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作者: ————————————————————————————————日期:ﻩ简述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并对其评价食品科学学院 3115818020马建彬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凯恩斯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

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

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

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社会的消费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1)所得数量。

(2)客观环境因素。

1、工资单位之改变; 2、所得与净所得之差别; 3、资产的货币价值的变动; 4、时间贴现率; 5 、财政政策之改变;6、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以上除工资单位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在短期内都不会有太大变动,所以对消费也不会有重大影响。

因此,消费是真实所得的较稳定的函数。

它还有三大假设: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3.平均消费倾向(APC)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凯恩斯主义的推演逻辑是从充分就业开始的: 1.以往假设的充分就业均衡建立在萨伊定律基础之上,其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的分析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2.之所以存在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其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为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量就取决于总需求;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的对资本未来收益之预期”; 4.政府不加干预就等于听任有效需求不足继续存在,听任失业与危机继续存在;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非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弥补私人市场之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凯恩斯消费理论是由20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它对消费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方面。

首先,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函数是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核心之一。

消费函数描述了个人或家庭的消费支出与其收入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取决于其可支配收入,但并非完全取决于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数额,而是取决于收入的变化率。

他提出了一个简化的消费函数模型,C = a + bY,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可支配收入,a表示固定消费支出,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这个模型说明了消费支出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

其次,凯恩斯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单位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化。

在凯恩斯看来,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小于1的数值,它反映了人们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的心理倾向。

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只愿意消费其中的一部分,而将另一部分用于储蓄。

这就导致了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的结论。

此外,凯恩斯消费理论还强调了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消费支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人们消费支出增加时,企业的销售额也会相应增加,从而刺激了生产和就业。

这种“消费拉动”效应对于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消费行为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凯恩斯消费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消费行为的规律,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消费函数理论主要假说述评

消费函数理论主要假说述评

消费函数理论主要假说述评消费函数理论是指建立在消费者行为假设基础上的、揭示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某种函数关系的一系列假说。

由凯恩斯首先在其名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自己的消费函数理论,是其有效需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他的最著名的贡献之一。

随后的数十年,西方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并进一步发展了新消费函数理论。

近些年来,随计量技术与工具发展,在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研究中大量应用计量分析方法,得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提出了一些新的假说。

本文据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过程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仅考虑现期收入、不分析预期收入及其不确定性的消费函数理论主要包括绝对收入假说和相对收入假说,这两个假说都注重现期收入对当期消费的影响,而不分析预期收入及不确定性问题。

1.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A IH)凯恩斯(J. M. Keynes)在深入分析了影响消费的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消费函数理论。

他认为,消费支出的多少与收入的高低水平密切相关,收入的绝对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因此,一般称之为绝对收入假说。

其基本思想是:现期消费随现期绝对收入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用函数式表示如下:Ct = b0 + b1 Yt + ut式中, Ct 当前消费支出; Yt当前收入; b0 为自发消费,也是为生存而必须的消费; b1 边际消费倾向(0 < b1 < 1) 。

其表达的主要观点包括: (1)边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短期内消费支出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收入变化引起的,而不是由于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比例关系的变化。

(2)边际消费倾向为小于1的正值,即,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小于增加的收入。

(3)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凯恩斯认为这是一条先验的心理规律,随收入的增加人们会增加其消费,但消费的增量小于收入的增加量。

凯恩斯之前的经济学家在分析消费问题时,主要是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个体消费者行为,主要是为阐述在收入水平既定时消费是价格的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
可以观察到,在这十个家庭中,随着收入 水平的增加,消费的支出也在逐步增加
了相应的统计。
在图表中,随着收入水平的增
加,边际消费倾向在逐步变小,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 与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这 说明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支 出也在增加,但是增加的会越 来越少,同时,边际消费倾向 总是大于零小于1的,这是因 为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 部分。


2000 0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其具体公式为:c = 0.4224y +
7893.7,其中0.4224表示此时的 边际消费倾向,7893.7表示必须 要有的生活消费,此公式的经济 含义是:+βy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公式:MPC=∆c/∆y
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
也在递减,平均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
如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与边际消费倾向不同的是,平均消费 倾向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或等于1, 这是因为消费可能大于收入,也可能
小于或等于收入。
公式:APC = c / y
消费曲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收入的增
消费函数实训
LOREM IPSUM DOLOR
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
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有很多,
凯恩斯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
家庭收入,收入增加,消费 支出也会增加,但是消费支
出不如收入增加的多,随着
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消费支 出的增加会变得越来越少,
为了印证这一理论,我们调
研了10个收入水平不同的家 庭,对其收入、消费水平做
加,黄色曲线在逐渐趋于平缓, 曲线上各点的斜率在逐渐变小, 这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在逐渐变小,
消费

西方消费理论文献综述

西方消费理论文献综述

西方消费理论——文献综述一、前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强调了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后来从凯恩斯开始,许多经济学家都为之付出了努力,使现代消费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得出的线性消费函数(C =a +bYd )在短期内得到现实的验证。

但是,在1942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针对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对1869-1938年的资料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消费函数表达式应为C =bYd ,即在长期内,自发性消费为零;任何收入水平上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相等。

并指出,凯恩斯理论和统计数据相矛盾:在美国尽管个人收入有很大增长,但国民收入中的储蓄份额并无长期上升现象。

这种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表现出来的差异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或“凯恩斯-库兹涅茨悖论”。

消费之谜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学者对消费函数的理论研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消费函数理论。

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派和观点。

二、综述正文(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消费量的决定因素有很多。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指数、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以及消费者偏好、风俗习惯等。

在众多因素中,凯恩斯认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家户收入。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定律: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

则,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其主要理论观点是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是由其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决定的。

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y C C =其中,C 代表消费,y 代表收入。

短期分析中Cy C C 0+=C0为自发消费,不取决于收入,是人们为维持日常生活必须的消费数量cY 为引致消费,是消费中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发生变动的部分。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凯恩斯消费理论是20世纪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关于消费行为的理论,它对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该理论主要包括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储蓄倾向和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等内容。

首先,消费函数是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取决于其可支配收入。

消费函数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C = a + bY,其中C代表消费支出,Y代表可支配收入,a 代表固定消费支出,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这个函数表明了消费支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

其次,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单位可支配收入增加时,消费支出的增加量。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是小于1的,即人们不会把所有的额外收入都用于消费支出,而是会有一部分用于储蓄。

这也是凯恩斯消费理论与古典经济学消费理论的一个重要区别。

另外,凯恩斯还强调了储蓄倾向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他认为,人们的储蓄倾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预期收入、财富水平、利率水平等。

当储蓄倾向增加时,消费支出就会减少,从而影响整体经济活动。

此外,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也是凯恩斯消费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凯恩斯认为,除了可支配收入外,人们的消费支出还受到利率、预期收入、财富水平和预期通货膨胀率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决策,进而影响整体的消费支出水平。

总的来说,凯恩斯消费理论通过对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储蓄倾向和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与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这一理论不仅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增长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理解消费行为和预测经济走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指出:《通论》"分析之最终目的,乃在发现何者决定就业量。

""就业量定于总供给函数与总需求函数之交点。

总供给函数主要系于供给之物质情况,其中道理大都已为人熟知。

"但是"一般人却忽视了总需求函数之地位,"(《通论》第79页)。

所以,凯恩斯的重点放在总需求如何决定就业量这方面。

凯恩斯通过三大基本规律的揭示来说明有效需求不足。

三大基本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预期边际收益率递减规律和人们的灵活偏好。

三者导致人们将收入以货币形态保持在手中,而消费和投资则减少,因而减少了有效需求,结果使经济出现小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

在凯恩斯理论的这三大支柱中,以其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最为根本。

他固然把有效需求不足分为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但他认为前者是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

而后者最终不过是前者引导出来的派生现象。

因为"消费乃是一切经济活动之唯一目的、唯一对象"(《通论》第90页),"资本不能离开消费而独立存在,反之,如果消费倾向一经减低,便成为永久习惯,则不仅消费需求将减少,资本需求亦将减少。

"(《通论》第92页),由此可见消费理论在其理论中独特的基础地位。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揭示,使推翻萨伊定理有了理论基础。

萨伊定律认为总供给恒等于总需求,即"供给会自行创造其需求"。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说明了消费的增减不如收入增减之甚,从而打破了供给恒等于需求的教条,克服了理论观念上的障碍。

承认市场调节会带来盲目失衡,即会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从而为他的整个就业理论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同时,几乎所有解决需求不足,增加就业的办法都与消费有关,由此也可见消费理论在其整体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消费理论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通过边际消费倾向的揭示,建立了乘数理论,从而为进一步分析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奠定了基础。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是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提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

这一思想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式中C表示总消费,Y表示总收入,下标t表示时期;a、b为参数。

参数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值介于0与1之间。

凯恩斯的这个消费函数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这一假说过于简单粗略,用于预测时误差较大。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又被直接称之为消费倾向。

c=消费,y=收入:c =c(y)满足dc / dy >0线性消费函数:简单线性消费函数:c = a + by (1 >b >0)a-常数,自发性消费:基本最低消费支出。

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

b-常数,斜率,边际消费倾向by-诱致性消费: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

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 APC(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

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消费/收入=c/yAPC<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APC=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APC>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例: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平均消费倾向APC = c/y = 0.8 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MPC=Δc/Δy当消费增量Δc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即:MPC = dc/dy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

有:1> MPC > 0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MPC=Δc/Δy=94-80/120-100 =0.7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消费MPC APC1 9000 9110 1.012 10000 10000 0.89 1.003 11000 10850 0.85 0.994 12000 11600 0.75 0.975 13000 12240 0.64 0.946 14000 12830 0.59 0.927 15000 13360 0.53 0.89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

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

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提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

这一思想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Ct = a + b + Yt式中C表示总消费,Y表示总收入,下标t表示时期;a、b为参数。

参数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值介于0与1之间。

凯恩斯的这个消费函数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这一假说过于简单粗略,用于预测时误差较大。

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主要内容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具有其两重特性。

一方面,它从资本主义制度出发,服务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要使经济摆脱危机而得以顺利增长,它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则。

纵观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中有关逻辑顺序,可将其消费理论简要概述如下:(一)把消费量(c)与就业量(n)连接起来。

认为一定水平的就业量决定一定的消费量。

(《通论》第79—80页)。

(二)设一定的收入决定于一定的就业量。

即“在本书范围内,真实所得之变动原因,仅限于一特定资本设备上就业人数之增减,故真实所得随就业人数之增减而增减”(《通论》第98页),这样又把收入(y)与就业量(n)联结起来。

与第一步相结合,从而把消费与收入联系起来。

(三)讨论消费与收入等因素的关系,定义消费倾向(函数),c[,w]=x(y[,w])。

社会的消费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1)所得数量。

(2)客观环境因素。

1、工资单位之改变;2、所得与净所得之差别;3、资产的货币价值的变动;4、时间贴现率;5 、财政政策之改变;6、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以上除工资单位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在短期内都不会有太大变动,所以对消费也不会有重大影响。

因此,消费是真实所得的较稳定的函数。

(3)主观因素。

首先分析影响储蓄动机的因素,包括谨慎、远虑、计算、改善、独立、企业、自豪与贪婪。

然后从其反面概括出直接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为享受、短见、慷慨、失算、炫耀与奢侈,等等。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消费函数理论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提出的: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

它通过建立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解释了收入与消费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世纪30年代以后产生了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定”的消费函数,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式中:C表示总消费,Y表示总收入,下标t表示时期;a、b为参数。

参数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值介于0与1之间。

凯恩斯的这个消费函数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这一假说过于简单粗略,用于预测时误差较大。

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内容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

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又被直接称之为消费倾向。

在宏观经济中,消费指出受某些因素影响,如国民收入水乎、物价水乎、利率、收入分配、个人偏好、社会风尚等。

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影响消费最重要、最稳定的因素,即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利率不重要,因而消费函数的表达式为C=Co+cY,Co>0,0<c<1,其中c即是边际消费倾向(MPC)。

消费函数理论最先由凯恩斯提出,并成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石之一。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正数且小于1,他认为边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这就是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设。

但二战后的研究表明,绝对收入假设适用于短期分析而不适用于长期分析。

因此,为了弥补凯恩斯主义的不足,相对收入假设、生命周期假设和永久收入假设相继兴起和发展起来。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消费经济学》第七章第一节讲义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消费经济学》第七章第一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
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消费经济学》第七章第一节讲义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一、主要内容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被称为“绝对收入假定”。

其中心是消费倾向递减论。

绝对收入假定,由凯恩斯提出,其中心思想是消费倾向递减。

什么是消费倾向呢?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与此对应,储蓄倾向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与此相关的还有两个概念,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

“绝对收入假定”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消费随收入的变化而绝对的变化。

举例说明:一个人的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如下。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具有其两重特性。

一方面,它从资本主义制出发,服务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要使经济摆脱危机而得以顺利增长,它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则。

纵观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中有关逻辑顺序,可将其消费理论简要概述如下:(一)把消费量(c)与就业量(n)连接起来。

认为一定水平的就业量决定一定的消费量。

(《通论》第79—80页)。

(二)设一定的收入决定于一定的就业量。

即“在本书范围内,真实所得之变动原因,仅限于一特定资本设备上就业人数之增减,故真实所得随就业人数之增减而增减”(《通论》第98页),这样又把收入(y)与就业量(n)联结起来。

与第一步相结合,从而把消费与收入联系起来。

(三)讨论消费与收入等因素的关系,定义消费倾向(函数),c[,w]=x (y[,w])。

社会的消费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1)所得数量。

(2)客观环境因素。

1、工资单位之改变;2、所得与净所得之差别;3、资产的货币价值的变动;4、时间贴现率;5 、财政政策之改变;6、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以上除工资单位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在短期内都不会有太大变动,所以对消费也不会有重大影响。

因此,消费是真实所得的较稳定的函数。

(3)主观因素。

首先分析影响储蓄动机的因素,包括谨慎、远虑、计算、改善、独立、企业、自豪与贪婪。

然后从其反面概括出直接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为享受、短见、慷慨、失算、炫耀与奢侈,等等。

这些因素取决于制度、传统、资本技术设备等影响,而在短期内不易发生变化,即可看作既定量。

这样,再一次证明了消费是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的收入当然是指现期的绝对收入水平。

(四)定义边际消费倾向。

dc[,w]/dy[,w]表示增加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例。

0〈dc[,w]/dy[,w]〈1,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规律,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当社会之真实所得增减时,其消费量亦随之增减,但后者之增减常小于前者。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8章 消费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8章 消费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四篇 宏观经济学模型的扩展第八章 消费理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试述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

答:凯恩斯所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可以用标准的消费函数来表述,其公式为:D C a bY =+(0a >,01b <<)上式说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D Y 的函数,其中,a 为自发消费,b 为边际消费倾向。

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实际可支配收入D Y ,就可以得出平均消费倾向APC :D DC a APC b Y Y ==+ 上式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PC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 ,根据绝对收入假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同时,D a Y 也将减小,故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

2.什么是消费之谜?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各种消费理论是如何对其进行解释的? 答:(1)凯恩斯之后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与实证研究不相符合,两者之间的矛盾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根据绝对收入假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同时,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

但是,这一研究与对消费统计资料的实证研究并不一致。

根据美国1929~1941年的逐年资料,消费函数是:47.60.73D C Y =+但根据美国1948~1988年的逐年资料,消费函数是:0.917D C Y =上述结论并不一致,首先是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是递减,而是递增;其次,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是波动的,而不是稳定的。

另一个证据是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研究了1869~1933年间每30年左右的长期消费资料,得出如下结论:①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基本稳定的,而不是下降的;②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与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是不一致的。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节选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唯一性和短期性:首先,凯恩斯把现期收入视为决定消费支出水平的唯一因素,被称为绝对收入假定( 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事实上决定消费支出水平的因素很多,诸如收入的多少、利息的高低、物价水平和分配的公平程度等等。

传统经济学主要强调利息率对储蓄的影响,认为利率高低会直接涮节储蓄与消费的比例,从而影响在一定收入水平下能用于消费的多少-,很显然这种观点与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相一致的。

但以收入分析为基础的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却并不单纯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而认为消费主要决定于现期收入水平,而利率和其他各个因素的影响较小且有些是可能相互抵消,这样,凯恩斯在理论分析上,便舍去了其他各种因素,而把现期收入视为唯一的决定消费的因素,提H1了消费函数的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是以短期分析为特点的:因为按照绝对收入假定,无论收入多少,消费必须为正,即使收入为零,消费也要为正,否则,社会就将无法继续存在:当消费大于收入而维持正值时,其消费基金来源就将靠过去的储蓄或借款,然而这种情况只能在短期存在,而不可能长期如此。

同时,按照绝对收入假定,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收入的比重愈来愈小,于是从长期来看,随着社会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平均消费倾向会愈来愈小,相应地储蓄倾向或社会储蓄率会愈来愈高,而这又与实际生活不符j①所以,从绝对收入假定出发而作真,,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分析,即使有一定的可靠性,也只能在短期内存在。

总之,凯恩斯绝对收入假定的消费函数理论只是一种短期的分析,并且与实际经济生活相距甚远,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表明它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这就为其追随者留下了很大发展的空间。

这些发展主要表现在下述各种消费函数理沦上。

节选二:消费函数(consumptionfunction)表示消费支出和影响消费支出的所有因素之间的关系。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理论是伟大的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及其门徒整理并完善的经济学理论。

在宏观经济学领域,至今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也是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必学基础内容之一。

1、就业通论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就是就业通论,在前人的基础上,凯恩斯在就业通论里提出了非自愿失业,这部分更加完善了经济学界对就业的理解,凯恩斯通过增加非自愿失业,制定了绘制相对应的图表,并提出了相关要求,让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生动、形象。

2、消费倾向
凯恩斯指出,在通常情况下,总消费量主要取决于总收入量,而消费倾向本身的变化是次要的。

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包括人性的心理因素。

客观因素有:工资收入的变化、投资预期收益的变化、央行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改变和投资者的预期的改变。

3、经济周期
凯恩斯认为经济周期是比较复杂的,影响经济周期的因素比较多,难以形成有效的衡量标准。

凯恩斯认为可以通过收入变化来推动经济周
期的改变。

特别是消费、利率政策、资本预期收益率来推动经济周期的运行。

凯恩斯理论的内容还有很多,以上三点就是其理论的核心和基础,特别是消费和就业,凯恩斯提出消费倾向和边际效应至今对经济学界影响深远。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消费理论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消费理论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消费理论凯恩斯消费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

该理论主要探讨了消费行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并试图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

凯恩斯认为,消费是经济活动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消费行为,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规律,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消费水平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

凯恩斯将收入分为两部分:可支配收入和不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指扣除税收后的收入,而不可支配收入则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利息、租金等。

凯恩斯认为,消费水平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比例关系,即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 = a + bY,其中C表示消费,Y表示可支配收入,a表示自发性消费,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当经济处于衰退期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消费,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这是因为,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会提高可支配收入,进而提高消费水平,促进经济活动。

反之,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抑制消费,防止经济过热。

然而,凯恩斯消费理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凯恩斯消费理论假设消费者具有理性的预期,但实际上,消费者可能受到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消费行为并不完全理性。

凯恩斯消费理论主要关注短期经济波动,而对于长期经济增长,消费行为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技术进步、人口结构等。

尽管如此,凯恩斯消费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为理解消费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政府可以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通过调整税收、支出等政策工具,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凯恩斯消费理论自提出以来,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后来的经济学家们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提出了多种消费理论模型,如生命周期假说、永久收入假说等。

3凯恩斯的消费理论5.9

3凯恩斯的消费理论5.9

2. 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在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 重,其公式为
MPS=ΔsΔy(3-11) 如果收入与储蓄增量极小,上述公式可写成 MPS=dsdy(0<MPS<1)(3-12)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of saving, APS)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其公式为
项目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 消费函数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 理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与收入同方向变 动,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 没有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被称为消费函 数或消费倾向。
1. 消费函数的公式表示
消费函数的公式为 c=c(y)(3-4)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消费函数的一 般公式为 c=a+by (a>0,0<b<1)(3-5) 其中,a为自主消费,即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收入为零时, 消费也要进行。
消费依次增加到10 850元、11 600元、12 240元、 12 830元和13 360元。这就是说,收入增加时,消费也 随着增加,但增加得越来越少。在表中,收入依次增加1 000元时,消费依次增加890元、850元、750元、640 元、590元和530元,能够看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 倾向呈现递减趋势。
由于储蓄被定义为收入和消费之差,所以存在下述三方 面的关系。
(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两者之和等于收 入,由以下计算可得出:
c=a+by s=-a+(1-b)y c+s=a+by-a+(1-b)y=y
同时,两函数的互补关系可以通过图3-7来反映。当收入 为y0时,表示收支平衡,即消费支出等于收入,储蓄为零。 E点是45°线和消费曲线c的交点,表示收支相抵。在E点左方, 消费曲线c位于45°线之上,表明消费大于收入,因此,储蓄 曲线s位于横轴下方,储蓄为负值;在E点右方,消费曲线c位 于45°线之下,表明消费小于收入,因此,储蓄曲线s位于横 轴上方,储蓄为正值。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又叫绝对收入假说。

它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凯恩斯第一次把消费与收入水平联系起来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把消费支出作为收入水平的函数并用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概念来说明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为消费函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消费函数是乘数理论的基础。

凯恩斯的一个重要贡献是用乘数原理说明投资增加对国民收入的倍增作用。

这是以他的消费函数理论为基础的。

凯恩斯.把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联系在一起指出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边际消费倾向这一概念的提出使乘数的作用具体化。

(3)消费函数理论为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奠定基础。

凯恩斯认为消费函数的稳定性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经济体系稳定的重要原因。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当社会的实际收入增加时消费量不会同比例增加这样就不会刺激经济过度膨胀;相反当社会的实际收入减少时消费量不会同比例减少从而不会使经济过度萧条。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实际上起了一种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这为后来主要从投资角度研究经济周期问题奠定了基础。

消费函数是消费者行为数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它也是学术界不断进行研究讨论的一个命题.在凯恩斯提出绝对收入消费函数以后,消费函数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充实与发展,杜森贝里,弗里德曼,莫迪利安尼提出了相对收入,持久收入等消费理论.在进一步的实证检验中,这些消费函数理论逐渐暴露出其缺陷与不足.霍尔将理性预期理论引入消费函数,提出了理性预期生命周期假说,戴维森等则提出了误差修正机制,在这二者的基础上产生了目前在国际上广为应用的随机漫步假说和误差修正机制消费函数.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影响消费倾向的主观因素是建立准备金,防止预料不到的变化。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凯恩斯消费理论是由20世纪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他的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凯恩斯消费理论主要包括了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函数和消费支出的决定因素。

首先,凯恩斯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一个人在收入增加时所愿意增加的消费支出。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倾向会逐渐减小,即边际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

这意味着当一个人的收入增加时,他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所愿意增加的消费支出会逐渐减少。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人们的消费行为和预测消费支出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凯恩斯提出了消费函数的概念。

消费函数是描述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凯恩斯认为,消费支出取决于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即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需的生活必需支出后剩余的部分。

消费函数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示,通常是一个线性或非线性函数。

通过消费函数,我们可以分析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水平,进而预测整体经济的消费支出情况。

最后,凯恩斯分析了影响消费支出的决定因素。

他认为,除了个人可支配收入外,消费支出还受到预期收入、财富、信贷条件、预期通货膨胀率等因素的影响。

凯恩斯的这一观点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和调控经济增长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影响这些决定因素,政府可以调节整体消费水平,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凯恩斯消费理论对于理解消费行为和预测消费支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为经济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的定义: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是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提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

这一思想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Ct = a + b * Yt 式中C表示总消费,Y表示总收入,下标t表示时期;a、b为参数。

参数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值介于0与1之间。

凯恩斯的这个消费函数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这一假说过于简单粗略,用于预测时误差较大。

二、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1.两重特性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要使经济摆脱危机而得以顺利增长,它必然揭示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则。

纵观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中有关逻辑顺序,可将其消费理论简要概述如下:
(一)把消费量(c)与就业量(n)连接起来。

认为一定水平的就业量决定一定的消费量。

(《通论》第79—80页)。

(二)设一定的收入决定于一定的就业量。

即“在本书范围内,真实所得之变动原因,仅限于一特定资本设备上就业人数之增减,故真实所得随就业人数之增减而增减”(《通论》第98页),这样又把收入(y)与就业量(n)联结起来。

与第一步相结合,从而把消费与收入联系起来。

(三)讨论消费与收入等因素的关系,定义消费倾向(函数),
c[,w]=x(y[,w])。

2.客观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工资单位之改变;所得与净所得之差别;资产的货币价值的变动;时间贴现率;财政政策之改变;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以上除工资单位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在短期内都不会有太大变动,所以对消费也不会有重大影响。

因此,消费是真实所得的较稳定的函数。

3.主观因素
首先分析影响储蓄动机的因素,包括谨慎、远虑、计算、改善、独立、企业、自豪与贪婪。

然后从其反面概括出直接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为享受、短见、慷慨、失算、炫耀与奢侈,等等。

这些因素取决于制度、传统、资本技术设备等影响,而在短期内不易发生变化,即可看作既定量。

这样,再一次证明了消费是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的收入当然是指现期的绝对收入水平。

4.边际消费倾向
dc[,w]/dy[,w]表示增加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例。

0〈dc[,w]/dy[,w]〈1,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规律,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当社会之真实所得增减时,其消费量亦随之增减,但后者之增减常小于前者。

”(《通论》第98页)。

以上构成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由边际消费倾向推出乘数理论,说明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均衡,导致失业,这又回到他分析的出发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