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时定额计算

合集下载

工时定额(时间定额)、工时定额计算

工时定额(时间定额)、工时定额计算

工时定额(时间定额)、工时定额计算摘要:时间定额(也叫工时定额)是指完成一个工序所需的时间,它是劳动生产率指标。

根据时间定额可以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进行成本核算,确定设备数量和人员编制,规划生产面积。

因此时间定额是工艺规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定额(工时定额)的定义将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时间消耗的限额称为工时定额(时间定额)。

时间定额的组成时间定额由基本时间(Tj)、辅助时间(Tf)、布置工作地时间(Tw)、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Tx)和准备与终结时间(Tz)组成。

•基本时间Tj: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以及表面状态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基本时间。

对机加工而言,基本时间就是切去金属所消耗的时间。

•辅助时间Tf: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称为辅助时间。

主要指:装卸工件、开停机床、改变切削用量、测量工件尺寸、进退刀等动作所消耗的时间。

可查表确定。

•操作时间:操作时间=基本时间Tj+辅助时间Tf•服务时间Tw(布置工作地时间):为正常操作服务所消耗的时间,称为服务时间。

主要指:换刀、修整刀具、润滑机床、清理切宵、收拾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

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7%进行计算。

•休息时间Tx:为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卫生需要所消耗的时间,为休息时间。

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进行计算。

•准备与终结时间Tz:为生产一批零件,进行准备和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准备与终结时间。

主要指:熟悉工艺文件、领取毛坯、安装夹具、调整机床、拆卸夹具等所消耗的时间。

计算方法:根据经验进行估算。

时间定额的计算将上面所列的各项时间组合起来,就可以得到各种时间定额:•作业时间:TB== Tb + Ta•单件时间:Tp==TB + Ts + Tr•单件计算时间:Tc== Tp + Te / n准备与终结时间随批量大小而不同,批量越大,每一零件的准终时间越少。

在大量生产中,产品终年不变,可不计准备与终结时间。

什么是工时定额?

什么是工时定额?

什么是工时定额?问题一:什么是标准工时?工时定额怎么算?标准工时;是指从事某项作业的参考工时或工时定额。

标准工时一般应在同等条件下(同样的机器设备、工作环境、员工技能等)进行多次测量后制定,但也可根据理论计算确定标准工时工时定额=标准工时定额×加工件数弧等级系数+休息生理时间+准备结束时间(分钟)等级系数依加工者工种等级不同而不同,初级工为 1.1,中级工为1,高级工为 0.9。

准备结束时间指工具、刀具、量具准备时间、机床维护时间、环境卫生清扫时间、理解图纸时间、送检时间、工序转移时间等。

问题二:什么是工时定额,要准确的定义工时定额也可称“时间定额”,是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量所规定的时间消耗量。

如对车工加工一个零件、装配工组装一个部件或一个产品所规定的时间;对宾馆服务员清理一福客房所规定的时间。

问题三:什么是工时定额管理?工时定额管理办法(草案)1、目的建立合理化、标准化的工时管理办法, 依据工时定额规范生产,并作为川理利用人员、工艺改进、成本核算的依据,从而提高公司经营管理及生产管理水平。

2、适用范围2.1 公司业务相关的间接人员及制造部直接人员的工时管理和运用。

2.2 生产工时周报表、月报表之统计分析。

3、职责3.1 工程技术部组织相关人员核定标准工时;3.2 运营总监对标准工时进行决策、批准。

3.3 制造部经理、车间主任对标准工时的合理性有建议的职责。

4、阶段划分4.1 生产工艺的制定;4.2 标准工时定额的初步确定;4.3 标准工时定额的进一步确定,同时工时定额试执行;4.4 工时定额执行,标准工时定额调整。

这四个阶段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5、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5.1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走群众路线,使其具有坚实的群众路线。

5.2制定工时定额应有科学依据,力求做到先进合理。

5.3制定工时定额要考虑各车间、各工序、各班组之间的平衡。

5.4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方针。

-2016-工时定额计算实用标准

-2016-工时定额计算实用标准
2. 无心磨工时定额(含辅助工时) T 机(min ) T= kdL 120 式中: L — 单件被加工零件总长; k d —直径系数:d ≤16, k d =1.0 d >16, k d =1.2 六.铣床工时定额计算标准 1、铣床工时:T=T 机+ T 装卸+T 去毛剌 1.1 铣床机动加工工时:T 机 A :切削速度A (mm/min ) B :加工段系数. 切削速度A T 机= 加工长度 ×B A
公式: 1.2 修磨去割碴工时: T 修磨= T 风割 / 2 2.焊接单件工时: T 焊接=T 工件装卸+T 点焊+ T 全焊 2.1 装卸工件工时:T 工件装卸=(T 01+0.2n )B 式中: T 01—装卸基本工时;(取T 01=0.2);
n-- 工件数 B-- 重量系数(见表) 2.2.点焊单件工时:T 点焊= T 02+0.1J+0.1N 式中:T 02—点焊基本工时; J —点焊数; N —点焊时工件翻转次数; 2.3. 全焊单件工时:T 全焊(min ) T 全焊= T 03+0.1M+0.1N+L Σ/200+0.2NC 式中: T 03—全焊基本工时; T 风割= 风割线长度 ×3+1.5 V M—焊缝段数; N—全焊时工件翻转次数; LΣ--焊缝长 NC---焊接参数调节次数 注:1、小件装卸与点焊工时合并,统称点焊工时; 2、圆周焊每翻转90°为一次翻转次数; 3、圆周焊每180°为一条焊缝; 4、水平直条焊缝毎150mm折一条焊缝;超过部份按其折箅焊缝条数。 重量系数(B)
注:车床加工工件的直径≤Φ20mm时的套、销等切断含端面工时。 10.车床装卸时间:按附表一《车床装缷时间标准》 11. 小车:⑴.小车端面:按大车端面计算标准的75%计算。 ⑵. 小车切断、及车外圆:按大车车外圆的125%计算。 ⑶. 小车需调头加工只倒内角一个工序时:需增加 0.1min的辅助时间。 12 材料加工难度系数

产品工时定额计算公式

产品工时定额计算公式

产品工时定额计算公式产品工时定额的计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考量呢。

咱们先来说说什么是产品工时定额。

简单来讲,它就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项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时间消耗标准。

这就好比你要跑一场马拉松,规定好你每公里大概要跑多长时间一样。

那怎么来计算这个产品工时定额呢?这就有一个基本的公式啦。

产品工时定额 = 作业时间 + 布置工作地时间 + 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 + 准备与结束时间。

作业时间呢,就是工人直接用于加工产品,使之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所消耗的时间。

比如说,一个工人在车床上加工一个零件,车削这个动作所花费的时间就是作业时间。

布置工作地时间,就像是你做完作业要收拾好桌子一样。

工人在工作过程中,用于照管工作地,使工作地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和秩序所消耗的时间。

比如整理工具、清扫工作场地等等。

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这个好理解吧?就像我们学习累了要休息一会儿,喝点水、上个厕所啥的。

工人在工作中为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上的需要所消耗的时间。

准备与结束时间,这是指工人为了生产一批产品或完成一项工作,事先进行准备和事后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

比如加工一批零件之前,要调试设备、准备工具等;完成这批零件之后,要收拾工具、关闭设备等。

给您讲个我曾经在工厂里的事儿吧。

有一次,我们要生产一批新的零件,我负责计算工时定额。

其中有一道工序是焊接,工人师傅焊接一个零件的动作非常熟练,我掐表计算,他纯焊接的作业时间大概是15 分钟。

但是他每焊接完 5 个零件,就要花 5 分钟整理一下焊接台,更换一下焊条,这就是布置工作地时间。

工作两个小时左右,他会休息 15 分钟,喝点水,活动活动身体,这 15 分钟就是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

在开始这批零件的焊接之前,他花了 30 分钟调试焊接设备,准备各种工具,这就是准备时间;全部零件焊接完成后,又花了 15 分钟清理现场,收拾工具,这就是结束时间。

通过这样详细的观察和记录,我把这些时间加起来,再根据这批零件的数量,就能够比较准确地计算出每个零件焊接工序的工时定额啦。

工时定额计算公式

工时定额计算公式

工时定额计算公式
1.基本工时:基本工时是指在理想环境下,完成一定工序所需的基本时间,通常以分钟为单位。

基本工时的确定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并记录时间来测定,也可以通过工时研究分析方法来确定。

2.校正系数:校正系数是对工序中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修正的系数,它可以对基本工时进行调整。

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工艺技术水平、工人操作水平、机器性能、辅助设备等。

校正系数的确定可以依据经验,也可以通过对样本进行实际测试和数据分析来确定。

3.工艺余量:工艺余量是指为了考虑到工序中的不确定因素而额外增加的一定时间。

工艺余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一般情况下,需要根据工艺难度、工序稳定性、材料供应等因素进行量化。

综合考虑以上要素
工时定额=基本工时×校正系数+工艺余量
需要注意的是,工时定额计算公式只是一个基础的计算模型,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生产环境和要求进行修正和调整。

另外,工时定额计算还需要考虑到工作能力评估和特殊情况的处理,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提高工时定额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和工时研究方法。

计算机软件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和模型来进行工时定额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工时研究方法可以通过采集实际的工时数据和流程信息,对工序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确定更准确的工时定额。

总之,工时定额计算公式是制定生产计划和管理生产活动的重要工具,通过合理地确定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可以实现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准确的工时定额计算公式有助于生产组织和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工时定额计算公式[1]

工时定额计算公式[1]

工时定额计算公式(一)时间定额时间定额不仅是衡量劳动生产率的指标,也是安排生产计划,计算生产成本的重要依据,还是新建或扩建工厂(车间)时计算设备和工人数量的依据。

制定合理的时间定额是调动工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它一般是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或类比的方法,或者通过对实际操作时间的测定和分析的方法进行确定的。

在使用中,时间定额还应定期修订,以使其保持平均先进水平。

在机械加工中,完成一个工件的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T0,称为单件工序时间。

它由下述部分组成。

1 .基本时间tb基本时间是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

对机械加工而言,就是直接切除工序余量所消耗的时间(包括刀具的切入或切出时间)。

基本时间可按公式求出。

例如车削的基本时间tb 为:式中tb ——基本时间( min );Lj——工作行程式的计算长度,包括加工表面的长度,刀具切出和切入长度( mm );Z ——工序余量( mm );n——工件的旋转速度( r/min );f——刀具的进给量( mm/r );ap——背吃刀量( mm )。

2 .辅助时间 ta辅助时间是为保证完成基本工作而执行的各种辅助动作需要的时间。

它包括:装卸工件的时间、开动和停止机床的时间、加工中变换刀具(如刀架转位等)时间、改变加工规范(如改变切削用量)的时间、试切和测量等消耗的时间。

辅助时间的确定方法随生产类型而异。

大批大量生产时,为使辅助时间规定得合理,需将辅助动作分解,再分别确定各分解动作的时间,最后予以综合。

中批生产则可根据以往的统计资料来确定。

单件小批生产则常用基本时间的百分比来估算。

3 .技术服务时间tc技术服务时间是指在工作进行期间内,消耗在照看工作地的时间,一般包括:更换刀具、润滑机床、清理切屑、修磨刀具、砂轮及修整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

4 .组织服务时间tg组织服务时间是指在整个工作班内,消耗在照看工作地的时间,一般包括:班前班后领换及收拾刀具、检查及试运转设备、润滑设备、更换切削液和润滑剂以及班前打扫工作场地、清理设备等消耗的时间。

工时定额计算(最终版)

工时定额计算(最终版)

六. 磨
床 ................................................................................................................... 26
1.平面磨时间定额标准 ............................................................................................... 26
车床时间定额标准通用部分52c615c618时间定额标准103c620时间定额标准124c630时间定额标准145c650时间定额标准16二镗床171镗床时间定额标准17三立式机床181立式机床时间定额标准18四龙门刨床201龙门刨床时间定额标准20五牛头刨床221牛头刨床时间定额标准22六磨床231平面磨时间定额标准232外元磨时间定额标准253内元磨时间定额标准27七
十. 插
床 ................................................................................................................. 44
1.插床时间定额标准 ................................................................................................... 44
2. 铸造复杂程度分类 .................................................................................................... 68 十七 . 铆 工 ............................................................................................................................ 71 1.铆工时间定额标准(一) ....................................................................................... 71

工时定额计算

工时定额计算

1.计算法工序工时定额=主加工工时+辅助工时主加工工时的确定:根据产品图纸、加工面余量、加工工艺、机床的工艺参数(主轴转速、走刀量、吃刀量)计算。

冲床、油压机、压铸机、电炉等可按机床上设定(或技术要求)的工艺时间或节拍来确定.辅助工时的确定:装夹时间、对刀时间、磨刀准备时间、人工休息、换模时间等之总合。

这类时间以实测或经验估算为准,有些企业是按标准和制度来执行。

2.实测法以中等水平的操作工在机床上现场操作,实测工时。

3.类比法按已有的相似零件的工时定额进行比较、估算,这点全靠成熟工时定额的积累。

确定工时定额的实践性、经验性很强,实际运用时先以计算法或类比法估算,然后以实测法验证、修正.这是我们总结的“一算、二比、三验”法,适合于各种工艺和工序上确定工时定额.最后,总合所有工序上的加工工时就能得到产品加工的工时定额.制定工时定额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编制销售、生产计划以及成本核算、报价的基本数据,同时也是劳动考核的基础。

希望大家重视它,掌握它,并灵活运用。

时间定额时间定额也叫“工时定额”,是劳动定额的一种(详见劳动定额),是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量所规定的时间消耗量。

如对车工加工一个零件、装配工组装一个部件或一个产品所规定的时间;对宾馆服务员清理一间客房所规定的时间。

时间定额是某工序占用时间的定额,即一件产品或其在具体某工序上所消耗的时间。

要了解时间定额的定义和作用,熟悉作业时间的内容,了解非作业时间的内容及其与作业时间的基本比例。

时间定额包括: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与生理时间、准备与终结时间。

工时定额管理规定一、工时定额制定的目的为了提高公司计划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并为成本核算、劳动定员提供数据,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定。

二、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1、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走群众路线,使其具有坚实的群众路线。

2、制定工时定额应有科学依据,力求做到先进合理.3、制定工时定额要考虑各车间、各工序、各班组之间的平衡.4、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方针。

工时定额计算公式

工时定额计算公式

(一)时间定额时间定额不仅是衡量劳动生产率的指标,也是安排生产计划,计算生产成本的重要依据,还是新建或扩建工厂(车间)时计算设备和工人数量的依据。

制定合理的时间定额是调动工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它一般是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或类比的方法,或者通过对实际操作时间的测定和分析的方法进行确定的。

在使用中,时间定额还应定期修订,以使其保持平均先进水平。

在机械加工中,完成一个工件的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T0,称为单件工序时间。

它由下述部分组成。

1 .基本时间t b基本时间是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

对机械加工而言,就是直接切除工序余量所消耗的时间(包括刀具的切入或切出时间)。

基本时间可按公式求出。

例如车削的基本时间t b 为:式中t b ——基本时间( min );L j——工作行程式的计算长度,包括加工表面的长度,刀具切出和切入长度( mm );Z ——工序余量( mm );n——工件的旋转速度( r/min );f——刀具的进给量( mm/r );a p——背吃刀量( mm )。

2 .辅助时间t a辅助时间是为保证完成基本工作而执行的各种辅助动作需要的时间。

它包括:装卸工件的时间、开动和停止机床的时间、加工中变换刀具(如刀架转位等)时间、改变加工规范(如改变切削用量)的时间、试切和测量等消耗的时间。

辅助时间的确定方法随生产类型而异。

大批大量生产时,为使辅助时间规定得合理,需将辅助动作分解,再分别确定各分解动作的时间,最后予以综合。

中批生产则可根据以往的统计资料来确定。

单件小批生产则常用基本时间的百分比来估算。

3 .技术服务时间t c技术服务时间是指在工作进行期间内,消耗在照看工作地的时间,一般包括:更换刀具、润滑机床、清理切屑、修磨刀具、砂轮及修整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

4 .组织服务时间t g组织服务时间是指在整个工作班内,消耗在照看工作地的时间,一般包括:班前班后领换及收拾刀具、检查及试运转设备、润滑设备、更换切削液和润滑剂以及班前打扫工作场地、清理设备等消耗的时间。

-工时定额计算标准

-工时定额计算标准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计算标准一.锯床工时定额计算标准1.工时计算公式:T=(k mT机+nT 吊+T 装卸)k 2式中:k m —材料系数n —一次装夹工件数;n=1-2;k 2—次装夹工件数修正系数, k 2=1 (n=1);k 2=(n=2)2.机动时间:T 机2.1. 方料:式中: H-板厚mmk B - 材料宽度系数, 查下表.棒料:式中D —棒料外径 mm. 管料:式中d 0—管料内径;mm.方管:式中:H —方管外形高mmH 0—方管内腔高mmB 0—方管内腔宽mmT 机 = k BH20 T 机=D 24T 机= D—d 0224 10000 T 机= H —H 0*B 0 20 80003.吊料时间:4.装卸料时间及其它时间:综上所述:方料:T=(++) H 0*B 0 (min )圆料:T=(++) d 02(min )n —一次装夹工件数;n=1-2;k 2—次装夹工件数修正系数,k 2=1(n=1);k 2=(n=2)材料加工难度系数二.剪板冲压折弯工时定额计算标准1.剪板工时定额计算方法A.剪板单件工时定额:a —每块工时系数、见表b —剪角次数剪板工时系数表B. 剪板去毛刺T 毛剌:(min )T 毛剌 = + L/400 L-处理长度T 吊=L 1000T 装卸=+L+D 1800840T= k* ( a + ba) 3C. 剪板校正T校:(min)材料系数:K=1~注:材料系数不含单件长度L≤150mm或单件重量≤250g的零件。

2.冲压T冲(min):T冲=a每冲一次工时3.折弯工时定额计算方法折弯工时定额T折(min):T折=Σa i折弯工时定额系数表注:规格栏中,为折弯长度,a为每折一刀的工时(理论计算:每刀分×折=+=→)↓准备工时三.风割焊接工时定额计算标准1.风割风割工时:T风割(min)公式:T风割=风割线长度×3+ V修磨去割碴工时: T修磨= T风割 / 22.焊接单件工时: T焊接=T工件装卸+T点焊+ T全焊装卸工件工时:T工件装卸=(T01+)B式中:T01—装卸基本工时;(取T01=);n-- 工件数B-- 重量系数(见表).点焊单件工时:T点焊= T02++式中:T02—点焊基本工时;J—点焊数;N—点焊时工件翻转次数;. 全焊单件工时:T全焊(min)T全焊= T03+++LΣ/200+式中:T03—全焊基本工时;M—焊缝段数;N—全焊时工件翻转次数;LΣ--焊缝长NC---焊接参数调节次数注:1、小件装卸与点焊工时合并,统称点焊工时;2、圆周焊每翻转90°为一次翻转次数;3、圆周焊每180°为一条焊缝;4、水平直条焊缝毎150mm折一条焊缝;超过部份按其折箅焊缝条数。

定额工时比例法计算公式

定额工时比例法计算公式

定额工时比例法计算公式
1.定额工时比例法概述
工时=标准工时×定额比例
其中,标准工时是指用于衡量标准工作任务所需时间的常数或指标,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进行设定。

定额比例则是根据具体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来确定,一般可以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工作单位数量、工作熟练程度等因素进行评估。

3.注意事项
在使用定额工时比例法进行工时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定合适的标准工时:标准工时应该能够准确反映出所需工作任务的实际完成时间。

可以通过过去的实际工作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设定。

-考虑任务的复杂程度:不同的工作任务具有不同的难易程度,因此在确定定额比例时,需要考虑任务的复杂程度。

一般来说,任务越复杂,定额比例就越高。

-考虑工作单位数量:如果工作任务需要同时处理多个工作单位,那么需要考虑每个单位的数量对工时的影响。

如果每个单位完成工作所需时间差异较大,则可以适当调整定额比例以反映出这种差异。

-考虑工作熟练程度:对于同一任务,不同工人的完成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他们的工作熟练程度可能各不相同。

因此,在使用定额工时比例法时,需要考虑工人的熟练程度对工时的影响。

总结:定额工时比例法是一种常用的工时计算方法,通过设定标准工时和定额比例,可以快速且相对准确地计算出工作任务所需的工时。

但需要注意合适的标准工时设定和定额比例的合理评估,以准确反映出工作任务的实际完成时间。

工时定额计算公式

工时定额计算公式

(一)时间定额时间定额不仅是衡量劳动生产率的指标,也是安排生产计划,计算生产成本的重要依据,还是新建或扩建工厂(车间)时计算设备和工人数量的依据。

制定合理的时间定额是调动工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它一般是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或类比的方法,或者通过对实际操作时间的测定和分析的方法进行确定的。

在使用中,时间定额还应定期修订,以使其保持平均先进水平。

在机械加工中,完成一个工件的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T0,称为单件工序时间。

它由下述部分组成。

1 .基本时间t b基本时间是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

对机械加工而言,就是直接切除工序余量所消耗的时间(包括刀具的切入或切出时间)。

基本时间可按公式求出。

例如车削的基本时间t b 为:式中t b ——基本时间( min );L j——工作行程式的计算长度,包括加工表面的长度,刀具切出和切入长度( mm );Z ——工序余量( mm );n——工件的旋转速度( r/min );f——刀具的进给量( mm/r );a p——背吃刀量( mm )。

2 .辅助时间t a辅助时间是为保证完成基本工作而执行的各种辅助动作需要的时间。

它包括:装卸工件的时间、开动和停止机床的时间、加工中变换刀具(如刀架转位等)时间、改变加工规范(如改变切削用量)的时间、试切和测量等消耗的时间。

辅助时间的确定方法随生产类型而异。

大批大量生产时,为使辅助时间规定得合理,需将辅助动作分解,再分别确定各分解动作的时间,最后予以综合。

中批生产则可根据以往的统计资料来确定。

单件小批生产则常用基本时间的百分比来估算。

3 .技术服务时间t c技术服务时间是指在工作进行期间内,消耗在照看工作地的时间,一般包括:更换刀具、润滑机床、清理切屑、修磨刀具、砂轮及修整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

4 .组织服务时间t g组织服务时间是指在整个工作班内,消耗在照看工作地的时间,一般包括:班前班后领换及收拾刀具、检查及试运转设备、润滑设备、更换切削液和润滑剂以及班前打扫工作场地、清理设备等消耗的时间。

单位产品工时定额计算公式

单位产品工时定额计算公式

单位产品工时定额计算公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是衡量生产效率和成本的重要指标之一。

简单来说,它就是生产一件产品所需要的标准工时。

那单位产品工时定额的计算公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来瞧瞧。

先给您举个例子,就说生产一个小玩具吧。

假设生产线上有几道主要工序,分别是组装、喷漆和包装。

组装这道工序,熟练工人平均需要 15 分钟;喷漆呢,大概要 10 分钟;包装相对简单点,8 分钟就差不多了。

那咱们来算一算这个小玩具的单位产品工时定额。

这就要把每道工序所需的时间加起来。

15 分钟的组装时间,加上 10 分钟的喷漆时间,再加上 8 分钟的包装时间,总共就是 15 + 10 + 8 = 33 分钟。

不过,这里面还得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比如说,工人在工作中可能会有短暂的休息,设备可能会出现故障需要维修,还有材料的供应可能不及时等等。

这些都会影响实际的生产效率。

所以,在计算单位产品工时定额的时候,不能简单地把各个工序的时间相加。

通常还需要加上一定的宽放时间,这个宽放时间就是为了应对那些不可预见的情况。

宽放时间的比例怎么确定呢?这得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和经验来判断。

如果生产环境比较稳定,设备状态良好,宽放时间可能占总工时的 5%左右;要是生产条件比较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多,宽放时间可能就得提高到 10%甚至更多。

咱们还是拿刚才那个小玩具来说,如果宽放时间比例确定为 8%,那么宽放时间就是 33×8% = 2.64 分钟。

所以,这个小玩具的单位产品工时定额最终就是 33 + 2.64 = 35.64 分钟。

再比如说,一家工厂生产手机壳。

生产过程包括注塑成型、打磨、印刷图案等工序。

注塑成型平均需要 20 分钟,打磨 12 分钟,印刷图案 15 分钟。

把这几个时间加起来就是 20 + 12 + 15 = 47 分钟。

假设这家工厂的宽放时间比例是 7%,那么宽放时间就是47×7% ≈ 3.29 分钟。

这样,手机壳的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就是 47 + 3.29 = 50.29 分钟。

单位定额工时计算公式

单位定额工时计算公式

单位定额工时计算公式单位定额工时计算公式在生产和管理中可是个相当重要的工具呢。

先来说说啥是单位定额工时。

简单讲,就是完成单位产品或者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所规定的标准工时。

这就好比你做饭,炒一盘青菜规定自己 10 分钟搞定,这 10 分钟就是一个定额工时。

那单位定额工时计算公式是啥呢?一般来说,它等于作业时间加上宽放时间再除以总的生产数量。

咱先说作业时间。

这就是工人实实在在干活儿的时间。

比如说,生产一个零件,工人在机器上操作的时间就是作业时间。

宽放时间呢,这就有点意思啦。

就像你学习累了,得休息一会儿喘口气,宽放时间就是给工人的“喘气儿”时间。

包括生理宽放时间,比如上厕所、喝水;还有疲劳宽放时间,工作久了人会累嘛,得让身体和精神恢复恢复;还有作业宽放时间,像整理工具、打扫工作场地啥的。

举个例子吧,就说生产小玩具车。

一个工人生产一辆玩具车,在机器上操作的作业时间是 20 分钟。

然后呢,中间他上厕所花了 5 分钟,累了休息 10 分钟,整理工具啥的又花了 5 分钟,这加起来宽放时间就是 20 分钟。

一天下来,他一共生产了 10 辆玩具车。

那单位定额工时就是(20 + 20)÷ 10 = 4 分钟/辆。

在实际运用中,这个公式可帮了大忙啦。

比如说工厂要安排生产计划,根据单位定额工时就能算出需要多少工人、多少时间能完成任务。

要是不搞清楚这个,那生产可就乱套了,要么工人累得要死,要么产品交不出来。

而且啊,单位定额工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技术进步、工人熟练程度提高,作业时间可能会缩短;工作环境改善了,宽放时间也可能调整。

这就需要管理者时刻关注,及时更新单位定额工时的数据,不然决策就容易出错。

比如说有个小工厂,之前算的生产某个产品的单位定额工时是 5 分钟,老板就按照这个安排生产。

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工人操作熟练了,作业时间减少了,但老板没重新算单位定额工时,还按原来的安排,结果生产了一堆多余的产品,库存积压,占了不少资金。

工时定额计算公式

工时定额计算公式

一时间定额时间定额不仅是衡量劳动生产率的指标,也是安排生产计划,计算生产成本的重要依据,还是新建或扩建工厂车间时计算设备和工人数量的依据;制定合理的时间定额是调动工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它一般是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或类比的方法,或者通过对实际操作时间的测定和分析的方法进行确定的;在使用中,时间定额还应定期修订,以使其保持平均先进水平;在机械加工中,完成一个工件的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T0 ,称为单件工序时间;它由下述部分组成;1 .基本时间t b基本时间是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对机械加工而言,就是直接切除工序余量所消耗的时间包括刀具的切入或切出时间;基本时间可按公式求出;例如车削的基本时间t b 为:式中t b ——基本时间 min ;L j——工作行程式的计算长度,包括加工表面的长度,刀具切出和切入长度 mm ;Z ——工序余量 mm ;n——工件的旋转速度 r/min ;f——刀具的进给量 mm/r ;a p——背吃刀量 mm ;2 .辅助时间t a辅助时间是为保证完成基本工作而执行的各种辅助动作需要的时间;它包括:装卸工件的时间、开动和停止机床的时间、加工中变换刀具如刀架转位等时间、改变加工规范如改变切削用量的时间、试切和测量等消耗的时间;辅助时间的确定方法随生产类型而异;大批大量生产时,为使辅助时间规定得合理,需将辅助动作分解,再分别确定各分解动作的时间,最后予以综合;中批生产则可根据以往的统计资料来确定;单件小批生产则常用基本时间的百分比来估算;3 .技术服务时间t c技术服务时间是指在工作进行期间内,消耗在照看工作地的时间,一般包括:更换刀具、润滑机床、清理切屑、修磨刀具、砂轮及修整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4 .组织服务时间t g组织服务时间是指在整个工作班内,消耗在照看工作地的时间,一般包括:班前班后领换及收拾刀具、检查及试运转设备、润滑设备、更换切削液和润滑剂以及班前打扫工作场地、清理设备等消耗的时间;5 .自然需要及休息时间t n自然需要及休息时间是工人在工作班内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上需要所消耗的时间;在实际劳动量计算时,为了简化单件时间的计算,通常把t c 、t g 、t n 三部分时间统一化为占t b 和t a 的百分数,即宽放时间:式中β——t c 、t g 、t n占t b 、t a的百分比;因此单件工序时间T0 可用下式计算:单件工序时间不应包括以下内容:与基本时间重合的辅助时间;换件或换工序所需要的机床调整时间;由于生产组织、技术状态不良和工人偶然造成的时间损失;为返修或制造代替废品的工件而化费的时间6 .调整时间T j 准备终结时间调整时间是指成批生产中,为了更换工件或换工序而对设备及工艺装备进行重新调整所需的时间,又称为准备——终结时间;调整时间是工人为生产一批产品或零、部件,进行准备和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如在单件或成批生产中,每次开始加工一批零件时,工人需要熟悉工艺文件、领取毛坯、材料、工艺装备、安装刀具和夹具、调整机床和其它工艺装备等消耗的时间;加工一批工件结束后,需拆下和归还工艺装备、送交成品等消耗的时间;调整时间 T j 既不是直接消耗在每个零件上,也不是消耗在一个班内的时间,而是消耗在一批工件上的时间;因而分摊到每个工件上的时间为T j/N , N为批量;7 .计价时间T p计价时间性又称单件核算定额,是指完成一件产品的一道工序规定的时间定额,是企业进行计划编制,核算生产能力和进行经济核算时的依据;因此,计价时间应由单件工序时间 T 0 和分摊到每个工件上的调整时间T j/N两部分组成;大量生产中, N 值较大, T j/N≈ 0 ,即可忽略不计;所以;T基=L/ns, L=L1+L2qT有变量=T有变末/T有变首n-1注:T基:基本时间L:工件加工长度n:转速.工作台行程或刀具每分钟往复行程S:每转进给量.螺距导程L1:切入量L2:超出量q:公比数T有:工步有关辅助时间T有常=常量,T有变=变数劳动定额概论一、定额标准1、费用定额:以时间衡量2、成本定额:针对产品来讲费用归集于成本①物料消耗定额量如机床:车、铣、刨、磨毛坯②人工成本定额③资产折旧标准/办法:一经选择不可更改④动力消耗定额:热电⑤管理费用定额二、劳动定额: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生产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1、规范性:标准严肃、正规、经济管理法规、强制性2、相对性:水平①生产技术条件:规模正比、类型大量、成批、单件、寿命周期②组织条件:体现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三班制、四班五班三运转解决了三班制的周末生产问题原材料供应、装备③职工素质④劳动态度3、预定性:在产品设计好时就应设计好定额,根据统计数据不断修改直至完善,成为标准;4、凝固性:包括稳定性刚性和工人凝固状态的劳动、劳动成果不是过程;5、合格产品或劳务三、劳动定额的形成1、产量定额: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产品单一、规模较大的企业单位用这个定额标准;装置生产化学一般不用劳动定额;机械加工企业劳动定额非常重要;2、工时定额:生产单位产品所规定的时间消耗量;适用于多品种、产品复杂的企业;3、看管定额:一个或一组工人同时看管的设备台数;适用于纺织、热处理行业4、服务定额:对一名服务人员所规定的服务工作量;适用于传统服务业,工作量、工作效率的规定;5、销售定额:销售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销售金额回款额;商业企业多用四、劳动定额的种类1、现行定额2、计划定额:计划期和产品寿命周期有关;3、不变定额:将现行定额固定下来,无计划定额之说;4、设计定额:设计人员研发人员在设计新产品或新工厂时使用的定额;设计产品是控制成本;更重要的是新工厂的设计:各种生产能力如何匹配;5、单件或单项定额重点:一个零件或一个工序的劳动定额;6、产品或综合定额:一件产品或一项任务总的劳动定额;建筑、施工企业7、全国性定额:全国统一制定的劳动定额;计划经济:指令;市场经济:只有极少数指导性的仍存在8、行业定额普遍存在、发展成熟、受到法律和市场制约系统:行政的制约、约束;协会:国外,联合会,工会,整合效率、分担成本9、企业定额:是最主要的定额形式五、产量定额与工时定额和关系1、班产量定额=工作班时间/工时定额2、产量定额与工时定额变化率的关系ΔQ=ΔT/1-ΔTΔT=ΔQ/1+ΔQΔQ:产量定额增加的百分比ΔT:工时定额增加的百分比六、劳动定额的发展过程一初期1、斯密:劳动分工、劳动计量、劳动效率制针:20-4806个分工和协作产生了计量2、瓦特鲁宾逊:工作流程管理工作流程、流程再造、标准产量、按成果支付工资3、巴贝奇1 分析制造程序与成本2 应用时间研究4、冯杰斯:疲劳研究二科学管理阶段实验、动作研究定量作业管理吉尔雷·布斯夫妇工程师和心理学1、研究人机关系、劳动效率方法在此之前多用纪律、惩罚、威胁来提高生产效率人体工效学、以人为本公平与效率稳定管理权最终还是由资本决定人机关系是指技术关系、数量关系,发展的极限就是流水线节拍2、动作分析以工作为中心强度、体力、疲劳3、工艺路线、切削用量工艺:加工零件的方法工具、尤其是在精度上类似指标还有光洁度是公差与配合的问题4、劳动条件霍桑实验:条件→满意→效率由满意产生了组织行为学,原名为管理心理学5、差别计件工资制度6、新标准、新方法培训工人学徒制并不适应大机器工业、产业革命、不是工业文明指纪律、标准、统一、协调、配合7、建立职能科室,变直线制为以计划管理为中心的职能制,实质质量检控管理复杂化的要求市场部:策划,脑力劳动为主;营销部:物流,体力劳动为主;七、劳动定额的作用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科学管理的必要手段;1、企业编制计划的基础年度生产计划、年度财务计划资金计划/财务预算、年度维修计划、成本计划、人力资源计划;带有强制色彩;2、合理安排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1协调比例避免窝工,整体考虑2改善操作与原理,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时间观测看原定额是否有问题;3推广先进经验3、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基础,按劳分配的尺度4、员工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八、劳动定额工作的基本内容1、研究制定定额工作的科学方法2、研究工艺与流程,系统性3、研究操作和动作现在基本不用研究动作机械化、自动化4、研究工时的合理使用5、制定定额6、实施7、数据资料的收集8、修改定额九、原则1、科学性原则:规律、方法更多关注的是方法、原理即懂管理又懂技术2、专业精神与群众路线相结合3、系统效率原则第二章生产过程与工时消耗分类第一节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此时提到的定额都指工时定额一、生产过程机加工企业最具代表性,管理起来比较复杂1、生产准备过程:产品在投产前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技术、组织、准备工作;例:产品设计、工艺准备装备准备、原材料计划、外协件、劳动组织的调整车间调整、班组的调整、职工培训、定额技术准备工作2、基本生产过程: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或经过自然力的作用对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行加工,使之成为产品的过程;车、铣、刨、麿表面处理3、辅助生产过程:为了保证基本生产过程能够正常进行,而做的各种辅助性生产活动;水电气的准备、机器检修、设备工具制造;4、生产服务过程:为保证2和3的进行所作的原材料供应和服务工作;二、生产类型1、大量生产2、成批生产3、单件生产三、生产类型对劳动定额的影响1、对定额制定方法的影响1 单件: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抽样调查法2 成批:以工序和工步为对象,通过测时的方法3 大量:以动作单元为对象测时2、对定额标准的影响单件:大概标准,典型定额标准成批:基本过程、辅助过程、生产服务过程的粗略标准大量;尽量详尽,详细3、对定额构成和水平的影响大量:单件时间定额不计算准备结束时间成批:以作业时间百分比来表示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与自然需要时间;第一节工序及其组成部分一、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上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生产活动,加工一个零件时,当使用的设备或工作地点改变了,就是另外一个工序了;工序分为若干个工步;二、工步:完成一个工序所必须的工作步骤:其特点是采用同一工具和同一工作范围,其中任何一项有所改变就是另外一个工步了;如:改变零件的加工表面、改变工具和切削用量三、走刀:工步内的一加工,是工步内的重复部分,每切掉一层称为一次走刀;四、操作:工人使用一定的方法为完成某一工步所作的完整行为;1、基本操作:完成工序工艺要求的操作实质性的;工人利用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使其形状、大小、表面状况、性能、成份结构发生变化的操作;1 机动操作:工人监视、机器自动2 装置性操作:在装置内自动完成3 机手并动操作:工人操作机械完成4 手动操作:工人手持工具从事手动劳动2、辅助操作如:装卸零件、改变机床上的机件位置、改变机床速度、更换工具、检验零件尺寸;五、动作:操作过程的进一步分解;六、动作单元:动作最小的自然分割;移动、抓住、对正、装配、使用、拆卸、放下、精神作用读、检视、计算、回忆七、综合操作1、工艺综合操作:按照工艺的连续性,将个体综合合并构成;如一次走刀2、计算综合操作:由相同影响定额因素的操作合并而成;如:尺寸、材料、重量八、工序结构与定额关系工序结构:工序组成部分划分的精细程度和排列顺序1、合理的工序结构可以减少辅助操作、缩短工时消耗2、合理设计工序结构使基本操作与辅助操作相互交叉,可以提高工作效率;3、研究的分析工序结构,可以寻求进一步机械化的可能4、制定技术定额标准时可以考虑操作的综合程度5、大量生产、流水生产机械、化工最多尤其要考虑合理的工序结构,设计合理的节拍;第三章工时消耗一、工时消耗分类:将劳动者在整个工作班中所消耗的时间根据其性质作用明确的进行划分,以便做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用于制定劳动定额;二、工时消耗种类一作业时间T作1、基本作业时间:机动、机手并动、装置作业时间、手动2、辅助作业时间:见辅助操作3、作业时间特点:1 与加工任务数量成正比2 与加工产品直接相关,制度制造每件产品重复一次3 基本时间与辅助时间最好能够交叉4 对每件产品来说,作业时间越短越好,对于整个工作日来说,作业时间占的比重越大越好5 作业时间中辅助时间越少越好二布置工作地时间T布在工作班内,工人使工作地经常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所消耗的时间1、技术性布置工作地时间:更换刀具、麿刀、大规模几件产品后就得一次2、组织性布置工作地时间:是指用于工作班开始、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和班与班交接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如:上班换鞋、换工作服、设备升温、领辅助材料、加油、下班前擦拭机床、清扫工作地、写高妙卡、办理交换班的手续;按作业时间百分比来计算、不用测量跟作业时间成正比;三休息与自然需要时间T休劳动保护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因为劳动强度、生理需要等而需要的时间;如:休息、工间操主要是一些重复性工作、水、厕、吸烟等高温、野外、高空、污染包括辐射、重复、职业病带薪休假四准备、结束时间T准工人为生产一批产品或执行一项工作事先进行准备,事后结束所消耗的时间;如:熟悉图纸、领取专用工具、调整安装专用工具、送图纸、事后检验意义、目的、原则的区别:1、只有在制度某一批产品的开始或结束时,或工序变换时才会发生2、每加工一批产品或完成一项工作只消耗一次3、准备结束时间的长短与批量和工作量大小无关,跟生产该产品的复杂性有关,机器设备的复杂性五停工时间1、工人原因:纪律、串岗、开溜、闲谈等2、非工人原因:停电/水/气/汽,待料,机器故障,等派工等六非生产时间工作时间内,做不必要的、无效的、与生产无关的、非本人应担当的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学习意识形态的学习、宣传、杂务等其中:一二三四为定额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时定额计算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1.计算法
工序工时定额=主加工工时+辅助工时
主加工工时的确定:根据产品图纸、加工面余量、加工工艺、机床的工艺参数(主轴转速、走刀量、吃刀量)计算。

冲床、油压机、压铸机、电炉等可按机床上设定(或技术要求)的工艺时间或节拍来确定。

辅助工时的确定:装夹时间、对刀时间、磨刀准备时间、人工休息、换模时间等之总合。

这类时间以实测或经验估算为准,有些企业是按标准和制度来执行。

2.实测法
以中等水平的操作工在机床上现场操作,实测工时。

3.类比法
按已有的相似零件的工时定额进行比较、估算,这点全靠成熟工时定额的积累。

确定工时定额的实践性、经验性很强,实际运用时先以计算法或类比法估算,然后以实测法验证、修正。

这是我们总结的“一算、二比、三验”法,适合于各种工艺和工序上确定工时定额。

最后,总合所有工序上的加工工时就能得到产品加工的工时定额。

制定工时定额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编制销售、生产计划以及成本核算、报价的基本数据,同时也是劳动考核的基础。

希望大家重视它,掌握它,并灵活运用。

时间定额
时间也叫“工时定额”,是劳动定额的一种(详见劳动定额),是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量所规定的时间消耗量。

如对加工一个零件、装配工组装一个部件或一个产品所规定的时间;对宾馆服务员清理一间客房所规定的时间。

时间定额是某工序占用时间的定额,即一件产品或其在具体某工序上所消耗的时间。

要了解时间定额的定义和作用,熟悉作业时间的内容,了解非作业时间的内容及其与作业时间的基本比例。

时间定额包括: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与生理时间、准备与终结时间。

工时定额管理规定
一、工时定额制定的目的
为了提高公司计划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并为成本核算、劳动定员提供数据,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定。

二、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
1、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走群众路线,使其具有坚实的群众路线。

2、制定工时定额应有科学依据,力求做到先进合理。

3、制定工时定额要考虑各车间、各工序、各班组之间的平衡。

4、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方针。

5、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要“快、准、全”。

6、同一工序,同一产品只有一个定额,称为定额的统一性。

三、工时定额制定的方法
1、经验估工法。

工时定额员和老工人根据经验对产品工时定额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新产品试制。

2、统计分析法。

对多人生产同一种产品测出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出最优数、平均达到数、平均先进数,以平均先进数为工时定额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大批、重复生产的产品工时定额的修订。

3、类比法。

主要应用于有可比性的系列产品。

4、技术定额法。

分测时法和计算法两种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四、工时定额制定的具体措施
1、工时定额具有严肃性,工时定额的制定和修订由工时主管部门来执行。

其他部门无权更改。

2、工时定额具体采用技术定额法,同时参考其他方法。

先制订出《车间工时定额标准》和《工时核算方法》,以这两个文件为基础对车间生产产品进行核算,并填写《产品工时明细表》。

3、新产品工时制定流程
研发部门确定新产品图纸→技术工艺部制定工时定额→制造公司总经理审批→工时审核小组复查→经理办公会批准生效→生产部、生产车间执
4、老产品工时修定流程
技术工艺部修订工时定额→制造公司总经理审批→工时审核小组复查→经理办公会批准生效→生产部、生产车间执行
5、生产车间对制定的产品工时有异议时,应及时向技术工艺部和工时审核小组提出,并填写《产品工时修改表》,技术工艺部和工时审核小组每三个月或半年复核一次,报经理办公会批准生效后,生产车间方可执行。

五、工时定额管理体系的建立
1、工时定额管理体系实行三级管理制度,集团公司成立工时定额审定小组并设工时审核员1名,各制造公司设工时定额员1~2名,各生产车间设工时核算员1名可兼任。

2、集团公司工时审核员的职责是负责国家、地方政府、集团公司相关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负责公司工时定额标准的组织制定;负责对各制造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负责公司相关报表的制定和分析工作。

3、制造公司工时定额员的职责是依据公司工时定额标准及上级有关规定,负责公司内产品工时定额的组织制定和日常管理,并组织各车间贯彻执行;负责工时定额的统计分析工作,平衡各车间工时定额水平。

4、各车间核算员的职责是负责工时定额在本车间内贯彻执行和管理工作;负责集团公司和制造公司要求的各种报表的提报工作。

②直接耗用外购动力的分配标准
动力包括电力和蒸汽等,可以分为外购和自制两种。

外购动力的分配在有仪表的情况下,应根据耗用量乘以单价计算,在无仪表计量的情况下,一般可以按照下列标准分配:
a.生产工时
分配率=各种产品耗用外购动力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总数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外购动力费用=该种产品的生产工时×分配率
b.机器工时
分配率=各种产品耗用外购动力费用总额/各种产品耗用机器工时总数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外购动力费用=该种产品耗用的机器工时×分配率
c.机器功率时数
分配率=各种产品耗用外购动力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的机器功率时数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