城市的美观度,还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而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城市绿化的效果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化规划中植物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一、植物选择的原则1. 适应性原则城市环境复杂多变,植物选择应考虑其适应城市气候、土壤和空气质量等因素。

例如,在气候干燥的地区,选择耐旱性强的植物,如仙人掌、龙舌兰等;在气候湿润的地区,选择喜湿耐阴的植物,如蕨类植物、铁线蕨等。

此外,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也应与城市实际情况相适应,避免因土壤不适宜而导致植物生长受限。

2. 生态性原则城市绿化应尽量还原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利用现有的生态资源。

植物选择应优先考虑本地植物,以保持地方特色和生态平衡。

同时,应避免引入外来植物,以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此外,植物选择还应考虑其对生态系统的贡献,如能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给鸟类和昆虫等。

3. 视觉效果原则城市绿化的目的之一是美化城市环境,植物选择应考虑其观赏价值和景观效果。

可以选择具有花期较长、花色丰富的植物,如玫瑰、牡丹等;也可以选择具有独特形态和纹理的植物,如竹子、银杏等。

此外,植物的色彩搭配和空间布局也是提升城市绿化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植物选择的方法1. 调研和评估在制定城市绿化规划前,应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评估工作。

通过调查城市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情况,了解当地植物的分布和适应性。

同时,还应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和偏好,以便选择符合市民口味的植物。

2. 多样性选择城市绿化应尽量保持植物的多样性,避免单一植物种植造成的生态问题。

可以选择不同种类和品种的植物,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以及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以实现全年绿化的效果。

3. 生态修复和保护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还应考虑到生态修复和保护的需求。

可以选择具有吸附污染物和净化空气能力的植物,如银杏、吊兰等;也可以选择具有固土保水和防风固沙功能的植物,如柳树、沙柳等。

居住区绿地防灾避险功能中园林植物的应用探讨

居住区绿地防灾避险功能中园林植物的应用探讨

居住区绿地防灾避险功能中园林植物的应用探讨柏彩云,黄淑,尤海梅*(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在韧性城市理论的研究背景下,从园林植物在防灾避难过程中所起到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出发,对徐州市云龙区的20个居住区进行调查,基于防灾、减灾、救灾3个角度,对居住区内植物种类、配置模式及应用特点等进行分析,发现小区绿地植物配置未充分发挥防灾避险效能,为此提出一些能够应对城市灾害的树种配置原则及方法。

居住区绿地;防灾避险;园林植物;植物配置1.3保证救援通道的畅通植物可以有效地缓解逃难人员的拥挤情况,进行人群的分流,同时高大显眼的树种可以作为集中避险地的标志,引导居民组织营救活动。

深根性的高大树种作为行道树能够支撑住倒塌的房屋,保证疏散通道的顺畅。

1.4缓解生理和心理状态人类是一种重感官的生物,在灾难发生后,暖色调植物往往能够有效缓解居民的情绪,帮助人们平复心情。

同时高大的乔木能给避难居民带来安全感[4]。

2调查区概况及调查方法2.1调查区概况云龙区(117.22°E ,34.25°N )是江苏省徐州市的主城区之一,受东南季风气候影响较大,夏季暴雨频发且集中,加上市区特殊的“锅底洼”地形和“一城三域”的复杂水系,极易导致内涝灾害频繁发生[5]。

除了旱涝、风雹等之类的自然灾害之外,居住小区灾害还包括火灾、病毒传播、煤气爆炸等突发性人为灾害。

据调查,徐州市云龙居住小区曾发生过多起火灾以及暴雨、台风、崩塌地质灾害等。

2.2调查方法2.2.1样地选择。

采用随机抽取样方的调查方法,通过现场调查与文献检索相结合。

根据绿化状况将云龙居住小区分为好、中、差3种类型,从绿化质量较好的小区中选取国信龙湖世家、绿地世纪城、中茵龙湖国际、碧桂园等,绿化质量一般的选择龙湖湾、东方美地、贵邦俊园、如意家园等,绿化质量较差的以民怡园、民富园、四季雅园、民安小区等为研究对象,共选取20处居住小区。

城市绿化规划案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策略

城市绿化规划案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策略

城市绿化规划案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策略引言城市绿化是现代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并改善城市气候。

而城市绿化规划案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策略则是实现城市绿化目标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化规划案中植物选择与配置策略的相关问题。

一、生态适应性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城市绿化规划中,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包括对城市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污染物的抗性。

在选择植物时,应优先选择那些对城市环境适应能力强、能够承受城市污染物的影响较小的植物。

例如,一些耐旱、耐寒、耐盐碱的植物在城市绿化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二、景观效果城市绿化的目的之一是美化城市环境,因此植物的景观效果是植物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植物的景观效果主要包括植物的形态、颜色、花期等方面。

在城市绿化规划中,应根据不同的场所和环境特点选择具有良好景观效果的植物。

例如,在广场和公园等开放场所中,可以选择高大挺拔、花期较长的植物,以增加视觉效果;而在街头巷尾等狭小空间中,应选择矮小、繁密的植物,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

三、生态功能城市绿化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更重要的是为城市提供生态功能。

植物在城市绿化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如净化空气、吸收噪音、调节气温等。

因此,在城市绿化规划中,应选择那些具有较强生态功能的植物。

例如,一些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植物,如常绿乔木、灌木等,可以有效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而一些具有较多叶片的植物,则可以起到较好的吸音效果。

四、物种多样性城市绿化规划中应注重保护和提升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的提升不仅能够增加城市绿化的观赏性,还能够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植物选择中,应尽量选择不同物种的植物,避免大面积种植同一物种的现象。

同时,应选择一些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的植物,以增加城市绿化的生态价值。

五、空间利用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配置策略应考虑到空间的利用效率。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策略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策略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策略引言:城市绿化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在城市中增加绿色植被的覆盖面积,以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在城市绿化规划中,植物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正确选择适应城市环境的植物,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生态问题,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策略,并从生态适应性、景观效果和生态服务功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生态适应性生态适应性是指植物在城市环境中能否适应并生存下去的能力。

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包括气候、土壤、水分等因素都会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

因此,在城市绿化规划中,选择具有良好生态适应性的植物至关重要。

首先,考虑到城市气候的热岛效应,应选择耐热、耐旱的植物。

例如,乌桕、红叶石楠等植物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和耐高温性,能够适应城市中的高温干燥环境。

其次,考虑到城市土壤的质量和污染问题,应选择具有较强的土壤适应性的植物。

例如,银杏、榆树等植物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能够在城市环境中生长良好。

最后,考虑到城市水资源的有限性,应选择适应节水环境的植物。

例如,仙人掌、多肉植物等具有较强的耐旱性,能够在城市中节约用水。

二、景观效果城市绿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生态问题,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以提升城市的美观度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城市绿化规划中,植物的选择也需要考虑景观效果。

首先,考虑到植物的色彩和形态。

选择具有丰富色彩和独特形态的植物,可以增加城市的色彩层次和景观特色。

例如,紫薇、海棠等植物具有艳丽的花朵和独特的形态,能够为城市增添一抹亮色。

其次,考虑到植物的季节变化。

选择具有季节性变化的植物,可以为城市带来不同的景观效果,增加城市的变化性和趣味性。

例如,樱花、枫树等植物在春季和秋季都有独特的颜色和景观效果,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和市民。

最后,考虑到植物的组合和搭配。

选择不同种类、不同高度的植物进行组合和搭配,可以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例如,在城市道路两侧选择高大乔木和矮小灌木的组合,可以形成层次感和立体感,增加城市的美观度。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与景观设计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与景观设计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与景观设计引言城市绿化是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在城市绿化规划中,植物选择与景观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选择与景观设计的相关问题。

一、植物选择的原则1. 生态适应性在城市绿化规划中,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是最基本的考虑因素之一。

由于城市环境的特殊性,植物需要能够适应城市的气候条件、土壤质地以及空气污染等因素。

因此,在选择植物时,应优先考虑那些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的植物品种,如耐旱、耐寒、耐污染等。

2. 观赏性植物的观赏性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植物选择中,应优先考虑那些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品种,如花卉、观叶植物等。

这些植物能够为城市增添色彩,提升城市的美感。

3. 功能性除了观赏性,植物在城市绿化中还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例如,一些具有良好根系结构的植物可以防止土壤侵蚀,提供土壤保持功能;一些具有较大冠幅的树木可以提供阴凉和遮阳的功能。

因此,在植物选择中,还应考虑到植物的功能性,以满足城市绿化的多样化需求。

二、景观设计的原则1. 结构布局城市绿化的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整体的结构布局。

在绿化规划中,应合理安排植物的种植位置和数量,避免过于密集或过于稀疏的布局。

同时,还应考虑到植物的高度、形态和颜色等因素,以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2. 色彩搭配色彩搭配是城市绿化景观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花色和叶色,通过合理搭配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例如,在花坛中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花卉进行组合,形成色彩斑斓的花海。

3. 功能分区城市绿化规划中,景观设计应考虑到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

例如,公园中的休闲区域可以选择一些草坪和树木,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强抗污染能力的植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可以使城市绿化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浅谈防灾型绿地中园林植物防火功能及配植手法

浅谈防灾型绿地中园林植物防火功能及配植手法

浅谈防灾型绿地中园林植物防火功能及配植手法摘要:园林是城市唯一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 是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

园林作为城市开敞空间, 在地震、火灾等灾害发生时, 可作为人民群众紧急避难、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的防灾避难功能主要是通过园林植物来发挥的, 园林植物是发挥防灾避难功能的主体。

我国建立防灾避难园林势在必行, 但城市园林避难场所的建设和研究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尤其在规划设计中还未充分考虑到园林植物的防灾避难功能及其配置手法, 应用园林植物进行防灾避难的相关理论和技术问题还有待解决。

本文分析了防灾型绿地中园林植物防火功能及配植手法。

关键词:绿地园林;植物防火功能;配植手法;我国人口众多, 地域辽阔, 自然地理环境十分复杂, 是一个灾害较多的国家。

中国大部分城市分布在自然致灾因子的多发区, 70%以上的大城市、50% 以上的人口、75% 以上的工农业产值都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在50 万人以上的大中城市中,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 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由于城市灾害具有起因复杂、突发性强、难以预知的特点, 因此, 有效应对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关键是构建科学、有效、完善的防灾避难体系。

一、防灾型绿地中园林植物防火功能1.抗震。

园林树木特别是乔木类树种,植株的根系发达,深入地下距离较深,树冠浓密,分支多,枝干韧性较强,在地震发生时不易折断,能有效防止建筑和墙体倒塌。

宽大的树冠可以防止坠物落下伤人、阻止建筑物彻底垮塌,树下部分为避灾、救灾形成生命通道。

据报道,胸径为0. 7~1m、树冠为6 m、高度10~12m的大树可以承受2层楼房的重量。

多排列植比单株种植抗震效果更加明显。

因此,当地震发生后的危急时刻,园林植物为我们撑起逃生避难的救急通道、赢得更多生存空间。

2.防火。

园林植物通过树冠和枝干隔断火势,对辐射热起到屏蔽作用,并降低风速和火焰高度,延缓和切断火势的蔓延,形成燃烧停止线,提供安全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中的植物选择
摘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不仅是城市的植被景观风貌,而且
也在受灾时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庇护空间。

在对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进
行探讨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利用植物的选择来达到城市绿地整体景
观性、生态性及安全性的结合统一,是值得我们学习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绿地规划;防灾避险;植物选择
中图分类号:tu984.116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城市严重灾害除了引起建筑物及构筑物的破坏之外,同时也会
引起其他次生灾害或衍生灾害。

一般来说,由地震本身造成的直接
损失往往小于因地震所产生的次生灾害所造成的间接损失。

1923年
关东大地震,220处大火连续燃烧3天,70%的居民房屋烧毁[1]。

而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如火灾、水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放
射物扩散等)使得7万人丧生,这占了关东大地震中人口死亡率的
一半以上,因此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所产生的危害极大。

而据调查,
一半以上受灾区域的大火被城市中硬质铺装广场、大型水体、公园
绿地等控制并熄灭。

其中,公园绿地因其特殊性能够防止受灾面积
的扩大,并且能够控制受灾区域影响的速度,这与其独特的植物群
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因此,防灾避险植物规划是城市防灾避险
规划中重要的一环,在进行城市防灾避险规划过程中,我们应重点
考虑到植物的选择。

1植物在防灾避险绿地中的作用
1.1减轻和防护灾害
灾害发生时植被有重要的防灾作用[2]。

可以防止、延缓火灾蔓延,减轻建筑物等倒塌或落物造成的灾害,起界标作用,并对居民避难生活有辅助效果[3]。

防灾避险绿地的树木根深叶茂,在发生地震时一般不会倒伏,能形成庇护空间,容纳受灾群众在其中避险及生存;在灾后树木也是搭建防震棚的主要材料;防火隔离带地震发生后往往伴随着火灾次生灾害的发生,大面积的绿地可以阻隔火势的蔓延,减少次生火灾的发生[4]。

同时防灾避险绿地地势较平整,适宜作为市民灾后临时避难场所。

如唐山大地震后,各公园绿地在抗灾避险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1.2能源提供
在灾难发生之后,能源的供给是所有城市规划都要考虑的。

除了备用电源水源等其他一些市政所配备的资源之外,植物也是很好的能源供给者,可以在备用能源的供给之上起到补助作用。

在城市灾害过后,为了避免任何隐藏的次生灾害,必要时会对受灾的区域断水断电。

而城市震灾避险绿地中的游泳池和人工湖便可成为避灾民众的唯一水源。

同时绿地中落叶乔木的树木枯枝、灌木成为灾民临时的燃料,为居民提供了能源。

城市内种植的具有观赏性的果树也能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

灾害发生时期若在果树结实期内,其花
果能给受灾居民提供临时食物。

1.3保护绿色生命廊道畅通
在城市防灾避险规划中,应急避险通道是疏散人员抢救受灾地区的重要生命线。

如果通道周边植物设置不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防灾避险实施的效果。

深根性树种对于支撑住倒塌的房屋有一定帮助。

由于其根系发达,树木并不会整体倒伏,并且在成列种植的绿化带的控制下,即使沿街建筑物倒塌,也不会对路上的行人和车辆构成太大的威胁;同时一定距离的绿化带也能确保绿色生命廊道的畅通。

2当前防灾避险绿地植物运用的不足之处
2.1防灾避险绿地植物种类功能薄弱
在现行的规划中,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建设在诸多灾难的发生下
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功能仍显得薄弱。

现今城市绿地规划大都从城市景观营造的角度来进行的,还有一些绿地规划只重视绿地的数量,而没有注重绿地的质量,及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对于居民的使用和安全方面考虑不多,对防灾避难的功能考虑更少。

2.2树种的选择只考虑其观赏性,并没有兼顾考虑其在防灾避险绿地中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防震减灾法》,充分发挥城市绿地中所选择的树种的防灾、减灾功能,并纳入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是绿地系统规划应当考虑的内容之一[5]。

而防灾避险绿地要发挥防灾与避险的功能,
不但需要构建良好的道路体系,也要在树种的选取上充分考虑防灾避险的功能需求,同时满足对不同避难人群的关怀。

3防灾避险绿地植物选择原则
3.1生态性原则
防灾避险绿地树种选择需要符合生态需求。

大体需符合“适地适树”生态原则,符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土壤自然条件,以乡土树种为主,部分采用引进和改良的外来树种,形成具有地方特征的植物群落;基调骨干树种选择以乔木树种为主;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结合;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藤本、地被、草坪、花卉相结合,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结构;优先选择抗逆性强(防火、抗旱、耐水湿、抗病虫害等)的树种。

3.2具有防火和遮蔽功能
为了使受灾群众在临时避险地方安全,设计师在规划防灾避险绿地的时候,应尽量布置在居民住宅区附近的城市公园内,而且尽量将防灾避险绿地布置在各个避险绿地的边缘及绿色疏散通道处,形成围合的林带。

对于那些含有较多的树液和水分的树木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火势、阻挡火势的蔓延,因此防灾避险绿地中的主要植物都是能具有防火功能的。

为了能阻挡火势,也可以利用植物的遮蔽功能,通常是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植物群落来种植。

4防灾避险绿地植物选择
规划防灾植被时,需按照市区的状况设定火灾规模,相应地规
划植被带的构成[6]。

考虑到人行需要,多选择常绿树种,乔灌草三层相结合,加强防护作用。

同时可创造性的选用特殊树种,利用其特有的特殊植物景观,起到更为明显的道路避险指示作用,有效快速引导人们安全疏散。

具体的,在选择防灾避险绿地的植物种类上,需要重点从防火类植物、防毒类植物、防风类植物和滞尘能力强植物来考虑。

4.1防火植物
在规划防灾避险绿地时需考虑设置防火隔离带,以保证发生火灾或是由于地震海啸的自然灾害等所导致的次生火灾,使城市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基于美化环境和防火两种功能,防火植被区的树种需考虑对火焰的遮蔽率及抗火性能。

常用的阻防火隔离乔木有枇杷、水杉、悬铃木、国槐、枣、刺槐、夹竹桃、臭椿、小叶榕、三角枫、刺桐、红楠、榆树、槭树、喜树、苦楝、女贞、香樟、朴树、泡桐、三叶木、杜英、苏铁、楠木、青冈栋、棕搁、紫薇、柳树、山茶、景烈白兰、石楠、柳树、火炬树、灯台树、荷木、大叶相思、乌桕、银杏、法国冬青、海桐、广玉兰、罗汉松等。

其中防火能力最强的植物有:海桐、法国冬青、荷木、火炬树、乌桕等。

常用的防火隔离灌木则有鸭脚木、山茶花、海桐、冬青、桃叶珊瑚、杜鹃、十大功劳、八角金盘、小叶女贞、鹅掌柴、小腊、六月雪、金边六月雪、黄杨等(南方)。

4.2防毒植物
火灾或地震海啸引起的工业污染泄露或燃烧产生的毒废气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灾后重建的速度。

所以在规划中适当选择使用具有抗性的植物将有利于减轻次生灾害有毒物质的传播
扩散与危害。

常见的抗二氧化硫植物有乌桕、大叶黄杨、臭椿、法国冬青、刺槐、黑松、鱼鳞松、紫椴、旱垂柳、冷杉、樟子松、榆树、海桐、山杨、白桦等;常见抗氯气的植物有黑松、樟子松、崩松、侧柏、白桦,落叶松、臭松、榆等;而常见抗氟化氢气体的植物有黑松、木槿、乌桕、樟子松、侧柏、刺梅果、小青杨、落叶松、白丁香、山楂、崩松、水曲柳等。

由此可见,法国冬青、悬铃木、乌桕、银杏、黑松、侧柏、榆树、樟子松、白桦等植物是常用的抗各种有毒气体的植物。

4.3防风植物
在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中需要适当距离增加防风植物林带,确保风力不会扩大次生灾害或者衍生灾害面积。

主要的防风树种有:圆柏、青冈栎、麻栎、鹅掌柴、湿地松、山杨榉树、金钱松、灯台树、元宝枫、广玉兰、大叶相思等。

4.4滞尘能力强的树种
城市灾害发生的同时,会伴随着许多尘土的产生。

为了尽快恢复城市的绿化建设,在受灾时需要尽可能的确保植物正常生长,同时减少植物的损伤。

因此,在防灾避险绿地中应多选用滞尘能力强的树种,如:柏类植物(桧柏、龙柏等)、广玉兰、毛白杨、构树、
榆树、泡桐、臭椿、加拿大杨、法国梧桐、木槿、爬山虎、银杏等。

5结语
鉴于城市灾害及其产生的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给人们带来严重的伤害,城市防灾避险绿地更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重中之重。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应做到“平”、“灾”结合,确保其既能在平时成为人们游憩、娱乐和健身的好场所,更能在灾害来临时成为人们的庇护所,使之成为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防灾避险景观综合体。

在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建设时,加强防灾避险绿地植物的多样性和适宜性,提高防灾避险绿地的整体水平是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苏幼坡.日本防灾公园的类型、作用与配置原则[j].世界地震工程.2004(4).
[2] 章美玲.城市绿地防灾减灾功能探讨—以上海市浦东新区
为例[d].中南林学院.2005.
[3] 伊晓燕.城市防灾绿地体系规划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主城
区为例[d].新疆农业大学.2008.
[4] 申世广.基于避震减灾的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思考[j].林业
科技开发.2009(2).
[5] 刘海燕.基于城市综合防灾的城市形态优化研究[d].西安
建筑科技大学.2005.
[6] 施小斌.城市防灾空间效能分析及优化选址研究[d].西安
建筑科技大学.2006.
作者简介:黎明德(1972-),男,湖南株洲人,株洲市天元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园林工程师,从事园林花卉苗木培育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