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合集下载

文学的美学特征

文学的美学特征

文学的美学特征
1. 形象性:文学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使读者能够在想象中看到、听到、感受到作品中所描述的人物、场景和情感。

形象性使得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 情感性:文学作品往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观点,同时也能够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情感性是文学作品打动人心的重要因素。

3. 象征性: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情节和语言往往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某种更为深刻的思想或情感。

读者需要通过解读和理解这些象征来揭示作品的内涵。

4. 结构性:文学作品通常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形式,如诗歌的韵律、散文的起承转合等。

结构性使得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5. 创造性:文学作品是作者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它可以突破现实的限制,创造出全新的世界和人物。

创造性是文学作品吸引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6. 历史性: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思想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读者可以了解到过去的时代和人们的生活。

7. 超验性:一些文学作品能够引导读者超越现实,思考生命、存在和宇宙等深刻的哲学问题。

超验性使得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精神内涵和启示意义。

这些美学特征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文学作品独特的魅力。

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学作品可能侧重点不同,但通常都会包含以上美学特征的某些方面。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导言儿童文学是特别为儿童创作和阅读的文学类别,它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呈现给读者。

本文旨在探讨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揭示其与其他文学类别的区别,并分析这些特征对儿童阅读习惯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儿童文学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简单明了的特点。

对于儿童来说,掌握和理解较为复杂的语言可能存在困难,因此儿童文学通常采用简单、直接的语言,以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这种简单明了的语言能够帮助儿童建立起对故事的认知框架,并且激发他们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此外,儿童文学还常常使用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增强儿童的感官体验和想象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故事世界中。

二、亲近和关怀的情感表达儿童文学在情感表达方面突出了亲近和关怀的特征。

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情感的体验和表达尤为敏感。

因此,儿童文学常常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通过情感的表达和转化来塑造深入人心的主人公形象。

这种情感表达不仅有助于儿童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还能帮助他们理解和同情他人的情感,培养爱和关心他人的美德。

通过与作品中的角色共情,儿童能够培养出良好的情感共鸣能力,并且在阅读中收获快乐和成长。

三、丰富多样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儿童文学具有丰富多样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旨在启发儿童的思考和想象力。

儿童文学的主题可以涵盖友谊、成长、家庭、冒险等方面,这些主题都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儿童文学能够帮助儿童思考这些主题,并且在情节的转折中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儿童文学还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有助于儿童培养对不同性格类型的理解和尊重,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品味。

四、积极正面的价值取向儿童文学在价值取向方面注重积极正面的传递。

儿童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阶段,因此儿童文学通过描写和展示一系列积极正面的品质和行为来引导儿童发展健康的价值观。

这些品质和行为包括友善、勇敢、正直、乐观等。

文学作品中的美学与审美价值

文学作品中的美学与审美价值

文学作品中的美学与审美价值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考。

其中,美学与审美价值在文学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美学特点以及审美价值所在。

一、美学特点美学是研究艺术和美的学科,是人们对于审美对象的感知、体验和评价。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必然具备着独特的美学特点。

首先,文学作品在形式上追求艺术美。

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戏剧,都在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追求着艺术的完美。

例如,修辞手法的运用、章回体结构的构建以及意象的塑造等,都能够增加作品的艺术美。

其次,文学作品注重情感美。

作家通过对人物的情感刻画和事件的描写,将作品中的情感融入其中,引发读者的共鸣。

通过阅读作品,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所流露出的情感美,从而增强对作品的认同与喜爱。

最后,文学作品追求思想美。

文学不仅仅是通过艺术形式传达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思想的表达传递人类的智慧。

作品中的观点、思想与人物的感悟等,都反映了作家对人生、社会、人性等问题的思考与理解,使作品具备了独特的思想美。

二、审美价值所在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是其存在的意义所在。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理解,读者能够获得审美体验,并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与启示。

首先,文学作品具有审美的享受价值。

人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美的过程。

在作品的描写、情感的流露以及语言的表达中,读者可以感受到美的魅力,体味到作品所传递的情感与意义。

其次,文学作品能够扩展人们的认知和思维。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了解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人们的思考方式与价值观。

同时,作品中的人性分析、社会现象观察等,也能够引发读者深入思考,激发智慧的火花。

最后,文学作品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与共鸣。

作品中对于人类共同的情感和命运的描写,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唤起其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这种共鸣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情感的滋养与净化,从而提高心灵的境界。

文学典型(文学理论)

文学典型(文学理论)

文学典型1、典型,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7世纪以前:类型说18世纪以后:个性典型观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典型”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①文学典型的特征性:特征,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的和特出的标志。

这可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考察:从外延看,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和人物等;从内涵看,特征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和独特,而其内在本质又极其深刻和丰富。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是指典型形象必须具备那种能使内在本质展现出来的个别的和特出的东西,它是文学典型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美学特征。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二是这种总特征必须通过言语、细节、场景或事件等局部特征去具体体现。

例如,陆游的《示儿》把临终的遗言变成千古名篇;契诃夫把“打喷嚏”这一细节生发成小说;杜甫的《兵车行》通过一个场景记载下大唐帝国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历史画卷;鲁迅以人血馒头治痨病揭示中华民族深刻的历史教训和悲剧命运的根源;尤涅斯库在《秃头歌女》中,通过“夫妻对面不相识”的人际关系,让人生出透心的悲凉。

这些具有特征的事件或细节都被“特征化”了,产生出不朽之作。

②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艺术魅力是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来的综合性审美效应。

这在文学典型上更为集中地表现出来。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可从两方面考察:魅力的表现和魅力的实质。

魅力的表现,有这样三方面: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吸引力,与排斥力相对,是说文学典型对于读者具有强大的吸附力量,令其充满好奇心或关注渴望。

感染力,与强制力相对,是说文学典型对于读者具有情感上的感动效果,能引发其倾心服膺。

震撼力,与通常那种平和的作用力不同,文学典型应当能向读者施加强烈的心灵震荡和摇撼力量。

文学美学的主要特点

文学美学的主要特点

文学美学的主要特点作者:吴功正来源:《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6年第05期文学美学的特点是由文学的审美属性所决定的,其中有的特点和其他门类美学相同或相近,有的则是文学所独具。

现分述于下。

形象性。

文学的特质决定其作品是形象化,不是理性的概念化产物。

作家将具体实在的形象作为审美心理感受和体验的对象,并对它们予以具象化的呈现。

虽有理性因素的参与,却是不露痕迹的渗透。

清代诗论家沈德潜在《国朝诗别裁集·凡例》中说:“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下理语。

”如果纯理性化,文学的文体特性,即审美特性,就消失了。

维护和坚守文学的固有属性,作家就需要用形象思维来进行创作。

中国文学中也曾出现理化现象,但这只是审美的异化现象,更多的是理性意识作为内在因素发挥作用,是潜理性,它已经如盐入水地溶解于美学中了。

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融会了想象要素,以具象实体为目标,却又超越于实体之外。

作家不是用逻辑性概念对作品加以把握,而读者在认知作品时也只能靠体验、领略、悟解。

作品有形象性,也就有多义性,不可拘泥,胶柱鼓瑟。

明代诗美学家谢榛的《四溟诗话》说得好:“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又正因为作品以形象的面貌出现,内藏审美内容,所以现象和内涵深浅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正如宋代的包恢在《书徐致远无弦稿后》所说:“凡其华彩光焰,漏泄呈露,烨然尽发于表,而其里索然绝无余韵者,浅也。

”花拳绣腿,缺少内涵,属于浅薄之类。

他又说:“意味风韵,含蓄蕴藉,隐然潜寓于里,而其表淡然若无外饰者,深也。

”不追求外表的华美,但是有丰富的内涵,这样的文学作品有深度,属于深邃之列。

正因为如此,读者在体认方式上,就有一个层层深入的过程,不断追寻和回味其中的审美意蕴。

清代文学家蔡小石在《〈拜石山房词〉序》中用诗性化的语言对阅读的三重境界加以描述道:“始读之则万萼春深,百色妖露,积雪缟地,余霞绮天,一境也。

再读之则烟涛洞,霜飙飞摇,骏马下坡,泳鳞出水,又一境也。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1.情感表达:文学作品通常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如爱、恨、喜、怒、哀等。

作家通过语言、描写和人物形象来传递情绪,使读者能够深入体会
并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3.思想深度:文学作品往往含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通过人物对话、内
心独白和描写手法等方式,作家能够深度探讨人性、社会问题、哲学思考
等主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反思。

4.人物形象塑造: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展现不同的性格特点
和生活经历。

作家通常通过细节描写、人物对话和行为举止等手法,塑造
鲜活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与其产生共情和共鸣。

5.故事结构:文学作品通常有一个有机的故事结构,包括起承转合、
高潮迭起和情节跌宕等元素。

良好的故事结构可以使作品具有吸引力和张力,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情感感受。

6.文字表达:文学作品通常注重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作家通过词汇
的选择、句子的构造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式,创造出富有韵律和美感的
语言,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7.主题和意义:文学作品通常具有独特的主题和意义。

通过情节发展
和人物命运的演绎,作家能够传递出自己关于生活、人性和价值观等方面
的见解和思考,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对作品的深层解读。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简答题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简答题

文学典型:独特、深刻、情感、普遍
文学典型是文学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它们在作品中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是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文学典型具有鲜明的个性。

它们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

它们不会轻易被其他人物所取代,因为它们的个性和特点深深烙印在作品之中,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次,文学典型具有深刻的内蕴。

它们不仅是表面的形象,更是作家对生活、人性、历史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它们承载着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为读者提供了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再次,文学典型具有强烈的情感力量。

它们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更具有深厚的情感力量,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心灵。

这种情感力量不仅来自于人物本身,更来自于作家的真实感受和表达。

最后,文学典型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

它们不仅是作品中的角色,更是对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的象征和隐喻。

它们通过象征和隐喻,反映出作品的深层含义和普遍意义,使作品具有更广泛的社会价值。

总之,文学典型具有鲜明的个性、深刻的内蕴、强烈的情感力量和普遍的象征意义。

它们是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社会价值。

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

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

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是指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所表现出的独特的美学价值,它是文学艺术的灵魂和核心。

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象性:文学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和场景描绘,使读者能够在心中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产生美的享受。

形象性是文学作品的根本特征,包括人物形象、自然景象、社会环境等。

2.情感性: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作者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使读者产生共鸣,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和思考。

情感性是文学作品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思想性: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社会、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见解,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思想性使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4.艺术性:文学作品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包括语言、结构、手法等方面。

艺术性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体现,具体表现为:a.语言美:文学作品的语言富有诗意和韵味,简洁、生动、形象,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b.结构美:文学作品的结构布局合理,线索清晰,章节、段落、句子之间的衔接自然,形成完整的艺术整体。

c.手法美:文学家运用各种创作手法,如象征、比喻、夸张、讽刺等,使作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独创性: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才华。

独创性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志。

6.诗意:文学作品中的诗意是指作品所蕴含的美好意境和情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向往和追求。

诗意是文学作品最高级的审美特征。

7.启示性: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启示作用,引导读者思考生活、人性、道德等问题,产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是其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有机统一,主要包括形象性、情感性、思想性、艺术性、独创性、诗意和启示性等方面。

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文学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使之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璀璨的瑰宝。

习题及方法:1.习题:文学作品《红楼梦》具有哪些审美特征?解题方法:通过阅读《红楼梦》,分析其人物形象、情感表达、思想内涵、艺术手法等方面,归纳出作品的具体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特点中国古代文学是一座精神宝库,包含了丰富而深邃的美学思想。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古代文学积淀了独特的美学特点,以其独放异采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本文将聚焦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特点,旨在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呈现这一瑰丽而博大的文学宝藏。

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特点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和诠释。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以内涵丰富和象征意义的表达而著称。

其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意蕴的体现。

诗歌、散文和戏剧等文学形式,以寥寥数语传递情感,同时蕴含深沉的思想和哲理。

其次,中国古代文学强调追求和谐的美感。

中国人注重整体的协调和平衡,这种追求在古代文学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作品追求的是整体和谐,这一点在诗词创作中尤为明显。

通过对音乐、韵律和对仗的巧妙运用,传递出一种优雅、和谐的美感。

此外,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境的营造。

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抒发情感和思想的高度集中,并通过对自然、人事物等的描写,使读者产生共鸣。

中国古代文学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意境,展示了其中所包含的深邃情感,使读者领略到一种超越物质的审美之美。

中国古代文学还注重情感的表达。

作者通过对自身或他人情感的表达,描写人生百态,展现了强烈而真挚的情感体验。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情感描写,常常言简意赅,借助于细腻的笔触和贴近生活的细节,让读者感同身受,共鸣感情。

相比于西方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强调审美对象的崇高和远大。

中国古代文学倾向于以崇高的目标为归宿,追求个体的超越与升华。

诸如《道德经》和《红楼梦》等作品,探索了人生的意义和智慧,向读者提供了对人生的深层思考。

另外,中国古代文学更注重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情感。

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诗歌、散文中常常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感悟和情感表达。

借助于自然的丰富多样性,文学作品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思考,带给读者一种富有情趣的美感。

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特点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展示在思想和文化上。

古代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宗教、哲学、艺术等相互交融,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举例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举例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举例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是指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和美学特点。

这些美学特征包括了文学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语言、情感等方面,是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列举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一、形式美学特征1.结构完整性文学作品的结构完整性是指作品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紧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例如,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都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2.节奏感文学作品的节奏感是指作品中的语言、情节、人物等要素的节奏感。

例如,小说中的情节要有起伏,人物的行动要有节奏感,语言的节奏要有变化,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3.意象丰富文学作品的意象丰富是指作品中所使用的形象、符号、象征等手法。

例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隐喻等都是意象的体现,这些意象可以使作品更加深刻、生动。

二、内容美学特征1.主题深刻文学作品的主题深刻是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小说中的主题可以是人性、爱情、人生等,这些主题要有深度,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情感真实文学作品的情感真实是指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否真实、自然。

例如,小说中的人物情感要真实、自然,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力量。

3.价值观明确文学作品的价值观明确是指作品所表达的价值观念是否明确、清晰。

例如,小说中的价值观可以是人性、道德、信仰等,这些价值观要明确、清晰,才能使读者感受到作品的价值。

三、风格美学特征1.语言生动文学作品的语言生动是指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是否生动、形象。

例如,小说中的语言要生动、形象,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作品的魅力。

2.节奏感强文学作品的节奏感强是指作品中的语言节奏是否强烈、有力。

例如,小说中的语言节奏要强烈、有力,才能使读者感受到作品的节奏感。

3.风格独特文学作品的风格独特是指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风格。

例如,小说中的风格可以是幽默、悲剧、浪漫等,这些风格要独特、有特色,才能使作品更加吸引人。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PPT课件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PPT课件
→意境论的集大成者王国维
文学理论教程
意境的界定
总的来说,文学意境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 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这就是所谓 “境”。这个“境”包括两个部分,即“象”和 “象外之象”,也就是下面我们将要论述的实境和 虚境。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问题
“本文”(text),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
意思,这里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 个文学作品本身。
中外文论史上,都曾有人把文学本文的构成,看 成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周 易》、王弼、黑格尔、英加登的观点)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本文的三大层次
㈠ 文学话语层面——指文学本文首先呈现于读者面 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
㈡ 文学形象层面——读者在文学话语的感染下,经 过想象和联想,便可在头脑中唤起一系列相应的具 体可感的文学形象,构成一个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 这就是文学作品的第二个层面——文学形象层面。
㈢ 文学意蕴层面——指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 各种内容,属于本文结构的纵深层次。
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文学理论教程
意境的形成
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 品》中已见端倪
→相传王昌龄作的《诗格》直接使用了“意境” 这个概念
→诗僧皎然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文 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
→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 的观点
→司空图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韵 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㈠
从外延看,“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 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一种人物关系等。
就内涵而言,“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其一,它的 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其二,它通过外 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古代文学的美学特点

古代文学的美学特点

古代文学的美学特点
在古代文学中,美学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

文学作品旨在呈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要将读者带入作品所描绘的世界。

为此,许多古代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特点,以下是一些例子。

一、意境的塑造
在古代文学中,意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学特点。

通过形象化的写作手法,文学作品能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充满情感的氛围。

例如,《红楼梦》中描写的诗情画意的园林是一种诗意盎然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了纯粹的美。

二、回忆的情感
回忆是一种古代文学中常用的手法,它可以通过复杂的方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心理。

类似于“怀旧诗”,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引人入胜的回忆来表达一种深重的情感。

三、能量的抽象
在古代文学中,能量的抽象表达是一种常见的美学特点。

通过抽象的手法,文学作品可以深刻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思想。

例如,《红楼梦》中的一些诗歌、对联,甚至是物品的描述、花鸟虫鱼的描绘,都是运用了这种手法。

四、声音的运用
古代文学中声音的运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学特点。

通过语音和声调的变化,文学作品能够表达一种深情的和音美。

在唐诗中,例如,使用了诗意缱绻和优美的语调,使读者产生了深情和思考的感觉。

以上是古代文学中的美学特点,它们是通过文学作品传递作者情感和思想的重要途径,让读者加深了解并能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片段。

自古至今,虽然文学作品不断更新,但这些美学特点依然影响着文学创作。

文学美学的主要特点

文学美学的主要特点

吴功正形象性。

文学的特质决定其作品是形象化,不是理性的概念化产物。

作家将具体实在的形象作为审美心理感受和体验的对象,并对它们予以具象化的呈现。

虽有理性因素的参与,却是不露痕迹的渗透。

清代诗论家沈德潜在《国朝诗别裁集·凡例》中说:“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下理语。

”如果纯理性化,文学的文体特性,即审美特性,就消失了。

维护和坚守文学的固有属性,作家就需要用形象思维来进行创作。

中国文学中也曾出现理化现象,但这只是审美的异化现象,更多的是理性意识作为内在因素发挥作用,是潜理性,它已经如盐入水地溶解于美学中了。

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融会了想象要素,以具象实体为目标,却又超越于实体之外。

作家不是用逻辑性概念对作品加以把握,而读者在认知作品时也只能靠体验、领略、悟解。

作品有形象性,也就有多义性,不可拘泥,胶柱鼓瑟。

明代诗美学家谢榛的《四溟诗话》说得好:“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又正因为作品以形象的面貌出现,内藏审美内容,所以现象和内涵深浅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正如宋代的包恢在《书徐致远无弦稿后》所说:“凡其华彩光焰,漏泄呈露,烨然尽发于表,而其里索然绝无余韵者,浅也。

”花拳绣腿,缺少内涵,属于浅薄之类。

他又说:“意味风韵,含蓄蕴藉,隐然潜寓于里,而其表淡然若无外饰者,深也。

”不追求外表的华美,但是有丰富的内涵,这样的文学作品有深度,属于深邃之列。

正因为如此,读者在体认方式上,就有一个层层深入的过程,不断追寻和回味其中的审美意蕴。

清代文学家蔡小石在《〈拜石山房词〉序》中用诗性化的语言对阅读的三重境界加以描述道:“始读之则万萼春深,百色妖露,积雪缟地,余霞绮天,一境也。

再读之则烟涛 洞,霜飙飞摇,骏马下坡,泳鳞出水,又一境也。

卒读之而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坠叶如雨,不知其何以冲然而淡,翛然而远也。

”居于第三重的境界,感觉犹如登临仙境一般。

个别性。

审美以个体为本位,既然是个体,就有其独立存在的个别性,形成这个作家和那个作家的显著差异。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文学的典型审美特征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文学典型作为符合人类审美理想的一种范型模式,文学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它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

文学典型呈现如下美学特征:文学典型的特征性黑格尔认为:“性格的特殊性中应该有一个主要的方面作为统治方面”,它就是能“把一切都融贯成为一个整体的那种深入渗透到一切的个性……这种个性就是所言所行的同一泉源,从这个泉源派生出每一句话,乃至思想、行为举止的每一个特征”。

也就是说,一个人物性格的最基本方面可以形成这个人物个性的“总特征”。

鲁迅笔下的阿Q,他的“精神胜利法”就是这种“总特征”。

他自己一贫如洗,他就想“我儿子会阔得多啦”,骂了别人,觉得自己胜利了。

他头上有癞疮疤,人家拿他开玩笑,开始他“怒目而视”,后就对人说:“你还不配”。

他被人打了,他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他又心满意足地走了。

直到最终人家要杀了他了,他还为状纸上的圆圈画得不圆而羞愧,后来他想“孙子才画得很圆很圆呢”,于是他睡着了。

阿Q的许多行为都与他的“精神胜利法”息息相关。

有人发现,阿Q的性格中竟有十组矛盾着的侧面:(1)质朴愚昧但又圆滑无赖;(2)率真任性而又正统卫道;(3)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4)争强好胜但又忍辱屈从;(5)狭隘保守但又盲目趋时;(6)排斥异端而又向往革命;(7)憎恶权势而又趋炎附势;(8)蛮横霸道而又懦弱卑怯;(9)敏感禁忌而又麻木健忘;(10)不满现状但又安于现状,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性格内涵。

然而阿Q并不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这些-矛盾着的侧面,都是一个被压迫的奴隶,带着其“精神奴役的创伤”,在不同的生活境遇里的必然的反应,而每一种性格特征后面,都能透射出一道历史的折光,包含着深厚的历史内涵。

文学典型就是这样,在鲜明的整体特征和丰富的局部特征的展示中,成为一个立体的“圆整人物”,成为显示出无穷魅力的个性。

试述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试述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试述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文学典型啊,那可真是文学世界里闪闪发光的明珠。

咱就说里的林黛玉吧。

一提到林黛玉,那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娇弱、敏感又才情极高的女子形象。

这就是文学典型的一个美学特征——独特性。

你想想,在文学的大花园里,有那么多的人物形象,可林黛玉就像是一朵独一无二的幽兰。

她的一颦一笑、她的多愁善感,那都是别人没有的。

她葬花的时候,那种对生命的怜惜,对美好消逝的悲叹,就像是一首哀怨的小夜曲。

这独特性就像在一群五颜六色的鸟儿里,突然出现了一只会发光的凤凰,一下子就抓住了你的眼球。

别的姑娘可能会欢欢喜喜地在园子里玩耍,可她却对着落花暗自神伤。

她的独特还体现在她的言语上,有时候尖酸刻薄,可那背后是她的真性情啊。

就像我们身边也有那种特别的人,行事作风和大家不太一样,可就是这种不一样,才让人印象深刻。

再说说文学典型的丰富性。

还拿林黛玉来说,她可不仅仅是个哭哭啼啼的弱女子。

她和姐妹们一起作诗的时候,那股子灵动和聪慧就展现出来了。

她和贾宝玉之间的感情也是复杂得很。

有时候甜甜蜜蜜,那小情话讲得就像蜂蜜一样甜;有时候又因为一点小事就闹别扭,那醋劲大得像山西老陈醋。

她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装满了各种宝藏的盒子,有对爱情的渴望,有对家族命运的担忧,有对自己身世的哀怨。

这就好比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有明亮的色彩,也有暗淡的色调。

不像有些简单的人物形象,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单调。

如果一个人物形象只有单一的一面,就像一个只会说“好”的机器人,那多无趣啊。

而文学典型就像一个多面体,从各个角度看都有不同的风景。

文学典型还有一种感染性。

就像里的冉·阿让。

当我们读到他的遭遇时,我们会为他的苦难而落泪,会为他的善良而感动。

他偷了一块面包就被判刑,在监狱里受尽折磨。

可当他有机会重新做人的时候,他却用自己的善良去回报这个曾经伤害他的世界。

他收养珂赛特,那种无私的爱就像一股暖流。

当我们读到这些情节的时候,我们的心就像是被一只温柔的手轻轻触动。

闰土的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闰土的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闰土的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鲁迅的小说《故乡》通过烘托、对比、描写等手法,画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贫苦农民形象。

作者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所带来的一些社会弊端。

闰土形象的塑造可谓是精雕细刻和独具匠心,人物形象达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统一。

一、绘画式描写: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写“我”回故乡这一情节时,对故乡的人物,全然是只字未提,而是先展示一幅萧索、荒寂的农村画面:深冬时节,阴晦天气,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单一“横”字足以现出当时农村的杂乱、荒凉、了无生气,可谓“惜墨如金,意境全出”。

在本篇小说中的闰土的神情描绘确实显示鲁迅的艺术水准之高,画技之精湛。

二、言简意丰,潜心推敲:弦弦掩抑声声响闰土简单而又断断续续的话语,已非昔日的“滔滔不绝”。

这是作者特意精心安排之处,以短语和省略号的形式来表现闰土言语的内涵。

闰土的内心世界已有微妙的变化:“欢喜--凄凉--恭敬”。

因少年好友久别而重逢,不能不说是一件大事,不过想到自己的贫困现状而生凄凉、自卑自贱,进而产生恭敬,可谓“言由心出”。

三、细节刻画,旁敲侧击: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寓客观的叙事之中。

“我”回忆与少年闰土交往时用了三个细节:教“我”雪地捕鸟、邀“我”看瓜刺猹、讲述海边新鲜事儿。

采用这些细节描写,更丰富了闰土形象。

少年闰土活泼多知、朴素热情。

这可谓文中的喜剧因素。

精雕细琢之功。

有力的控诉了封建主义对“我”这一类少年的束缚,而闰土则是千千万万受苦的劳动人民只一,能很好的突出了“反封建反压迫”主题思想,也正体现了“呐喊”之初衷。

闰土在谈及自己的苦衷时,“沉默了片刻,便拿起烟管来默默吸咽。

”着笔不多,采用“特写”这一艺术镜头,让我们由此窥探出这位善良淳朴的农民朋友有着说不清的重压,只能麻木忍受着,也暗示了当时封建势力的强大,面对如此强大的黑暗势力,只是“默默无闻”。

鲁迅凭借这寥寥数语,看似平淡,实是充满激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3.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 4.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意蕴层面
由于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蕴层面呈 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一般又可以分出三个不 同的层面:
1 历史内容层
2 哲学意味层
3 审美意蕴层
文学理论教程
典型论的发展
典型(Tupos)基本上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
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17世纪以前,西方的典型观基本上是类型说,
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 二、18世纪以后,开始了由重视共性到重视个性
的转变,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占主导的时期; 三、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
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互相依存的一面,
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文学理论教程
意境的形成
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 品》中已见端倪
→相传王昌龄作的《诗格》直接使用了“意境” 这个概念
→诗僧皎然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文 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
BACK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凡是在文学史上可以称为典型文学形象,都具有 永恒的艺术魅力。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可以从魅力的表现和魅力 的实质两个方面来考察。艺术魅力一般表现为吸 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而它实质上是由文学典 型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造成的。
BACK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观察文学创作, 提出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 题。这是对典型理论的重大贡献。
熟,把人类的典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我们给文学典型以这样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 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 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 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典型通常有如下美学特征: ㈠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㈡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㈠
从外延看,“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 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一种人物关系等。
就内涵而言,“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其一,它的 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其二,它通过外 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所以,我们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 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写道: “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
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 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 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 典型了。”
文学理论教程
什么是典型环境?
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 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 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 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 环境。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本章导航
本章将着眼于本文的审美层次和内在审美形态的 讨论。先阐明文学作品的内在审美结构层次,进 而讨论体现人类审美理想的文学形象的三种高级 形态,即意境、典型和意象。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第二节 文学典型 第三节 文学意境 第四节 文学意象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问题文学论教程小结文学作品的本文就是这样,从外到内,层层溢美 流芳,共同形成了它的“召唤结构”和特有的艺 术魅力。
文学形象,当其在表现人类审美理想方面取得突 出成就时,就具有了自己的高级形态。文学形象 的高级形态通常有三种: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 文学意象,分别简称典型、意境和意象。下面三 节依次讨论。
“本文”(text),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
思,这里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 文学作品本身。
中外文论史上,都曾有人把文学本文的构成,看 成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周 易》、王弼、黑格尔、英加登的观点)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本文的三大层次
㈠ 文学话语层面——指文学本文首先呈现于读者面 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
文学话语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动性、 凝炼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以下三个特点必 须加以说明。 1.文学话语是内指性的 2.文学话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3.文学话语具有阻拒性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形象层面的特点
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话语系统过程中,
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 人的生活图景。文学形象有如下基本特征:
㈡ 文学形象层面——读者在文学话语的感染下,经 过想象和联想,便可在头脑中唤起一系列相应的具 体可感的文学形象,构成一个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 这就是文学作品的第二个层面——文学形象层面。
㈢ 文学意蕴层面——指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 各种内容,属于本文结构的纵深层次。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话语层面的特点
所谓“社会现实关系的总情势”,包括两方面的内 容,一是现实关系的真实情况,二是时代的脉搏和 动向。
文学理论教程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 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 系。
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
→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 的观点 →司空图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韵 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 →意境论的集大成者王国维
文学理论教程
意境的界定
总的来说,文学意境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 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这就是所谓 “境”。这个“境”包括两个部分,即“象”和 “象外之象”,也就是下面我们将要论述的实境和 虚境。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㈡
文学典型的特征化原则还要求调动一切方面的特 征化表现力,为形成文学典型的“总特征”服务。 这样,文学典型的“特征性”,就要分两个层次 来理解了。
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串其全部活动的, 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 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