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要求: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阳光充足,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两次,每次30分钟,但应避免对流风。

室温以22~24℃,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空调调节室温恒定。

晨间沐浴时室温应保持在28℃左右。

二、保持体温恒定: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给予保暖。

置暖箱或远红外辐射台保暖,以保持体温恒定。

注意集中操作,避免经常开箱门,影响保暖。

体温过高,可松包被或适当物理降温。

三、维持有效呼吸:取仰卧位,肩下放置小软枕或水枕,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给氧患儿每天晨间更换湿化瓶内注射用水。

四、合理喂养:遵医嘱及时喂养,首选母乳喂养,不宜母乳喂养者,给予配方奶。

无吸吮能力者可用滴管,吸吮和吞咽能力差者可给予鼻饲。

喂奶后,竖抱婴儿,轻拍背部,排出空气,轻放床上,取头稍高右侧卧位,观察片刻,无异常方可离去,避免因吐奶而发生窒息。

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病情每隔四小时测体温一次,随时注意观察呼吸,心率的变化。

每周测体重1-2次。

2、观察面部及周身皮肤颜色,以及脐部和大小便,哭声,有无抽搐及饮食呕吐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六、预防感染:1、严格执行新生儿室工作制度,做好奶具、器械、器具及物品的消毒处理工作。

2、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3、加强基础护理护理:(1)皮肤护理:每日擦澡一次,水温以40℃左右为宜,将腋窝、颈部、腹股沟、外阴等皮肤皱折处清洗干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并检查全身情况。

(2)眼部护理:每日擦澡后,用生理盐水棉签由内眦向外眦擦拭眼部有分泌物时,遵医嘱应用眼药水或眼药膏,保持眼部清洁。

(3)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口腔两次,同时检查口腔有无异常,动作要轻柔。

(4)脐部护理:每日沐浴后,用安尔碘环形消毒脐带根部,观察脐带及周围皮肤有无异常,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5)臀部护理:每3时更换尿裤一次,每次大便后用婴儿湿巾擦拭臀部,腹泻儿应随时更换,保持臀部皮肤干燥,以防新生儿红臀的发生。

医院儿科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护理常规

医院儿科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护理常规

医院儿科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护理常规
一、保暖:对新生儿必须采取保暖措施。

新生儿出生后应每4 个小时测体温一次至体温升到36~37℃止。

因为新生儿出生后体温会迅速下降,随后开始上升,在12~24小时内达到36~37℃。

二、密切观察呼吸和面色:正常新生儿面色红润,呼吸均匀,如果呼吸不畅,就会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紫,啼哭异常,应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或给氧,及时通知医生做必要处理。

三、注意呕吐情况,随时观察新生儿呕吐物的性质和量,新生儿取侧卧位,防止羊水及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四、观察脐带:严密观察脐部有无渗血,出生2小时再次扎紧脐带绳,如发现脐部出血应做紧急处理。

五、观察大、小便,一般出生后数小时即排尿,24小时内排褐黑色黏稠胎粪。

如24小时内无大、小便,应进一步检查有无畸形。

妇产科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妇产科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妇产科新生儿科护理常规一、窒息1、概念:是指胎儿娩出后一分钟,仅有心跳而而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

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智能异常等远期后遗症。

2、临床特点:根据窒息程度可分为轻度和重度两个阶段,能相互转化。

评价常采用Apgar评分,对新生儿五项观察指标,即出生5分钟评分,有助于诊断及判断预后。

(1)轻度窒息,又称青紫窒息,评分为4-7分,全身皮肤青紫色,呼吸表浅或不规律,心跳规则,强而有力,心率常减慢(80-120次/分),肌肉有强度,对外界刺激又反应,喉反射存在,若不及时治疗,可转变为重度窒息。

(2)中度窒息又称苍白窒息,评分为0-3分,皮肤苍白阙冷,指(趾)端及口唇暗紫,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心跳不规则,心音弱,心率少于80次/分,喉反射消失,肌肉张力松弛,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

3、医疗目标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对高危妊娠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测,通过监测及时处理。

产妇临产后须严密观察产程,经常听胎心,观察羊水颜色等,发现异常积极处理。

严格掌握产科手术指标,操作规程,避免发生胎儿损伤。

分娩前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

4、护理目标(1)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能清理干净,恢复自主呼吸,抢救成功。

(2)母亲恐惧消失,并配合医生、护理人员,护理好婴儿。

(3)新生儿出院时体温、血常规正常。

(4)母亲没有发生并发症。

5、护理问题新生儿(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中羊水粘液有关。

(2)体液不足与有效体液量丧失,调节机制无效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新生儿抵抗力下降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母亲(1)恐惧与孩子的生命受到威胁有关。

(2)预感性悲哀与现实的或预感的丧失新生儿及可能留有后遗症有关。

6、专科评估(1)病史(2)身体状况(3)辅助检查7、护理措施(1)凡估计胎儿出生后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者,分娩前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氧气、保暖、急救药品及器械等。

新生儿护理常规

新生儿护理常规

新生儿护理常规1.母婴同室室温应保持在22°C-25°c,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左右,病室早晚各通风30-60 分钟。

工作人员在护理每个新生儿前后必须洗手,有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者不可接触新生儿。

2.母婴同室护士与产房护士做好交接班,详细了解了新生儿出生时情况,认真核对母亲姓名,床号、出生时间、性别与手标是何相符。

检查新生儿全身情况,尤其注意新生儿头部有无产瘤及大小,脐部是否出血、全身皮肤以及肢体活动情况,测量体温,心率、呼吸并记录。

3.将床号牌系在新生儿的睡袋上,将新生儿床号牌与手标与产妇核对无误后交给产妇。

指导并帮助产妇让新生儿正确含接乳头,鼓励按需哺乳,4、做好新生儿保暖,尤其是早产儿。

若体温不升或低于36°C应放置在保温床。

5.新生儿应取侧卧位,先右侧卧2小时后改左侧卧,24 小时内左右交替侧卧。

注意观察呼吸,皮肤颜色及有无呕吐。

出生24 小内应每4小时测体温,观察呼吸及皮肤颜色,体温正常后改每日测体温2次;若体温低于36°C或高于37°c应每4小时测1次,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测体温2次。

6.新生儿出生后24 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母亲为乙肝大三阳者按医嘱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

7.新生儿出生24 小时后接种卡介苗。

早产婴,体重不足2500 克、体温超过37.5°C、头部血肿、病理性黄疸、皮肤有皮疹等应暂缓接种。

8.每日上午进行新生儿沐浴,按新生儿沐浴操作规程。

新生儿头部有血肿应做好标记并报告医生。

9.注意新生儿每1 次大便情况并记录,若出生后24 小时无胎粪排出或无小便排出应查找原因并报告医生。

10.保持皮肤干燥,每次喂奶前应换尿布,有大便者用温水擦洗臀部和外阴,观察臀部皮肤情况。

要注意观察大便的性质及颜色,如有异常报告医生。

并及时留取标本。

11.向产妇及家属指导母乳喂养的技巧及育儿知识,包括如何换尿布、更衣、沐浴、脐部护理、按需哺乳等。

新生儿科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保持呼吸道通畅:按时给予翻身拍背及经常变换体位,有利于改善受压部位肺不张及痰液的排出。

分泌物黏稠时可行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的排出,痰液较多且无力排出时,应给予吸痰。

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2.合理应用抗生素,烦躁不安者可按医嘱给予适量镇静剂。

严格控制输液滴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脉搏、呼吸、患儿的反应等,体温高可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防止发生高热惊厥。

观察呼吸、心率、肝功能等,警惕合并心衰发生。

4.吃奶时患儿取侧卧位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或斜抱位喂奶;奶嘴孔要小;间歇喂奶,以患儿不感觉呼吸困难为宜;病情较重、呼吸困难、呛咳明显者给予鼻饲或滴管喂奶。

5.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每日开窗通风1~2次,通风时注意患儿保暖。

【应急措施】1.患儿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青紫加重,立即报告医生,警惕发生脓气胸。

2.患儿吃奶时一旦发生乳汁吸入,立即停止喂奶,将患儿置于侧卧位,轻拍其背部,使吸入物排出,必要时及时用吸痰器吸出奶汁。

3.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及氧气吸入。

【健康教育】1.定期做产前检查,孕妇有感染性疾病要早做治疗。

2.每日进行开窗通风,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早产儿或体温不升者应注意保温。

3.避免与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人接触。

4.喂奶时以少量多次为宜,以免发生呕吐和误吸等不适。

5.当家长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接触孩子或哺乳时应戴口罩。

6.向家长讲述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如出现拒食、呼吸急促、流涕、咳嗽或面色改变应尽早就诊,以免耽误治疗,加重病情。

新生儿科护理日常规定

新生儿科护理日常规定

新生儿科护理日常规定1.严格遵守消毒规范: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容易感染病菌。

护士要时刻保持清洁,对所有接触新生儿的物品进行严格消毒。

包括洗手、佩戴口罩和手套等。

2.监测体温:新生儿很容易发生低体温,护士需要定期测量新生儿的体温,并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如使用保温毯、暖瓶等。

3.观察呼吸:新生儿的呼吸系统不成熟,容易出现呼吸困难或其他问题。

护士要时刻观察新生儿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深浅、有无呼吸暂停等。

4.注意喂养:新生儿需要频繁喂养,护士需按照医嘱安排进行喂养,并确保喂养方式正确。

对于母乳喂养,护士要帮助母亲正确哺乳,保证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5.维护皮肤健康:新生儿的皮肤特别娇嫩,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或感染。

护士要保持新生儿的皮肤干燥、清洁,并定期换尿布,防止尿布疹的发生。

6.按时给药:新生儿出生后可能需要一些药物治疗,包括预防感染、调整生理功能等。

护士要按照医嘱规定,准确给药,并记录药物的用量和效果。

7.做好家属教育:新生儿家属通常缺乏相关知识,护士要与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帮助他们正确了解新生儿的需求和护理要点。

同时,护士还需要告知家属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如新生儿黄疸、呕吐、腹泻等。

8.维护安全:新生儿无法自我保护,护士要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包括防止新生儿跌落、滚入床沿、误吸异物等情况的发生,对于需要进行护理操作的新生儿,护士要小心翼翼,避免造成伤害。

9.规律检查:护士要定期对新生儿进行身高、体重、头围等测量,以及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标的监测。

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医疗档案中,方便医生了解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10.提供心理支持:护士要关心新生儿的心理健康,热心帮助家属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同时,护士还要向家属提供一些关于新生儿抚养和照顾方面的建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新生儿。

总之,新生儿科护理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护士需对新生儿的健康和平安负起全面的责任。

以上是一些新生儿科护理的日常规定,通过严格遵守规定,护士可以为新生儿提供专业、安全的护理服务。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一)体重1.新生儿出入院时称体重1次,每日晨间称体重1次,并记录。

2.早产儿每日称体重1次,并记录。

(二)体温1.按规定及时测量生命体征。

2.降温方法:散包降温,温水擦浴,给患儿服温开水,以助散热及补充水分。

3.降温注意事项:(1)降温速度不可过快,以免造成体温不升。

(2)体温高于38.5℃,或继续上升时,应及时给降温及镇定剂处置,避免发生惊厥。

(3)新生儿禁用降温药物、酒精擦浴,可物理降温。

4.体温低于36℃,给热水袋保暖,用水温50℃加套,如体温不升或体温仍在36℃以下时,可置暖箱保暖。

5.早产儿暖箱中体温低,可调节箱温及室温。

(三)收集大小便标本1.新生儿入院常规留置大小便,送检。

2.根据病情、病程需要,建立特护记录及出入量记录,应准确及时。

(1)入量:奶量及静脉输液量。

(2)出量:大小便量、呕吐量、胃肠减压抽出胃液量及其他部位排出的液体量。

(四)严密观察危重病人病情变化(五)观察大小便及排泄物应观察新生儿入院后首次排便时间及量,每次更换尿布后须称重量,准确计算,并记录排便的次数、量、性状、颜色及气味等。

(六)沐浴与更衣1.每日为新生儿沐浴1次,保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2.沐浴时室温26~28℃,水温40~50℃。

3.物品准备:干净婴儿衣物、尿布、床单、包被、婴儿皂、爽身粉、20%鞣酸软膏,%氯霉素眼药水,4%碳酸氢钠等。

4.用流动水由头向下洗,即面→头发→身后→颈→两上肢→腋下→躯干→臀部→双下肢。

洗毕揩干全身更衣,按常规称体重,并记录。

5.用%活力碘擦脐轮及脐周皮肤。

6.臀部涂20%鞣酸软膏或润肤油,女婴用棉签沾消毒植物油,将大小阴唇分泌物擦净。

7.于皮肤褶皱处撒爽身粉,用手挡住婴儿口鼻,防止吸入。

8.用%氯霉素眼药水滴双眼,如有眼部红肿可涂红霉素眼膏,清理耳、鼻分泌物。

9.沐浴完毕后,常规口腔护理,用1%~4%碳酸氢钠擦洗口腔。

10.沐浴注意事项:(1)沐浴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小儿病情变化,如皮肤颜色,有无损伤、皮疹、脓疱、黄疸,脐部有无红肿、分泌物,有无渗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入室时观察新生儿全身情况(有无畸形、面色、呼吸、肢体活动、全身皮肤情况、头颅情况、脐部情况)。

2、出生24小时内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哭声、呕吐、脐带创面、胎便。

3、每日观察新生儿体重、体温、吸吮、大小便及新生儿一般情况(面色、呼吸、哭声、脐带等)。

【护理措施】
1、入室时查新生儿全身情况,核对产妇床号、姓名,婴儿性别、手圈、婴儿病历及儿童保健卡,系好胸牌,洗净头面部,穿衣兜尿布,备好婴儿车。

测量体温,如体温≥36℃时,送至产妇身边行母乳喂养宣教;体温<36℃,在电暖箱复温至体温正常。

2、出生24小时内婴儿侧卧位(以右侧为主)。

3、每日沐浴、测体重1次,脐部护理1次,定时换尿布;测体温每日2次,体温在37.5℃以上,应测体温每日4次,至平稳。

体温>38.5℃行物理降温,并根据医嘱对症处理。

4、如出生后>24小时无尿、无胎便排出,通知医生。

5、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于右臂三角肌,接种卡介苗于左臂三角肌下缘(对暂不宜接种者除外)。

6、进行新生儿抚触。

【健康教育】
1、指导产妇正确喂养婴儿,婴儿用品注意清洁卫生。

2、指导产妇及家属进行婴儿护理(换尿布、抱婴儿、拍背打嗝、婴儿穿衣等)。

3、告诉产妇及家属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的临床意义,取得配合。

4、指导产妇及家属观察卡介苗接种反应,并告知复查时间。

5、指导产妇及家属出院后新生儿脐部、眼部、臀部、皮肤等护理方法。

新生儿护理常规

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体温、呼吸、皮肤颜色、胎龄、喂养、体重。

2、评估患儿身体状况、皮肤完整性、有无畸形。

3、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

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室温24-26℃,相对湿度55-65%,每日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天层流净化杀菌机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两次,每次4小时。

2.护理人员在进入病区前须更换病室专用衣帽、鞋子、洗手,护理患儿前后洗手,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3.Q4h测量体温,体温不升或发热者根据病情增加测量次数。

低体重和体温不升者置暖箱内。

4.早产儿及特殊患儿每日测体重一次,普通患儿每周一、四测体重两次;5.按需哺乳,首选母乳喂养。

不宜母乳喂养者,给予配方奶;不能吸奶者用滴管或鼻饲;随时观察有无溢奶及吐奶情况。

奶前换尿片,奶后轻拍背部,驱除胃内空气,并取右侧卧位,防止呛奶,奶毕立即清洗奶瓶奶嘴,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备用。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分泌物,给氧患儿每天晨间更换湿化瓶及给氧管道。

7.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擦浴或淋浴一次,避免在喂奶前后1小时内沐浴,沐浴动作轻快,减少暴露时间,沐浴过程中观察患儿反应,浴后行脐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如有异常及时报告。

便后及时更换尿片,用温水清洗臀部,预防红臀,每天更换衣被、毛巾、浴巾等用物,及时清洗后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备用。

8.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观察药物作用和副作用,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

9.勤巡视,勤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10.暖箱每日更换无菌蒸馏水一次,每日擦拭消毒,连续使用一周者更换消毒暖箱。

健康指导1、环境:阳光充足,室温24-26℃,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

2、喂养:母乳喂养,按需哺乳。

哺乳前更换尿裤,清洁双手及乳房,奶后将宝宝竖抱,空心掌轻拍背部驱出胃内气体,取右侧卧位。

3、脐部护理:脐带未脱落前每天用75%酒精环形擦拭,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如局部红肿,有分泌物或异常气味立即就诊。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新生儿疾病护理一.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护理常识】1.做好入院接待。

(1)原则上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患儿、重症患儿与轻症患儿分区放置,有感染性疾病者放置于隔离区。

(2)做好入院告知,检查患儿全身皮肤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向家长交代清楚并记录。

填写腕带并请家长复核后给患儿系上。

在入院告知单上完整地盖上患儿脚印。

(3)入院时测量体温、测体重、沐浴或擦浴更衣。

(4)请家长在病历中留下地址、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医疗保险号码等重要内容。

(5)给家长发放探视证,交代探视相关事宜。

2.观察病情变化。

(1)体温检测:入院3日内,每4小时测体温1次;3日后体温平稳者,每日测体温3~4次;温箱内患儿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每小时观察箱温并记录。

(2)呼吸、心率监测:危重患儿每班至少检测呼吸,心率1次,或根据医嘱监测。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楚口鼻分泌物。

(3)每班观察患儿皮肤情况,注意皮肤有无红肿、糜烂或化脓灶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并严格做好交接班。

(4)及时巡视患儿,观察病情有无异常,如发现有气急、发紺、高热、呕吐、面色苍白、哭声弱或不哭等现象,立即报告医师处理。

3.室温维持在24~26℃,相对湿度55~65%,早晚通风各1次,保持空气新鲜,每天每天空气消毒2~3次或空气消毒机24小时动态消毒。

4.按医嘱定时、定量喂奶。

若不能完成医嘱奶量时,评估原因,并报告医师处理。

5.加强基础护理。

(1)每天更换床单及床上用物,有污染随时更换。

有血液或奶液污染床单位时,及时用消毒液擦抹。

患儿使用公共台面时,须事先对台面进行消毒处理。

(2)每天沐浴1次,病危患儿进行床上擦浴更衣。

一般每周测体重2~3次,特殊患儿按医嘱执行。

(3)至少每3小时更换尿裤1次,大小便后用温水或湿纸巾清洗会阴与臀部,擦干皮肤,必要时涂臀红防护油或霜剂。

(4)脐部护理每日2次,用0.5%络合碘棉签擦拭脐窝与脐轮周围皮肤,待周围皮肤稍干后,再用75%乙醇涂擦脐窝,保持脐部干燥。

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目录第一章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1)第一节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第二节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2)第三节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 (3)第四节新生儿鹅口疮 (3)第五节新生儿尿布皮炎护理常规 (4)第六节新生儿脐炎 (5)第七节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5)第二章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6)第一节高危儿护理常规 (6)第二节早产儿护理常规 (6)第三节新生儿贫血护理常规 (7)第四节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8)第五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9)第六节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10)第七节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11)第八节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11)第九节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12)第十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13)第十一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3)第十二节新生儿溶血病 (14)第十三节新生儿肠梗阻护理常规 (14)第十四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15)第十五节新生儿心脏病护理常规 (16)第十六节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16)第十七节新生儿低血糖护理常规 (17)第0页第一章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第一节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新生儿期是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

在此期内小儿的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且由宫内生活向宫外生活过渡,生活方式及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易受环境影响而致病,死亡率高。

1.新生儿病室各房间应空气新鲜,温度24℃~26℃,湿度55%~65%。

病室内每日通风两次(30~60分钟),每日用洁净屏空气消毒房间两次,每次1小时,保持室内清洁。

2.保暖调节暖箱适宜温度,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

4.抱与体位(1)抱起新生儿时动作应轻、稳,使新生儿感到安全。

(2)抱起时其头和臀部需要支撑,仰卧比俯卧容易抱起。

(3)新生儿一般以侧卧位为宣,避免溢乳导致新生儿窒息。

5.沐浴(1)沐浴时房间温度应保持在26-28℃左右;水温在38~41℃,以手腕测试较暖即可。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目录1、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常规 02、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1)3、早产儿的护理常规 (2)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常规 (2)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常规 (4)6、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5)7、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6)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6)9、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8)10、新生儿脐炎的护理常规 (9)11、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10)12、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常规 (12)13、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13)14、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的护理常规 (13)15、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5)16、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 (15)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反应、哭声、呼吸、心率、吃奶情况,注意有无发绀、口吐白沫、呼吸形态的改变等。

3、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

5、维持患儿体温正常,体温过高时采取降温措施;体温过低时给予保暖。

6、控制输液速度,避免速度过快引起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7、提倡母乳喂养,少量多次,细心喂养,防止呛咳窒息。

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先吸痰后喂奶,喂养困难者可采用鼻饲。

8、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9、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拟定人:叶** 审核人:修订日期:2020年8月拟定日期:2011年7月1、执行新生儿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皮肤、巩膜、大小便颜色变化,观察黄疸的部位及范围。

如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

4、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利于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及时纠正酸中毒。

5、合理安排输液,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进入脑组织。

6、提倡母乳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保持大便通畅。

医院儿科新生儿日常护理常规

医院儿科新生儿日常护理常规

医院儿科新生儿日常护理常规
一、每日测量体温一次,如体温在37.5℃以上或36.5℃以下,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过低应予保暖,体温过高先检查是否受热,加喂糖水,必要时通知医生。

二、隔日测量体重一次并记录,如体重下降超过体重的9%或出生后4~5天体重不回升,可能奶量不足或因其他原因引起,应及时纠正。

三、眼耳口鼻的护理应保持眼睛清洁,如有分泌物可涂红霉素眼膏。

耳鼻有分泌物,可用棉签蘸温开水轻轻抹出。

四、沐浴:沐浴使新生儿舒适,血液循环加强,能保护皮肤,预防感染,同时又做了体表检查,能及时发现问题。

五、脐带护理:按脐带护理常规处理。

六、预防臀红用质地柔软的布及一次性尿布给婴儿做尿布,每次哺乳前更换尿布,如有大小便用温水冲洗臀部。

七、喂养:出生半小时内即可开始喂奶,母乳喂养可随时喂(即产妇奶胀时喂,婴儿饥饿时喂);人工喂养者2~3小时喂1 次。

八、预防接种:出生后可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以预防结核病和肝炎。

九、出院护理常规:做好婴儿的查对工作,整理婴儿床铺,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十、严密观察婴儿的一切变化,15~20分钟巡视1次。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 新生儿肺炎分宫内感染性肺炎及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1)宫内感染肺炎是发生在宫内和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羊水、胎粪及致污 染的阴道分泌物所致。 (2)出生后感染性肺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卧位:必要时半卧位,应以常更换体位,拍背,吃奶呛咳者应给予鼻 饲、防窒息。
一般护理常规
6、预防感染: (1)医护人员人室应更换鞋子,穿清洁工作假,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接 触病儿前后应洗手,若有腹泻、皮肤化脓性感染疾病,病儿应立即进行相 应的隔离(或进行床旁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或三氧灭菌机消毒1—2次,每日定时通风换气十五分 钟,出院病儿的床单位,暖箱须进行终末消毒。 7、病儿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向家属介绍喂养知识和疾病恢复期的护理知 识等出院宣教。
4、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各项记录。 (1)生命体征:T.P.R.面色和出血情况。 (2)神志、前囱、眼神、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四肢肌张力、有无抽 搐、惊厥、脑性尖叫及呕吐等。 (3)观察局部输液情况,防止药液外渗。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5、保证液量及热卡供给,对吸吮困难者,可行鼻饲喂养,呕吐者, 可予生理盐水液洗胃或暂者给予禁食并保持呼吸通畅,防止窒息。 6、加强基础护理,防止红臀等。
新生儿常见 疾病的护理 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生后28天的小儿。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热情接待家属及病儿,更衣、洗澡、剪指甲、测体温、磅体重,并在 患儿的手腕上戴上明显的标记,写上床号、姓名、性别,由责任护土向家 属做好人院宜教及探视制度,介绍主管医生。 3、保暖: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温度55%—65%,使病儿核心温度 维持在36.5—37.5℃。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室温22℃~24℃,湿度55%~65%,每日4次空气消毒;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病种隔离,防止医院感染;3.新入院患儿:洗澡危重者除外,体检、更衣,戴姓名牌姓名、性别,并与家属核对无误,测体重、量肛温,安排床位,通知医师;4.患儿每日测体温6次,早产儿及低体温者给予适当保暖,监测体温;发热患者一般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体温;5.保持床单位整洁,体位舒适,保持皮肤清洁,病情允许者每日洗澡1次,换尿布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并涂鞣酸软膏,预防红臀;6.喂养:按医嘱喂养,喂奶时应抱起或抬高患儿头背部,喂奶后宜取右侧卧位;不能吸吮者用胃管或滴管喂养,喂奶前注意是否有胃潴留、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情况,同时做好口腔护理,食具及时消毒;7.脐带护理:出生后1~2日开始不包扎,每日常规消毒2~3次,注意有无继发感染,酌情剪断脐带残端;8.每周称体重2次,早产儿遵医嘱每日或隔日测体重1次;9.危重患者遵医嘱给予多参数监护仪监护,随时评估生命体征、面色、皮肤颜色、哭声及自主活动等,一般患者每班至少评估2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10.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严格按医嘱给予液体和各种药物,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速度,危重患者遵医嘱每8小时记录总出入量1次;11.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单,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制度;患儿出院时,仔细核对床号、姓名、性别,体查,更衣,并向家属做好出院宣教;第一节早产儿护理常规第二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第三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常规第四节新生儿吸入综合症护理常规第五节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第六节新生儿低血糖症护理常规第七节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第八节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第九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第十节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密切观察生命指征,脉搏、呼吸及尿量;禁食,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保暖;2、加强静脉输液的护理,保持输液通畅,Q4h监测血糖,维持血糖;3、冷盐水水温低于20℃以下或1.4%碳酸氢钠液洗胃;反复洗胃2-3次;根据病情情况可洗至胃内抽取液清彻为止;一般在呕血或暗棕色液体出现当日及时抽取胃内积血,进行充分有效地胃肠减压;4、止血剂应用,视病情而定,遵医嘱予VitK1、止血敏静脉滴注;5、遵医嘱管饲云南白药、肯特令或去甲肾上腺素;6、遵医嘱输新鲜全血,可采用父系或母系家族同型血源,视出血多少而定;第十一节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第十二节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第十三节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健康教育1、让家长了解破伤风宝宝恢复期的特点,告诉家长宝宝的肌肉紧张状态要持续数月,以消除家长的恐惧心理;2、让家长掌握如何用棉签协助塞入橡胶奶头进行合理有效喂养,如何预防窒息及发生窒息时怎样紧急处理后急送医院;3、教会家长婴儿扶触法,指导家长对宝宝进行恢复期护理,注意清洁卫生,做好口腔、脐部、臀部及皮肤等基础护理,防止感染;定期预防接种;第十四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项目内容临床表现1、腹胀和肠鸣音减弱:患儿先有胃排空延迟、胃潴留,随后出现腹胀;轻者仅有腹胀,严重病例症状迅速加重,腹胀如鼓,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早产儿腹胀不典型;腹胀和肠鸣音减弱是较早出现的症状;2、呕吐:患儿常出现呕吐,呕吐物可呈咖啡样或带胆汁;部分患儿无呕吐,但胃内可抽出含咖啡或胆汁样胃内容物;3、腹泻和血便:开始时为水样便,每天5-6次至10余次不等,1-2天后为血样便,可为鲜血、果酱样或黑便;4、全身症状:患儿常有反应差、神萎、拒食,严重病例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厥冷、休克酸中毒、黄疸加重早产儿易发生反复呼吸暂停、心律减慢;体温正常或有低热,或体温不升;辅助检查1、外周血象2、X线检查3、实验室检查:粪便、血象、血培养、腹部B超检查主要护理问题1、排便异常:腹泻、便血与肠道感染、缺血、坏死有关2、腹痛、腹胀与肠道坏死、感染有关3、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禁食、胃肠减压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腹泻、呕吐、长期禁食有关5、潜在并发症:休克与血容量下降、微循环障碍有关第十五节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护理常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目录第一章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1)第一节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第二节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2)第三节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 (3)第四节新生儿鹅口疮 (3)第五节新生儿尿布皮炎护理常规 (4)第六节新生儿脐炎 (5)第七节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5)第二章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6)第一节高危儿护理常规 (6)第二节早产儿护理常规 (6)第三节新生儿贫血护理常规 (7)第四节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8)第五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9)第六节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10)第七节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11)第八节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11)第九节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12)第十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13)第十一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3)第十二节新生儿溶血病 (14)第十三节新生儿肠梗阻护理常规 (14)第十四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15)第十五节新生儿心脏病护理常规 (16)第十六节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16)第十七节新生儿低血糖护理常规 (17)第一章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第一节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新生儿期是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 天。

在此期内小儿的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且由宫内生活向宫外生活过渡,生活方式及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易受环境影响而致病,死亡率高。

1 .新生儿病室各房间应空气新鲜,温度24C〜26C,湿度55%〜65%病室内每日通风两次(30〜60分钟),每日用洁净屏空气消毒房间两次,每次1小时,保持室内清洁。

2 .保暖调节暖箱适宜温度,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

4 .抱与体位(1) 抱起新生儿时动作应轻、稳,使新生儿感到安全。

(2) 抱起时其头和臀部需要支撑,仰卧比俯卧容易抱起。

(3) 新生儿一般以侧卧位为宣,避免溢乳导致新生儿窒息。

5.沐浴(1) 沐浴时房间温度应保持在26-28 C左右;水温在38〜41C,以手腕测试较暖即可。

(2) 沐浴应在喂奶前或喂奶1 小时后进行。

(3) 沐浴时应先早产儿、后非感染、然后感染患儿;从最干净的区域到最脏的区域,.即从眼睛、面部到头部、四肢,最后清洗臀部。

(4) 沐浴时注意皱褶皮肤的清洁,如腋下、颈部、男婴包皮内、女婴外阴等部位。

(5) 无沐浴禁忌者每日沐浴一次,不宜沐浴者每日行床旁擦浴1 次。

沐浴用品保证一人一用一消毒。

6 .患儿入室后立即测体重1 次,早产儿每日监测体重1 次,足月儿每周测体重一次,特殊情况下遵医嘱执行。

7 .喂养选用新生儿配方奶,有条件时选用母乳。

一般每3 小时喂一次,或按需喂养。

奶量遵医嘱执行。

选择奶嘴时宜选用质地柔软的小号橡胶奶嘴,奶嘴孔不宜过大,以防发生呛咳引起窒息。

喂奶时注意观察有无喂养不耐受的症状,如呕吐、胃排空迟缓、腹胀及消化道出血等。

8 .基础护理(1) 脐部护理1) 注意评估脐带残端有无渗出、脐周皮肤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征象。

2) 残端及脐轮每日用消毒液涂擦至少2 次,并保持脐部干燥,避免尿液污染。

(2) 勤换尿布每次更换6〜8次,异常情况下随时更换,避免尿液及大便对臀部皮肤的刺激。

(3) 口腔护理每日2 次,选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

(4) 眼部护理每日2 次,选用生理盐水。

(5) 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引起褥疮。

9 .严格身份识别(1) 新患儿入院时需佩戴手脚腕带(注明母亲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出生日期、体重) ,保证双重身份识别。

(2) 住院期间的任何操作,如沐浴、静脉推药、加药、抱出做检查以及出院等都必须查对手脚腕带确认患儿身份。

(3) 出院时必须先确认患儿手脚腕带,核实家属出院结账单及身份证,与家属一起查对患儿身份并做好登记方可将患儿交给家属。

10 .做好健康宣教,宣传合理喂养、保暖等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和预防呼吸道疾病、预防接种,并建议定期作保健随访。

11 .病情观察(1)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SP02 及皮肤颜色、神志、哭声以及有无抽搐等征象,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作好护理记录。

(2) 仔细观察输液部位是否有发红、肿胀等,发现异常及时给以相应的处理。

(3) 观察大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2.准确及时执行医嘱,严格控制输液总量及速度。

准确记录出入量。

13.注意保护患儿安全,严防坠床、烫伤。

第二节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新生儿呕吐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

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呕吐常见为解剖生理发育暂时不良或喂养不当(喂养过快或过慢,吸入大量空气)所致。

病理性呕吐常见为胃食管返流、消化道器质性病变、感染、消化不良、牛奶变态反应、脑部产伤、药物刺激等。

1 .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 .生理性呕吐注意合理喂养,少量多餐。

喂奶后取头高右侧卧位。

4 .病理性呕吐的对症处理(1) 因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咽下综合征) 而致呕吐者用生理盐水洗胃,洗胃时注意改变位置,直到抽出的胃内容物清亮为止。

(2) 如呕吐系因窒息导致颅内压增高或颅内出血等原因引起者,应绝对卧床,抬高头部,暂停喂养,必要时可静脉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 .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衣服清洁干燥,防颈部皮肤因呕吐物刺激引起破溃、感染。

6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量、性质、味、色。

同时观察前囟、眼眶有无凹陷以及皮肤弹性等脱水征表现。

第三节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消化道隔离:食具、用具必须消毒处理,房间按婴儿室常规消毒。

3、遵医嘱及时留大便标本,并保持清洁。

4、腹泻、呕吐频繁者暂禁食,注意输液量与速度,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

5、密切观察及记录病情:精神状况、体温,四肢循环,脱水情况、心音、呼吸、呕吐物颜色、性状、量、次数,尿量,尤其是大小便次数、性质、气味、颜色,有无粘液、脓血等,皮肤弹性,前囟、眼眶有无凹陷,长期腹泻注意眼睛的保护和角膜有无病变,胀气情况,肠型等,易惊、低钙、低钾表现。

6、勤换尿布,预防红臀,加强口腔及眼睛的护理。

第四节新生儿鹅口疮新生儿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球菌引起的口腔炎症。

可发生于严重营养不良、长期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小儿。

表现为颊粘膜、齿龈、舌、上鄂及咽部出现白色点状或融合成片的乳凝块状物。

1. 每日常规口腔护理:喂奶1〜2小时后,用1%-4淋酸氢钠清洗口腔,涂鹅口疮擦剂(如制霉菌素甘油)。

2. 奶具隔离,用“ 84”消毒液浸泡30 分钟, 再清洁后送消毒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

3. 注意观察局部反应。

4. 护理操作前后要严格洗手,预防交叉感染。

5. 无鹅口疮患儿,口腔护理每日2 次,用1%〜4%碳酸氢钠清洗口腔,预防感染。

【出院指导】1. 出院时仍有鹅口疮的用制霉菌素涂口患处每日2 〜3次至完全消失。

尽量避免应用广谱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2. 提倡母乳喂养,喂奶前应洗净双手及乳头,奶具严格消毒第五节新生儿尿布皮炎护理常规尿布皮炎又称臀红,是由于皮肤长期受潮湿尿布刺激,尿中的尿素被细菌分解产生氨,引起皮肤发炎。

1. 每次排便后,将臀部用温开水洗净。

吸干(最好用软纸巾或纱布吸干),换了尿布,在外阴涂鞣酸软膏或植物油。

喂奶前换尿布,用鞣酸软膏擦臀部,保护皮肤,有腹泻者应增加换尿布的次数。

2. 气温或室温不低时,可将臀部暴露在空气或阳光下,每次10~20分钟,1 日2~3 次。

3. 将臀部皮肤破溃处给于氧疗,各班加强巡视,防止氧气管鼻塞处未置于臀部皮肤破溃处。

4. 擦油剂或涂药膏时应用棉棒在皮肤上轻轻滚动,不要上下涂擦,以免疼痛和发生脱皮。

第六节新生儿脐炎新生儿脐炎是指脐带相连组织的感染。

1. 入院后在脐部护理及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脐部分泌物作培养和药敏。

2. 脐部护理(1)轻症局部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涤后,再用0.5%聚维酮碘液消毒,每日 2 次。

(2)重症则辅以抗生素局部湿敷,若有波动感应及时切排。

(3)慢性肉芽肿可予以电灼或硝酸银烧灼。

(4)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避免尿液污染脐部,沐浴后及时做脐部护理。

3. 观察病情(1)监测体温(2)观察脐部红肿、脓性分泌物好转与进展情况。

(3)如出现体温异常、少吃、少哭、少动等可能为败血症;腹胀、腹肌紧张、腹部触痛为腹膜炎。

【出院指导】1. 脐部护理:护理前洗净双手,用3%双氧水清洗脐部再涂0.5%碘伏消毒液,如有脓液再涂百多邦软膏,要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尿布不能遮盖脐部以防尿液污染。

2. 小的肉芽肿通过脐部护理科治愈,如久治不愈或肉芽肿比较大应每周或隔周去外科随访,必要时用10%硝酸银溶液涂擦或电灼、激光或手术切除。

第七节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蓝光治疗可使血清间接胆红素分解为直接胆红素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排出,从而减轻皮肤黄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1、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充分暴露皮肤,用黑布和眼罩保护会阴及眼睛,头后放置在垫圈上。

3、密切观察病情:一般情况,神志、黄疸、并发症(核黄疸、青铜症) ,每2 小时测T、P、R 一次,做好病情记录。

4、加强基础护理:剪短病儿指甲,多喂开水,足跟用纱布包裹。

5、箱内温、湿度:温度30—32C,相对湿度55—65%6、沐浴后不宜扑粉,以免影响光疗效果。

7、如单面照射,每2 小时翻身一次,双面也要注意骨隆突处的皮肤保护,防止压疮发生。

第二章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第一节高危儿护理常规1 .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 .高危新生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SP02 及血压等。

3 .入住暖箱的新生儿应注意监测体温,根据体温调整暖箱温度。

4 .密切巡视患儿,病情有变化及给予特殊处置者随时记录,无特殊变化者每4 小时记录一次。

5. 机械通气患儿每4小时口腔护理1次,Q2H翻身及改变体位1次。

6 .备好抢救药物及设备,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分秒必争组织有效的抢救。

第二节早产儿护理常规胎龄大于28周小于37 周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

早产儿因各系统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生活力低下,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

精心护理是提高成活率和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1 、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 .体温管理(1) 室温宜保持在24 C --26 C,湿度宜在55%--65%。

(2) 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早产儿常规入暖箱保暖,暖箱温度一般在32C--35 C,具体应根据出生体重、日龄、患儿的体温等进行调整。

(3) 出暖箱条件:①体重达到2000g,且在室温下体温维持正常者;②入住暖箱满1个月,即使体重未达2000g,在室温下体温维持正常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