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2)

合集下载

教育学基础第四章

教育学基础第四章

师劳动的创造性
机智上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师的教育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师对教育原
则、内容、方法等的灵活选择和运用上 (例:数学课上教师解决鸡兔同笼的应用 题。)
返回
教育对象是异常独特、多样的,每个教育
对象都有自己的天赋,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家庭背景、文 化背景、交际背景,而且这些因素又是处 于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中的。教师不仅要 面对每一个学生个体,更重要的是要面对 由千差万别的学生个体所组成的群体。这 些个体和群体与教师之间是互动的关系, 因此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特点施以不同的 方法。
返回
2、对教师个人的作用。
教师只有把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刻 的反思,其本身才具有思考和发展的活力。 教师应经常对个人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 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时常思考诸如“怎样 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教师一 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景,以研 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 际问题,则对已有旧理论会更愿意思考, 对于新问题也会更敏感,更有创见,教育 教学质量也就会随之提高。
教育学
目录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第二章 教育功能
第三章 教育目的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五章 课程 第六章 课堂教学 第七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第八章 学生评价
教 育 名 言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和教学时数
课 后 思 考 题
教 学 参 考 书 目
返回
(二)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职业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 1、有经验者为师阶段 2、有知识者为师阶段 3、有知识且有职业素养者为师阶段
返回

《教师与学生》PPT课件

《教师与学生》PPT课件

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 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职业道德素养 知识素养 教师的职业素养 能力素养 职业心理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概念、内容、途径) 学生的特点: 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
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教 师 与 学 生
学生
现代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责权主体 概念: 教育活动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师生关系的内容 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影响师生的关系因素: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尊师爱生 民主平等 教学相长 心理相容
教师专业发展
• 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 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 即由专业新手逐渐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 内容,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 与深化,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自我的形 成 • 途径,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提高自主反 思意识,进行教育研究,丰富专业知识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师生关系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教师劳动特点
•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 人”)和间接性 •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 教师威信有两种:权利威信,信服威信
教师的职业素养
• 职业道德素养,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 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 知识素养,政治理论素养,精深的专业知 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 学知识 • 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 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第一节学生一、学生的本质属性二、教育过程中学生特点(一)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二)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具有较大的潜能和很强的可塑性(三)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三、学生的权利与义务(一)学生的权利1、生存的权利2、受教育的权利3、受尊重的权利4、安全的权利5、人身自由的权利(二)学生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四、现代学生观地位及其发展规律有的看法。

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采取何种态度与方法的出发点和依据学生观和影响。

(一)学生即是教育过种的客体,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

学生主体发挥离不开教育的主导,而老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学生主动参与下才能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二)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为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据首先,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生存权利和发展权,有被人尊重的权利。

其次,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有极大发展潜力。

第二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一、教师的概念及其作用(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受过专业训练、在学校中从事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完善品德结构、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专职人员(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1、2、3、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提出),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全面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二、教师的职业属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3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从业前,接受专门的教育,成为合格的教师,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老师是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较高的职业首先和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员;教师职业做为专门职业,具有专业性和自主权教师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题库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题库

一、选择题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 )。

A.未成年公民 B .社会公民 C .普通受教育者 D .青少年儿童2 .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

A.公正评价权 B .隐私权 C .人格尊严权 D .名誉权3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 )。

A .平等关系B .上下关系C .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4 .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大致是在 ( )。

A .原始社会初期B .奴隶社会初期C .封建社会初期D .资本主义初期5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 .传授知识B .开发学生的智力C .做学生的朋友D .教书育人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单一性B、多重性C、模糊性D、低级性7、对我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8 .我国教育家( )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 .孔子 B.荀子 C .扬雄 D .韩愈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决定的。

A.人格尊严权 B .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 .名誉权10 .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 )。

A.名誉权和荣誉权 B .公正评价权 C .隐私权 D .人格尊严权11.《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 )。

A .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B .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C .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D .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12 .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 )。

A.潜在性 B .现实性 C.可塑性 D .特殊性13 .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本义务。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四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以下
权利( )。 ABCDE
• A.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B.指导学生的学
习和发展
• C.按时获取工资报酬 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D.对学校教育教
• E.参加进修和其他方式的培训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四分。
三、教师的职业素养
• 长者为师;官师一体;僧师一体 • 2.职业化阶段:私学教师的出现
• 学高为师;智者为师
• 3.专门化阶段:师范教育的产生
• 1681年法国拉萨儿创立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是世界上 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
• 1897年盛宣怀开办南洋公学师范院是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 • 4.专业化阶段 •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了《关于教师
身上存在的不足,要允许学生犯错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四分。
• 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 习。这说明学生具有( )B。
• A.依赖性
B.向师性
• C.可塑性
D.接受性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四分。
• [2011]4.学生不是被动的劳动对象,他们是 具有主体性的受教育者。学生的主体性包括 五个方面,即独立性、选择性、______、 创造性和自我意识性。( D )A?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四分。
(二)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1、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条件 • 2、环境影响人的发展差异 • 3.环境影响人的发展的方向与水平 • 4.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四分。
(三)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 用
• 1.教育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比较全面、系统

2015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4章第2节:学生

2015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4章第2节:学生

学生一、学生的特点(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1.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和被领导者。

2.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1)学生具有可塑性。

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他们的品德、人格正在形成的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尚未定型,极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

(2)学生具有依赖性。

学生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生活的能力。

在家里,他们要依赖父母,入学后他们将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转为对教师的依赖心理。

(3)学生具有向师性。

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

(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依据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学生是有意识、有情感、有个性的社会人,他们不是盲目、机械、被动地接受作用于他们的影响,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其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因此,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2.表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自觉性,也称主动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基本的表现。

它表现在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目标或要求,或在某种情境的激发下,自行采取相应的态度或行动。

如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参与活动,课下主动完成作业,主动帮助同学等等。

(2)独立性,也称自主性,这是自觉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而且能自行确定或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特点和条件的目标和行动方式,并能在实现目标的行动中自我监督和调控。

(3)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而且有超越意识,如超越书本、超越教师、超越自己和群体等。

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不满足于书上的现成结论,不满足于教师提供的解题方法,倾向于提出新颖或与众不同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章第二三节学生师生关系

第四章第二三节学生师生关系
“真的请了吗?”记者不太敢相信老师会请全班同学吃冰激 凌。在以往的观念里,老师是备受尊敬的权威,痛宰老师的 事情是完全不敢想象的。
“当然了。迟到就得受罚,这规矩是我定的,我就得带头遵 守。”赵老师笑着说。而就是这样一位被学生们昵称为“果冻”
的物理老师,今年带的学生在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为辽宁省摘得 了唯一一块金牌。
第三节 师生关系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九点 三十一分。
主要内容
一、师生关系的历史概括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三、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九点 三十一分。
一、师生关系的历史概括
(一)中国古代的师生关系
孔子、韩愈等。古代师生关系受到等级影响,强调 师道尊严,学生对教师必须绝对服从,只能听而不 问、信而不疑。
(1)教育目标要真实地反
(3)教育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育要体现个别差异性。
2、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要尊重儿童的感受。
(2)要尊重儿童的选择。 (3)要鼓励学生的创造。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九点 三十一分。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九点 三十一分。
据记者了解,现在的老师越来越年轻化,虽然家长 们会担心年轻老师缺乏经验,但是年轻老师思维活 跃、教学方法新颖,似乎更容易和学生“打成一 片”。赵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学校里,再也看不到
我们当学生时被罚站墙根儿、罚抄写、打骂的现象了。现 在的学生都要求张扬个性,说通俗点,就是要给他们留面
里的倒数。我因此而很自卑。 那天一上课,坐在教室窗边的我就开起了小差。“王永明,你起 来回答……”突然,老师向我提问了。可怜的我连什么问题都没

教师职业道德 第4章 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教师职业道德 第4章  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另一方面,教师看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会忽视学生内在的心理需 求和精神发展,即使教师会给予学生关怀,关怀的对象往往也是考试成绩优秀的 学生,而中等生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常很难获得教师耐心的关注和关怀。
另外,学生的所有时间和精力被安排全部放在学习成绩的提高上,对其他 方面的发展如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个人兴趣爱好的培养必然有所欠缺, 对师生关系这一人际交往关系的处理未必能成熟,当然更严重的是非常不利于学 生以后的发展。
韩愈在《师说》中所言“师者,所以 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千多年来一直 被人们引为对教师的角色定位。
(二) 社会及社会人际关系的发展状况
我国历史上长期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导致师生的身份关系也不可 避免地受“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纲常伦理的影响,教师处于绝对的权 威位置,而学生对教师必须绝对服从。
(三) 动态生成性
教育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是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同时不是一成不变 的。教师与学生之间自初始年级开学见第一次面之后,彼此之间关系的走 向具有动态的生成性。
师生之间如果交往顺利,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尊敬礼待师长,教 育教学活动中互动良好、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就会往友好和谐的态势发展;
但是如果师生之间教师对学生太漠然或太严苛、甚至简单粗暴,学生 对教师不当回事或者积怨深重、甚至爆发激烈冲突,则这样的师生关系会 陷入恶性循环的深渊,不仅不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学生,轻者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重者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受 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 项活动的权利,同时也有努力学习、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义务。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高位与低位、权威与平庸框架下的关系,而是真 正意义上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关系,就是相互之间的尊重 与被尊重的关系。

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学(第四章)

及时施教
1.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1.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场独立型认知方式 场依存型认知方式
认知倾向于在更抽象的 对事物的认识倾向于以外部 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 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 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 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 人们的影响和干扰, 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 人们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 言观色, 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 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 影响和干扰 息中的社会内容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教师劳动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 性。 从时空角度讲,教师劳动具有很强的弹性, 从时空角度讲,教师劳动具有很强的弹性,在 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没有严格的时空界限。 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没有严格的时空界限。 从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看, 从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看,教师要突破学校教 育的时空界限, 育的时空界限,把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扩展到学校 以外的空间,去“追踪”自己的学生,依靠家庭 以外的空间, 追踪”自己的学生, 和社区的配合形成校内外教育合力, 和社区的配合形成校内外教育合力,以促进学生 的健康成长。 的健康成长。
教师的报酬待遇权
有权要求所在学校及主管部门根据教育法律, 有权要求所在学校及主管部门根据教育法律 , 教师聘用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报酬。 教师聘用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报酬。 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教师的民主管理权
听取校长工作报告, 讨论学校重大问题, 听取校长工作报告 , 讨论学校重大问题 , 并提 出意见和建议 讨论通过岗位责任制方案、 讨论通过岗位责任制方案 、 教职工奖惩管理办 法及其他规章制度 讨论教职工福利费管理使用原则、 讨论教职工福利费管理使用原则 、 办法及其他 有关教职工的集体福利事项 对学校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学第四章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 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六、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从客观上,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从主观上,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
(2)要求: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教育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方法不断改进, 创造性地工作;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教育机智。
“没有一条教育规律,没有一条真理是可以对一 切儿童绝对同样适应的,培养人首先要了解他们 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的世界”。
2. 示范性: (1)原因:由教师职业的根本职责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决定的。 教师职业的根本职责:教书育人;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可塑性; (2)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加强修养,提高素 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 (一)受教育权:
1 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年满6周岁的儿童应入学接受 义务教育,并受满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学校和教师不 得随意开除学生。 2 学习权:有权利在义务教育年限内在校学习,教师不 得以任何借口随意侵犯或剥夺在校参加学习活动。
3 公正评价权: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享有教师、学 校客观得对自己的学业成绩、道德品质等进行工整评价, 并客观记录在成绩档案中,毕业时有响应的学业成绩证 明和毕业证书的权利。
从课程理论和教学原理的角度分析,该教师的行为不妥。 1.对学生的提问简单粗暴,伤害学生的自尊;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把自己当作是教学活动 中唯一的主体、权威,忽视学生的体验,忽视学生的主 体地位,不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3.建议处理策略: 鼓励学生的质疑,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感悟文本; 和学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探讨文学语言的特点, 如本案例中比喻的特点; 启发学生的思维,加强练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 探究中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

第四章教师(2学时)

第四章教师(2学时)

二、教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影响教 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变量。为了充分发挥教师 的主导作用,教师应清醒地意识到他的职责, 以及教师的职业特征。教师应具备基本的教 学能力和素养,教师的领导作风以及和学生 之间的人际关系。
1、教师的职责及其职业的角色特征

1. 2. 3.
4.
5. 6.
职责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职责在于运用各种教 学手段,调节和控制影响教学的各种变量,以产 生最佳的教学效果。换句话说,教师的职责是通 过他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特征体现出来的。 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的榜样 集体的领导者 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心理治疗工作者 学者和学习者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
①忠于教育事业,甘于无私奉献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必备的素养。
是在教师的努力下,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 和提高的。 ①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 ②语言表达能力 ③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 ④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的能力 ⑤初步的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作业: 1.教师的职业角色。
2.教师应具备哪些知识结构和能力。
反思教师的角色
教师是蜡烛 肯定:奉献与给予 不足: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 n 淡漠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 工程师角色 肯定:u工程师-崇高的事业 u灵魂-职业的育人性 不足 u暗示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 差异性 u 整齐划一,批量生产,易形成新的机械化运 动

园丁角色
肯定√
第四章 教师
孙秀芬

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而教 育的实施与接受最终要落实在人身上。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学,与 教师的活动——教,构成了教学赖以进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2013福建教师招考《教育综合》第四章__教师与学生

2013福建教师招考《教育综合》第四章__教师与学生
文章由匹克篮球鞋整理发布
三、师生关系
(三)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
首先,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 信赖;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 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2、民主平等
作为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平 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交知心朋友。
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资源要向社区开放,引导和参与社 区的一些社会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区也要向学校开放 自己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教师 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 业建设的共建者。
文章由匹克篮球鞋整理发布
二、学生
(一)学生的特点 学生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指 儿童和青少年。 1.学生是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人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具有自我意 识 3.学生是具有明显发展特征的人 4.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 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 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 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 主体想作用。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 型的开放教师。
文章由匹克篮球鞋整理发布
练习
1.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 条件是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是公民权利中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
A 选举权 B 被选举权 C 人身权 D受教育权 3.未成年人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主要有 。 A 人身权 B 受教育权 C名誉权、人格尊严权 D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小学教师与学生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小学教师与学生

第四章⼩学教师与学⽣Ⅰ、学习⽬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学教师的劳动特点;⼀个合格的⼈民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学⽣的⾝⼼发展特点;教师和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以及如何树⽴良好的师⽣关系。

Ⅱ、考核知识点1.教师2.学⽣3.师⽣关系Ⅲ、考核要求1.识记:教师和师⽣关系的概念;师⽣关系的类型。

2.领会:⼩学⽣的特点;教师和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教师劳动的特点。

3.应⽤:结合实际说明作为⼀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及如何建⽴良好的师⽣关系。

Ⅳ、考核内容第⼀节教师⼀、教师的地位和作⽤(⼀)教师的地位在⼈类发展,对教师的职业性质和社会地位有如下⼏种观点:1、圣职论。

2、公务员论。

3、劳动者论。

4、教师专业性质论。

这种观点认为教师的⼯作是专业性职业。

1966年联合国教科⽂组织通过的《关于教师的建议》指出:“教师的⼯作应被视为专业性职业。

”《中华⼈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确⽴了“教师是履⾏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员”,“承担教书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提⾼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是国民教育在由粗放式向⾼⽔准的转变中提出来的。

对教师专业性质的确⽴,从根本上肯定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的作⽤教师的作⽤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社会、对学⽣的作⽤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三个⽅⾯。

1、在社会发展中教师起承上启下的作⽤2、教师对学⽣的教育作⽤3、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教师的主导作⽤是指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针对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处的特殊位置⽽⾔的。

其主导作⽤表现在以下⼆个⽅⾯:(1)教师是教育⽅针、教育计划的执⾏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主导着学⽣的发展。

(2)教师受过专门的训练,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学⽣的教育可以使学⽣在短期内掌握丰富的知识。

⼆、教师劳动的特点(⼀)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段的主体性(三)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四)劳动⽅式的个体性(五)劳动成果的长效性三、现代教师的素养⼈民教师必须德才兼备,故教师的素养包括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优良的智能结构。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⑴苏格拉底的助产术。苏格拉底经常以向别人
请教的方法,来传播自己的思想。他声称:“我自 知无知”,只有把问题提出来请教。但是,当别人 做出回答时,他又对其他种种答案进行反驳、“讥 讽”,最后,终于引导对方把苏格拉底自己所主张
的观点说出来。人们称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叫“助
产术”。也可以简单地称其为“问答法”。 ⑵柏拉图的《理想国》。
第一节 一、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概述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
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
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㈠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㈡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三、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理论
㈠内发论 1.基本理解:身心发展力量源于自身内在需要,人性本善或 善导论。 2.主要观点:“善”主要指人有爱他人的本性及有利于人类 发展的智慧与创造性;人性本善论者,对教育的力量充满了信心, 而且强调教育的作用就是顺应自然,使人的本性得到充分发展; 主张用顺导受教育者人性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例如:卢梭说“出 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变坏了。” 3.代表人物: ⑴中国的孟子。 ⑵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⑶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 ⑷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
并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㈡古代(奴隶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形态 1.古代学校教育特点: ⑴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⑵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
性。 ⑶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
守性。
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 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第4章……教师与学生

第4章……教师与学生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一、概念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填空二、职业的性质与特点(一)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简答题(教师角色)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填空题),主要1.学者和学习者2.知识传授者3.示范者4.管理者5.朋友6.研究者★三、教师劳动的特点(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1.复杂性。

表现: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2)……任务的多样性。

3)劳动对象的的差异性。

2.创造性。

表现1)因材施教。

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的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

可以用四个词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1.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

2.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四)……………主体性和示范性。

四、教师威信(一)概念:是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望和信誉。

有两种:一种是权利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

应追求后者而非前者。

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三)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素质(基本条件)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必须的心理品质)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五、教师的职业素养(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的内容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4.为人师表(二)教师的知识素养……简答题1.政治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学(第四章)
教师进修培训,一方面是给予教师的权利,另 一方面是基于基于教育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教育 改革的需要。
精品课件
教师的义务
遵守国家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履行教师聘约 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 关心爱护学生 制止和抵制侵害学生的行为和现象 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
精品课件
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 素养
道德素养 知识素养 心理素养 能力素养
精品课件
教师的道德素养
热爱教育工作
教师应尽的职责 教师道德的核心
教师高尚道德 素养的自我表现
教师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 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热爱学生
要理智的爱 要无私的爱
爱与要求相结合
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要求教师 思想、品德、作风、治学等方面 精严品课格件 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
精品课件
教师劳动 的对象 和产品 都是人
人的成长 需要一个
较长的 周期
教师劳动 的长期性
教师劳动 周期长 见效慢
精品课件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师劳动是一种 脑力劳动,而 这种脑力劳动
是无法很快转化 为物化形式的 “精神产品”
教师劳动是以 学生为中介来 实现教师劳动 的价值
教师劳动 的间接性
教师劳动的结果是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 知识和形成的能力,学生走上社会后运 用教师传授的知识才能创造物质财富。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第二节 学生 第三节 师生关系
精品课件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师 主要矛盾 学生
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缺一不可
教育 活动
教育 内容
精品课件

教育学第四章内容

教育学第四章内容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①教师的定义:教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是指教育活动中施加影响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使被影响者的身心发展发生变化。

他们既能够是家庭中的父母,也可能是社会上的师傅或其他人。

狭义的教师是指以学校为其活动背景的教室,教育学所指的教师,一般是指学校教师。

②对教师定义的理解: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动个体社会化的职业③教师有哪些职业角色: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把教师看作父母的化身,高年级的学生常常把教师视为自己的朋友6研究者角色基本要求,也是搞好工作的基本要求2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它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的表现。

3自身道德修养⑤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1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师结构的核心,是有效履行教师职责的基本条件2广博的文化修养3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现代教师必须系统的学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教育理论知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⑥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1)教师要有课程开发的水平(2)良好的语言表达水平(3)组织管理水平(4)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水平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内涵:教师个体通过持续接受新知识和提升专业水平,逐步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

⑧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内容:1专业知识2专业技能3专业情意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途径:1教师自身要有专业发展的观点和意识2建立专业责任感3制订自我生涯发展规划4积极参加在职学习和培训5实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6在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中获得专业发展第二节学生①学生的定义:学生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是指在校的儿童和青少年。

②学生的本质特点1学生是社会的人,又是自然的人2学生是未成熟的人,又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3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人,又是自觉能动的人。

第三节良好的师生关系①围绕教师与学生谁为中心的话题,一直存有着学生中心论和教师中心论两种:(1)学生中心论代表人物卢梭、杜威(2)教师中心论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苏联教育家凯洛夫②师生关系的多重理解:(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1教师是传道者,学生是接受者,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2学生在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目的,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条件。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难点汇总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难点汇总

2019 年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说明:精选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难点内容和重要考点编写而成,一共24 章知识重点,一天背一章内容2019 年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重点目录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4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5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7 第五章课程 (9)第六章教学…………………………………………………………………………… 11 第七章德育……………………………………………………………………………15 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18 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 (20)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21)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21 第二章认知过程................................................................................. 22 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 25 第四章个性心理....................................................................................26 第五章社会心理与行动 (29)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30)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30 第三章学习理论....................................................................................32 第四章学习心理.................................................................................34 第五章教学心理.................................................................................38 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 (39)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40)第五部分新课程改革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 (42)第六部分教育教学技能第一章教学设计技能…………………………………………………………………44 2019 年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定义:广义的定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完整)教育学名词解释范文

(完整)教育学名词解释范文

— 3 -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12、教育社会化:教育对象的全民化,是指个体以社会需要、个人才能和兴趣为依据,能随时随地地接受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教育.社会教育化:不仅表现在正规学校向社会开放,更主要的是整个社会都将担负教育的职能.第四章教师与学生1、教师: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育机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威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地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4、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理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素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5、本体性知识:特定学科及相关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条件性知识: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如教育原理、心理学、教学论、学习论、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等。

实践性知识:课堂情境知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技巧、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如导入、强化、发问、课堂管理、沟通与表达、结课等技巧。

6、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7、教师中心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赫尔巴特、凯洛夫儿童中心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2)
二、学生
(一)学生的特点
学生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指儿童和青少年。

1.学生是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人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具有自我意识
3.学生是具有明显发展特征的人
4.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二)根据学生特点施教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要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人类文明的精华。

2.承认学生独立性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条件,也承认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多途性、发展方式的多样性和发展结果的差异性。

鼓励学生对自己受教育的过程进行调控。

提高学生自我意识。

3.学生发展的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教学中要创设活动情境、活动机会促进学生发展。

4.教学中把学生当做完整的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三)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这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主体。

4.学生是生活世界中的人
●学生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经历,建立起他与生活世界的意义关系。

●教育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课程和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5.学生是文化中的人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文化背景中的人,也是文化传承的主体。

●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文化背景,要赋予学生人文关怀和文化熏陶。

6.学生是时代中的人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时代的人,他们的思想、言行都带有时代的印痕。

●教育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时刻考虑学生的时代特征以及时代对学生的心要求。

三、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概念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填空)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

●关于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选择)
教师中心论的典型代表有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苏联的凯洛夫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梭和美国的杜威
(二)师生关系的意义(了解)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施教的重要条件。

教师要达到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积极的发展。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亲密合作,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内驱力。

如果师生关系紧张,互不关心,双边活动就难以进行。

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是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3.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三)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
首先,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2、民主平等
作为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交知心朋友。

3、教学相长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

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的。

4、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表现于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和谐人际关系。

(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简答、材料分析)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要求教师既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又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人。

第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

第三,要发扬教育民主。

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而不能以“权威”自居。

第四,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是难免的。

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目的,也是成功的条件。

(3)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