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之句子赏析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中古诗鉴赏之句子作用课件(共18张PPT)

2、为下文写家中的妻子思念丈夫做铺 垫。
陇西行① 陈 陶②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③丧胡尘。可怜无定河 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注]①陇西行:乐府旧题,多写边塞战争。②陈陶: 唐朝诗人。③貂锦:将士。 分析第一、二句的作用?
答案示例:①交代本诗创作的背景以及悲壮的激 战场面,②表现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气概和视死 如归的精神。③为下文写家中的妻子思念丈夫做 铺垫。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8.赏析首联的作用?
【答案】8.①写出了树叶泛黄但还未落下,秋 天将至未至但秋意渐生的景象。渲染了凄清冷寂 氛围。②借景抒情,衬托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③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做铺垫。④交代季节。
古诗赏析 ——句子的作用
南乡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 13、本诗中划线句子有何作用?
答题思路: 1、看位置,明内容。如果是诗歌开头的写景句(不仅是 第一句,只要是在前半部分,均可),则按照写景句作用 答题;如果不是写景句,则按照记叙文句段作用(开头部 分)参考答题。 2、描述画面内容(简译)+画面氛围。
2、总领全文。
春山望月 唐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8.首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示例:①讲述了诗人在山间游玩忘记 回家的情景,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以 及对山间美景的喜爱之情。③总领全文。
潭上作 [唐]张养 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9.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陇西行① 陈 陶②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③丧胡尘。可怜无定河 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注]①陇西行:乐府旧题,多写边塞战争。②陈陶: 唐朝诗人。③貂锦:将士。 分析第一、二句的作用?
答案示例:①交代本诗创作的背景以及悲壮的激 战场面,②表现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气概和视死 如归的精神。③为下文写家中的妻子思念丈夫做 铺垫。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8.赏析首联的作用?
【答案】8.①写出了树叶泛黄但还未落下,秋 天将至未至但秋意渐生的景象。渲染了凄清冷寂 氛围。②借景抒情,衬托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③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做铺垫。④交代季节。
古诗赏析 ——句子的作用
南乡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 13、本诗中划线句子有何作用?
答题思路: 1、看位置,明内容。如果是诗歌开头的写景句(不仅是 第一句,只要是在前半部分,均可),则按照写景句作用 答题;如果不是写景句,则按照记叙文句段作用(开头部 分)参考答题。 2、描述画面内容(简译)+画面氛围。
2、总领全文。
春山望月 唐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8.首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示例:①讲述了诗人在山间游玩忘记 回家的情景,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以 及对山间美景的喜爱之情。③总领全文。
潭上作 [唐]张养 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9.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古诗词——名句赏析的方法ppt课件

3
古诗词——名句赏析的方法
找“诗眼”或“题眼”
找思想内容
名句赏析的方法
创新微课
找修辞手法
找诗词的意境
找烘托的情感和 升华的主题
4
古诗词——名句赏析的方法
“诗眼”或“题眼”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1。 ——李清照《如梦令》
创新微课
“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 状,非常准确、凝练;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 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8
古诗词——名句赏析的方法
烘托情感 升华主题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1 白《行路难》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长风”“破浪”“直 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气贯下,尽扫茫然苦闷带 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诗 人常以此诗句自勉或鼓励他人执着追求理想,使整首 诗的主题得到升华。
5
古诗词——名句赏析的方法
诗词的思想内容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这两句1诗是全诗的重心,议论精彩,
富于哲理。“浮云”是“邪臣蔽贤”的象 征;“身在最高层”隐喻自己德才卓绝, 不怕人毁谤,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 瞩,立志改革的理想和抱负。
创新微课
6
古诗词——名句赏析的方法
创新微课
9
古诗词——名句赏析的方法
名 句 赏 析 的 关 键 因 素
本课小结
1.“诗眼”或“题眼” 2.诗词的思想内容 3.诗词的意境 4.修辞手法 5.烘托情感 升华主题
创新微课
10
古诗词——名句赏析的方法
找“诗眼”或“题眼”
找思想内容
名句赏析的方法
创新微课
找修辞手法
找诗词的意境
找烘托的情感和 升华的主题
4
古诗词——名句赏析的方法
“诗眼”或“题眼”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1。 ——李清照《如梦令》
创新微课
“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 状,非常准确、凝练;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 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8
古诗词——名句赏析的方法
烘托情感 升华主题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1 白《行路难》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长风”“破浪”“直 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气贯下,尽扫茫然苦闷带 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诗 人常以此诗句自勉或鼓励他人执着追求理想,使整首 诗的主题得到升华。
5
古诗词——名句赏析的方法
诗词的思想内容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这两句1诗是全诗的重心,议论精彩,
富于哲理。“浮云”是“邪臣蔽贤”的象 征;“身在最高层”隐喻自己德才卓绝, 不怕人毁谤,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 瞩,立志改革的理想和抱负。
创新微课
6
古诗词——名句赏析的方法
创新微课
9
古诗词——名句赏析的方法
名 句 赏 析 的 关 键 因 素
本课小结
1.“诗眼”或“题眼” 2.诗词的思想内容 3.诗词的意境 4.修辞手法 5.烘托情感 升华主题
创新微课
10
《古诗词赏析》PPT课件

12
精选课件
咏物诗 (一)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①,骚人阁②笔费评章③。 梅须 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①降(xiáng):服输。②阁:同“搁”,放下。③评章: 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1.从“差、欠、逊、少”等字中选择一个填
入原诗中的空白处,应为 逊 。(2分)
2.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2分)
1.“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这里 代指 精良的武器 。(2分)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 也有怀才不遇之苦。
16
精选课件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注:络脑,马笼头。
17
精选课件
古诗类型及主旨把握 ⑥羁旅思乡诗
19
精选课件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2.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
甫《天末怀李白》)
(杜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淹《渔家傲·秋思》)
(范仲
4.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20
(欧精阳选课件
1.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窗风雨夕》)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秋
“闲”字写栀子花无人采摘,烘托出庭院中一
片幽静的气氛,同时衬托农事的繁忙,表达了
诗人对山村宁静、和谐生活的喜爱之情。
10
精选课件
山水田园诗
(四)兰溪棹歌①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①棹(zhào)歌:船歌。
古诗词鉴赏优秀课件(共34张PPT)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 聚了一切 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 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 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
末句;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
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作者以 满腔义愤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语言刚 正率直,说理入木三分,表现了深刻的思想性。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解: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 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欣喜地走近细
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了。
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解题方法:画面+主旨
质疑
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答: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 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 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 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寓情于景
“枯藤”老树“”“昏鸦”“古 道”“西风”“瘦马”一个个让人 刻骨铭心的凄凉镜头正是天涯断肠 人心境的直接反映,与“小桥流水 人家”形成对比,体现了背井离乡 之人愁肠寸断的悲苦与寂寞.
解题方法: 表达技巧 +内容+主旨
中考古诗词鉴赏之名句赏析课件4张

备考策略(1)看句子是否运用了修辞或表 现手法; (2)具体分析。(3)表达效果或作者情感。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具体诗句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能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或抒发 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答题格式:运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达 了(表现了、形象地写出了、营造了、渲染 了、揭示了)......。
古诗词鉴赏
学习目标
• 1、熟悉中考古诗词常考题型。 • 2、掌握答题技能。
古诗词鉴赏常考题型
古诗词鉴赏
名句赏析
1、请从修辞或表现手法赏析某句。 2、自选角度赏析某某句。 3、请赏析某句的表达效果。 4、某两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其妙处。
诗词常用的修辞及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 复、设问、反问、双关等。 表现手法有: (1)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 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2)描写手法:正侧面描写、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白描、多种感官(视、听、嗅、 味、触) (3)其它方面:用典、衬托、对照、想象、 联想、托物言志、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 胡天。”
答案点拨: 答: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蓬草和 “归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因排挤出朝廷的孤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例2. 鸟鸣涧 王维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问题:诗中最典型的表达技能是什么?简
析这种表达技能。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之
语言鉴赏
考查题型
• 1、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 2、第二种模式:炼句型 • • 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轻风摇细柳 淡月映梅花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俗
轻风舞细柳 淡月隐梅花
——非上品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绝
淡 月 失 梅 花
轻 风 扶 细 柳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 怎能配得上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摇”、 “舞”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到 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 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 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 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 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 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 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 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直击高考2010湖南题
•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
•
•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 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东归途中。
•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 •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 提供的标准答案 • (1)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 ,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 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 • (2)答: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 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语言鉴赏
考查题型
• 1、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 2、第二种模式:炼句型 • • 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轻风摇细柳 淡月映梅花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俗
轻风舞细柳 淡月隐梅花
——非上品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绝
淡 月 失 梅 花
轻 风 扶 细 柳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 怎能配得上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摇”、 “舞”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到 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 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 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 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 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 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 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 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直击高考2010湖南题
•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
•
•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 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东归途中。
•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 •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 提供的标准答案 • (1)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 ,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 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 • (2)答: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 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初中古诗鉴赏之句子赏析课件(共28张PPT)

•
以乐衬哀 以哀衬乐
• 3、结合类:虚实结合
•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
托物言志
答题注意事项
1、手法的赏析基本上遵循这三个步骤:指出手法、解释手法、表 达效果。检验是否写完的标准——写到情感为止!
2、对写景句子手法的赏析,要注意诗句中的“景物氛围”或者是 “景物的特点”,可用“渲染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或者是“表现 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特点”这样的句式回答。
2、比喻 雨后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问题: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句?
1、手法
1、比喻
2、解释手法
2、把水面比作磨过的镜子
3、表达效果
(描绘画面+氛围+特点)
4、思想感情
3、生动地描绘了水面能够映 出檐楹影子的情形。表现了水 面的清澈平静。 4、表达了作者对雨后湖面美 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答案示例: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用“草虫鸣” 反衬环境的寂静,侧面表现了诗人出行之早,表达 了诗人因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
5、虚实结合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题:分析本首诗歌的表现手法?
1、手法
1、虚实结合的手法。
2、解释手法
3、表达效果
3、回答情感时要注意①要写出情感产生的原因。②用“诗人因 为......(原因)内心产生的......之情以及对.......的..... 情感”这样的句式回答。注意情感产生的多面性。比如送别诗的 感情我们往往会这样回答“表达了诗人因送别友人内心的惆怅以 及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③要注意有些诗歌的情感往往不止 一个方面。
诗歌鉴赏赏析语句公开课用优秀课件

梦江南·千万恨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 前花,摇曳碧云斜。
鉴赏示范: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以 景结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 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表现了思念远隔 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鉴赏指导
1、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也是赏析 句子的前提。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我诊断】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杂诗
杂诗
曹植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曹植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这首诗起笔两句“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巧仍然是基本的切入角度。该答案虽然
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切入赏析,但这一角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度不准确,因为“晴天雨”“夏夜霜”
不是实写,是诗人的想象。应该选一个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最准确、最明显的表达角度切入。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首诗起笔两句“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问: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自我诊断】
专题08:古诗词句子赏析 课件(共35张PPT)

精选专练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授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请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
【答案】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 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 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 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解析:题考查了诗句的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的意思是: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 初入春。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 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 “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 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 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 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 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 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专题08:古诗词句子赏析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
【题目形式】 (1)请简要赏析“×××”两句诗 。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词中画横 线句子。 (3)“×××”历来为人们称道, 请从×××的角度加以赏析。 (4)请结合诗意从×××角度赏析 诗中画线的句子。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 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
《古诗词鉴赏》 课件(共23张PPT)

示 二、看题目,定基调
三、品语言,悟感情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 、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 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案示例: 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 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关注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词炼字的主 要内容。如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 树” 一个“争”字形象写出黄莺争
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 确描绘出初春独有风貌。
关注修饰词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个“最”字,写出了早春
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最 美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对早 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关 注 特 殊 词
题目形式答题技巧——“炼字”
【题目形式】 1、说说使用某字的好处。 2、某字能否被替换?为什么? 3、说说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题要点】 1、修辞或表现手法。 2、关联的对象及特点。 3、传达的情感。
【答题格式】——采用了——的手 法(或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 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 诗人————的情感。
——诗词赏析专题复习
中考常见题型: 1.寻找意象:例:全诗描写了初夏的哪些景物?
2.描写画面: 例:请把该句所呈现的画面
描绘出来?
例:“烟笼寒水月笼沙” 所 3.理解意境: 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4.赏析词句: 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 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5.体会情感:
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写什么? 二、怎样写? 三、为什么这样写?
一、写什么?
三、品语言,悟感情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 、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 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案示例: 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 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关注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词炼字的主 要内容。如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 树” 一个“争”字形象写出黄莺争
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 确描绘出初春独有风貌。
关注修饰词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个“最”字,写出了早春
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最 美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对早 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关 注 特 殊 词
题目形式答题技巧——“炼字”
【题目形式】 1、说说使用某字的好处。 2、某字能否被替换?为什么? 3、说说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题要点】 1、修辞或表现手法。 2、关联的对象及特点。 3、传达的情感。
【答题格式】——采用了——的手 法(或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 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 诗人————的情感。
——诗词赏析专题复习
中考常见题型: 1.寻找意象:例:全诗描写了初夏的哪些景物?
2.描写画面: 例:请把该句所呈现的画面
描绘出来?
例:“烟笼寒水月笼沙” 所 3.理解意境: 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4.赏析词句: 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 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5.体会情感:
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写什么? 二、怎样写? 三、为什么这样写?
一、写什么?
古代诗歌鉴赏·赏析句子44页PPT

古代诗歌鉴赏·赏析句子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初中语文_古诗词鉴赏之赏析词句教学课件设计18页PPT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初中语文_古诗词鉴赏之赏析词句教学课 件设计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直要”分字析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 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 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 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 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颔联中“争”“啄”用得妙。两 个动词维妙维肖地描摹出莺燕的 动作,传神地描绘了一幅大自然 从沉睡到苏醒,充满生机的早春 图,流露出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 情。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用词准确而精妙,请赏析。
“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湖边五 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 的早春之景。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 热爱和赞美之情。 4.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
1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 鳞开”历来为人传颂,请对它赏析。
运用比喻和夸张(运用对偶,音韵和 谐)。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歌 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 雄气概。
小结:
古诗词中的修辞角度赏析 的答题步骤:①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 比作什么;拟人,把什么 人格化②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内容③表达了作 者……感情。
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惶恐滩头 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运用对偶和双关的修辞。一指地 名,二分别指艰难的时事,忧惧 不安的心情;自己战败被俘,景 况危苦。同时,以险恶的地形暗 示诗人艰危的处境,表现了诗人 对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
6.请从语言、写法(修辞)方面,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进行品析。
少。准确地表现出初春时生机萌发 的特点。 ②这两个字极具表现力,描绘出了 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 的动态画面,生动展示了初春的蓬
5.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描写春光名句, 请从下列几组词语中任选一组进行赏 析。①几处 谁家②争 啄③乱能花 浅 草④渐欲 才能
③“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 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 人。 ④“渐欲”“才能”写出了花草向 荣的趋势,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 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3.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运用比喻,把自己比作“征蓬”“归 雁”,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中生动 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被排挤的激愤和抑郁
之4.赏情。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
打萍”。
比喻。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就像那被 风吹散的柳絮。如同水中被雨打的 浮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 人的命运和遭遇。
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 双关等修辞角度,写出了诗人对所 爱之人至死不渝的深情。对仗工整, 富有音乐感。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好在哪里? 诗人触景生情,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 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 花鸟都为之落泪伤心,更见“感时恨别” 之深。
8.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
修辞赏析法
1.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 夜郎西”。 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 特征,诗人把满腔的悲愁和深深的思念 托付给明月,带给远隔千里的天涯沦落 人,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
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 护花”。
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 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关心国家命 运和前途的思想感情。
炼字赏析法
1.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 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加以赏 析“。割”表现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
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 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 象。
“小”形象地写出了泰山巍然高
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 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20的13·雄山西心和气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 啄春泥”中两个动词用得极妙, 请找出来赏析.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 “辅”或“望”字。
①“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 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 歌开篇意境开阔。②“望”字将相 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 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7.请体会“城阙辅三秦,风烟望 五津”的妙处。 ①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 赴任之所,并勾勒出两处的地 理形势;②一个“望”字将相 隔千里的京城与蜀地联系起来。 ③用“五津”代蜀川,前加 “风烟”二字,更显上任路途 的艰险,微露伤感之情。
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写出了 塞外奇丽壮美的雪景,表现了诗人见 到眼前雪景后的喜悦之情。
9.“剪不断,理还乱”是以麻丝比喻愁思, 这样写有何妙处?
运用双关,以“丝”写“思”,形象 地把“离愁”这种抽象的感情写活了。
10.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 烂,若出其里”。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描 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 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 抱负。
8.诗中两个“笼”用得好,试赏析.
两个“笼”字将轻烟、寒水、月 光、细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 一起,组成一幅朦胧淡雅的水边 夜色图,勾画出了秦淮河两岸凄 清迷离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 氛,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 深长,蕴含哪些丰富的内容?
古诗词赏析之句子赏析优秀课 件
景物描写赏析法
1.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 标过五溪”。 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含节 令,描绘出南国暮春景象,烘 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2.说说“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残”紧扣暮春时节景物特 点,渲染离别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 凄楚之感。
小结:
古诗词中的环境描写的作 用(赏析)的答题步骤: ①点明时令②渲染了…… 氛围③烘托了作者……感 情。
①蕴含着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 担忧②蕴含着对统路走下 去的情景 。增强了抒情效果。
10.“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 豚”中的“足”字用得好,请说说好 “在足哪”里字?既写了农家的丰收景象又表达 了农家好客,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 “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
““乱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 多、颜色之艳,眼前的一片姹紫嫣 红,使人眼花缭乱,让人产生迷乱 之感,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
5.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描写春光名句,请 从下列几组词语中任选一组进行赏析。
①几处 谁家②争 啄③乱花 浅草④渐欲才能
①“几处”“谁家”,而不是“处 处”“家家”春之伊始,活动的生命很
颔联中“争”“啄”用得妙。两 个动词维妙维肖地描摹出莺燕的 动作,传神地描绘了一幅大自然 从沉睡到苏醒,充满生机的早春 图,流露出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 情。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用词准确而精妙,请赏析。
“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湖边五 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 的早春之景。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 热爱和赞美之情。 4.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
1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 鳞开”历来为人传颂,请对它赏析。
运用比喻和夸张(运用对偶,音韵和 谐)。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歌 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 雄气概。
小结:
古诗词中的修辞角度赏析 的答题步骤:①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 比作什么;拟人,把什么 人格化②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内容③表达了作 者……感情。
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惶恐滩头 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运用对偶和双关的修辞。一指地 名,二分别指艰难的时事,忧惧 不安的心情;自己战败被俘,景 况危苦。同时,以险恶的地形暗 示诗人艰危的处境,表现了诗人 对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
6.请从语言、写法(修辞)方面,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进行品析。
少。准确地表现出初春时生机萌发 的特点。 ②这两个字极具表现力,描绘出了 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 的动态画面,生动展示了初春的蓬
5.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描写春光名句, 请从下列几组词语中任选一组进行赏 析。①几处 谁家②争 啄③乱能花 浅 草④渐欲 才能
③“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 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 人。 ④“渐欲”“才能”写出了花草向 荣的趋势,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 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3.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运用比喻,把自己比作“征蓬”“归 雁”,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中生动 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被排挤的激愤和抑郁
之4.赏情。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
打萍”。
比喻。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就像那被 风吹散的柳絮。如同水中被雨打的 浮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 人的命运和遭遇。
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 双关等修辞角度,写出了诗人对所 爱之人至死不渝的深情。对仗工整, 富有音乐感。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好在哪里? 诗人触景生情,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 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 花鸟都为之落泪伤心,更见“感时恨别” 之深。
8.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
修辞赏析法
1.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 夜郎西”。 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 特征,诗人把满腔的悲愁和深深的思念 托付给明月,带给远隔千里的天涯沦落 人,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
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 护花”。
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 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关心国家命 运和前途的思想感情。
炼字赏析法
1.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 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加以赏 析“。割”表现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
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 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 象。
“小”形象地写出了泰山巍然高
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 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20的13·雄山西心和气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 啄春泥”中两个动词用得极妙, 请找出来赏析.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 “辅”或“望”字。
①“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 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 歌开篇意境开阔。②“望”字将相 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 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7.请体会“城阙辅三秦,风烟望 五津”的妙处。 ①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 赴任之所,并勾勒出两处的地 理形势;②一个“望”字将相 隔千里的京城与蜀地联系起来。 ③用“五津”代蜀川,前加 “风烟”二字,更显上任路途 的艰险,微露伤感之情。
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写出了 塞外奇丽壮美的雪景,表现了诗人见 到眼前雪景后的喜悦之情。
9.“剪不断,理还乱”是以麻丝比喻愁思, 这样写有何妙处?
运用双关,以“丝”写“思”,形象 地把“离愁”这种抽象的感情写活了。
10.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 烂,若出其里”。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描 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 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 抱负。
8.诗中两个“笼”用得好,试赏析.
两个“笼”字将轻烟、寒水、月 光、细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 一起,组成一幅朦胧淡雅的水边 夜色图,勾画出了秦淮河两岸凄 清迷离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 氛,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 深长,蕴含哪些丰富的内容?
古诗词赏析之句子赏析优秀课 件
景物描写赏析法
1.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 标过五溪”。 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含节 令,描绘出南国暮春景象,烘 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2.说说“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残”紧扣暮春时节景物特 点,渲染离别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 凄楚之感。
小结:
古诗词中的环境描写的作 用(赏析)的答题步骤: ①点明时令②渲染了…… 氛围③烘托了作者……感 情。
①蕴含着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 担忧②蕴含着对统路走下 去的情景 。增强了抒情效果。
10.“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 豚”中的“足”字用得好,请说说好 “在足哪”里字?既写了农家的丰收景象又表达 了农家好客,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 “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
““乱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 多、颜色之艳,眼前的一片姹紫嫣 红,使人眼花缭乱,让人产生迷乱 之感,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
5.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描写春光名句,请 从下列几组词语中任选一组进行赏析。
①几处 谁家②争 啄③乱花 浅草④渐欲才能
①“几处”“谁家”,而不是“处 处”“家家”春之伊始,活动的生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