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液态金属的结构和固态相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X射线衍射进行结构分析
液态金属的衍射结构参数
偶分布函数 g(r) 物理意义:距某一参考粒子r处找 到另一个粒子的几率,换言之,表 示离开参考原子(处于坐标原点r = 0)距离为 r 位置的原子数密度 ρ(r) 对于平均数密度ρo(=N/V=粒子数 N/体积V体系)的相对偏差。
ρ(r) = ρo g (r)
该式是建立在缺位原理基础上的液体状态方程式,适用于温 度接近熔点的液态金属。
对于很高温度下发生的液/气转变,则关于缺位的概念就失去 了其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
由上式可见 压力P ↑ 缺位数 ↓ 液体体积V ↓
• 研究发现,在把压力提高至200Mpa~300 Mpa大气压时,液体体 积收缩的速度要比进一步在增大压力使液体体积收缩的快。
(VL-VS)/ VS 2.6 6.9 4.2 6.6 4.99 4.2 4.4 3.2
• 体积只膨胀3~7%, 即原子间距平均只增大1~1.5% • 金属从0k到熔点的固态体积膨胀几乎都是7%,因此金属
熔化时的体积膨胀不超过固态时的体积变化总量,液态金 属的结构不可能完全无序!
熔化潜热只占气化潜热的3~7 % 见表1
极为接近,其配位数与固态时相当。

第二峰值虽仍较明显,但与固态时的峰值偏
离增大,而且随着r的增大,峰值与固态时的偏
离也越来越大。

当它与所选原子相距太远的距离时,原子排列
进入无序状态。

表明,液态金属中的原子在几个原子间距的
近程范围内,与其固态时的有序排列相近,只不
过由于原子间距的增大和空穴的增多,原子配位
二、 液-固相变驱动力
液态金属结晶是一种相变。根据热力学 分析,它是一个降低体系自由能的自发 过程。体系自由能G可用下式表示:
ΔGV = H- ST
G-自由焓;H-热焓;T-热力学温度; S-熵值
纯金属液、固两相体积自由能GL与GS 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2-2
T=Tm时,GS=GL 液-固 两相处于平衡状态
T>Tm时,液态处于自由能更低的稳定状态 结晶不可能进行。 T<Tm时,GL>GS
结晶可能自发进行。 这时两相自由能差ΔGV 就构成了相变驱动力
图2-2 纯金属液、固两相体积自 由能与温度关系
由此可见,液态金属要结晶,其结晶温度一定要低于理 论结晶温度Tm
ΔH为结晶潜热。对于给定的金属, ΔH 与Tm均为定值, 故 ΔGV只与ΔT有关。因此液态金属(合金)结晶的驱动力 是由过冷度提供的。过冷度越大,结晶驱动力也就越大 ,过冷度为零时,驱动力就不复存在。所以液态金属不 会在没有过冷度的情况下结晶。
体系总是力图以最“省力”的方式进行转变,而体系内的起 伏现象又为这种“省力”的方式提供了可能。因此,液态金 属结晶的典型转变方式是:首先,体系通过起伏作用在某些 围观小区域内克服能障而形成稳定的新相小质点-晶核;新相 一旦形成,体系内将出现自由能较高的新旧两相之间的过渡 区。为使体系自由能尽可能降低,过渡区必须减薄到最小的 原子尺度,这样就形成了新旧两相的界面;然后,依靠界面 逐渐向液相内推移而使晶核长大。直到所有的液态金属都全 部转变成金属晶体,整个结晶过程也就在出现最少量的中间 过渡结构中完成。由此可见,为了逐步克服能量障碍以避免 体系自由能过渡增大,液态金属的接经过程是通过生核和生 长的方式进行的。
• 如果缺位的尺寸大小一样,则为形成缺位所需的能量 相等。而U‘本身则取决于对液态金属所施加的压力:
U U 0 pv0
U0-在没有外界压力时,为形成缺位所需的能量; p -外界施加的压力。

因此,金属熔化后体积的增大量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是:
V
V0
Nv e (U0 pvo ) / KT o
• 金属熔化后,因体积的膨胀而部分地破坏了原子的规 则排列。
• 由于原子的热运动增强,在原子团之间和原子团 内部造成很多“缺位”
• • 正是这种缺位而使液体的体积增大,体积的增大
量应等于某瞬时所有缺位体积总和 。
• 设ν0为形成一个“缺位”时体积,数值上等于逃 逸的一个原子或原子团的体积;N‘为“缺位”的总数, 则金属在熔化后的体积增量 为:
第二章液态结构与固液相变
§2.1 液态金属的结构
金属和合金材料的加工 制备过程:
配料、 熔化 凝固成型 三个阶段。 配料是确定具有某些元素的各金属炉料的加入百分数; 熔炼是把固态炉料熔化成具有确定成分的液态金属; 凝固是金属由液态向固态转变的结晶过程,
它决定着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特征。
固态金属
按原子聚集形态分为 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
这就可以认为金属由固态变成液态时,原子结合键只 破坏一个很小的百分数,只不过它的熔化熵相对于固 态时的熵值有较多的增加,表明液态中原子热运动的 混乱程度,与固态相比有所增大。
比热容,与固态相比虽然稍大一些,但具有相同的数 量级。
表1 几种金属的熔化潜热与气化潜热
返回
由此可见: 液态金属在结构上更象固态而不是汽态,原 子之间仍然具有很高的结合能。 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 子间结合键的全部破坏,液体金属内原子的局域分布 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说,在熔点(或液相线) 附近,液态金属(或合金)的原子集团内短程结构类 似于固体,而与气体截然不同。但需要指出,在液-气 临界点(Tc),液体与气体的结构往往难以分辨,说明 接近Tc 时,液体的结构更接近于气体。
但振动的能量和频率要比固态原子高几百万倍。 液态金属宏观上呈正电性,具有良好导电、导热和流动性。
液态金属结构的研究方法
1、间接方法:通过固态—液态、固态—气态转变后物理性质 变化判断原子结合状况;
2、直接方法:X射线衍射(或中子线)进行结构分析。
1. 物理性质变化
❖几种常用金属熔化时的体积变化
金属 Sn Zn Mg Al Ag Cu Fe Ti
• 前者对生核过程影响颇大,后者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则具有 更重要的作用。而整个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就是金属原子 在相变驱动力的驱使下,不断借助于起伏作用来克服能量 障碍,并通过生核和生长方式而实现转变的过程。
6)原子集团的间距比较大,比较松散,犹如存在“空穴”。 (解释:大部分金属熔化时电阻率增加) 7)原子集团的平均尺寸、“游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高——原子
集团平均尺寸小、“游动”速度快。
1200 ℃
图2-2 液态金属结构示意图
返回
金属液态结构的理论
(1)凝聚理论 假设成稠密气体,通过修正状态方程,描述液
内具有规律性;原子集团的“近程有序”,远程无序排列。 3)由于能量起伏,原子集团处于瞬息万变状态;液态金属中的原子热运
动强烈,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各不相同,且瞬息万变,这种原子间能 量的不均匀性,称为能量起伏。 4)由于液态原子处于能量起伏之中,原子团是时聚时散,时大时小,此 起彼伏的,称为结构起伏。
5)对于多元素液态金属而言,同一种元素在不同原子团中的分布量不 同,也随着原子的热运动瞬息万变,这种现象称为成分起伏。
• 这证明了液体具有“疏松性”,而这种疏松性质只有用缺位理 论来解释。
• 根据液体状态方程式,当压力p→∝时,则V=V0。
• 这是因为去除了“缺位”,增加不在增加了。
§2.1 固液相变物理机制
一、金属结晶的宏观现象
冷却曲线: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测定方法:热分析
纯金属的冷却曲线
金属结晶温度: 开始结晶温度Tn,理论结晶温度Tm(两相平衡), 平台 过冷:液态材料在理论结晶温度以下仍保持液态的现象。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T=Tm-Tn
r







(位
) 为 密 度 函 数
长 度 , 球 体 内 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液 态 铝 中 原 子 密 度 分 布 线
r观测点至某一任意选定的原子(参考中心)的距离 三维空间相当于球体的半径

可见液态原子分布曲线是介于 4r 2 0 曲线
与固态时的分布曲线(竖直线)之间作波浪形的
变化。

其第一峰值与固态时的衍射线(第一条垂线)
态金属结构
(2)点阵理论 晶体缺陷模型 ①微晶模型
④综合模型
②空穴模型
③位错模型
(3)几何理论
无规密堆硬球模型(刚球模型)
实际液态金属的结构
(1)微观上: 游动原子集团(成分和结构
不同)、空穴和许多固态、气态或液态 的化合物组成,是一种“混浊”的液体;
(2)化学键:
键。
金属键、其它多种类型的化学
液体状态方程
凡是原子在空间呈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称为晶体。
单晶体 在晶体中所有原子排列位向相同者称为单晶体 多晶体
大多数金属通常是由位向不同的小单晶(晶粒) 组成,属于多晶体。
在固体中原子被束缚在晶格结点上,其振动频率约为 1013 次/s。
液态金属?
液态金属中的原子和固态时一样,均不能自由运动,围绕 着平衡结点位置进行振动
综合以上分析:
• 在存在有相变驱动力的前提下,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需要 通过起伏(热激活)作用来克服两种性质不同的能量障碍, 两者皆与界面状态密切相关。
• 一种是热力学能障,它由被迫处于高自由能过渡状态下的 界面原子所产生,能直接影响到体系自由能的大小,界面 自由能即属于这种情况。
• 另一种是动力学能障,它由金属原子穿越界面过程所引起, 原则上与驱动力的大小无关而仅取决于界面的结构与性质, 激活自由能即属于这种情况。
液态金属的结 晶过程:
根据经典相变动力学理论,液相 原子在凝固驱动力△Gm作用下, 从高自由能GL的液态结构转变为 低自由能GS的固态晶体结构过程 中,必须越过一个能垒△GA,才 能使凝固过程得以实现。就是说 ,要使结晶过程得以实现,金属 原子在转变过程中还必须克服能 量障碍△GA。
对于像金属结晶这样的相变而言,由于新、旧两相结构上相 差较大,因而△GA也较高。如果体系在大范围内同时进行转 变,则体系内的大量原子必须同时进入高能的中间状态。这 将引起整个体系自由能的极大增高,因此是不可能的。 因为
径向分布函数 — RDF :
RDF = 4πr 2ρo g(r) 表示在 r 和 r + dr 之间的球壳中原子数的多少。
配位数:
配位数N1:表示参考原子周围最近邻(即第一壳层)的原子数。
配位数 N1 的求法:RDF第一峰之下的积分面积;
X射线衍射分析
图 2-1 是 由 X 射 线 衍 射 结 果整理而得的原子密度分布 曲线。
横坐标r为观测点至某一任
意选定的原子(参考中心) 的距离,对于三维空间,它 相当于以所选原子为球心的 一系列球体的半径。
4r 2 (r)
纵坐标
表示当半
径增减一个单位长度时,球
体(球壳)内原子个数的变 化值,其中(r)称为密度 函数。
固态金属 固态金属中原子停留的时间长,原子在某一平衡位置 热振动。因此衍射结果得到的原子密度分布曲线是一条条(点阵 常数)的垂线,每一条垂线都有确定的位置r和峰值,与所选原子 最近的球面上的峰值便是它的配位数。
但对于液态金属而言,液态中的金属原子是处在瞬息万变的热 振动和热运动的状态之中,而且原子跃迁频率很高,以致没有固 定的位置,而其峰值所对应的位置(r)只是表示衍射过程中相邻 原子之间最大几率的原子间距。原子密度分布曲线是一条呈波浪 形的连续曲线。
现象分析:1、连续,2、有峰,3、峰位
2-1 700℃
数稍有变化如表2-1。
表2-1 X射线衍射所得液态和固态金属结构参数 返回
液态金属的结构特征
金属熔化后,在熔点及在熔点以上不高的温度范围内,液态金属内存在近程有序的原 子集团(图2-2)。这种原子集团是不稳定的,瞬时出现又瞬时消失。所以,液 态金属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l)液态金属是由游动的原子团构成。 2)原子间结合能较强、平均原子间距增加不大、 原子排列在较小距离
V - V0 0 N'
式中: V0 - 金属没有“缺位”的真实体积; V - 金属熔化后的体积。

缺位是晶格类型的函数。
• 假设没有缺位的液态金属总原子或总原子团数为N, 根据Boltzmann原理,可得出:
N ' eU / KT N
式中 U‘-形成缺位所需的能 量(即蒸发潜热); k-Boltzmann常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