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总复习
早上、中午、傍晚的影子方向、长短是怎样变化的?
在阳光下我们看到过影子吗?
生活中的科学
阳光下的影子
阳光下的影子
阳光下的影子
阳光下的影子
影子方向和太阳方向相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逐渐变长,太阳落山时最长;
预测阳光下影子变化特点:
太阳:东—偏南—西
影子:西—偏北—东
影子长短变化:清晨 ,逐渐变 ,中午 ,然后变 ,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 。
物体表面反光强,吸热本领就小;物体表面反光弱,吸热本领就大。铝箔纸光滑,所以表面反光强,吸热本领小。
2、铝箔纸吸热本领如何?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我们的发现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颜色物体比浅颜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物体比表面光滑的物体吸热快
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们在夏天喜欢穿浅色衣服吗?
01
03
02
最后在桌子上分别画出木块的影子
改变光源的位置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光源的位置不能改变的条件是光源与木块间的距离将小木块竖放在桌子上。
长
越长
实验一记录单:
光源照射的角度 (填直射或斜射)
影子的长短
短
长
我们的结论:
影子的长短和 有关 , 光源直射遮挡物时,影子 ;
光源斜射遮挡物时,影子 ;斜射的程度越大,影子就 。
斜射(光源照射角度小)
光源照射的角度
短
直射(光源照射角度大)
越长
越长
长
长
短
活动二:
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遮挡物离光源的距离
2.在屏上分别画出它们的影子
不能改变的条件是光源和屏各自的位置
人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教学科学上册--总结复习计划学习材料
人教版《科学》五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抽芽需要必定的条件:(适合的温度)、(必定的水分)、(充分的空气)。
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3、植物的生长需要必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4、动物生活需要必定的环境条件,如(空气)、(水)、(空间)与(食品)等。
蚯蚓喜爱生活在(灰暗)、(湿润)的环境中。
5、生物的生计除了需要必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相互之间也就是(相互依靠),(相互影响的)。
6、(食品)就是动物生计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7、生物之间像链环同样的食品关系,称为(食品链)。
食品链中能自己制造食品的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花费他人制造的食品的生物叫(花费者)。
食品链往常就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狠的(肉食动物)停止。
8、同一种(植物)会被不一样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能够吃多种食品,(生物)之间这类复杂的(食品)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构造,叫(食品网);假如一种生物的灭绝了,就会影响其她多种生物的生计,因此保护(一种生物),也就就是保护了(很多种生物)。
9、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与(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行分的整体,我们能够把它们瞧成一个(生态系统)。
10、自然界与(生态瓶)同样,假如环境条件遇到损坏,生物的(生计)就会遇到影响。
11、自然界里某一地区的生物形成一个(均衡与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假如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遇到损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掉均衡。
12、食品链上的各样生物(相互依靠)、(相互影响)、(相互限制)、一环扣一环。
假如某一环节发生(故障),链条就失掉整体性,生态系统就会(发生杂乱)。
13、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1872年3月1日)作为第一座国家公园由美国国会成立。
14、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就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要点保护(长江)、(黄河)与(澜沧江)源泉的生态系统。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总结
【最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清单(教科版)第1课时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有雄伟的高原、绵延的群山、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幽深的峡谷,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盆地……2.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高低起伏、崎岖不平。
3.地球表面有弯曲的岩层、天池、切沟、峡谷、蛇曲、沙洲等奇特的地形地貌。
4.地震、火山、河流、风、雨水和海浪等因素都会使地形发生变化。
5.岩层受到挤压会裂开,形成了弯曲的岩层。
6.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在火山口处形成盆状凹陷,时间一长,积水成湖,形成了天池。
7.流水的作用会使地球表面的土壤流失,形成一条条切沟。
类人维会出父的山夹38.河流的作用会改变河道,形成连绵曲折的蛇曲。
9.大江大河的中下游的泥沙沉积,会形成沙洲。
第2课时地球的结构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岩浆岩有玄武岩、浮石、花岗岩,它们都是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冷却后形成的岩石。
4.沉积岩是通过水的作用形成的,砾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都属于沉积岩。
5.岩石受到一定的压力和高温而发生变化,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这样形成的岩石叫作变质岩。
如大理岩、板岩都是变质岩。
6.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第3课时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岩层的相互挤压或拉张形成了地震。
2.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瞬间发生猛烈的变化。
3.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对地面的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对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4.抗震防灾措施:做好抗震防灾的预警预报,定期开展抗震防灾演练;地震发生时应尽快跑到空旷的地方,如无法及时离开教室,应立即躲避在课桌或坚固物体下。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复习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光与色彩》光源实验现象:①点燃蜡烛: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②细钢丝发光: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实验结论:从蜡烛和细钢丝发光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光的传播实验现象:①激光呈一条直线②小孔呈一条直线的情况下可以看到手电筒发出的光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七色光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第二单元《热传递》热传导实验现象:实验1:①在一端加热的金属片上,凡士林从加热的地方慢慢向另一端扩散熔化;②在中心加热的金属片上,凡士林从中心慢慢向四周扩散熔化。
实验2:烧杯里热水的温度越来越低,水槽里冷水的温度越来越高,最后二者温度相等实验结论:热是可以传递的,而且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冷水热水实验1的地方。
热对流实验现象:①烧杯底部中间位置的木屑会上升,遇到水面的冷水后向四周扩散,然后沿着杯壁下降,到达杯底后会再次聚向杯底中间并上升,如此循环流动。
②线香的烟向上流动直至罩顶,然后四散向下,接近线香燃烧处时,又向上流动实验结论: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对流。
物体的传热本领实验现象:铜棒上的珠子最先脱落,然后依次是铝棒、钢棒、塑料棒和木棒上的珠子。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同。
铜>铝>钢>塑料>木头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 2.用番茄酱模拟岩浆,锥形瓶和陶泥模拟山体,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巨大能量,玻璃管模拟火山通道。
3.在这个模拟实验中,最关键的是番茄酱要添加到瓶口下方,木塞要塞紧,玻璃管上方轻轻放小块超轻粘土,要让番茄酱膨胀时能顶破它为宜。
4.预示“火山喷发”的现象:玻璃管上面超轻粘土被顶起来,由白气冒出;瓶内番茄酱产生气泡并上升……1.各种地形的主要特点:山地地势高,起伏很大,坡度陡,沟谷幽深。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1.地球不仅有表面的地形变化,还有内部的结构变化。
地球的结构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最外层,厚度约为5-70千米,主要由岩石构成。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厚度约为2900千米,主要由硅酸盐岩构成。
地核是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2.地球的内部变化主要是由地球内部的热量和压力引起的。
地球内部的热量来源于地球的形成过程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地球内部的压力则是由地球的重力和内部物质的重量造成的。
3.地球内部的变化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
例如,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会导致地震和火山喷发,从而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此外,地球内部的热量和压力也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地形,例如地球表面的山脉和高原就是由地球内部的热量和压力形成的。
4.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变化对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对于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轻也有重要的意义。
地球内部不断运动,岩浆涌动,地震和火山喷发时常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
地表起伏不同,有时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地球表面与地球内部构造有关,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震学家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分为三个圈层。
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7千米、约2900千米和约3400千米高温高压。
地壳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组成。
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喷出地表或侵入岩石中并冷却凝固形成的,包括玄武岩、浮石和花岗岩。
沉积岩是经由水、空气或冰搬运沉积在河、海、湖水盆地中或陆地上的沉积物质经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包括砾岩、砂岩、页岩。
变质岩是原来存在的岩石因遭受变质作用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的改变而形成的一类新的岩石,包括大理岩和板岩。
地壳运动是推动地球演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原因之一,造成岩石的变形。
不同年代的岩石或者岩层由于地壳运动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弯曲或者断裂,形成褶皱和断层等地质结构。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必背知识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我们的脑1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刺激。
2阳光下,瞳孔变小;阴影中,瞳孔变大。
3保护眼睛,不要长时间注视强光。
4眼、耳、鼻、舌、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感觉器官。
5当受到外界环境或身体内部的刺激时,我们会产生反应,这能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保护自己,避免伤害,是我们安全的重要保障。
6有些现象会“欺骗”我们的眼睛,使我们产生错觉。
7脑要把双眼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才能形成立体的视觉。
8人脑有三个主要结构:大脑、小脑和脑干。
大脑的作用:指挥我们的身体。
小脑的作用:保持身体的平衡。
脑干的作用:控制呼吸和心跳。
9脑是指挥人体活动、产生思想、学习记忆的重要器官。
10颅骨的作用:保护脑。
11睡眠是保护大脑的重要手段,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健康。
12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的睡眠时间。
13制定适合自己的作息计划,要检查睡眠时间,适当的午休可以保护脑。
14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大脑。
长期的睡眠不足也会给其他器官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
良好的睡眠和体育锻炼可以保护大脑。
规律作息有益于健康。
第二单元沉与浮1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的向上托力,这就是水的浮力。
2物体的沉浮是可以想办法改变的。
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质量来自由沉浮的。
当水舱注满水时,潜水艇变重就下沉。
把水舱内的水排出时,潜艇变轻,就会上浮。
4相同重量的物体,体积小的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5航道浮标漂浮于水面,用锚固定在指定水域,用以标示航道范围、浅滩及碍航物等。
6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航道浮标:选空矿泉水瓶,里面要装点重物才不会倒,用线绑住它,再放入水中。
7船舶从海上驶近或进入港、河ロ、港湾或其他水道时,称为顺航道航行,左舷为航道左侧,右舷为航道右侧。
航道左侧标的标体、顶标、灯光均红色,航道右侧标的标体、顶标、灯光均为绿色。
8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9水密隔舱是我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对比实验中,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这个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二、绿豆芽的生长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土壤等。
2、绿豆芽在黑暗的环境中会长得细长,茎是白色的;在有阳光的环境中会长得粗壮,茎是绿色的,并且叶子会展开。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候鸟会根据季节迁徙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五、生态瓶1、制作生态瓶时,要考虑放入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要让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够生存下去。
2、减少水和增加动物的数量都会破坏生态瓶的平衡。
六、改变生态瓶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这是因为水中的氧气减少了。
2、增加生态瓶里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七、维护生态平衡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人类的活动会对生态平衡产生影响,比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单元光一、光和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要有光源、遮挡物和屏。
2、光源位置的变化会导致影子方向和长短的变化。
二、阳光下的影子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早上太阳在东边,影子在西边,影子较长;中午太阳在南边,影子较短;傍晚太阳在西边,影子在东边,影子较长。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单元知识点第二单元光基础知识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形成了影子。
2.影子的特点是1影子会随着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总是在物体背光的一侧。
2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物体离光源远影子小,距离近影子大。
3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3.投影: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大街上的交通标示牌.洗手间门口的标示牌.皮影戏.电影.手影表演4. 光源:像电灯这样(自行发光、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正在发光的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即早晨太阳在东,影子在西;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影子就在东。
6.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中午12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7.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古人会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8.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9.人体能调节光线射入的器官是眼睛的(瞳孔),当光强的时候瞳孔就(缩小),光弱的时候瞳孔就会(放大)。
10.光的反射:(汽车反光镜、医生带的额镜、潜望镜、利用激光反射器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万花筒)(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发光)。
(2)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3)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较强,可以增强教室内的反光,使教室更加明亮。
(4)照明灯上装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五上小学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教科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二课: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
第三课:1、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2、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3、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提供的养料。
4、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第四课: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3、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第五课: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4、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5、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6、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前两单元复习资料整理(1)
2021年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光1.1.有关光的思考1.我们生活在一个光的世界里,白天,太阳是光的来源,阳光照耀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着他的温暖;到了夜晚,灯光、火光都是光的来源。
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否则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3.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4.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的标志就看这个物体自身是否能发光。
5.是光源的物体有太阳光、打开的手电筒灯光、发光的萤火虫、点燃的烛光、火光等等。
6.不是光源的物体有:月光、镜子等。
(本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光的不是光源)7.实验一:红苹果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了没有光线,人是无法看到东西的。
人的眼睛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判断物体的。
而在红苹果实验中,房间是完全黑暗的,没有任何光线进入房间,因此我们不能在这个房间里看到红苹果。
8.人眼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感知周围世界的。
9.虽然我们人眼在完全黑暗的世界中不能看到物体,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夜视仪来实现黑暗中看见物体的愿望。
10.夜视仪的工作原理: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从而让我们看到物体。
11.光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或折射现象。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30万千米每秒。
案例-1运动会上,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是因为烟和枪声同时出现,但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1.2.光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能够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像声音一样,光也有自己的传播方式,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实验一:光的传播实验(孩子们通过一次性杯子开孔代替实验)实验结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4.研讨问题1: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你是怎样解释这个现象的?(见右图)问题2:你能够利用光传播的道理简单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了吗?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因为声音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固体进行传播,所以我们听到屏幕后面说话人的声音。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的交换关系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
15、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完整)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整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种子发芽先看到种皮胀大,然后先长根,再长出叶。
根会朝有水的方向生长。
3.植物的生长必要的条件: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5.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7.自然界里的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8.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9.我们常常做对比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
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
10.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1.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2.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比如,植物的根会朝向有水的地方生长;植物的茎和叶会朝向有光的地方生长;植物的叶子会根据环境中水分的多少发生形态的变化等,以上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很好的实例。
13.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4.当一种生物灭绝,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5.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乱砍乱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第二单元光和影1.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
2.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点亮的白炽灯、太阳、点燃的蜡烛等。
3.光源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a.影子方向变化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柑岭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资料(知识点扫盲)
柑岭小学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知识点扫盲)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一天中太阳的高度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低—高—低)。
5.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6.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8.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9.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10.(白天),郁金香随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
▲11.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
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了(花钟)。
26.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狗)、(公鸡)、(蝴蝶)、(蜜蜂)等;夜间活动的动物有:(猫头鹰)、(蛾)、(蝙蝠)、(刺猬)、(蜗牛)等。
27.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时要注意:(1)不伤害小动物。
(2)不惊动小动物。
(3)留下小动物活动痕迹。
(4)收集小动物留下的东西。
(5)不尝小动物留下的东西。
(6)调查后,恢复小动物原来的生活环境。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萤火虫)是自然光源,(激光)、(蜡烛)、(电灯)、(篝火)是人造光源▲注意实验题3.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4.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5.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6.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知识点、练习题及答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热传导》知识点1、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
2、热传导时,热可以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3、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
4、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通过接触都有热传导的现象。
也就是说固体、液体、气体都能通过直接接触高温物体让低温物体热起来。
5、烙饼、量体温、电烙铁作画、吹头发、冷敷或热敷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热传导》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
2、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处传到温度较()处。
3、给涂满凡士林的金属片中间加热,凡士林油从()向()扩散熔化。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暖手宝传热让手暖和是固体与固体接触。
()2、电吹风产生的热传递给头发,头发温度升高,头发就干了。
()3、只要存在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导。
()4、热传导不会停止,会一直传下去。
()5、金属棒加热后,热会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6、塑料比铁导热速度快。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下列事例可以用热传导解释的是( )A.天冷多穿,天热少穿B.冰棍箱用棉被蒙住C.洗个热水澡3、一个物体受热后,热的传递方向是( )A.向四周传递B.沿直线从一端向另一端传递C. 无法确定,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4、下列热传导过程不正确的是()A. 电熨斗金属底板→衣服B.冰块→纱布→皮肤C.水槽热水→玻璃杯→杯里的冷水5、热传导的速度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匀速传递6、炒菜锅的手柄一般都是橡胶或木头做的,主要是为了( )A.轻巧美观B.降低成本C.减少热传导,防止烫手7、下列事例中,不属于热传导的是( )A. 用铁锅烙饼B.扭伤脚踝后热敷C.蜡烛燃烧发光四、实验题1.下图是热传导实验,在铁丝上的不同位置穿了A、B、C、D、E五个蜡环。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举例说明?
2.影子是怎么产生的?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 (位置 )、(方向 )的改变而改变。 4.光以(直线)形式传播?举例?光的传 播路线能不能改变? 皮影戏、手影游戏 5.光碰到镜面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反射 这种现象叫( )。举例?
潜望镜、反光镜、额6.来自什么方法可以会聚阳光?17、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能力越( 强 )。
18、彩虹的七色光?谁利用什么工具发现的? 这七种色光能不能再混合成白色光?
19、太阳能热水器由哪几部分构成? 20、探究物体颜色与吸热、纸袋摆放的位置 与吸热两个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1.纸袋摆放的位置和方向并且同时放在太阳下;2.时间 到,最好能同时读数;3.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平视
7.深色物体反光能力(弱),吸热能力 强 ( );浅色物体反光能力(强 ),吸热能 力(弱)。
8.地球上的能量绝大多数来自(太阳)。 9.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不仅要考虑 构造),还要考虑( 材料)的选择,依据 ( 的( 科学原理 )以及如何方便、实用。 10.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 出来的(节能 )装置。
11、举三个生活中人们利用太阳能的例子?
夜晚和雨天我们怎么利用?
12、发光又发热的光源叫( 热光源 ),发光 不发热的光源叫( 冷光源 )。 13、夏天穿(深色)的衣服比较合适?冬天 呢?为什么? 14、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太阳在左 边,影子则在(右边)。 15、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错误
16、光的特性:(直线传播 )(反射 折射 ) )( ( 传播速度很快 )( 具有能量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光》
一、科学概念:
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2.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如太阳、手电筒等。
月亮不能自己发光,所以它不是光源。
3.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物体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的方向有关,物体影子的大小和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与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挡光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距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不要用眼睛直接对着较强的光源。
5.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人们对光反射原理的运用。
科学家也是利用反射原理测量出了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6.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冷光源不会发热,只会发光。
7.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这在实际生活中已得到广泛运用,如太阳灶、奥运会圣火取火种。
光线弱时,瞳孔放大,光线强烈时,瞳孔缩小。
8.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9.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它是将光能转化成热能。
10. 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聚光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制得了氧气。
二、理解运用: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答: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早晨,太阳在东边,影子在西边,随着太阳升高,斜射的角度越来越小,影子也越来越短。
下午,
太阳到了西边,影子在东边,随着太阳落下,斜射的角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傍晚时,影子达到最长。
早晨和傍晚,太阳斜射的角度最大,影子最长,中午时,太阳斜射的角度最小,影子最短。
影子长短的变化:清晨最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逐渐变长,到太阳偏西落山时最长。
即长变短,再变长。
2.说一说古代人们用日影观测仪计时的科学道理。
答:日影观测仪上有一根指针,阳光下,指针的影子投射到下面石盘上,由于影子的方位、长短会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斜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同的时刻,太阳位置不同,指针的影子长短和方位也不同,古代人们就是根据指针影子的变化来计时的。
3.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
答:因为物体的颜色越浅,反光的本领越强,物体的颜色越深,反光的本领越弱。
把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能使墙壁的反光能力更强,使教室里显得更加明亮。
所以,教室的墙壁要涂成白色。
4.为什么人们一般在夏天穿浅色衣服,在冬天穿深色衣服?
答:物体的颜色越浅,反光本领越强,吸热能力越弱,物体的颜色越深,反光本领越弱,吸热能力越强。
夏天穿浅色衣服,由于其吸热的能力弱,所以
感觉更凉快;冬天穿深色衣服,由于其吸热能力强,感觉更暖和。
所以,人们一般在夏天穿浅色衣服,冬天穿深色衣服。
5.物体反光、吸热的本领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物体反光、吸热的本领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
①与物体的颜色深浅有关。
物体的颜色越深,反光本领越弱,吸热本领越强,物体颜色越浅,反光本领越强,吸热本领越弱。
②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本领越强,吸热本领越弱,物体表面越粗糙,反光本领越弱,吸热本领越强。
③与太阳照射的角度有关。
太阳斜身角度越大,物体吸热越少,斜射角度越小,吸热越多,垂直照射时,吸热最强。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